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第2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

第2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
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布
贸易利益分析
绝对优势理论中,一国出口产品的绝对成本一定比他 国低,进口的产品一定是自己生产成本绝对比他国高 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中,一国可能出口比他国生产成本高的 产品,也可能从他国进口生产成本不如本国低的产品。
贸易利益举例分析(一般均衡) 交换比例与贸易利益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两国都是100单位劳动)
1、国家财富=黄金(货币) 2、出口是获取财富,进口是财富减少 3、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zero-sum
game):一方得利必定是另一方受损。
二、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一)政策主张
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奖出限入的政策 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和扶持幼弱工业政策
(二)重商主义两个时期生产者 消费者 生产者 消费者
封闭经济 布
50
50
50
50
小麦 40
40
60
60
交换比例为1:1
布 100 50
0
50
自由贸易
小麦 0
50 120 70
贸易利益:1、投入劳动不变,可供消费的产品增加 2、消费的产品不变,节约劳动投入
(二)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本 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 释了比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 释比较优势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 本原理。
生产技术相对不同 (相对劳动生产率差)
新古典 贸易理

H-O模型
特殊要素贸 易模型
赫克歇尔 俄林
保罗.萨缪尔森
1.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投入 2.边际成本递增 3.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4.固定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 )

国际贸易理论(古典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古典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分工前 英国
1
120
葡萄牙 1
80
总产量 2
分工后 英国
葡萄牙 2.375
190
总产量 2.375
交换后 英国
1
葡萄牙 1.375
1
70
1
110
2
2.7
190
2.7
1.7
1
2021/7/22
12
第3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
4、评价
(1)贡献及现实意义
A、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 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做出了宝贵贡献
至于分工的原因,斯密认为是由交换引起的。人们为了追求 个人利益,就要生产产品进行交换,由于个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 就导致了分工的出现。
2021/7/22
9
第3章பைடு நூலகம்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
3、绝对优势理论的模型
(1)理论分析的基本假设
A、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进行贸易的产品 B、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要素就是劳动 C、生产要素在两国之间不流动,但在一国范围内可自由流动 D、两国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资源转移机会成本不变 E、没有运输成本或其他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间可自由流动 F、进出口的价值相等 G、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021/7/22
26
第3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
(2)不足之处
A、比较优势理论是一种静态的优势观念,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成静 态的、凝固的状态,忽略了动态分析
B、比较优势理论忽视了其他生产要素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C、比较优势理论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一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二、理论分析 (一)假定条件 1 2×2×1模型。 2 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3 无贸易障碍,商品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移动 4 当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 门时,其机会成本不变。 5 规模收益不变 6 商品和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7 在两个国家之间,商品流出的价值和商品流入的 价值相等(即贸易平衡) 8 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二)局限性 1、假定过于严格。 2、不能解释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都处于优势 或劣势的情况。 例: 英国 葡萄牙 布 100码 90码 酒 120升 80升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一、概述 二、理论分析 三、理论意义及评价
返回
一、概述 (一)产生背景: 1、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2、谷物法(1815--1846) 3、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100公斤小麦
85公斤小麦 32码布
(分别增加18码布和15公斤小麦)
3、结论: 1、自由贸易使贸易参与国都获利。 2、自由贸易使世界整体福利提高。
(六)图形分析 A国 Y(布)
50
出口
30 20 O C S 15 20 25 X(小麦)
进口
B国
Y(布)
40
进口
20 12 O
C S 70 80 100 X(小麦)
出口
总结:
1、贸易基础:绝对技术差异导致的商品价格 差异。 2、贸易模式:各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各自具有绝 对优势的产品。
3、贸易利益:图中贸易三角形。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一)积极意义 1、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原因;
生产技术差异 劳动生产率差异 生产成本差异
价格差

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现代案例
以美国钢铁保护为例,美国政府通过限制进口钢铁,保护本国钢铁产业,但导致了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和贸易战。
对现代贸易政策的影响
贸易战和报复
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 的贸易战和报复行为,对全球经济造 成了负面影响。
一些国家采取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 施,以保护本国产业,但这些措施可 能导致全球贸易体系的不稳定。
区域性贸易协定
为了规避全球贸易规则的限制,一些 国家开始寻求区域性贸易协定,以实 现更自由的贸易。
05
新贸易理论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新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在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国际贸易的起因、模式 和福利效应。
特点
强调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不完全竞争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完 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局限。
对现代贸易的启示
绝对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各国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来生产商品 ,并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自己所需的其它商品。这样可以提高各国的生产效率和பைடு நூலகம்国民福利。
在现代贸易中,各国之间的分工合作越来越明显,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 和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实 现互利共赢。
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差异
理论基础
01
传统贸易理论基于比较优势和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而新贸易理
论则基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贸易起因
02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贸易起因在于资源和技术差异,而新贸易理
论则认为贸易起因在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
贸易模式
03
传统贸易理论强调产业间贸易,而新贸易理论则更注重产业内
贸易。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小麦(吨) 玉米(吨)
美国 380 220
英国 220 280
四、生产和贸易模式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
Qj L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 量来衡量 :
L aLj = Q j
例:表3-1法国和英国的生产可能性
小麦
一种商品的成本是指再生产1单位此种产品时所 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生产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 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⑵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
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 机会成本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该专门 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该产品来换取本国机会成本 高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为各国带来利益。
现假设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人数100人,如果两国都 只生产小麦和玉米,设美国为小麦6吨/年人、玉米4吨/年人, 英国为小麦1吨/年人、玉米5吨/年人。
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
美国
英国
小麦(吨/年人)
6
1
玉米(吨/年人)
4
5
美国和英国每年拥有的产品状况
小麦(吨) 玉米(吨)
美国 600 400
英国 100 500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放量(aLA)
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放量(bLB)
3、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产品A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B产量(△QB) 减少的A产量(△QA)
例:现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只生产葡萄酒和毛昵两种产品,在英国 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 要100人一年的劳动;在葡萄牙的情况则是生产一单位葡萄酒只需 要8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

国际贸易学(第四版)

国际贸易学(第四版)

C
PA B
00

(a)国Ⅰ
Y B′
PB X 00
A′
E′
C′
CIC1′ PA′
(b)国Ⅱ
CIC2′ PB′
图2-6,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X
LOGO
CIC2 Y
T
CIC3 E
A
B PW
PB=PW
0
X
• 图2-7 贸易利得的构成
LOGO
第四节 相互需求论
•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 (一)互惠贸易的范围 • (二)贸易利得的分配 • (三)相互需求法则 •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 (一)提供曲线 • (二)商品相对价格的决定与贸易均衡 • (三)贸易条件 • 三、简评相互需求论
LOGO
第五节 要素禀赋论
• 一、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与要素禀赋论 • 二、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 (一)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 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 )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
LOGO
• (三)生产可能性曲线 •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也叫生
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或转换曲 线(Transformation Curve),它表示在一国所有生产要素 都被充分有效利用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可供选择的产品 的不同产量组合。 • (四)社会无差异曲线 •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s)表示 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消费的不同组合。 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边际效用之比率 ,称为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02 古典贸易理论
CHAPTER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的概念
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 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 个国家,即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 率。
绝对优势的形成
由于各国在自然资源、劳动力、 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禀赋上存在差 异,导致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 具有不同的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与国际贸

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可以出口其 优势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 不具有优势的产品,从而实现贸 易互利。
新新贸易理论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
该模型强调企业在生产率、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异质性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解释了为什么只有部分企业选择出口。
全球生产组织模型
该模型关注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组织方式,包括垂 直专业化和外包等,对国际贸易的格局和利益分配产生了重 要影响。
06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评价与展望斯托尔来自-萨缪尔森定理基本内容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指出,在自由贸易条 件下,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可以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 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
要素价格变化
根据S-S定理,自由贸易将导致充裕要素的价格上升和稀 缺要素的价格下降,从而影响不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
政策含义
S-S定理揭示了自由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为政府制定 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贸易理论
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假设,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该理论强调了企业 异质性、市场结构等因素对贸易的影响,但忽略了技术差距、要素禀赋差异等 因素。
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创新点及意义
01
创新点
02
引入异质性企业假设,解释企业出口决策和贸易利得分配问 题。
03
关注全球价值链分工和中间品贸易现象,分析全球生产网络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一章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章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局限性 1、假定过于严格。 2、不能解释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都处于优势 或劣势的情况。 例: 英国 葡萄牙 布 100L 90L 酒 120L 80L
第二节

相对优势理论

一、概述 二、理论分析 三、理论意义及评价
返回
一、概述 背景: David Ricardo (1772--1832) 1817《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 1、绝对技术差异论的局限性 2、谷物法(1815--1846)
分工后
分析: 分工前A、B两国各自生产2单位产品,消 费2单位产品;分工后A、B两国各自生产3 单位产品,消费3单位产品。
例示
1、分工交换前
A 国 小麦 1单位劳动 25公斤 布 50码 小麦 100公斤 B国 布 40码
国内交换比价
0.5公斤小麦:1码布
(2码布:1公斤小麦
2.5公斤小麦:1码布
0.4码布:1公斤小麦)
假定生产/消费组合 15公斤
世界生产/消费
20码
70公斤
32码布
12码
85公斤小麦
2、分工后
A 国
各国专业化产量 50码布
B国
100公斤小麦
假定国际交换比价
假定各国出口量 各国消费量 各国消费增加 世界生产/消费
1公斤小麦:1码布
20码布 20公斤小麦 80公斤麦20码布 10公斤麦8码布 100公斤小麦
O
15 20 25
X
进口
B国
Y
67
进口
20 16 O
C S 76 80 100 X
出口
总结:
1、贸易基础:相对技术差异导致的商品价格 差异。 2、贸易模式:优势国专门生产并出口相对优 势较大的产品,劣势国专门生产并出口相对劣 势较小的产品。

第一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Ricardo沿用了英国与葡萄牙生产毛呢与葡萄酒的例子,但对生 产率的假设做了改变。 酒产量 分工前 英 葡 1单位 1单位 所需劳动 (人/年) 120 80 毛呢 产量 1 1 所需劳动 (人/年) 100 90
合计 分工后 英 葡
合计 交换后 消费量 英 葡
2单位
2.125 2.125 1 1.125 170
第二节 比较利益理论——相对技术差异论
David Ricardo,1772-1823
David Ricardo,1772-1823

学术经历: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富裕的犹 太移民家庭里,父亲是一位证券经纪人。 14岁跟随父亲进入伦敦证券交易所从事证 券交易,21岁时独立经营交易所业务,25 岁时成为大富翁。27岁时在一次乡村度假 时,李嘉图阅读了《国富论》,这是他第 一次接触经济学,从此对经济学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1814年,迈入中年的李嘉图决 定结束为自己带来巨大财富的证券交易生
(3)绝对技术差异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 提的,具有局限性; (4)绝对技术差异论不能解释一国在两种产 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而另一 国劳动生产率均处于劣势地位时,国际分工和 贸易是否可以进行的问题。



思考?

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 对优势(即劳动生产率都高),而另 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上都具有绝对劣 势(即劳动生产率都低),那么上面 的分析方法及分析结论是否有效?这 就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要解 决的问题。

判断一国在何种产业上具有优势, 方法如下:若ax、bx分别表示A、B 两国在X产品上的劳动生产率;ay、 by、分别表示A、B两国在Y产品上 的劳动生产率,当ax>bx时,A国在 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当by>ay时, B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第三章 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交换比率的区间





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率肯定界于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 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 国际交换比率是由“国际需求方程式”决定的。 交换比率取决于对方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两国对两种产品 的进口需求决定了产品的(相对)价格。 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方的供给,把进口视 为本国的需求。穆勒将这种情况称为“相互需求”。商品 的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价格也 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 因此,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 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相等的水平上。 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第六节 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 观点:列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The Input-Output Method),对1947年美国出口行 业和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存量和工人数值进行了 比较,却得出了与资源禀赋理论相反的结论。 影响:他的结论,引发了国际经济学家的大讨论, 随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对里昂惕夫之谜不同解释。 简评: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开辟了用 统计数据全面检验贸易理论的道路。
幼稚工业保护论 李斯特(1841年)
对外贸易乘数论 40年代) 中心-外围论 战略贸易论 克鲁格曼(20 世纪70年代) 哈罗德(20世纪30-
要素禀赋论 赫-俄(1949-1977) 里昂惕夫 (1950) 产品生命周期说 费农(1966) 国家竞争优势说 波特(1900) 偏好相似说 林德(1961)


2.1 素密集度逆转 要素密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是指同 一种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劳动丰 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情况。 2.2 要素需求逆转 虽然H-O理论对国际贸易原因的考察剔除了需求方面的影 响,仅仅考虑要素禀赋差异。但是,实际贸易中,供求双 方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如果一国对于某一种商品享 有比较优势,而且消费者特别偏好这一产品时,赫克歇 尔—俄林定理决定的进口方向将改变。 2.3 自然资源说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模式。该理论 认为,仅仅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限制了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的使用范围。

第三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葡萄酒 呢绒 (单位) (单位) 90 100
100
120
由于使用相同的劳动力资源,两国在两种产
品上的产出量是不同的,从直观可以看到, 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 (说明生产成本高), 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 (说明生产成本低)。按照斯密的观点,这 两国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现在我们看看两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的国内 相对生产成本(或叫机会成本)

由于假定A或B分别都是生产等量的两种产品。根据计算,即 144/ (3+6)=16;144/(12+4)=9。 可知,在封闭条件下:(1)A国生产16个单位的X,16个单位的Y; (2)B国生产9个单位的X,9个单位的Y。 全世界有25个单位的X和25个单位的Y。 根据各自的绝对成本优势,A国专门生产X产品,B国专门生产Y产品。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基本观点
比较优势理论,就是通过比较两种产品在两国间的
劳动成本相对数量的大小,来决定一个国家应该生 产交换哪种产品。 其基本观点是: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 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应本着“两利(或优) 相权取其重、两弊(或劣)相权取其轻”的分工和 贸易原则进行,即在国际商品生产分工中,各种商 品生产都占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大的 商品,放弃优势相对小的商品生产;而在各种商品 生产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相对较小 的商品,放弃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生产;然后通过 国际贸易,使贸易双方获利。
知识回顾
设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产量为Q,所要求的
劳动力投入为L,而工资率为W,如果全部资 源用于生产某一产品,产量是Q1或Q2。 (1)Q1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Q1/L÷Q2/L= Q1/ Q2 (2)Q1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 L/Q1÷L/Q2= Q2/ Q1 (3)Q1产品的相对价格 =W.L/Q1÷W.L/Q2= Q2/ Q1(这是用不同产 品的产量来度量相对价格的)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共存。

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国际贸易发展历史与现实情况的具体描述和理论说明,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历史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规律性,分析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理论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包括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分成两大派别:一派是在理论上居主导地位的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即自由贸易理论;另一派是西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即保护贸易理论。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可用示意图加以归纳。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约翰·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和里昂惕夫的里昂惕夫之谜。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形成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有可获得性说、熟练劳动说、人力说、研究开发要素说、规模报酬递增说、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说、偏好相似说、原料周期说、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说等。

比较利益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形成的标志,绝对利益论是比较利益率的基础,相互需求论是比较利益论的补充,要素禀赋论是比较利益论的演绎,里昂惕夫之谜之后的战后贸易新理论则是比较利益论的细分和新发展。

保护贸易理论主要有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凯恩斯等人的对外贸易乘数论、普雷维什的中心——论及保护贸易的其他论点。

保护幼稚工业论标志着保护贸易理论的完全形成。

当代的保护贸易新理论主要有战略贸易论和管理贸易论。

我们将在前三章中逐一介绍以上国际贸易理论。

其中,第一章介绍传统国际自由贸易理论,第二章介绍保护贸易理论及其发展,第三章介绍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绝对优势论所谓西方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从绝对利益论的提出开始的,其创始人是英国的亚当.斯密。

第四讲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讲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来的必定较优和较多。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
事各行各业的人。”
早期贸易思想还从宗教神学中产生,公元
前4世纪的利巴涅斯:
“上帝没有把所有的产品都赠给地球的一个部 分,他把礼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到头来人们会 力求建立起地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他们需要 互相帮助。上帝使贸易产生,从而使所有的人都
能共同享受地球上的果实,而无论这些果实是在
英国
贸易所得 葡萄牙 英国
1(单位)
+0.125 (单位)
2.2–1=1.2(单位)
+0.2(单位)
两国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
四、理论内容
大卫•李嘉图认为:贸易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 率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仍可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原则,每 个国家都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同样
何处生产的”。 在17世纪后被扩展为生产要素禀赋、气候、 技能及偏好不同产生不同优势,到20世纪进一步
发展为赫克歇尔-俄林贸易理论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著名学者色诺芬
在他的“经济论”中:
国家要靠税收来维持运转,
而外国人是最好的课税对象, 是收入的最好源泉。所以,国 外“有更多的人和我们贸易” 就可以给国家带来巨大财富。
国家 英国 葡萄牙 2.375 190 酒产量 所需劳动人数 布产量 2.2 所需劳动人数 220
四、理论内容
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基础是 各国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每个国家应当按照各自绝对优势的生产条件去 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交换各自的商品,则对每个 交换国家都会有利,因为可使各国国民财富增加。

国际贸易 第3章 传统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3章 传统贸易理论
• 利巴涅斯和他的追随者提出了地理位臵不同造成的产品不 同。这种观点在17世纪以后被扩展到生产要素禀赋、气候、 技能以及偏好不同所产生的不同优势。到了20世纪,则进 一步发展成为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学说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 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 着自己的邻居”
亚当· 斯密(1723-1790) 强,密《国富论》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3. 根据大卫 · 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 制”,通过国家干预实现持续贸易顺差
来达到金银货币的流入是枉费心机;
4.贸易的目的不在于追求贸易顺差、换回 更多的货币,而是卖掉本国不需要的产 品,换回本国需要的产品,贸易不是“ 你得即他失”的“零和博弈”,而是双 亚当· 斯密(1723-1790)
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2分工使得专门从事某个生产环节的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如从一台机器走向另一台机器的时间3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工具的改进因为人们的注意力可以全部集中到单一目标上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一个粗工可以生产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枚针劳动效率提高了数百倍2
⑵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国际贸易是 “双赢”的经济行为,否定了重商主义认为 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的观点。
• 尽管重商主义对外贸易思想存在着许多错 误与局限性,但其基本思想对后来的国际 贸易理论和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 是关于贸易顺差的概念。
国际贸易理论回答的三个问题 •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 贸易对生产消费影响 • 贸易利益的分配如何 重商主义是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呢?
• 晚期重商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反对政府限制货币输 出。
• 随着商业资本高度发展,工场手工业已产生,信 贷事业开始发展。当时的封建王朝和商业资产阶 级更加需要货币,“他们开始明白,一动不动地 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而流通中的资本却会 不断增值„„人们开始把自己的金币当作诱鸟放 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96页。)

第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中国和美国,两国劳动生产资源相同,各有100个, 但生产技术不同。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
中国 美国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
大米(吨)小麦(吨) 100 50 80 100
大米(吨)小麦(吨) 1.0 0.5 0.8 1.0
中国 美国
绝对成本论——贸易收益
英国 葡萄牙
贸易收益:
(1)总产量的增加
1单位呢绒 100人/年 110人/年
二、比较成本论
例外情况
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 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而且两种生产的绝对不利程 度相同或不利比例相同时,则没有互惠贸易发生。 如:
英国 葡萄牙
1单位呢 绒 100天 120天
1单位酒 200天 240天
二、比较成本论
3、简评
— 具有合理的成分和历史的进步意义 比绝对成本论更全面更深刻,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比较成 本定律,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 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 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 局限性 所揭示的贸易各国获得的利益是静态的短期利益,这种利益 是否符合一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则不知。 未能解释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即引起各国劳动 成本差异的原因。
第三节 比较成本论
比较成本论的提出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建立的标志
1、大卫李嘉图与比较成本论 李嘉图: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理论提出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 英国的绝对优势 1815年《谷物法》
二、比较成本论
例:
呢绒(1单位) 小麦(1单 位) 葡萄牙 90人/年 80人/年 英、葡能否分工和贸易? 英国 100人/年 120人/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容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 积累财富 ?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 ?获取财富的途径是 对外贸易顺差 ?国家的政策: “奖出限入” ?各国间的贸易是: “零和博弈”
2、两个发展阶段
?货币差额论: ( C.15 —C.16 中)
直接控制货币流动,禁止金银输出,在对外贸易上 遵循少买多卖的原则,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 持顺差。
亚当·斯密(ADAM SMITH)
古典经济学
“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 but from their own interest.”
分工后 2.2
2.375
绝对成本论——贸易收益
英国 葡萄牙
贸易收益:
1单位呢绒 100人/年 110人/年
1单位酒 120人/年 80人/年
(2)消费水平的提高
(假设英国拿一半呢绒按1:1的比例与葡萄牙交换)
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有许多主张和措施对当今世界各国制定对外系统理论
?包含有明显的错误,把 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
认为财富和利润都是在流通领域产生的。
财富的来源
?真正的经济学是理论 研究由流通领域转向生 产领域才开始的。
第二节 绝对成本理论
?一、绝对成本论 (绝对利益论) ?二、比较成本论 (比较利益论) ?三、要素禀赋理论 (H-O理论)
一、绝对成本论(绝对利益论)
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从绝对成本 论的提出开始的。
1、亚当斯密与绝对成本论 ? Adam Smith :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
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是倡导自由贸易的带头人。 ? 代表作:《国富论》批判重商主义,创立自由放 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贸易差额论: ( C.16 下—C.17 )
反对国家限制货币输出,认为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报 复。认为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但必须谨守进出口 贸易额顺差的原则。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三、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1)
1、货币政策: ?颁布法令禁止货币输出 ?想方设法吸收外国货币 ?重商主义晚期时,准许输出适量货币,以期获得更
《The Wealth of Nation 》
2、主要观点
?国际贸易,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可以给一国 带来利益。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 本的绝对差别(绝对优势;绝对劣势)。
?劳动生产率形成差异的原因是自然形成的,如各 国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不同。
对绝对成本论的分析
?中国和美国,两国劳动生产资源相同,各有100 个, 但生产技术不同。
3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重商主义(16-18 世纪)
绝对成本论(1776 年)
比较成本论(1817 年)
相互需求论(1848 年)
要素禀赋论(1949 年)
里昂惕夫之谜 产品生命周期说
偏好相似说 产业内贸易说
国家竞争优势说
保护关税说 (1791 年) 幼稚产业保护论 (1841 年)
对外贸易乘数论
多货币 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不许其他国家插手经营自己的与固定市场之间的交
易 如: 葡萄牙—东方;西班牙—美洲
3、奖出限入政策 ?进口方面:禁止奢侈品的输入,一般制成品的进口
严加限制。 ?出口方面:禁止出口价格低廉的原料,主张以出口
制成品代替出口原料,奖励输出本国商品的商人 4、保护关税政策 ?对进口制成品设置关税壁垒,课以重税 ?对进口的原料和出口的制成品则减免关税,或出口
制成品时退还进口原料时所征收的税。 5、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 6、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思考:
中国当前奉行的是“重商 主义”贸易政策吗?
四、重商主义学说简评
1、进步作用 ?理论上
?冲破封建束缚,指出对外贸易能使一国富足 ?认识到货币不只是流通手段,而且具有资本功能
?政策上
?提供了国家关于对外贸易的一系列主张 ?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资本的原始
中心-外围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 理论
20 世纪70 年代
第一节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重商主义理论基础 ★早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评价
托马斯·孟生平简介
托马斯?孟( Thomas Mun, 1571-1641 )是英国晚 期重商主义的突出代表人物,贸易差额论的典型代表。同 时,他又是英国的一个大商业资本家,曾任英国东印度公 司董事和政府贸易委员会委员。其主要代表著作有:《论 英国东印度贸易:答对这项贸易的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 (1621 )、《1628 年东印度公司向国会下院提出的请 愿与申述》( 1629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1664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在历史上占据 着不可磨灭的地位。马克思曾对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被 看作是 “重商主义的圣经”。后来,凯恩斯非常钦佩重 商主义的思想,他的理论主张也被称作新重商主义。
第二章 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1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2
绝对利益论
3
比较利益论
4 比较利益论的现代分析
5
相互需求论
6
要素禀赋论
7
里昂惕夫之谜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绝对优势理论; 熟练掌握比较优势理论; 熟练掌握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 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及其解释。
2019/2/28
烟台南山学院 商学院
一、重商主义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 商 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产生背景:
? 15世纪以后,社会财富由土地转向货币,货币 被认为是财富的代表形式和国家富强的象征。
?外贸被称为是财富的源泉。
?“商”— 对外经商 ?重商主义者:商人、学者、政府官员
二、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学说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
大米(吨)小麦(吨)
中国
100
50
美国
80
100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
大米(吨)小麦(吨)
中国
1.0
0.5
美国
0.8
1.0
绝对成本论——贸易收益
英国 葡萄牙
1单位呢绒 100人/年 110人/年
贸易收益: (1)总产量的增加
呢绒 酒
分工前 2 2
1单位酒 120人/年 80人/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