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民俗礼仪禁忌

合集下载

满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餐饮礼仪

满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餐饮礼仪

满族地区旅游需要注意哪些餐饮礼仪满族地区是非常讲究礼仪的民族,电视上我们看到大清朝有很多礼仪文化,包括一些餐饮都会有很多礼仪文化,今天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

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

西炕不许随便坐人。

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

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

长辈吃饭,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

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

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

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

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

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

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

”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

”打千儿”是请大安,也叫”单腿跪”,满语为”埃拉塔拉米”,即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前倾。

”叩头礼”,即磕头,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请安”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

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柳边纪略》卷四)。

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

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

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抚鬓儿”,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

至亲久别相见彼此抱腰接面,然后执手问安,是谓抱腰接面大礼。

如幼辈见长辈,两手抱其腰,长者用手抚其背。

老年夫妻相见有”顶头礼”,老夫妇久别重逢,老伴迎上去用头顶住老头胸脯,老头轻轻抚摸几下老伴后脑勺或后脖颈。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

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

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

西炕不许随便坐人。

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等。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

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也称“旗袍”。

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贵族统治者的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服装相融合。

到民国时期又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旗袍。

二十世纪以来,满洲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

满族先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为了适应长期游猎跋涉的生活,满族男子选择了辫发作为发式。

其做法是先将额前部的头发剃光,以避免遮挡视线,便于射箭或格斗。

后部的头发不作发籍而是梳成发辫,以适应骑马颠簸。

这种发式曾在清代为统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国强制推行。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传统节日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

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

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则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东北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满族的葬俗和禁忌

东北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满族的葬俗和禁忌

东北少数民族特色民俗满族的葬俗和禁忌葬俗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

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

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

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

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

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

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

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

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

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

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

出殡后要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

下葬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

百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

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

清明节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

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

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如清明节烧口袋、插佛托、烧七、烧百日、烧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满族禁忌较多。

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

比如满族以西为贵,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许住人和放杂物,不能有各种不敬行为。

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

传说努尔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兽,尽可以打来吃,但是,今后不准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义犬。

"从此爱犬、敬犬便成了满族的习尚。

另外,满族人不仅不食乌鸦之肉,还有饲喂乌鸦、祭祀乌鸦之俗。

满族礼仪习俗

满族礼仪习俗

满族礼仪习俗篇一:满族礼仪忌讳礼仪忌讳:满族尊老敬上,居家对父母三天请一小安,五天请一大安。

满族人忌害乌鸦、喜鹊、狗,有并于崇鸦、鹊、狗的习俗。

不准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

服孝中男子不剃发,女不簪花,三年内不穿红。

室内禁忌: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

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

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

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0.禁杀狗满族禁杀狗、吃狗肉、服狗皮。

明末以来满族人有不食狗肉之俗。

民间相传努尔哈赤被明兵追杀,昏睡在荒草甸里,追兵放起火来,跟随他的大黄狗沾水灭火救了罕王,最后却累死了。

为报答大黄狗“救驾之恩”,满族从此不吃狗肉不穿狗皮缝制的衣服。

实际上,满族敬犬习俗是在长期狩猎生活中形成的。

狗在满族的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狗可以看家、狩猎、拉纤、拉爬犁、侦察、传递情报等。

禁捕食鸦鹊满族认为鸦、鹊为吉祥之鸟,当为原始图腾崇拜之遗,也出于“神鹊救主”之意。

民间相传老罕王努尔哈赤被明兵追杀,躲在树洞中,一群鸦鹊飞来,掩护罕王脱险,所以满族不伤害鸦鹊,并且忌食鸦鹊。

禁坐西炕满族卧室布局特点是环室三面筑火炕,其西炕窄,下通烟道,炕口一般不摆设杂物,因为西炕壁上供奉着神圣的祖宗板。

祖宗板上放有神匣,神匣内有祭神的神器或神木,故而忌坐西炕。

祭祀中的禁忌满族家祭中的禁忌有:不许怀孕者、衣狗皮者、疯癫者、僧丐、衣孝者入祭,祭祀吃剩的骨头和肉必须送到高岗上,或撒到江河中。

满族院内的索伦杆不得污秽,不许在神杆下拴马和喂家禽。

祭祀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更衣,不能喝醉酒,不能食肉动荤,不能参加吊丧等等。

礼仪天下——满族

礼仪天下——满族

“窗户纸糊在外”
艰辛而且经常与蛇蝎蚊虫为伍。吸旱烟不仅可以驱蚊逐虫,还能防 止被毒蛇咬伤,据说就连最毒的蛇也怕烟袋油子,因此吸烟不仅仅 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用。久而久之,代代 相传,形成了满族人爱抽烟的习俗。过去,差不多家家有烟笸箩, 来了客人不但要敬茶,敬烟也必不可少;不但老人抽,青壮年抽, 就连年青的姑娘、媳妇们也都抽,这便是“三大怪”中的第二怪
过去满族人及其先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渔猎生活,不但
“姑娘叼着个大烟袋”
第三怪便是“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一习俗也同满族人早 期的渔猎生活息息相关。在茫茫的林海雪原间,不仅要与豺狼 虎豹搏斗,还常与蛇蝎为伴,将婴儿放置在地上不仅潮湿而且 危险,高高地将摇篮吊起,生产、育儿、家务全不耽误,一举 多得。
举行拜堂仪式
接着还要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要拜天
地、祖先、父母和长辈,夫妻要对拜。晚 上也有闹房的习俗。婚礼期间,男女双方 家里都要大宴宾客,接受亲朋好友和来宾 的祝贺。
满族饮食
萨其玛是满族传统风味糕点。“萨其玛”是满语
,汉语叫金丝糕、蛋条糕。它用精粉、鸡蛋、糖、 芝麻、瓜子仁、青红丝等做成。
布置洞房
结婚这天,由父母子女俱全的长辈妇女布
置洞房,铺好床后,在被子四周放置枣子 、花生、桂圆、栗子,取其早生贵子之意 ,然后在被子中间放一如意或苹果。同时 在洞房内奏乐,称为响房。喜轿要装饰得 十分漂亮,并摆在院子里,叫做亮轿。
迎亲
婚礼这天,新郎由长辈陪同到女方家迎亲
,在女方家向岳父岳母叩头后,即可迎娶 新娘返家。一路唢呐高奏,鼓乐喧天,吹 吹打打地一直把喜轿抬到洞房外。进洞房 前,地下放一火盆,新娘的喜轿从火盆上 经过,据称这是为了避邪。

满族礼仪忌讳

满族礼仪忌讳

礼仪忌讳:满族尊老敬上,居家对父母三天请一小安,五天请一大安。

满族人忌害乌鸦、喜鹊、狗,有并于崇鸦、鹊、狗的习俗。

不准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

服孝中男子不剃发,女不簪花,三年内不穿红。

室内禁忌: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

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

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

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0.禁杀狗满族禁杀狗、吃狗肉、服狗皮。

明末以来满族人有不食狗肉之俗。

民间相传努尔哈赤被明兵追杀,昏睡在荒草甸里,追兵放起火来,跟随他的大黄狗沾水灭火救了罕王,最后却累死了。

为报答大黄狗“救驾之恩”,满族从此不吃狗肉不穿狗皮缝制的衣服。

实际上,满族敬犬习俗是在长期狩猎生活中形成的。

狗在满族的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狗可以看家、狩猎、拉纤、拉爬犁、侦察、传递情报等。

禁捕食鸦鹊满族认为鸦、鹊为吉祥之鸟,当为原始图腾崇拜之遗,也出于“神鹊救主”之意。

民间相传老罕王努尔哈赤被明兵追杀,躲在树洞中,一群鸦鹊飞来,掩护罕王脱险,所以满族不伤害鸦鹊,并且忌食鸦鹊。

禁坐西炕满族卧室布局特点是环室三面筑火炕,其西炕窄,下通烟道,炕口一般不摆设杂物,因为西炕壁上供奉着神圣的祖宗板。

祖宗板上放有神匣,神匣内有祭神的神器或神木,故而忌坐西炕。

祭祀中的禁忌满族家祭中的禁忌有:不许怀孕者、衣狗皮者、疯癫者、僧丐、衣孝者入祭,祭祀吃剩的骨头和肉必须送到高岗上,或撒到江河中。

满族院内的索伦杆不得污秽,不许在神杆下拴马和喂家禽。

祭祀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更衣,不能喝醉酒,不能食肉动荤,不能参加吊丧等等。

此外祭祀之日还有十二禁忌:意不诚笃、仪度错乱、器物不洁、生气口角、衣冠不整、闲谈外事、喜笑无度、长幼无序、投犬顿器、刀勺声响、内祭未毕不洁出屋、外祭未毕不洁入屋。

满族的传统节日风俗宗教和禁忌

满族的传统节日风俗宗教和禁忌

满族的传统节日风俗宗教和禁忌满族的传统节日风俗宗教和禁忌我国少数民族中满足也是为数众多的民族,但是你知道满足这个少数民族中有传统的风俗能这么吸引人们吗?不妨随大师一起了解下吧。

满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1、服饰旧时满族男子留发束辫,穿马蹄袖袍褂,女子穿宽大直筒旗袍,天足,着花鞋。

清代满式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饰一样了。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

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

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

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

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

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

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

绣有精致图案。

穿旗袍跳宫廷舞的满族妇女。

穿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带箭袖的长袍和一袭马甲,以及满族男性的帽子。

2、饮食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

主食多是小米和高粱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粱米豆干饭。

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

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粱米饭或玉米馇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

这种吃法多在夏季。

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

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

辽宁沈阳市的满族餐馆那家馆有100多年历史的,该店经营的白肉血肠,被誉为正宗的满族风味。

满族宗教和禁忌1、禁忌满族居住的西屋有蔓字炕,因西墙上有神龛,为尊重祖宗,在西炕上不准放空盘和空簸箕,因为祭祀时方盘装肉、簸箕装黄米面和炒黄豆面,空放是对神大不敬。

满族人的信仰是什么?又有什么禁忌

满族人的信仰是什么?又有什么禁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满族人的信仰是什么?又有什么禁忌
导语:满族的原始信仰满族人原始信仰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到满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坑上,因为满族人多用西炕供奉祖先,有北炕
满族的原始信仰
满族人原始信仰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到满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坑上,因为满族人多用西炕供奉祖先,有北炕为夫,西炕为贵之俗。

满族人以鸦为“神”,把它供为“神鸟、圣鸦”。

祭祀时要把杀下的猪锁骨挂在神竿上让乌鸦吃,以示祭祀乌鸦。

萨满教
萨满教主张万物有灵,以萨满作为人灵交通的使者。

崇拜的神灵包括自然神(如山神)、动物神(如马王)、祖先神以及人间神(如关帝)。

后来满族虽崇信佛教,然萨满祭祀未废,而且佛教神祗也被纳入萨满祭祀中。

清初开国伊始,主祭天神。

“顺治初,定云、雨、风、雷,既配飨圜丘,燕建天神坛位于先农坛南,专祀之。

雍正六年谕建风神庙”。

这些受祭的对象天、地、云、雨、风、雷都是自然神,显然是萨满教万物有灵论的体现。

“跳神之举,肖初盛行,其诵祝辞者曰萨吗,迄嘉庆时,罕用萨吗跳神者,然其祭固未尝废也”。

这里提到的萨吗即萨满,亦即专业巫师。

说明萨满教在嘉庆以前一直盛行,在满族宗教信仰中占有主导地位。

满族以西为贵,一般满族家庭皆于西屋西坑墙高处置一木架,叫祖宗板,上供一木匣,装有家谱和神书,神偶,祭规。

每逢家祭,此处便是挂神位的地方。

供祖宗板反映了满族的祖先崇拜观念。

佛教
满族还信仰佛教。

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族在清朝的地位仅次于满
生活常识分享。

满族交际礼仪的禁忌

满族交际礼仪的禁忌

满族交际礼仪的禁忌
作为一个民族,满族的交际礼仪非常重要,要注意以下几点禁忌:
1. 不要说脏话或粗言秽语。

在满族文化中,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2. 不要在与长辈或上司交往时显得过于自信。

在满族文化中,年长者和上级领导应该受到尊重和敬礼。

3. 不要使用过于直接的语言,应该使用含蓄、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4. 不要与异性擦肩而过时身体接触过于亲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5. 不要在会议或宴会上过分吃喝。

应该注意自己的仪表和形象,尊重其他人的感受。

总之,遵守交际礼仪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风度,也是一种表现身份地位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方式。

民族风情:满族概述(习俗信仰禁忌等)

民族风情:满族概述(习俗信仰禁忌等)

概述满族,现有⼈⼝9821180⼈。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另外,在内蒙古、河北、⼭东、新疆等省、⾃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满族有⾃⼰的语⾔⽂字。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分北部和南部两个⽅⾔。

满族先⼈曾经使⽤过⼥真⽂,明代失传。

满⽂创制于⼗六世纪末,是借⽤蒙古字母创造成的。

史称“⽼满⽂”。

由于借⽤蒙古字母不能完全表达满族的语⾳,⼗七世纪,皇太极下令对“⽼满⽂”进⾏改造,改造后的⽂字称“新满⽂”。

满⽂通⾏约三百年。

满族⼈⼤量⼊关以后,因满、汉民族杂居,满语⽂的使⽤范围逐渐缩⼩。

现在,除⿊龙江某些边远乡村少数⽼年⼈还会讲满语外,其他地⽅的满族⼀般通⽤汉语汉⽂了。

历史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是满族的最早祖先。

汉代称“(扌⾢)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末)(左⾰歇左)其后裔⼀直⽣活在长⽩⼭以北、⿊龙江中上游、乌苏⾥江流域。

1644年清军⼊关,统⼀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

辽、宋、元、明⼏个朝代则称“⼥真”。

长期⽣活在长⽩⼭以东、⿊龙江、乌苏⾥江流域的⼴阔地区。

1 6 世纪后期,努尔哈⾚崛起,以⼥真⼈为主体融合了部分汉⼈、蒙古⼈和朝鲜⼈,形成了⼀个新的共同体——满族。

宗教信仰古代满族曾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后来,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崇拜对象变得多元化。

⼀般满族家中除供观世⾳、关公、楚霸王神位外,还喜欢供“锁头妈妈”,⽤⿇线栓⼀⽀箭在门头,⼀年祭三、四次,祭时⼀般在晚上把箭头拿下来,摸⿊磕头,祈求“锁头妈妈”保祜⼀家平安。

满族先⼈对⾃然的崇拜是同狩猎⽣活和采集⽣活联系在⼀起的。

在这种条件下,⾐⾷都取之于野兽,⼈们把狩猎所获取的野兽,视为主宰野兽的“神灵”的恩赐,因⽽加以崇拜。

满族的先⼈当时还不理解⼈类的起源,认为某种动物与他们的⽒族有着⾎缘联系,于是视作⾃⼰的祖先,因⽽对它加以崇拜,这叫作图腾崇拜。

满族的生活习俗

满族的生活习俗

满族的生活习俗1、禁忌:满族人也有禁忌。

主要有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如狗皮帽子等。

打猎时不打乌鸦、喜鹊等。

2、宗教信仰:满族早期信奉萨满教。

入关后,又信奉佛教。

萨满教同佛教在满族中同祀供奉。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

“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意为“疯狂的人”。

汉译为“巫”。

“萨满”有男有女,并分家萨满和跳神萨满。

祭祀时主持礼仪的家萨满早已不存在了。

跳神治病为业的神巫,在一些偏僻乡村还偶有活动。

早在清代就屡有禁令,但屡禁不止。

建国后,国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活动,但仍有少数人以此为业,骗取钱财。

满族还崇拜自然神,如天地神、山神、星神、树神。

崇拜以动物为图腾的鹊神、乌鸦神。

至今在一些满族聚居的乡村,每逢年节还烧香供奉,祈求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现在有的满族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人数不多。

3、丧葬:旧时,满族人对丧事非常重视,家中亲属死后要隆重举行丧礼。

丧礼概略为:(一)“倒头”:亲人死后先请“吉祥板”,板下支矮凳。

待将死者全身洗净穿好“寿衣”后,由孝子抱头、子侄辈托全身抬上“吉祥板”,在死者头前放小桌,供“倒头饭”,插上“打狗棒”,点好“油灯碗”,子女及本家近支平晚辈依次立或跪于“吉祥板”前,“举哀”。

门前立“幡杆”,表示死人之家。

由于受汉族影响,建国前,满人也有挂“挑钱纸”的。

(二)“报丧”:死者停放完毕,即发“口报条”向亲友“报丧”。

用白纸条写清地址、人称、死亡年月日时和“接三”(表示丧事大典开始)日期。

亲友接条后即于当日和“接三”前前往吊唁。

“接三”时再去“送三”。

与此同时,丧主印“讣闻”分送亲友,注明丧家住址。

“讣闻”上写明“接三”、“唪经”、“伴宿”、“发引”等项,以便亲友前来吊唁。

(三)丧事经过“起经”、“伴宿”等仪式后,即进行“发引”(出殡)。

亲友们按“讣闻”开列时间,于清晨前来送殡。

俟吉时到,高举两支“门图”(表示丧家属于哪个旗),八根旗子分开左右,孝子率领全家行礼哭出灵堂,亲友们送“金棺”到大门内,孝子跪在杠前奠酒行三叩礼,丧家长辈向亲友拦送致谢,内眷即坐车送殡。

【满族文化】满族的饮食传统习俗及禁忌

【满族文化】满族的饮食传统习俗及禁忌

【满族文化】满族的饮食传统习俗及禁忌在满族文化中,由于满族人以前的生活多数是打猎,因此满族的饮食基本上以方便为主,比如白煮猪肉、黄米干饭、黄米饽饽、炙猪肉以及“萨其玛”等。

满族的饮食传统习俗及禁忌有什么呢?跟着店铺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满族文化】满族的饮食传统习俗及禁忌满族饽饽,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外出射猎活动。

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因此素有满点汉菜之说。

满族饽饽历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

满族入关前有一种筵席叫饽饽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之大。

使用的面粉多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黄米、小黄米为主,掺入适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馅。

主要的品种有萨其玛、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

每到冬天,满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几锅粘豆包,冻起来随吃随拿。

现在沈阳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经常可以听到粘豆包的叫卖声。

菜肴,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酸菜,而且烹调方法很多。

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等。

遇到喜庆的事情或祭祀时,要设肉食大典。

八人为一桌,席间主人端上一方方约十斤左右的猪肉和调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将肉切成块或片,蘸肉汁吃肉,并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白肉血肠是满族人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

五花猪肉,切薄片,与细切的酸菜同时下锅,开锅后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肠。

这道菜香而不腻,营养价值很高。

现在沈阳的那家馆白肉血肠,风味绝伦,深受消费者欢迎。

涮火锅是最为典型的满族饮食。

这种饮食与当年满族人游猎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不论是原始的满族火锅,还是如今华夏大地随处可见的现代火锅,吃起来都会令人联想起噼啪作响的山林篝火,联想到吱吱作响的小吊锅。

可以说满族火锅是如今风靡全国的火锅老祖。

除菊花火锅外,比较有名的有什锦火锅和三鲜火锅。

酸汤子是满族传统食品。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满族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1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

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

满族的服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

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

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

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

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

满族的饮食,过去喜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必吃手扒肉。

满族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萨其玛”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爱吃的点心。

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由父母包办。

结婚时,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

满族居民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棺后由窗户抬出;一般行土葬。

满族重视礼节。

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干”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

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

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

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

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习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

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满族社交礼仪及禁忌

满族社交礼仪及禁忌

满族社交礼仪及禁忌满族是中国的五大民族之一,拥有着独特的社交礼仪和禁忌。

本文将介绍满族的社交礼仪及禁忌,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满族文化。

一、社交礼仪1. 问候满族人见面时,常常会问“吃了吗?”或“来了?”等问题,这是一种传统的问候方式,表示关心和友好。

2. 鞠躬在正式场合,如见到长辈、领导等,满族人会鞠躬行礼。

男性和女性的鞠躬方式不同,男性为一次深鞠躬,女性则是两次轻微的鞠躬。

3. 礼物给予礼物是满族人社交中的重要一环。

礼物的价值不在于其大小,而在于其含义。

例如送给亲人或朋友的礼物,要体现出关爱和尊重,而送给领导的礼物则应体现出赞扬和感谢。

4. 茶礼满族人将茶礼当作一种尊重和交流的方式。

在招待客人时,会先端上一杯清茶,表示敬意。

如果客人不喜欢茶,也可以用咖啡、果汁等代替。

二、禁忌1. 鞋子满族人认为鞋子是不干净的物品,不能放在室内和餐桌上。

进入屋内时,需将鞋子脱下,使其保持清洁。

2. 声音满族人认为说话要轻声细语,尤其是在室内。

高声喧哗会被视为不文明和无礼。

在正式场合,如参加婚礼、葬礼等,必须遵守礼仪。

例如葬礼上,不能说笑、吸烟或喝酒等。

4. 禁忌志愿者满族人有很多禁忌,如忌讳“四”、“八”这两个数字、忌讳用左手接受礼物、忌讳穿黑色衣服参加喜庆活动等等。

这些禁忌反映了满族人的传统信仰和文化价值观。

总结满族社交礼仪和禁忌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满族人对人际关系、尊卑顺序、礼仪规范等方面的重视。

学习和了解这些礼仪和禁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满族文化,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尊重。

满族风俗

满族风俗

满族风俗满族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视为无礼貌。

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

西炕不许随便坐人。

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等。

概述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

长辈在吃饭时,媳妇在旁伺候,否则,就视为不敬不孝。

大爷伯父辈不得同侄儿媳妇开玩笑。

侄儿媳妇不许在大爷面前露胳膊露腿。

过去满族妇女旗袍长至盖脚背,袖长至手背后,与今日之短袖旗袍大相径庭。

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

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

有人冲父母状况,子女必须起立回答。

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安礼,男有 问安 、 打千儿 、 叩头 。

问安 ,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

打千儿 是请大安,也叫 单腿跪 ,满语为 埃拉塔拉米 ,即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前倾。

叩头礼 ,即磕头,一跪三叩或二跪六叩,新年请安 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

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 (《柳边纪略》卷四)。

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

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 蹲安礼 ,俗称 半蹲儿 ,即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

妇女平日相见,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俗称 抚鬓儿 ,即手指从眉上额头鬓角连抚三下,随后点头目视。

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 拉拉礼 ,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

至亲久别相见彼此抱腰接面,然后执手问安,是谓抱腰接面大礼。

如幼辈见长辈,两手抱其腰,长者用手抚其背。

老年夫妻相见有 顶头礼 ,老夫妇久别重逢,老伴迎上去用头顶住老头胸脯,老头轻轻抚摸几下老伴后脑勺或后脖颈。

满族人,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 赛音 (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长辈先行。

长者也很客气地说: 谢谢阿哥,请上马先行 ,青年人才可上马赶路。

神话满族神话满族文化非常发达。

大量的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萨满教的精神核心及概括性展示。

满族的禁忌

满族的禁忌
满族的禁忌
1.西炕不许随便坐人。 2.院中的锁龙杆,不许拴牲口。 3.满族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别族人戴狗 皮帽进家来。满族过去忌吃狗肉,假若小孩一定要吃, 须用一块布蒙起给他躲着吃。传说,当年汗王遭难时, 狗有救驾之恩,满族视之为恩祖而加以保护和珍爱。 4.产忌。怀孕5月以上者,禁入马棚,亦不准牵马。 4. 产房内禁放玉器,产妇亦忌见玉器。故产前须把所有 玉器拿出来产房或用红布包好。 5.婚忌。旧时满族有不与汉人通婚的禁忌习俗。俗语 云:"旗民不交产,满汉不能婚"。此禁忌现已改变。
满族的禁忌
8.许多人对乌鸦没什么好印象,甚至有厌恶之感。但满族人例外, 他们非但不哄打乌鸦,反而对其倍加珍爱。在满族聚居的地区, 许多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个高高的索罗杆,这个就是为了喂 乌鸦、喜鹊而立的,在索罗杆上面有一个斗,在斗里装有猪肉、 猪下水以及米等食物,以此来喂乌鸦和喜鹊。
那么这些不受人喜欢的乌鸦,为什么能够得到满族人的敬重呢? 相传,满族始祖老罕王努尔哈赤在一次战斗中,他带着几个人与敌军遭 遇。众多的敌兵眼看就把他们给包围了,万般无奈,老罕王努尔哈赤只好让 所有的人都躺在地上装死,这时正好有一些乌鸦和喜鹊飞了过来,并落在了 他们的身上。敌兵上来后一看,有许多乌鸦、喜鹊落在他们身上,就误认为 这些人都死了。这样就骗过了敌兵,老罕王努尔哈赤他们死里逃生 从这以后,满族人每到祭祀时,都忘不了乌鸦的恩情,总要拿一些猪肉、下 水和米之类的食物来喂乌鸦和喜鹊,如果谁要是哄打乌鸦和喜鹊,那就要遭 到众人的谴责。
满族的禁忌
9.满族人相信柳树有灵气。在一般老百姓家里的院 子中都喜欢种柳树,而且不许在柳树下栓马、喂 家禽等。 10.人体禁忌。 满族忌讳婴儿头未睡成扁形,特别 是女孩,如果枕骨部位没有睡扁,会被视为“丑 姑娘”。 11.满族居民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 棺后由窗户抬出。

满族的风俗习惯 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满族的风俗习惯 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满族的风俗习惯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导语:满族的风俗习惯: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

1644年清军入关,满族的风俗习惯: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

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

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

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1.禁忌:满族人也有禁忌。

主要有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如狗皮帽子等。

打猎时不打乌鸦、喜鹊等。

2. 宗教信仰:满族早期信奉萨满教。

入关后,又信奉佛教。

萨满教同佛教在满族中同祀供奉。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

“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意为“疯狂的人”。

汉译为“巫”。

“萨满”有男有女,并分家萨满和跳神萨满。

祭祀时主持礼仪的家萨满早已不存在了。

跳神治病为业的神巫,在一些偏僻乡村还偶有活动。

早在清代就屡有禁令,但屡禁不止。

建国后,国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活动,但仍有少数人以此为业,骗取钱财。

满族还崇拜自然神,如天地神、山神、星神、树神。

崇拜以动物为图腾的鹊神、乌鸦神。

至今在一些满族聚居的乡村,每逢年节还烧香供奉,祈求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现在有的满族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人数不多。

3.丧葬:旧时,满族人对丧事非常重视,家中亲属死后要隆重举行丧礼。

丧礼概略为:生活常识分享。

满族礼仪忌讳

满族礼仪忌讳

礼仪忌讳:满族尊老敬上,居家对父母三天请一小安,五天请一大安。

满族人忌害乌鸦、喜鹊、狗,有并于崇鸦、鹊、狗的习俗。

不准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

服孝中男子不剃发,女不簪花,三年内不穿红。

室内禁忌: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

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

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

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0.禁杀狗满族禁杀狗、吃狗肉、服狗皮。

明末以来满族人有不食狗肉之俗。

民间相传努尔哈赤被明兵追杀,昏睡在荒草甸里,追兵放起火来,跟随他的大黄狗沾水灭火救了罕王,最后却累死了。

为报答大黄狗“救驾之恩”,满族从此不吃狗肉不穿狗皮缝制的衣服。

实际上,满族敬犬习俗是在长期狩猎生活中形成的。

狗在满族的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狗可以看家、狩猎、拉纤、拉爬犁、侦察、传递情报等。

禁捕食鸦鹊满族认为鸦、鹊为吉祥之鸟,当为原始图腾崇拜之遗,也出于“神鹊救主”之意。

民间相传老罕王努尔哈赤被明兵追杀,躲在树洞中,一群鸦鹊飞来,掩护罕王脱险,所以满族不伤害鸦鹊,并且忌食鸦鹊。

禁坐西炕满族卧室布局特点是环室三面筑火炕,其西炕窄,下通烟道,炕口一般不摆设杂物,因为西炕壁上供奉着神圣的祖宗板。

祖宗板上放有神匣,神匣内有祭神的神器或神木,故而忌坐西炕。

祭祀中的禁忌满族家祭中的禁忌有:不许怀孕者、衣狗皮者、疯癫者、僧丐、衣孝者入祭,祭祀吃剩的骨头和肉必须送到高岗上,或撒到江河中。

满族院内的索伦杆不得污秽,不许在神杆下拴马和喂家禽。

祭祀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更衣,不能喝醉酒,不能食肉动荤,不能参加吊丧等等。

此外祭祀之日还有十二禁忌:意不诚笃、仪度错乱、器物不洁、生气口角、衣冠不整、闲谈外事、喜笑无度、长幼无序、投犬顿器、刀勺声响、内祭未毕不洁出屋、外祭未毕不洁入屋。

高二叙事作文:满族的风俗习惯_1600字

高二叙事作文:满族的风俗习惯_1600字

满族的风俗习惯_1600字1.禁忌:满族人也有禁忌。

主要有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如狗皮帽子等。

打猎时不打乌鸦、喜鹊等。

2. 宗教信仰:满族早期信奉萨满教。

入关后,又信奉佛教。

萨满教同佛教在满族中同祀供奉。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

“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意为“疯狂的人”。

汉译为“巫”。

“萨满”有男有女,并分家萨满和跳神萨满。

祭祀时主持礼仪的家萨满早已不存在了。

跳神治病为业的神巫,在一些偏僻乡村还偶有活动。

早在清代就屡有禁令,但屡禁不止。

建国后,国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活动,但仍有少数人以此为业,骗取钱财。

满族还崇拜自然神,如天地神、山神、星神、树神。

崇拜以动物为图腾的鹊神、乌鸦神。

至今在一些满族聚居的乡村,每逢年节还烧香供奉,祈求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现在有的满族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人数不多。

3.丧葬: 旧时,满族人对丧事非常重视,家中亲属死后要隆重举行丧礼。

丧礼概略为:(一)“倒头”:亲人死后先请“吉祥板”,板下支矮凳。

待将死者全身洗净穿好“寿衣”后,由孝子抱头、子侄辈托全身抬上“吉祥板”,在死者头前放小桌,供“倒头饭”,插上“打狗棒”,点好“油灯碗”,子女及本家近支平晚辈依次立或跪于“吉祥板”前,“举哀”。

门前立“幡杆”,表示死人之家。

由于受汉族影响,建国前,满人也有挂“挑钱纸”的。

(二)“报丧”:死者停放完毕,即发“口报条”向亲友“报丧”。

用白纸条写清地址、人称、死亡年月日时和“接三”(表示丧事大典开始)日期。

亲友接条后即于当日和“接三”前前往吊唁。

“接三”时再去“送三”。

与此同时,丧主印“讣闻”分送亲友,注明丧家住址。

“讣闻”上写明“接三”、“唪经”、“伴宿”、“发引”等项,以便亲友前来吊唁。

(三)丧事经过“起经”、“伴宿”等仪式后,即进行“发引”(出殡)。

亲友们按“讣闻”开列时间,于清晨前来送殡。

俟吉时到,高举两支“门图”(表示丧家属于哪个旗),八根旗子分开左右,孝子率领全家行礼哭出灵堂,亲友们送“金棺”到大门内,孝子跪在杠前奠酒行三叩礼,丧家长辈向亲友拦送致谢,内眷即坐车送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民俗礼仪禁忌
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礼仪禁忌内容丰富多彩,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婚嫁习俗
1.婚礼前后禁忌:新娘除了满月、半岁、一岁等大寿生辰之外,一定要在农历的良辰吉日举办婚礼,不能在鬼门关前后结婚,以免招灾祸。

过儿夜、黄道吉日和十月初一至十二月初六都是不吉利的日子,不宜选在这些日子办婚礼。

2.进门时的禁忌:新娘进门时,要用脚踏一碗“糖块”,寓意着生下一个甜蜜美满的孩子。

3.宴席上的禁忌:新娘坐在洞房里不能翻身,连衣服都不能自己脱,要由丈夫脱掉。

4.退房禁忌:新娘退房时不能碰到门槛,否则将不幸福美满。

二、丧葬习俗
1.禁忌:丧葬期间不能在家里晾晒鞋子和衣服,不能将鞋子和衣服悬挂在门和窗子上。

2.吊唁礼仪:死者家属通常会在丧期之内,接受邻居和朋友的吊唁。

来客需注意不要撞墙,不要推门,否则有不好的寓意。

三、饮食习俗
1.饮食忌讳:满族人喜欢吃肉,但是不吃狗肉和马肉,因为狗是人的朋友,马在满族传统中是神圣的动物。

餐桌上也不允许出现刀子,因为刀子在旧时满族文化中是与杀戮、战争等恶性事件联系在一起的。

2.宴席礼仪:满族人在宴席上通常将桌子围成圈,桌中间摆放带盖的盘子,主人放入“头道菜”,也就是最美味的一道菜,寓意着美好的东西必须先给最尊重的人品尝。

在传统的宴席上,头3个饮品通常是酒,而第4个饮品是鱼汁,寓意着“愿你一年比一年更红”。

桌子上不能倒酒(只能双手递过去),因为在满族传统中,倒酒时容易将好运倒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