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绩评价(PPT 54张)
企业业绩评价ppt课件

单一指标企业业绩评价模式
经济增加值
EVA(Economic Value Added) 简单的定义是指在扣除资本成 本之后剩余的利润。EVA指标 基于的逻辑前提是,一个企业 只有完成了价值创造过程才是
激励和约束经 营者,最大限 度地实现企业 的战略目标, 是企业成功的 与否关键。
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企业业绩评价的本质
企业业绩评价的本质也就是 进行企业业绩评价的理由和 目的。在当前的理论研究和 实际操作中,为了一定的实 践目的而进行评价是最为常 见的,例如早期的控制生产 成本、保证财务盈余,到当 前实现公司的既定战略等。
成本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可 以表示为:
EVA﹦NOPAT-
Kw×TC
--之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方法
其中, NOPAT为经过会计调
整以及税收调整之后的营业净利润;
Kw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TC为企
业资本经济价值总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它不同于资
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数额,它是对
公司会计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结果。
由于EVA强调债务也是企业资本来
首先,基于实践目标进行业 绩评价,能够有效地使企业 制定、执行相应的战略并加 以反馈,通过对原有的战略 进行修正,保证企业良性发 展。本质是作为企业的一种 管理手段而存在。
其次,回顾业绩评价的 意义就会发现,通过有 效地对企业经营情况进 行信息披露,就能够在 很大程度上降低所有者 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 对称水平,从而减少企 业经营都的有限理性和 投机倾向给企业经营带 来的危害,进而保证所 有者和经营者能够制定 和履行最优的契约,保 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高级财务管理第五章企业业绩评价.ppt

8
四、财务业绩评价程序
财务业绩评价程序 以企业目标为核心,通过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目标的比较,确
定差异,分析原因,评价责任主体的业绩。程序如下: 收集相关资料首先收集和评价相关的资料,包括内部和外
部资料,主要包括主体的执行情况、外部的可比信息; 将评价标准和实际执行情况作比较,找出差异差异主要表
经济运行环境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周期阶 段、行业前景等;
文化与价值观念当地人的生活购买习惯、价
值取向、消费倾向、投资偏好及社会责任感
等;
6
三、业绩评价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业绩评价的内部因素
组织结构与组织形式企业的资本规模、资本结构、经营方 式和管理战略等;
财务政策与财务管理企业的财务政策积极性以及财务管理 水平;
1985-86年,美国专家根据“权变理论”提出了由17项指标
构成的“权变业绩计量”体系。
2
一、国外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续)
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过分强调短期经营业绩使企业处于不利地 位,于是出现了顾客满意度、生产周期等非财务指标;
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要形成保持核心竞争优势,使所有 影响因素都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体现出来。财务和非财 务业务指标相结合出现了改革论效绩评价法、“四尺度” 法、ABC成本核算法、“等级制度法”、业绩金字塔模型 等;
用货币单位度量的人均值类指标( 2类Vi)
用实物单位度量的资产和专利数量( 3类Vu)
过程类指标 又可以具体分为:
用百分比衡量的增长率、变化率等( 4类R)
用百分比衡量的资产、负债、费用等项目比较比例指标( 5类P)
用分值计算的调查评价指标(6类D)
《业绩评价》PPT课件

• 功效系数法: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把所要评价的各项指 标分别对照各自的标准,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通过功 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再对各项指标的单项 评价分数进行加总,求得综合评价分数。
• EVA的调整思路
在计算EVA过程中,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站在经济学 的角度对财务数据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大多数公司 只需要进行15项左右的调整就可以满足要求。
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业绩评价系统
• 对EVA的评价
➢ 满足股东和资本市场的需要 ➢ 满足内部评价和管理需要 ➢ 便于沟通和联系 ➢ 有效的激励机制 ➢ 单一的业绩评价指标
业绩评价的概念
• 企业业绩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者业 绩。其中,企业经济效益体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 平、偿债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通过 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 的成果和所作出的贡献来反映。
• 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特定指 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 和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济效益和经 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3.对样本数据进行进一步筛选,挑选出大于“良好值”的样本 数据,计算其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值的“优秀值”。
4.同样计算出评价标准值的“较低值”和“较差值”。
第四节 业绩评价方法
• 定量指标计分方法 • 定性指标计分方法 • 权数确定 • 多指标综合计分方法
定量指标计分方法
• 分等评分:将各项评价指标的实际数值同评价标准数值相 比较,按其实现程度划分等级,根据每等级规定的分数评 定各项评价指标的分数。
第08章 企业业绩评价-PPT精选文档

—
所得 税
流动 资产
+
长期 资产
流动 负债
+
长期 负债
- 本的杜邦系统图 基
举例:长虹和康佳的比较
0.2 0.15 0.1 0.05 0 长虹 康佳 长虹 康佳
1994 0.17 0.09
1995 0.17 0.07
1996 0.16 0.07
1997 0.17 0.05
1998 0.17 0.05
该部门利润表
收入 150 000
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 可控固定成本 可控贡献毛益 不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贡献毛益 公司管理费用 税前部门利润
100 000
50 000 8000 42 000 12 000 30 000 10 000 20 000
业绩评价:
• 评价标准的选择
– 贡献毛益 – 可控贡献毛益 – 部门贡献毛益 – 税前部门利润
主体
目的
客体
评价方法
报告
反馈
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
思考与讨论
• 结合学生综合测评体系谈谈你对业绩评价 体系的认识
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 • • • 委托—代理理论 激励理论 控制理论 企业管理理论
第二节 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
• 一、责任中心的概念
–1.含义 –责任中心是指企业内部的成本、利润、投资发生 单位,这些内部单位被要求完成特定的职责,其 责任人则被赋予一定的权力以便对该责任区域进 行有效的控制。
第三节 业绩评价的模式
以评价指标 为划分标准
财务模式
价值模式
战略模式
一、业绩评价—财务模式
• (一)业绩评价的财务模式含义
–业绩评价的财务模式主要是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 提取有关数据,根据评价的需要计算有意义的指 标。
业绩评价体系专题报告(PPT 75张)

财务指标具有可计量、可比 性强、便于进行行业内部比 较和历史数据比较,经过独 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比较可 信。
缺点
1.短期化; 2.用“会计特有的 语言”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3. 由于是综合及结果性指标而没 有反映生产经营过程; 4.重视 局部结果; 5.过分强调财务评 价。
具体以盈利指标为例来说
2.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财务维度
客户维度
内容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学习与成长维度
A
财务维度
财务业绩指标主要包括: 收入增长指标;成本减少或生产率提高指标;资产利用或投资战 略指标等。 财务业绩的具体指标(企业的具体要求) 如经济增加值、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投资报酬率、销售 利润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成本降低率、营业净利额和 现金流量净额等。
(3)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阶段。这一阶段业绩评价的重大变 化是将非财务指标作作为业绩评价系统的补充。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时期 ( 20世纪90年代至今)
出现了平衡积分卡、高标定位、经济价值增加值和利益相关者评价 理论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三棱柱等。
B
我国业绩评价经历的发展阶段
建国后至1993年财政部的《企业 财务通则》出台前(国家考核指标以 资金、成本、利润为重点)
2
第二章节
业绩评价的体系概述
二
业绩评价的体系概述
传统财务指标
平衡记分卡
EVA(经济增加值)
(一)
(二)
(三)
(一)
以传统财务指标为基础的传统业绩评价体系
1.传统财务业绩指标
在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中, 常见的财务指标有盈利指标、营运指标 和偿债指标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业绩的综合评价(ppt46张)

财务分析性质
财务分析的重 点和比较基准
财务计划、财务理论标准。
4
财务指标在分析 中的地位
强调各种指标有主辅 每个分析的指标处于同等 之分,并且特别注意 重要地位,忽视各种指标 主辅指标间的本质联 之间的相互关系。 系和层次关系。
联系
1.单项分析能够真切地认识每一个具体的财务现象,可以对财务状 况和经营成果的某一方面作出判断和评价,并为综合分析提供良好 的基础。因此,要求各单项指标要素及计算的各项指标一定要真实、 全面和适当,所设置的评价指标必须能够涵盖企业盈利能力、偿债 能力及营运能力等诸方面总体分析的要求。 2.财务综合分析是在财务单项分析指标及其各指标要素的基础上抽 象概况,把具体问题提高到理性高度来认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 经营业绩作出全面、完整和综合的评价。因此,只有把单项分析和 综合分析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
(一)依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 (二)方法:杜邦分析法、沃尔财务状况综合
评价、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
7
思考题
A公司和B公都下降了20%, 其中A公司的销售额由于市场占有率降低而骤 减,B公司由于资产管理方式的失误使资产周 转率降低,因此某些单项财务指标相同,但产 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在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 利能力和运营能力,以及资产负债率、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分析时所应用的指 标,哪些指标相互之间存在联系?如何将财务 分析中的单项指标联系在一起,使综合分析更 具有价值?
章财务报告的
综合评价
1
学习要点
杜邦分析法 沃尔综合评分法 经济增加值
平衡计分卡
2
第一节
财务综合分析的内涵
一、财务综合分析的内涵
所谓财务综合分析,就是以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核 算资料为基础,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 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财 务状况的变动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说明企业整体 财务状况和效益的优劣。
《业绩评价》幻灯片PPT

27
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投资利润率
假设该部门现有一项资产价值5 000元,每年获利850 元,投资报酬率为17%,超过了资金本钱,部门经理却愿意 放弃该项资产,以提高部门的投资报酬率:
投资报酬率= 4000850=21% 当使用投资报2酬00率0作0-5为00业0绩评价标准时,部门经理
800 4 200 1 200 3 000 1 000 2 000
23
四、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的涵义 投资中心的考核指标
24
投资中心的涵义
投资中心是指某些分散经营的单位或部门,其经理所 拥有的自主权不仅包括制定价格、确定产品和生产方 法等短期经营决策权,而且还包括投资规模和投资类 型等投资决策权。投资中心的经理不仅能控制本钱和 收入,而且能控制占用的资产,因此,不仅要衡量其 利润,而且要衡量其资产并把利润与其所占用的资产 联系起来。
自然的利润中心:直接向企业外部出售产品,在市场上 进展购销业务的利润中心。 人为的利润中心:主要在企业内部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出 售产品的利润中心。
19
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
边际奉献=销售收入-变动本钱总额 --以边际奉献作为业绩评价依据不够全面,因
为部门经理至少可以控制某些固定本钱,并且在固定 本钱和变动本钱的划分上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因此, 业绩评价至少应包括可控制的固定本钱。 可控边际奉献=边际奉献-可控固定本钱
可以通过加大公式分子或减少公式的分母来提高这个比率。 实际上,减少分母更容易实现。这样做,会失去不是最有 利但可以扩大企业总净利的工程。从引导部门经理采取与 企业总体利益一致的决策来看,投资报酬率并不是一个很 好的指
剩余收益〔 RI〕是指投资中心获得的 利润扣减其最低投资收益后的余额。
企业业绩评价ppt课件

二、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财务业绩评价 随着股份公司的产生和从事多种经营的综合性企业的发展,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19世纪40年代,随着股份制 公司的诞生,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不参与企业经营的所有者就成为公司的外部评价主体。同时,由于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张,需 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债权人日益成为重要的评价主体,也就是说,业绩评价的需要扩大到企业外部主体。为满足 债权人和投资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评价内容也逐步发生了变化,由成本指标扩大到会计报表所能提供的偿债能力指 标和利润指标。 这一转变过程可以用两个较为典型的实例来说明: 第一,沃尔评分法的提出。
4.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可以让企业高层经理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和学习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来观察企业。 平衡计分卡又引入了四个新的管理程序,把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行动联系起来发挥作用。其中,第一个程序是将公司战略量化 为一套被广泛认可的测评的指标;第二个程序是将组织的战略与各部门及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第三个程序是实现公司业务计划与财务 计划的一体化;第四个程序是反馈与学习、行动的系统,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环境来调整。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将在第四节进行详细阐述。
1.利益相关者概念的提出及演变
2.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3.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的影响 4.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平衡记分卡
第二节 企业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
一、早期的业绩评价方法——成本业绩评价 20世纪以前,企业业绩评价以成本业绩为核心,这是业绩评价的初始阶段。从19世纪初开始,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 断拓展,纺织、铁路、钢铁等行业的管理者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先后建立了相应的业绩计量指标,用于激励和评价企业内部的经营效率。 此时用于评价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指标就是成本。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竞争意识不断加强,原有的成本 计量与业绩评价制度表现出很大缺陷。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泰勒(Taylor)对工作效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按照理想状态为 各种产品制定了原材料和人工的数量标准,进而建立了产品的标准成本。随着成本会计、差异分析的运用,成本指标更加完善,为企业 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业绩考核与评价(ppt 79页)

油田工厂经理 成本中心E
油田工厂经理 炼油工厂经理
成本中心F
成本中心H
销售经理 收入中心I
炼油工厂经理 成本中心J
销售经理 收入中心K
化工厂经理 成本中心P
销售经理 收入中心P
油田工厂经理 成本中心G
责任组织结构图 43
成本(费用) 中心
是指只发生成本(费用) 而不取得收入的责任 中心。
任何只发生成本的责 任领域都可以确定为 成本中心。
就这样,猎狗们与猎人一起努力,将野狗们逼 得叫苦连天,纷纷强烈要求重归猎狗队伍。
15
猎狗的故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冬天到了,兔子越来越少…… 猎人的所得也一天不如一天。 而那些服务时间长的老猎狗们老得不能捉到兔
子,但仍然无忧无虑地享受着那些它们自以为 是应得的大份食物。 终于有一天,猎人再也不能忍受,把它们扫地 出门,因为猎人需要的是身强力壮的猎狗。
于是猎狗们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都增加了, 猎人很开心……
又过了一段时间,猎人发现,猎狗们捉的兔子 的数量又少了,而且越有经验的猎狗,捉兔子 的数量下降得就越厉害……
12
猎狗的故事
于是猎人又去问猎狗。猎狗说:“主人,我们 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您,但是我们随着时 间的推移会变老,当我们捉不到兔子的时候, 您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
2
学习目标
了解业绩考核与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 系。
了解以企业为主体的业绩考核与评价指标的优点 ,并掌握其与其他评价方法之间的关联关系。
了解责任和责任中心的实质,掌握不同责任中心 的业绩考核与评价指标的应用思路和方法。
了解EVA的经济内涵,掌握EVA业绩考核与评价 的思路和方法。
现代企业业绩评价方案分析(ppt104页)

第十章业绩评价回顾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业绩评价问题的研究成果,可称是“汗牛充栋”。
这个问题之所以受到如此的关注,不仅因为业绩评价的结果将作为分配的依据,而且因为有效的业绩评价过程本身就是促进效率提高的过程。
在本章中,首先将介绍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在开发具体的业绩评价工具时,这些理论基础能够帮助开发者明确应当考虑的各方面因素。
在此基础上,介绍几种较为先进的业绩评价工具的具体操作方法,企业可以借鉴这些业绩评价方法成功实施的案例,一方面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开发和实施业绩评价工作的步骤。
第一节业绩评价的理论与发展业绩评价是组织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在19世纪的管理文献中就有记载。
在会计研究领域,约翰逊和卡普兰(1987)①提到,从150年前对远离总部的生产部门成本和效率的评价,到20世纪初杜邦等综合类组织中分部投资效益的评价,业绩评价一直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齐默尔曼(2000)②中所说的,组织的内部会计系统最终的目的在于为组织的计划和经营决策提供必需的资料以更好的对组织的员工进行激励和管理。
近年来业绩评价问题也特别受到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关注。
业绩评价的理论吸收了很多管理学中很多其他理论的思想,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控制理论和战略管理等企业管理理论,这些理论研究的结论成为业绩评价理论的基础,也对业绩评价方法的设计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
一、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组织业绩评价问题的基础。
正是由于现代组织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才使得对各级组织和人员进行业绩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变得十分必要,控制和约束确保代理人不做委托人不希望他做的事情,而激励则是激发代理人做那些委托人希望他做的事情。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社会中委托-代理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委托人与代理人明确地或隐含地订立契约,授予代理人某些管理决策权并代表其从事某种经营活动。
最理想的情况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一致,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财务管理
第三章
企业业绩评价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企业业绩评价概述
责任中心业绩评价
第三节
第四节
基于EVA的业绩评价模式
基于战略的业绩评价模式
第一节
企业业绩评价概述
一、企业业绩评价的概念
业绩,也可以称为绩效、效绩,三者之间并没
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用语略有不同。 财政部原统计评价司认为,企业效绩是指一定 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 企业业绩评价就是按照企业目标设计相应的评 价指标体系,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特定的评 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价值实现程度做出
情况和差异分析结果成为该时期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指标。
2、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始于20世纪初,较有代表性的是沃尔 评价法和杜邦财务分析法。20世纪初,美国学者亚 历山大.沃尔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 比率分析》,首次提出了7项财务评价指标,奠定 了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效益的基础;而杜邦财务分析 评价体系建立了以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财务指标间 的内在联系。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权数表
五、企业业绩评价模式
1、会计基础业绩评价模式
2、经济基础业绩评价模式
3、战略管理业绩评价模式
第二节
责任中心业绩评价
一、责任中心的涵义
责任中心是指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拥有相应
管理权限和享受相应利益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的统
称。
责 任 中 心 成本中心
利润中心
投资中心
责任中心之间的关系: 最基层的成本中心应就经营的可控成本向其
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二、建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意义 1、完善和改进国家管理企业的有效方式 2、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 3、正确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4、促进企业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5、正确了解自身差距,树立高标准的发展目标
三、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
企业业绩评价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 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评价 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 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
平。该方法主要为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国有企业服务。
2、财务指标评价 财务指标评价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初期产生
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财务指标评价分别是1993
年《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8项财务评价指标、1995
年财政部出台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
行)》10项财务评价指标、1997年国家统计局等颁布 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7项评价指标等。这些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为各政府管理部门考核国有企业 服务。
企业业绩评价要素构成及运作程序图例
四、国内外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
(一)国外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
国外绩效评价划分为四个阶段
1、成本评价 成本评价阶段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成本评价体现的是 早期的一种简单的将本求利思想,成本计算以盈利为目的。这 一阶段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就是成本。1911年,美国会计工作 者哈瑞设计了最早的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制度 的建立,实现了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状况即标准成本的执行
成本 中心
成本 中心
成本 中心
成本 中心
成本 中心
二、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 (一)成本中心的概念 一个责任中心,如果不形成或不考核其收入,而 着重考核其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这类责任中心就称 为成本中心。成本中心分为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 标准成本中心是指那些有明确、具体的产品,且 对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各种要素的投入量能合理预计的 成本中心。如车间、工段、班组等。 费用中心则是指那些工作成果不是明确的实物, 无法有效计量,或者投入与产出之间没有密切联系的 成本中心。如一般行政管理部门、研发部门等。
1.评价主体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资产所有者、投资人、
经营管理者、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
2.评价客体 评价客体主要包括整个企业、部门、经营 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等等。
3.评价目标 4.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指对评价客体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5.评价标准 (1)历史标准 内部标准 (2)预算标准 (3)经验标准 (4)行业标准 外部标准 (5)竞争标准 6.评价方法 7.评价报告
上层成本中心负责。
上层的成本中心应就其本身的可控成本和下
层转来的责任成本一并向利润中心负责。
利润中心应就其本身经营的收入、成本(含 下层转来成本)和利润(或边际贡献)向投资中 心负责。 投资中心最终就其经管的投资利润率和剩余
收益向总经理和董事会负责。
投资中心
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
成本 中心
成本 中心
3、价值评价 20世纪30年代,日本松下公司首先创立了“剩 余收益”绩效评价方法。1982年美国思腾思特管理 咨询公司对剩余收益进行了改造,产生了经济增加 值评价法(EVA),EVA方法为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了 全新的理念,它更适用于对上市公司的评价。
4、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开展较早的国家是韩国。20世纪80年 代初,该国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方法,对国有企业实施年度效绩评价,在企业绩效 综合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 效。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
3、企业效绩评价 企业效绩评价产生于1999年6月,财政部等四 部委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 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从出资人的角度,对
企业进行了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的综合评价,该体
系主要是为政府部门间接管理国有企业服务。2002
年2月五部委又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
(修正),对原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作了修订,修 正后的效绩评价体系如下表。
分卡的诞展。
(二)国内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分为总量指标评价、财务指 标评价和企业效绩评价三个阶段。 1、总量指标评价 总量指标评价是我国国有企业最早的考核评价 方法。1992年以前,先后采用产品产量、工业产值、
实现利润、上交利税等总量指标考核企业的绩效水
(二)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 标准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是既定产品质 量和数量条件下的标准成本。 使用费用预算来评价费用中心的成本控制 业绩。
三、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 (一)利润中心的概念 一个责任中心,如果能够同时控制生产和销售, 既要对成本负责又要对收入负责,但是没有责任或没 有权力决定该中心资产投资的水平,因而可以根据其 利润的多少来评价该中心的业绩,这类责任中心就称 为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有两种类型: 1、自然的利润中心:直接向企业外部出售产品。 2、人为的利润中心:在企业内部按内部转移价 格出售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