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处方药管理相关法规和技术评价发展-夏东胜2

合集下载

我国药品管理动态及新法规解读(二)-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我国药品管理动态及新法规解读(二)-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我国药品管理动态及新法规解读(二)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温馨提示: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生成。

若5次未通过考核,则需重新学习该课视频课程,试题也将重新组合,请在答题时慎重答题、提交。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分品种、分步骤研究明确部分重点或高风险中药品种生产使用的中药材应当()A.符合GAP要求B.符合GMP要求C.符合GSP要求D.符合GCP要求正确答案:A2.《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明确:中药说明书【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中任何一项在本规定施行之日起满3年后申请药品再注册时仍为“尚不明确”的,依法()A.予以罚款B.注销药品生产许可证C.责令改正,给予警告D.不予再注册正确答案:D3.《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要求:人用经验作为批准上市或者增加功能主治证据的中药新药,说明书中应当列入()A.【处方来源】项B.【中医临床实践】项C.【功能主治的理论依据】项D.【适应证的理论依据】项正确答案:B4.《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建设任务之一是制定常用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A.100种B.200种C.300种D.350种正确答案:C5.2021年获批上市的12个中药新药均是来源于临床经验方或医院制剂充分体现了中药研发“源于临床、回归临床”的特点。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新版《药品管理法》明确了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药品管理工作使命()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疫苗管理法》发布实施,这是全球首部综合性疫苗管理法律。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中药注射剂生产所用的中药材,必须符合GAP要求。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解决。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新版《药品管理法》确立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社会共治的基本原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04]101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04]101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的通知正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04]1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整体部署和安排,我局在国家药品标准药品中进行了非处方药的遴选,目前已公布了六批4326个非处方药制剂品种,初步对上市药品进行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

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经研究决定,从2004年开始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并对非处方药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处方药转换评价为非处方药(一)申请范围除以下规定情况外,申请单位均可对其生产或代理的品种提出处方药转换评价为非处方药的申请:1.监测期内的药品;2.用于急救和其它患者不宜自我治疗疾病的药品。

如用于肿瘤、青光眼、消化道溃疡、精神病、糖尿病、肝病、肾病、前列腺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性传播疾病等的治疗药品;3.消费者不便自我使用的药物剂型。

如注射剂、埋植剂等;4.用药期间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医学监护和指导的药品;5.需要在特殊条件下保存的药品;6.作用于全身的抗菌药、激素(避孕药除外);7.含毒性中药材,且不能证明其安全性的药品;8.原料药、药用辅料、中药材、饮片;9.国家规定的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以及其它特殊管理的药品;10.其它不符合非处方药要求的药品。

(二)工作程序1.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药品,符合申请范围,其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或进口药品代理商)可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处方药转换评价为非处方药的申请。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第二批非处方药品进行审核登记工作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第二批非处方药品进行审核登记工作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第二批非处方药品进行审核登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02.07.03•【文号】国药监安[2002]228号•【施行日期】2002.07.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的通知》(发布日期:2007年1月31日实施日期:2007年1月31日)废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第二批非处方药品进行审核登记工作的通知(国药监安[2002]2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对第二批非处方药进行审核登记,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审核登记工作程序和说明(一)药品生产企业(进口药品代理商)根据《药品管理法》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应向企业注册地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下述材料:1.《非处方药品审核登记申请表》(附件1,下称《申请表》);2.药品生产批件(复印件)、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3.非处方药品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样本(设计稿);4.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上报材料一律用A4复印纸单面打印。

(二)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受理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进口药品代理商)的申请登记核准工作。

审核工作要遵守《药品管理法》和《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3号),按照《药品包装、标签规范细则(暂行)》(国药监注[2001]482号)、《关于公布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及管理规定的通知》(国药管安[1999]399号)、《关于做好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的补充通知》(国药监注[2002]32号)以及本通知的有关要求和规定进行。

对核准通过的药品,由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非处方药品审核登记证书》(附件2,下称《登记证书》)。

我国非处方药与不良反应监测的政策对比及启示_夏东胜

我国非处方药与不良反应监测的政策对比及启示_夏东胜

表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主席令第45号)(2001年02月28日发布)OTC药品相关内容ADR监测相关内容第37条:国家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第54条:非处方药的标签,必须印有规定的标志。

第38条:禁止进口不良反应大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

第42条:国务院药品监管理部门对已经批准生产或者进口的药品,应当组织调查;对不良反应大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应当撤销批准文号或者进口药品注册证书。

第54条:药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不良反应。

第71条: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并规定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职责及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应采取的措施。

●●●●●●我国非处方药与不良反应监测的政策对比及启示夏东胜王春婷刘翠丽汤韧范燕徐帅田春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中图分类号:R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29(2013)10-0602-05作者简介:夏东胜,女,主任药师,非处方药与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评价。

*通讯作者:田春华,女,副主任药师,非处方药与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评价。

E-mail:tianchunhua@cdr.gov.cn摘要:目的加强非处方药的安全监测,保障非处方药的安全性。

方法通过对目前我国非处方药与不良反应监测相关政策的对比研究与分析,从中获得对非处方药安全性监测的启示。

结果与结论建议我国在政策层面依据非处方药特点而建立非处方药不良反应监测的相关制度和措施。

关键词:非处方药;不良反应;监测;政策;对比;启示AComparativeResearchandEnlightenmentonPoliciesaboutOver-the-CounterDrugandAdverseDrugReactionMonitoringinChinaXIA Dong-sheng WANG Chun-ting LIU Cui-li Tang Ren FAN Yan XU Shuai TIAN Chun-hua *(Center for Drug Reevaluation,CFDA,Beijing 100045,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onitoring of Over-the-Counter(OTC)drug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OTC drug.MethodsThrough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policies about OTC drug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we could get the enlightenment about safety monitoring of OTC drug.ResultsandConclusionTo advise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drug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asures on OTC drug in the aspect of polic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TC drug.Keywords:OTC;adverse drug reaction;monitoring;policy;comparison;enlightenment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非处方药(OTC)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ADR)相关政策的对照研究与分析,从中获得启示,提出我国需在政策层面补充建立适合非处方药特点的非处方药品的安全性监测制度和措施,以加强非处方药的安全性监测,保障非处方药的安全。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

处方药是指必须由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而非处方药则是指可以直接在药店等地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为了更好地管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我国实行了相应的分类管理办法。

一、处方药管理办法1. 处方药的定义处方药是指具有一定毒性、副作用或药效较强的药品,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综合因素开具处方后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这种药品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疾病和慢性病,需要患者根据医嘱规范使用。

2. 处方药的购买和使用患者在购买处方药时,必须提供医生开具的有效处方,才能向药店购买所需药品。

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按照医嘱的指导使用药品,不得擅自更改用药剂量或频次,避免发生药物滥用或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 处方药的存储和销售药店在销售处方药时,必须妥善保存购买者的处方信息,确保处方药的合理使用。

同时,药店应按照相关规定存放处方药,避免因温度、湿度等问题导致药品质量下降。

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1. 非处方药的定义非处方药是指对常见疾病、轻微症状可自行辨识和使用的药品,购买和使用无需医生处方。

这类药品包括感冒药、退烧药、止痛药等,适用于一般民众自行购买和使用。

2. 非处方药的购买和使用公民在购买非处方药时,无需提供处方,可根据自身需要前往药店等地购买所需药品。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按照药品说明书和相关建议合理使用,避免药品误用或滥用。

3. 非处方药的宣传与销售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非处方药时,必须按照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标注药品的名称、用途、用法用量等信息,确保公众能够准确了解药品信息。

同时,药店在销售非处方药时,应向购买者提供必要的用药指导和建议,避免患者因误用药物而产生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我国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避免因药物滥用或不当使用而引发健康问题。

公民在购买和使用药品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有效保障个人健康。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局令第10号)《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于1999年6月11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制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第二条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第三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制定。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非处方药目录的遴选、审批、发布和调整工作。

第五条处方药、非处方药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其生产品种必须取得药品批准文号。

第六条非处方药标签和说明书除符合规定外,用语应当科学、易懂,便于消费者自行判断、选择和使用。

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第七条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必须符合质量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使用。

每个销售基本单元包装必须附有标签和说明书。

第八条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经营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批发企业和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它商业企业可以零售乙类非处方药。

第九条零售乙类非处方药的商业企业必须配备专职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专业培训后,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证的人员。

第十条医疗机构根据医疗需要可以决定或推荐使用非处方药。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根据题目所给的内容,我将按照文章的格式来写正文,确保整体结构清晰,内容准确无误。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为了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和优化药物资源的利用,国家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了分类管理。

本文将从分类标准、管理措施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类标准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1. 药物的成分和作用机制:与处方药相比,非处方药一般采用的是成分较为简单、作用机制较为明确的药物,适用于常见、病情较轻的疾病或症状,如感冒药、退烧药等。

而处方药常常包含复杂的成分或用于治疗症状较为严重的疾病,需要经过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

2. 药物的安全性和风险等级:根据药物的安全性和风险等级的不同,将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的使用需要医生的监督和指导,因其可能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等风险。

而非处方药使用的安全性较高,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也需要在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时限内进行。

3. 药物的适应症: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疑难病症、需要专业医生确诊的疾病,如癌症药物、抗生素等。

而非处方药主要适用于一些常见、可自我诊断的疾病或症状,如头痛药、消化药等。

二、管理措施为了更好地管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处方药管理:处方药使用必须依照医生的处方,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明确药物的名称、用量、用法和购买渠道等信息。

患者购买处方药时需要提供医生开具的有效处方,并在药店进行登记备案。

此外,医生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跟踪管理。

2. 非处方药管理:非处方药的销售不需要医生处方,但也需要药店进行登记备案,以便追溯药物的使用情况。

药店在销售非处方药时应对购买者进行咨询,了解其病情和药物使用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

3. 教育宣传:国家加强对公众的药品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用药安全意识和科学用药能力。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01.05.18•【文号】国药监安[2001]254号•【施行日期】2001.05.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的通知(国药监安[2001]2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经我局审定,现公布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品目录。

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标是经组织医学、药学专家,按照“安全有效、慎重从严、结合国情、中西药并重”的指导思想和“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原则,进行遴选、审评,并征得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分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意见后确定。

此次公布的目录包括1535个药品制剂(见附件),其中:化学药品制剂205个(甲类非处方药136个,乙类非处方药69个),中成药制剂1330个(甲类非处方药978个,乙类非处方药352个)。

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录公布后,相关审核登记工作的安排和要求由我局另行通知。

附件: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录(化学药品、中成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00一年五月十八日附件: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录(化学药品、中成药)化学药品部分药品名称规格(组成)分类1对扑口服液每10ml含对乙酰氨基酚125mg、咖啡因7.5mg、甲马来酸氯苯那敏1.5mg、人工牛黄5mg、维生素C20mg2布洛伪麻片布洛芬0.2g、盐酸伪麻黄碱30mg甲3布洛伪麻胶囊布洛芬0.2g、盐酸伪麻黄碱30mg甲4布洛伪麻颗粒剂布洛芬0.2g、盐酸伪麻黄碱30mg甲5那可丁片10mg甲6复方甘草片甘草流浸膏粉112.5mg、阿片粉4mg、樟脑2mg、甲八角茴香油2mg、苯甲酸钠2mg7复方甘草合剂每100ml含甘草流浸膏12ml、甘油12ml、酒石甲酸锑钾0.024g、浓氨溶液适量、复方樟脑酊12ml、乙醇3ml8复方氢溴酸右美沙芬糖浆每10ml含氢溴酸右美沙芬30mg、愈创木酚甘乙油醚200mg9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对乙酰氨基酚250mg、盐酸金刚烷胺100mg、马甲来酸氯苯那敏2mg、人工牛黄10mg、咖啡因15mg10复方氨酚葡锌片对乙酰氨基酚50mg、葡萄糖酸锌35mg、盐酸乙二氧丙嗪0.5mg、板兰根浸膏粉125mg11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90mg、马来酸氯苯那敏4mg 甲缓释胶囊12复方锌布颗粒剂葡萄糖酸锌100mg、布洛芬50mg、马来酸氯苯甲那敏2mg13氢溴酸右美沙芬分散片(1)15mg (2)5mg甲14美愈伪麻片氢溴酸右美沙芬15mg、盐酸伪麻黄碱30mg、甲愈创木酚甘油醚100mg15美酚伪麻胶囊愈创木酚甘油醚100mg、盐酸伪麻黄碱30mg、甲氢溴酸右美沙芬10mg、16氨咖愈敏溶液每10ml含对乙酰氨基酚120mg、马来酸氯苯那甲敏1.125mg、无水咖啡因18.75mg、愈创木酚甘油醚37.5mg17盐酸氨溴索片30mg甲18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75mg甲19盐酸氯哌丁片(咳平片)10mg甲20氯化铵片0.3g甲21愈美片氢溴酸右美沙芬15mg、愈创木酚甘油醚100mg乙22愈酚伪麻片愈创木酚甘油醚200mg、盐酸伪麻黄碱30mg甲23羧甲司坦片(小儿用)0.1g甲24羧甲基半胱氨酸泡腾散5g:0.25g甲神经系统用药1乙酰水杨酸缓冲片0.162g乙2双水杨酯片0.3g甲3水杨酸二乙胺软膏(1)20g:2g (2)20g:4g (3)30g:3g (4)30g:6g乙4牛磺酸片0.4g乙5牛磺酸散0.4g乙6牛磺酸颗粒(1)0.4g (2)0.8g乙7贝诺酯片(1)0.2g (2)0.5g甲8贝诺酯颗粒0.5g甲9对乙酰氨基酚干混悬剂12.65g:3.75g乙10对乙酰氨基酚凝胶5g:120mg乙11布洛芬干混悬剂34g:1.2g甲12布洛芬混悬液(1)100ml:2g (2)60ml:1.2g 甲13布洛芬滴剂20ml:0.8g甲14布洛芬凝胶剂15g:0.75g甲15布洛芬糖浆10ml:0.2g甲16吡罗昔康搽剂20ml:0.2g乙17阿司匹林肠溶胶囊0.15g乙18阿司匹林咀嚼片0.5g乙19阿司匹林维生素C泡腾片阿司匹林400mg、维生素C240mg乙20罗通定片(1)30mg (2)60mg甲21复方氯乙烷气雾剂每1000g含麝香0.1g、延胡索6g、三七3g、甲黄柏9g、氯乙烷550g22盐酸去氯羟嗪片(1)25mg (2)50mg甲23盐酸罗通定片30mg甲24盐酸苯环壬酯片2mg甲25盐酸苯海拉明片25mg甲26盐酸赛庚啶片2mg(按C21H21N.HC1计算)甲27萘普生片(1)0.1g (2)0.125g (3)0.25g 甲28萘普生钠片0.275g.(相当于萘普生0.25g)甲29萘普生栓0.25g甲30萘普生胶囊(1)0.125g (2)0.2g (3)0.25g 甲31萘普生缓释片0.5g甲32萘普生缓释胶囊0.25g甲33萘普生颗粒10g:0.25g甲34氯唑沙宗胶囊0.2g甲35精氨酸阿司匹林片0.25g(以阿司匹林计)乙消化系统用药1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1)0.25g (2)0.35g 乙2大黄碳酸氢钠片大黄150mg、碳酸氢钠150mg、薄荷油乙3双歧三联活菌胶囊210mg乙4车前番泻复合颗粒100g含卵叶车前草种子12g、卵叶车前草乙果壳2.2g、番泻果实12g(相当于0.3%番泻果苷)5甘羟铝片0.25g甲6龙胆碳酸氢钠片龙胆(中粉)0.1g、碳酸氢钠0.15g甲(健胃片)7多酶片胰酶300mg、胃蛋白酶13mg乙8肌苷口服溶液(1)10ml:0.1g(2)10ml:0.2g(3)20ml:0.2g甲(4)20ml:0.4g9阿苯达唑片0.4g甲10阿苯达唑颗粒(1)1g:0.1g(2)1g:0.2g甲11乳酸菌素片按乳酸菌素计(1)0.2g(2)0.4g(3)1.2g 乙12乳酸菌素颗粒剂按乳酸菌素计(1)1g(2)2g(3)6g乙13法莫替丁散1g:20mg甲14复方维生素U胶囊氢氧化铝90mg、三硅酸镁72.5mg、维生素U25mg、甲甘草浸膏粉16.5mg、罗通定2mg、白及17mg、淀粉酶25mg、胆粉1.5mg、薄荷脑0.5mg15复方铝酸铋片铝酸铋200mg、重质碳酸镁400mg、碳酸氢钠甲200mg、甘草浸膏粉300mg、弗朗鼠李皮25mg、茴香粉10mg16复方铝酸铋胶囊铝酸铋66.7mg、重质碳酸镁133.3mg、碳酸甲氢钠66.7mg、甘草浸膏粉100mg、弗朗鼠李皮8.3mg、茴香粉3.3mg17复方铝酸铋颗粒铝酸铋200mg、重质碳酸镁400mg、碳酸氢钠甲200mg、甘草浸膏粉300mg、弗朗鼠李皮25mg、茴香粉10mg18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0.25g,每1g含嗜酸乳杆菌一千万个乙(2)0.5g,每1g含嗜酸乳杆菌一千万个19复方碳酸钙咀嚼片碳酸钙680mg、重质碳酸镁80mg乙20复合乳酸菌胶囊0.33g乙21枸橼酸铋钾片0.3g(以铋计110mg)甲22枸橼酸铋钾胶囊(1)0.15g(含铋55mg)、(2)0.3g(含铋110mg)甲23枸橼酸铋钾颗粒(1)每袋1.0g:110mg(以铋计)甲(2)每袋1.2g:110mg(以铋计)24胃蛋白酶片120单位甲25胃蛋白酶颗粒480单位甲26 +5mg甲27盐酸哌仑西平片25mg甲28盐酸雷尼替丁口服溶液10ml:150mg 甲29胰酶肠溶胶囊0.15g乙30胶体果胶铋胶囊50mg(以铋计)甲31胶体酒石酸铋胶囊55mg(以铋计)甲32铝镁加混悬液15ml:1.5g甲33羧甲纤维素钠颗粒2g甲34蒙脱石散(双八面3g甲体蒙脱石散)35碱式碳酸铋片(1)0.3g(2)0.5g甲36碳酸氢钠片(1)0.3g(2)0.5g甲37磷酸哌嗪宝塔糖0.2g甲五官科用药1甲硝唑口颊片3mg甲2地喹氯铵含片0.25mg甲3西地碘片 1.5mg乙4杆菌肽眼膏2g(1000单位)甲5复方地喹氯铵含片地喹氯胺0.25mg、短杆菌素1.00mg甲6复方萘甲唑啉喷雾剂含盐酸萘甲唑啉0.05%、马来酸氯苯那敏0.1%甲7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每1000ml含葡萄糖酸氯已定1.2g、甲硝唑0.2g、乙甘油50ml、浓薄荷水10ml等8度米芬滴丸20mg乙9盐酸金霉素眼膏0.5%甲10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10ml:5mg甲11盐酸羟甲唑啉滴鼻液(1)10ml:5mg(2)5ml:2.5mg甲12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每1000ml含盐酸萘甲唑林0.5g或1.0g、甲硼酸20g、硼砂1.3g、乙二胺四醋酸二钠0.5g13盐酸麻黄碱滴鼻液1%甲14盐酸赛洛唑啉滴鼻液(1)10ml:5mg(2)10ml:10mg甲15维氨啉滴眼液泛酰醇、L-天门冬氨酸钾、维生素B6、乙甘草酸二钾、盐酸萘甲唑啉、马来酸氯苯那敏、甲基硫酸新斯的明16氯化钠滴眼液10ml:55mg乙17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8ml:4万单位甲18醋酸可的松眼膏(1)0.25%(2)0.5%甲19醋酸可的松滴眼液3ml:15mg甲20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0.3mg甲21醋酸氢化可的松眼膏0.5%甲皮科用药1乙醇乙2丁苯羟酸乳膏10g:0.5g甲3丁香罗勒油乳膏(1)35g:0.875g(2)10g:0.25g乙4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10g:10mg甲5七叶皂甙/每100克含七叶皂甙1克、二乙胺水杨酸5克甲二乙胺水杨酸凝胶6水杨酸软膏(1)2%(2)5%乙7水杨酸复合洗剂15g/包与6g/瓶,含水杨酸、苯甲酸、硼酸、甲乳酸,分成散剂与溶液分别包装8甲硝唑凝胶20g:0.15g甲9甲硝唑霜1%甲10红霉素——过氧苯甲红霉素3%、过氧苯甲酰5%甲酰凝胶11红霉素软膏1%乙12肌醇烟酸酯软膏10g:100mg乙13过氧苯甲酰乳膏5%甲14过氧苯甲酰凝胶10g:0.5g甲15克林霉素磷酸酯1%甲外用溶液16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20g:0.2g甲17克罗米通乳膏(1)10g:1g(2)30g:3g乙18冻疮膏每克含樟脑30mg、硼酸50mg、甘油50mg 乙19尿素乳膏10g:0.2g乙20杆菌肽软膏8g(4000单位)甲21炉甘石洗剂每1000ml含炉甘石150g、氧化锌50g、甘油50ml乙22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含水杨酸甲酯、薄荷、桉油、松节油等乙23复方克霉唑软膏每克含克霉唑0.015g、尿素0.15g乙24复方硝酸益康唑乳膏每克含硝酸益康唑10mg、曲安奈德1.0mg 甲25复方新霉素软膏每克含新霉素2000单位、杆菌肽250单位乙26复方醋酸曲安奈德溶液每毫升含醋酸曲安奈德1mg、水杨酸20mg、甲月桂氮卓(草字头加卓)酮0.02ml、丙二醇0.45ml、乙醇适量27曼秀雷敦薄荷膏含水杨酸甲酯、樟脑、薄荷脑、松节油等乙28海藻酸钙海绵(1)5cm×5cm(2)6cm×10cm乙29盐酸金霉素软膏1%乙30盐酸特比萘芬溶液10ml:0.1g甲31盐酸特比萘芬凝胶10g:0.1g甲32弹性火棉胶(1)10g(2)5g(3)2g甲33维A酸软膏(1)10g:5mg(2)10g:10mg甲34维A酸凝胶0.05%甲35硝酸益康唑软膏10g:0.1g乙36硝酸益康唑喷剂1%乙37硝酸益康唑溶液1%乙38硼酸软膏5%乙39硼酸洗液3%乙40碘络醚溶液含有效碘0.5g 甲41酮康唑乳膏10g:0.2g甲42酮康唑洗剂1g:20mg甲43聚维酮碘软膏10%乙44樟脑醑每1000ml含樟脑100g乙45醋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1.0%甲46醋酸氢化泼尼松软膏(1)4g:0.02g(2)10g:0.05g 甲47醋酸氯己定软膏醋酸氯己定0.5%、冰片0.5%乙48醋酸氯己定涂膜(1)50ml:0.2%(2)100ml:0.2%(3)500ml:0.2%乙49醋酸氯己定痔疮栓20mg甲50磺胺嘧啶银乳(软)膏500g:5g甲51糠酸莫米松乳膏5g:5mg甲妇科用药1三相避孕片6片(黄色)每片含左旋甲基炔诺酮0.05mg、甲炔雌醇0.03mg;5片(白色)每片含左旋甲基炔诺酮0.075mg、炔雌醇0.04mg;10片(棕色)每片含左旋甲基炔诺酮0.0125mg、炔雌醇0.03mg2双唑泰软膏4g(含甲硝唑0.2g、克霉唑0.16g、甲醋酸氯己定8mg)3壬苯醇醚胶冻(1)3g(2)5g(3)30g甲4克霉唑片(阴道片)500mg甲5克霉唑霜10%甲6炔雌醇/孕二烯酮片雌激素0.03mg、孕烯二酮0.075mg甲7复方甲硝唑气雾剂每30ml含甲硝唑18mg、苯扎溴铵30mg甲8复方甲硝唑栓甲硝唑0.5g,及人参茎叶皂甙、维生素E等甲9复方炔诺孕酮片炔诺孕酮0.3mg、炔雌醇0.03mg甲10复方炔诺酮膜炔诺酮0.6mg、炔雌醇0.035mg甲11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醇0.035mg 甲12黄藤素栓50mg甲13替硝唑阴道泡腾片0.2g甲14替硝唑栓1g甲15硝酸益康唑栓(1)50mg(2)150mg甲16聚维酮碘栓每粒含有效碘0.017-0.023g甲17聚维酮碘凝胶(1)5g:0.25g(含有效碘0.5%)甲(2)5g:0.5g(含有效碘1%)维生素与矿物质类药1十维锌、铁、钙胶囊维生素A4000IU、维生素D400IU、维生素E11mg、乙维生素C100mg、叶酸0.8mg、维生素B11.5mg、维生素B21.7mg、维生素B62.6mg、维生素B120.004mg、钙58.8mg、铁19.8mg、锌20mg、烟酰胺18mg2木糖醇口服液10ml:6.2g乙3乐力氨基酸螯合钙523.6mg、抗坏血酸钙145.0mg、乙磷酸氢钙110.0mg、氨基酸螯合镁167.0mg、氨基酸螯合锌40.0mg、氨基酸螯合铜1.7mg、氨基酸螯合锰8.2mg、氨基酸螯合钒0.1mg、氨基酸螯合硅3.3mg、氨基酸螯合硼0.9mg、维生素D3200IU4右旋糖酐铁片25mg(按Fe计算)甲5乳酸亚铁口服液10ml:0.1g甲6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10ml:0.11g(按钙元素计)乙液(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7食母生片以干酵母计(1)0.2g(2)0.3g(3)0.5g乙8维生素AD滴剂每1g含维生素A9000单位与维生素D3000单位乙9维生素AD滴剂(胶囊型)(1)维生素A2000单位、维生素D700单位乙(2)维生素A1500单位、维生素D500单位10维生素B1丸(1)5mg(2)10mg乙11维生素C丸(1)50mg(2)100mg乙12维生素E片(1)5mg(2)10mg乙13维胺颗粒剂维生素C500mg、叶酸0.5mg、维生素B1 15mg、乙维生素B2 15mg、维生素B6 4mg、维生素B120.005mg、泛酸钙18mg、烟酰胺100mg等14维铁片七水硫酸铁525mg、维生素C500mg、烟酰胺30mg、甲泛酸钙10mg、维生素B1 6mg、维生素B2 6mg、维生素B6 5mg、维生素B12 0.025mg15琥珀酸亚铁片0.1g甲16葡萄糖酸亚铁胶囊(1)0.25g(2)0.3g(3)0.4g甲17葡萄糖酸亚铁糖浆(1)10ml:0.25g(2)10ml:0.30g 甲18葡萄糖酸钙含片(1)0.1g(2)0.15g(3)0.2g乙19碳酸钙泡腾颗粒剂2g:0.2g乙20磷酸氢钙片0.3g乙中成药部分药品名称规格(组成)分类1一清胶囊每粒装0.5克甲2一清颗粒每袋装7.5克甲3丁沉透膈丸每袋装10克甲4丁桂温胃散(1)每袋装500克(2)每盒装6克甲5丁蔻理中丸每26粒重1克甲6七味葡萄散每袋装15克甲7七宝美髯丸每丸重9克甲8七宝美髯口服液每支10毫升甲9七宝美髯颗粒每袋装8克甲10七香止痛丸每20粒重1克甲11九气心痛丸每40粒重约3克甲12九制大黄丸每50粒重3克,每袋装6克甲13二天油每瓶装(1)3毫升(2)9毫升乙14二仙口服液每支10毫升乙15二仙膏每瓶装(1)500克(2)400克(3)250克乙16二冬膏乙17二母清肺丸(二母丸)每丸重9克甲18二至丸甲19二至丸(浓缩丸)每10粒重1.7克甲20二陈丸甲21二陈丸(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甲22二陈合剂甲23人参五味子冲剂每袋重(1)5克(2)10克甲24人参天麻药酒甲25人参北芪片甲26人参当归颗粒每袋装3克甲27人参补丸(胶囊)每粒装0.3克甲28人参补气胶囊每粒装0.5克甲29人参补膏甲30人参固本丸每丸重9克甲31人参固本口服液每支10毫升甲32人参珍珠口服液每支10毫升甲33人参药酒乙34人参首乌胶囊每粒装0.3克甲35人参首乌精甲36人参健脾片乙37人参鹿茸丸每丸重9克甲38八味檀香散每袋装15克甲39八宝坤顺丸每丸重9克甲40八宝瑞生丸每丸重9克甲41八珍鹿胎膏(复方鹿胎膏) 每块重50克甲42力加寿片甲43十五制清宁丸每袋装9克甲44十五味沉香丸每丸重0.5克甲45十灵油乙46十香止痛丸每丸重6克甲47万应甘和茶每袋装(1)3克(2)9克甲48万应茶每袋(块)重3克乙49万宝油每瓶装(1)3克(2)6克(3)9克乙50三九胃泰胶囊每粒装0.5克甲51三九胃泰颗粒每袋装(1)20克(2)2.5克(无糖型)甲52三号蛇胆川贝片甲53三宝胶囊每粒装0.3克甲54三金感冒片乙55三蛇胆川贝膏甲56三蛇胆川贝糖浆甲57三黄片甲58三鞭补酒每瓶装(1)125毫升(2)250毫升甲(3)500毫升(4)750毫升59三鞭参茸固本丸每丸重3克甲60上清丸大蜜丸每丸重9克甲61千金茶(1)每袋装6克(2)每袋装12克乙62卫生丸每丸重9克甲63卫生培元丸每丸重9克甲64大补元煎丸甲65大补阴丸甲66大补药酒乙67大黄泻火散甲68大黄通便冲剂每袋装12克(相当于大黄流浸膏2毫升)甲69大温中丸每50粒重3克甲70小建中冲剂每包装15克甲71小建中合剂甲72小建中胶囊0.4克甲73小柴胡片每片重0.4克(相当于总药材1.5克)甲74小柴胡冲剂每袋装10克甲75山东阿胶膏每瓶装(1)80克(2)200克(3)400克甲76山鸡大补酒乙77山茄子清凉颗粒每袋装15克乙78山楂丸每丸重9克乙79山楂内消丸每瓶装9克甲80山楂麦曲颗粒(1)每袋装15克(2)每块重15克乙81山楂调中丸每丸重6克甲82川贝止咳糖浆乙83川贝止嗽合剂每瓶装10毫升乙84川贝半夏液甲85川贝末胶囊每粒重0.5克乙86川贝枇杷冲剂3克乙87川贝枇杷糖浆乙88川贝枇杷露每瓶装150毫升乙89川贝罗汉止咳冲剂每袋装10克乙90川贝梨糖浆乙91川贝银耳糖浆乙92川贝雪梨膏乙93川芎茶调丸甲94川芎茶调丸(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克甲95川芎茶调口服液每瓶装10毫升甲96川芎茶调片每片重0.48克甲97川芎茶调冲剂每袋装7.8克甲98川芎茶调袋泡剂每袋装1.6克甲99川芎茶调散甲100不换金正气散每袋重15克甲101丹栀逍遥丸甲102丹栀逍遥片每片重0.35克甲103丹桂香颗粒每袋装20克甲104丹溪玉屏风颗粒每袋装15克甲105乌贝胶囊0.5克甲106乌贝散每瓶装45克甲107乌发丸每丸重9克甲108乌甘散(胃溃疡散)每瓶装60克甲109五加片甲110五加参归芪精乙111五加参蛤蚧精每支装10毫升甲112五加参精乙113五加参颗粒每块重12.25克乙114五芝地仙金髓膏甲115五灵止痛胶囊每粒装0.3克(相当于原药材0.5克)甲116五味子丸每丸重9克甲117五味子颗粒(冲剂)每袋(或块)重10克(相当于总药材3克)乙118五味子糖浆乙119五味甘露滋补丸每丸重10克甲120五味沙棘散每袋装15克甲121五味清浊散每袋装15克甲122五味黄连丸每60丸重1克甲123六一散乙124六君子丸每包重9克甲125六味丸每包重9克甲126六味能消丸每10丸重6克甲127六味能消胶囊每粒装0.45克甲128六和茶每袋或每盒装18.8克乙129六经头痛片甲130六神曲甲131六神怯暑水乙132升气养元糖浆乙。

我国非处方药注册转换评估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非处方药注册转换评估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非处方药注册转换评估的现状及思考作者谢松梅正文内容摘要:对非处方药注册转换进行科学评估,确保药品分类适当、安全且合理,是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回顾我国非处方药转换的历程和现状,借鉴国外相关管理评估经验,初步探讨我国非处方药注册转换评估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思考,以为今后非处方药注册转换的科学、全面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处方药,注册转换,评估非处方药(over-the-counter,or OTC)是指不需要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由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1]。

非处方药作为自我药疗产品,其适应症应是常见的、多发的、并能自我诊断的[2]。

目前,药品分类管理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公认并先后采用的先进的药品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满足消费者自我药疗需求和实现有限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将药品分类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由此,药品由仅凭医生处方销售转换为非处方销售的重新分类是很多国家当前关注的热点。

对药品的类型予以科学评估,确定所进行的重新分类适当、安全且合理,是非处方药申请人、药品管理和卫生部门为确保公众健康所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回顾我国非处方药转换的历程和现状,分析参考国外相关管理评估经验,初步探讨我国非处方药注册转换评估存在的问题和需完善的内容,以期为今后我国非处方药注册转换的科学、全面评估提供有益参考。

1.国内非处方药注册转换评价的历程和现状1999年6月,《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并自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

随后,我国非处方药的确定经历了遴选[3]和2004年以后的注册转换评价两个阶段[4],并逐步建立了非处方药注册转换的相关制度、程序和规范。

目前,我国非处方药目录的药品共计4000余个。

其中,绝大部分为2004年以前为配合我国药品分类管理的需要,由医药专家按照“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基本原则,从药典、部颁标准等国家标准中遴选而来,自2004年开始,随着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推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04]101号文件),从此进入了由企业申报资料、局相关部门进行技术评价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的评价阶段[4]。

中国非处方药管理相关法规和技术评价发展夏东胜..精讲

中国非处方药管理相关法规和技术评价发展夏东胜..精讲

• 1999年6月,颁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提出了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要求
• 此后,建立多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例如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及管理规定、广告审查与管理等 • 流通领域试点(药品分类摆放)、宣传与培训
第三阶段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基本框架的形成阶段
OTC注册
OTC标签 和说明书
其他 (流通广告等)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局令第10号)(19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品管理法》 (200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2-08) OTC转换:《关于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有关事宜的通知 》 (食药监办注[2010]64号)(2010-06-30) 《关于印发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评价指导原则(试行)等6个技术 文件的通知》(2012-11-14) OTC注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局令第35号)(2002-10-31) 关于印发《非处方药注册审批补充规定》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2004]67号 )(2004年03月16 )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局令第28号)(2007-07) OTC说明书和标签: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局令第24号)(2006-03) 《关于印发非处方药说明书规范细则的通知 》 (国食药监注[2006]540号 )
• 主要内容: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定义及分类 非处方药说明书及包装标签要求 各级药监部门的相关职责 对生产与经营企业的相关要求 广告的管理等
总体 规定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局令第10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非处方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

非处方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

非处方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非处方药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非处方药,即不需要医生处方即可购买和使用的药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成为重要的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非处方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的相关内容。

一、非处方药的定义与分类非处方药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物,与处方药相对应。

根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处方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常规非处方药,一类为限定非处方药。

常规非处方药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安全且无需医生监督的药物,如感冒药、止痛药等;而限定非处方药是指需要在药剂师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如口服避孕药等。

二、非处方药的安全性评估1. 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进行临床试验。

在进行临床试验时,研究人员会招募一定数量的志愿者,观察药物的安全性与可能的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结果将为后续的安全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2. 药物监测与不良反应报告医疗机构和药品监管部门会对非处方药进行监测,并收集不良反应报告。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发现药物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类似药物的安全性证据对于与已上市非处方药类似的新药,可以参考已有药物的安全性证据。

如果新药的成分和作用机制与已有药物相似,并且已有药物的安全性已得到验证,那么可以合理推断新药的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三、非处方药的有效性评估1. 药效试验有效性评估需要进行药效试验,以验证药物是否具有所声称的治疗效果。

药效试验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 临床实践的证据可以通过观察真实世界中非处方药的使用效果来评估其有效性。

临床实践中的数据可以反映非处方药的实际疗效,对指导非处方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3. 文献综述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述,可以总结和分析非处方药的有效性证据。

文献综述需要对各个研究的方法、样本数量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以得出结论。

四、非处方药的信息传递与风险管理为了确保非处方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传达给消费者,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中国非处方药上市审评制度改革进展

中国非处方药上市审评制度改革进展

中国非处方药上市审评制度改革进展近年来,中国的非处方药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发展,消费者对自我健康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政府也在积极推动非处方药市场的监管和规范化。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非处方药上市审评制度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其目的是加强对非处方药的审批和监管,保障公众安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非处方药上市审评制度的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和意义中国的非处方药市场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药品种类和品牌也日益增多。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一些低质量、假冒伪劣的非处方药也开始出现,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

因此,中国政府意识到加强对非处方药市场监管的迫切性,推动对非处方药上市审评制度进行。

的意义在于:1.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非处方药的特点是可以供消费者自行选购和使用,因此质量和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通过审评制度,可以有效规范非处方药的生产和销售,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2.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

审评制度可以促使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诚信经营意识,引导行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声誉。

3.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通过严格审查非处方药的上市申请,可以减少市场中低质量、假冒伪劣药品的流通,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产品。

二、主要内容和措施1.完善审评标准和程序。

制定统一的非处方药审评标准和程序,厘清各类非处方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用性要求,规范上市审评程序,确保每一款非处方药的上市都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强化上市审评监管。

加强对非处方药上市审评的监督管理,提高审评机构和专家的专业水平和审慎程度,确保审评结果真实可靠,杜绝有偏颇或被操纵的情况发生。

3.设立审评专门机构。

成立专门从事非处方药上市审评的机构,集中精力研究和制定非处方药审评制度,提高审评效率和质量,保证审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4.加强对企业的规范管理。

对从事非处方药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加强规范管理,设立严格的资质准入和监管机制,确保企业生产的非处方药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我国非处方药品种管理模式的探讨

我国非处方药品种管理模式的探讨

我国非处方药品种管理模式的探讨
汤韧;夏东胜;程刚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警戒》
【年(卷),期】2008(5)5
【摘要】概述我国现行非处方药的品种管理模式,分析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管理设想,为我国非处方药品种管理提供借鉴.
【总页数】3页(P265-267)
【作者】汤韧;夏东胜;程刚
【作者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4
【相关文献】
1.我国非处方药品市场前景及企业营销策略探讨 [J], 靳明;徐伟伟
2.我国非处方药品市场前景及企业营销策略探讨 [J], 斯明;徐伟伟
3.我国非处方药品市场前景及企业营销策略探讨 [J], 斯明;徐伟伟
4.非处方药在我国的现状与发展的探讨 [J], 姜丽杰;梁云霞;李杰斌
5.借鉴英国制度探讨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双跨"管理 [J], 田春华;夏东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

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

我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药品分类管理意义重大药品分类管理是根据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 依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

处方药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使用, 非处方药则由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我国建立并完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监督管理深化改革的大事, 对促进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 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增强人们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 合理利用医疗卫生与药品资源产生重大作用。

对药品实施分类管理有利于提高药品监督管理水平。

通过规范并加强对非处方药的指导,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保健。

我国药品分类管理政策的发展情况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这一管理模式作为药品政策立法议题;1997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国家建立并完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1999年4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SDA) 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五部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我国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1999年6月,SDA 发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试行) 》, 同年10月18日起开展药品分类管理流通试点工作, 11月公布了《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及管理规定》( 暂行) 。

12月制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并发布了相关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0XX年1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颁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标志着我国将开始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 20XX年2月又对注射剂的使用进行了规定, 规定注射剂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售出; 20XX年7月1日又作出规定抗菌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

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 这标志我国全面实行的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已进入攻坚阶段; 20XX年1月1日规定抗肿瘤药、激素类( 避孕药除外) 处方药等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 20XX年7月1日规定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内分泌疾病的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20XX年12月31日以后, 实现全部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在药师指导下才能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国家局委托,承担拟订、调整非处方药目录的技术工 作及其相关业务组织工作(遴选、转换评价及注册会签)
药品评 价中心
药品审 评中心
非处方药注册申请的技术审评。
3.中国非处方药的技术评价体系
上市后药品 新药
OTC 遴选
OTC 转换
OTC 注册
~2004年3月 是指由政府部门 组织专家按照 “ 应用安全、疗 效确切、质量稳 定、使用方便” 的遴选原则, 从已 上市药品中选择、 确定非处方药的 过程。
第二阶段
组织实施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
• 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
——将药品分类管理作为国家药物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 1999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等相关部委联合发布《关 于我国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提出了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明确了分工和 任务。
• 第七章
非处方药的申报 (105~109条)
OTC说明 1. 书标签
1.《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局令第24号)
发布日期:2006-03-15 实施日期: 2006-06-01
2.关于印发非处方药说明书规范细则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2006]540号 )
2006-10-20发布实施
附件: 1.《化学药品非处方药说明书规范细则》 2.《中成药非处方药说明书规范细则》
• 主要内容: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定义及分类 非处方药说明书及包装标签要求 各级药监部门的相关职责 对生产与经营企业的相关要求 广告的管理等
总体 规定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局令第10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第一条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 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制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第二条 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 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 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第三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制定。各级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非处方药目录的遴选、审批、发布和调整工作。 第五条 处方药、非处方药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其生产品 种必须取得药品批准文号。 第六条 非处方药标签和说明书除符合规定外,用语应当科学、易懂,便于消费者 自行判断、选择和使用。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第七条 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必须符合质量要 求,方便储存、运输和使用。每个销售基本单元包装必须附有标签和说明书。
其他: 《药品流通管理办法》 、 《药品广告审查办法》 等
(国食药监安[2004]101号 )(2004-04-07)
总体 规定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局令第10号)
• 1999年6月发布,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 依据: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 展的决定》中提出:“国家建立并完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分类管理制度”。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基本框架的形成阶段(2)
•《关于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的通知》 ( 2004年4月)
建立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转换及动态监管机制 •《非处方药注册审批补充规定》 ( 2004年6月1日起)
对非处方药注册事项进一步说明,工作指导 •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2007年10月1日起 )
OTC 转换
1.《关于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转换评价工作的通知》
• 2004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实施
• 规定“自2004年开始开展处方药与非处 方药转换评价工作,并对非处方药目录 实行动态管理”
主要内容
申报资料详细 规定: 申请范围 工作程序 申报资料及 要求等
Rx
OTC
第一次对非处 方药转换评价为 处方药的程序作 了说明 是处方药与非 处方药动态管理 机制的体现
总体 规定

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局令第10号)

• • • • • •
第八条 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经营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批发企业和经营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 必须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它商业企业 可以零售乙类非处方药。 第九条 零售乙类非处方药的商业企业必须配备专职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经专业培训后,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 并取得上岗证的人员。 第十条 医疗机构根据医疗需要可以决定或推荐使用非处方药。 第十一条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购非处方药,并须按非处方药标签和说明书所示内 容使用。 第十二条 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非处方药经审批可以在 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第十三条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有关审批、流通、广告等具体办法另行制 定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进一步完善了非处方药注册的有关规定
•非处方药转换、评价、说明书标签管理等….. •非处方药的流通、经营、广告管理等……
进一步完善了非处方药的有关规定
中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为中国非处方药物的技术评价奠定了法规与政策基础。
(二)中国非处方药管理相关法规简介
按用途分类
(总政策)
OTC转换
• 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 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 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OTC药品分类
甲类
OTC
药店购买 药师指导
乙类
安全性 更好
OTC
2.目前中国非处方药评价的组织体系
国务院 国家药品监 督管理局
国家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负责非处方药目录的遴选、审批、发布和调 整工作。
中国非处方药管理相关法规 和技术评价发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 2014年9月
内容提要
一、中国非处方药管理相关法规
(一)中国药品分类管理发展概况 (二)中国非处方药管理相关法规简介
二、中国非处方药技术评价发展
(一)中国非处方药技术评价体系概述 (二)中国非处方药技术评价发展
三、问题与展望 附:药品评价中心及相关职能简介
分别对化学药、中成药非处方药说明书的格式、各项内容、 书写要求等逐一进行了说明
其他
1.《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26号)
(2006-03-15)
2.《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局令第27号)
(2007-03-13)
„„
二、中国非处方药技术评价发展
(一)中国非处方药技术评价体系概述 (二)中国非处方药技术评价发展
二、中国非处方药技术评价发展
(一)中国非处方药技术评价体系概述 1.中国非处方药概念及分类 2.中国非处方药评价的组织体系 3.中国非处方药的技术评价体系
(一)中国非处方药技术评价体系概述
1.中国非处方药概念及分类
• 概念:
• 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 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 1999年6月,颁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提出了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要求
• 此后,建立多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例如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及管理规定、广告审查与管理等 • 流通领域试点(药品分类摆放)、宣传与培训
第三阶段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基本框架的形成阶段
一、中国非处方药管理相关法规
(一)中国药品分类管理发展概况 (二)中国非处方药管理相关法规简介
(一)中国药品分类管理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研究与探索 阶段
组织与实施 阶段
分类管理框架 形成阶段
第一阶段
研究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 药品管理部门 • 国际学习与交流 • 1996年4月,五部委成立国家非处方药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 对非处方药的相关政策进行研究 • 对非处方药定义、分类原则、遴选程序及生产流 通、广告、教育培训等进行探讨与论证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 展的决定》中提出“国家建立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局令第35号)
实施日期: 2002年12月1日
第八章 非处方药的申报与审批 (99~106条) 2.关于印发《非处方药注册审批补充规定》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2004]67号 印发日期:2004年03月16日 实施日期: 2004年6月1日
3.《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
• 发布日期:2007年7月10日 实施日期: 2007年10月1日
OTC 转换
2.《关于做好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有关事宜的通知 》
2010-06-30发布
• 主要内容:
• 明确了OTC目录遴选与转换评价的方式 • 进一步提出《处方药转换非处方药申请资料要求》,作为 [2004(101)]号文件的补充 • 部分修改了非处方药转换评价的工作程序
(资料提交单位调整、增加公示、暂停双跨)
(2000年以后) 实施一系列法规及文件等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2000年1月1日起) 标志着中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001年12月1日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