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优质课课件 新文化运动

高中历史优质课课件  新文化运动
百年风百年雨,那些人那些事 百年风百年雨,那些人那些事……
一段激情燃烧胡 适
李大钊
探源新文化运动 走进新文化运动 感悟新文化运动
探源新文化运动
严复和他翻译的西方启蒙思 上海福新面粉公司 想名著《论法的精神》 20世纪初的新式纺织厂 想名著《论法的精神》 世纪初的新式纺织厂
探源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和各国使 节的合影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
1914年 1914年袁世凯祭孔
一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1、政治上: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帝国主义 政治上: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加紧侵略。 加紧侵略。 •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 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 3、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传播,民主共和 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传播, 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现象三: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 现象三: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 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 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爱国热情高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爱国热情高涨, 现象四:1919年 现象四: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 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 思主义研究专号” 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 主义学说。 主义学说。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11课新文化运动[本课主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试图用他们来囊括西方工业文明的精神所在,把他们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这是自鸦片战争近八十年来,先进的中国人,理解世界,理解自我所积累起来的成果,又体现了理解的一种飞跃。

新文化运动给专制主义以空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标志这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知晓这段历史,协助学生解读“民主”与“科学”的含义,领会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李大钊等人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寻求出路的先进的中国人指明了方向,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对白话文的倡导,也使文学进一步走向大众,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促动了人民大众的政治觉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知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发起者、主要阵地和主要代表人物;胡适是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近代白话文小说的开拓者。

理解提倡白话文的意义;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前后时期的变化及原因,进而理解文明的发展是持续自我反省、吐故纳新、取长补短,向先进文明学习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使用表格形式归纳整理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持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最终找到的真理;民主和科学观点是五四以来进步的思想传统。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人物。

难点:评价新文化运动。

说明: 1.只有了解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才能体会这场运动所带来的历史影响,明白其历史地位;在新文化运动中,历史人物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持续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故为重点。

2.因为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有限,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可能会在理解上不很全面,故为难点。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6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6

《新文化运动》(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水平: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概念:背景与原因、过程与特点、作用与影响2、过程与方法:(1)“百度”新闻的方式表现史料,组织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分析并提出问题,形成理解。

(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过程中形成感悟。

(3)通过度组抢答比赛的过程来激发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提升学生的胆量,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

(4)用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与今天世界祭孔作对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个重大课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形成对“新文化运动”及其先驱的敬仰和赞赏。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理解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点,重铸了国魂,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因为这个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实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三)教学对象分析绝大部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所以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理解。

高中阶段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水平,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实行教学。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新文化运动》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文化运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文化运动》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传播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围绕“思想解放、探索救国”这一主题,通过“新旧碰撞风云起”、“破旧与立新铸国魂”、“十月惊雷现曙光”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同时通过新文化运动中先进中国人为救国而勇于探索的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勇于担当努力学习的理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过程:课前打出幻灯片:本课标题《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放歌曲《最美的歌献给你》的旋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
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一课,本课在教材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单元“辛亥革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下一课“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课包括两个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教材以“背景——内容——历史意义”为线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条理清晰,内容精炼。
请思考,陈独秀将满腔的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
10
那么,他希望新青年拥有怎样的新思想呢?
民主、科学
从这个层面上看,新文化运动首先是一场思想革命。
11
“三纲”之下,臣、子、妻是君、父、夫的附属品,丧失自由独立之人格,而陈独秀希望新青年挣脱旧思想的牢笼,大胆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权,变封建奴隶性的臣民为拥有独立思想的公民。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7月
(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
陈独秀认为新青年要勇于破除权威,摒弃愚昧迷信,用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眼光去判断世间万事万物,从而真正的思想解放。
13
一个人的呐喊声是微弱无力的,一群人的呐喊声才能响彻云霄,才能掀起强烈的思想飓风。
《兼容并包》这幅油画又名《宽容》,是一幅描绘五四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群像作品。画中人物有锋芒毕露的陈独秀,有留美归来的胡适,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人教新课标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人教新课标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过了两天,又见上海县知事呈江苏省长请子褒扬呈文。
第21页
《狂人日志》 《孔乙己》 《祥林嫂》 《阿Q正传》
第22页
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扭扭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 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页,才从 字缝理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鲁迅《狂人日志》
第23页
:对东西方文化看法存存在 绝对必定或绝对否定偏向,这一直影 响到以后。
第19页
第20页
陈烈女死值得
吗?县长为何要褒
贞节牌坊群
扬她?
陈烈女名宛珍,绍兴县人,三世居上海。年十七,字王远 甫之子菁士。菁士于本年三月廿三日病死,年十八岁。陈女 闻死耗,即沐浴更衣,潜自仰药。其家人觉察,仓皇施救, 已无及。女乃泫然曰:“儿志早决,生虽未获见夫,殁或相 从地下……”言讫,遂死,死时距其未婚夫之死仅三时而已。 (此据上海绍兴同乡会所出征文启。)
人思想发生了怎么样改变?
第24页
新青年说《新青年》
毛泽东说:“《新青年》是有名新文化运 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 学生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尤其 兴趣胡适、陈独秀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 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模范。” “有很长一 段时间,天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 《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索, 也思索《新青年》上所提出问题。”
三个阶段
学器物
学制度
睁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制
学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评价 内容 兴起 背景
第2页
新文化运动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欢迎。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要求“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件.doc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件.doc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理念:本节内容属于思想史部分,因而教学中要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尤其要强调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

(二)分析:学情分析:高一普通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弱,但是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习、思考的能力都较好。

老师应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红楼之旅”的形式,将次序打乱,再引入一些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指导意见:学习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说明要把本课内容放在整个专题体系中加以考察,并适当联系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进程,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教学方法:结合学案教学,注重减负增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前置作业: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

导入:视频《给老师的一封信》学生看完视频后,回忆其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信息。

如陈独秀、《新青年》、北京大学等。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文化发展历程第五单元第21 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

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与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影响二、教学方法(1)启发诱导和自主探究相结合。

(2)合作探究和精讲点拨相结合。

(3)讲练结合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地位,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展示新文化运动时期代表人物的图片及音乐,教师讲解图片及音乐导入新课。

教师对新文化运动的含义、性质进行讲解,解读课标,使学生对该课有初步认识。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教师提出问题: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通过材料,学生思考探究。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考虑,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特定历史时期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近代社会长期物质和思想准备的结果。

【概况及内容】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概况,完成表格。

通过史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诉求,教师导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共同回答。

教师通过史料重点讲解民主与科学的含义,及对“打倒孔家店”的正确认识,教师指出对事物及人物进行评价时应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

通过史料及小故事分析文学革命,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及兴趣。

通过黄侃与胡适关于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论战,引发学生讨论:文言文该不该抛弃?学生各抒己见,认识到文言文、白话文各有优缺点,不应该抛弃文言文。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8课《新文化运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8课《新文化运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新文化运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

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2.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

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3重点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 培养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观念的演变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代表人物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其历史意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案例和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预习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讲解“四提倡四反对”,引导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思想。

3. 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介绍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4. 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组织学生讨论新文化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5. 总结课程: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调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研,深入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中的影响和传承。

2. 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与当代社会的关系,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问回答等方面,给予相应评价。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审视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传达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思想。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面对列强的侵扰,中国屡次失败。

中国人民逐渐清醒,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百日维新亦告失败。

辛亥革命也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为必须进行彻底的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2.学情分析: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课文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对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让学生体会,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来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3.核心素养:了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历史背景,认识《新青年》在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知道胡适首倡“文学改良”运动以及陈独秀发起“文学革命”的意义。

了解鲁迅、李大钊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探讨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结合对课文的讲授,组织学生思考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原因。

了解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在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国家动荡日重的状况下,积极思想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培养从历史角度,具体地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作用,避免片面的脱离历史实际的空泛议论,培养求真求实的学习风尚。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教师归纳总结: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一、新课引入
20世纪早期,在北大讲坛上,有从海 外归来、西装革履大力宣传新思想进步 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满口 之乎者也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 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思想冲突。为何 会有这么奇怪现象出现呢?
第2页
二、新课 1.新文化运动兴起
(1)背景 新生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
—《上海妇女志》
第14页
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五四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运动
第15页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收 了一次民主和科学洗礼,为随即暴发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 和铺垫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但它 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时尚。
第16页
(技术)器物
洋务派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制度 思想文化
康、梁、孙等资产阶级
陈、李、鲁、胡等
第19页
小结
新文化 运动
1 19《青年杂志》 2 主要内容 3 伟大思想解放运动
4 历史意义
第20页
练习
1、近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D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论战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传输
第10页
朋友 ——胡适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何, 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 孤独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独。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第11页
希望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启发国民新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ppt课件
19
鲁迅 (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20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 陈独秀 出民主、科学口号,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反封建必须反孔教。 李大钊
1918年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树立了新文 鲁 迅 学的典范。
胡 适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较早主张以白话文代 替文言文。
18
•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1910年 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康奈尔 大学学习,先学农科,后改学文科。1914 年获文学士学位以后,到哥伦比亚大学攻 读哲学,就学于哲学家杜威,深受其实用 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以《先秦名学史》 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
1、开始标志1:915_年_9_月《_陈青_独_年_秀杂_在志_上》_海__创_办 2、主要阵地:_《_新__青__年_》______ 3、活动基地:北__京_大__学__--_-蔡__元__培_ 4、代表人物:—————— 5、口号或旗帜:__民__主_、__科_学____14_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新青年》 29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纲: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夫为妻纲:嫁鸡随鸡
五常: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 的西方道德思想
30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以孔 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
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
乱。”

人民版必修3第3单元第二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3第3单元第二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4.提高学生的史料搜集、整理和运用能力,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或其他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知识后,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以下讨论话题:
1.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争论焦点有哪些?这些争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冲击和启示?
3.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围绕新文化运动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交流心得。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组织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新文化运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其次,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此外,我还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以激励学生持续进步。
本节课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这是一个中国社会变革风起云涌的时期。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为中国的民主进步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比分析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社会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七年级历史下第1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知道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知道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维护专制制度上午纲常礼教,代表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逐渐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运动。

(1)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的起点、口号、对象、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堡垒和发展趋势六个方面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概貌。

(2).观看图片,从中发现北京大学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信息。

(3)从白话文的特点,说明白话文运动对于传播民主与科学,促动人民大众的政治觉醒的重大作用。

(4)从李大钊的活动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持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最终找到的真理。

(2)民主和科学观点是五四以来进步的思想传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对象2.难点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会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运动?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出示:袁世凯身着古装率百官祭孔拜天的图片。

思考:民国初建,身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为什么要模仿封建帝王的样子,忙于祭孔祀天?补充介绍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迫不及待地从“临时”到“正式”到“终身”总统的简要过程,继而倒行逆施、企图圆皇帝美梦的历史事实。

说明袁世凯为维护专制统治,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封建复古思潮泛滥。

(袁世凯卖国媚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分裂与混战,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缺乏民主与科学的觉悟。

)2、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推倒 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 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思想革命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核心
2)提倡民主和科学。
文学革命
3)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民主 科学
第四篇 “万象更新”
论意义
经冲过击新批文判化,“运人新动们文,的化封思运建想动思得是想到人遭空的到前运前的动所解。未放”有。的 民新想主文的和化洗化科运礼上学动。的“中新思觉一,文想醒个受化得。民到运到”族一动弘的次解扬觉西放。醒方了中首民人国先主们知是和的识文科思分学想子思,在 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鲁迅《药》节选
愚昧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 化网)为您整理
科学
13
200世世纪纪初初中中国国现现状状之镜之头三镜: 头三: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刊登一则新闻:有 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 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 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 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民主 科学
第二篇 “新意盎然”
谈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从 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
15
化网)为您整理
品读经典,缅怀伟人
鲁迅
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相结合 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 《狂人日记》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 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 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 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
拓展提高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 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 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 梁启超《五十年中 国进化概论》
(1)“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
洋务运动
(2)“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国人又进行了什么探索?
新文化运动
(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从器物到制度本再资料到由书思利华想教育;网(由又名表数理及里,层层深入 23 化网)为您整理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民主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科学
学习目标
1、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
2 、掌握新文化运动中阵地,口号、主要内容。
3、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 地位和作用。
民主 科学
第一篇 “新旧冲突”
探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 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 必须启发袁国世民凯新在的北伦京理天道坛德祭天意识, 进袁行世凯思在想思文想化领域领掀域起的了革尊新孔复运古动的逆流
情景导入

20世纪初期,在北 京大学的讲坛上,有 从海外归来的、西装 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 想的进步人士;也有 拖着长辫子、身穿马 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
适 陈 独 秀

李迅 蔡大 元钊 培
封建遗老,他们相互
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 ,出现了激烈的思想
辜鸿铭
冲突。为什么会有这
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达标检测
1、1915年新文化运动掀起时,把斗争矛头直接 指向( ) A、清政府的卖国行径 B、帝国主义瓜分狂潮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
2、新文化运动中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
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
的典范的是 ( )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
16
化网)为您整理
走近伟人 重温历史
胡适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新 青年》1917年 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写文章“需言之有物” “不作无病之呻吟”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
17
化网)为您整理
•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 正式举起 “文学革命” 大旗!
200世世纪纪初初中中国国现现状状之镜之头二镜: 头二:
《药》对“人血馒头”的描写: 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地说
: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cuō)起这 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 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ǎo)开了,焦皮里面窜 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
9
化网)为您整理
重要阵地和代表人物
北京大学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民主 科学
第三篇 “除旧布新”
看开展
20世纪初中国现状 之镜头一:
民国初年百姓门前的对联


恩 雨
德 乾
专制




民主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
12
化网)为您整理
三从四 贞节牌 德坊
旧道德
(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
新道德
男女平等 个性解放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
14
化网)为您整理
合作探究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孔,而今人又尊孔?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批信孔仰是共和因,为必排以孔孔教—子—为陈独代秀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 化孔构子成是历了代中专制国之封护符建—统—李治大的钊 理论和思想基础, 要打在倒思孔家想店领——域吴反虞 封建,就不得不把斗争矛头 指是向有孔一子定批。的孔在片当面时性历。史今背天景我下们是 对尊正于孔确祖的国,传但统 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 现时代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