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 38 部分:二硫化碳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卫通〔〕号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卫通〔2017〕24号关于发布《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部分:总则》等96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7〕24号现发布《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部分:总则》等96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上述标准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被代替的标准同时废止。
特此通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11月9日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GBZ/T300.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部分:总则2017-11-092018-05-012GBZ/T300.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部分:锑及其化合物GBZ/T160.1-20042017-11-093GBZ/T300.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部分:钡及其化合物GBZ/T160.2-20042017-11-092018-05-014GBZ/T300.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4部分:铍及其化合物GBZ/T160.3-20042017-11-095GBZ/T300.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部分:铋及其化合物GBZ/T160.4-20042017-11-092018-05-016GBZ/T300.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部分:镉及其化合物GBZ/T160.5-20042017-11-097GBZ/T300.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部分:钙及其化合物GBZ/T160.6-20042017-11-092018-05-018GBZ/T300.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部分:铯及其化合物2017-11-099GBZ/T300.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9部分:铬及其化合物GBZ/T160.7-20042017-11-092018-05-0110GBZ/T300.1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0部分:钴及其化合物GBZ/T160.8-20042017-11-0911GBZ/T300.1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1部分:铜及其化合物GBZ/T160.9-20042017-11-092018-05-0112GBZ/T300.1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部分:铟及其化合物GBZ/T160.83-20072017-11-0913GBZ/T300.1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5部分:铅及其化合物GBZ/T160.10-20042017-11-092018-05-0114GBZ/T300.1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6部分:镁及其化合物GBZ/T160.12-20042017-11-0915GBZ/T300.1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7部分:锰及其化合物GBZ/T160.13-20042017-11-092018-05-0116GBZ/T300.1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8部分:汞及其化合物GBZ/T160.14-20042017-11-0917GBZ/T300.1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9部分:钼及其化合物GBZ/T160.15-20042017-11-092018-05-0118GBZ/T300.2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1部分:钾及其化合物GBZ/T160.17-20042017-11-0919GBZ/T300.2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2部分:钠及其化合物GBZ/T160.18-20042017-11-092018-05-0120GBZ/T300.2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3部分:锶及其化合物GBZ/T160.19-20042017-11-0921GBZ/T300.2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4部分:钽及其化合物GBZ/T160.20-20042017-11-092018-05-0122GBZ/T300.2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5部分:铊及其化合物GBZ/T160.21-20042017-11-0923GBZ/T300.2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6部分:锡及其无机化合物部分代替:GBZ/T160.22-20042017-11-092018-05-0124GBZ/T300.2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7部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甲基氯化锡和三乙基氯化锡部分代替:GBZ/T160.22-20042017-11-092018-05-0125GBZ/T300.2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8部分:钨及其化合物GBZ/T160.23-20042017-11-092018-05-0126GBZ/T300.2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9部分:钒及其化合物2017-11-092018-05-0127GBZ/T300.3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0部分:钇及其化合物GBZ/T160.84-20072017-11-092018-05-0128GBZ/T300.3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1部分:锌及其化合物2017-11-092018-05-0129GBZ/T300.3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2部分:锆及其化合物GBZ/T160.26-20042017-11-092018-05-0130GBZ/T300.3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3部分:金属及其化合物2017-11-092018-05-0131GBZ/T300.34-201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第34部分: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2017-11-092018-05-0132GBZ/T300.3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5部分:三氟化硼2017-11-092018-05-0133GBZ/T300.3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7部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GBZ/T160.28-20042017-11-092018-05-0134GBZ/T300.3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8部分:二硫化碳2017-11-092018-05-0135GBZ/T300.4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43部分:叠氮酸和叠氮化钠GBZ/T160.29-20042017-11-092018-05-0136GBZ/T300.4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45部分:五氧化二磷和五硫化二磷GBZ/T160.30-20042017-11-092018-05-0137GBZ/T300.4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46部分:三氯化磷和三氯硫磷部分代替:GBZ/T160.30-20042017-11-092018-05-0138GBZ/T300.47-2017GBZ/T160.31-20042017-11-092018-05-0139GBZ/T300.4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48部分:臭氧和过氧化氢GBZ/T160.32-20042017-11-092018-05-0140GBZ/T300.51-2017GBZ/T160.33-20042017-11-092018-05-0141GBZ/T300.5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2部分:氯化亚砜GBZ/T160.33-20042017-11-092018-05-0142GBZ/T300.53-2017GBZ/T160.34-20042017-11-092018-05-0143GBZ/T300.5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4部分:碲及其化合物GBZ/T160.35-20042017-11-092018-05-0144GBZ/T300.58-2017GBZ/T160.85-20072017-11-092018-05-0145GBZ/T300.5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9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017-11-092018-05-0146GBZ/T300.6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0部分: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2017-11-092018-05-0147GBZ/T300.6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1部分:丁烯、1,3-丁二烯和二聚环戊二烯GBZ/T160.39-20072017-11-092018-05-0148GBZ/T300.6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2部分: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抽余油和松节油2017-11-092018-05-0149GBZ/T300.6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4部分:石蜡烟GBZ/T160.40-20042017-11-092018-05-0150GBZ/T300.6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5部分: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2017-11-092018-05-0151GBZ/T300.6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6部分: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部分代替:GBZ/T160.42-20072017-11-092018-05-0152GBZ/T300.68-2017部分代替:GBZ/T160.42-2072017-11-092018-05-0153GBZ/T300.6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9部分:联苯和氢化三联苯GBZ/T160.43-20042017-11-092018-05-0154GBZ/T300.7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3部分: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GBZ/T160.45-20072017-11-092018-05-0155GBZ/T300.7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7部分: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部分代替:GBZ/T160.46-20042017-11-092018-05-0156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8部分: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部分代替:GBZ/T160.46-20042017-11-092018-05-0157GBZ/T300.8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0部分:氯丙烯和二氯丙烯部分代替:GBZ/T160.46-20042017-11-092018-05-01GBZ/T300.8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1部分:氯苯、二氯苯和三氯苯部分代替:GBZ/T160.47-20042017-11-092018-05-0159GBZ/T300.8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2部分:苄基氯和对氯甲苯部分代替:GBZ/T160.47-20042017-11-092018-05-0160GBZ/T300.8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3部分:溴苯部分代替:GBZ/T160.47-20042017-11-092018-05-0161GBZ/T300.8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4部分:甲醇、丙醇和辛醇部分代替:GBZ/T160.48-20072017-11-0962GBZ/T300.8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5部分:丁醇、戊醇和丙烯醇部分代替:GBZ/T160.48-20072017-11-092018-05-0163GBZ/T300.8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6部分:乙二醇部分代替:GBZ/T160.48-20072018-05-0164GBZ/T300.8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8部分:氯乙醇和1,3-二氯丙醇部分代替:GBZ/T160.48-20072017-11-092018-05-0165GBZ/T300.9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93部分:五氯酚和五氯酚钠2017-11-092018-05-0166GBZ/T300.9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97部分:二丙二醇甲醚和1-甲氧基-2-丙醇GBZ/T160.82-20072017-11-092018-05-0167GBZ/T300.9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99部分:甲醛、乙醛和丁醛GBZ/T160.54-20072017-11-092018-05-0168GBZ/T300.10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01部分:三氯乙醛部分代替:GBZ/T160.54-20072017-11-092018-05-0169GBZ/T300.103-2017部分代替:GBZ/T160.55-20072017-11-092018-05-0170GBZ/T300.10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04部分: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部分代替:GBZ/T160.55-20072017-11-092018-05-017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10部分:氢醌和间苯二酚GBZ/T160.57-2004部分代替:GBZ/T160.51-20072017-11-092018-05-0172GBZ/T300.11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12部分:甲酸和乙酸部分代替:GBZ/T160.59-20042017-11-092018-05-01GBZ/T300.11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14部分:草酸和对苯二甲酸部分代替:GBZ/T160.59-20042017-11-092018-05-0174GBZ/T300.11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15部分:氯乙酸部分代替:GBZ/T160.59-20042017-11-0975GBZ/T300.11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18部分:乙酸酐、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GBZ/T160.60-20042017-11-092018-05-0176GBZ/T300.12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22部分: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部分代替:GBZ/T160.63-20072017-11-092018-05-0177GBZ/T300.12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26部分:硫酸二甲酯和三甲苯磷酸酯部分代替:GBZ/T160.63-20072017-11-092018-05-0178GBZ/T300.12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27部分:丙烯酸酯类GBZ/T160.64-20042018-05-0179GBZ/T300.12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29部分:氯乙酸甲酯和氯乙酸乙酯GBZ/T160.65-20042017-11-092018-05-0180GBZ/T300.13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0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GBZ/T160.66-20042018-05-0181GBZ/T300.13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2部分: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GBZ/T160.67-20042017-11-092018-05-0182GBZ/T300.13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3部分:乙腈、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部分代替:GBZ/T160.68-20072017-11-092018-05-0183GBZ/T300.13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4部分:丙酮氰醇和苄基氰部分代替:GBZ/T160.68-20072017-11-092018-05-0184GBZ/T300.13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6部分:三甲胺、二乙胺和三乙胺部分代替:GBZ/T160.69-20042017-11-092018-05-0185GBZ/T300.13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7部分:乙胺、乙二胺和环己胺部分代替:GBZ/T160.69-20042017-11-092018-05-0186GBZ/T300.139-2017GBZ/T160.70-20042017-11-092018-05-0187GBZ/T300.14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40部分:肼、甲基肼和偏二甲基肼GBZ/T160.71-20042017-11-092018-05-0188GBZ/T300.142-2017部分代替:GBZ/T160.72-20042017-11-092018-05-0189GBZ/T300.14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43部分:对硝基苯胺部分代替:GBZ/T160.72-20042017-11-092018-05-0190GBZ/T300.14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46部分:硝基苯、硝基甲苯和硝基氯苯GBZ/T160.74-20042017-11-092018-05-0191GBZ/T300.14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49部分:杀螟松、倍硫磷、亚胺硫磷和甲基对硫磷部分代替:GBZ/T160.76-20042017-11-092018-05-0192GBZ/T300.15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50部分:敌敌畏、甲拌磷和对硫磷部分代替:GBZ/T160.76-20042017-11-092018-05-0193GBZ/T300.15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51部分:久效磷、氧乐果和异稻瘟净部分代替:GBZ/T160.76-20042017-11-0994GBZ/T300.15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53部分:磷胺、内吸磷、甲基内吸磷和马拉硫磷部分代替:GBZ/T160.76-20042017-11-092018-05-0195GBZ/T300.15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59部分:硝化甘油、硝基胍、奥克托今和黑索金GBZ/T160.80-20042017-11-09。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二氧化硫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二氧化硫检测作业指导书二氧化硫的甲醛缓冲液-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1 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甲醛缓冲液-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检测。
2 引用标准GBZ/T 160.3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3 工作目的与要求3.1 确保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3.2 熟知、熟练运用本指导书内容并严格执行。
4 工作原理及条件4.1 原理空气中二氧化硫用甲醛缓冲液采集,生成稳定的羧甲基磺酸,加氢氧化钠后释放出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于575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
4.2 仪器4.2.1 多孔玻板吸收管。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in。
4.2.3 具塞比色管,25ml。
4.2.4 分光光度计。
4.3 试剂4.3.1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4.3.2 磷酸,ρ25=1.68g/ml。
4.3.3 氢氧化钠溶液,40g/L。
4.3.4 吸收液,甲醛缓冲液:称取1.82g 环己二胺四乙酸,溶于10ml 氢氧化钠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置于冰箱内保存。
取20 ml 此液和5.3ml 甲醛、2.04g 邻苯二甲酸氢钾,用水稀释至100ml,置于冰箱内保存。
临用前,再用水稀释100倍。
4.3.5 磷酸溶液:量取82ml 磷酸用水稀释至200ml。
4.3.6 氨基磺酸溶液,3g/L。
4.3.7 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精确称取0.2g 盐酸副玫瑰苯胺盐酸盐,溶于100ml 盐酸(1mol/L)中。
吸取20ml 此液于250ml 容量瓶中。
加入200ml 磷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
放置24h 后使用。
可稳定4个月。
4.3.8 标准溶液:称取0.15g 偏亚硫酸钠(Na2S2O5)或0.2g 亚硫酸钠,溶于250ml 吸收液中。
标定其准确浓度后,为标准贮备液。
标定方法见上法。
职业卫生GBZT300标准变更解读 (1)
总则
5.空气样品的采集
6、用吸收管检测CTWA时,采样时间表示为≥15min,适当增加采样时间将有利于 CTWA的检测。应根据吸收液和待测物的性质以及气象条件等确定实际的采样时间。
采样过程中,吸收液的损失不能超过10%;若有少量吸收液损失,采样后应加以补充。 7、用热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采样时,若空气中待测物浓度较高时,为了避免长时间 采样可能发生穿透,宜采用串联两根热解吸型固体吸附剂管采样并同时测定。 8、短时间采样和长时间采样均应根据空气检测的要求、所用的采样方法和采样现场
1、空气样品的采集是确保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关键。 2、空气采样仪器:空气收集器(包括大注射器、采气袋、吸收管、滤料采样夹、 固体吸附剂管和无泵型收集器等)、空气采样器和空气检测器等的基本性能应符合 GB/T17061(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的要求。 3、采集空气样品时,要根据待测物的职业接触限值,确定所需检测的相应的
总则
12.注意个人防护
在本标准涉及的所有操作(包括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操作)中,接触的样品、溶剂、试剂 等对身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都应注意个人防护。
具体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标准变化
GBZ/T300.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二部分:锑及其化合物 代替GBZ/T160.1-2004,主要修改如下: 1、增加了待测物的基本信息; 2、改进了空气采样和标准系列浓度的表达; 3、补充了样品空白要求和方法性能指标。 钡及其化合物(3),铍及其化合物(4),铋及其化合物(5),镉及其化合物(6), 钙及其化合物(7):增加了氰氨化钙的溶剂洗脱-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 铯及其化合物(8):新增。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铬及其化合物(9),钴及其化合物(10),铜及其化合物(11) 铟及其化合物(13):替代GBZ/T160.83-2007. 铅及其化合物(15):删除了铅的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微分电位溶出法。 镁及其化合物(16),锰及其化合物(17),汞及其化合物(18) 钼及其化合物(19):增加了钼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锂及其化合物-GBZ/T160.11-2004、镍及其化合物没变-GBZ/T161.16-2004 钾及其化合物(21)、钠及其化合物(22):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 增加了硝酸镧作为消电离剂。
二硫化碳-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文档16个部分(完整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二硫化碳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硫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sulfide;Carbon bisulfide供应商名称:天津****化工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天津市**区**路**号**室供应商电话:4571-5858****邮编:248***供应商传真:4571-5858****电子邮件地址:4527**************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促进剂D,也用作溶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生殖毒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01:吞咽会中毒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61: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如果已知,说明特异性效应;如果确证无其他接触途径引起危害,说明接触途径)H372:长时间或反复接触(如果可确证无其他接触途径引起该危害,说明接触途径)对器官造成伤害(如果已经知道,说明所受损害的器官)H401:对水生生物有毒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01:使用前获特别指示。
P202:在明白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请勿搬动。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二硫化碳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五篇)
二硫化碳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注意事项二硫化碳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具有较高的挥发性。
它具有一些危险特性,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以下是二硫化碳的危险特性及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1. 毒性:二硫化碳具有一定的毒性,可通过吸入、皮肤接触、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
其蒸气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因此,在使用或接触二硫化碳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暴露在蒸气中,做好防护措施。
2. 火灾爆炸:二硫化碳具有较低的闪点和自燃温度,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
当二硫化碳浓度达到2.6%至50%时,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因此,应避免将二硫化碳与明火、电火花和高温物质接触,避免火源。
3. 腐蚀性:二硫化碳可以腐蚀许多金属和一些有机物。
它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会迅速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类似亚硫酸的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因此,在使用或储存二硫化碳时,应避免与水和湿度较高的环境接触。
4. 环境影响:二硫化碳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危害,它能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在工业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和储存二硫化碳,避免造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基于以上的危险特性,在使用二硫化碳时,需要做出以下安全注意事项:1. 防护措施:在与二硫化碳有接触的场合,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和手套,避免蒸气直接接触皮肤、吸入或食入,防止产生其他安全隐患。
2. 通风环境:在使用或储存二硫化碳的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确保空气流通,减少蒸气浓度积累。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浓度的二硫化碳蒸气中。
3. 防火措施:二硫化碳是易燃物质,禁止与明火、电火花和高温物质接触。
在贮存和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火源,并配备灭火设备,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4. 个人卫生:使用二硫化碳后,应及时清洗皮肤和更换工作服,避免残留物质对皮肤的损害。
同时,避免将二硫化碳带回家中,以免对家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5. 废弃物处理:二硫化碳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
Xylene(all isomers)
—
50
100
58.
二甲苯胺(皮)
121-69-7
Dimethylanilne(skin)
—
5
10
59.
1,3-二甲基丁基醋酸酯
(仲-乙酸己酯)
108-84-9
1,3-Dimethylbutyl acetate
(sec-hexylacetate)
—
7446-09-5
Sulfur dioxide
—
5
10
82.
二氧化氯
10049-04-4
Chlorine dioxide
—
0.3
0.8
83.
二氧化碳
124-38-9
Carbon dioxide
—
9000
18000
84.
二氧化锡(按Sn计)
1332-29-2
Tin dioxdie,as Sn
—
2
5*
85.
0.4
—
—
72.
二氯二氟甲烷
75-71-8
Dichlorodifluoromethane
—
5000
7500*
73.
二氯甲烷
75-09-2
Dichloromethane
—
200
300*
74.
1,2-二氯乙烷
107-06-2
1,2-Dichloroethane
—
7
15
75.
1,2-二氯乙烯
540-59-0
300
450*
60.
二甲基二氯硅烷
75-78-5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
萘烷
91-17-8
—
60
120*
198
尿素
57-13-6
—
5
10
199
镍及其无机化合物
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
可溶性镍化合物
(按Ni计) (7440-02-0)
—
—
1
0.5
2.5*
1.5*
200
铍及其化合物(按Be计)
7440-41-7
—
0.0005
0.001
201
偏二甲基肼(皮)
57-14-7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
序号
中文名
CAS No.
最高容许浓度
(mg/m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mg/m3)
1
安妥
(86-88-4)
—
0.3
0.9*
2
氨
(7664-41-7)
—
20
30
3
2-氨基吡啶(皮)
504-29-0
—
2
5*
4
氨基磺酸铵
7773-06-0
—
—
70
140*
55
二氟氯甲烷
75-45-6
—
3500
5250*
56
二甲胺
124-40-3
—
5
10
57
二甲苯(全部异构体)
1330-20-7;95-47-6;
108-38-3
—
50
100
58
二甲苯胺(皮)
121-69-7
—
5
10
5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检测规范讲义
10.呼吸性粉尘:
名词术语
11.空气动力学直径:
某颗粒物(任何形状和密度)与相对密度为1的球体在 静止或层流空气中若沉降速率相等,则球体的直径视 作该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粉尘的粒度分布百分率。分散度高,小粒径比重大。 粉尘中的硅酸盐及金属氧化物能溶于焦磷酸,那些不 溶于245℃~250℃焦磷酸的二氧化硅(高纯度时为石 英),称为游离二氧化硅 。
名词术语
9.总粉尘 :
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 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的粉尘。
按呼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无纤毛呼 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的粉尘粒子,其空 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 m以下,且5μ m粉尘粒子的采 样效率为50%。 对分别制定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PC-TWA的粉尘,应 同时测定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12.分散度:
13.游离二氧化硅:
名词术语
14.化学有害因素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 因素》GBZ2.1-2007 所指化学有害因素除包括化学物 质、粉尘外,还包括生物因素。 15.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OELs):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 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 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
名词术语
19.超限倍数(漂移限值 EL ) : •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 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 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 • 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 PC-TWA的2倍; • 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视PC-TWA限值大小) 是PC-TWA的1.5~3倍(见下表)。
84-95实验室测定
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实验室测定使用实验室型分析仪器对空气收集器采集的工作现场有害气体进行定量测定,计算出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这个测定过程与使用便携式检测仪器的测定过程不同。
前者采样在现场,测定在实验室,后者在现场直接测定,不需要专门的采样。
有害气体种类多,检测方法也多,本章重点介绍部分有害气体的实验室测定方法及其原理,具体检测时请参照对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操作,使检测结果具有权威性和可比性。
4.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与有毒作业分级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中,为保证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制定切实可靠的安全防护对策措施,需要对职业接触的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毒作业分级。
安全检测是提供有毒作业分级依据的技术手段。
4.1.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根据物质毒性、中毒症状、中毒后果等因素,把有毒物质分成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个等级(表4-1)。
职业性接触毒物是指工人在生产中接触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危害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在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级别的原则下,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为四级。
表4—2列出了常见的56种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分级。
对接触同一毒物的其他行业(表4—2中未列出的)的危害程度,可依据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中毒患病率、接触时间的长短,划定级别。
凡车间空气中毒物浓度经常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Dz 2—2咖)中所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值,而其患病率或症状发生率低于本分级标准中相应的值,可降低一级。
GBZ T 系列有关采样的知识
标准号标准名称分析方法GBZ/T 300.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 1部分:总则GBZ/T 300.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部分:锑及其化合物4 锑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 锑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3部分:钡及其化合物4 钡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5 钡及其化合物的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分光光度法GBZ/T 300.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4部分:铍及其化合物4 铍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桑色素荧光光谱法GBZ/T 300.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部分:铋及其化合物4 碲化铋的酸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5 碲化铋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部分:镉及其化合物4 镉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部分:钙及其化合物4 钙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 氰氨化钙的溶剂洗脱-氨基亚铁氰化钠分光光度法GBZ/T 300.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部分:铯及其化合物4 铯及其化合物的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9部分:铬及其化合物4 铬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 六价铬的溶液吸收-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6 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分别测定GBZ/T 300.1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0部分:钴及其化合物4 钴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1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1部分:铜及其化合物4 铜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1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部分:铟及其化合物4 铟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1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5部分:铅及其化合物4 铅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1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6部分:镁及其化合物4 镁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1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7部分:锰及其化合物4 锰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1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8部分:汞及其化合物4 汞和氯化汞的溶液吸收-原子荧光光谱法GBZ/T 300.1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8部分:汞及其化合物4 汞和氯化汞的溶液吸收-原子荧光光谱法5 汞和氯化汞的溶液吸收-冷原子吸收光谱法5 汞和氯化汞的溶液吸收-冷原子吸收光谱法6 汞的溶液吸收-双硫腙分光光度法7 氯化汞的溶液吸收-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Z/T 300.1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9部分:钼及其化合物4 钼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 钼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6 钼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GBZ/T 300.2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1部分:钾及其化合物4 钾及其化合物的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2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2部分:钠及其化合物4 钠及其化合物的溶剂洗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2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3部分:锶及其化合物4 锶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2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4部分:钽及其化合物4 钽及其化合物的干灰化-碘绿分光光度法GBZ/T 300.2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5部分:铊及其化合物4 铊及其化合物的溶剂洗脱-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2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6部分:锡及其无机化合物4 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2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7部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甲基氯化锡和三乙基氯化锡4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溶液吸收-双硫腙分光光度法5 三甲基氯化锡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质谱法6 三甲基氯化锡的溶液采集-气相色谱-质谱法7 三乙基氯化锡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2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8部分:钨及其化合物4 钨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硫氰酸钾分光光度法GBZ/T 300.2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29部分:钒及其化合物4 钒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N-肉桂酰-邻甲苯羟胺分光光度法GBZ/T 300.3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0部分:钇及其化合物4 钇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GBZ/T 300.3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1部分:锌及其化合物4 锌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 锌及其化合物的溶剂洗脱-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Z/T 300.3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2部分:锆及其化合物4 锆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GBZ/T 300.3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3部分:金属及其化合物4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GBZ/T 300.34—201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第34部分: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4 16种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BZ/T 300.3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5部分:三氟化硼4 三氟化硼的溶液吸收-苯羟乙酸分光光度法GBZ/T 300.3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37部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5 一氧化碳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GBZ/T 300.3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38部分:二硫化碳4 二硫化碳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二硫化碳的溶剂解吸-二乙胺分光光度法GBZ/T 300.4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43部分:叠氮酸和叠氮化钠4 叠氮酸和叠氮化钠的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GBZ/T 300.4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45部分:五氧化二磷和五硫化二磷4 五氧化二磷的溶液吸收-钼酸铵分光光度法5 五硫化二磷的溶液吸收-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GBZ/T 300.4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46部分:三氯化磷和三氯硫磷4 三氯化磷的溶液吸收-钼酸铵分光光度法5 三氯硫磷的溶液吸收-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分光光度法GBZ/T 300.4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47部分:砷及其无机化合物4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的酸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5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的酸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6 氧化砷的溶剂洗脱-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7 砷化氢的溶液吸收-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Z/T 300.4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48部分:臭氧和过氧化氢4 臭氧的溶液吸收-丁子香酚分光光度法5 过氧化氢的溶液吸收-硫酸氧钛分光光度法GBZ/T 300.5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1部分:六氟化硫 4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GBZ/T 300.5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2部分:氯化亚砜4 氯化亚砜的溶液吸收-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GBZ/T 300.5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3部分:硒及其化合物4 硒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5 硒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二氨基萘荧光分光光度法6 硒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7 硒化氢的溶液吸收-原子荧光光谱法GBZ/T 300.5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4部分:碲及其化合物4 碲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5 碲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Z/T 300.5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8部分:碘及其化合物4 碘的溶剂解吸-离子色谱法GBZ/T 300.5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9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质谱法GBZ/T 300.6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0部分: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4 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戊烷、己烷和庚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6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1部分:丁烯、1,3-丁二烯和二聚环戊二烯4 丁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5 1,3-丁二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6 二聚环戊二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6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2部分: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抽余油和松节油4 溶剂汽油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5 液化石油气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6 抽余油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7 松节油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6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4部分:石蜡烟4 石蜡烟的溶剂洗脱-称量法GBZ/T 300.6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5部分: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4 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6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6部分: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4 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5 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6 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6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8部分:苯乙烯、甲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4 苯乙烯和甲基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6 二乙烯基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6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9部分:联苯和氢化三联苯4 联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氢化三联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7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3部分: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4 氯甲烷和二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5 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7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7部分: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4 四氟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5 六氟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7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78部分: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4 氯乙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5 二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6 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7 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无泵型采样器-气相色谱法GBZ/T 300.8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0部分:氯丙烯和二氯丙烯4 氯丙烯和二氯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8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1 部分:氯苯、二氯苯和三氯苯4 氯苯、二氯苯和三氯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氯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GBZ/T 300.8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2部分:苄基氯和对氯甲苯4 苄基氯和对氯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8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3部分:溴苯4 溴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8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4部分:甲醇、丙醇和辛醇4 甲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甲醇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6 丙醇和辛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8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5部分:丁醇、戊醇和丙烯醇4 丁醇和戊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丙烯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8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6部分:乙二醇4 乙二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8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88部分:氯乙醇和1,3-二氯丙醇4 氯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1,3-二氯丙醇的溶剂解吸-变色酸分光光度法GBZ/T 300.9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93部分:五氯酚和五氯酚钠4 五氯酚和五氯酚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GBZ/T 300.9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97部分:二丙二醇甲醚和1-甲氧基-2-丙醇4 二丙二醇甲醚和1-甲氧基-2-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9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99部分:甲醛、乙醛和丁醛4 甲醛的溶液吸收-酚试剂分光光度法5 乙醛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6 丁醛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0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01部分:三氯乙醛4 三氯乙醛的溶剂解吸-高效液相色谱法GBZ/T 300.10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03部分: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4 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丙酮、丁酮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0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04部分: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4 二乙基甲酮、2-己酮和二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1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10部分:氢醌和间苯二酚4 氢醌的溶剂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5 间苯二酚的溶液吸收-碳酸钠分光光度法GBZ/T 300.11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12部分:甲酸和乙酸4 甲酸的溶剂解吸-顶空气相色谱法5 乙酸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1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14部分:草酸和对苯二甲酸4 草酸的溶液吸收-离子色谱法5 对苯二甲酸的溶剂洗脱-紫外分光光度法GBZ/T 300.11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15部分:氯乙酸4 氯乙酸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18—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18部分:乙酸酐、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4 乙酸酐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马来酸酐的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谱法6 邻苯二甲酸酐的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GBZ/T 300.12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22部分: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 4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2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26部分:硫酸二甲酯和三甲苯磷酸酯4 硫酸二甲酯的溶剂解吸-高效液相色谱法5 三甲苯磷酸酯的溶剂洗脱-紫外分光光度法GBZ/T 300.12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27部分:丙烯酸酯类4 丙烯酸酯类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丙烯酸甲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2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29部分:氯乙酸甲酯和氯乙酸乙酯4 氯乙酸甲酯和氯乙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3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0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溶剂解吸-高效液相色谱法5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GBZ/T 300.13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2部分: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 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溶液吸收-气相色谱法5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溶剂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GBZ/T 300.13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3部分:乙腈、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4 乙腈、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丙烯腈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34—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4部分:丙酮氰醇和苄基氰4 丙酮氰醇的溶液吸收-异烟酸钠-巴比妥酸钠分光光度法5 苄基氰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3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6部分:三甲胺、二乙胺和三乙胺4 三甲胺、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3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37部分:乙胺、乙二胺和环己胺4 乙胺、乙二胺和环己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3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39部分:乙醇胺 4 溶液吸收-气相色谱法GBZ/T 300.14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40部分:肼、甲基肼和偏二甲基肼4 肼和偏二甲基肼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甲基肼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42—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42部分:三氯苯胺 4 溶液吸收-气相色谱法GBZ/T 300.14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43部分:对硝基苯胺4 对硝基苯胺的溶剂解吸-高效液相色谱法5 对硝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6 对硝基苯胺的溶剂解吸-紫外分光光度法GBZ/T 300.146—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46部分:硝基苯、硝基甲苯和硝基氯苯4 硝基苯、硝基甲苯和硝基氯苯的气相色谱法GBZ/T 300.14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49部分:杀螟松、倍硫磷、亚胺硫磷和甲基对硫磷4 杀螟松、倍硫磷、亚胺硫磷和甲基对硫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5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50部分:敌敌畏、甲拌磷和对硫磷4 敌敌畏、甲拌磷和对硫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51—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51部分:久效磷、氧乐果和异稻瘟净4 久效磷、氧乐果和异稻瘟净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GBZ/T 300.153—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53部分:磷胺、内吸磷、甲基内吸磷和马拉硫磷4 磷胺、内吸磷、甲基内吸磷和马拉硫磷的溶液吸收-酶化学法GBZ/T 300.159—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59部分:硝化甘油、硝基胍、奥克托今和黑索金4 硝化甘油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5 硝基胍的溶剂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6 奥克托今的溶剂洗脱-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7 黑索金的溶剂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GBZ/T 300.160—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60部分:洗衣粉酶3 洗衣粉酶的溶剂洗脱-抗体结合-比色法短时间目标物采样介质采样流量时间锑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锑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钡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钡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铍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铋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铋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镉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钙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氰氨化钙超细玻璃纤维滤纸 4.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铯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铬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六价铬冲击式吸收管10.0 mL 水的冲击式吸收管,以3.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三价铬和六价铬碱性滤膜:使用前,将微孔滤膜(孔径0.8μm)在水中煮沸10 3.0 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钴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铜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铟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铅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镁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锰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汞大气泡吸收管串联2支各装有5.0 mL汞吸收液的大气泡吸收管,以500 m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氯化汞大气泡吸收管串联2支各装有4.50 mL氯化汞吸收液的大气泡吸收管,以500 m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汞大气泡吸收管串联2支各装有5.0 mL汞吸收液的大气泡吸收管,以500 m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氯化汞大气泡吸收管串联2支各装有4.50 mL氯化汞吸收液的大气泡吸收管,以500 m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汞大气泡吸收管串联2支各装有10.0 mL吸收液的大气泡吸收管,以1.0 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汞大气泡吸收管串联2支各装有5.0 mL吸收液的大气泡吸收管,以1.0 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钼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钼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钼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钾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钠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锶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钽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铂坩埚铊及其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锡及其无机化合物微孔滤膜 40 0.8um或37 0.8um 5.0 L/min 流量采集15 min 空气样品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多孔玻板吸收管用装有4.0mL硼酸缓冲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1.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三甲基氯化锡OVS 管:由直径13mm 超细玻璃纤维滤纸(在前)与溶剂解吸型XAD-2(270mg/140mg)吸附剂管(在后)组成的采样管用OVS管以1.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三甲基氯化锡用装有10.0mL水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500m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三乙基氯化锡聚氨酯泡沫塑料管聚氨酯泡沫塑料管:在长60mm,内径10mm 的玻璃管内,装填两段高20mm、直径12mm 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圆柱,其间间隔2mm。
二硫化碳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硫化碳化学品英文名:carbon disulphide化学品别名:-CAS No.:75-15-0EC No.:200-843-6分子式:CS2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吞食后有毒。
对皮肤有刺激性。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可能有损伤胎儿或胚胎的危险。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毒。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 2;急毒性-口服,类别 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 2;眼损伤/眼刺激,类别 2A;生殖毒性,类别 2;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 2。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有毒。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漱口。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职业卫生检测方法GBZ160检测项目使用介质及样品保存方式和期限汇总表
室温下可保存8d
4,6-二硝基邻苯甲酚
大型气泡吸收管
1
室温下样品可保存3d
52.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 醚类化合物682/1160.52-2007
乙醚、异丙醚
活性炭管,热解吸型
0.2
室温下可保存7d
正丁基缩水甘油醚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
0.2
4c冰箱中可保存10d
甲基叔丁基醚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
四澳化碳
XAD-4固体吸附剂管,溶剂解 吸型
0.2
室温下至少可保存7d
多孔玻板吸收管
0.2
尽快检测
澳乙烷
注射器,100mL
/
当天尽快测定
1,2-二澳乙烷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
0.1
室温下可保存7d
46.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 饱和烃类化合物GBZ/T 160.46 -2004
二氯乙烯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
金属锆、氧化锆
微孔滤膜,
5
长期
2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 化合物GBZ/T 160.27-2004
三氟化硼
在采样点,将装有过氯乙烯 滤膜或玻璃纤维滤纸的小型 塑料采样夹(放在前)和装 有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 板吸收管串联
1
3天
2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 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 六氯乙烷、三氯丙烷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
0.3
室温下可保存7d
氯甲烷、二氯甲烷、澳甲烷
注射器,100mL
/
垂直放置、尽快测定
碘甲烷
多孔玻板吸收管
资质扩项(职业卫生)方法
二乙烯基苯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8部分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GBZ/T 300.68-2017
二乙烯基苯
GC/GR
89
联苯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9部分联苯和氢化三联苯GBZ/T 300.69-2017
正己烷
GC/GR
68
庚烷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0部分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GBZ/T 300.60-2017
庚烷
GC/GR
69
辛烷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0部分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GBZ/T 300.60-2017
辛烷
GC/GR
70
壬烷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60部分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GBZ/T 300.60-2017
/
61
碲及其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4部分碲及其化合物GBZ/T 300.54-2017
碲标准溶液毒物质测定氟化物
GBZ/T 160.36-2004
氟离子标准溶液
/
63
氟化氢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
GBZ/T 160.36-2004
/
/
64
碘及其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58部分碘及其化合物GBZ/T 300.58-2017
GBZ/T 300.17-2017
锰标准溶液
/
15
汞及其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8部分汞及其化合物
GBZ/T 300.18-2017
汞标准溶液
/
16
钼及其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9部分钼及其化合物
GBZ/T 300.19-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GBZT160GBZ2.1)
0.02
氢化锂
11-2004锂及其化合物
微孔滤膜
定点:5L/min 15min
个体:1L/min 2~4h
0.025
0.05
氧化镁烟
12-2004镁及其化合物
定点:5L/min 15min
个体:1L/min 2~8h
10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按MnO2计)
13-2004锰及其化合物
无限值
丁酮
300
600
丙酮
300
450
双乙烯酮
热解吸型硅胶管
无限值
异佛尔酮
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
定点:0.2L/min 15min
30
二异丁基甲酮
定点:0.2L/min 15min
个体:0.03L/min 2~8h
145
二乙基甲酮
定点:0.1L/min 15min
个体:0.05L/min 2~8h
700
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方法、标准与限值):
项目
国家标准号
采样介质
采样时间、流量
是否串联
接触限值mg/m3
MAC
PC-TWA
PC-STEL
锑及其化合物
1-2004锑及其化合物
微孔滤膜
定点:5L/min 15min
个体:1L/min 2~8h
否
0.5
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按Ba计)
2-2004钡及其化合物
500
二氯二氟甲烷
定点:0.2L/min 15min
个体:0.05L/min 2~8h
5000
四氯乙烯
46-2004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
200
不同方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
表 1 两种方法现场测定结果 (mg/ m3)器法 化学法 仪器法 化学法 仪器法
1 0. 9 0. 8 3. 7 3. 7 6. 7 6. 8 2 0. 5 0. 5 3. 3 3. 3 7. 0 7. 0 3 0. 8 0. 9 3. 9 3. 8 7. 7 7. 6 4 0. 6 0. 5 3. 6 3. 7 7. 0 7. 1 5 0. 8 0. 7 3. 2 3. 3 7. 3 7. 2 6 0. 5 0. 6 3. 5 3. 5 7. 8 7. 7
1996 :52
不同方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
王多多1 ,2 ,胡建安1 3 ,汤利民2 ,李 祈2
(1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2 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 ,湖南 长沙 410007)
摘 要 :目的 探讨 GASMAN 二氧化硫分析检测仪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方法 用 GASMAN 二氧化硫分析检测仪 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对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进行了方法比对检测实验 。结果 二 氧化硫分析仪与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该分析仪现场测定 ,立即显示 ,操作简便快 速 ,适合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
关键词 : 工作场所空气 ;二氧化硫 ;比色法 中图分类号 :R12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498X(2006) 04 - 0067 - 02
二氧化硫是工作场所空气中一种重要的职业病 危害因素 ,在多种工作场所中存在 。二氧化硫的国家
收稿日期 :2006 - 07 - 24 作者简介 :王多多 (1978 - ) ,女 ,湖南怀化人 ,医师 。 3 通讯作者 :胡建安 (1955 -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二硫化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2014(修订)
个体防护装置: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
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携气式呼吸器。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当手套出现老化或化学品渗漏现象时,应立即
更换。手套废弃前,清除其污垢,并作无害化处置。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 如吸入,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有利于呼吸的体位。对
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困难者输氧,及时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用清水清洗至少 15 分钟,注意充分清洗,如感不适应及
时就医。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已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如感不适
应及时就医。已受污染的衣服再次穿着之前,必须彻底清洗。
并有感觉异常;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
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
可遗留神经衰弱综合症,有的伴有神经障碍和周围神经损害。
对保护施救者的要求: 进入事故现场应佩戴携气式呼吸防护器。
第 5 部分 消防措施
灭火剂: 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砂土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眼睛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如感 不适应及时就医。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立即就医。
最重要的症状和健康影响: 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者有醉酒样表现,
4
产品名称:二硫化碳 修订日期:2014 年 6 月 7 日
SDS 编号:SHBJHGJT002
第 9 部分 理化特性
特别危险性: 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在火场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二硫化碳含量在(V%):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物浓度的方法三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物浓度的测定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三G B 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二氧化硫的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3.1原理空气中二氧化硫用四氯汞钾溶液采集,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玫瑰紫色络合物,在548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三3.2仪器3.2.1多孔玻板吸收管三3.2.2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 i n三3.2.3具塞比色管,25m l三3.2.4分光光度计三3.3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试剂为分析纯三3.3.1吸收液:称取10.86g氯化汞二0.066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5.96g氯化钾,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 l三3.3.2氨基磺酸溶液,6g/L三临用前配制三3.3.3甲醛溶液:吸取1m l甲醛溶液(36%~38%),用水稀释至200m l三保存于具塞玻璃瓶中,临用前配制三3.3.4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称取0.200g盐酸副玫瑰苯胺盐酸盐(纯度不得低于95%),溶于100m l 盐酸溶液(1m o l/L)中,为贮备液三取20m l此液和25m l磷酸溶液(3m o l/L)于250m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三在暗处可保存9个月三要求其空白值的吸光度小于0.170,0.04μg/m l的S O2吸光度应为0.030三否则,应提纯后配制三3.3.5标准溶液:称取0.15g偏亚硫酸钠(N a2S2O5)或0.2g亚硫酸钠,溶于250m l吸收液中三如有沉淀,需过滤三经标定后,计算出二氧化硫的浓度三再用吸收液稀释成5.0μg/m l二氧化硫标准溶液三置于4?冰箱内保存可稳定30d三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的标定:取6只250m l碘量瓶分成A二B两组,A组各加10m l吸收液,B 组各加10.0m l二氧化硫贮备液;各组加90m l水二5m l冰乙酸和25m l碘液(0.010m o l/L)三盖塞后置暗处放置5m i n三用硫代硫酸钠溶液1(0.0100m o l /L1/2N a 2S 2O 3)滴定,分别记录硫代硫酸钠的用量,求出A 和B 瓶的平均值三用式(1)计算二氧化硫的含量三二氧化硫(μg /m l )=(A-B )?M?32101000(1)…………………………………式中:A 滴定空白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量,m l;B 滴定标准溶液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量,m l ;M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摩尔浓度,0.0100m o l /L ;32 (1/2S O 2)摩尔量;10 二氧化硫溶液的用量,m l三3.4 样品的采集二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三3.4.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1只装有10.0m 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 /m i n 流量采集15m i n 空气样品三3.4.2 样品空白:将装有10.0m 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三采样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吸收液三采样后,封闭吸收管进出气口,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三样品在4?冰箱内可保存7d三3.5 分析步骤3.5.1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内壁3次,摇匀,取1.0m l 于具塞比色管中,加9.0m l 吸收液,摇匀,供测定三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三3.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二0.50二1.00二2.00二3.00二4.00m l 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10.0m l ,配成0.0二2.50二5.00二10.0二15.0二20.0μg 二氧化硫标准系列三向各标准管中加入1.0m l 氨基磺酸溶液,摇匀;放置10m i n 三准确加入2.0m l 甲醛溶液和5m l 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用煮沸放冷的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三在22??1?水浴中反应30m i n 后,于548n m 波长下,以水为空白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二氧化硫含量(μg )绘制标准曲线三3.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三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氧化硫含量(μg )三3.6 计算3.6.1 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V o =V?293273+t ?P 101.3(2)………………………………………………式中:V o 标准采样体积,L ;V 采样体积,L ;t 采样点的温度,?;P 采样点的大气压,k P a三3.6.2 按公式(3)计算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C =10m V o(3)………………………………………………………式中:C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m g/m 3;m 测得样品溶液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三23.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三3.7说明3.7.1本法的检出限为0.075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 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三测定范围为0.075~2.0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3.6%~6.8%三3.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8%三3.7.3加入氨基磺酸以消除二氧化氮的干扰三加入E D T A二钠和磷酸可消除一些金属元素的干扰三延长放置时间可消除臭氧的干扰三氨二硫化物和醛类不干扰三3.7.4在配制吸收液时,应戴防护手套操作三若皮肤接触此溶液,必须立即用水冲洗三3.7.5甲醛如有沉淀不能使用三4二氧化硫的甲醛缓冲液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4.1原理空气中二氧化硫用甲醛缓冲液采集,生成稳定的羧甲基磺酸,加氢氧化钠后释放出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于575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三4.2仪器4.2.1多孔玻板吸收管三4.2.2空气采样器,流量0~1L/m i n三4.2.3具塞比色管,25m l三4.2.4分光光度计,575n m三4.3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三4.3.1磷酸,ρ25=1.68g/m l三4.3.2氢氧化钠溶液,40g/L三4.3.3吸收液,甲醛缓冲液:称取1.82g环己二胺四乙酸,溶于10m l 氢氧化钠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 l,置于冰箱内保存三取20m l此液和5.3m l甲醛二2.04g邻苯二甲酸氢钾,用水稀释至100m l,置于冰箱内保存三临用前,再用水稀释100倍三4.3.4磷酸溶液:41%(v/v)三4.3.5氨基磺酸溶液,3g/L三4.3.6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精确称取0.2g盐酸副玫瑰苯胺盐酸盐,溶于100m l盐酸(1m o l/L)中三吸取20m l此液于250m l容量瓶中三加入200m l磷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三放置24h后使用三可稳定4个月三4.3.7标准溶液:称取0.15g偏亚硫酸钠(N a2S2O5)或0.2g亚硫酸钠,溶于250m l吸收液中三标定其准确浓度后,为标准贮备液三标定方法见上法三再用吸收液稀释成4.0μg/m l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置于4?冰箱内可稳定1个月三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三4.4样品的采集二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三4.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1只装有10.0m 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三4.4.2样品空白:将装有10.0m 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三采样后,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三样品在室温下可稳定15d三4.5分析步骤4.5.1样品处理: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三取4.0m l于具塞比色管中,加入6m l吸3收液,混匀,供测定三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三4.5.2标准曲线的绘制:在7只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二1.50二2.00二2.50二4.00m l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10.0m l,配成0.0二0.60二0.80二1.00二1.60μg/m l二氧化硫标准系列三向各标准管加入1.0m l氨基磺酸溶液,摇匀,放置10m i n三加1.0m l 氢氧化钠溶液三迅速将此溶液倒入装有3m l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的具塞比色管中,塞好塞子,混匀三在20??2?水浴中反应15m i n三取出,于575n m 波长下,以水作参比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测得的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二氧化硫浓度(μg/m l)绘制标准曲线三4.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管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氧化硫的浓度(μg/m l)三4.6计算4.6.1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三4.6.2按公式(4)计算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C=10c V o(4)式中:C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m g/m3;c 测得样品溶液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 l;10 样品的总体积,m l;V o 标准采样体积,L三4.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三4.7说明4.7.1本法的检出限为0.45μg/m l三最低检出浓度为0.6m 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三测定范围为0.45~1.6μg/m 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5.0%三4.7.2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99%三4.7.3显色剂加入方式对吸光度影响很大,一定要按本操作步骤进行三4.7.4氧化氮的干扰用氨基磺酸消除;15μg以下的M n2+二C r3+二C u2+不干扰测定;0.5μg C r6+即可引起褪色,故应避免用铬酸洗液洗涤玻璃仪器三5三氧化硫和硫酸的离子色谱法5.1原理空气中三氧化硫和硫酸用装有碱性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经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三5.2仪器5.2.1多孔玻板吸收管三5.2.2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 i n三5.2.3微孔滤膜,孔径0.2μm三5.2.4过滤装置三5.2.5具塞刻度试管,5m l三5.2.6离子色谱仪仪器操作参考条件色谱柱:I o n p a cA S4A阴离子色谱柱和I o n p a cA G4A阴离子保护柱;流动相:吸收液;4流动相流量:1.5m l/m i n三5.3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试剂为分析纯三5.3.1吸收液(流动相):称取1.908g碳酸钠和1.428g碳酸氢钠溶于100m l水中,置冰箱内备用三临用前,取出10m l,用水稀释至1L三5.3.2标准溶液:称取0.1776g硫酸钾(于110?干燥2h),溶于水,定量转移入1000m 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三贮存在塑料瓶中三此溶液为100μg/m l标准贮备液三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10.0μg/m l 硫酸标准溶液三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三5.4样品的采集二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三5.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一只装有5.0m 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1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三5.4.2样品空白:将装有5.0m 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三采样后,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在清洁的容器中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样品可保存7d三5.5分析步骤5.5.1样品处理:用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进气管内壁3次,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加入具塞刻度试管中,供测定三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三5.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4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二0.50二1.00二2.00m l硫酸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5.0m l,配成0.0二1.0二2.0二4.0μg/m l硫酸标准系列三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离子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条件,流动相流量为1.5m l/m i n,进样50μ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峰高或峰面积对相应的硫酸浓度(μg/m l)绘制标准曲线三5.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样品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硫酸的浓度(μg/m l)三5.6计算5.6.1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三5.6.2按式(5)计算空气中硫酸的浓度:…………………………………………………………C=5c V o(5)式中:C 空气中硫酸的浓度,m g/m3;5 吸收液的体积,m l;c 测得样品溶液中硫酸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μg/m l;V o 标准采样体积,L三5.6.3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三5.7说明5.7.1本法的检出限为0.46μg/m l;最低检出浓度为0.15m g/m3(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三测定范围为0.46~4μg/m l;相对标准偏差为2.6%~5.5%三5.7.2本法的采样效率为92%~99%三5.7.3本法可以同时测定空气中的H F二H C l和H2S O4三若单独检测硫酸雾时,用微孔滤膜采样,用5.0m l水洗脱,过滤后测定三5.7.4色谱柱可用同类型的柱三56三氧化硫和硫酸的氯化钡比浊法6.1原理空气中三氧化硫和硫酸雾用微孔滤膜采集,用水洗脱后,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在42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三6.2仪器6.2.1微孔滤膜,孔径0.8μm三6.2.2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 m三6.2.3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 m三6.2.4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 i n和0~10L/m i n三6.2.5具塞比色管,10m l三6.2.6分光光度计,420n m三6.3试剂实验用水为无硫酸根的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三6.3.1盐酸,ρ20=1.18g/m l三6.3.2氯化钡溶液:称取5g氯化钡,溶于水中,加入0.4m l盐酸,加水至100m l三6.3.3混合试剂:混合乙醇(95%v/v)?氯化钡溶液?乙二醇(或丙三醇)=1?2?1三6.3.4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776g硫酸钾(在105?干燥2h),溶于水,并定量转移入100m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三此液为1.0m g/m l 标准储备液三临用前,用水稀释成50.0μg/m l硫酸标准溶液三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三6.4样品的采集二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三6.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 i n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三6.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三6.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三6.4.4样品空白: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三采样后,将滤膜的采样面朝里对折2次后,置于具塞比色管内运输和保存三样品在室温下可保存3d三6.5分析步骤6.5.1样品处理:向装有采过样的滤膜的具塞比色管中加入10.0m l 水,振摇;放置5m i n,摇匀三取5.0m l样品溶液置另一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三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水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三6.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二0.10二0.20二0.60二1.00二1.40二2.00m l硫酸标准溶液,各加水至5.0m l,配成0.0二5.0二10.0二30.0二50.0二70.0二100μg硫酸标准系列三向各标准管加入2m l混合试剂,轻轻摇匀后,放置5m i n三于420n 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硫酸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三6.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硫酸含量(μg)三6.6计算6.6.1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三66.6.2 按公式(6)计算空气中三氧化硫或硫酸的浓度:C =2m V o(6)…………………………………………………………式中:C 空气中硫酸的浓度,m g/m 3;乘0.82即为三氧化硫的浓度三m 测得样品溶液中硫酸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三6.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三6.7 说明6.7.1 本法的检出限为1μg /m l ;最低检出浓度为0.13m g /m 3(以采集75L 空气样品计)三测定范围为1~20μg /m l ;相对标准偏差为2.2%~6.0%三6.7.2 样品和标准各管的操作条件要一致;加混合试剂时要慢;测定前应将各管重新摇匀三7 硫化氢的硝酸银比色法7.1 原理空气中硫化氢用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褐色硫化银胶体溶液,比色定量三7.2 仪器7.2.1 多孔玻板吸收管三7.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3L /m i n三7.2.3 具塞比色管,10m l 三7.3 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三7.3.1 硫酸,ρ20=1.84g /m l 三7.3.2 吸收液:溶解2g 亚砷酸钠于100m l 碳酸铵溶液(50g /L )中,用水稀释至1000m l 三7.3.3 淀粉溶液,10g /L :溶解1g 可溶性淀粉于10m l 冷水中,搅匀后,慢慢倒入90m l 沸水中,边加边搅拌,煮沸1m i n;放冷三7.3.4 硝酸银溶液,10g /L :溶解1g 硝酸银于90m l 水中,加入10m l 硫酸三放置过程中如有沉淀产生,需过滤三7.3.5 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25g 硫代硫酸钠(N a 2S 2O 3四5H 2O ),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转移入1000m l 容量瓶中,加0.4g 氢氧化钠,加水至刻度三标定:准确称取0.1500g 碘酸钾(优级纯,于105?干燥30m i n )于250m l 碘量瓶中,加100m l 水,加热溶解;放冷后,加入3g 碘化钾和10m l 冰乙酸,生成碘;迅速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直至颜色变成微黄,加入1m l 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褪去三用式(7)计算硫代硫酸钠的浓度:C =m 0.03567v(7)……………………………………………………式中:c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 o l /L ;m 碘酸钾的质量,g;v 硫代硫酸钠的用量,m l 三7.3.6 标准溶液:取6.0m l 硫代硫酸钠溶液(0.1m o l /L )于100m l 容量瓶中,用煮沸放冷的水稀释至刻度三此溶液相当于0.20m g /m l 硫化氢标准贮备液三临用前,用吸收液稀释成20.0μg /m l 硫化氢标准溶液三7.4 样品的采集二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三77.4.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串联2只各装有10.0m 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0.5L /m i n 流量采集15m i n 空气样品三7.4.2 样品空白:将装有10.0m l 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三采样后,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三样品至少可保存5d三7.5 分析步骤7.5.1 样品处理:用采过样的吸收液洗涤吸收管进气管内壁3次三前后管各取5.0m l 吸收液于具塞比色管中,摇匀,供测定三若样品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吸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三7.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10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二0.10二0.20二0.30二0.40二0.50二0.60二0.70二0.80二1.00m l 硫化氢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5.0m l ,配成0.0二2.0二4.0二6.0二8.0二10.0二12.0二14.0二16.0二20.0μg 硫化氢标准系列三向各标准管加入0.2m l 淀粉溶液,摇匀;加入1.0m l 硝酸银溶液三摇匀,放置5m i n,供比色三7.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步骤操作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用目视比色法与标准系列比色,得硫化氢含量(μg )三7.6 计算7.6.1 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三7.6.2 按式(8)计算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三C =2(m 1+m 2)V o(8)……………………………………………………式中:C 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m g/m 3;m 1,m 2 测得前后管样品中硫化氢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三7.7 说明7.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4μg /m l ;最低检出浓度为0.53m g /m 3(以采集7.5L 空气样品计)三测定范围为0.4~4μg /m l 三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3.4%三7.7.2 硫化物对测定有干扰三8 二硫化碳的二乙胺分光光度法8.1 原理空气中二硫化碳用活性炭管采集,用苯解吸后,二硫化碳与二乙胺和铜离子反应生成黄棕色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铜;在435n m 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三8.2 仪器8.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m g /50m g 活性炭三8.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 l /m i n 三8.2.3 溶剂解吸瓶,10m l三8.2.4 分光光度计,435n m 三8.3 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三8.3.1 氨水,分析纯,ρ25=0.9g /m l 三8.3.2 苯,分析纯三8.3.3 硫酸铜乙醇溶液:0.01g 硫酸铜溶于20m l 水,用95%(v /v )乙醇稀释至100m l 三88.3.4 显色剂:称取0.5g 盐酸二乙胺,加20.0m l 硫酸铜乙醇溶液和0.4m l 氨水,溶解后,加95%(v /v )乙醇稀释至100m l 三8.3.5 标准溶液:于25m l 容量瓶中加入10m l 苯, 准确称量,加数滴二硫化碳,再准确称量,加苯至刻度,混匀,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溶液中二硫化碳的含量,为标准贮备液三置4?冰箱内保存三临用前,用苯稀释成50μg /m l 二硫化碳标准溶液三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三8.4 样品的采集二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三8.4.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的两端,以200m l /m i n 流量采集15m i n 空气样品三8.4.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的两端,以50m 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三8.4.3 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的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以50m l /m i 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三8.4.4 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三采样后立即封闭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三样品在4?冰箱内可保存7d三解吸后应尽快测定三8.5 分析步骤8.5.1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两段活性炭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5.0m l 苯,振摇1m i n,解吸30m i n 三取0.5m l 苯解吸液,加4.5m l 显色液,供测定三若解吸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苯稀释后测定范围,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三8.5.2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二0.1二0.2二0.3二0.4二0.5m l 二硫化碳标准溶液,加苯至0.5m l ,配成0.0二5.0二10.0二15.0二20.0二25.0μg 二硫化碳标准系列三各加4.5m l 显色剂三摇匀,放置15m i n 三于435n m 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二硫化碳含量(μg )绘制标准曲线三8.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硫化碳含量(μg )三8.6 计算8.6.1 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三8.6.2 按式(9)计算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浓度三C =10(m 1+m 2)V oD(9)……………………………………………………式中:C 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浓度,m g/m 3;m 1,m 2 测得前后段样品溶液中二硫化碳的含量(减去样品空白),μg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D 解吸效率,%三8.6.3 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按G B Z159规定计算三8.7 说明8.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4μg /m l ;最低检出浓度为1.3m g /m 3(以采集3L 空气样品计)三测定范围为0.4~5μg /m l ;相对标准偏差为1.5%~10%三8.7.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为94.4%三100m g 活性炭的穿透容量为2.6m g三平均解吸效率为89%三每批活性炭管应做解吸效率三8.7.3 二乙胺与乙醇的质量很重要,标准系列的第一管应为无色三8.7.4 硫代乙酸有干扰三在活性炭管前接一个装乙酸铅棉花的玻璃管,可消除干扰三9 二硫化碳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9.1 原理9空气中二硫化碳用活性炭管采集,用苯解吸,经O V-17色谱柱分离后,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三9.2仪器9.2.1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100m g/50m g活性炭三9.2.2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 l/m i n三9.2.3溶剂解吸瓶,5m l三9.2.4微量注射器,10μl二1μl三9.2.5气相色谱仪,火焰光度检测器(394n m滤光片)三仪器操作参考条件色谱柱:1.5m?4m m,O V-17?C h r o m o s o r b W=2?100;柱温:50?;汽化室温度:150?;检测室温度:150?;载气(氮气)流量:20m l/m i n三9.3试剂9.3.1苯,分析纯,无干扰杂质峰三9.3.2无水硫酸钠,分析纯,在200?干燥2h三9.3.3 O V-17,色谱固定相三9.3.4 C h r o m o s o r b W,色谱担体,60~80目三9.3.5标准溶液:于25m l容量瓶中加入10m l苯,精确称量后加1滴二硫化碳,再精确称量,加苯至刻度三由2次称量之差计算出二硫化碳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三置于4?冰箱内保存三临用前,用苯稀释成10.0μg/m l二硫化碳标准溶液三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三9.4样品的采集二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 B Z159执行三9.4.1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的两端,以200m l/m i n 流量采集15m i n空气样品三9.4.2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的两端,以50m 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三9.4.3个体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的两端,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以50m l/m i 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三9.4.4样品空白:将活性炭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三采样后立即封闭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三样品在4?冰箱内可保存7d三解吸后应尽快测定三9.5分析步骤9.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两段活性炭分别倒入溶剂解吸瓶中,各加5.0m l苯,振摇1m i n,解吸30m i n三供测定三若解吸液中待测物的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苯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三9.5.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5只溶剂解吸瓶,分别加入0.0二0.50二1.0二2.0二3.0m l二硫化碳标准溶液,各加苯至5.0m l,配成0.0二1.0二2.0二4.0二6.0μg/m l二硫化碳标准系列三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各标准管取1.0μl进样,测量峰高或峰面积,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二硫化碳浓度(μg/m l)绘制标准曲线三9.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样品空白溶液三测得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二硫化碳浓度(μg/m l)三9.6计算9.6.1按式(2)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三9.6.2按式(10)计算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浓度三01。
二硫化碳
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31050CAS:75-15-0中文名称:二硫化碳英文名称:carbon disulfide 别名:分子式: CS2分子量:76.14熔点: -110.8℃密度: 相对密度(水=1)1.26;蒸汽压: -30℃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稳定性: 稳定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危险标记:7(低闪点易燃液体)用途: 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
是一种气体麻醉剂。
生产中以呼吸道吸入为主。
经皮肤也能吸收。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
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
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
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3188mg/kg(大鼠经口)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28g/m3,5个月,引起慢性中毒;0.5-0.6g/m3,6.5个月,引起血清胆固醇增加。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0µg/皿。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类淋巴细胞10200µg/L。
生殖毒性: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40mg/m3(91周),引起精子生成变化。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0mg/m3,8小时(孕1-21天用药),引起死胎,颅面部发育异常。
污染来源:二硫化碳主要作为磺化剂用于制造粘胶纤维和玻璃纸,也用于硫化橡胶的轧制,以及制造橡胶加速剂、四氯化碳、黄原酸盐等,作为油脂、蜡、漆、树脂、樟脑、橡胶等溶剂,羊毛的去脂剂,衣服去渍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38部分:二硫化碳
1 范围
GBZ/T 300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和溶剂解吸-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蒸气态二硫化碳浓度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210.4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
3 二硫化碳的基本信息
二硫化碳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二硫化碳的基本信息
4 二硫化碳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4.1 原理
空气中的蒸气态二硫化碳用活性炭采集,苯解吸,经气相色谱柱分离,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
4.2.1 活性炭管,溶剂解吸型,内装100 mg/50 mg活性炭。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 L/min~0.5 L/min。
4.2.3 溶剂解吸瓶,5 mL。
4.2.4 微量注射器。
4.2.5 气相色谱仪,具火焰光度检测器,394 nm滤光片,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a)色谱柱:30 m×0.32 mm×0.5 μm,FFAP;
b)柱温:80℃;
c)气化室温度:150℃;
d)检测室温度:150℃;
e)载气(氮)流量:1 mL/min;
f)分流比:10:1。
4.3 试剂
4.3.1 苯,色谱鉴定无干扰峰。
4.3.2 标准溶液:在5 mL容量瓶中,加入约2mL苯,用气密式微量注射器准确加入一定量的二硫化碳,加苯至刻度。
由二硫化碳加入量计算此溶液的浓度,为标准贮备液。
置于冰箱内保存。
临用前,用苯稀释成10.0 μg/mL二硫化碳标准溶液。
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4.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4.4.1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4.4.2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200 mL/min流量采集15 min空气样品。
4.4.3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活性炭管以50 mL/min流量采集2 h~8 h空气样品。
4.4.4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炭管两端,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冰箱内可保存7 d。
4.4.5 样品空白: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炭管两端,并立即封闭,然后同样品一起运输、保存和测定。
每批次样品不少于2个样品空白。
4.5 分析步骤
4.5.1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前后段活性炭分别倒入两支溶剂解吸瓶中,各加5.0 mL苯,解吸30 min,不时振摇。
样品溶液供测定。
4.5.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4支~7支容量瓶,用苯稀释标准溶液成0.0 μg/mL~10.0 μg/mL浓度范围的二硫化碳标准系列。
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进样1.0 μ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各浓度的峰高或峰面积。
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对相应的二硫化碳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应≥0.999。
4.5.3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值由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得样品溶液中二硫化碳的浓度(μg/mL)。
若样品溶液中二硫化碳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苯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6 计算
4.6.1 按GBZ 159的方法和要求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4.6.2 按式(1)计算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浓度。
D V C
C C
02
1)
(5+
= (1)
式中:
C ——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5 ——样品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1、C2——测得的前后段样品溶液中二硫化碳的浓度(减去样品空白),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