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好手汗案例
每日医案、手汗症

每日医案、手汗症
张某,32岁,临床诊断:双手经常汗出、严重时汗出如注、由于出汗较多所以平时最怕和人握手、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屡治不效来诊。
患者口干苦、易饥食多偏瘦、沉困乏力、便溏难解有少量粘液、舌苔黄腻。
诊断为阳明胃热、脾虚湿盛
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
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砂仁、木香、大黄(后下)。
方解
单从药上分析,这里面并没有一味具有敛汗功效的药,这又是为何呢?因为他是一个胃热症,体内津液从双手出汉排出,所以用葛根芩连汤(清胃热);但是他脾虚,所以配以炒白术、茯苓、陈皮、砂仁、木香,调理脾胃。
患者吃了两个礼拜的中药,症状就好很多了。
这就是中医博大精深之处,辩证论治,对症了,效果就很明显,而不是头痛治头、脚痛医脚这样简单。
手汗苓桂术甘汤治验

手汗苓桂术甘汤治验
手汗苓桂术甘汤治验
作者/胡继友
苓桂术甘汤载于张仲景之《伤寒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等4味药组成。
是一个通阳化气、温化寒痰的良方。
笔者运用该方加减,治效颇良。
现举例如下:
张某某,男,19岁,学生。
患手出冷汗症1年余。
于1986年3月7日来我院中医科就诊:手汗频出如露珠,手帕擦后数秒钟即现。
手脚发凉,汗出冰冷,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苔淡白,脉象沉迟。
平素伴有头昏心悸,食欲不振。
前医曾用玉屏风散加止汗敛汗之品及西药B族维生素之类药品屡治不效。
处方:茯苓15g,桂枝8g,白术15g,甘草10g。
6剂水煎服。
3月13日二诊:上方服后,手汗渐止,精神好转,饮食增加。
再以原方加党参、黄芪各15g,又进7剂而告痊愈。
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气血虚弱,不能远达四末,而致手脚发凉,冷汗频出。
笔者根据《注解伤寒论》“阳不足者补之以甘,里气逆者散之以辛”的道理。
用茯苓、白术生津液而益阳气,用桂枝、甘草行阳散气。
以达到阳气通而汗自止的目的。
后又加党参、黄芪是以补气益阳,从而使阳气去之有路,生之有源。
临床治验局部汗证医案三则

临床治验局部汗证医案三则第一例:王某,男,35岁,汗多水泡王某,35岁,因面部、手掌、脚底汗液过度,症状出现超过半年。
患者说他的汗水不仅外流,还会沉积在皮肤上,形成水泡,特别是如果他经过剧烈活动之后,水泡就会更多。
患者说他一直在使用商店里出售的护肤品来治疗这种疾病,但是他的症状仍然没有缓解。
我给王某开了一副定汗丸方,包括各种泡腾片、酸辣汤等等,用于清空汗腺、消除患者的过度汗液。
同时,我还给患者开了一些中草药,包括熟地、白术、黄芪、枸杞等,用于强壮患者的体质,以加强对治疗的反应。
在使用这些药物的同时,我还建议患者每天都要进行一些轻度运动,这样可以帮助他的身体更好地排出汗液。
在治疗的过程中,王某开始感到汗水量有所减少,水泡数量也有所减少。
大约服用了一个月后,他的病情有了显著的改善,不再出现水泡,而且其皮肤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第二例:陈某,女,29岁,夜间汗多陈某,29岁,因偶尔出现夜间汗多,导致睡眠质量较差数月。
患者最近因工作压力增加和饮食不规律,导致夜间汗液过多,睡眠质量变差。
在接受治疗前,患者没有使用任何药物。
我在诊断后,发现陈某的病情不是非常严重。
因此,我给她开了一个泡腾片,建议她在晚上睡觉前将药物放进水中,然后喝下药水。
此外,我还建议患者应该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夜间汗多的症状。
经过两周的治疗,陈某的夜间汗多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而且,她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赵某,40岁,皮肤颜色较黑,因手汗困扰严重,手掌甚至经常出现破皮现象,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赵某先前使用过很多非处方药,但效果都不理想。
我在诊断后,建议赵某使用激光手术,消除他的手汗问题。
经过一次激光手术后,赵某的手汗问题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手掌上的破皮现象也消失了。
此外,我还给赵某建议了一些饮食上的调整,如减少辛辣食物、肥腻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和预防手汗复发。
吴深涛教授:五苓散治疗手汗证

吴深涛教授:五苓散治疗手汗证吴深涛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熟读经典,崇尚经方,常言处方下药当方证对应——“有时证,用是方”,五苓散治疗手汗证李某某,男,31岁,职员,2009年2月12日初诊。
自述反复手心汗出10年余,每于长夏之季及精神紧张之时加重,曾多方求治,效果不显。
近半月患者手汗尤甚,两手汗出如珠,如有泉眼。
细问知其近来工作紧张繁忙,常觉神情紧张,心烦悸动不眠,饮纳少,小便短少。
观其人,略有神疲之状,面色欠润少华;查其舌脉,见其舌红苔薄黄,脉弦滑略数。
吴深涛以五苓散加味治疗,药用:泽泻20g,茯苓30g,猪苓20g,白术20g,桂枝25g,生薏米20g,白芍20g,大枣3枚,龙骨25g,牡蛎25g,柴胡15g,夜交藤30g。
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200ml/次。
患者服药7剂,手汗大减,饮纳可,悸烦除,夜寐安,小便畅。
但近觉劳累后身易微汗出,遂于原方加黄芪25g、防风10g。
再服14剂,手汗告愈,诸证皆消。
嘱其不适随诊,后未曾因手汗来诊。
按:五苓散,乃仲景名方,药仅五味:泽泻、茯苓、猪苓、白术及桂枝,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常用于水湿、痰饮内停而见小便不利之证。
《医宗金鉴》言:“是方也,乃太阳邪热入府,水气不化,膀胱表里药也。
一治水逆,水入即吐;一治消渴,水入即消……二证皆小便不利,故均得而主之”。
患者无明显水湿、痰饮内停之证而处以此方。
吴深涛认为,患者长年多方医治而无良效,用患者之语“曾各地求医,汤药能当可乐喝”,而患者证见小便短少,故投以此方,取五苓散之化气利水之功,调节水液的正常代谢,让水液循常道而去,而手心之异常汗液亦可消已;加龙骨、牡蛎除取其收敛固精止汗之功外,尚因其携柴胡与五苓散中之桂枝相伍而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之能;二诊因患者多劳气虚,气不固津而见身易汗出,加黄芪、防风与原方之白术相配而凑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之效,故而药到病除。
中医治疗手汗症验案

中医治疗手汗症验案【一般资料】患者,女,19岁,学生,【现病史】自记事起出现手汗多,汗出如洗,曾到某三甲医院做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多汗症,医院建议手术患者因惧怕未接受手术。
近年来辗转各地诊治效果不佳,不间断使用乌洛托品溶液外用治疗导致出现用药后的局部的发红和脱皮或者干燥不适。
曾坚持使用电击治疗一月效果不佳。
经他人介绍来我处诊治,患者自述除了多汗,身体其他部位无任何不适。
出汗后手部发凉,舌淡苔薄白,脉弱,西医诊断为手汗症,中医辨证为主中阳不足,治疗原则健脾温阳利湿敛汗。
处方为理中丸加减,红参10克,白术15克。
茯苓10克,乌梅10克,山萸肉30克,五倍子10克,五味子10克,麻黄根30克,浮小麦30克,碧桃干15克。
5剂水煎服。
配合补中益气丸大丸内服。
外用中药敛汗散,使用止汗贴贴神阙穴。
给患者针刺复溜穴,后溪穴,十宣刺血。
二诊患者诉用药后手汗明显减少,结合患者的情况给患者开中药散剂内服主要是健脾利湿敛汗。
配合浸泡的中药和涂撒以及外贴的中药治疗,此患者经过两月的治疗痊愈,目前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手汗症,目前西医认为发病机制不明病因不明,只是认为与交感神经亢奋有关,治疗以手术切断交感神经为主,短期效果好,存在术后的并发症如代偿性出汗多,对于这种并发症没有很好的处置措施。
手汗症归属于中医的汗证范畴,历来的资料有关此方面的报道很少,所以专业治疗此病的中医极少,甚至有人认为中医药治疗效果不佳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干扰。
在此提出此病的个人治疗验案,希望更多的同仁能重视此病的治疗为患者带的康复带来极大的帮助。
此病例只是笔者治愈的患者中康复效果好且治疗时间短的患者,之后笔者将发布更多的严重的病例。
。
民间中医治手汗三药

民间中医治手汗三药
汗症是常见病症,有些病人手汗特别多,烦躁。
老师(余浩)说,人体的任何病症反应都是身体在自救,手心出汗也不例外。
这个病人一心烦,一着急生气,手汗就特别多。
老师说,汗为心之液,当你特烦热时,就会通过出汗来解压放松,但是老是出汗,就是一种病,吃了麻黄合浮小麦这些收敛止汗的药,汗都没有止住。
出汗只是标,心烦气躁是本。
只是片面地收敛止汗,叫治标不治本。
于是,老师用灯心草、牡蛎、泽泻三味药,吃了几剂就好了。
大家很奇怪,这里头并没有刻意去收敛止汗的药。
老师说,你看他心脉上越,所以把水湿往手上发,我们通过灯心草,引药入心,牡蛎、泽泻导水下行。
这样压力从下而解,心不烦,气不燥,汗自然不多了。
所以我们把这三味常用药定为手汗三药。
对于心烦气躁导致手心汗多的,用之常常应手取效。
本文内容摘自《跟师一日一得3:医海点滴》。
两味中药,3次治愈汗手汗脚

两味中药,3次治愈汗手汗
脚
在你周围或你自己碰到过这样的朋友,他她一年四季都是手或或脚是湿的,与他她握手比方都很别扭的,夏天湿热,冬天湿冷。
脚就更不要说了,这害处弊端。
更有离谱的在冬天起床时,掀开被褥会看到双脚冒气的。
这些对日常生活是个严重影响!其实这是患上了'手脚多汗症‘。
手脚多汗(即手多汗,脚多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男女均可发病,常始于儿童或青春期,在年轻人中尤为多见。
医学上称做局限性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一般是青春期开始出现,症状为身体汗量不多,手心,足底大量出汗,并有一定的遗传性,到年老后手脚多汗会慢慢减少。
麻黄根
明矾如果有汗手汗脚,手脚出汗量大的症状,最好征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养。
今给有此方患的朋友提供一方,此非我原创,转载论坛,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我从小手脚就爱出汗,很严重,手拿会笔或拿会筷子手心全是湿的,不论春夏秋冬,手脚全出汗。
后来,有朋友告诉我,用麻黄根和明矾在一块洗就能治好,我照他说的,泡了几次,没想到手脚出汗完全好了,整天不再湿乎乎的了,我打心眼里高兴。
具体方法是:从中药店买麻黄根、明矾各10克。
将麻黄根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后,加入明矾,混匀,稍凉后洗手洗脚,一般2~3次即可治。
中药治好手汗案例

中药治好手汗案例1. 引言手汗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手汗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中药治疗手汗的案例,并探讨其中的原理和效果。
2. 案例背景2.1 病情描述患者小明,男性,25岁,自幼手汗较多,尤其在紧张或高温环境下更为明显。
手汗严重影响了他的社交和工作,常常感到尴尬和困扰。
2.2 其他症状除了手汗,小明没有其他明显的身体不适或症状。
3. 中药治疗方案3.1 中医诊断根据小明的症状和体检结果,中医诊断为“手汗症”。
3.2 中药组方根据中医诊断,中医师给小明开具了以下中药组方:1.黄柏10g2.地榆10g3.石菖蒲10g4.牡丹皮10g5.茯苓10g6.知母10g7.甘草5g3.3 中药煎煮与服用将以上中药材洗净后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过滤药液,分为两次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4. 治疗效果4.1 用药后的变化小明在服用中药后,手汗明显减少。
他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感觉更加自信和舒适。
4.2 治疗持续时间小明连续服用中药一个月后,手汗基本消失。
经过半年的随访观察,手汗未再复发。
5. 中药治疗原理5.1 中医理论解释根据中医理论,手汗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药组方中的黄柏、地榆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调节气血运行,从而减少手汗。
5.2 药物成分作用黄柏中的黄连素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地榆中的丹皮酚具有止血和清热作用;石菖蒲中的挥发油可以舒筋活络,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茯苓中的茯苓酸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知母中的知母酮可以清热生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6. 小结中药治疗手汗在本案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药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减少手汗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药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组方和用药,因此在选择中药治疗手汗时,建议患者咨询中医师并遵循医嘱。
陈潮祖:手汗医案精解

陈潮祖:手汗医案精解明医公开课第148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作者:陈潮祖编辑/姜媛校对/胡鑫、刘祎妮导读:小编精选了陈潮祖老师的部分医案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踊跃交流,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刘某,男,22岁,2004年5月13日初诊患者从小至今一直手汗较多,最近两年则有加重之势,双手心汗出如水洗,异常难受。
最近1年在当地四处求治,中医处方便有数十张,包括“通腹泄热”、“清热泻火”、“收敛止汗”、“益气固表”等几类方药,但未获效。
目前双手汗出多,但觉双手发热,放入冷水中则觉舒服,触之手温较低,双手指尖冰冷,大小便自调,舌淡,苔白,脉弦细。
予五苓散合四逆散处方如下:桂枝15g 白术20g 泽泻30g 茯苓20g 猪苓20g 柴胡10g 白芍15g 枳壳10g炙甘草10g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嘱患者若手汗减少则可继续服用数剂。
5月24日二诊:共服药10剂,手心汗出明显减少,双手发热感觉消失,舌脉如前。
在上方中加川芎10g、当归10g 细辛6g, 7剂,水煎服。
2周后患者特来告谢,诸症告愈。
【侍诊心得】患者双手汗出如洗,且双手发热,故容易被医者认为是阳热所致,因此开出“通腹泄热”、“清热泻火”类处方;从小至今一直手汗较多,病程较久,则容易认为是津液滑脱或者表卫不固,因此开出“收敛止汗”、“益气固表”类方药。
患者手汗虽多,但却双手指尖冰冷,辨证绝非阳热所致;汗出病程虽然较长,但是仅见双手局部汗出,并非全身汗出,且无虚劳之象,因此也非津液滑脱一类病证,而属肝系疏泄失常,三焦水道受阻,不能下行归肾机制。
手汗较多,手指冰冷,舌淡,苔白,脉弦细乃是其辨证要点。
实属阳气不展,膀胱气化不力,津气不能正常布散,津聚成水,出现手汗;阳气不展,加之水湿停聚,导致气机不畅,一方面不能正常温煦,故手指冰冷,另一方面,气郁则热,因此感觉双手发热。
因此应当以舒展气机,化气行水,利水渗湿为治疗方法。
方中五苓散化气行水,利水渗湿,使水液得以布散,四逆散疏理肝脾,舒展气机,气津得行,则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手汗得止。
中医治疗手汗症的成功案例

中医治疗手汗症的成功案例
哎呀呀,大家听我说呀!我有个超厉害的中医治疗手汗症的成功案例要和你们分享呢!
我认识一个朋友小李,那手汗多得哟,简直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他总是特别苦恼,因为这手汗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啊!和别人握手的时候,那湿漉漉的手别提多尴尬了。
他试过好多办法,什么止汗剂啊,用了一堆,根本没啥用。
直到有一天,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厉害的中医老张。
老张看着就特别靠谱,那眼神里都透着自信呢!小李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
老张先是仔细询问了小李的各种情况,那认真的劲儿,就像在探究一个大秘密似的。
然后老张说了,这种手汗症啊,就跟身体内部的失调有关系。
“就像一棵树,叶子发黄了,那肯定是树根出问题了呀!”老张形象地比喻道。
接着就给小李开了一些中药,还嘱咐他一些生活上的注意事项。
小李一开始还半信半疑呢,可是喝了一段时间中药后,嘿,你猜怎么着?那手汗慢慢就变少了!小李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这真的太神奇了呀!他逢人就说老张的厉害,搞得周围有同样困扰的人都去找老张了。
大家想想看,以前小李因为手汗症多自卑多苦恼啊,现在呢,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这不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吗?中医就像是一个隐藏的宝藏,我们平时可能都没有发现它的厉害,可一旦见识到了,真的会惊叹不已啊!中医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和希望了!我们真的应该更加重视和珍惜中医这个宝贵的财富呀!对不对呀?。
詹杰博士手心汗多怎么办?分享纯中药治愈手汗症一例

詹杰博士手心汗多怎么办?分享纯中药治愈手汗症一例
手心汗多,经常又叫做手汗症,发病率很高,也给人带来很多困恼,比如写字湿纸,打卡指纹难以识别。
病情严重时不仅影响病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甚至会使病人产生心理障碍,不敢参与正常社交等,所以手心多汗的病人身边最常备的就是手帕、纸巾。
治疗上,现代很多医师干脆建议汗腺摘除手术,但手术完有些好一时后却又加重。
其实,手汗症可以先考虑纯中药保守治疗,詹杰博士在临床上治愈不少手汗症病人,现分享一则验案如下:
病人是一位刚高中毕业的男生,被手心汗困恼多年。
他的出汗和一般的手心烘热后才汗出不同,是手脚冰凉而出汗,在我馆詹杰博士的治疗下,坚持用药,手脚心有了热度,而且手汗症也基本治愈了。
01
手冰出汗初治疗
首诊22-06-25:手心冰凉汗多,紧张时加重,舌红暗苔厚腻微黄,脉弦涩,所以辨为肝郁化火,丹栀逍遥丸合牡蛎散加减,舒肝解郁,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复诊22-07-02:症状同前,再服上方加减。
02
缓解改方补肾阳
三诊22-07-16:手汗稍微缓解,手心仍冰凉,嘴唇干涩,以六味地黄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
四诊22-07-30:服上方后嘴唇已无干燥,手足仍冰凉,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进行治疗。
五诊22-08-13:服上方后手汗和手足冰凉已基本恢复正常,以上加减继续巩固治疗。
随访22-09-20:未再复发。
特别提醒:文中分享的方子一定要在正规中医指导下服用哦。
愿
您健康长寿!。
手心出汗3个药方

手心出汗3个药方
手汗症是一种由手部汗腺过度分泌引起多汗的疾病,手汗症分为原发性手汗症和继发性手汗症。
手汗症在治疗上一般以益气固肺,调和营卫为主,中药用桂枝汤、玉屏风散等加减,患者平素可以用黄芪20克、生姜5片,红枣6个煮水或泡水服用,也可服玉屏风颗粒。
并可以配合中药外洗。
吴依娜开了两个手足多汗浸洗方,快收藏。
1、手足多汗浸洗方(一)
用方:荆芥、防风各10g,海螵蛸粉20g。
用法 :将荆芥、防风水煎取汁100mL,浸泡手部,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
每天1剂。
浸泡后以海螵蛸粉扑擦。
该方祛风渗湿,收敛止汗
2、手足多汗浸洗方(二)
用方 :乌梅 30g,白芍 100g,枯矾 15g。
用法 :上方加冷水2 500mL,浸泡30分钟,文火煎30分钟,
取汤液待水温合适后,将手浸水洗20~30分钟,手取出后勿用清水冲洗,每日1 ~ 2 次。
该方能收敛止汗。
补中益气汤治疗手汗症

37 中 国 社 区 医 师 2 0 0 4年 第2 1期 ( 第2 0卷 总 第2 6 7期 )
肝凉血为基本治则。 “怪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属
瘀 ” 。 笔 者 1979年 首 次 揭 示 “ 痰 瘀 相 关学说”,著《痰瘀相关论》,其中 提出“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理 论,在选方用药上“治痰勿忘治瘀, 治瘀勿忘治痰”。首诊处方,郁金为 痰瘀同治之品,柴胡疏肝利胆,黄柏 助茵陈清化湿热。所以本处方为痰瘀 同治之剂。痰祛瘀消,一切怪证、难 病皆可愈其大半。
讨论 从本例的治疗上可以看出,首诊
用柴胡、郁金、茵陈、黄柏清肝胆湿 热,配白茅根、淡竹叶导湿热从小便 而 去 ; 方 中 以 重 剂 赤 芍 30g活 血 、 凉 血,疏胆道之阻,祛肝血之瘀;因耳 鸣、重听,故补肾开窍,另加骨碎补 30g。汗为湿热郁蒸、出于腠理的排泄 物,其色为蓝,近于青色,按五行学 说,蓝汗基本病机为肝胆湿热郁蒸, 应从肝胆论治。因此以清热化湿、清
案例分析 汗出色蓝称之为蓝汗,源于黄汗
之命名,《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 治》中说:“黄汗之为病,身体肿, 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 色正黄如柏汁。”查中医文献,汗证 从色分有黄汗、红汗(血汗)。伤寒 太阳证当汗不汗,热盛迫血为衄,往 往热随衄解,称为红汗(《伤寒论条
辨》)。其实红汗非汗而是血证,指 汗出淡红如血,亦称肌衄(《诸病源 候论》)。而蓝汗据笔者查阅古代文 献和近代中医文献均无所见,因此是 一种罕见病证。笔者从网上查见 2003年 7月 8日 《 辽 沈 晚 报 》 有 “ 蓝 汗”的新闻报道,但未查到对此证进 行治疗的报道。因此,第一次见此病 证,感到束手无策。但从临床症状分 析,按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仍是可 以进行立法处方的。
复诊基本治则不变,同时适值暑 夏,故加藿、佩、六一散以清暑化 湿,并加陈皮、甘草理气和胃、健脾 化湿,故药后告愈,蓝汗消失,至今 未见复发。
手汗多到无法做实验的大学生,中药内外兼治获奇功

手汗多到无法做实验的大学生,中药内外兼治获奇功人体有很多反应都是应了那句话“存在即是道理”,但倘若超过了那个可耐受的限度,那就成为了异常。
纵使有时候现代医学确实查不出病因来,但只要患者提出诉求我们就当竭尽全力帮助解决其异常,恢复他的正常状态。
这是一个大学生小D,一个患者朋友的儿子,今年22岁,因为汗多到了影响到做实验了,2月4日过来就诊。
小D的妈妈说,孩子打小就汗多,后来成了手汗如洗,目前全身都容易出汗,尤其以手汗和脚汗较为突出。
察脉观舌:舌红,苔黄腻,双手脉缓。
乍一看,双手脉缓,那会不会是“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再看舌,舌红非淡红,苔黄腻非薄白,所以此处脉缓不是桂枝汤证,此处脉缓是有湿邪的表现。
予以当归六黄汤内服,黄柏、苦参、侧柏叶外用。
2月10日复诊,药后汗出开始减少,外用泡手后会感觉很干爽,内服方加陈皮继续服用。
一直内服外用到2月26日四诊,身体躯干部汗出基本正常,手汗已经无碍,开学后予以颗粒剂以善后。
一则案例看起来平平无奇前后用的方子甚至变都没变,可是但凡手汗多的人都知道,手汗多并不是仅仅手汗多就完了,有的伴随季节性脱皮,有的手掌、脚掌瘙痒甚至还会开裂。
可以说是病虽然不大,但身体却极为不适。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有必要讨论“汗出”的生理,在这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1、人为什么会有汗?说为什么有汗,我们不如先思考一下什么时候有汗?答案很简单:热了就会出汗。
同时夏天也比冬天要出汗多。
也就是说,出汗其实是可以降温的。
夏天虽然人体体温恒定,但空气温度高,那人体皮肤自然会受影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太阳一晒皮肤,皮肤灼热),此时出出汗降低一下体表温度就是人体的“自救行为”。
2、出汗有好处么?上文提到,出汗可以降温是最直观的一个好处。
那么还有吗?我们拿夏天和冬天做个对比,夏天气温高,汗出多,所以很明显的一点是夏天饮水就比冬天多,而绝大多数人(九成九到十成之间的人)夏天饮水多却也没见他比冬天体重重多少,因为夏天喝的水都随着汗液和尿液排出了体外。
中医治疗顽固性手足出汗案例 希望对患者有所借鉴

中医顽固性手足出汗案例希望对患者有所借鉴!一陈某某,女,22岁,1978年6月27日初诊。
患者手足掌心汗出,以手心为甚,其状淋漓,病已十余载。
不分四季昼夜,寐则汗收,寤则汗出,烦惊更甚。
长期治疗均敛汗为法,未能获效。
今伴有头晕心慌,失眠神疲,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而弱等症。
依其脉证当属阳虚自汗无疑,法当补气固卫。
汗为心液,随汗泄必耗其营血,故佐敛阴调营。
党参15g,黄芪12g,麦冬20g,五味子15g,炙甘草6g,牡蛎30g,茯神12g,白芍12g,附片10克。
服上方三剂,疗效不显。
按原方加熟地12g,桂枝10g,远志12g,柏子仁12g,继服三剂后,见断续汗出,汗量减少。
守方再治,前后共服三十余剂,汗出止,诸症退,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本例自汗当为内伤阳虚,况患者病程长达十余年,汗出较多,必致元气和津液的耗伤。
伤阴则阳无所附,伤阳则津无续生,阴阳不济,互为因果,故采用一般收涩之法不易获效,治则上应为调和阴阳。
“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则应重在益气温阳。
初诊三剂尚未见效,后加桂枝通阳入心力专,远志定志宁神,加熟地阴中求阳。
黄芪助生脉散益气敛阴,贵在夏月重用附片,以配上药补阳而寓益阴之意,诸药合用,相得益彰,营卫协和,汗止而诸症随减,病告痊愈。
下面这个案例,患者手足掌心汗出,以手心为甚,其状淋漓,病已十余载。
不分四季昼夜,寐则汗收,寤则汗出,烦惊更甚。
长期治疗均敛汗为法,未能获效。
今伴有头晕心慌,失眠神疲,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而弱等症。
依其脉证当属阳虚自汗无疑,法当补气固卫。
汗为心液,随汗泄必耗其营血,故佐敛阴调营。
二看此病实乃顽固手足汗出,恰本人几年前也治过一病人,为女性,当时我也无从下手,一诊时也是方不对证,记得曾看过类似病案,便晚上翻书查得《中医杂志》有治此顽固手汗出之方,二诊时效用此方法二十余剂便收效,故常留案头以备应用。
而读此案也彼为对应,现按证就我的看法发于贴下,希望有所借鉴。
从此案来看,久病当耗伤阴血,致心肝阴血亏虚,过汗时久则阴血更伤。
临床治验局部汗证医案三则

临床治验局部汗证医案三则一、汗证患者的治疗患者王某,男,35岁,因患有局部多汗症状近两年来一直困扰着他。
他向医生反映,只要一稍微活动一下,或者在炎热的天气里,他的腋下和手掌就会大量出汗,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后,医生判断王某患有局部多汗症,为他制定了一套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医生首先对王某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辅助检查结果,确诊为“气滞湿困”证。
针对这一证型,医生采用了中医的温经散寒、疏通气机的治疗方法,通过中药内服和外敷进行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还对王某进行了一些运动和饮食的调整,帮助他改善体质和加快痊愈的速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某的症状明显减轻,汗液分泌明显减少,生活和工作也逐渐恢复正常。
二、中药外敷治疗手掌多汗症患者李女士,28岁,因患有手掌多汗症状来到医院就诊。
她表示,自己的手掌经常会出现大量的汗液,这给她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经过仔细的检查后,医生确定了她患有手掌多汗症,为她制定了一份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案。
三、中药汗液调理治疗腋下多汗症以上三例都是患有局部多汗症状的患者,在中医治验局部汗证时,医生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类型,针对性地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这些病例不仅提示我们要多渠道、多维度地理解和认识多汗症,也提醒我们在中医治验局部汗证上要综合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手段,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全面分析,从而制定出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通过中医治疗局部多汗症的案例来验证中医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偏方治疗手汗症

偏方治疗手汗症
笔者以中药内服加茄根煎水泡手 ,治疗手汗症患者, 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与用法:柏子仁、炒酸枣仁、荔枝核、何首乌、黄芪、茯苓各 30g , 牡蛎、龙骨各50g。
每天1 剂 , 水煎服。
同时 ,用茄根250g 煎水,待水温适宜时泡手半小时,每天1次。
连续用药10~20 天 , 即可痊愈。
适应症掌汗过多症,汗出多时如水洗手 , 甚至能从手尖滴下汗水。
病案举例
李某 , 男 , 5 2 岁。
患手汗3 0 余年,每遇情绪激动或紧张则加重 , 手汗甚时可沿指尖滴水, 屡治无效, 经人介绍延余治疗。
以上述方药治疗 , 共服药及泡手3 0 剂治愈。
随访 5 年未复发。
体会
掌汗过多症临床并非少见。
中医学认为 , 汗大出为气虚不固或阴虚阳亢迫津外泄所致。
局限性大汗出与经络气血有关 , 心主汗液 , 且掌心系心经所经之处 , 为心经所养, 故治以益气养心阴而止汗。
内服方中何首乌、酸枣仁益心养神 ; 柏子仁养心敛汗 ; 龙骨、牡蛎潜阳敛汗 ; 黄芪益气止汗 ; 茯苓健心脾利水。
全方共奏养心敛汗之功 , 配合茄根煎水泡洗 , 经临床反复
运用,屡用屡效。
心火亢盛手汗验案

心火亢盛手汗验案
tys12
戴某,男,45岁,2012.04.16.
主证:面部发热,目赤刺痛,口渴,手心汗出(双手心出汗水,擦干又出来了),夜寐不安,小便黄,余无殊,舌红苔黄,脉实数。
病程一周。
诊断:心火亢盛。
处方: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生地20 川木通10 淡竹叶10 生甘草6 黄芩15 生栀子10 川连6 石膏30 知母10 花粉10 麦冬15 白芍10 桑叶10 菊花10 谷精草15
三剂
另:复方熊胆滴眼液1支。
注:患者服药一剂后面部发热感觉减退,其余症状皆好转,服完三剂后诸证皆消,患者特来道谢,看到患者高兴我也很欣慰,这个医案其实是个很平常的案例,但也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手心出大汗的问题,(如果不是看到这个现象,我可能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了),记得曾经听过全国老中医讲习班视频,里面一位老中医讲过用导赤散加味治疗腋下汗出的案例,他说腋窝相当于心窝,汗又为心液,当从心论治。
我联想手心也相当于心,又见其脉实数是典型的心火亢盛证候,于是决定用导赤散加味,没想到竟然一举成功,真是学习老前辈的经验每天都有新收获!。
手脚出汗:黄芪30葛根30荆芥9防风9水煎热熏温洗《傅青主男科》

手脚出汗:黄芪30葛根30荆芥9防风9水煎热熏温洗《傅青主男科》原题:治疗手脚出汗,1张只有4味药的古方,用了近400年廖先生,46岁,,是一位商人,平时身体没什么不舒服,唯一让他比较痛苦的是手汗多。
一年四季手汗不止,冬天也是如此,夏季严重的时候,手掌可见汗珠。
比较尴尬的是,每次和人谈生意,最怕握手,不握手显得不礼貌,握手吧,手汗太多,担心引起对方厌恶。
期间用过很多口服中药和外用中药都未见效。
后经朋友介绍,来我处就诊,看其之前所用中药,大多为清热祛湿或收敛固涩的中药。
如果继续按照这个办法用药定然无效,突然想起明末清初中医大家傅山在其著作《傅青主男科》中记载有专门治疗手汗的外洗方。
该方没有方名,只有具体的中药剂量和使用方法,或可一试。
药物组成和用法:黄芪30g,葛根30g,荆芥9g,防风9g。
水煎1盆,热熏温洗,一日一次,一次30分钟。
给其者开了3剂,患者按照上法熏洗双手,用药3剂后,手汗大减。
效不更方,又嘱其连用5剂,手汗消失,未再复发。
患者特别高兴,说道,多年来从未这么爽快过。
后来将这一方法用于汗脚,也同样有效。
印象最深的一个患者,是一位刚读大一的男生,由于脚汗太多,导致脚臭鞋臭,弄得满宿舍都是脚臭味,舍友纷纷要求调换宿舍。
为了消除脚臭,一日洗三次脚都无济于事,特别苦恼。
也是经熟人介绍前来就诊,检查后发现,该患者并未有脚气,就是因为汗脚引起的脚臭。
依法炮制,仍然用上方熏洗双脚。
前后共用药10剂,双脚不再出汗,脚臭也自然消失了。
手脚汗出都是局部汗腺障碍导致的,是汗孔异常开泄导致,方中黄芪能益气固表,恢复皮肤汗孔收敛的功能,葛根、荆芥、防风辛散,可恢复汗孔的正常开泄,寓收于泄。
本文旨在科普并供同行参考,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好手汗案例
手汗是指手掌出现异常多的汗液分泌,这种症状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
生活质量,还会引起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问题。
中医认为手汗主要是由
于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肾阴虚等原因引起的。
下面就介绍一例中药
治好手汗的案例。
患者张女士,年龄28岁,因为手掌总是出汗而来到中医诊所就诊。
她表示自己从小就有手汗的问题,但最近几年越来越严重,尤其在夏天
时更加明显。
她曾经尝试过多种方法治疗,包括使用抑制汗腺分泌的
药物和局部止汗剂等,但效果都不是很好。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和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后,中医师得出了张
女士手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脾胃虚弱和肝气郁结所致。
根据张女士身
体情况和病情特点,中医师给出了以下方案:
1. 调理脾胃:方剂为四君子汤加陈皮、砂仁、白术,口服,每日三次。
2. 疏肝解郁:方剂为逍遥散加枳壳、柴胡、香附、龙胆草,口服,每
日三次。
3. 局部调理:将黄芪、白术、桔梗煮水洗手或泡脚,每日两次。
张女士按时服用中药并坚持局部调理,一个月后回诊时表示手汗明显
减少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影响到她的工作和社交。
中医师又根据
她的病情变化和体质特点做了一些微调,并建议她继续坚持治疗以巩
固疗效。
三个月后的复查显示张女士的手汗已经基本消失了,她也感觉自己更
加健康和精力充沛。
中医师又对她进行了一些保健建议,并告诉她要
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节以预防复发。
张女士非常感谢
中医师的治疗和指导,并表示会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持健康。
总之,中药治疗手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通过中医师的辨证论
治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针对患者不同的病因和体质特点进行调理,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
同时,患者也应该注意饮食、作息和心理等方
面的调节,以加速康复并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