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摩擦力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摩擦力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摩擦力的知识点总结高中摩擦力的知识1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如下:
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物体间相对运动刚刚开始时,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当物体间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可以用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_max = μ_s * N来计算,其中μ_s是静摩擦因数,N是物体间的压力;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的压力和表面间的滑动速度有关,可以用动摩擦力的大小F = μ_k * N来计算,其中μ_k是动摩擦因数,N是物体间的压力。

4. 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是指两个物体表面直接接触并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滚动摩擦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5. 利用摩擦力解决问题:在题目中,可以通过分析物体受到的力的平衡或者不平衡情况,利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斜面上,可以利用摩擦力的大小与斜面夹角以及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6.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减小摩擦力:涂抹润滑剂、减小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材料等。

总之,摩擦力是高考物理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掌握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做相关习题和实践操作,加强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

第 1 页共 1 页。

摩擦力的知识点

摩擦力的知识点

第三节摩擦力一、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符号:F 单位:牛 N2、产生的条件:(1)接触且接触面粗糙(不光滑)或相互接触并挤压。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摩擦力方向与作用点:(1)方向总是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作用点在两个接触面上。

4、摩擦的种类1)静摩擦力①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②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③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由题目决定,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①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②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③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正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3)滚动摩擦①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②方向:跟物体滚动的方向相反。

③大小: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很多。

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原理:二力平衡条件:f=F(转换法)2、器材:弹簧测力计 ,砝码,木块,长木板、毛巾3、注意:木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4、测量方法:控制变量法:研究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研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是,控制压力的大小转化法: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堆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5、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三、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鞋底凹凸不平、轮胎)2、增大压力,增大摩擦(自行车车闸)3、变滚动为滑动。

摩擦力知识点

摩擦力知识点

摩擦力知识点一、摩擦力1、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间有压力;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④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

(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要受到另一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①大小: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μFN,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②方向:和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3、静摩擦力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接触面间便出现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只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它不一定是阻力。

①大小: ⑴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μFN。

⑵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0<Ff ≤Fm②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二、摩擦力有无的确定1、由产生条件确定这种方法就是看产生摩擦力的四个条件是否满足。

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没有摩擦力。

三、摩擦力方向的确定1、由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确定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相对”二字决定了参照物的选取。

一般情况下是选地面或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而在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时,参照物不能任意选取。

判断两物体间的摩擦力时,必须以且中之一做参照物。

四、摩擦力大小的确定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时,要特别注意物体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因为二者的大小变化情况是不同的。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 N有关,成正比,与引起滑动摩擦力的外力的大小无关;而静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 N无关,由引起这个摩擦力的外力决定,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 N有关。

因此,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应由引起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大小来确定,不能用f=μN计算。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1800字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学现象。

在高考物理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对解题很有帮助。

以下是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的总结。

一、摩擦力的概念与特点1. 摩擦力的概念: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者相对受力时,由于接触面之间的不规则形状,会产生摩擦力,它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 摩擦力的特点:(1)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3)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1. 静摩擦力的产生: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它们之间的接触面会产生静摩擦力。

2. 静摩擦力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之间的关系: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的大小有关,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物体仍然保持静止;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大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物体开始运动。

3. 静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由静摩擦系数μ和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垂直分量来确定,可以用公式F≤μN来表示,其中F是静摩擦力的最大值,μ是静摩擦系数,N是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垂直分量。

4. 静摩擦系数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静摩擦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它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静摩擦系数越大。

三、动摩擦力1. 动摩擦力的产生: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接触面会产生动摩擦力。

2. 动摩擦力的特点: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的大小无关,只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有关;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 动摩擦力的计算: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动摩擦系数μ和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垂直分量来确定,可以用公式F=μN来表示,其中F是动摩擦力的大小,μ是动摩擦系数,N是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垂直分量。

4. 动摩擦系数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性质有关:动摩擦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它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动摩擦系数越大。

初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 摩擦力一、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二、摩擦力的特点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成正比。

接触面的材质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三、摩擦力的分类①滑动摩擦力:两物体间因发生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力。

②滚动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发生滚动产生的摩擦力。

③静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未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四. 理解摩擦力①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但是摩擦力的方向并不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而是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无关。

五、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可以阻止物体滑动,如刹车、防滑垫等。

摩擦力可以使物体运动,如行走、书写等。

六、计算摩擦力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f≤μsN实际静摩擦力:Ff=μsN滑动摩擦力:Ff=μdN其中:Ff:摩擦力(N)μs:静摩擦系数μd:滑动摩擦系数N:压力(N)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的材质:接触面的材质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在接触面上有相对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小于静摩擦力。

八、摩擦力练习题1.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求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少?2.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推力为50N,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3.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放在倾斜的桌面上,与桌面倾斜角为30°,求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少?答案1.100N2.50N3.50N知识点2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1. 增大有意的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2.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等。

总结摩擦力知识点

总结摩擦力知识点

总结摩擦力知识点一、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通常被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1.静摩擦力当物体表面之间相对运动是处于静止状态时,所产生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有关,它可以阻止物体相对运动直到一个相对运动开端的力被施加。

2.动摩擦力当物体表面之间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是与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的,不同物体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不同。

二、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大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

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这是因为光滑的表面接触面积小,而粗糙的表面接触面积大,大的接触面积会增加摩擦力。

2.物体之间的力物体之间的接触力也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接触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例如,用手推动一个物体时,我们会用力推,这就是为了增加接触力以增大摩擦力。

3.表面间的润滑程度表面间的润滑程度也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如果润滑层较薄,则可减小摩擦力;如果润滑层很厚,则会增加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4.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

当物体相对速度增大时,动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三、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在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运动摩擦力可以用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例如,汽车在行驶时,需要靠摩擦力在轮胎和地面之间产生的力来提供牵引力,从而使车辆加速、减速和转向。

2.刹车摩擦力也是刹车的基础。

当车辆需要停止时,制动器将制动盘或制动鼓上的刹车片与车轮摩擦,从而使车轮减速并最终停止。

3.运动装置在机械运动装置中,摩擦力可以用来传递动力,例如,皮带传动和链传动。

4.工具制造在制造工具和机械零部件时,需要考虑摩擦力对零部件的影响,例如,润滑油的选择和表面处理的工艺。

四、摩擦力的减小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希望减小摩擦力,以节省能源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减小摩擦力成为了工程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摩擦力知识
点总结
1. 摩擦力的概念
摩擦力是一种物体之间的接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静止的力。

2. 摩擦力的特点
-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有关。

3.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 静摩擦力是当物体相对静止时阻碍其开始运动的力。

- 动摩擦力是当物体相对运动时阻碍其运动的力。

4. 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水平表面上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

5. 动力摩擦力
动力摩擦力是指物体在与液体或气体接触时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6. 摩擦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摩擦力与物体质量无关,只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7.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摩擦力受物体间的接触面积、物体间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压力和表面材质的影响。

8. 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车辆行驶、物体固定、防滑等方面。

9.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 润滑:通过涂抹润滑剂来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 平滑表面:使用光滑的表面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 减小压力:减小物体之间的压力能够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摩擦力的知识点总结。

摩擦力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

摩擦力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

摩擦力知识点归纳总结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的摩擦力)③两直接接触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F N(或支持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 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 N表示正压力(或支持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 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5、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可为动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可为阻力,做负功,动能减少6、相互摩擦力作用中产生的内能:Q=fL(L:相对位移)7、运动的物体可受静摩擦力(人走路)静止的物体可受滑动摩擦力(擦黑板)基础练习1.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你认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走路时,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在水平面静止不动时,不受摩擦力作用B.消防队员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匀速滑下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C.将酒瓶用手竖直握住停留在空中,当再增大手的用力,酒瓶所受的摩擦力不变D.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只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解析:无论沿竿是匀速攀上还是滑下,摩擦力的方向都是向上的.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一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二是使冰雪融化得快.答案:BD2.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它们的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图(a)中木块A与木板接触,但木板A与木板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木板对木块A没有静摩擦力X k b 1 . c o mB.图(b)中木块A与木块接触,A在重力作用下沿木板向下运动,因此木板对A有向上的滑动摩擦力C.图(c)中木块A与木板接触,A由于受重力作用,有沿木板向下滑的趋势,因此木板对木块A有静摩擦力D.图(d)中木块A与木板接触,A沿木板向下匀速滑动,与木板有相对运动,因此木板对A有沿着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解析:图(b)中物块A与木板间无挤压,故没有摩擦力.答案: B3.如右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A.三者相同B.乙最大C.丙最大D.已知条件不够,无法比较解析:确定摩擦力的大小时,首先必须区分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因为这两种摩擦力的大小确定方法不一样.由题意知三个物体对地面的正压力的大小关系为F N乙>F N丙>F N甲,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为F f乙>F f丙>F f甲.但最为关键的一点,三物体各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未给出,所以正确选项应为D.答案: D4.如右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 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 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取10 N/kg)()A.10 N,向右B.10 N,向左C.20 N,向右D.20 N,向左解析:物体受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μF N=μmg=0.1×20×10 N=20 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方向向左.答案: D5.如下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的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 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 ,方向竖直向上B .若木块静止,当F 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C .若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μFD .若开始时木块静止,当撤去F ,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解析: 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与mg 平衡,大小为mg ,方向竖直向上,故A 正确,B 错误;木块沿墙向下运动,墙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为μF N =μF ,故C 正确;当撤去F 时,墙与木块间无弹力,则木块也不受摩擦力作用,故D 正确.答案: ACD6.一物块m 在水平力拉动下,沿静止的水平传送带由A 端运动到B 端,如下图甲所示,这时所受摩擦力为F 1;现开动机械让传送带向左匀速传动,再次将同样的物块m 由传送带的左端匀速拉动到右端,这时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2,如下图乙所示.则F 1,F 2的大小关系满足( )A .F 1=F 2B .F 1<F 2C .F 1>F 2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 两种情景下,物块与传送带之间均为滑动摩擦力,只是相对速度不同而已;由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 =μF N 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无关,故选A.答案: A7.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的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可能μ1=0,μ2=0B .可能μ1≠0,μ2≠0C .可能μ1≠0,μ2=0D .一定有μ1=0,μ2≠08.如图所示,把一重为G 的物体,用一个水平的推力F =kt(k 为恒量,t 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从t =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B ) 9 .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A .g m K l 1μ+ B g m m K l )(21++μC .g m K l 2μ+ D .g m m m m K l )(2121++μ10.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 .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F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11、如图8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①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②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③大小可能为零??④大小可能等于F以上判断正确的是………………………………(?D???)12、?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都正确13、14、12、(2004年黄冈调研题)如图11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小木块,m1>m2。

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物理摩擦力是指两个表面接触时的阻力,它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发生,同时也使静止的物体保持在它所在的位置上。

以下是与摩擦力相关的知识点:
1. 摩擦力的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之前的阻力,其大小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最大力。

动摩擦力是在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2. 摩擦力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表面之间的粗糙程度、表面的材料,以及两个表面之间的压力。

3. 摩擦力的公式: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F = μN计算,其中F是摩擦力大小,μ是摩擦系数,N是垂直于表面的压力大小。

4. 摩擦系数:不同的材料对应不同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可以用来衡量两个表面间摩擦力的大小。

通常,一个物体上的不同表面的摩擦系数也可能不同。

5. 应用:摩擦力是常见的物理现象,如可以用于制动系统、防滑装置等。

摩擦力也在运动中的碰撞和摩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中学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中学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中学物理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些摩擦力的关键知识点:
1. 摩擦力的定义: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发生相对运动时,由于两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2. 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阻止它们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通常符合福科定律,即静摩擦力的最大值与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垂直压力成正比。

3. 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与静摩擦力相对应的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通常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4. 摩擦系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之间的物质性质有关,可以用摩擦系数来表示。

摩擦系数可以分为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分别表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与接触面之间的关系。

5.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6. 使用斜面降低摩擦力:当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减小垂直于斜面方向的摩擦力分量,从而减小了摩擦阻力,使物体能够更顺利地运动。

这些是中学物理中摩擦力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理解这些概念和相应的公式可以帮助你解决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

2024年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摩擦力是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所产生的一种力。

在高中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类型的摩擦力,即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本篇文章将详细总结2024年高中物理摩擦力的知识点。

一、概念和特点1.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它可以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

1.2 摩擦力的特点:(1)摩擦力是一种接触力,只有物体接触时才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有方向,它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间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二、静摩擦力2.1 静摩擦力的概念:静摩擦力是使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当物体处于静止时,静摩擦力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相等,使物体保持静止。

2.2 静摩擦力的特点:(1)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间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2)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外界施加力的方向相反,当外界力小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当外界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

2.3 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最大静摩擦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静摩擦力的最大值= μ × 静摩擦系数× 物体受力的垂直分力(法向力)2.4 静摩擦系数的确定:静摩擦系数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它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出的。

不同材质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静摩擦系数。

三、滑动摩擦力3.1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滑动摩擦力是使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当物体处于运动时,滑动摩擦力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相等,使物体继续运动。

3.2 滑动摩擦力的特点:(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间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四、摩擦力的应用4.1 静摩擦力的应用:(1)静摩擦力是使车辆保持平稳行驶的重要力,它可以防止车辆打滑。

(2)静摩擦力使得人们可以行走、爬坡等。

4.2 滑动摩擦力的应用:(1)滑动摩擦力使得车辆可以制动停车,它可以减缓车辆的速度。

(2)滑动摩擦力还是许多机械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

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1.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或相对施加力时所产生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2.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施加力之前的阻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施加力之后的阻力。

3.摩擦力的特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物体表面粗糙度以及所用力的大小有关。

4.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粘附力和嵌入力的作用。

5.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衡量物体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参数。

摩擦系数分为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分别表示物体相对静止和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与垂直压力之比。

6.摩擦力的计算: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和摩擦系数的概念,可以通过公式F=μN来计算摩擦力。

其中,F表示摩擦力,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垂直于两物体接触面的力。

7.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是指物体在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滚动摩擦则是物体在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8.高低摩擦系数:物体直接接触的表面较粗糙时,摩擦系数较大;而表面较光滑时,摩擦系数较小。

9.升降摩擦力:当物体受到一个竖直方向的力时,摩擦力的大小与施加的力大小和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有关。

当施加的力大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时,物体会发生滑动。

10.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刹车、抓握物体、走路等。

在工业领域中,摩擦力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如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机械零件的润滑等。

11.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加入润滑剂、减少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等方式来减小摩擦力。

12.摩擦力的优缺点:摩擦力既有益处,又有限制。

它可以提供阻力,帮助我们控制物体的运动;但也会导致能量损失、磨损以及不便运动等问题。

总之,物理摩擦力是物体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施加力的力。

它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表面粗糙度以及所用力的大小有关,可以通过摩擦系数的计算来确定。

摩擦力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

摩擦力知识点详细总结归纳

摩擦力知识点归纳总结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的摩擦力)③两直接接触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F N(或支持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 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 N表示正压力(或支持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 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5、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可为动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可为阻力,做负功,动能减少6、相互摩擦力作用中产生的内能:Q=fL(L:相对位移)7、运动的物体可受静摩擦力(人走路)静止的物体可受滑动摩擦力(擦黑板)基础练习1.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你认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走路时,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在水平面静止不动时,不受摩擦力作用B.消防队员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匀速滑下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C.将酒瓶用手竖直握住停留在空中,当再增大手的用力,酒瓶所受的摩擦力不变D.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只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解析:无论沿竿是匀速攀上还是滑下,摩擦力的方向都是向上的.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一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二是使冰雪融化得快.答案:BD2.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它们的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图(a)中木块A与木板接触,但木板A与木板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木板对木块A没有静摩擦力X k b 1 .c o mB.图(b)中木块A与木块接触,A在重力作用下沿木板向下运动,因此木板对A有向上的滑动摩擦力C.图(c)中木块A与木板接触,A由于受重力作用,有沿木板向下滑的趋势,因此木板对木块A有静摩擦力D.图(d)中木块A与木板接触,A沿木板向下匀速滑动,与木板有相对运动,因此木板对A有沿着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解析:图(b)中物块A与木板间无挤压,故没有摩擦力.答案: B3.如右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A.三者相同B.乙最大C.丙最大D.已知条件不够,无法比较解析:确定摩擦力的大小时,首先必须区分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因为这两种摩擦力的大小确定方法不一样.由题意知三个物体对地面的正压力的大小关系为F N乙>F N丙>F N甲,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为F f乙>F f丙>F f甲.但最为关键的一点,三物体各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未给出,所以正确选项应为D.答案: D4.如右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 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 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取10 N/kg)()A.10 N,向右B.10 N,向左C.20 N,向右D.20 N,向左解析:物体受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μF N=μmg=0.1×20×10 N=20 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方向向左.答案: D5.如下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的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 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 ,方向竖直向上B .若木块静止,当F 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C .若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μFD .若开始时木块静止,当撤去F ,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解析: 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与mg 平衡,大小为mg ,方向竖直向上,故A 正确,B 错误;木块沿墙向下运动,墙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为μF N =μF ,故C 正确;当撤去F 时,墙与木块间无弹力,则木块也不受摩擦力作用,故D 正确.答案: ACD6.一物块m 在水平力拉动下,沿静止的水平传送带由A 端运动到B 端,如下图甲所示,这时所受摩擦力为F 1;现开动机械让传送带向左匀速传动,再次将同样的物块m 由传送带的左端匀速拉动到右端,这时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2,如下图乙所示.则F 1,F 2的大小关系满足( )A .F 1=F 2B .F 1<F 2C .F 1>F 2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 两种情景下,物块与传送带之间均为滑动摩擦力,只是相对速度不同而已;由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 =μF N 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无关,故选A.答案: A7.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的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可能μ1=0,μ2=0B .可能μ1≠0,μ2≠0C .可能μ1≠0,μ2=0D .一定有μ1=0,μ2≠08.如图所示,把一重为G 的物体,用一个水平的推力F =kt(k 为恒量,t 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的墙上.从t =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B )9 .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A .g m K l 1μ+ B g m m K l )(21++μC .g m K l 2μ+ D .g m m m m K l )(2121++μ10.木块A .B 分别重50N 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 .B 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 =1N 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 上,如图所示?力F 作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 .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F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11、如图8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①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②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③大小可能为零??④大小可能等于F以上判断正确的是………………………………(?D???)12、?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都正确13、14、12、(2004年黄冈调研题)如图11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小木块,m1>m2。

关于摩擦力的知识点

关于摩擦力的知识点

关于摩擦力的知识点一、摩擦力的概念。

1. 定义。

-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例如,当我们推箱子时,箱子与地面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力。

2. 产生条件。

- 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

把一本书放在桌子上,书与桌子表面相互接触并且书对桌子有压力,满足这个条件才可能有摩擦力。

- 接触面粗糙。

如果接触面是非常光滑的理想平面(实际上不存在),摩擦力就很难产生。

像冰面相对比较光滑,摩擦力就比普通路面小很多。

- 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例如,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所以它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而在地面上滑动的物体,因为有相对地面的运动,所以受到摩擦力。

二、摩擦力的分类。

1. 静摩擦力。

-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例如,我们用力推桌子但没有推动,桌子与地面之间的力就是静摩擦力。

- 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是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而变化的,它的大小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并且有一个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

例如,当我们逐渐增大推桌子的力,静摩擦力也随之增大,直到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桌子才会开始运动。

- 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有向下滑的趋势,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2. 滑动摩擦力。

-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例如,在冰面上滑行的冰鞋与冰面之间的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 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其计算公式为F = μ F_N,其中F是滑动摩擦力,μ是动摩擦因数(它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μ越大),F_N是压力。

例如,在水平地面上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_N = mg(g为重力加速度),如果动摩擦因数为μ,则滑动摩擦力F=μ mg。

摩擦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摩擦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摩擦学原理知识点整理1.摩擦力的定义和表达式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通常用F来表示摩擦力,其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A和物体间的摩擦系数μ有关,可以用公式F=μN来表示,其中N是正压力。

2.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克服静摩擦力才能开始运动。

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大于动摩擦力。

一旦物体开始运动,摩擦力会变为动摩擦力,其大小通常较小,并且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3.摩擦系数的意义摩擦系数μ是描述两个物体之间摩擦程度大小的物理量。

摩擦系数越大,摩擦力就越大,物体间的摩擦越明显。

摩擦系数的大小与物体的性质相关,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4.摩擦力的影响因素除了两物体间的摩擦系数之外,摩擦力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物体的表面状态、压力、速度等。

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压力的增大会使得摩擦力增大。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动摩擦力就越小。

5.一维理想化模型和摩擦力的变化趋势在一维理想化模型中,摩擦力和物体的压力成正比。

当物体间的压力小于其中一临界值时,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大小为μsN;当压力大于临界值时,摩擦力为动摩擦力,大小为μkN,其中μs是静摩擦系数,μk 是动摩擦系数。

6.摩擦力的减小和消除为了减小或消除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在两物体接触面上涂抹润滑剂,可以减小摩擦力。

选择适当的材料,使接触表面光滑,也可以降低摩擦力。

此外,采取外力来克服摩擦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7.摩擦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总之,摩擦学原理是研究摩擦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它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摩擦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摩擦系数的意义和变化趋势,以及摩擦力的减小和消除方法,对于改进机械设备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1)摩擦力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A.接触面粗糙。

B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

C.两个物体之间要发生运动或已经相对运动。

3)摩擦的种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①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③与物体的运行速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加物体间的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6)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