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地图教案 中国版

合集下载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2023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2023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5篇2023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1日本第 1 教时教学目标: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难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准备:课件《樱花》课件日本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3、日本有那几个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2节地图教案 (1)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2节地图教案 (1)

4000000 80000000教师小结:比例尺是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比例尺分数的含义,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步骤4:阅读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完成任务三——比较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3分钟)任务三:在图幅相同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上,你发现了什么?(1)观察: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2)完成下表结论: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 ,内容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 ,内容 。

教师小结: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大小详、小大略”来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等方法,学生掌握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步骤5:关注钓鱼岛——读PPT 上钓鱼岛与台湾省基隆市、冲绳岛地图,完成任务四 ——计算实地距离。

(3分钟) 任务四:计算钓鱼岛到基隆以及到日本冲绳岛的实地距离:(1)公式:比例尺=已知:钓鱼岛到基隆的图上距离为1.9厘米;钓鱼岛到冲绳岛的图上地距离为4.2厘米; (2)计算:实地距离=比例尺: (3)钓鱼岛—基隆:钓鱼岛—冲绳岛:中国地图 北京市地图 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 0 100km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观察,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学会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实地距离。

步骤6:请同学小结地图上的第一种语言——比例尺(1分钟)。

步骤7:学习地图上的第二种语言——方向(15分钟)教师展示PPT 上三种地图:1、一般地图;2、指向标地图;3、经纬网地图;(1分钟) 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一般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完成。

(1分钟)教师讲授三种地图判读方向的方法(3分钟):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指向北方;3、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任务五——学习使用一般定向法(2分钟):在内蒙古自治区地图上找到: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判断:(1)呼和浩特、包头分别在鄂尔多斯的什么方向? 结论:(1)(2)使用的定向方法是什么? (2)任务六——学习使用指向标定向法(2分钟):在校园平面图上找到学校东门、博艺楼、体育馆:判断:(1)学校东门分别在博艺楼、体育馆的什么方向? 结论:(1)(2)学校东门大致在体育馆的什么方向? (2)任务七——学习使用经纬网定向法(2分钟):在加拿大地图上找到:怀特霍斯、温哥华、尼皮贡:判断:(1)怀特霍斯大致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 结论:(1)(2)温哥华大致在尼皮贡的什么方向? (2)步骤8:学习地图的第三种语言——图例(5分钟):任务八——阅读课本18页图1.25,识记地图上常用图例,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记情况。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图》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图》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图》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图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尚未养成,地图意识不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提高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种类、特点,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图,善于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

2.难点:地图的阅读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图意识。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地图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地图阅读方法。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地图使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类型的地图,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历史地图等。

2.制作课件,展示地图的阅读方法。

3.准备地图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图的种类、特点,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分析地图的内容,讨论地图的使用方法。

4.巩固(5分钟)出示地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地图解决问题?展示:学生收集的地图相关资料。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完成地图练习题,选择一张地图进行深入研究。

8.板书(5分钟)地图的种类、特点、使用方法。

2023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2023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2023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2023年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3、根据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自然条件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资料,让学生讨论、比较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重点:亚马孙平原和亚马孙河流难点:巴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巴西的位置导入新课:出示七年级上册的“面积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请学生运用地图回答:a各个国家分别位于那个大洲?b南美洲人口和面积居第一位的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播放亚马孙河的录象材料。

1、亚马孙河在图8-51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将亚马孙河的流量、长度流域面积与其他三条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讨论: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小结: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位。

2、亚马孙平原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在8-51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的平原。

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

读8-51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的热带雨林。

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讨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哪些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阅读材料“地球之肺”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过渡:巴西的地形除了平原,还有什么类型的地形?3、巴西高原①引导学生观察8-51上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的亚马孙平原和2/3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的国家。

初中地理之中国地图教案

初中地理之中国地图教案

初中地理之中国地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地理特征。

2. 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地域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2. 中国的行政区划3. 中国的主要地理特征4. 地图的使用技巧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2. 中国的行政区划3. 地图的使用技巧教学难点:1. 中国的行政区划2. 地图的使用技巧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2. 投影仪3. 地图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墙壁上的中国地图,让学生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祖国的位置和疆域范围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打开教材《地理》,翻到相关章节,自主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举手提问,教师给予解答。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进行详细讲解。

2.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3. 讲解结束后,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地图实践(15分钟)1. 教师发放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a. 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哪里?b. 中国的疆域范围包括哪些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c. 中国的行政区划是如何划分的?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地图实践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中国地图,标注出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

初中中国地图教案

初中中国地图教案

初中中国地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掌握中国领土的面积和四至点。

3. 熟悉中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4. 能够计算中国的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差。

5.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保卫祖国领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 中国的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差。

3. 中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教学难点:1. 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地图册。

2.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或演唱《歌唱祖国》的歌曲,让学生跟唱或合唱。

2. 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什么?学生根据这个划分来确定中国的半球位置。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板书:一、位置优越提问:中国所在的洲和面对的洋是什么?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来表述中国的海陆位置。

2. 提问:中国的经度和纬度是多少?学生根据地图来找出中国的经纬度。

3. 提问:中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学生记住中国的领土面积。

4. 提问:中国的四至点是什么?学生根据地图来找出中国的四至点。

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张中国地图。

2. 学生根据地图来找出中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 学生计算中国的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差。

四、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习和巩固。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画出中国地图,并标注出中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四至点等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经纬度、邻国和濒临的海洋等信息。

课堂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总结和作业,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教案3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教案3中图版
此外,我还计划增加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或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户外探险或城市规划中应用地形图知识。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对地形图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我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地形图的概念、要素和应用,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来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①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 知识点1:地形图基本概念
- 地形图定义
- 地形图作用
- 知识点2:地形图要素
- 等高线
- 地形符号
- 比例尺
- 方向
- 知识点3:地形图的应用
- 户外探险
- 城市规划
- 灾害防治
② 简洁明了:
- 关键词:地形图、等高线、地形符号、比例尺、方向、应用
- 简洁句:地形图——探秘大地之脉;要素——解读自然密码;应用——智慧生活之道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 空间感知与地理观察:通过地形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地理空间的感知,提高观察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2. 地理信息分析与处理: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要素,学会提取和处理地理信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地理思维与创新:培养学生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思考,激发创新意识,将地形图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4. 地理表达与交流:训练学生用地形图准确表达地理信息,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本节课将紧密联系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形图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2节 地图》word教案 (1)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2节 地图》word教案 (1)

《地图学》教案前言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也被称作地球表层学。

对人类个体而言,地球几乎是一个无穷大的空间,难以一窥全貌,而地图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得以概括而全面的了解地球表面的开始。

地图作为人类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对空间信息高度浓缩和概括的结果。

学习地图学本身是学习空间信息可视化的表达原理和方法,同时也是对地理学其他各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辅助和支撑作用。

因此,《地图学》是地理学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地图学》对地学工作者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

我们学习《地图学》,主要是掌握基本的原理和规范,特别需要大家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相应的课堂练习、实验和实践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学习中注意观察、领会前人地图编绘的技巧和特色,并将相关内容贯穿于你们其他各项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中。

在你们未来可能从事的地学专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工作区域的图件制作完成几乎就是工作顺利展开、甚至即将完成工作的标志,图件的制作水平是各项专业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地图学的科学概念它是脱胎于测量学与地理学,于近代形成一门科学体系,简而言之:地图是表现和反映地球表层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图解、图像、图形……。

传统的意义,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实质与发展,同时也是研究地图编制与复制的科学。

国际地图学会(ICA)(1973)定义:地图学是制作地图的艺术、科学和技术,以及把地图作为科学文件和艺术作品的研究。

在这个意义上,地图可以看作是以任何比例尺表示地球或任何量体的包括所有类型的地图,平面图、航图。

三维模型和地球仪。

(lnternational Cartogra Phic Association ICA)此外,鲁滨逊(美),萨里谢夫(苏)文名有定义。

《辞海》(1980)定义“地图学是研究地图及其制作的理论,工艺技术和应用的科学。

《地图学》(1990)定义: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科学。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地图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旨在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介绍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然后介绍地图的要素,如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最后介绍如何使用地图。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图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方面尚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作用,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会使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地理活动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作用,地图的基本要素。

2.难点:地图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地理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种类和作用。

2.讲解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3.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4.地图的使用方法:学会阅读地图、分析地图、运用地图。

5.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分析一幅地图,总结地图的使用方法。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地图的使用方法:阅读、分析、运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作用的认识程度。

2.学生对地图基本要素的掌握情况。

3.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图——地图上的方向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图——地图上的方向教案中图版
- 地图在导航中的应用:利用地图确定路线和方向
- 地图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利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
- 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地图寻找目的地和规划行程
九.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的概念、坐标系统和方向判断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技能提升:学生将提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地图软件和其他工具进行方向的判断和比例尺的换算。他们也将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将培养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提高使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将发展地理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和综合地图信息,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将树立正确的地理人地观念,认识到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关注地理信息的意识,并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图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对地图的学习将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通过地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关注度,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初中中图版地理教案

初中中图版地理教案

初中中图版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基本情况。

2. 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亚洲地形的特点及其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2.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

2. 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等地图。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亚洲自然环境的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基本情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亚洲的地形特点,分析其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2. 教师讲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农业、人口的影响。

3. 教师讲解亚洲的河流特点,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地图阅读训练(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等地图,让学生掌握地图信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巩固亚洲自然环境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图》【 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图》【 教案】

《地图》本节教材讲授的内容主要是: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量算距离;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认识多样的地图等。

教材用“地图的途”和“地图的方向”展开,旨在落实学生对地图技能的掌握,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4.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方法获取地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树立地理与社会全局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第一课时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提问: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提问: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学生:把课桌缩小。

提问: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学生:缩小了10倍提问: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提问: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

(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图》(第2课时)教案

(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图》(第2课时)教案

《地图》(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图上的图例;2.能够会用地图查找信息;3.了解地图家族的新成员它们的广泛用途。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资料分析、拓展延伸等方法学习本节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充分认识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与难点】1.地图家庭新成员的广泛用途。

2.利用地图查找信息。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抢答、举例子。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读图A,完成以下活动:1.在图中查找大观园和中国美术馆所在的位置。

(如图)2.判断大观园在中国美术馆的什么方向。

(西南)3.找出从大观园到中国美术馆的最近路线。

(如图)4.算出大观园和中国美术馆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千米。

(两地图上距离是9厘米,因此实地距离是7.2千米)二、情景导入地图上有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尺和方向,你能在这幅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要素吗?(学生指出)那么,这些是什么呢?(对,是图例)这些图例表示什么含义?还有哪些图例?了解了地图三要素,我们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我们需要的信息了。

三、新课学习(四)地图的图例1.定义: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什么是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

)2.地图上的图例小组活动小组内单独熟悉、小组内互相考抢答:说出下列图例所代表的地理事物(铁路、水电站、洲界、未定国界、长城、国界、山峰、运河、水库)(五)利用地图查找信息1.地图的分类按内容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多种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按表示区域分:世界图、大洲力图、半球图、国家图、省图、县图2.查找信息每一幅地图都包含着大量的地理信息,那么,如何利用地图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呢?首先,确定并获取你所需要的地图;其次,认真看地图的图例;最后,具体查找你需要的信息(六)地图家族新成员1.遥感影像地图遥感影像地图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影像照片为底图,经过科学制作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教学要求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4.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5.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6.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内容点析1.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因为地图空间有限,在表现地球表面的现象时,一方面必须按一定比例尺缩小表示,另一方面要对地表现象进行选择或综合,保留和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性,显示有用的地理现象,因此地图不是地球的机械缩小。

人们阅读地图,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地理事物的数量、质量、分布、联系和变化等内容。

2. 地图比实地要小许多倍。

这样,繁多的地面事物不可能全部反映在地图上,只有进行一定的取舍(选择)和概括(综合),地图才有可能清晰、易读。

在将详细的地图缩小成更小的比例尺地图时,对原图的内容也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和概括。

比如,一个居民点,在比例尺较大(例如1∶10 000)的地图上,往往街区和房屋都有较详细的反映;但在比例尺较小(例如1∶100 000)的图上,只能概略地反映它的主要轮廓;在比例尺更小(例如1∶1 000 000)的图上,甚至只能采用一个圆形符号,或者根本不能在图上反映。

这种对地图内容的取舍和概括,叫做制图综合。

制图综合是绘制地图中最复杂的创作过程。

3.地图的比例尺又叫缩尺,是图上的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里,图上的单位距离一般是1厘米。

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为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4. 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采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示的。

除了符号,多数情况下还要附加必要的文字和数字注记。

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可以有选择地、形象地突出反映地面景物的许多地理特征。

因此,要利用好地图语言,必须熟悉地图的图例。

5.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主要是指按国家制定的统一规范细则编制、以同等详细程度表示地面各种基本要素的地图。

地形图是经过实地测绘或者根据实测图并参考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的,包括国家基本地形图和专业生产部门测制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在地形图上,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其他要素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

等高线法是最主要的地貌表示方法,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

其他表示地貌的方法还有分层设色法和晕渲法等。

6.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例如池塘水面的边缘线,就是一条等高线。

如果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

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高程是从海平面开始量算的。

我国地形高程的起算点,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水准原点。

自海平面以上,每隔一定高差便可设一条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叫等高距。

等高距大小的选择是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形高低起伏的特征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说来,比例尺愈大,等高距愈小,这样对地形的反映就能详尽一些。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必须有高程注记。

地形起伏的特点,就是通过这些有高程注记的一系列等高线的排列形式来表现的。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和缓。

如果等高线间隔非常均匀,说明坡度均一;如果等高线的高处稀疏,向下逐渐密集,说明坡度上缓下陡;如果等高线的高处密集,向下变得稀疏,说明坡度上陡下缓。

7.地图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许多标志对地图进行分类。

按比例尺的大小来划分,有三种类型:(1)大比例尺地图(1∶100 000和大于1∶100 000的地图);(2)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 000到大于1∶1 000 000的地图);(3)小比例尺地图(1∶1 000 000和小于1∶1 000 000的地图)。

在同样大小的一幅图上,大比例尺地图只能反映较小的空间范围,而小比例尺地图则可以反映较大的空间范围。

根据地图所包括的空间(区域)范围,可以划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陆图、海洋图、大洲图、国家图、省图、市图、县图、乡村图等。

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

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图上包括水文、地貌、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线和境界线等多种内容。

普通地图按内容的概括程度可进一步划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或一览图),地理图概括程度较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

专题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包括工程技术上应用的地图。

教学建议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为此,除教师自己要准备多种类型的地图外,还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不同类型的地图,以供课上学习讨论所用。

(2)由于地图是采用一定数学方法绘制而成的,所以,使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时就需要量算,需要用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形象特征,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方位的概念。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有些学生在地图符号的认知和空间关系的建立方面仍然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要创设多种情境,建立地面实物和地图符号间的对应关系,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因此,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运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地图和地球仪都是了解地表事物、学习地理知识的工具,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比较的方法,看一看这两种地理学习工具的制作和特征有什么不同,以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更合适的工具解决地理学习问题。

(4)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简单了解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制作过程,对学生掌握这些地图的特性,提高阅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非常有益。

教科书在选择这方面内容及设计活动时作了一些引导,所以,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这方面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活动,对所学知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例如,根据像片编制地图,让学生决定内容的取舍。

让学生描述学校到家庭的行程以及沿途景物,班级共同绘制一幅世界地图等。

本节新课的导入有下面两种设计。

(1)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地图和地球仪有什么异同?从使用的角度分析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2)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台湾岛地图”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问:“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直接让学生读图、用图。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读图及介绍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赛,介绍信息多且准确者得分高。

第一种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已有地球仪知识,以及使用过一些简单地图的经验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自己归纳总结出地图的主要特性和使用特点。

这种设计对于引导学生参与自学活动,训练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非常有效,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学生边用边学,以用促学,了解地图的特点和如何使用地图,初步形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让学生表达他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尤其要让那些能从地图中获取较多信息的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在使用地图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体会,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那些从来未用过地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他们推到自学的第一线。

对以上两种设计,在教学中既可以采取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两种并用,先后顺序可以任意安排。

【地图的基本要素】1.关于“比例尺”,可以设计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要素(地图提供的基本、直观的信息),经过思考、讨论读懂地图的内涵,获得更多的、隐蔽的信息。

由于线段比例尺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线段比例尺进行量算。

并且,教师要告诉大家,用这种方式表现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所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线段比例尺的简单计算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即缩尺。

(4)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会有什么表示方式?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推导和说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式:数字(比例)式、文字(表达)式。

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喜悦。

2.可以设计下列活动来练习从地图上确定方向。

(1)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2)教师出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例如世界图、中国图、北京市区图等,让学生思考应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3)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不同类型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以上活动设计,仍然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可以从已学过的地球仪上的方向辨别入手,让学生复习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了解在地图上同样可以用经纬线确定方向。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比例尺的地图,而大比例尺地图的经纬差比较小,这类地图往往没有经纬线。

这时就要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规则。

还有的地图标有“指向标”,“指向标”指示的方向一般是指北。

3.关于“图例”,可以设计下列活动。

(1)教师请学生归纳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2)请学生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参考教科书提供的图例),然后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教师也要指出,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很多地图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必死记硬背,关键是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

【地形图的判读】1.这部分内容的转承设计如下。

(1)教师承转:“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然后请同学们观察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教师可以自问自答:“那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