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七上部编语文】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在荒漠中植树造林,把荒地变成绿洲的故事。
在教学这篇课文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一、成功之处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牧羊人的形象和他的行为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分析,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和勤劳勇敢。
同时,通过对环境描写的分析,学生们也体会到了环境的变化与牧羊人的努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本文的主题与环保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思考环保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牧羊人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环保措施,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
同时,也让学生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组织了多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讨论中,我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讨论质量。
二、不足之处1. 朗读指导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我让学生们进行了一些朗读活动,但对朗读的指导还不够。
没有引导学生们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导致学生们的朗读效果不够理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们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2.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上,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不够全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简单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一、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扮演着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色。
在《植树的牧羊人》教学中,我意识到只有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通过这次教学,我收获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下面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2.1 教学目标•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2.2 教学内容•故事《植树的牧羊人》的阅读和理解•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与故事相关的写作训练2.3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讨论2.4 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植树的重要性。
2.掌握故事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教师通过示范和示意图,教授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并让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
3.阅读和理解故事: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故事,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与故事相关的练习和写作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5.师生互动讨论: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
6.总结与展示: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合作成果。
三、教学反思3.1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1.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充实: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准备的教学材料和任务有些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2.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教学方法的设计不够灵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高,有些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3.对故事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我在课堂上对故事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没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植树的重要性,影响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3.2 教学改进方案1.教学内容设计要更加多样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三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教学重点:1、植树人的精神品质;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教学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课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
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二、新课教学:(一)泛读课文,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标出环境描写的文字,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突出人物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全文以叙事为主,展示牧羊人改造荒原的努力,最后以议论点题。
因此,本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运用默读,在分析文本时主要采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本课重在学生自身从文本中获得的阅读体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自己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取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第2篇】《植树的牧羊人》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特别清晰,易于学生自主梳理情节。
所以我先从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入手,结合教材思考探究的问题设置,定下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先让学生默读课文,通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课文脉络。
再精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形象,学会归纳人物形象的方法。
最后迁移出课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我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结合导学案的习题完成的。
特别是说说牧羊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给出了实例,我们就可以通过课文的例子逐步引导学生去掌握认识一个人物形象的方法。
我认为一堂课的重要价值并在于将学生该学会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知识能力传授到位。
我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认识一个人物,从会分析一个人物到会分析所有人物,再扩展到自己日常的拓展阅读中。
就教学目标来说基本上是达成的,但还有更为细小的地方能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回答出牧羊人的人物性格之后,其实还能再深入和他们一起总结出牧羊人这个人物的外在性格与内在品质,进而得出一个分析人物的方法,以后归纳人物形象都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另外,我认为我做得还不足的地方在于我仅仅是让学生去表达他们的观点,但是并不是自己得出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写作,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生动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参与和课后复习中主动探索,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植树的牧羊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身边人做了一件小事,却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情况?”(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牧羊人植树背后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和持之以恒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生态价值和环保意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植树造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种植绿植,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这个操作将演示植树造林的基本原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植树造林的基本概念。植树造林是改善环境、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措施。它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的牧羊人通过坚持不懈地植树,将荒漠变成了绿洲。这个案例展示了植树造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改善环境。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方面,我感到比较满意。学生们从牧羊人的事迹中汲取到了正能量,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但我也认识到,仅仅靠课堂上的引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后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促使他们真正将环保意识付诸实践。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2、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3、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重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知识链接: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⑤感染读者。
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⑦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教学过程:【检查预习】一、音形识记。
戳( ) tān( )塌山毛榉( ) 废xū( )Chóu( )劳水qú( ) 缝隙( )干涸( ) Kāngkǎi( )二、词语解释。
1、坍塌:2、废墟:3、干涸:4、刨根问底:5、不毛之地:三、作者作品。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初读课文】1、标段序,画词句。
2、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研读课文】一、文题解说: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好处?二、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
)1、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2、对比的写法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前后普罗旺斯地区变化的句子,并体会对比的好处。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共3篇).doc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共3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由的***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的一篇小说。
将这篇小说编入初中的课本,既有宝贵的文学价值,更有对学生人格上的陶冶滋养。
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探寻幸福生活的真谛;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领悟主旨是我本节课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这篇小说是一篇外国音译文章,我在设计的时候,以“幸福”为线索来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通过启幸福之门,梳理情节;探幸福之源,分析人物;悟幸福之道,领悟主旨,让学生探究幸福生活的真谛。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拉近学生距离的谈话法,将读、品、悟三字结合,在读中品,在品中悟,由悟而读。
学生在访奇迹之路的旅程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素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设计主要问题,一线串珠,领悟文本真旨。
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能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析之中透露出细腻,让学生迅速找到对话文本的关键点,并围绕主问题展开积极有效的对话,抓住“关键点”深入解读文本。
整堂课围绕着“幸福”的主线依次展开。
在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2、沧海变桑田,荒野变绿洲,这似乎是一个逆天奇迹,牧羊人究竟是靠什么创造这样的逆天奇迹,使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3、牧羊人创造了奇迹,给上万人创造了幸福生活,人们生活幸福了,牧羊人自己幸福吗?4、牧羊人在种树之初幸福吗?我以“幸福”这一主问题为突破口,设计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撷取最能打动人的细节,在课本上进行圈点批注,讨论交流,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推测牧羊人最初种树的目的,探究他在种树过程中的幸福体验,对于小说的主旨,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中自然得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第【1】篇〗《植树的牧羊人》,又名《种树的男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以下是“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植树的牧羊人》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较前面的几篇课文,本文的篇幅明显长了许多。
好在的内容并不深奥,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也不晦*。
在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个重点。
1、解题。
当我把“植树的牧羊人”这个题目写在黑板上时,我问学生“你能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在引导中,学生答出了“这是写人的”“这个人的身份是牧羊人”“主要写他‘植树’”……对于七年级的孩子,能在解题时答出这些内容,我是很欣慰的。
满意之余我,我追问“对于标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纷纷提问“牧羊人为什么要植树”,我顺势而导,进入了文本的分析。
2、小说文体的介绍。
在讲解文体知识前,我在ppt上打出了本文的背景介绍“《植树的牧羊人》是作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
第二年在美国《v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
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第【2】篇〗《植树的牧羊人》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较前面的几篇课文,本文的篇幅明显长了许多。
好在的内容并不深奥,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也不晦涩。
在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个重点。
1、解题。
当我把“植树的牧羊人”这个题目写在黑板上时,我问学生“你能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在引导中,学生答出了“这是写人的”“这个人的身份是牧羊人”“主要写他‘植树’”……对于七年级的孩子,能在解题时答出这些内容,我是很欣慰的。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2)了解课文中的主题以及主人公牧羊人的故事,从中体会植树造林的意义。
2)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植树造林的兴趣和动力。
1.2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课文中的主题以及主人公牧羊人的故事,从中体会植树造林的意义。
2)难点:掌握难度等级不同的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1.3 教学流程1)课前热身(5分钟)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或者短视频引导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对于植树造林的兴趣。
2)新课呈现(20分钟)(1)播放视频,讲解植树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森林砍伐的危害。
(2)朗读课文,并询问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单词和短语。
(3)重点讲解生词,并制作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进行词汇教学。
3)活动设计(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角色,分别模拟牧羊人讲述植树的故事,并进行表演。
4)课后延伸(5分钟)提醒学生及其家长注意环保,进行植树行动并将学习成果反馈给老师。
1.4 教学工具1)黑板2)PPT3)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工具4)图片、笔记本电脑等辅助材料二、课后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反应积极,课堂氛围良好。
然而,本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然的。
2.1 教学亮点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通过视频和图片引入,让学生对于植树造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多种渠道的词汇教学方法。
通过制作各种辅助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关键词汇。
3)合作学习方式的采用。
让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既锻炼了口语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2 存在问题1)难度管理不当。
本次教学中,涉及词汇过多,其中有的难度属于较高级别。
部分学生对于这些单词无法完全理解,影响了听力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示1. 理解并积累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1. 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
2. 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3. 抓住议论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导入新课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教学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资料助读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植树的男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
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
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2. 整体感知《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二、深入文章梳理思路1.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突出人物品质,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全文以叙事为主,展示牧羊人改造荒原的努力,最后以议论点题。
这种议论与叙述的有机结合,使文章生动感人,值得悉心体会。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过渡到初中,基础较为薄弱,但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充满兴趣。
教师应循循善诱,步步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品读文本,交流互动。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牧羊人的情感。
2.通过品读文章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
看,对话导入二、默读课文,探寻奇迹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牧羊人生活的这片土地出现了怎样的奇迹。
明确:原先,这里是一个无边无际的荒野。
然后,这里像一块铺在高原上的“地毯”。
后来,这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沃土。
三、跳读课文,走进奇迹创造者1.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奇迹创造者是怎样一步步把荒漠变成绿洲的。
例句:(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在仔细盖上泥土。
(2)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
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棵发了芽。
而这两万棵树苗,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3)他说,这块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总结:他是有信念、执着坚持、慷慨无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2.圈点勾画出“我”对牧羊人评价的句子,体会“我”对他的情感。
四、寻找身边的“奇迹”创造者根据【链接】说说你的看法,并分享给你的小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谈谈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2)合作探究阅读并谈谈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牧羊人以非凡的毅力植树造林,种植希望和幸福的坚定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深入阅读,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批注一、导入新课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人们的笑声在乡村聚会上荡漾。
这美丽的地方在30多年前却是戈壁荒滩,荒无人烟,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这一丰功伟绩是一位名字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用30多年的努力得来的,他就是本课要学习的《植树的牧羊人》中的主人公。
出示二、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演示PPT文稿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作者对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精神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2~20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写“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21自然段):赞美牧羊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植树的牧羊人》的主旨,把握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牧羊人植树行为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如“绿化”、“沙漠化”、“持之以恒”等。
举例: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词汇、短语和句型。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种植小树苗,了解树木生长的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树造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牧羊人植树造林的精神和环保意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荒漠和绿洲的图片,以及分析课文中的描述,来帮助大家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植树造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植树活动?”
(4)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举例: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对课文中的长难句进行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举例:针对课文中较难理解的长难句,教师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怀揣着紧张的心情站在教室中,离我上公开课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安静的教室也无法让我安静的心得以平静,不断地在讲台上徘徊,太多的担忧,太多的顾虑,害怕把这节课搞砸,上课的铃声将我从思虑中拉回。
只能在内心告诉自己,静下来,努力就行。
终于结束了,自己的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但是,对于这堂课有太多的遗憾。
《植树的牧羊人》文章较长,主要练习学生的默读能力,通过学生在圈点勾画关键语句的方面把握人物形象,赞美牧羊人的品质。
在这篇文章设计上,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分析人物形象,以课后的第二题为示例,让学生从文中圈画直接描写的句子和间接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
第二个板块,让对比环境,让学生从文中圈画出能突显出文中环境变化的语句,通过对比中感受到牧羊人精神的伟大;第三个板块,品析人物,让学生圈画出作者对牧羊人评价的句子,通过感受一个平凡的伟人,借此让学生谈牧羊人植树的意义。
最后以能力拓展,以陈善洲的事例所写的颁奖词为模板让学生为牧羊人写一篇颁奖词。
总结这节课,自己在设计上环环相扣,流程清晰。
但还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如课堂的导入,这堂课是第二课时,直接导入课堂,显得突兀,在平时要认真思考课堂导入的设计。
在授课过程中,在对学生的问题引领方面缺少方法,学生回答问题不规范,显得凌乱,平常要在问题的提问设计、对学生的引领方面加以注意。
另外在对学生的关注反面也不够全面,整节课我的关注点都在举手的那些孩子的身上,在估计到举手的孩子同时还要注重那些没有举手的孩子。
最后在板书的设计的缺少规范性和艺术性,本打算以牧羊为中心画一个心型,同时以“心存一份爱心,践行一份善举,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的话语结束这堂课。
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紧张,设计的内容都抛到脑后。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在平时练习的较少。
一堂课虽然结束了,我更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多思考,促进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爱是人生之源。
一个人的心中倘若没有爱的泉水。
那也就不会有人生的绿荫。
有了爱。
纵然是满眼阴云,遍地荆棘,你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的迷恋和神往。
爱造就人成为独一无二的动物,物质的贫缺只会导致人生的艰难。
而爱的匮缺则会使人生空虚和灵魂孤独,令人心痛的是。
在这个越来越崇拜物质的年代,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物质左右着他们的心灵,其心灵世界犹如干涸的沙漠,心不乏则身不累。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植树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植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植树活动的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树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本节课涉及一定数量的生字词,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词汇,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举例:学习“牧场”、“绿化”等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造句中。
(3)培养环保意识,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植树行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环保意识。
举例:讨论牧羊人植树行为对改善环境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4.文化认同与传承:感悟植树的牧羊人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环保意识:通过学习牧羊人的植树行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作者情感,感悟牧羊人的高尚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Fra bibliotek教学难点与重点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选自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把握故事背景;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的语言表达;分析牧羊人的形象特点,理解植树行为的意义;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阅读理解:理解《植树的章分析: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口头表达:通过复述故事、讨论问题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思想教育: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品质。
8.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树的牧羊人》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环保意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植树的牧羊人》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牧羊人的精神品质。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其次,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和写作手法掌握程度不一。针对这一点,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范文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范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范文1《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的一篇小说。
将这篇小说编入初中的课本,既有珍贵的文学价值,更有对学生人格上的陶冶滋养。
抓住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探寻幸福生活的真谛;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的情感,领悟主旨是我本节课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这篇小说是一篇外国音译文章,我在设计的时候,以“幸福”为线索来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通过启幸福之门,梳理情节;探幸福之源,分析人物;悟幸福之道,领悟主旨,让学生探究幸福生活的真谛。
在教学方法上,采纳拉近学生距离的谈话法,将读、品、悟三字结合,在读中品,在品中悟,由悟而读。
学生在访奇迹之路的旅程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素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设计主要问题,一线串珠,领悟文本真旨。
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能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析之中透露出细腻,让学生快速找到对话文本的关键点,并围绕主问题绽开积极有效的对话,抓住“关键点”深入解读文本。
整堂课围围着“幸福”的主线依次绽开。
在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2、沧海变桑田,荒野变绿洲,这好像是一个逆天奇迹,牧羊人毕竟是靠什么制造这样的逆天奇迹,使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3、牧羊人制造了奇迹,给上万人制造了幸福生活,人们生活幸福了,牧羊人自己幸福吗?4、牧羊人在种树之初幸福吗?我以“幸福”这一主问题为突破口,设计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撷取最能打动人的细节,在课本上进展圈点批注,争论沟通,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推想牧羊人最初种树的目的,探究他在种树过程中的幸福体验,对于小说的主旨,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中自然得出。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在教授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有了不少的感悟和思考。
回想最初备课的时候,我就想着怎么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这个牧羊人的世界,感受到他的坚持和伟大。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希望能让课堂生动有趣,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在课堂导入部分,我没有采用常规的直接介绍作者和背景的方式,而是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我跟他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儿。
有一次我去爬山,那山啊,光秃秃的,没几棵树,爬起来特别晒。
我当时就想,要是这山上能多些树该多好。
结果,等我爬到山顶,发现远处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那景色可真美!后来我就在想,这林子是怎么来的呢?是不是也有像咱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牧羊人一样的人,在默默地付出,种下一棵棵树苗,才有了这美丽的风景。
”通过这个小小的亲身经历,成功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对课文中的牧羊人充满了好奇。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去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比如“他很少说话,但从他的眼睛里能看出他的心思”,让学生们去思考牧羊人内心的想法。
还有“他挑选橡子的时候,一颗一颗都很仔细”,从这样的细节里感受牧羊人的认真和执着。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我还让他们分组讨论,假如自己是牧羊人,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会怎么做。
课堂上,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可能坚持不下去,有的说会像牧羊人一样一直坚持。
这让我看到了他们对于坚持和付出的不同理解。
在分析完牧羊人的形象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
我问他们:“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只是在讲一个人种树的故事吗?”大家纷纷摇头,然后开始踊跃发言。
有的说这是在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有的说这是在赞美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觉得他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然后进一步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这篇文章其实是在呼唤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像牧羊人一样的品质,为了美好的未来去努力,去付出。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高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举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总结出文章的主要事件、牧羊人的品质特点等。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对牧羊人植树精神的体会。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牧羊人植树的意义和价值,需要通过讨论、分享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作者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4.情感体会:引导学生体会牧羊人植树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5.写作手法: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情感抒发等手法表现主题的技巧。
6.课后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短文。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树造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保护环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牧羊人的精神品质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反思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爱是人生之源。
一个人的心中倘若没有爱的泉水。
那也就不会有人生的绿荫。
有了爱。
纵然是满眼阴云,遍地荆棘,你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无限的迷恋和神往。
爱造就人成为独一无二的动物,物质的贫缺只会导致人生的艰难。
而爱的匮缺则会使人生空虚和灵魂孤独,令人心痛的是。
在这个越来越崇拜物质的年代,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物质左右着他们的心灵,其心灵世界犹如干涸的沙漠,心不乏则身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