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原料药和制剂质量标准精讲.doc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ppt课件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ppt课件

第二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四逆汤滴丸
滴丸+水
酸化 沉淀 碱化、酸化
滤过
精制析出
含甘草酸沉淀
80%乙醇 供试液
溶解
含生物碱的滴丸
滴丸+水 酸化
滤过 低温
萃取液 挥干
滤液 碱化
乙醚、氯仿
酸水
残渣
定容
供试液
第二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内
7.软胶囊处理方法

软件囊
剪开
倾出内容物
用甲醇、乙醇提取,取醇液蒸干
⑸线性关系考察:首先确定样品浓度与定量信息是否呈 线性关系;其次是确定线性范围,即适当的样品量的 确定;再就是看直线是否通过原点,以确定用一点法 还是两点法去测定并计算。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值一般 应在0。999以上,薄层扫描的r值应在0。995以上。
第三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⑹ 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试验:考察的目的是选定最佳的 测定时间,
4. 处方中的炮制品写法
(1)处方中药材不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净药材(干品);
(2)某些剧毒药材生用时,冠以“生”字,以引起重视;
(3)处方中药材属炮制品的,一般用括号注明,与药典方法不 同的,应另加注明。
5. 处方量 处方中各药材的量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重量以“g” 为单位,容量以“ml”为单位,全处方量应以制成1000个制剂 单位的成品量为准。
合适溶剂
定容。
软胶囊 分
加水
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性成
第二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四) 性状
制剂的性状指成品的颜色、形态、形状、气味 等。 外用药及剧毒药不描述味。
第二节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流程

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流程

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原料药与制剂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流程解析在医药行业中,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分析第二章药品质量标准详解演示文稿

药物分析第二章药品质量标准详解演示文稿
查(附录Ⅷ O), 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液 0.25ml、比色用重 铬酸钾液0.25ml、比色用硫酸铜液0.40ml,加水 使成5ml )比较,不得更深。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附录Ⅷ N)。 重金属 取本品1.0g,加乙醇23ml溶解后,加醋 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 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药物分析第二章药品
质量标准详解演示文 稿
(优选)药物分析第 二章药品质量标准
(三)正文
问题1: 制剂的
是药典的主要内容,叙述所收载药品或 。
问题2:现欲查找某药品的质量标准,应在《中国药典》 的哪部分查找( )
A、附录 B、凡例 C、目录 D、正文
正文是药典的主要内容,收载了不同药品、 制剂的质量标准。
2010年版药典分为一部、二部和三部出 版。
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 物、成方及单味制剂等;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 放射性药品及各类制剂,还有药用辅料等;
第三部收载生物药品。
同时配套出版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英文版。
1.收载品种 本版药典共收载4567个品种,其中新增1386种,修
现以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正文中收 载的阿司匹林为例说明。
阿司匹林 Asipilin Aspirin
C9H8O4 180.16 本品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含C9H8O4不得少 于99.5%。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 醋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
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 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 但同时分解。
【鉴别】 (1) 取本品约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 加三氯化铁试液1 滴,即显紫堇色。

我国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要点详解演示文稿

我国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要点详解演示文稿

溶剂
浓度限值(ppm)

2
致癌物
四氯化碳
4
有毒和环境毒
1,2-二氯乙烷
5
有毒
1,1-二氯乙烯
8
有毒共38页。
表 2 第二类溶剂(应限制使用的溶剂)
溶剂 乙腈 氯苯 氯仿 环乙烷 1,2-二氯乙烯 二氯甲烷 1,2-二甲氧基乙烷 N,N-二甲基乙酰胺 N,N-二甲基甲酰胺
我国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要点 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38页。
(优选)我国对原料药的质量 控制要点
第二页,共38页。
▪ 1.结构确证 ▪ 乙酰螺旋霉素
4“-Acetylspiramycin Ⅱ 4“-Acetylspiramycin Ⅲ
第三页,共38页。
Ac
H----------F3 单乙酰螺旋霉素B
方法以HPLC为主,自身对照外标法为 好,尽量不要用归一化法,应订出单杂和 总杂
① 生产中带入—— 红霉素A、B、C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第三十三页,共38页。
② 异构体
第三十四页,共38页。
头孢哌酮 S异构体
第三十五页,共38页。
第三十六页,共38页。
(6)残留有机溶媒 按ICH要求
表1 第一类溶剂(应避免使用的溶剂)
第十四页,共38页。
▪ (1) 熔点,一般高于200℃ 都不订入。 (2) 比旋度
▪ 是反映手性化合物特性及其纯度的主要指标, 可用以区别药品、检查纯度或测定制剂的含 量;因此,凡具有光学异构体的药品,在其 性状项下的物理常数中,应尽可能对其比旋 度作出明确规定。
第十五页,共38页。
5.鉴别
❖常用红外光谱法(IR) 发现氨苄西林钠有两种不同IR图谱系因结晶

原料药和制剂测试方法及标准

原料药和制剂测试方法及标准

原料药和制剂测试方法及标准规范:新原料药和新药制剂的测试方法和认可标准:化学物质1.介绍1.1 指导原则的目的本指导原则旨在尽可能建立起一套全球性的新原料药和新制剂的规范,它提供了化学合成的新原料药及其制剂认可的标准的制定、论证和试验方法的选择,这些新药尚未在美国、欧盟、日本注册。

1.2背景规范由一系列的试验、有关分析方法和认可标准组成,这些标准以限度值、范围或其他描述来表示。

它建立了一套新原料药和制剂都必须遵循的、与其用途相适应的标准。

“符合规范”是指原料药和制剂按照给定的方法试验,符合认可标准。

规范是重要的质量标准,它由生产商提出和验证,管理机构批准,并作为批准产品的依据。

规范是确保原料药与制剂质量和一致性的总方案的一部分。

方案的其他部分包括制订规范所依据的开发期间的产品全部性质、遵循 GMP,如合适的设施、已论证的生产工艺、已论证的试验方法、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中的检验、稳定性试验等。

规范用于确定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而不是确定全部性质,应着重考虑能确保药物安全、有效的性质。

1.3指导原则的范围新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是由设计、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GMP 控制和生产工艺的论证,以及贯穿于开发和生产始终的规范的应用所决定的。

本指导原则阐述规范,即用于确保新原料药及制剂在投放市场和货架寿命期间质量的检验项目、方法及认可标准。

规范是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上述各项对确保生产高质量的原料药及制剂是必不可少的。

本指导原则只涉及批准上市的新药及制剂(包括复方制剂),不涵盖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

本指导原则可适用于合成与半合成抗生素和低分子合成肽;然而它尚不适合应用于高分子肽、多肽、生物/生物技术制品。

ICH 指导规范:“生物/生物技术制品的试验方法和认可标准”阐述了对生物/生物技术制品的规范、试验项目和方法。

ICH 不包括放射药物、发酵制品、寡聚核苷酸、草药和来源于动植物的粗制品。

指导原则提供了新原料药和制剂认可标准,即常规的认可标准,也提供了对某些原料药和(或)剂型的专门标准,但它不包罗万象。

第十六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doc

第十六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doc

第十六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第一节概述一、制订药品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制订药品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药品的质量,维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均匀性和一致性。

制订药品标准的意义体现在能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且有利于药品经济贸易的发展。

二、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

1、安全有效药品质量的优劣,主要表现为安全(即不良反应少)、有效(即疗效肯定)。

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方面是由药物本身造成的;另一方面可能是由引入的杂质所造成。

因此,对那些毒性较大的杂质应严格控制。

药物的晶型及异构体可能对生物利用度及临床疗效有较大影响,故应着重研究。

2、先进性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在我国国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用较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如果研制的新药国外已有标准,则国内的标准应尽可能达到或超过国外的标准。

3、针对性要从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去考察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测项目,切实加强对药物内在质量的控制。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使用的要求,针对不同剂型规定检测项目及确定合理的限量。

一般情况,对内服药品质量要求严些,注射用药和麻醉用药更严,而外用药品要求可以稍宽些。

4、完善性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发展与提高,药品的质量标准也将相应地提高,原有的质量标准不足以控制药品质量时,可以进行修订、增删某些项目、修订某些指标、改进一些检验技术。

对于一些由于医疗水平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而显得陈旧落后的品种,则可以删除。

5、规范性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尤其是新药的质量标准时,要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一般格式进行。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要点根据中国药典的要求,药品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名称、性状、物理常数、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

一、名称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时,首先给与该药品一个法定名称。

ICH Q6A质量标准:新原料药和新药制剂的检测方法和认可限度:化学物质

ICH Q6A质量标准:新原料药和新药制剂的检测方法和认可限度:化学物质
段。 一般来说,制剂要进行该项检测,除非其所用原辅料在生产前已检测过, 并且 已经有效验证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再被微生物污染或微生物不会增殖。
新药制剂
➢ 溶出度
对于普通制剂,若溶出度显著影响生物利用度,设置的限度要求应 能剔除生物利用度不好的批次。若处方和工艺的改变显著影响溶出度, 而这些改变又不能用质量标准中的其他项目来控制,也应采用能区分 这 些变化的溶出试验条件。
Q Q6A 质量标准:新原料药和新药制剂 的检测方法和认可限度:化学物质
目录
1.基本概要
➢ 目的
建立新原料药和新药制剂的全球性质量标准。它为化学合成的新原料药及其制 剂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限度的制定和论证提供了指导。
1.基本概要
➢ 范围
只适用于申请上市的新药制剂(包括复方制剂)或原料药,合成及半合成抗生 素和低分子合成肽。
对于缓释制剂,若可获得不同释放速率处方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数据,则可根据体 内/体外相关性来设置认可限度;若没有这些数据,且药物释放与体外试验条件呈 依赖关系时,则应根据已获得的批次数据来建立认可限度。
新药制剂
➢ 崩解度
只有固体口服制剂有崩解的项目检测。对于在生理范围内 属于高溶解性的原料药(在pH1.2~6.8,“剂量”除以“溶解度” 所得的体积小于250ml),若其药物制剂能快速溶出(在 pH1.2、4.0和6.8条件下,15 分钟内溶出度大于80%),一般 可用崩解试验替代溶出度试验。
➢ 重新溶解时间
对需要重新溶解配制的干粉制剂和非肠道给制剂,应制订重新溶解时间的认 可限度,稀释剂的选择要经过论证。
新药制剂
➢ 无菌
建立检测方法和限度要求。若在开发和验证阶段的数据证明参数放行是可行的, 可将参数放行应用于终端灭菌制剂。

原料药质量标准

原料药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的制定,是新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研究开发新药,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详细研究,并制订合理的质量标准,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一、原料药质量研究原料药在确证化学结构或组份的基础上,应对该药品进行质量研究,并参照现行版《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制订质量标准,一些中国药典附录已有详细规定的常规测定方法,对方法本身可不作验证,但用于申报原料药测定的特殊注意事项应明确标明。

1.性状应分别记述药品的外观、嗅、味和一般稳定情况、溶解度以及有关物理常数。

1.1外观、色泽、形状、嗅、味。

在贮存期内发生的变化应予以研究记述,如遇光变色、易吸湿、风化等。

1.2溶解度溶解度是药品的一种物理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纯度。

表示溶解度的术语应按照药典规定分极易溶解、易溶解、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

试验法可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

一般用与该药品溶解特性密切相关、配制制剂、制备溶液或精制操作所需用的常用溶剂作试验,不必罗列过多。

1.3熔点已知结构的化学原料药,熔点是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利用熔点或熔矩数据,可以鉴别和检查该药品的纯杂程度。

测定原料药的熔点常用中国药典附录第一法。

适于测定熔点的药品应是在熔点以下遇热时晶型不转化,其初熔与全熔易于判断的品种。

应详细记录初熔与全熔时的温度,并应在规定范围内。

化学药品的熔点范围一般为3℃-4℃,熔矩一般不超过2℃,不宜过宽。

对熔融时同时分解的药品,要记录熔融时的现象,如变色,产生气泡等。

通常当供试品开始局部液化,毛细管中出现液滴或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至供试品固相消失全部液化时作为全熔温度。

有时固相消失不明显,则以供试品分解并开始膨胀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

对某些药品无法分辨初熔与全熔现象时,可以记录其发生突变(如气泡很快上升,颜色明显变深)时的温度,作为熔融分解温度。

对熔点难以判断或熔融时同时分解的品种以及一、二类新药的熔点应用DSC热分析法予以说明。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要点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要点

03
性,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药品质量标准应具备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其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得到有效应用。
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标准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操作流程,确保标准的 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药品质量标准应注重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以提高标准的实际应用效 果。
04
药品质量标准包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部门批准的注册标准、行业标准和企 业内控标准等。
重要性
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药品质量标准是确保药品安全、 有效、可控的重要手段,通过严 格的质量控制,降低药品不良事 件的发生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促进医药行业发展
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 利于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 等环节,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促 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05
药品质量标准与药品生产的 关系
药品生产对质量标准的要求
药品生产必须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和可控。
药品生产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 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 和可控制性。
药品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料、 辅料、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 境等的质量,确保生产出的药品符合 质量标准。
06
药品质量标准与药品监管的 关系
药品监管对质量标准的要求
药品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国家药 品监管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 药品的安全、有效和可控。
药品质量标准应明确规定药品 的成分、含量、纯度、剂型、 包装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药品 的质量可控。
药品质量标准应定期进行修订 和完善,以适应新药研发、生 产技术和监管要求的变化。
提升国际竞争力
药品质量标准的国际化是提升我 国药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 一,通过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 药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药物质量标准

药物质量标准

药物质量标准
药物质量标准是指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应符合的一系列技术要求
和规定,它是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

药物质量标准
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药物质量标准应包括药物的质量控制要求。

这包括原料
药和药品的质量要求,如外观、理化性质、纯度、含量、溶解度、
微生物限度等。

这些要求对于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必
须严格执行。

其次,药物质量标准还应包括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

这包括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药物生
产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稳定。

另外,药物质量标准还应包括药物的储存和运输要求。

药物在
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影响,因
此需要有相应的储存和运输标准,以确保药物在整个流通环节中的
质量安全。

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典标准,
同时也需要结合国际上的最新标准和技术要求,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只有严格执行药物质量标准,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药物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药物质量标准执行,确保药物质量的稳定和可控。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药物质量标准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标准的药物进行严厉处罚,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总之,药物质量标准是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执行药物质量标准,才能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各方能共同努力,确保药物质量标准得到严格执行,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药物制剂基础知识—药品质量标准(药剂学课件)

药物制剂基础知识—药品质量标准(药剂学课件)

二部(化学药)
收载生物制品
四部(总则)
收载化学药及其制剂 和放射性药品
收载药用辅料、通则 和指导原则等
其他国家药典
RESEARCH BACKGROUNDS
约有40个国家有本国药典
美国药典USP 英国药典BP 日本药局方JP 欧洲药典EP 区域性药典 国际药典Ph.Int→WHO编纂
对各国无法律约束力,仅供各国编篡药典时作参考标准
人类社会多次发生的药物灾难,促成了GMP的诞生。 1963年,美国FDA制定GMP,于1964年开始实施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发GMP,要求各成员国
遵照执行 1972年,欧洲共同体制定GMP条例

1982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颁发GMP试行稿,1984年由 国家医药管理局修改后正式发布执行;1988、 1992、 1998和2010年卫生部、药监局又先后多次修改并颁令实 行,目前实施的是2010年修订版,2011年3月正式施行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实施的目的
RESEARCH BACKGROUNDS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
污染、交叉污染
混淆
差错
持续稳定地生产出
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中国GMP发展的进程 RESEARCH BACKGROUNDS
2005年 《中国药典》第8版
1995年 《中国药典》第6版
2015年 《中国药典》第10版
1953年 《中国药典》第1版
1977年
1990年
《中国药典》第3版 《中国药典》第5版
中国药典的基本知识

药物的质量标准详解演示文稿

药物的质量标准详解演示文稿
药物的质量标准详解演 示文稿
第一页,共15页。
(优选)药物的质量标 准
第二页,共15页。
2.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国家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国家药品标准
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 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
企业标准
第三页,共15页。
3.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 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整理 有关研究资料的了解
4.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原则:
第十五页,共15页。
第九页,共15页。
3.比旋度:
定义 手性药物的旋光性与它们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测定比旋度可以区别或检查某些药物的纯杂程度, 也可用于含量测定。
第十页,共15页。
4.晶型
检查晶型的意义:同一中药物,由于其晶胞的 大小和形状的不同,结晶的结构不同,出现多晶 现象。不同晶型的药物其生物利用度不同。
检查方法:IR法、X-射线衍射法
第五页,共15页。
二、性状
(一)外观与臭味
1. 外观性状:对药品色泽和外表的感官规定。 仅用文字对正常的外观性状作 一般性的描述。
2. 臭味:药品本身所固有的,不包括因混有不
应有的残留有机溶剂带入的异臭。
第六页,共15页。
(二)物理常数 溶解度、熔点、比旋度、晶型、吸光系数、
馏程、折光率、黏度、相对密度、酸值、碘值、 羟值、皂化值等。
第十四页,共15页。
2.确定杂质检查项目及其限度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 对一般杂质的检查,针对剂型及生产工艺,应
尽可能多做几项。对特殊质或有关物质,应针对工艺及住藏
过程,确定1~2个进行研究。对毒性较大的杂质如砷、氰 化物等应严格控制。 (2)合理性 新药质量标准的研究阶段,检查的项目应尽 可能的多做,但在制定该药质量标准的内容时应合理确定。 根据生产工艺水平、参考有关文献及各国药典,综合考虑 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性状(一)外观聚集状态、色泽、臭、味、结晶性是对药物感官的一般性描述,一般无法定方法检查,但仍应准确描述。

(二)溶解性1.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结构和性质,考查药物在水与常用溶剂中的溶解度。

应选择与药物溶解特性密切相关的溶剂,配制制剂、制备溶液和精制操作有关的溶剂,避免使用昂贵的、毒性大的、不常使用的溶剂。

2.表述方式用“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等术语来表示 (见《中国药典》凡例 )。

3. 试验方法按《中国药典》凡例的规定操作。

25±2℃,每隔 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观察 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

(三)理化常数理化常数包括:熔点 , 馏程 , 凝点 , 比旋度 , 折光率 , 黏度 , 相对密度 , 酸值、碘值、羟值、皂化值,吸收系数等。

测定物理常数可以鉴别药物,也可以反映药物的纯杂程度。

注意事项:应按药典附录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前应按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测定理化常数时应用精制品进行测定;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理化常数范围,用试制的药物来测定。

固体药物:熔点、吸收系数。

液体药物:馏程、相对密度、黏度、折光率。

油脂类还需测定:酸值、碘值、羟值、皂化值。

有手性中心的药物:比旋度。

1、熔点照《中国药典》”熔点测定法”测定。

(1)中国药典使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以供试品局部液化的温度作为初熔的温度,以全部液化的温度作为全熔的温度。

(2)所用的传温液、毛细管、升温速度等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应按药典要求进行测定。

(3)应使用分浸型的温度计,温度计应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4)应用 D SC予以佐证。

2、吸收系数( 1)测定方法配制高、低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吸光度在0.3~0.4和0.6~0.8之间)各2份,或配制吸收度在0.1~0.8的系列浓度的溶液,在5台不同型号的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按下式计算吸收系数。

要求:应使用对照品进行测定。

测定前应对容量仪器进行校正。

测定前应对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校正。

应按干燥品计算。

以平均值作为吸收系数,RSD应小于 1.5%。

3、晶型( 1)方法X 射线粉末衍射法(中国药典附录ⅨF)。

X射线衍射法:用一束准直的单色X 射线照射单晶或粉末晶体时,便发生衍射现象,发生衍射的条件符合布拉格方程:dhkln 2 sinX射线衍射图谱的横坐标一般为2θ,纵坐标为衍射强度。

X 射线粉末衍射法可以用来鉴别药物,测定含量,也可以用来对晶型进行考察。

要求:固体药物除水溶性好的外,均应作。

若不同晶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同,应将晶型的检查列入质量标准。

二、鉴别鉴别试验:是使用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方法,来辨别药物的真伪。

是对取自有标签容器中样品的确认。

要求: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简便。

通常采用 2 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方法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验证目标化合物。

常用的方法有:1、制备衍生物测定熔点本法较繁琐、费时,但专属性强,必要时可使用。

( 1)成酯的反应例炔雌醇和苯甲酰氯反应成酯,炔雌醇苯甲酸酯的熔点为201℃。

( 2)成腙的反应例异烟肼和香草醛反应生成异烟腙,熔点为226℃。

( 3)酯的水解例丙酸睾酮水解为睾酮和丙酸,睾酮的熔点为150~ 156℃。

( 4)与生物碱沉淀剂的反应2.呈色反应或沉淀反应要求:反应现象明显,专属性强。

一般鉴别试验:为一类药物共有的反应,收载在中国药典附录Ⅲ “一般鉴别试验”项下。

例水杨酸盐(中国药典附录第20页)( 1)取供试品的稀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色。

(2)取供试品,加稀盐酸,即显水杨酸的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溶液中溶解。

又如:“丙二酰脲类”、“有机氟化物”、“钠盐”、“钾盐”的鉴别反应等。

(2)个别药物的鉴别试验例维生素 C的鉴别取本品 0.2g,加水 10ml溶解后,照下述方法试验。

取溶液 5ml,加硝酸银试液0.5ml,即生成银的黑色沉淀。

取溶液 5ml,加二氯靛酚钠试液1~2 滴,试液的颜色即消失。

3.紫外特征吸收方法:( 1)核对光谱的数据a.核对吸收光谱峰、谷的位置。

b.核对吸收光谱峰、谷处的吸收度、吸收系数或吸收度比值。

C.核对经反应处理后反应产物的吸收特征。

(2)核对紫外吸收光谱例1 叶酸的鉴别( p.137)取本品,加 0.4%的氢氧化钠制成每 1ml中含 10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56、283± 2和 365± 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 256与365nm波长处的吸收度比值应为 2.8~3.0。

例 2苯妥英钠的鉴别(p.440)取本品约 0.3g,加高锰酸钾10mg,氢氧化钠 0.25g与水 10ml,小火加热 5分钟,放冷,取上清液 5ml,加正庚烷 20ml振摇提取,静置分层后,取正庚烷提取液,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48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4.红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附录Ⅳ C)主要用于原料药的鉴别,特别适合于同类药物用其它理化方法不易区别者。

方法:按要求录制红外吸收光谱,与《药品红外光谱集》中的标准图谱比较,应一致。

注意事项:(1)测定前应对仪器进行校正(用聚苯乙烯薄膜对仪器的波数和分辨率进行校正)。

(2)确定制样的方法。

(3)如果是多晶型的样品,应收载有效的晶型,并应提出晶型转化的条件。

(4)对图谱中的主要吸收峰进行解释。

5.色谱法主要用于制剂的鉴别,对原料药仅在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时,或检查和含量测定中已使用了色谱法时使用。

方法:取供试品和对照品,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进行色谱分离,其R f或 t R应一致。

例 1盐酸苯海索片的鉴别(p.726)取本品的细粉适量,加氯仿制成每1ml中含盐酸苯海索2mg的溶液,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苯海索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中含盐酸苯海索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 9∶ 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使显色。

供试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应与对照品溶液主斑点相同。

例2 盐酸林可霉素的鉴别( p.727)取本品与盐酸林可霉素对照品,分别加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含 2mg的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试验,供试品与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一致。

6、生物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四 . 检查检查项下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和安全性四个方面。

(一)有效性指与疗效有关,但在鉴别、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中不能控制的特殊性质的检查。

如:结晶性(利福平);制酸力(氢氧化铝);吸着力(药用炭);凝冻浓度(明胶);乙炔基(炔诺孕酮);含氟量(诺氟沙星)例氢氧化铝制酸力的检查(p.553)取本品约0.12g,精密称定,置25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盐酸滴定液(0.1mol/L )50ml,密塞,在37℃不断振摇1小时,放冷后,加溴酚蓝指示液6~8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 0.1mol/L )滴定,每 1g消耗盐酸滴定液( 0.1mol/L )不得少于 230ml。

(二)纯度的检查中国药典( 2005年版)附录新增了“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是参照ICH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的文本Q3A 和 Q3B制订的。

适用于化学合成的或半合成的有机原料药及其制剂。

1、杂质的分类及其在药品质量标准中项目的名称(1)药物中的杂质杂质: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杂质的来源:生产过程引入:按规定工艺、规定原辅料生产,引入成品的合成的起始物、中间体、副产物、试剂等;贮存过程引入:经稳定性试验确认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

药品质量标准中的杂质不包括变更工艺或原辅料时产生的新的杂质,也不包括掺入或污染的外来物质。

(2)杂质的分类:按化学类别和性质分类: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有机挥发性杂质。

有机杂质:合成的起始物、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试剂、催化剂、配位体等。

无机杂质:试剂、催化剂、配位体、重金属或其他残留金属、无机盐、其他物质。

有机挥发性杂质:残留的有机溶剂。

按毒性分类:毒性杂质和普通杂质。

3.杂质项目的名称:明确为某一物质时,以该物质的化学名称作为项目名称。

如磷酸可待因中的“吗啡”,阿司匹林中的“游离水杨酸”等。

仅知为某一类物质时,用该类物质的名称。

如“其他甾体”、“还原糖”、“有关物质”等。

对未知杂质,可根据检测方法命名。

如“杂质吸收度”、“易炭化物”、“不挥发物”等。

4、质量标准中杂质检查项目的确定根据生产和贮存过程可能引入的杂质来确定,包括存在的杂质和潜在的杂质。

考察产品中是否引入了合成的起始物、中间体、副产物、试剂。

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来确定降解产物。

对表观含量 >0.1%或虽 <0.1% ,但具有强烈生物作用或毒性的杂质应确定结构。

对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进行考察并制定检查项目。

有机挥发性杂质:应根据工艺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及残留情况,确定检查的项目。

除降解产物和毒性杂质外,在原料中已控制的杂质在制剂中一般不再控制。

共存的异构体和抗生素多组分一般情况不作为杂质检查项目,作为共存物质。

5、要求(1)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允许有一定量的杂质存在。

(2)一般为限量检查。

(3)检查项目的确定既要保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又要根据药物在生产和贮存中可能产生的杂质来确定。

(4)应重点检查影响药物疗效、危害人体健康或能真实反应药品内在质量的项目。

(5)限量的确定,既要根据生产的实际水平,又要根据药典的惯例。

杂质检查方法1. 酸碱度分为酸度、碱度或酸碱度。

方法:酸碱滴定法、pH 值测定法、指示剂法。

2.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中国药典附录ⅨA, B )( 1)溶液的澄清度(中国药典附录ⅨB)主要用于注射用原料药的检查。

方法:与溶剂或浊度标准液比较。

“澄清”:供试品溶液的澄清度应相同于所用的溶剂或不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

(2)溶液的颜色(中国药典附录Ⅸ A)检查样品中的有色杂质。

检查方法:第一法:与标准比色液比较第二法:测定吸收度第三法:色差计法3.无机杂质主要有氯化物(Cl-)、硫酸盐( SO42-)、铁盐( Fe3+)、重金属( Pb2+)、砷盐( AsO43-, AsO 33-)、氰化物(CN -)等。

方法:收载于中国药典附录Ⅷ。

如“氯化物检查法”、“砷盐检查法”等。

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条件下比色、比浊,以确定杂质的量是否超过限量。

注意:应完全按照药典附录的方法进行检查。

注意遵循平行原则。

研究时,可取系列浓度的杂质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进行比较,以确定杂质含量的范围。

应考察样品本身对检查是否有影响。

4.有机杂质有机杂质是指残存在产品中的原料、中间体、副产物和降解产物等。

杂质能够确定的,检查的项目一般以杂质的名称命名;也可以杂质的类别命名;不能确定的原料、中间体、副产物一般称为“有关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