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合方技巧教学提纲
经方方方合用
![经方方方合用](https://img.taocdn.com/s3/m/b12384076c85ec3a87c2c518.png)
作者简介 王付 ( 又名 王福强 ) 男, , 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 师。河南 省高校 优秀骨干 虚证 , 治可选用 2个基 本 代表 方 其 教师,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 带头人 , 连续评为 “ 被 我最喜爱 的教师 ” 。发表学术 论 文 2 0余篇 , 0 出版《 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 典》、 伤寒杂病论症状鉴别 与治疗》 2 《 等 0 余部 , 临床诊治多种疑难杂病 。
如辨 治糖 尿病 的病 变证 机 与 就必须深 入研究 基本 代表 方 , 并能 同 的病 证表 现 , 因不 同的疾 病 在 病证 表 现若 是 由 2个 基 本 证 型 所 更 科 学地运 用经方 方方 合用 , 而达 不 同的阶段且有 相 同 的病 证 表现 。 集合 , 中 1 基本 证 型是 阳 明热 从 其 个
决 定主治病 证有其 局 限性 ; 因病 代 表 方 而针 对 基 本 证 型 , 而 为 病若 是 由 2个 或 2个 以 上基 本 证 ② 进 证表现 在 多 数 情 况下 是 错 综 复 杂 后 世经 方 主治 复 杂证 型 而 提供 灵 型所 聚 合 , 么 用 方 就 选 择 2个 那
理解 张 仲 景 组 方 用 药 比较 精 型 , 同 的疾 病 可 有 相 同 的证 型 , 不
方 治病 欲取 得 最 佳 治 疗 效 果 则 是 少 的基 本 用 意 有 三 : 学 方 只 有 尤其 是各 自证 型 的 特 殊 性 与 复杂 ① 方 方 合 用 , 学 地 合 理 地 选 择 方 深入研 究 经 方 用药 精 少 为 基 本 代 性而决 定 辨 治 疾 病 最 佳选 择 是 方 科 方 合用 则是 辨 治 错 综 复 杂 病 证 的 表 方 , 能 使 方 药 治 病 针 对 性 更 方合用 。 才 最 佳 用 方 , 是 提 高 治 病 效 果 的 强 , 能 懂 得 掌 握 基 本 代 表 方 以 也 才
经方合方规律
![经方合方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124c78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9.png)
经方合方规律咱中医的经方合方啊,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宝贝!就好像是烹饪中的各种调料搭配,不同的组合能变出不一样的美味佳肴。
你看啊,经方就像是一个个独特的食材,有着自己的特性和功效。
有的经方擅长解表散寒,有的擅长清热泻火,还有的擅长调理气血。
而合方呢,就是把这些经方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比如说,有个病人既有外感风寒的症状,又有体内湿气重的问题。
那咱就可以把解表散寒的经方和祛湿的经方结合起来呀,这不就把问题都给解决啦!这就好像是打组合拳,拳拳到肉,把病魔打得落花流水。
再想想,经方合方不就跟咱平时穿衣服搭配一样嘛!上衣、裤子、鞋子,搭配好了那叫一个精神好看。
经方也是这样,搭配得好,就能精准地针对病症,让病人快快好起来。
有时候,遇到一些复杂的病症,单一的经方可能就有点力不从心啦。
这时候合方就派上大用场啦!就像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砖地垒起来,才能建成坚固的大厦。
经方合方也是如此,通过多个经方的协同作用,才能攻克那些顽固的病症。
而且啊,经方合方还特别灵活呢!就像跳舞一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跳出不同的舞步。
病症有变化,咱的合方也能跟着变呀,随时调整,适应病情的需要。
咱中医的智慧可真不是盖的呀!经方合方就是这智慧的结晶之一。
它可不是随便乱组合的哦,那得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行。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得下功夫去钻研,去实践。
你想想,要是咱能熟练掌握经方合方的规律,那治病救人不就更得心应手啦?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努力学习和探索吗?咱可不能小瞧了这经方合方,它可是咱中医的瑰宝啊!它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医智慧和经验,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我们要好好珍惜它,传承它,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总之,经方合方规律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中医治疗疑难病症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努力,去深入研究和运用它吧!。
经方合方技巧
![经方合方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0315fc002768e9951e738ea.png)
经方合方技巧经方用量秘旨》初稿即将完成;周一上午、周五上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706 国医堂上班;周六上午在郑州新华中医院疑难杂病科专家门诊上班内容提要研究经方的切入点与制高点是研究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和经方合用。
基础方是指辨治病证主要针对脏腑病变属性具有普遍性的方剂,代表方是指辨治病证在诸多方中挑选针对脏腑病变部位具有特有性的方剂,衍生方是指辨治用方在动态中因病证演变而又产生的方剂,经方合用是指利用经方各自辨治优势与特长因复杂多变的病证而随机应变相互补充合用的方剂。
学用经方只有充分地合理地深入研究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和经方合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相互交融、 相互兼顾, 才能实现治病用方 “上以疗君亲之疾, 生”的目的。
本书重点阐述经方合用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 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合方突 出要点,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力辟举 反三、触类旁通,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最佳参考阅 读用书。
前 言学好经方的最佳思路与方法是研究、探索经 方的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以及经方合用,以此为切入点 而提升用活经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制高点。
所谓基础方是指辨治病证主要针对脏腑病变属性具有普遍 性的方剂。
研究与应用经方的第一要 领务必学好用活基础方,基础方的特点既具有固定性、稳定 性和可信性,又具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可行性。
学习只有重 视深入研究基础方,才能为应用经方奠定扎实 的辨治用方思维,亦即只有从基础方深入学习与理解,才能 把握与运用基础方治病的切入点。
辨治疾病选用基础方的最 大优点是针对病变属性而非局限于病变部位, 尤其是辨治疾病的病变部位具有广泛性与不确定性。
如桂枝 茯苓丸是活血化瘀的基础方,只要病变属性是瘀血,即可选 用桂枝茯苓丸,亦即选用桂枝茯苓丸可辨治所 有病变部位的病变及症状表现是瘀血。
所谓代表方是指辨治病证在诸多方中挑选针对脏腑病变部 位具有特有性的方剂。
经方的常用合方
![经方的常用合方](https://img.taocdn.com/s3/m/70c81d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1.png)
经方的常用合方
1. 桂枝汤与麻黄汤: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
两方合用,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
2. 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炙甘草组成,具有和解少阳的功效;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组成,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功效。
两方合用,可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
3. 白虎汤与五苓散: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组成,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五苓散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效。
两方合用,可用于治疗阳明经热证兼水湿内停证。
4. 真武汤与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
两方合用,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经方合方,具体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辩证施治。
在使用经方时,需要遵循中医的辩证论治原则,结合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同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经方,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经方合方运用经验
![经方合方运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18e36e5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d.png)
经方合方运用经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其中,经方和合方是中药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方是指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的中药方剂,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而合方则是在经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诊断结果和临床经验,进行个性化调配的中药方剂。
经方和合方的运用,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和精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一、经方运用经验经方是中医药学的基础,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方是指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的中药方剂,其药物组成、配伍原则、用药方法、治疗效果等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具有较为稳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经方的运用经验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健脾益气汤健脾益气汤是中医药学中的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体弱、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该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补气健脾、益胃消食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健脾益气汤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并且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桂枝汤桂枝汤是中医药学中的另一种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症和阳虚体弱的症状。
该方剂由桂枝、大枣、生姜、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发汗、解表散寒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桂枝汤常用于治疗寒症、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并且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合方运用经验合方是在经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诊断结果和临床经验,进行个性化调配的中药方剂。
合方的运用经验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治疗肺癌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多样,中医药治疗肺癌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治疗肺癌的过程中,合方的运用经验十分重要。
例如,可以选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中药方剂,如杏仁、桔梗、蒲公英等,配以适量的蜂蜜或白糖,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合方的运用经验十分重要。
经方合方运用经验
![经方合方运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fe8e9e4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6.png)
经方合方运用经验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经方和合方是中医药的两个重要方面。
经方是指历代医家总结出的治疗某种疾病的药方,而合方则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多种药物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方和合方的运用经验是中医药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经方运用经验经方是中医药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经方的运用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熟悉经方的组成和功效。
经方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医生需要熟悉各种经方的组成和功效,以便在治疗疾病时能够选择合适的经方。
2. 根据病情选择经方。
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经方进行治疗,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经方进行治疗。
3. 注意经方的配伍禁忌。
经方的配伍禁忌是中医药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医生需要熟悉各种经方的配伍禁忌,以避免因配伍不当而导致不良反应。
二、合方运用经验合方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药学习的重要内容。
合方的运用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方。
合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体质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注意药物的配伍。
药物的配伍是合方的重要内容,医生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功效进行合理的配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注意药物的剂量。
药物的剂量是合方的重要内容,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经方和合方的运用经验经方和合方的运用经验是中医药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熟悉经方和合方的组成和功效。
医生需要熟悉各种经方和合方的组成和功效,以便在治疗疾病时能够选择合适的经方和合方。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经方和合方。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经方和合方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注意经方和合方的配伍禁忌。
经方组合的解读与临床运用举隅:经方合经方
![经方组合的解读与临床运用举隅:经方合经方](https://img.taocdn.com/s3/m/6253b59ee53a580216fcfe6b.png)
经方组合的解读与临床运用举隅:经方合经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班授课稿经方组合的解读与临床运用举隅(一):经方合经方(2011-05-04 15:51:22)方剂是中医学的核心、灵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
古今创制和流传于世的方剂,多达十余万首,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经方。
经方主要见载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共200多首,为张仲景所用,但并非仲景所独创,其渊源来自于《汉书?艺文志》中“经方十一家”的《汤液经法》,从学术体系的归属来看,不属于《黄帝内经》系统,而属于《神农本草经》一脉。
这一批经方,凝聚的是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众多医家集体创造的成果,经过了千锤百炼的临床实践的检验,故疗效一般超过后世的时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经方的出现,即终结了后世名方的再创造,也不意味着张仲景对经方的使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不可逾越的地步。
笔者40年前学医时,业师教我读的第一本医书即《伤寒论》,出师时,业师又谆谆教诲:“今后临床看病,凡能用经方治疗的,务必使用经方,经方有所不足、有所不备的,则合以时方、配以时方,或改用时方。
总之。
学习经方,既要执着,又要灵活,一切以疗效为标准”。
几十年来,我始终信守这个原则,临床治病,以经方为主,不排斥时方,以病证的需要而决定取舍。
今就经方合经方、经方合时方、经方配时方等经方组合诸问题,举例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陶某,48岁,长沙市人,机关干部,2006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于一周前出差回来,路上感受风寒,出现声音嘶哑。
西医某医院检查,咽喉充血,喉头高度水肿,开始用大量抗生素,后来用激素治疗,渐至不能发声。
察之面色红润,体型较胖,咽喉微痛,痰涎壅盛,色白清稀,不咳嗽,口渴,喜热饮,舌偏红,舌体胖,舌苔厚腻色白细腻,上有浮黄苔,脉弦紧,自诉属于阴虚火体,经常咽喉疼痛,大便干结,有慢性咽喉炎病史。
此为寒火闭结于咽喉,宜先温开,处方:麻黄10克附子5克细辛5克生半夏15克桔梗15克甘草15克射干10克茯苓15克威灵仙15克白芥子10克石见穿10克诃子10克金果榄10克木蝴蝶10克一剂上方煎煮时,加陈醋15克、蜂蜜30克,煎15分钟,取一大碗,再加醋、蜜煎取一碗,两碗混合后,不分昼夜,多次频服,每15分钟服一次,每次服一小口,慢慢咽下。
★▲黄煌经方常用合方73首经验,偏妙方38首资料
![★▲黄煌经方常用合方73首经验,偏妙方38首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cfd6f0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1.png)
★▲黄煌经方常用合方73首经验,偏妙方38首资料01、半夏厚朴汤加减 8法:(1)痰多、呕甚、惊恐、焦虑、失眠严重:重用半夏(2)眩晕、心悸+水舌、水肿、小便不利+胃内振水音: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3)胸闷、腹胀,舌苔厚腻:重用厚朴(4)胸闷、腹胀、手脚冰凉、便秘+脉弦长有力:合四逆散(5)眩晕、心悸、失眠:合温胆汤(6)焦虑失眠:合酸枣仁汤(7)腹痛腹泻:合黄芩汤(8)心烦焦虑失眠+腹中胀满:合栀子厚朴汤02、半夏泻心汤加减 4法:(1)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加制大黄(2)腹胀气多,叩之如鼓:加厚朴(增加胃肠动力)(3)舌不红、面黄、消瘦:加肉桂(4)咽痛充血、胸闷、身躁热:加连翘、栀子。
03、白虎汤加减 5法:(1)消瘦、口渴、舟状腹:加人参(白虎加人参汤)(2)关节疼痛+气上冲: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汤)(3)关节疼痛+口中粘、苔厚腻:加苍术(苍术白虎汤)(4)高热不退、发斑、吐血、衄血、谵语躁扰:加水牛角、玄参(化斑汤)(5)甲亢:合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白虎汤)。
0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6、:(1)其人如狂、少腹疼痛、大便秘结:合桃核承气汤(2)脑梗死:合桂枝茯苓丸(3)心烦失眠、舌体紫暗、面色暗红:合桂枝茯苓丸(4)失眠头痛恍惚舌淡红:合酸枣仁汤(5)高血压烦躁+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6)焦虑不安+胸闷腹胀:合栀子厚朴汤。
05、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3法:(1)腹中疼痛+面黄、眩晕:合当归芍药散(2)口渴(水少)+浮肿(水多):合五苓散(3)腹胀腹痛:合四逆散。
06、大柴胡汤加减 8法:(1)心中烦+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2)面红赤、舌紫暗+少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3)焦虑+腹满胀气:合栀子厚朴汤(4)咽喉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5)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合黄连解毒汤(6)急性感染:合黄连解毒汤(中药抗菌素)(7)哮喘见痰稠难咯:合排脓(痰)散(8)胸痛、痰黄、便秘:合小陷胸汤。
经方合方思维:桂枝汤合方加减!
![经方合方思维:桂枝汤合方加减!](https://img.taocdn.com/s3/m/48de5e3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0.png)
经方合方思维:桂枝汤合方加减!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为何设诸多病变用发汗方药治疗后发生新的变化?为何同用发汗方药而出现不同的心、肺、肾、脾胃、膀胱、大肠等病证?其论述的辨治思维是什么?为何论述用发汗方药治疗出现的变化病证为切入?其在临床实际中有何特殊指导意义?结合临床治病体会,笔者认为五脏六腑病变皆可与太阳中风证相兼,辨治病证若能以桂枝汤为基础方,并能因病变而合方应用,则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于此试将合方辨治思路与方法探讨于次,以抛砖引玉。
1 方药解读1.1 诠释用药要点: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汗;芍药酸寒益营敛阴止汗;生姜辛温发汗解表,调理脾胃;大枣、甘草益气和中。
又,方中用桂枝、生姜辛温,桂枝偏于温通,生姜偏于辛散;芍药味酸补血敛阴;大枣、甘草益气,大枣偏于补血,甘草偏于生津。
桂枝与生姜配伍,旨在辛散,与大枣、甘草配伍,旨在补益;又,大枣、甘草配桂枝、生姜旨在化阳助卫,配芍药旨在化阴益营;方药相互为用,以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为主,兼以补益。
根据桂枝汤方药组成,既可辨治表证,又可辨治里证。
1.2 剖析方药配伍:桂枝与生姜属于相须配伍,增强解肌发汗,调理脾胃;桂枝与芍药、生姜属于相反配伍,发敛同用,芍药制约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伤津,桂枝制约芍药敛阴留邪;大枣与甘草属于相须配伍,增强补益中气;芍药与大枣、甘草属于相使配伍,芍药助大枣、甘草益气化血,大枣、甘草助芍药补血化气;桂枝与大枣、甘草属于相使配伍,桂枝助大枣、甘草辛甘化阳,大枣、甘草助桂枝益气温中。
1.3 权衡用量比例:桂枝与芍药用量比例是1∶1,提示药效发汗与敛汗之间的用量调配关系,以治营弱卫强;桂枝与生姜用量比例是1∶1,提示药效通经与发汗之间的用量调配关系,以治卫强;甘草与大枣用量比例关系1∶5,提示药效益气与生津之间的用量调配关系,以治气虚;桂枝与大枣、甘草用量比例是3∶10∶2,提示药效辛温解肌与益气之间的用量调配关系,以治阳虚;芍药与大枣、甘草用量比例是3∶2∶10,提示药效益营敛阴与益气生津之间的用量调配关系,以治营弱。
经方合方技巧
![经方合方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f89772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9.png)
经方合方技巧
经方和合方是传统中医治疗的基础,经方指的是经过历代医家验证的成方,而合方则是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的不同,灵活组合使用的方剂。
在使用经方和合方时,需要注意以下技巧:
1. 根据病情选择方剂:经方是经过临床验证的成方,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而对于少见病、罕见病的治疗则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合方则更为灵活,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灵活组合使用。
2. 注意方剂配伍禁忌:经方和合方虽然疗效显著,但是在配伍时也需要注意方剂配伍禁忌。
如某些药物有不良反应或双方配伍会产生毒副作用,就需要注意避免配伍使用。
3. 注重药物用量:经方和合方在药物用量上需要严格掌控,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在使用方剂时必须准确掌握药物用量,以确保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4. 注意药物的质量:经方和合方的使用离不开药物的质量。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选择正规合法的药品生产厂家,二是检查药品的包装和标签是否完整、清晰、准确,三是注意药品的保存和保管,避免过期或受潮。
综上所述,经方和合方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情况,灵活组合使用,并注意药物的质量和用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和组方思路与经验方
![中和组方思路与经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73f5793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4.png)
中和组方思路与经验方中医治疗之方药应该是“平和”的方药组合,其有“三忌”。
•一忌在未固护正气的前提下施以大热、大寒、大补、大泻之剂;•二忌过度滋腻,过度攻伐;•三忌崇贵尚奇,动辄以昂贵难求、不可寻求之奇方怪药而求奇验。
所以,“中和组方”,就是在“中和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和辨证”的结果,采用的不偏不倚、调平燮和的组方用药方法。
“中和组方”的基本原则:•1.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
•2.谨守病机,以平为期。
•3.中病即止,不滥伐无过。
•4.从顺其宜,病人乐于接受。
“中和”组方的用药要阴阳结合、动静结合、升降相应、收散兼融、寒热共用等。
以期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药到病除之目的。
孙老组方思路是:•1.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之药。
•2.依功能组成“三联药组”,严格按君臣佐使结构组方。
•3.“三联药组”注重其相须、相使、相畏、相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4.药少量精,注意产地、炮制。
•5.重益气活血,讲究专病专药。
•6.必要时,用子母方,内外合治。
孙老经过大量的临床探索和实践,体悟出经方继承创新之心得,即以治法来定君臣佐使,再依每种治法组成每个“三联药组”。
根据确定的治则治法,每方可由1~4组构成。
必要时,还可根据病症需要,在常用药组中增减。
下面以生脉散为例说明。
生脉散源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之中·暑伤胃气论》。
方由人参五分、麦门冬五分、五味子七粒组成。
何以谓之“生脉散”,吴昆释曰:“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
”对于方解,原书解释详尽,云:“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
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之苦寒泄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
”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
”此方之要旨为甘、苦、酸并用,后贤区少章在此方加一味黄芪,组成区氏复方生脉散,即人参6g(另炖服),黄芪4.5g,五味子1.5g,麦冬4.5g。
经方的合方运用思路揭秘…...
![经方的合方运用思路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10bba5e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3.png)
经方的合方运用思路揭秘…...经方合方应用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更为复杂的病证。
临床实际情况是复杂病证远多于单一病证。
故合方应用的机会也远多于单一用方的机会。
方剂的联合应用思路源于仲景。
仲景《伤寒论》中共有3首合方,即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柴胡桂枝汤,分别是桂枝汤与麻黄汤、越婢汤、小柴胡汤的合方。
提示桂枝汤是合方应用的一首重要方剂。
近年来,受黄煌教授方证体质观的启发,笔者以桂枝汤或其类方配合其他经典名方治疗多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下面将部分案例与体会介绍如下:1、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哮喘陈庆琳,女,49岁,南京人。
2008年3月9日初诊。
哮喘反复发作十余年,长期用“氨茶碱”,近加重1月,西药不能控制。
病人面色紫暗,目睛突出,形体肥胖(曾是运动员,体格健硕,病后体重增加十余公斤),胸闷,喘憋,夜间难以平卧,咳嗽甚,喉间痰鸣,心烦,恶寒多汗,手足冷,便干,大便无力,皮肤干燥,下肢肌肤甲错,下肢拘挛。
舌紫暗,苔白腻,脉浮弱。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川朴10g,杏仁10g,制半夏15g,苏梗10g,茯苓15g,炙甘草5g,生姜6片,红枣6枚。
五剂。
2008.3.17复诊:述服上方一剂喘即平,可以平卧安睡,自己已停服“氨茶碱”,汗出较前减少,恶寒止,喉间哮鸣音明显减少,大便已不干,舌暗,苔转薄白,脉弦寸弱。
上方半夏减至10g,又连续服用14剂后发作完全控制。
2、桂枝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曹某某,女,7岁,四川绵阳人,2008年5月28日初诊。
患者晨起喷嚏频作4年,每遇粉尘、寒冷空气刺激后尤为明显,到处诊治疗效不显。
平素汗多,手足易凉;食欲欠佳,胃口不开;睡眠正常,二便尚好。
查:体型中等,肤色偏白,触诊手凉,舌质淡红,舌苔中根白腻,脉滑。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清半夏10g,茯苓10g,川朴10g,苏梗10g,生姜3片,小红枣5枚,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医大脑,第7讲:多个药方怎样“合方”?
![中医大脑,第7讲:多个药方怎样“合方”?](https://img.taocdn.com/s3/m/533b906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1.png)
中医大脑,第7讲:多个药方怎样“合方”?内容提要:通过演示地魄汤、甘麦大枣汤和芍药甘草汤的合方,讲述合方需要注意的3个方面:1、区分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2、重复的药味至少使用最大量;3、多个方子合方时,重复的药味应该适当增加药量。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胜昔,网名Water。
今天带给大家“中医大脑”第7讲,多个药方怎样“合方”?我们在上一讲中提到地魄汤与甘麦大枣汤可以合方使用,这一讲我们讲怎样合方。
合方,就是把多个方子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方子。
举个例子,比如把“麻黄汤”和“桂枝汤”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方子,就是“麻桂各半汤”。
合方的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只有3个步骤,首先,先调整准备合方的不同方子的药量比例;然后,检查是否存在重复药味;接着,把所有的不重复的药味和药量合在一起;最后,把重复的药味的药量确定出来。
假如我们要把“地魄汤”和“甘麦大枣汤”合在一起,两个方子的药量都不变,就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地魄汤炙甘草6g、姜半夏9g、麦冬9g、白芍9g、五味子6g、玄参9g、生牡蛎15g甘麦大枣汤淮小麦30g、炙甘草9g、大枣肉30g那么,就是“地魄汤”所有的药味和药量加上“甘麦大枣汤”所有的药味和药量。
我们发现,甘草是重复的。
“地魄汤”中炙甘草是6克;“甘麦大枣汤”中炙甘草9克,我们使用最大值9克。
“地魄汤”合“甘麦大枣汤”炙甘草9g、姜半夏9g、麦冬9g、白芍9g、五味子6g、玄参9g、生牡蛎15g、淮小麦30g、大枣肉30g所以,“地魄汤”合“甘麦大枣汤”,其实就是在地魄汤的基础上,加了30克淮小麦和30克大枣肉,然后把炙甘草的药量改为9克。
我们看到,对于没有重复的药味,直接使用原来的药量就可以了。
这就是合方的大体步骤,非常简单,我们三言两语就讲完了。
那么,在合方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区别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
区分主次以后,先放大或者缩小药方的量,然后再合方。
前面“地魄汤”和“甘麦大枣汤”的合方,都是使用原来的药量(1:1)。
经方合方治病经验十方
![经方合方治病经验十方](https://img.taocdn.com/s3/m/6402ac34312b3169a551a445.png)
经方合方治病十方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芎归胶艾汤(张步桃方)主要适应症:妇人崩中漏下,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经来过多.,姙娠下血说明:金柜要略:[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姙娠下血者,假令姙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内经:[心气不下行,月事不来也],心经主导乳汁下行至子宫,化为经血,这个管道如果不通畅就会出问题,造成经闭,崩中,漏下,等症,方琴曾独排众议,认为桂枝汤是心经药,因此,桂枝汤不但能调和营卫,还能调和阴阳,其中桂枝又是心药,因此,可以引导心气下行,使经血流畅,加龙骨牡蛎收濇镇静,所以,对于血崩等症有很好的止血效果,比起一般使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效果好.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心经收濇为主,胶芎归胶艾汤,调冲任,理阴血为主,两方搭配,一舒通一调补,一收敛一和血,止崩止血倍增.主要加味:仙鹤草,鸡血藤.仙鹤草:凉血止血. 鸡血藤:活血化瘀,补血止血,止血而不留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芎归胶艾汤治以上诸症十有九效,如果还是不效,可以仿黄土汤法加黄芩.加味中,花生衣不常有,去之亦可.二.小柴胡汤合苓桂朮甘汤(张步桃方)主要适应症:头晕,头眩,恶心,欲呕,梅尼耳氏症.>说明: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主方,能够和解少阳,舒达气机,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苓桂朮甘汤,则是温化痰饮的主方,主治心下痰饮,心下逆满,起则头眩,胸胁支满,目眩等症,两方皆有主治目眩之症,两方配合,小柴胡汤以升少阳胆气为主,苓桂朮甘汤,以温降胃中浊阴为主,使清升浊降,升降和调,头晕目眩,诸症自除.主要加味:石菖甫,钩藤,桔梗,怀牛膝,车前子.石菖甫:通窍宁神钩藤:息风止眩桔梗:载药上行,舒通气机牛膝,车前子:(病在上,取之下),通利水道,引浊阴下行.经验:头眩,恶心诸症,现代人常见,女又多于男,常在疲累,熬夜,失眠后发作,上面介绍的合方加味对此症,效果是很好的,,请参考试用.三.苓甘姜味辛夏仁汤合真武汤主要适应症:虚寒咳,咽痒欲咳,或干咳痰少,或痰多白稀,口中和,舌无热象,脉细缓者。
经方合方技巧
![经方合方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1c0b4caa45177232e60a28a.png)
经方合方技巧《经方用量秘旨》初稿即将完成;周一上午、周五上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706国医堂上班;周六上午在郑州新华中医院疑难杂病科专家门诊上班内容提要研究经方的切入点与制高点是研究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和经方合用。
基础方是指辨治病证主要针对脏腑病变属性具有普遍性的方剂,代表方是指辨治病证在诸多方中挑选针对脏腑病变部位具有特有性的方剂,衍生方是指辨治用方在动态中因病证演变而又产生的方剂,经方合用是指利用经方各自辨治优势与特长因复杂多变的病证而随机应变相互补充合用的方剂。
学用经方只有充分地合理地深入研究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和经方合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相互兼顾,才能实现治病用方“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目的。
本书重点阐述经方合用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合方突出要点,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力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最佳参考阅读用书。
前言学好经方的最佳思路与方法是研究、探索经word编辑版.方的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以及经方合用,以此为切入点而提升用活经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制高点。
所谓基础方是指辨治病证主要针对脏腑病变属性具有普遍性的方剂。
研究与应用经方的第一要领务必学好用活基础方,基础方的特点既具有固定性、稳定性和可信性,又具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可行性。
学习只有重视深入研究基础方,才能为应用经方奠定扎实的辨治用方思维,亦即只有从基础方深入学习与理解,才能把握与运用基础方治病的切入点。
辨治疾病选用基础方的最大优点是针对病变属性而非局限于病变部位,尤其是辨治疾病的病变部位具有广泛性与不确定性。
如桂枝茯苓丸是活血化瘀的基础方,只要病变属性是瘀血,即可选用桂枝茯苓丸,亦即选用桂枝茯苓丸可辨治所有病变部位的病变及症状表现是瘀血。
所谓代表方是指辨治病证在诸多方中挑选针对脏腑病变部位具有特有性的方剂。
王付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王付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https://img.taocdn.com/s3/m/3795f2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4.png)
第三章,重点介绍了辨治的方法。辨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思想,要求医生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这一章从多个角度对辨治的方法进 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有助于读者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第四章至第六章,则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经方合方辨 治各种疑难杂病。这些案例涵盖了各种常见和罕见的疾病,为读者提供了宝贵 的参考和借鉴。通过案例分析,也可以加深读者对经方合方辨治的理解和掌握。
总体来说,《王付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完整,内 容丰富、深入。通过阅读此书,读者不仅能够全面了解经方合方的理论知识, 更能够掌握辨治疑难杂病的实践技巧和方法。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王付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内容摘要
《王付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这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 用的指导。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经方合方的奥秘,掌握治疗疑难杂病的思路和方法, 为提高临床疗效奠定坚实基础。
精彩摘录
在中医的世界里,经方是经典古方的总称,是中医理论的精华所在。而王付教 授,作为中医领域的杰出代表,将经方与合方辨治相结合,为疑难杂病的诊治 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著作《王付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更是汇聚了其多年 临床经验与独到见解,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经方的起源、发展及理论基础。这一章为全书奠定了理论 基础,使得读者对经方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章,则深入探讨了合方的理论。合方是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将 多个经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一章详细阐述了合方的 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经方合方运用经验
![经方合方运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080d68d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1.png)
经方合方运用经验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中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疗效显著、适应症广泛、副作用小等优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方剂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其中,经方和合方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两种方剂,它们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方的特点及应用经方是指历代医家总结出来的经验方剂,具有经验性和传统性。
经方在临床应用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经方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经方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方的疗效经过了长期的检验和实践,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2. 经方适应症广泛经方适应症广泛,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例如,桂枝汤可以治疗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症状;四物汤可以治疗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妇科疾病;清热解毒汤可以治疗痢疾、肺炎、痈肿等疾病。
3. 经方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经方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经方中所用的药材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加工的,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二、合方的特点及应用合方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将两个或以上的方剂进行组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合方在临床应用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 合方可以针对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合方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患者病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合方可以提高疗效合方可以将两个或以上的方剂进行组合,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某些疾病,单一的方剂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此时可以将两个或以上的方剂进行组合,以提高疗效。
3. 合方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合方可以将两个或以上的方剂进行组合,以减少不良反应。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但是如果将其与其他药物进行组合,可能会减少不良反应。
三、经方合方的应用经方和合方在临床应用中经常被使用,它们可以相互补充,提高疗效。
【经方1000问专栏】合病合方的大原则和具体方法(第71问—73问)
![【经方1000问专栏】合病合方的大原则和具体方法(第71问—73问)](https://img.taocdn.com/s3/m/27c9312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a.png)
【经方1000问专栏】合病合方的大原则和具体方法(第71问—73问)第71问:潍坊肿瘤科刘医生问:老师好!目前关于人参,红参,党参,太子参等说法不一,马家驹老师就说过目前的党参就是伤寒论的人参,李兴云老师多用红参,请问老师怎么把握的呢?莫金乙解答:您的这个问题大多刚开始学习伤寒论和用经方都是困惑的,伤寒论里的人参大多医家认为是党参,但是通过我们通过临床实践还是有区别的,一般的调理,正气不衰,比如我们调理一般的疾病,比如普通感冒,有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里面有人参,用党参就可以了。
但是元气不足,元气欲脱,中气不足,正气虚衰的时候就要用红参了,比如放化疗后,呕吐津液大量丢失,大手术后,心功能虚衰,这个时候往往用的是红参,甚至高丽参了,经过验证这种正气虚衰的时候用党参往往没有红参的效果好。
河南徐玲问:在伤寒论学习中我只知道太阳中风的概念,老师能否讲讲其他各经中风的概念症候特点?莫金乙解答:首先经方六经辨证体系与脏腑辩证体系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经方六经体系辩证不涉及脏腑经络,以疾病在机体所表现出来的症候群来辨证的,在我们六经辨证体系中,太阳中风属于表阳证,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我们在临证中看到发热,汗出,有恶风,脉缓的就是属于太阳病的太阳中风证,治疗以桂枝汤为主。
唐爱宁解答:余五经中风症分别如下:①少阴中风证(表阴证)。
即《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该条阐释的是太阴中风证。
太阳伤寒或中风发汗太过导致表虚寒而腠理卫外不固,不耐风袭且虚汗不止;汗出过多伤津(气)损阳,真阳胃气皆虚又失于收敛顾护,津伤且失于温煦濡润则四肢拘急发痉难以屈伸;汗漏不止,津液不足,中、下焦皆阳虚津伤气化无力而小便少且不畅。
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附子温阳化气祛风固表止汗,桂枝汤养胃气津液而调和营卫解肌祛风,虚汗一止,卫阳得固,津液自和。
温经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温经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44551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0.png)
温经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应用导读】寒瘀证以疼痛如刺,拘急,固定不移,夜间加重,女子经行夹血块,口淡,舌质黯淡,苔薄白,脉沉或涩为主。
【方药解读】温经汤是辨治寒瘀证的重要代表方,由桂枝二两(6g),芍药二两(6g),生姜二两(6g),甘草二两(6g),吴茱萸三两(9g),当归二两(6g),川芎二两(6g),人参二两(6g),阿胶二两(6g),牡丹皮去心、二两(6g),半夏半升(12g),麦冬去心、一升(24g)所组成,以温经补血化瘀为主。
运用温经汤,若是辨治寒瘀证,最好用温经汤原方用量比例;若辨治以寒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桂枝、吴茱萸用量;若辨治以瘀血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当归、川芎、桂枝用量;若辨治以血虚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当归、芍药、阿胶用量;若是辨治夹气虚者,可酌情调整人参、甘草用量;若是辨治相兼杂病,合方运用则是最佳选择。
1.药用个性(1)吴茱萸味辛、苦,性温。
辛温旨在通达经脉;苦温旨在降泄浊逆。
(2)桂枝味辛、甘,性温。
辛温旨在通经散瘀,甘温旨在益气帅血。
(3)当归味甘、辛,性温。
甘温补血,辛温活血。
(4)芍药味苦、酸,性寒。
苦以泻,酸以敛,苦酸相济旨在补泻并进。
(5)川芎味辛,性温。
辛温旨在行气通经,活血通脉。
(6)阿胶味甘、性平,补血益阴,养心安神。
(7)人参味甘、苦,性温,益气生血,帅血行瘀。
(8)半夏味苦、辛,性寒,辛散醒脾,降逆燥湿。
(9)生姜味辛,性温,辛散醒脾,和中降逆。
(10)牡丹皮味苦、辛,性寒。
苦寒主泻,辛寒主行。
(11)麦冬味甘、苦,性寒。
甘寒相济以养阴,苦寒相济以清热。
(12)甘草味甘,性平,益气生津,帅血行瘀。
2.药用配伍(1)吴茱萸与桂枝:辛苦温相济旨在温通行散降泄。
(2)桂枝与当归、川芎:辛温旨在通经行瘀,甘温旨在益气帅血。
(3)当归与芍药、阿胶:补血活血,敛阴泻瘀。
(4)生姜与半夏:辛散温通降逆,调理脾胃。
(5)牡丹皮与麦冬:苦寒旨在降泄郁热,辛寒旨在通透郁热,甘寒旨在益阴凉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合方技巧
经方合方技巧
《经方用量秘旨》初稿即将完成;周一上午、周五上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706国医堂上班;周六上午在郑州新华中医院疑难杂病科专家门诊上班
内容提要研究经方的切入点与制高点是研究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和经方合用。
基础方是指辨治病证
主要针对脏腑病变属性具有普遍性的方剂,代表方是指辨治病证在诸多方中挑选针对脏腑病变部位具有特有性的方剂,衍生方是指辨治用方在动态中因病证演变而又
产生的方剂,经方合用是指利用经方各自辨治优势与特长因复杂多变的病证而随机应变相互补充合用的方剂。
学用经方只有充分地合理地深入研究基础方、代表方、
衍生方和经方合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相互兼顾,才能实现治病用方“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
生”的目的。
本书重点阐述经方合用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合方突出要点,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力辟举一
反三、触类旁通,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最佳参考阅读用书。
前言学好经方的最佳思路与方法是研究、探索
经方的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以及经方合用,以此为切入点而提升用活经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制高点。
所谓基础方是指辨治病证主要针对脏腑病变属性具有普遍性的方剂。
研究与应用经方的第一要
领务必学好用活基础方,基础方的特点既具有固定性、稳定性和可信性,又具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可行性。
学习只有重视深入研究基础方,才能为应用经方奠定扎实
的辨治用方思维,亦即只有从基础方深入学习与理解,才能把握与运用基础方治病的切入点。
辨治疾病选用基础方的最大优点是针对病变属性而非局限于病变部位,
尤其是辨治疾病的病变部位具有广泛性与不确定性。
如桂枝茯苓丸是活血化瘀的基础方,只要病变属性是瘀血,即可选用桂枝茯苓丸,亦即选用桂枝茯苓丸可辨治所
有病变部位的病变及症状表现是瘀血。
所谓代表方是指辨治病证在诸多方中挑选针对脏腑病变部位具有特有性的方剂。
学好与用活经
方的基本准则必须深入研究代表方,代表方既具有集约性、典型性和特有性,又具有选择性、针对性和可靠性。
学习只有重视深入研究代表方,才能为应用经方提供
最佳思路,亦即辨治疾病只有从代表方深入研究与探索,才能把握与运用代表方治病的切入点。
辨治疾病选用代表方的最大优点是既针对病变部位又针对病变部位,
亦即辨治疾病的病变部位具有固定性与确定性。
如小青龙汤是辨治肺寒证的重要代表方,亦即小青龙汤既针对病变部位在肺又针对病变属性是寒;再则,尽管治疗肺
寒证的方剂有诸多,但小青龙汤的治疗作用则是其他任何方剂无可替代的。
所谓衍生方是指辨治用方在动态中因病证演变而又产生的方剂。
充实与扩展经方的最佳方法是
深入研究衍生方,衍生方既具有秉承性、关联性和可变性,又具有随机性、特异性和操作性。
学习只有深入研究衍生方,才能优化用方最佳思维,亦即辨治疾病只有
从衍生方深入思考与探索,才能把握与运用经方衍生方治病的切入点。
辨治疾病运用衍生方的最大优点是既针对原有病证又针对变化病证,亦即辨治疾病因证变方具
有切机性与灵活性。
如小柴胡汤是辨治胆热气郁证的代表方,因病证变化可衍生为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临证娴熟掌握
与融会变通经方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是衍生方,而衍生方则是在基础方和代表方基础之上以变应变的治病最佳用方。
所谓经方合用是指利用经方各自辨治优势与特长因复杂多变的病证而随机应变合用的方剂。
优
化与完善经方的最佳选择是深入研究经方合用,经方合用既具有取长补短、补偏救弊的特点,又具有集中优势、兼顾彼此的特点。
因病变是以体质而变化的,方是以
组成而固定的,固定的方辨治变化的病是不能取得最佳疗效的,所以临床中只有重视深入探索经方合用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才能保证运用经方的变化性与随机性,才
能突出经方辨治的确切性与疗效性,亦即辨治病证只有重视运用经方合方的辨治技能与技巧,才能更好地运用经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与疑难杂病。
运用经方合用的
基本方法有①基础方与基础方合用,②基础方与代表方合用,③基础方与衍生方合用,④代表方与衍生方合用,以此娴熟地合用经方,才能更好的运用经方并指导于
临床,实现以变应变而取得最佳疗效。
另外,经方260首,还有诸多方剂尚未列入基础方、代表方及衍生方,为了便于学习与应用,特设附篇以供查阅。
学用经方仅重视研究基础方是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仅重视应用代表方是不能拓展辨治最佳
用方思路,仅重视研究衍生方是不能秉承最佳用方思维;可见,单一地研究基础方、代表方和衍生方,都是孤立无助,无源之水,缘木求鱼。
只有将基础方、代表
方、衍生方和经方合用相互为用、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相互兼顾的研究,才能实现运用经方理论指导于临床实践,达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
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目的。
王付
2013年4月3日
目录
第一章基础方及合方辨治思路与方法解表发汗基础方——麻黄汤
解肌燮汗基础方——桂枝汤
理气解郁基础方——四逆散
活血化瘀基础方——桂枝茯苓丸
温化寒痰基础方——赤丸
清化痰热基础方——小陷胸汤
清热燥湿基础方——栀子柏皮汤温化寒湿基础方——甘姜苓术汤益气补血基础方——芍药甘草汤补血温阳基础方——当归四逆汤温壮阳气基础方——四逆汤
滋阴凉血基础方——百合地黄汤清热泻火基础方——白虎汤
泻热通下基础方——大承气汤
温阳通下基础方——大黄附子汤
清利水气基础方——牡蛎泽泻散
温化水气基础方——真武汤
第二章代表方及合方辨治思路与方法肺寒证代表方——小青龙汤
肺热证代表方——泽漆汤
肺气阴两虚证代表方——麦门冬汤
脾胃气郁证代表方——橘枳姜汤
脾胃虚寒证代表方——理中丸
脾胃寒热夹杂证代表方——半夏泻心汤脾胃气血虚证代表方——黄芪建中汤肝瘀血证代表方——大黄虫丸
肝湿热证代表方——茵陈蒿汤
肝热生风证代表方——风引汤
肝胆郁热气虚证代表方——小柴胡汤肾虚不固证代表方——天雄散
肾阴虚水气证代表方——猪苓汤
肾阴阳俱虚证代表方——肾气丸
心气郁证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心阳虚证代表方——桂枝加附子汤心阴阳俱虚证代表方——炙甘草汤
心肝阴血虚证代表方——酸枣仁汤心肾阳气虚证代表方——茯苓四逆汤心脾风痰证代表方——侯氏黑散
瘀热证代表方——桃核承气汤
寒瘀证代表方——温经汤
阳虚出血证代表方——黄土汤
血虚出血证代表方——胶艾汤
风寒湿痹证代表方——乌头汤
阳虚郁热痹证代表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气血两虚夹湿证代表方——当归芍药散第三章衍生方及合方辨治思路与方法
桂枝汤——衍生方
麻黄汤——衍生方
小青龙汤——衍生方
百合知母汤——衍生方
栀子豉汤——衍生方
小柴胡汤——衍生方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衍生方大承气汤——衍生方
干姜附子汤——衍生方
苓桂术甘汤——衍生方
瓜蒌薤白白酒汤——衍生方
麻杏石甘汤——衍生方
第四章经方260首的组成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