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1)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稿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崇州市集贤乡小学唐仲君教材简析:《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力,本课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启发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指导学生明白怎样做才不会超过测力计最大的测量值,熟悉并掌握力的单位“牛”。
本课有三个活动:1、认识弹簧测力计。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提醒学生使用测力计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并填写好记录表。
3、对比实验(水平,垂直拉动文具盒)。
这个活动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来安排的。
4、课外拓展,做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策略:1. 多媒体辅助教学。
2.小组自主合作。
3.兴趣探究。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弹簧测力计。
2、技能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
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读和规范的测量操作。
三、教学准备:1、弹簧测力计、钩码、小车、面包、水果、橡皮筋测力计2、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出示拉力器,抽两生比赛。
让学生评出谁的力气大,说明原因。
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弹簧拉力器用力的大小,弹簧的变化。
明白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大屏幕出示几种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由那几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看书77页。
小组学习,学生汇报。
PPT展示(点击部位)师问生答。
2、认识力的单位和测量范围。
仔细观察刻度板,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内学习,汇报。
2024年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5.5怎样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力的大小可以测量。 2.知道人们利用弹簧制成测力计。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的方法,认识弹簧制成测力计。
运用实践的方法,知道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难点 力的单位。
教学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准备 学生:测力计,钩码;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环节
上课 教师自我介绍:
仪式 同学们好!
……
观察导入[材料准备:PPT]
一、聚
提问1:拉动木块需要多大的力?
焦(预
提问2: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测量呢?
发展,人们还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测力计。
三 、研讨 和交流 (预设
5分 钟)
1.提问: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2.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 3.提问:弹簧受到的力越大伸长越长吗?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 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 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 实证意识。
一、选择题
设5分
(预设:橡皮筋 弹簧……)
钟)
提问3:橡皮筋、弹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全班交流、分析。(板书:拉力 弹力)
二、探 索(预 设25分
钟)
1.观察测力计[材料准备:测力计,钩码,PPT] 提问1: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板书:弹簧 刻度盘 指针 挂钩 提环) 提问2: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精选)
教师反思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实验前的准 备和实验器材的维护,确保实 验的顺利进行。
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特别是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 分析能力。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 生的个性化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测量力的大小教 案(精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01
CATALOGU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和 单位。
理解力的方向和大小 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 响。
了解测力计的原理及 构造。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 小。
实验导入
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如用弹簧 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让学生直观 感受力的测量方法。
讲授新课
力的概念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为后续讲解力的测 量奠定基础。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即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教师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如避免弹簧测 力计受到剧烈震动、避免超过量程等。
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寻找 物品并进行力的测量,写出实验报告 。
05
CATALOGUE
教学评价
学生评价
学生对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
学生对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初中三年级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力的大小
初中三年级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力的大小一、引言物理实验作为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力的大小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且基础的内容之一。
通过测量力的大小,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性质和特点,并进一步掌握力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三年级学生准确测量力的大小,并进行相关计算。
二、实验目标1. 学习使用弹簧秤或拉尺等仪器准确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力;2. 理解并掌握合力、图示法及其计算方法;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三、实验材料:1. 弹簧秤或拉尺2. 各种物体(如小木块、金属球等)3. 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弹簧秤或拉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能够自由移动。
2. 测量单个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如小木块)悬挂在弹簧秤上,并读取示数,记录下来。
3. 测量合力:在弹簧秤与物体相连的同时,通过拉尺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力(如5N),再次读取示数,记录下来。
4. 计算合力: 将第三步中测得的示数减去第二步中测得的示数,即可得到该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大小。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水平,避免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2. 操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对实验器材造成损坏;3. 在进行示数读取时,要注意准确读出数字,并记录下来以便进一步计算。
六、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得到不同质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
通过测量单个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示数以及施加水平恒力后的示数变化,我们可以计算出该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大小。
这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测量和计算力的方法。
七、实验延伸1. 探究不同角度对合力大小的影响:在实验中,可以调整施加恒力的方向角度,并记录其示数变化。
通过分析数据,学生可以发现在不同角度下,合力的大小有何变化规律。
2. 实验误差与改进:实验中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学生可以讨论导致误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能够运用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珍惜测量结果,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1.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2.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
2. 测力计使用说明书。
3. 实验器材(如钩码、绳子等)。
4. 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实例引入力的概念,如提物体、推物体等,让学生感知力的大小。
2. 讲解与示范讲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示范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学会读取测力计的数值。
4. 数据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力的大小与测力计示数的关系。
5. 练习与拓展设计一些有关测量力的大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测量力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疑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测量力的大小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等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5怎样测量力的大小湘科版
第五课怎样测量力的大小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力有大小,力的大小可以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
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Ⅳ表示。
2.科学探究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懂得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能测量它提起重物所用力的大小。
3.科学态度、STSE树立细致、严谨、有序的科学研究态度。
了解科学技术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测力计、钩码、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可以让小球动起来,但是这些力到底有多太呢?力的大小应该怎样测量?(2)思考并发言。
(二)新课学习1.认识测力计(1)了解测力计的结构及作用。
课件展示一种常见的测力计,教师讲解其结构与作用。
(2)观察其它形式的测力计。
各组实物观察各种测力计,与课件展示的测力计进行对照。
(3)交流对测力计的认识。
(4)小结:测力计一般由提环、弹簧、刻度板、指针、挂钩等几部分组成,提环便于手持,弹箭伸得越长表示所受拉力越大,指针与刻度板则配合显示拉力的大小便于读数。
每个测力计都有最大测量范围(量程),否则弹簧受损不能再正常使用。
不同量程的测力计,刻度间隔所代表的示数(最小分度值)是不一样的。
(5)练习:展示一个测力计,让学生指出它的结构及名称。
(6)介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Ⅳ表示。
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力学研究中的巨大贡献。
(7)读数写数练习:读出活动手册中所绘测力计图显示的测力大小,并写出来。
2.正确使用测力计(1)教师演示:a.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处,若不是则要把它调节到零刻度。
b.食指套在测力计的提环内,用挂钩钩住物体,把物体竖直提起。
c.读数时眼睛平视指针所指刻度,尽量减少误差。
特别注意:使用弹簧测力计不能超过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学生练习:练习测力计的使用,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然后测量提起其他物体所需力的大小。
初中物理实验力的大小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力的大小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大小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大小的测量方法。
2.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弹簧挂钩、实验台、传感器、电脑等。
2.实验材料:不同质量的物体、测力纸、纸带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力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思考,并提问学生对力的认识和体验。
2. 实验一: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步骤:(1)在实验台上放置弹簧挂钩,并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挂钩上;(2)选择一个质量适中的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挂起;(3)记录测力计示数;(4)更换不同质量的物体,依次记录测力计的示数;(5)观察并总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 实验二:纸带法测力的大小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放置纸带,将纸带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2)将待测物体与弹簧测力计相连,使其悬挂在纸带的另一端;(3)记录物体悬挂下时纸带的长度;(4)更换不同质量的物体,重复步骤3;(5)观察并总结纸带的长度变化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 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测量数据,绘制力与物体质量的图像;(2)通过图像分析,总结力与物体质量的定量关系。
5. 实验讨论与拓展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探究力的大小与其他因素(如重力加速度、物体形状等)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6. 实验总结要求学生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总结力的概念和大小的测量方法,并发表个人对力的认识和体验。
五、教学拓展1. 关于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如直角挠度法、平衡力法等,可以进行拓展讨论。
2. 可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并测量力的大小,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
2. 力的大小测量。
教学难点:1. 力的概念的深入理解。
2. 力的大小测量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力的概念图示。
2. 弹簧测力计。
3.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力的例子?2. 讲解力的概念,展示力的概念图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力。
3. 讲解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引入弹簧测力计的概念。
4. 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5.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6.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程度的关系。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2. 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 学生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程度的关系是否理解?第二章: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观察。
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的深入理解。
2. 实验观察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力的作用效果图示。
2.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力可以做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图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实验目的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4. 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实验材料观察力的作用效果?5.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6.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是否清晰?2. 学生是否能正确进行实验观察?3. 学生对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理解是否深入?第三章:力的测量工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测量工具,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测量力的大小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介绍力的概念,力的单位(牛顿)。
力的作用:举例说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拉力、压力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第二章:探索力的测量工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2 教学内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3 教学活动:展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
收集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和使用的理解。
第三章:力的测量实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实验设计: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数据记录与分析:讲解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和进行分析。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数据记录是否准确。
收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第四章:力的单位换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单位换算方法。
培养学生对单位换算的计算能力。
4.2 教学内容:单位换算:介绍牛顿与其他力单位(如克力、磅力)之间的换算方法。
计算练习: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
4.3 教学活动:讲解力的单位换算方法。
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计算练习。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计算练习中的准确性。
收集学生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培养学生使用测力计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合作与交流,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测量技巧。
3. 力的测量实验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测量技巧。
力的测量实验及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测力计的精确使用和测量技巧。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实验过程和测量方法。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实验桌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黑板等。
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测量数据表格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例(如拉扯弹簧),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导入新课《测量力的大小》。
2. 讲解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力的理解。
3. 介绍测力计:讲解测力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4.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力的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有关测量力的练习题。
2. 学生自主练习: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讲解答案:讲解练习题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八、拓展与应用1. 学生讨论:让学生思考力的大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称重、测力等。
2. 举例说明: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课后实践:布置一个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测力计测量生活中的力的大小,如家庭物品的重量等。
教科版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1
测量力的大小教材说明《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节内容学习了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和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使用单位,并初步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为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前测课前我对学生们进行前测,问同学们认为力是否有大小,如果有怎么测量。
同学们都认为力是有大小的,但是一问如何测量大部分同学们回答的是称。
而实际上称测量的重量而不是力。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有二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技能,并完成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以及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2.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培养学生树立谨慎、细致观察和学习科学的态度。
4.培养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测力原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东西,谁知道这是什么?这是一个拉力器,可以用来健身,也可以用来比力气的大小。
请两位同学上台,比比谁的力量大。
为什么说这个同学力量大?生:X同学力气大,拉力器(的弹簧)更长。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根据弹簧受力大,伸的长的特点,发明了能够测量力的大小的测力计,引出课题。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认识弹簧秤的外形过渡:要测量力的大小,有很多工具。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PPT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
2、认识测力计的构造(1)弹簧测力计的组成部分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PPT图片)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各个部分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结合书和桌上的弹簧测力计在组内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实践活动: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实践活动: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力的方法;3.了解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创新和合作的能力;5.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万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
三、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
四、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和种类◆定义:力是外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引起物体状态发生改变(包括形状、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的物理量。
◆种类:拉力、推力、重力、弹性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
2.万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万能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仪器,可用于测量各类标准力。
① 形式和原理万能测力计的形式一般为拉力式和压力式两种。
拉力式的测力计包括两个主要零件:称重本体和显示装置。
一般称重本体为万能测力计,用于测量拉力,压力式为压力计,用于测量压力。
显示装置为刻度盘或数显。
② 测量方法使用万能测力计测力的具体方法:a.用正确的传感器。
b.如图将被测物体与传感器连接起来。
c.如图把万能测力计钩住被测物体上的挂绳。
d.如图用力拉,观察测量数值,松开,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力的大小的量纲为牛顿,它是由米、千克和秒三者复合而成。
力的单位称为牛(N),代表施加1N的力所产生的恒定加速度为1米/秒^2。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师生交流互动式教学法”,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的实践探究方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不断深化对力量规模的认知和理解,不断从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通过有趣的互动问答、图画、观影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2.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测力的大小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行实际的实验活动: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各种力的大小和记录实验数据。
3.理解分析让学生探究实验结果,总结出力的种类、力的量纲及单位等。
并带领学生讨论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和优化方案,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创新能力。
完整word版,《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详案)
生:动手测量,师巡视并作指导。(提醒学生: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如果指针没有指“0”,请实验组长举手,老师过去帮忙。)
生:一人测量,其他同学读数。
生:汇报数据。
师:谁刚才估计得最准?(适时评价,表扬)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出示最大量程是5牛的条形盒弹簧测力计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么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板书:正确使用测力计)
(出示课件或看课本第78页,指名读,师作解释)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如果指针没有指“0”,应请老师帮忙调到“0”的位置)(板书:调 “0”)
师:如果不调 “0”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师演示:用两个测力计测量同一物体,其中一个指针不在“0”位置,问:为什么同一物体测出来的数据不同?)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板书:平视)
师:视线比指针高了,读数会偏小;视线比指针低了,读数会偏大。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因此要先估计力的大小。(板书:先估再测)
师:(看课件或测力计)刻度板上0到1是一个大格,一大格表示多少牛?
生:一大格表示1牛的力。(预设)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在一大格中又分成了几个小格?一小格代表多少牛?
生:一大格中又分成了十个小格,一小格代表0.1牛。(预设)
师:你手中的测力计最大能测多少牛的物体?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牛,因为最大是5牛。(预设)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安溪五小 陈梅珍
学科
科学
课题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计量单位,引入“牛顿”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二章:力的概念与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形变、运动状态改变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三章:力的计量单位——牛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牛顿的概念,知道牛顿的计量方法。
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的定义,让学生知道牛顿是力的计量单位。
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的计量方法,如弹簧测力计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四章:测量力的大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的概念等。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大小测量。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力的准确测量。
三、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
2. 不同重量的物体若干个。
3. 绳子、挂钩等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引出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讲解:教师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演示:教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展示测量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力的大小测量,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家庭中的力的大小,记录并分享。
2. 学生绘制一份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思维导图,加深对测量力的大小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
3. 考察学生通过测量活动,是否能理解并表述力的大小概念。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表现,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建议和鼓励。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八、教学延伸:1. 邀请物理专家或工程师来校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测量力的大小的一些案例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工厂,实地观察力的大小测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
3. 开展家庭科学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和测量力的大小。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
2. 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教学目的:1.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4.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三、教学准备: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钩码一盒、长条形的硬纸板、橡皮筋、弹簧。
2.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模型。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让学生认真观察桌上的弹簧,玩弄弹簧,发现弹簧的性质。
2.学生汇报操作结果,发现弹簧能被拉长、压缩、弯曲,且能复原。
3.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发现用力拉和挂重物是使弹簧变长的两种方法,且用的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
4.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强调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成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组织学生观察弹簧秤,让他们讨论弹簧秤的种类和构造。
2.学生汇报测力计的构造,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弹簧秤由六部分组成:提环、弹簧、拉钩、指针、刻度、单位。
3.介绍___的生平和他对力的研究,强调“___”是力的单位,用“N”表示。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研究教科书上的使用注意点,包括调零、与温度计的读法一致、不能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测量范围。
2.让一名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让其他学生发现问题并纠正。
四)制作橡皮筋测力计1.教师向学生介绍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方法。
2.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3.让学生用橡皮筋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2.强调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实际动手测量重力的大小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首先,需要先估计重力大小,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1牛=100克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五、小结《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1、《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难点:理解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
2. 绳子、钩子等辅助工具。
3.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拉力游戏,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解释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探讨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力量(如拉、推等)测量家庭物品的重量,记录并分析数据。
2. 完成一份关于测量力的大小的研究报告,包括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
3. 家长签字确认,明日提交。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测量力的大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研究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研究报告,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分析和结论的合理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嘉宾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力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研机构,亲身体验力的测量和应用。
3. 开展力的大小主题的科学展览或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操作技能的提升。
2. 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参与度。
3. 加强与同事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阜康市第一小学鲁新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自己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出示拔河图片,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出力的大小吗?2、揭示课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过渡:要测量力的大小,有很多工具。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学生观察活动。
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再看看刻度板,力的单位是什么?1(牛)= 100(克力)看一看:每一大格表示几牛?每一小格表示几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4、用力慢慢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弹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一个有误差有待调整的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学生一定会胸有成竹)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测一个50g的钩码重力的大小可能出现问题:读数不正确、拿测力计的方法不正确、读数没有平视指针等;引导学生发现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再请一位同学来测量一个重物再次发现问题:不估计,直接就测,容易损坏测力计。
怎样做才能不超过最大测量值:(1)估计;(2)提重物时不要用力过猛,如果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提起重物,就应停止测量。
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为了测量的准确性,最好测量两次。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依次测量1个、2个、3个、4个钩码的重力大小,认识力的单位“牛”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以发现是否正确使用测力计根据学生测量结果,用数据来得出结论:1牛≈100克的力3、学生用手拉测力计,感受1牛、2牛、3牛4牛、5牛的拉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先请个别同学估计、实测自己带来的小物品,并在实践中检验规范使用测力计的方法。
小组活动,并记录在78页表格。
这一环节要学生尽量多地测量各种各样的小物品,在操作中掌握技能,熟悉力的单位。
教师巡回指导:小组组员应默契配合,各司其职并互相监督提醒。
四、制作橡皮筋测力计(1)谈话:你喜欢弹簧秤吗?想不想有一个弹簧秤?(2)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橡皮筋制作一个橡皮筋秤。
(3)汇报制作方法。
(4)领取材料制作测力计。
(5)教师点评学生自制的测力计。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小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们表现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教学反思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基于科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本课是科学工具的教学课,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认识、学会使用工具,学生可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测力计的使用,但教学失去了深度。
每一种工具的出现,肯定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经过人们不断地尝试和改良才最终形成的。
基于如此,本课的科学核心概念目标定为:学生经历测力计的产生、改良完善的过程。
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最终服务于人类的生活。
《测量力的大小》是在学生经历了重力、拉力、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中,逐步建立了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的概念。
并从中体会了力是有大有小的,同时引出力是可测的,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学习这课也是为后面的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奠定基础。
本课需要建构的概念有两层:其一是力是可测的,力的大小可量化;其二是力是怎样测出来的,探究力的测力原理。
因此在建构这两个概念时,我对活动的设计、活动内涵、活动功效都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活动结构的清晰化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架构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概念的形成都起到了奠基作用。
因此,活动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弹簧测力计,我专门设计了两个小活动。
一个是让学生口头交流弹簧测力计的外部结构,从感知的角度认识弹簧测力计;另一个是学生自主研究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从理性的层面深入的帮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
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对于使用弹簧测力计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指导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我设计两个小活动:一个是尝试测量50G钩码的重力大小,从学生汇报的不统一数据中发现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渗透科学规范的使用科学仪器的意识。
最后巩固学生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整个活动,从感知力的大小------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制作弹簧测力计(课后完成的作业),环环相扣,活动结构清晰,思维顺畅。
二、活动功效的最优化作为科学教师,首先要学会辨证的使用教学材料,教材的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够完成这三个活动,以确保这个活动过程的完整性。
但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落在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上。
因此,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深刻性就非常必要了。
而我设计的两个小活动都是为了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次帮助学生深刻的认识弹簧测力计,以保证学生在后面的使用中顺利无误,极力体现扎实的内涵,达成活动的最优化;后面的使用弹簧测力计中,我也作了深刻的思考。
如果直接给出三条使用的注意事项,那么学生的被动接受只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懒惰与疲劳,因此,我设计的尝试测量和巩固测量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从活动汲取最大的活动价值,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与思考。
然而实施的过程中,确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整节课的活动设计需要再整合。
四个小活动来建构整堂课,给人一种烦琐的感觉。
原先在试教过程中本来想直接给出整个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但一想,是不是太直接了。
因此,后来上的时候又改成了四个小活动。
如果在将第一块里的两个小活动整合成一个自主研究弹簧测力计结构与测力原理的大活动,可能对于五年级学生的能力锻炼是很好的平台,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被动接受时限。
2、课堂细节处理不够:教师的语言组织不够简练、科学。
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有待提高,当学生的表现优异时缺乏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导致整节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
总之,一节课下来问题多多,感受颇多。
也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的科学课堂或许会有更多的精彩。
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到,力有大有小,并且,本课也是研究摩擦力的基础。
因此,此时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是很必要的。
根据本课的教学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正确使用弹簧秤。
而要很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基础准备很关键。
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认识测量力的大小的必要性;第二、知道使用的工具是弹簧秤以及力的单位,最后是认识弹簧秤的结构和制作原理。
其实,弹簧秤的正确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如果仅仅是靠教师的解说会显得很乏味无趣。
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达成教学任务,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手段:第一、利用图片和实物的刺激来引出课题。
先让学生自己来介绍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帮助他们回忆重力,另外,通过实物带来的视觉冲击和重重问题的追加,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测量重力大小的必要性,又可水到渠成地引出课题。
第二、让学生自己观察或是动手摸索,来发现问题,认识弹簧秤的结构和制作原理。
弹簧秤结构很分明,学生也很容易观察到,而各部分的作用,对于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他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
另外,对于弹簧的“受力大,伸长长”的制作原理,学生也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
因此大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
第三、把钩码的重力到底是多少抛给学生。
为了引出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方法,我现实安排教师的错误操作,由学社会那个来发现该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测量的过程中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在测量重力的时候,除了正确地操作,科学读数也是很关键的。
于是,通过一个读数接龙来让学生练习读数,在无形之中注意读数应该注意的问题。
当弹簧秤达到最大值时,教师继续拉伸弹簧秤,并提问:“这样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吗?为什么?”从而,通过学生的互评和交流,教师引导总结出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方法。
在这里,测量前的估计很重要,所以,在进行一系列小物品的重力测量的活动中,记录表中设计了估计的一栏,要求学生在测量前先进行估计重力的大小。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明确不能超出量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
最后,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开展测量小重物的活动,他们可以测量自己想测量的物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测量重力的活动中来,每个人都学习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秤。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建立时间和提高效率的观念。
活动结尾的手再提问如果拉动文具袋,那么测量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意识到弹簧秤不仅可以测量重力,还可以测量其他的力,并且,通过实验,学生再次发现新的问题,产生疑惑,这也为下节课的学习设下悬念,埋下伏笔。
总的来说,本节课围绕的总思想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体验中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