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做课改的研究者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定位思考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思考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问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树立新型的教师观,转麦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改形势下作为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评价者,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者与顾问者。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新课改中应该认真学习、思考、探讨。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在教育教学的理念、行为、方式方法上适应新课改,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型教师观,正确认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
重新定位。
一、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古语说“活到老学到老”。
现代社会也提倡终身学习,培养终身学习型人才。
现代教师不再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给予者,应该是知识的研究者、创造者。
研究、创造是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和欢乐的源泉,没有研究、创造加入的教育教学工作将是非常枯燥的。
所以,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情景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
要做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把自己培养为终身学习型教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需要获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优势,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养成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世界。
自觉钻研,精益求精,努力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自觉钻研,精益求精,努力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作者:方观生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7年第49期【编者按】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顺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
为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以探索精神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意见。
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具备自觉钻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叶翠玲,湛江市第九中学副校长,第三批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湛江市初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17年,担任过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德育主任等,个人综合素质全面,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先后被评为湛江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赤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区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区青年岗位能手等。
主持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等两个省级课题,在省、市专业期刊发表多篇教学教育论文。
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有创新有效的实践。
在教育中秉承“德才并重,心口合一,言行一致”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方主编:在您的眼中,“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叶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正己。
回顾十七载的教学生涯,我认为,一名“好老师”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四项:一是德高为范。
“学为人师,德为世范”,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是学生成长的榜样,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养更为重要。
二是治学严谨。
教师必须勤于钻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通俗易懂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三是爱生如子。
作为教师,只有真诚对待学生、包容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同,教学教育工作才能更加有效。
四是无私奉献。
当一名老师,就要有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做到爱岗敬业,无私付出,无怨无悔。
方主编:在您的成长中,有哪些人、哪些事情对您影响至深?叶老师:在专业成长中,我受到很多人的关爱和帮助,对他们我永远怀着深深的感恩之心!其中,有两个人和一件事对我影响至深。
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做研究型教师
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做研究型教师一零九中学王静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做研究型教师内容提要通过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数学教师肯定了新教材,但有少数教师并未体会到新教材的编写思想,个别教师不能将新课标、新教材的新要求和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因此,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更好的体验到科学研究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逐步由“教书型”向“学者型”与“研究型”转变。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教材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及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则为今日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在教育改革中,核心问题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其中最为关键的又是教材内容的变革。
在教育改革中,教材内容的变革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而教材改革成功与否又直接受制于师资水平。
天津市初中数学新一轮的改革已开展三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师适应新教材了吗?体会到新教材,新课改的理念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一项微型调查。
1 调查过程与说明此次调查我们共发放50份问卷,实际回收42份,问卷共设15道多选题与1道问答题。
多选题的回复率为100%,问答题的回复率为79%,回复问卷的42名教师中,65%是高级教师,21%是一级教师,14%是二级教师。
调查样本涉及市属重点校(2所),区重点校(6所),一般校(2所)。
样本虽小,但我们在取样时注意了样本的层次性、代表性与典型性。
1.1 调查目的与内容新教材的编写很好地体现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它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计划的精神。
新教材的主旨一改以往的“升学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素质的“国民基础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方面做着有益的尝试。
但是,无论多么好的教材,都是需要教师来贯彻和落实的。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含义: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体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要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要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和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最适宜教师的研究方式就是“行动研究”。
关键词:审视问题、善于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含义: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
同时,教师要提高参与课程建设的能力,还要锻炼并形成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和课程评价的能力。
关键词:设计课程、研究课程、优化课程(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已不能再关起门来搞教育,而应该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学校要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社区也应向学校开放自己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关键词:校内+校外【单选题】关于教师观,说法错误的是( )。
A.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答案】A。
硕士学位论文:“教师即研究者”视野下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开题报告
理论意义: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明确提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确认教师的专业地位。从专业人员即研究者的普遍看法,引申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基本看法是: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教师有能力针对自己的教育情境提出最贴切的改革建议。由教师来研究和改革自己的教育实践是教育改革最直接、最适切的方式。外来的研究者对教育的现实情境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研究往往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得不到教师的认同。所以,这个观念特别强调: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教师更应该成为研究者。教师作为研究者,通过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和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这一意义上讲,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而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意识所决定的,教学行为研究有利于加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不同的教育视野,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意识所决定的教学行为在教育过程中起的作用有所不同。教学活动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教学活动,而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功与否,所以有必要探讨一下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即研究者”目前已作为一种有号召力的观念广为传播,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师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运动,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师作为教与学的研究者这一角色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实现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和实现教育意义的必然结果: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现实的、可能的、也是必然的。而这种意识和理念是通过教师教学行为具体体现出来的,而教师教学行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它是制约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围绕教师的教学行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很少有教师即研究者这个角度来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一直被排除在课程之外,充当教育专家制定的课程执行者、消费者的角色。教学过程成了专家的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从而使最该有活力的教学过程僵化。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使课程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必须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转变课程意识和观念,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以在有关的各种背景下,以及指导老师的辛勤与明智的指导下,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研究教师教学行为。
做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
做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
既然我们教师也是一群不完美的人,那么,我想我们更应该宽容身边的这群比我们稚嫩的不完美的孩子。
冷静地知道自己不完美和孩子们不完美的一面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我们还要去当好孩子们的向导,孩子们要在我们的引导下学习、进取、解读未涉足的人生等等。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当好孩子们的向导,让自己伴着不完美的孩子们一同成长,一同走向完美。
首先,善于研究自己的课堂。
这里的研究,其实就是反省、思考、探究自己的每一堂课,对课堂存在的疏漏、失误进行回顾,认真的分析自己的课堂。
课改必须要注重课堂高效,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的掌握知识,所以反复思考自己的课堂成了关键。
研究自己的课堂,不是仅仅在大脑里一闪而过的想一下,而是要善于写出自己的反省、思考、失误与探究。
哪怕是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不需要文采,只要把一堂课的亮点或者失误写出来,以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技能。
卿平海老师曾说:“坚持写了五年的教学手记的人,最终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话,到成都来找我。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研究梳理自己的课堂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课改的今天,改革的道路是艰辛的,需要不断总结、反思和探究。
所以,养成了善于研究自己课堂的习惯以后,我们就会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的学生,又行之有效的课堂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觉得从容自如,学生也学得踏实而轻松。
其次,善于研究自己的学生。
我认为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很重要的,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甚至要对所教的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其家庭成员有所了解,因为家和家人是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的。
当发现学生思想上存在问题时,结合学生的家人去教育开导他们,在学生面前能熟悉的说出他的家庭情况,自然就能缩短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然后有的放矢的去疏导沟通,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了兴趣和信心,自然一切就迎刃而解。
怎样做研究型教师
名师阶段
三项全能:
成熟阶段
领导放心
成绩好 能作课
有专长
新手双基:
新手阶段
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 班级管理的基本技能 .
第二次转化 第一次转化
新手 阶段
成熟 阶段
名师 阶段
? 10年左右 1—3年
教研要做实,科究问题的梳理
研究主题的确立
研究方案的设计
科研
师训
研究
教研
教研、科研、师训融合
设计时→
问题 专题 课题
←实施时
研究,一点儿也不难!
教师研究的总结
问题反思
案例、课例
专题探索
专题总结
课题研究
研究报告
案例就是以“案”例“理”。
教育案例=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 案例的内容要素
标题
一般地说, 有三种方式:
课题的级别和类型
一、政府课题
国家级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课题)
教育部
省市级(重点课题; 一般课题; 规划课题) 区县级
二、专业部门课题
中央教科所 中央电教馆 教科院(所)
教研室
三、群众团体课题
教育学会 美育协会
问题反思 专题探索
明天的课怎么备 ——三次备课法 今年的数学综合题如何教 ——中考数学综合题的教学设计 中考数学综合题的基本类型 如何筛选中考数学综合题 中考数学综合题教学情境的创设 中考数学综合题梯度作业的设计 以中考数学综合题为研究内容的课题研究如何做 ——《中考数学综合题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教学目标确定和陈述方法 教学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的设计 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策略设计 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策略设计 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策略设计 教学结果的评价监控及其设计
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兼谈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摘要:新课程,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了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条件.(一)教师要具有科研意识.(二)教师要走出对教育科研认识的误区.(三)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四)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五)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关键词:研究型教师教师五要(一).教师要具有科研意识在传统观念对教师角色的界定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书本传授知识,他们并不负担进行研究的责任,虽然一直强调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事实上,教育科研被闲置在学校工作的角落中,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充其量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比较片面,肤浅,甚至还存在许多误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顺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决定教师是否能够真正进入教育科研领域的关键性因素.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握新的教学质量标准,领会新课程,材的精髓,把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是否能够真正地成为研究者,具有科研本领,开展科研活动,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科研意识.(二)教师要走出对教育科研认识的误区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还比较淡薄,教育科研本领还比较低下.虽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力图改动这种现状,并制定了各种政策,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收效甚微.因此,人们对教师究竟能不能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疑问.还有些教师头脑中存在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只是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搞科研对于教师是额外负担;或者把教育科研简朴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也有人认为教师从事的教育科研也应像专业研究者那样专门化等.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什么是教育科研,也没有意识到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名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很难称得上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因此,教师一定要走出这种误区.(三)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题目。
新时期教研员应做好五种角色
新时期教研员应做好五种角色作者:李玲玲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课改的推进向教研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需要教研员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作为新时期的教研员,要想不负时代使命,惟有“与时俱进”。
那么,作为一名教研员,如何改进和完善教研工作,与时俱进,从而体现出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价值呢?笔者认为,教研员应做好以下五种角色。
一、做课程改革的研究者。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教研员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探求精神的研究者,要以研究主体的身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构建基于课堂实践的学术研究之品格,需要克服重学科知识而轻课程理论的片面倾向,而应汲取养料,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
教研员必须“闻道在先”,具有前瞻性,率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做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学习领会学科课程标准精神,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
教研员要把研究课程改革作为自己的责任、追求和乐趣,为了更深刻、全面地认识教育,应该在研究上达到三个层次:第一步,立足学科抓教研;第二步,纵观教育抓学科;第三步,跳出教育看教育。
这样,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为一线老师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和业务,才能在课程改革中体现出专业研究人员的水平。
二、做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促进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并认可。
“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等令人振奋的话语常常出自老师们的口中。
然而,当我们真正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时,又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层面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落差,于是很多问题出现了,如“课堂活了但却很乱”、“学生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了”等等。
缩短落差,促进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任就历史性地了教研员的肩头,教研员们正是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夹缝中,走出一条他人不曾也不可替代的路。
教研员要架起一座“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成为连接“理论专家”与“实践教师”的纽带,真正成为理念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促进者。
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必须倡导校本研究,应着力于培养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才能会提高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研究认为,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让反思实践成为教师自主、主动的一种研究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才能提高教师工作成效,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
当教师确立了作为研究者,并在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改进行动的时候,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才会培养。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一线教师,我在与其他老师们长期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必须倡导校本研究,应着力于培养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才能会提高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当教师真正确立了作为研究者,并在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改进行动的时候,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才会真正培养起来。
一、教师为什么缺少反思的能力第一,缺少反思的意识。
教师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一般都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即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教学就是“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等等,周而复始,教学工作成为普通教师毫无新鲜感的简单劳动,无怪乎,不少老师总是喊累,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状态。
不少教师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不能及时总结提炼。
究其原因,“为什么这样教,好在什么地方”,“讲给谁听”,“题目适合谁做”等有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意识薄弱,再者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导致老师之间缺少真正的研讨交流,都导致一些教师还没有确立起反思的意识。
第二,缺少反思的氛围。
一方面,学校开始普遍意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有的在形式上还搞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仍然沿袭着太多的不符合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制度与要求,“说的都对,做起来却不行”。
教育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以权代法、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等等做法,不可能形成鼓励教师反思的氛围。
教研员在新课改中的角色与定位
教研员在新课改中的角色与定位●刘必红教研员工作一是研究,二是指导,三是服务。
研究是为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有研究,才有指导的权威性,才能为基层学校、老师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研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全新的理念,教研员和广大教师可以说已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教研员已没有多少领先的资本,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员应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呢?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指导水平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员要想继续当好领军人物,就必须加强学习,超前思考,及时掌握课改最前沿的信息,把握课改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认识,适应形势,和新课程一同成长。
在学习研究、指导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以下四种意识:一是率先意识。
要指导必须率先学习、率先研究、率先实践、率先提高,面对问题不困惑,因难面前不退缩,始终保持一种自加压力的率先锐气,才能把握指导的主动权。
二是机遇意识。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我们教研员成长的大好时机。
当今时代,无论做什么事,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
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三是危机意识。
新课改中将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这是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克服新困难,解决新问题。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骄傲自满,也没有任何理由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停滞不前,一定要有视今天为落后的思想,时刻保持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四是创新意识。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作为,有为才能有位,教研员在工作中,唯有不断学习思考、不断实践研究,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具有较高的指导水平,才能在广大教师中享有一定的位置和声望。
二、深入研究,引领课堂教学潮流新课程新在哪里?标准的新不是核心,教材的新也不是核心,课堂的新才是核心。
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在课堂,因为课堂是师生日常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过程最鲜活,最具有生命力,同时也最复杂。
抓实校本行动研究,引领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
新课改下教师的4种角色
新课改下教师的4种角色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感,较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以加强实践教学。
一、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不断更新;要求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即是说教师的功能要转变。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和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专家型的教师。
1、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首先,是教师的知识传授者的统治地位被动摇了。
因为当今知识量非常之多.且发展又非常之快,全部知识靠在学校中获取已经不可能了;其次,教师是学生惟一知识源的地位被动摇了。
因为高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知识获得的渠道已经多样化了,学生的知识来源已不光是书本的知识和教师的知识了。
所以,面对这种新的时代需要,面对这两个动摇,教师的功能应该是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指导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学习的需要来处理各种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
2、教师应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一方面,教师要在学生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设置不同的目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目标前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健康心理、良好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自我调试、自我选择。
教师不再是“道德的说教者”和“道德偶像”。
其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的实施,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过去不曾遇到过的问题.这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所不能解释和应付的。
教师不能等待别人的现成的研究成果.而是要在实施行动中自己去研究与探索,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理论的认识。
这种面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直接进行的研究是鲜活的、生动的而又极富价值意义的。
教师只有从教书匠逐渐转变为教学研究者,这也才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与保证,教师也就在教学发展中发展了自己。
新课改需要教研员做什么?
新课改需要教研员做什么?新课改需要教研员做什么?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加强,与此同时教育改革与发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一些人看来,教研室传统的管理和指导甚至成为教育改革的障碍,这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是与非的争吵声中,地处胶东半岛莱州湾畔的莱州教研室努力降低研究重心,积极转变教研职能,在指导研究服务的过程中促进了教研员的专业成长,受到了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欢迎,因此我们就当前的几个热点问题专访了山东莱州教研室赵建军主任(以下简称“赵”)。
到学校去解决实际问题记者: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部门的职能转变已经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
您认为教研室的职能及工作方式有哪些变化?赵: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室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同基层学校的关系,如何为学校和师生的内涵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摆在我们教研室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对于基层学校而言,教研室的新定位可概括为四方面:研究、引领、指导、服务。
以往,教研室与基层学校的关系是“我要求你什么”,“你应该做到什么”,而现在是更多地关注“你需要什么”、“我能给你什么”、“我们能一起解决什么”。
教研室不应践的土壤上。
要走近一线教师,倾听他们的困惑,发掘解决现实的问题。
专业引领要到位,但不能越位,与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专业学习、学术交流、教学实践、教学管理的共同体。
记者:您能否从实践层面谈谈教研员应如何践行专业引领的新职能?赵:新课程改革过程是一个科学的民主共建的过程,不是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专家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实践中也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广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并肩探索和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员作为课改共同体的一分子,应带着疑问、困惑和理性先行,将专业引领有机地融合在基层实践中。
简述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观
简述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01教师角色的转变(一)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
教师要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改教材的能力。
(四)社区型的开放教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和社区生活教育化。
新课改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
02教师行为的转变(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尊重、赞赏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此外,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
(二)在对待教学上,新课改强调帮助、引导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改强调反思新课改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阶段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新课改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考
流 的教育需 要 一 流 的教 师 , 新课 改 的成 败 ,
关键 在 于教 师 ! 目前 , 国 正处 于新 一 轮 基 础 教 我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全 面 实 施 阶 段 , 从 现 状 来 看 , 师 但 教 的 素 质 明 显 滞 后 于 新 课 改 的 需 要 , 多 教 师 在 面 许
究 者研 究 的对 象 , 是 一 个 参 与 甚 至 主 动行 动 的 更 研究者 , 当他发 现 问题 时 、 到 困惑 时 、 乏对 策 遇 缺 时 , 再 依 靠 外 在 的研 究 者 , 是 自 己去 探 索 问 不 而 题, 自己去 解决 问题 . 们 注 意 到 : 功 的 数学 教 我 成 育 家都 是 大数 学家 , 都是 在 数学研 究 上有 所 发现 、
有 所创 新 的. 师 成 为 研 究 的 主 体也 是 整 个 教 育 教
创 新 的 活 力 所 在 . 学 研 究 通 常 以 教 学 中 面 临 的 教
师倦 态 ” 文章则 认 为 : 师倦 态 主要 归 因于教 师 的 教 工 作 的创 造 性 以及 由此 而产 生 的情 感 缺失 !
走 出 这 一 怪 圈 ? 笔 者 认 为 : 目前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 在
其次 , 师成 为研 究 者 , 教 是教 师克 服职业 倦 怠 的有 效方 法 . 数学 被誉 为 “ 创造 性 的科 学” 那 么 数 , 学教 师就 应该 是 创 造 性 的职 业 , 们 的工 作 就应 他
上 . 活 源 于 激 情 , 情 在 于 创 造 . 师 应 该 满 怀 生 激 教 激 情 , 生 会 因教 师 的 激 情 而 热 爱 生 活 ; 师 会 因 学 教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2、研究方法
通常有文献研究法、调
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 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叙
事研究法等。
(1)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来研究目标、任务和 操作策略。搜集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 关的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 依据。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 事实依据,并提出具体对策,明确研究的主 攻方向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一、明确教师科研的性质
1、教师科研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3、科研是教师情感意识的深度“唤 醒”;是教师对自己教育生活和教育意义的 深刻体验和理解。
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 的同义词,他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
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
感悟,是领会的意思。感悟主要凭借经验,而经验是 人们分析、提炼的感性认识的沉淀,特别是表象性认识的
结晶。人的感悟是高于感性认识的认识。但是感悟与感性
认识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表象性认识的升华。感悟即 是感性的,又不排除理性的成分;感悟即是感性认识的终 结点,也是理性认识的发端。 体验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体验的升华,但,它是研究方
案的主体,回答研究 什么的问题。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包括:课题研究的阶段时间划分、阶
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成等。
每个阶段的表述均要从上述四个维度来进行:研
究时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研究内 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必须对应进行方法的选 择和设计。
习过程中不是相互分离,而是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所表述的,是通过具体而确定的方式解决具体而 确定的问题,而不是全部问题:在规定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在 确定的程度或层次上解决问题;在特定的方向上或角度上解决 问题;选择独特的过程与方式解决问题。研究目标作为一种研 究结果状态的表述,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理论性目标,描述的 是理论研究的结果状态;实践性目标,描述的是实践研究的结 果状态;中介性目标,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二者兼有的结果 状态。追求什么:有思想,以体现先进理念;有个性,以突出 研究特色;有选择,以显示研究重点。
新课改实施中教研员的职业定位
新课改实施中教研员的职业定位当教师的都很羡慕教研员的工作,认为他们参评教师职称,同样享受寒暑假期,但平时的工作压力远比教师轻,待遇也不比教师差,社会地位似乎还高于教师。
也有人认为,教研员是个虚拟职业,可有可无。
对于这些认识,我不敢认同。
教研员首先应当是个优秀的教师。
教研员除了具有一颗忠诚于祖国教育事业的热心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交际沟通能力。
教研员主要的任务是在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基础上,以教师为主体,引导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及时传递教学改革信息,为教师搭建提高教育业务水平的平台,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共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某种程度上,教研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其所辖地区的教育水平的优劣。
为此,教研员工作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有其特定的职业定位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教研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学科配备不齐,教研员专业水平不高,教研员不务正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此,应加强教研员队伍的建设,提高教研员在新课改实施中的作用。
一、教研员要正确定位教研员研究的对象是教师,研究的阵地是课堂。
所以教研员必须确立服务意识,要及时广泛提供国内外教育教学动态信息,研究高考、中考的动向,把握热点难点,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为教育科学发展服务,为着力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在新课改实施中,教研员应围绕教师在实践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与他们共同探索解决,鼓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创新。
二、教研员要“沉下去”教研员从教师中来,还要乐意回到教师中去。
从现状看,教研员在教师的视野中似乎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教研员往往以指导工作的身份出现在基层学校,又以“蜻蜒点水”“走马观花”收场。
即使组织一次观摩课,讲形式的多,求效果的少,评课“一言堂”,缺乏研讨、求索的氛围,好话一连串,批评一句话,起不到推动促进的作用。
三、教研员要强化公平意识实现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目标。
新课程改革和教师职业道德
新课程改革和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二、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2)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2、新课改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3、现在创新观
(1)破除知识中心观念
(2)破除教师权威观念
(3)培养问题意识
4、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的过程(2)教学时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终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要做课改的研究者
桐黄中学欧祖海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又全面展开,我认为这次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理论性的实践,并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尤其要明确课改中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与任务,掌握相应的方法。
1.以提升自我为主要目的
课程改革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受到空前的关注。
一名好教师应当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角色转换,不断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持续发展。
因此,教师要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经典教育理论,关注教育发展的前沿性问题;在科研项目中,体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探索思维和创新精神。
2.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
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所处的地位比较特殊,因此不必求大求新,只要结合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实际,去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或者说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去完成一天平凡的教育琐事,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只要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他就成能为有才干有经验的行家。
”新一轮课改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有许多习以为常的“经验”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甚至是彻底变更,这些都是教育科研的任务,是重要的课题。
只要我们深入分析,做好课改研究者,这样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以课堂为教育科研的主阵地
课堂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新课改理念如果最终不能落实到课堂教学的话,课程改革就很难成功。
课堂是萌生、孕育、展现先进教育理念和教改实验方案的研究基地,我们进行教育科研,无疑应将目光放在课堂。
4.以反思实践为主要方法
教育科研的方法有多种,但适合教师的却是不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为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反思实践研究。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课改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前,对教材对学生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及时调节教学行为,使教学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在教学后,对教学中的得失进行反思,得到一些阶段性的、专题性的、顿悟性的经验。
在教育进行中,必然遇到许多棘手的难题,而把难题当课题,教师的实践与反思就进入了科研状态—-带着问题读书,根据理论审视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的方案加以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浑然一体,既散发着教育实践的芬芳又闪烁着科学教育理论光芒的科研成果,也就瓜落蒂熟了。
5.以校本研究为组织形式
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认识新课程。
教育科研就要将这个问题的研究作为重点。
但远有的自上而下进行组织管理的模式,无法为大绝多数教师提供参考条件。
同时,研究的针对性也难以面向教师、学生的实际,难以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课改后的教育科研要将重心转移到校本研究上来,以教师自我研究为主体,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重要目的。
在校本研究过程中,独立从事研究活动,教师要学会唱主角。
有人说:“谁看不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谁就根本上不理解教师的劳动。
同样,不进行教育科研的教师,也不可能尝到当教师的乐趣,成为出色的教师。
”教育科研并不高不可攀、深不可测。
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新一轮课改实践中,致力于教育科研工作,从而适应新课改,在课改中享受快乐、享受成功,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2011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