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际贸易理论(2)

合集下载

古典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精选ppt
4
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认 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 是:(1)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 度;(2)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 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 关系的时间;(3)分工有利于发明 创造和改进工具。
精选ppt
5
他还以制针业中手工工场的例子来说明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认为根 据当时的情况,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 一个粗工每天连一根针也制造不出来。 而在分工的情况下,十个人每天可制造 48000根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 高了几千倍。因此,他认为在生产要素 不变的条件下,依靠分工劳动生产率可 以得到提高。
第二章 古典与传统的国际贸 易理论
第四节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学说介评
精选ppt
1
国际贸易学说是经济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
一。国际贸易问题也经常是经济理论中争 论得最为激烈的问题。早在16世纪,西 欧重商主义者就开始对国际贸易问题进行
了探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贸易 理论研究工作在18-19世纪日益发展。古 典经济学的最重要代表亚当·斯密、大 卫·李嘉图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 理论基础。在他们之后,经过其他经济学
由于这个理论是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 国际分工,所以,他的分工理论又叫地域分工说 (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ur) 或绝对成本理论(Theory of Obsolute Cost)。
精选ppt
13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是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 的经济学家,是当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 的思想家。其代表著作是《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相互需求理论
定义
内容
意义
相互需求理论是由John Stuart Mill 提出的,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 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更具有优势, 但这种产品的生产也依赖于其他国家 的产品。因此,两国之间可以通过相 互需求理论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相互需求理论的核心是相互依赖性。 该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依赖于其他 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而这种相互依赖 关系可以通过贸易得到解决。因此, 两国之间可以通过相互需求理论进行 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卖家和买家都只能接受市场价 格,无法通过自己的行动对市场价格产生实质影响,市 场价格由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这种假设有助于我们分析市场均衡和贸易利益,但在现 实世界中,完全竞争市场并不常见,许多市场都存在一 定程度的垄断或竞争不足的情况。
规模报酬不变
01
规模报酬不变是指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保 持不变。
VS
启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需要不断适应现实经济的发展和变 化。未来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理论元素、考 虑复杂因素等途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传 统国际贸易理论。同时,也需要加强实证 研究,不断检验和完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
05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 性
假设条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具有简洁明了、逻辑严谨和易于操作等特点,它强调了国家间在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成本等 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贸易格局和利益分配的影响。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历史背景
0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
越来越紧密。在这个时期,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开始萌芽。
品的生命周期和企业的生产策略。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微观理论主要有: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机会成本论、 相互需求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等。
2、保护贸易理论 一般是由贸易劣势国主张,这些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对经
济发达国有利,对经济落后国会产生阻碍发展的不良后果。 主要理论有:保护关税论、保护幼稚工业论、对外贸易乘
数论、中心—外围论等。
第一节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
⑶晚期的重商主义外贸学说——贸易差额论 反对早期的观点,认为那样会阻碍贸易交流,因而主张外 贸富国,提倡保持贸易顺差。
3、重商主义的思想主张 ⑴ 理论学说:货币是一国财富的根本,一切活动的目的都
是为了积累财富,而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外贸顺差; ⑵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输
入,追求贸易顺差。
一、重商主义及其对外贸易学说 1、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
论,重商主义所重的“商”是对外经商,其学说是对外贸易 学说,但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思想学派。 2、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⑴重商主义于15世纪产生,全盛于16世纪及17世纪上半叶, 它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后在英、法两国得到发展。 ⑵早期的重商主义代表学说——货币差额论 主张禁止金银外流,在贸易上少买多卖,甚至只卖不买, 实质是防止货币外流的外贸政策。

法国 英国
合计
劳动力(人)
100 150
250
产量(吨)
50 50
100
劳动力(人)
100 50
150
产量(匹)
20 20
40
表3-2 法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Qj/L)
法国 英国
小麦(人均产量)
0.5 0.33
布(人均产量)
0.2 0.4
表3-3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 (aLj)

二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二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第1节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和生产分工的思想。

一、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希腊时代,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中就出现分工交换思想。

最早提出分工学说的是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Plato),他强调每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可能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有待于互相帮助。

他进一步指出,一人为多数事,不如一人专心于一事。

如果一个人专门生产他擅长的东西,生产出来的必定较多,质量较优。

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行各业的人。

主语每个人究竟从事哪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则取决于个人秉性,这是先天决定的。

此外,早期宗教神学中也有部分关于贸易的思想。

二、重商主义(Merc antilism)国际贸易的系统研究开始于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大约从14世纪末到18世纪。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为2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世纪中叶)和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叶—18世纪)1.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

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

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

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

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基于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即:怎样通过鼓励商品出口、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而增加社会财富。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小麦(吨) 玉米(吨)
美国 380 220
英国 220 280
四、生产和贸易模式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
Qj L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 量来衡量 :
L aLj = Q j
例:表3-1法国和英国的生产可能性
小麦
一种商品的成本是指再生产1单位此种产品时所 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生产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 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⑵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
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 机会成本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该专门 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该产品来换取本国机会成本 高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为各国带来利益。
现假设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人数100人,如果两国都 只生产小麦和玉米,设美国为小麦6吨/年人、玉米4吨/年人, 英国为小麦1吨/年人、玉米5吨/年人。
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
美国
英国
小麦(吨/年人)
6
1
玉米(吨/年人)
4
5
美国和英国每年拥有的产品状况
小麦(吨) 玉米(吨)
美国 600 400
英国 100 500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放量(aLA)
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放量(bLB)
3、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产品A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B产量(△QB) 减少的A产量(△QA)
例:现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只生产葡萄酒和毛昵两种产品,在英国 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 要100人一年的劳动;在葡萄牙的情况则是生产一单位葡萄酒只需 要8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评述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评述

一 重商主义及其对外贸易学说
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能使国家富足,但必须谨守进 出口贸易总额保持顺差的原则。
托马斯•孟说:“凡是我们将在本国加之于外人身上的,也 会立即在他们国内制成法令而加之我们身上的……因此,首 先我们就将丧失我们现在享有的可以将现金带回本国的自由 和便利,并且因此我们还要失掉我们输往各地许多货物的销 路,而我们的贸易与我们的现金将一块消失。” 托马斯· 孟说:“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 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 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
自由贸易的获益 :互通有无,交换多余的使用价值,
增加社会价值,获取更大的利益;互惠互利,共同富 裕。
二 绝对利益论的进一步说明
国 家
商 品
小麦(蒲式耳/工时) 棉布(码/工时)




6
1
4
5
1. 哪个国家在生产小麦上有绝对优势?生产棉布呢?
2. 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棉布,美国专门生产小麦, 两国按照1∶1交换小麦和棉布,美国用6蒲式耳小麦 换取英国的6码布,两国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绝对利益理论简评
亚当· 斯密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包含着科学的成份 和非科学成份。 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采取了新的观点;他的绝对利益论反 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中已成熟了的要求,在历史上起过进步 作用;他关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参加国际分工、 开展国际贸易对所有参加国都有利的见解,至今仍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 斯密关于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固有的倾向的观 点是错误的;斯密的绝对利益论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它 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而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 殊情形。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第二节比较优势的新古典解释第三节相互需求论第四节要素禀赋论及其拓展质疑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比较成本论、相互需求论与资源禀赋论的主要内容2、理解各种传统贸易理论并能联系实际说明问题二、教学重点1、比较成本论2、相互需求论3、资源禀赋论及其拓展定理的主要内容4、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及评价三、教学难点1、比较优势的新古典解释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及评价四、教学时数:4自由贸易理论(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能给参加国带来利益,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因而主张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反对派)国际贸易只对经济发达国有利,对经济落后国不利,甚至会阻碍发展;主张保护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贸易的成因、利益分配、影响因素等。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与现代贸易理论。

第一阶段是从重商主义或绝对成本论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它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主要分析产业间贸易,属于静态或比较静态的国际贸易模型;第二阶段从二战以后至今,称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它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开始分析产业内贸易,模型力求动态化。

第一节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一、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处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

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又称《国富论》或《原富》)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绝对成本理论(The Theory of Absolute Cost),是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源头和基础。

1.内容认为分工导致专业化,分工导致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社会财富不断增长。

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各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这样做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

第二讲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第二讲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3X = 3Y
O
A 1X = 1Y
E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提供曲线的推导
T2 提供曲 线 T1 Y C1 C0 Y2 E L M T0 Y1 Y0 O N A B D T0 T1 T2 X F C2 G
X
X2 X1 X0 T0:出口LA(= OX0),进口EL(= OY0) T1:出口MB(= OX1),进口FM(= OY1) T2:出口NC(= OX2),进口GN(= OY2)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在国际商品生产分工中,各种商品生产都 占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大的商 品,放弃优势相对小的商品生产;反之亦然, 通过国际贸易,使贸易双方获利。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Ricardo, David 1772~1823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一、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3、比较利益理论的定量分析 李嘉图假设: 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 两个商品:葡萄酒和毛呢 一种要素:劳动力 国际分工前 葡萄酒 毛呢
英国 葡萄牙
第三章
120天 80天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或者 或者
100天 90天
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及其发展
国际分工后
一、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200 100
或者 或者
国际分工后
100 200
小麦(单位)
生铁(单位)
英国
法国
第三章
0
(100+200)/100=3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100+200)/100=3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12小时
2/3 > 1/6 第20页,共75页。
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葡是英的1.5倍
生产酒的劳动生产率:葡是英的6倍
6 > 1.5
英国生产布 葡萄牙生产酒
第21页,共75页。
比较优势理论事例(生产成本) (分工前)
产品 国家
葡萄酒
毛呢
英国 葡萄牙
120人 80人
100人
90人
第22页,共75页。
要素丰裕( factor abundance) 一国或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 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给量较大 的情形。
第46页,共75页。
测算方法:
▪ 将本国该要素总供给量 与其他要素总供 给量的比率与别国相同两种要素总供给 量的比率进行比较;
§以要素相对价格衡量,若一国某要素 的 相对价格 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则该国该要素相对与别国丰裕。
第1页,共75页。
第2页,共75页。
第3页,共75页。
第4页,共75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 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
第5页,共75页。
第一阶段:古典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
第6页,共75页。
▪ 一、主要假定前提
▪ 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
▪ 全社会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使生产两种产品时各投入的 要素数量不同,但只要所投入的各种要素的相对比率相同, 那么这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就是相同的。
第51页,共75页。
三、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 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 劳动和资本);
▪ 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2.确定绝对优势的方法
〔1〕 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来表示。 〔2〕 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
来表示。
❖3.实例分析
•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分工前〕 •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分工前〕
•分工前后的世界产量〔全世界投入劳动总量:25〕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二〕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观点
〔1〕一国应当出口密集利用该国相对丰裕和廉价的要素生 产的商品,进口密集利用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生产 的商品。
〔2〕区域贸易或者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异,即各 个地区间或国家间商品价格不同。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 素收入的国际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 均等化。
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与劳动量 〔1947年〕
二、里昂惕夫之谜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 1.劳动效率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3.贸易壁垒的存在 4.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 除此之外,还有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逆转等解释。 〔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评价 当今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以比较
.
第二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 第三节 相互需求理论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
学习 目标
掌握国际分工的含义、影响因素和作用;
掌握国际价值的概念;
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掌握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
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提供曲线
Y
A
E'
B'
B E

第三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葡萄酒 呢绒 (单位) (单位) 90 100
100
120
由于使用相同的劳动力资源,两国在两种产
品上的产出量是不同的,从直观可以看到, 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 (说明生产成本高), 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 (说明生产成本低)。按照斯密的观点,这 两国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现在我们看看两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的国内 相对生产成本(或叫机会成本)

由于假定A或B分别都是生产等量的两种产品。根据计算,即 144/ (3+6)=16;144/(12+4)=9。 可知,在封闭条件下:(1)A国生产16个单位的X,16个单位的Y; (2)B国生产9个单位的X,9个单位的Y。 全世界有25个单位的X和25个单位的Y。 根据各自的绝对成本优势,A国专门生产X产品,B国专门生产Y产品。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基本观点
比较优势理论,就是通过比较两种产品在两国间的
劳动成本相对数量的大小,来决定一个国家应该生 产交换哪种产品。 其基本观点是: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 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应本着“两利(或优) 相权取其重、两弊(或劣)相权取其轻”的分工和 贸易原则进行,即在国际商品生产分工中,各种商 品生产都占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相对大的 商品,放弃优势相对小的商品生产;而在各种商品 生产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相对较小 的商品,放弃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生产;然后通过 国际贸易,使贸易双方获利。
知识回顾
设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产量为Q,所要求的
劳动力投入为L,而工资率为W,如果全部资 源用于生产某一产品,产量是Q1或Q2。 (1)Q1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Q1/L÷Q2/L= Q1/ Q2 (2)Q1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 = L/Q1÷L/Q2= Q2/ Q1 (3)Q1产品的相对价格 =W.L/Q1÷W.L/Q2= Q2/ Q1(这是用不同产 品的产量来度量相对价格的)

第三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交换结果: 专业化生产后:A国布产量为200码,以50 码布交换B国50磅的酒满足消费外,还剩 150码布;B国酒产量160磅,用50磅酒去 换布还剩110磅酒。则交换后,两国消费情 况如下:
国别

A国
1;50布, 酒不变
110
+10布, +30酒
2.例证:英美两国小麦与布匹贸易 分工前的两国产出和劳动生产率:
英国 美国 合计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 6 1 7
布匹(码/劳动小时) 4 5 9
专业分工后的产出:
英国 美国 合计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 12 0 12
布匹(码/劳动小时)
0 10 10
专业分工后世界的小麦与布匹的总产出都 增加了。
贸易后的两国获利情况: (假设两国按1:1的比例交换)
小麦
国别 A国 B国
布(码) 100 40
酒(磅) 50 80
A、B两国在分工前同时生产布与酒。 A国一年每人生产100码布或50磅酒, B国每人每年生产40码布或80磅酒。A 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为2(码布):1(磅 酒), B国国内的交换比例为1(码 布):2(磅酒)。
如按绝对利益学说,A国专门生产本国 有优势的布,B国专门生产本国有优势 的酒,并按1:1相互交换,有何结果?
1.重点不同--对“多卖少买”的不同 侧重;
2.要求不同--对贸易顺差的理解不同; 3.程度不同--对货币外流的限制;
四、评价
财富观 1)混淆了财富的真实内涵,简单认为金
银货币即财富;
2)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家对货 币和贵金属的看法;促进商品货币关 系和手工工厂的发展;
贸易观
将贸易作为一种“零和博弈”;只研 究如何从国际贸易中获得金银,而没 有深入探讨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贸易 能使各国获益的问题。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注: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与另一国相同,此 时两国不可能发生贸易。
H
15
(3)比较优势与货币工资
美国生产率(单位/劳动力小时) 英国(单位/劳动力小时)
小麦 6
1
布匹 4
2
上面按劳动生产率表示美国在小麦上,在英国布匹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假设美国工资水平6美元/劳动力小时,小麦价为1美元,布匹为1.5美元 英国1英镑/劳动力小时,则英国小麦价为1英镑,布匹为0.5美元
Y3
C
X1 X2 X3 X
图3.1 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1
(4)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odity indifference curves)CIC:
表示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 种商品消费的不同组合.
斜率为: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 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y/ △x= MUx/MUy,表示一国为维持一定 的福利水平以X代替Y时,一单位X所替代的Y
英国可供消费:1.2单位呢绒+1单位酒
(增加0.2单位呢绒)
法国可供消费:1单位呢绒+1.125单位酒 (增加0.125单位酒)
H
13
利益表现为: 1. 总产量增加 2. 消费水平提高 3. 劳动时间节约
H
14
(2) 比较优势原理的主要内容(两优取重,两劣择轻)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这两种产品 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 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产 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产品,通过专 业性分工和国家贸易,双方仍可从中获得利益。

国际贸易 课后练习题 答案

国际贸易     课后练习题 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一)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研究内容不包括()。

•A、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对策•B、开放的微观经济学•C、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D、开放的宏观经济学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2【单选题】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标准可以通过()坐标去衡量。

•A、速度、效率•B、生产力、生产率•C、微观、宏观•D、稳定性、可持续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3【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B、在资源有效配置下,如何实现国民福利最大•C、在市场经济条件情况下,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D、在要素有限情况下,如何实现产出最大我的答案:BD得分:20.0分4【判断题】西方经济学就是讨论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问题。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判断题】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标志着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诞生。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1【单选题】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的内容不包括()。

•A、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C、生产要素•D、充分就业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2【单选题】宏观经济学是()创立的。

•A、亚当·斯密•B、凯恩斯•C、大卫·李嘉图•D、大卫·威尔兹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3【多选题】萨伊认为生产要素包括()。

•A、资本•B、价值•C、劳动•D、土地我的答案:ACD得分:20.0分4【判断题】1355年的美国,就已存在有关国际贸易的统计资料。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5【判断题】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着眼点是价格、交换、均衡、效益和福利。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1【单选题】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两者在经济运行机制层面的异同不包括()。

•A、要素流动的自由程度•B、经济交往的媒介•C、经济运行的主体•D、经济调控手段程度与范围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2【单选题】现代经济学最大的难点问题在于()。

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2

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2
足以抵消因为能供应更多商品而取得的利益 • 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为零,或者较小
实证分析
• 历史上,20世纪30年代的巴西经 历过不幸增长
目前是否存在不幸增长
• 目前国家意义上的不幸增长不 存在
• 行业上出口增长导致国家福利 下降的情况会时有出现
Q
S2
D2
Q
P
P
P
贸易出前口国市场贸易后
变化世界市场
进口国市场
S
消费者剩余 a1
a2
a2+b2+d2
b2+d2
Sx
a2
P2
S
生产者剩余 c2+d出2 口
c2
b2 -d2
PW d2 b2
国家总福P利1
d1
b1
a2+c2+d2
c1
b1 a2+b2+c2+d2 b2+d2
D
Dm
c2 进口
D
D1 S1
Q
Qm=QX
• 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PPF的 特点:右下方倾斜,凹向原点。
MRT dY MC X
A
dX MCY
X
社会无差异曲线(CIC)
• 偏好和收入水平既定、效 用相同
• 右下方倾斜 • 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
效用水平越高
• 两两不相交 • 凸向原点
Y
U1 U0 U2
E
MRS XY
dY dX
X
封闭均衡
荷兰病产生的原因
• 来源于一种要素增长所导致的雷布津斯基定理 • R定理
• 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的增长会导致该要素密集型产品产量的 上升,以及另一产品的产量下降。

国际贸易 第3章 传统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3章 传统贸易理论
• 利巴涅斯和他的追随者提出了地理位臵不同造成的产品不 同。这种观点在17世纪以后被扩展到生产要素禀赋、气候、 技能以及偏好不同所产生的不同优势。到了20世纪,则进 一步发展成为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学说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 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 着自己的邻居”
亚当· 斯密(1723-1790) 强,密《国富论》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3. 根据大卫 · 休谟的“价格-铸币流动机 制”,通过国家干预实现持续贸易顺差
来达到金银货币的流入是枉费心机;
4.贸易的目的不在于追求贸易顺差、换回 更多的货币,而是卖掉本国不需要的产 品,换回本国需要的产品,贸易不是“ 你得即他失”的“零和博弈”,而是双 亚当· 斯密(1723-1790)
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2分工使得专门从事某个生产环节的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如从一台机器走向另一台机器的时间3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工具的改进因为人们的注意力可以全部集中到单一目标上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一个粗工可以生产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枚针劳动效率提高了数百倍2
⑵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国际贸易是 “双赢”的经济行为,否定了重商主义认为 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的观点。
• 尽管重商主义对外贸易思想存在着许多错 误与局限性,但其基本思想对后来的国际 贸易理论和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 是关于贸易顺差的概念。
国际贸易理论回答的三个问题 •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 贸易对生产消费影响 • 贸易利益的分配如何 重商主义是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呢?
• 晚期重商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反对政府限制货币输 出。
• 随着商业资本高度发展,工场手工业已产生,信 贷事业开始发展。当时的封建王朝和商业资产阶 级更加需要货币,“他们开始明白,一动不动地 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而流通中的资本却会 不断增值„„人们开始把自己的金币当作诱鸟放 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96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14
进口替代
• 通过扩大国内耕地面 积来自己生产原来需 要进口的作物等等。 其中,不少政策迄今 仍被许多国家使用。
编辑ppt
15
三、重农主义学说:
• 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 和重视农业的思想。
• 1、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 (Francois Quesnay,1694-1774)
小麦

劳动天 产 劳动天 产

量数

法国 100
英 国 200 表
总 计 300
1 200 1
1 100 1 两国的生产成本
2 300 2
编辑ppt
6
2、重商主义的基本主张
其一,金银或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式, 一国握有货币的多寡代表着该国的富裕 程度;
其二,对外贸易是获取额外贵金属或货 币的主要源泉,因而是增加一国财富的 重要途径;
其三,增加国民财富的贸易政策应该是 多卖少买乃至不买。
编辑ppt
7
3、重商主义的发展的两个阶段
①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时 期; 其贸易政策主张的鲜明特征是,强调限制 进口甚于鼓励出口,禁止金银输出。
编辑ppt
21
3、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
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 成本的差异之上。用本国比较擅长 生产的产品与别国擅长生产的产品 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 获利的。
➢即“以己之所长,换己之所需”。
编辑ppt
22
四、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1)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即用单 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
编辑ppt
1
• 第一节 早期的贸易思想 • 第二节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第三节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 • 第五节 里昂惕夫之谜
编辑ppt
2
第一节 早期的贸• 三、重农学派
编辑ppt
3
一、分工交换的贸易思想
生产过程
编辑ppt
10
5、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1)出口退税 (2)奖励出口 (3)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4)进口替代
编辑ppt
11
出口退税
• 即当商品出口时,国家全部地或部分地 退还商人原先缴纳的税款;
• 当进口商品经过本国加工后重新输出时, 国家则退还这些商品在进口时所交付的 关税。
编辑ppt
12
“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
编辑ppt
8
②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 商主义时期
其鲜明特征是,强调鼓励出口甚于限 制进口,为着扩大出口的目的,赞成 适当输出金银。
“贸易差额论”
编辑ppt
9
4、重商主义主要观点
❖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少买多卖,力争顺差,吸收外国货币,
增加财富,增强国力 ❖认为利润或利益来自流通领域,而非
编辑ppt
4
• 早期国际贸易的思想还从宗教神学中产生。宗教 中关于贸易的最早表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 利巴涅斯(Libanius)。
• “上帝没有把所有的产品都赠给地球的一个部分, 他把礼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到头来人们会力求 建立起地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他们需要互相 帮助。上帝使贸易产生,从而使所有的人都能共 同享受地球上的果实,而无论这些果实是从何处 产生的。”
编辑ppt
16
2、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
• 轻视贸易,认为贸易并不能带来财 富的增加,重视农业的发展。
• 主张“自然秩序”,也就是不应以 人的意志来转移客观规律,即主张 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
编辑ppt
17
第二节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引子
• 假如在一个贫瘠的海岛上,有个渔夫拥有 一条船,并有丰富的捕渔经验,但一直没 有衣服穿。同时,在海岛的对面,有个农 夫擅长于种麻织布,不会造船也不会捕鱼, 但又十分喜欢吃鱼。
• 你认为要使两者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最 经济的办法是什么?
编辑ppt
18
一、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亚当 ·斯密(Adam Smith ,1723 a1790)是西方古 典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之
一,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
创始者。1776年亚当 ·斯 密写出了经济学巨著《国
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
• 利巴涅斯和他的追随者提出了地理位置不同造成 产品不同的观点。这种观点在17世纪以后被扩展 为生产要素禀赋、气候、技能以及偏好的不同产 生不同优势。到了20世纪,则进一步发展成为赫 克歇尔-俄林的贸易理论。
编辑ppt
5
二、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1、重商主义
• 关于重商主义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 说它是“十六和十七世纪的商人和政 治家的经济哲学”,[1] 有说它是“风 行于16-18世纪的欧洲”的“一种经 济学说和经济实践”,[2] 还有说它 “是指在1500-1750年这一时期存在 于欧洲的一个经济思想集合”。 [3]
• 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出 现分工交换思想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
• 最早提出分工学说的是古希腊思想家柏拉 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
• 柏拉图强调,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 但是人们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 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而不得 不有待于互助,他还进一步指出一国中应 该有专门从事各行各业的人。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 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 具有绝对优势。
编辑ppt
23
(2)用生产成本来衡量,即用生产 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 衡量
如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位产 量所需的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该国 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编辑ppt
24
(3)模型
分工前
编辑ppt
19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有两条 途径: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 增加劳动数量,其中前者的作用尤 其大,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主要 取决于分工。
编辑ppt
20
2、分工的原则
•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在各自占有优势的 自然禀赋中后天获得的有利条件。
奖励出口
• 即国家颁发奖金,奖励出口本国商品 的商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出口补贴。 晚期重商主义者还积极鼓励扩大出口 商品的生产,扶植和保护本国工场手 工业的发展。
编辑ppt
13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 即对输入本国的外国商品课以高额关税 或者禁止进口本国不需要的商品,以达 到保护本国工业和保持贸易顺差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