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x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四单元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思考: 思考:为什么说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 化的主要动力? 化的主要动力? 提示】 【思考·提示】 思考 提示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2)随着周边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和职工收入水 随着周边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和职工收入水 平的较大提高, 平的较大提高,流入珠江三角洲的外来劳动力 增长率有所回落。 增长率有所回落。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例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下降 上升 主导 (2)工业体系不断完善:以______为主,重化 工业体系不断完善: 轻工业为主 为主, 工业体系不断完善 工业较为发达,第三产业也很发达。 工业较为发达,第三产业也很发达。 (3)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以____为导向,大力 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外贸为导向, 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为导向 发展______经济 经济发展逐渐与________ 经济, 发展 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逐渐与 国际市场 接轨,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接轨,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4.3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4.3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第四单元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纲要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珠江三角洲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原因,使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及特点、原因以及城市化的特点。

3.学会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寻找最佳的解决对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料;阅读分析教材,归纳地理知识,把握重点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得出结论,通过活动,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学会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城市化方面的有关问题。

【重点难点】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措施第 1 课时【基础梳理】一.经济发展快1.原因(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与相邻。

(2)自然条件:广阔,热量,降水,河流,自然条件优越。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萌芽早。

2.发展(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工业体系:本区目前已经建立起以为主、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二.城市化水平高1.进程(1)改革开放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缺乏型城市,且城市密度。

(2)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进程,和不断增加,不断扩大。

2.动力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要点突破】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检测与评估】一.选择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并不是因为()A.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贡献 B.优越的自然条件C.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D.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上升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成的基地的是()A.重工业基地 B.轻工业基地 C.商品农业基地 D.外贸出口基地4.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居全国前列的工业部门的是()A.家用电器 B.电子 C.纺织 D.钢铁5.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化水平较高B.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C.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没有形成城市群D.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密度仍较低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B.城市化与工业化没有多大关系C.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环境问题突出,人们不愿到城市居住D.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以后发展将减缓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就是经济发达地区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主要是受港澳的经济辐射影响C.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侨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二.综合题8.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3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三角为例

第3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三角为例
南海观潮 聆听时代旋律 ——走进珠三角
《春天的故事》、慈祥的老人、珠江三角洲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3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纲要求
1、区域工业化与 城市化的推进过 程。 2、区域工业化和 城市化过程中产 生的主要问题及 解决措施。 3、产业转移对区 域地理环境的影 响。
8、关于两区域同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CD)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 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 地区城市化
知识整合——教学反馈
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出 现了一系列问题。完成5~6题。 5.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 的问题,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一大酸 雨中心 生态破坏 D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 的不足之处是 ( ) A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 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思 考 题
? 1、珠三角河网稠密、降水丰富,为何缺水严 重? 2、近些年来,珠三角地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的原因?
答案 1、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但是随 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使一部分河水污染严 重;同时,由于工业和生活需水量的增加,有的城市出现 缺水现象。 2、市场需求的变化;外贸为导向的经济大潮的发展;农 业科技的推进等。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三节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 快的地区之一。读图4-3-4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回答9~ 10题。
10.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直 接动力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对外开放政策 C.工业化 D.毗邻港澳
发展现状:1、产业结构优化(101页图4-3-3)
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 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蓬勃发展的工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立起以轻工业为主、重 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 展外向型经济,目前已建成我国的重要的外贸出 口基地 ,经济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
中国人口分布图
珠三角城市分布图
交通、对外联系——水陆交通便利,沿海地区
国家政策:改革开放前后珠三角的城市分布图
著名的侨乡(99页知识窗)
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众多,许多华侨、港澳台同胞 已拥有极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爱祖国、爱家乡, 在改革开放后,大量的侨资投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农业、交通、能源、旅游以及兴办教育、医疗等公 益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②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后 ③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④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珠海、 中山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推动珠江 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工 业 化 城市有较高的收入 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城市对农村人 口有较大的吸 引力 吸引人口、科技、文 化、交通以及各项经 济活动向城镇聚集
3、重复建设突出
重复建设的表现
盲目追求基础建设和服 务设施自成体系,大建 深水港、国际机场 产业缺乏合理规划,造 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 设及投资的巨大浪费

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38讲 │ 要点探究
第38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统计图表的判读和自然带分布、工业集聚与区域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等。第(1)题,读图甲,可知200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占近一半;分析图中折线,可知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草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近一半,可知这里属温带草原带。第(2)题,读图甲,可知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比1990年大,结合题干内容和图乙,明确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规模扩大。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2)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A.工商业 B.农牧业 C.第一产业 D.旅游业
图乙
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______。
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_______。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8讲 │ 要点探究
[2010·广东卷]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甲)。
图甲
第38讲 │ 要点探究
材料二 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乙)。
01
[答案] (1)D (2)A (3)A
02
第38讲 │ 要点探究
第38讲 │ 要点探究

【测控设计】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3课件4.3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测控设计】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3课件4.3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探究一
探究二
【例题 1】 (2014· 山东潍坊高二检测) 珠江三角洲地区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 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原 因是什么? (3)在图中所在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 和金融服务而成为 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地区 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一、经济发展快
1.优势条件 (1)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2)自然条件优越 :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 (3)社会经济条件 :历史基础好,人口稠密,城镇密集,经济、文化发达,政 策优惠。 2.经济发展成就 (1)全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 构不断得到优化,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3)工业体系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问题导引●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土地总面积 4.16 万千米 2, 占全省总面积的 23.3%。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区位优势明显,被称为中 国的“南大门”。
探究一
探究二
材料二:2014 年 2 月 24 日发布的 《2013 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显示,2013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 GDP 53 060.48 亿元,比 2012 年增 长 9.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 11.5%。 结合材料探究 :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 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各城镇。该地区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地理 区位优势明显。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5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5讲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含解析)

第35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

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综合思维)2.掌握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

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综合思维)1。

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考查频率较高。

2。

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多以选择题(常见)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经济发展快1。

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2)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著名侨乡,改革开放政策优惠。

特别提醒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②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易错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2。

经济发展成就(1)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2)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易错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二、城市化水平高1.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易错提示】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三、问题与对策【易错提示】市场腹地狭小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

4.3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3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预 三.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1.问题 (1) 形势严峻。 (2) 2.对策 ,保护 (1)治理 (3)搞好 和 规划。 导 一、回顾与反馈: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 1.原因 2.发展 二.城市化水平高 1.进程 2.动力
习 指 导
矛盾加剧。 (3) 。 (2)优化 学 过 程 。
突出。
二、 、新课探究:
6.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1)在城镇规划中,要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 (2)城镇规模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根据土地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 (3)为了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城镇应合理布局,加强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 理,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活动) 1.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大力 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以外贸为导向的经济大潮中,农业生产和布局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农产品以进 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2)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镇规模的急剧扩大,占用大量农业用地;城市对农村人口吸引力、 工业发展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等,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由从事第一产业发展到从事第 二产业或第三产业,进而也会引发农业生产和布局的调整。 (3) 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相应调整。传统农业种植业比重过大,劳动生产率及经济 效益都比较低。而现代农业结构合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并以国际和国内市场为导向,发 展迅速,并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结构趋向合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而且还带动相关产业 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2) 生态农业发展,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可观。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作物的调整也使粮食等作物生产受创,粮食、甘蔗产量下降,由商品粮基地变为 粮食调入区,这将影响到本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引题回归)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必经的历史之路,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化也是任何国家不可逾越的过程。经 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 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为了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城镇进行了合理布局,加 强了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2. 搞好城镇规划。要防止建成区膨胀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城镇的规 模要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优化产业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加强第一产业基础上,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对于第 二产业,要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的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

432地理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432地理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4--3--2】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2课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考纲展示]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会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方法。

知识点一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自读教材·抓基础]1.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加重: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有_____的趋势,环境质量日益___________。

②出现水质性缺水:首先,________的迅速发展和________的急剧增加,使一些河流成了“废水池”和“垃圾池”;其次,__________________需水量不断增加,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2)人地矛盾加剧--------表现①______________用地大量占用耕地;②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③_________________急剧下降。

(3)重复建设突出--------表现①城镇盲目_______________,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

②____________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巨大浪费。

2.对策(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①提出“青山蓝天碧水工程”;②采取各种措施治理_____________.保护水土资源;③通过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扩大城市______________,优化人居环境。

(2) 优化产业结构------具体措施:在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注重调整_______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对第二产业,改造并淘汰__________________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措施:①在城镇规划中,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②_____________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③__________应合理布局.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2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知识点一、经济发展快 自主学习1. 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1)自然条件: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

地跨 带和 带地区,气候湿热,农作物可终年生长。

(2)社会经济条件①早在16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了 的萌芽,历史基础好。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 、 ,与东南亚国家相邻,便于引进资金、 ,开拓 市场。

③ 地处沿海, 条件便利。

④ 众多,对外联系广、渠道多、信息灵,人文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⑤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的 、 设立为经济特区,广州为沿海开放城市,获得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3)产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开始,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比重呈下降趋势, 比重明显上升, 占据主导地位。

部门结构:建立起以 为主, 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市场指向:以 型经济为特色。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 基地、 基地。

知识点二、城市化水平高 自主学习1.改革开放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 、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 。

2.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城市化速度 ,水平 。

(2)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 。

(3)城镇规模不断 。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梳理】:(4)形成了以为中心,包括、、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5)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与密切相关,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合作探究】探究1:看课本第100页“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和第102页(知识窗――侨乡),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分布图”、“广州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

请从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探究2:阅读101页知识窗,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带来哪些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D
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 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①产业转移日渐加强②重复建设 突出③生态环境形势严峻④人地 矛盾加剧⑤劳动力素质低 ( )
C
A.①③④ C.②③④
B.③④⑤ D.②③⑤
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问 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推进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污染的 治理,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B.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污染严重, “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 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壤肥力上升 D.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利于植被生长,不会产生水土流失
地形 以__________为主 自然 条件 _______同期,_______丰沛, 气候 _______充足
水源 河网______,水源________
人口 人口_______,劳动力__________
社会 条件
____________萌芽早的地区,著名 历史 _______ 改革开放建立特区:______、 政策 ______
社会 条件
人口
稠密 ,劳动力 人口______ _____________ 丰富且廉价
社会 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 萌芽早的地 历史 ______________ 区,著名_______ 侨乡
社会 条件
深圳 、 改革开放建立特区:______ 珠海 政策 ______
机遇: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主要内容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经济、 社会概况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 题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 措施

高中地理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高中地理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 )。 ①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②重复建设突出 ③生态环境形式严峻 ④人地矛盾加剧 ⑤劳动力素质低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2.应对的措施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青山蓝天碧水工程”, 治理环境污染,保护水土资源,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优化平高

三、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 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杭州 ,B 上海 ,C 广州 ,D
珠海
,E 深圳 。
(2)分析甲、乙两个经济区发展经济的共同区位优势。 两地同处于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劳 动力资源丰富。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 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7)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实施了西气东 输、西电东送工程 (8)甲、乙两地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珠 江三角洲城市群以 广州 和 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 深圳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 上海 、 南京 、 杭州 三个城市为核心。
1.发展中的问题 (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环境污染有 加重 的趋势,环境质 量日益 。一些河流成了“废水池”和“垃圾池”,部 下降 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1.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较为丰富,但部分城市仍出现缺水 现象,原因是( A、D )。 A.生产、生活用水多 B.气候变干旱 C.河流径流减小 D.水污染严重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 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的教学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的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识图 、析图 、自 主学习、小组学习 、小组内讨论 、小组间交流等活动 ,
高 中 地 理
过 渡 总结 :珠 江 三 角洲 地 区工 业 化 呈 现 出两 大 阶 段 ,这 与珠 江 三 角两次 大规模 的产业 转移 是 分不 开的 。
型 ± 箜 塑
发达的工业体系。
垒 望 — —一
成就 :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建立了轻工业基 地 ,外贸出口基地 ;并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
总 结过 渡 :珠 江三 角洲 地 区利 用地 缘 、人 缘 优 势 大 力发展 外 向型 经济 ,并逐 渐与 国际市场接 轨 ,在发 展
下 面我 们 来 学 习 “ 珠 江 三 角洲 地 区两 次 大规 模 产 业 转
[ 教 材分 析 ]
1 . 本 节 内容 的地位和 作用
区域 的可持续 发展是必修3 的核心 内容 ,本节 以 珠江三角洲为案例 ,分析 “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
展 ” ,这也 是 区域可持 续发 展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不仅 符
[ 课标 要求 ]
以经济发达地 区为例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推进过程 ,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 说明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

2 0 1 3年 第 3期
高 中地理
‘‘
经 济发达地 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 区为例 ” 的教学
江苏 省宿 迁市 马陵 中学 ( 2 2 3 8 0 0) 龚长 松
为了进一步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在 每个学科课组内J l b r ! . N开展 ,学校教研室要求每个学科组 长要起到引领 示范 的作用 ,在全校范 围内上一节示范 课。结合我带的年级及教学进度 ,我选择高二体艺班上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标要求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 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 展的条件。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 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地理位置 ——我国的南大门
分 析
①从纬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 处于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地图册99、82页
“栽下梧桐招凤凰”——第一次产业转移 第一阶段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 ——“前店后厂”
主要工业类型: 劳动密集型产业 区位优势: 优惠的政策 廉价的劳动 力、土地 “后厂”
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前店”
指港澳地区
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广东省东南部
(图片点击可放大)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
包括港澳地区,狭义的不包括港澳地区。这里所 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一、经济发展快
探究活动一: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快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结合教材及学案的图文材料,从自然和社会经济
条件两方面分析)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条件
优越的自然条件
2. 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 A. 轻工业基地 B. 商品农业基地 C. 外贸出口基地 D. 棉花生产基地 3. 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A. 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 矿产资源丰富 C. 地理区位优势 D.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3、产业结构优化
北回归线
地形: 平原广阔,地形平坦
商品粮农业基地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水源: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基塘生产(混合农业) 土壤: 土壤肥沃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单元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鲁教版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变化,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重点)3.理解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重难点)一、经济发展快1.优势条件2(1)改革开放以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

(2)是我国最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3.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2)工业体系: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

(3)经济特征:以外贸为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特别提醒]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较小。

二、城市化水平高1.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

(2)改革开放以后: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特别提醒] 工业化激发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从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三、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1.存在的问题2(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城镇规模要适度城镇应合理布局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 )3.国家政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4.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本质是一样的。

( )5.为解决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劲不足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鲁教版)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鲁教版)

技术密集型产业
劣势:政策优势丧失、 劳动力价格提高、地 价上涨
廉价劳动力、土地
第一阶段(1979-1990): 工业总产值增加较慢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
“前店后厂”模式

国际 市场 港澳
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 产品

珠江三角洲
廉价劳动力、土地及优惠政策
对比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水平

• 改革开放前 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小,城市密度小 • 改革开放后 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城镇人口和城镇 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 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珠海、中山 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探究活动: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比较长三角和珠江三城 市化进程的不同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众多,许多华侨、 港澳台同胞已拥有极雄厚的经济实力, 他们爱祖国、爱家乡,在改革开放后, 大量的侨资投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 业、交通、能源、旅游以及兴办教育、 医疗等公益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珠江 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指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环节由原 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区位优越
(二)、自然条件
北回归线
地形: 平原广阔,地形平坦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 雨热同期,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水源:
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三)、社会经济条件
早在16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就 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但直到 建国前,该地的经发展非常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得 到了更快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和工业体系概况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演变
2002 1999 1996 1994
1990
1980
第一产业20 的比重呈40 下降趋60势,第三80 产业的10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4.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和工业体系概况
(2)、蓬勃发展的工业
3、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众多,许多华侨、 港澳台同胞已拥有极雄厚的经济实力, 他们爱祖国、爱家乡,在改革开放后, 大量的侨资投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 业、交通、能源、旅游以及兴办教育、 医疗等公益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珠江 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指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环节由原 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一、经济发展快
• 1.珠江三角洲位置和范围 • 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 4.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和工业体系概况 • 5.分析101页知识窗,分析珠三角两次产业
转移的特点、原因
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区位优越
水源: 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条件
早在16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就 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但直到 建国前,该地的经发展非常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得 到了更快的发展。
3、社会经济条件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 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 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广东占三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 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 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 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 开放城市。
店 资金、设备、技术、先进管理经
国际 港
验、原料、配件、图样
市场 澳
产品
廉价劳动力、土地及优惠政策

珠江
三角 洲
港澳地区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制 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原器件,控制产 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 中国大陆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 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港澳台在 前,大陆在后,彼此紧密合作,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前店 后厂”。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立起以 轻工业 为主、 重化工业 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 外向型 经
济,目前已建成我国的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 。
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 (1)“前店”指港澳地区 (2)“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前店后厂”模式
学习目标:
• 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经济快速发展 的特点。
• 2.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并能分析 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 3.根据材料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想一想
你印象中的珠江三角洲是什么样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 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 的地理区域。
二、城市化水平 高
• 改革开放前 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小,城市密度小
• 改革开放后 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城镇人口和城镇 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 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珠海、中山 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和现在的景观对比
城镇化: 非农业人口增长、 城镇数量及规模的扩张 主要原因: 工业化——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合作探究1】
产业转移 转移的工业类 转移地区
时间

20世纪70- 劳动密集型和 香港和台湾转移到珠 80年代 污染较重企业 三角
20世纪90 劳动密集型 年代
珠三角转移到粤东、 粤北
简述不同发展阶段工业增长的特点,按技术水平划分 分别是什么工业类型,产业转移的原因?
劳动密集型产业
优势:政策、区位 廉价劳动力、土地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
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
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
——摘自《春天的故事》
歌词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邓小平同志英明的抉择造就了深圳的辉煌, 进而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弹指一挥 间,已到2015年,珠三角经济发展又如何呢?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珠三角地区范围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 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广州、深 圳 、佛山 、肇庆 、惠州 、珠海、 江门、 东莞、 中山 共9个城市。
地形
2、自然条件
北回归线
地形: 地形平坦,平原广阔,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热量丰富、降水充沛
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 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自然条件 社会条件
地形:平原广阔 气候: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水源: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
历史: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早 政策: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侨乡:吸引侨资 人口:人口稠密 交通:水陆交通便利
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
(2)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改 革开放政策促进了它的发展。
(3)香港和澳门邻近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 地区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主要受香港和澳门的经济辐射影响。
港澳地区可以促进其经济的发 展,但其发展主要得益于区位 优势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
(4)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许多华侨,港 澳同胞回乡投资建设,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产业升级
技术密集型产业
劣势:政策优势丧失、 劳动力价格提高、地 价上涨
第一阶段(1979-1990):工业总产值增加较慢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
探究活动: 分组讨论珠三角社会经珠济三发角展地的区经不济同得观到点 (1)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快是速经发展济放是发后在达改地革区开, 现在的经济发展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