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击添加标题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适 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单击添加标题
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需要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根据学 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单击添加标题
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指导者: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关 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 要在新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 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 实践能力。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创设出符合教 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 师不断更新教育观 念和教学方法,提 高自身专业素养和 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质量:教 师地位和作用的提 升,有助于提高教 学质量,培养更多 优秀人才
推动教师职业发展 :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的地位和作 用更加突出,有助 于推动教师职业的 专业化发展
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注学生的 学习状况和情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生的 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改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改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更新教育理念、转化教师角色是新课改的前提。
那么,教师作为课改实施者,在课堂上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呢?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只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有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可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
但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教师自然就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人。
然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着不同的经历,有不同内心世界,有不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要在他们中去交往.互动.引领,不能说说不是一个新的课题。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扮演好这个角色呢?首先,教师应该提高教育理理念,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教育现代化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文化,需要能够高屋建瓴地统辖现代教育的基本问题、能够指导现实、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理想、教育哲学。
这其实是一个民族新文化再造的任务。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去改造传统形成的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书本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建立起两者之间新的联系,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价值和教育制度其次,教师要营造一个被学生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普通一员,融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成为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的知音。
要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教师要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
教师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学生一道去探索真理的奥秘。
第三,,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个性色彩的创造性,学生能在协商合作之后构建自己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课堂的调控组织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生动活泼地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性的改变,教学方法有彻底的转变,成绩评价也有较大的改进。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既对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深层次的转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参与者、研究者、建设者。
【主题词】教师新课程地位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既对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新课程首当其冲地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深层次的转变,重塑教师的形象。
它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都应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合作者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
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有些知识和技能是能够传承的,有些知识是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获取的。
也就是说,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合作与参与是不行的,或者说是难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
浅谈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浅谈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作者:孔庆东来源:《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年第19期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
雅克·德洛尔在《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序言中说道,“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
”课程改革更是如此。
新课改要想取得预期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实践。
(一)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一般来说,“课程实施”指的是教师将规划的课程方案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过程,即将“书面的课程”转化成课堂情景中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
其实,课程实施不仅是将事前规划的课程方案付诸实施的传递行动,而且也是协商对话与教育信念转型的行动过程与实践结果。
因此,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
教师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是以教育教学为专门的劳动职业。
教师履行其教书育人,肩负提高民族素质的义务和职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探究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此,教师要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二)教师是新课程教材的开发者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选择和研究的课题都应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学生与社区的联系更密切,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更贴近。
教师应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开发研究性学习的教育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内,主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图书资料、视听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实验室、校园环境和校内有专长的教师;二是校外,社区教育科技文化中心,科技馆、图书馆等;三是网络资源。
教师不仅要了解情况,而且要敏锐地发现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充分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组织并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开展研究。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师是平等和谐关系的倡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武安市上团城乡马腾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因此急需对新型的教师角色作以认真的思考,加以重新定位。
一、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释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当“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担当“学习促进者”的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结果的关心,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方法的关心甚于对他们掌握知识的量的关心。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也是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传统的社会中,赋予教师以知识的至高权威的角色,这样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会有很高要求,似乎教师的储备一定要多于学生。
在不知不觉中给教师背负了太多的“应该”,包揽了太多的“必须”,逼迫教师去扮演“超人”的角色。
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无所不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不是教师个人所能解决的,有许多新兴的领域是教师未必熟悉的,有不少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是难以回答的,有不少现代化工具是教师还不会使用的。
所以,要允许教师自身的无力与无奈,承认自己某方面的无知,相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只是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
谈新课改中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谈新课改中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新课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新世纪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创新工程。
新课改呈现的特点,必将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进行重新定位,承职业道德和素质方面有新定位。
一、新课改的特点新课改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导航,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其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的国际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作为整体的人世间发民菜,注重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和科学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知识不再是最终目标而是过程。
2、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专题学习受到重视,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促进课程的综合化。
加强对学生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序与文化修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4、灵活协调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把日常社会生活知识引入教学,使课程更加生活化、社会化。
“世界具有整体性,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是具有整体性的,文化的不同构成也是彼此交融的”。
5、重视课程的选择性。
新课尊重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已有的学习经验,贯彻“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先前已有的学习经验,而这些经验和知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思想。
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
6、提出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正在影响着整个世界,它以无法预测的速度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新课改倡导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二、新课改对教师角色的定位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要促进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教师作为促进者和引导者其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直辖市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函利,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让学生能够承认儒家失和错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浅谈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李志成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新教学方式等,目的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要完成这一伟大工程,取得预期的成功离不开作为课改主力军和直接参与者的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实践。
所以重新确立和认识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
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索,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解决问题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这就要求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新课改中调整身份和地位。
(一)由“全方位指导”变为“适时指导”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
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留可给学生较为充足活动时间。
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学生每个活动阶段探究7-8分钟,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
如果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便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如果介入过晚,将会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
(二)由“学生倾听教师”变为“教师倾听学生”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为“教师倾听学生”。
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解决哪些内容,何时参与、何时做出决策有重要作用。
(三)由“教材研究”变为“教材、学生双研究”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新课改下教师的作用
新课改下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
“主导”指的是主要并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场上的“主演”变成了场外的“指导”。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导”字。
一、当学生的理解游离文本主旨的时候,教师要“导”案例:《滥竿充数》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对南郭先生进行评价。
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表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南郭先生其实也很聪明的。
”教师感到有些意外,情不自禁地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人发觉,不是很聪明吗?”教师表扬道:“听你这么说,老师也觉得有些道理。
谁还赞同这种看法呢?”“南郭先生很会利用他看准了齐宣王喜欢听大伙儿合奏的机会。
混了进去,很聪明。
”“南郭先生很知趣,一看齐闵王的爱好同他父亲不一样,喜欢听独奏常及时地离开了,避免了出洋相。
”“南郭先生知道自己的底细,还能顾全大局,不争着出风头。
”教师若有所思地回答:“想不到同这么独特的理解,让老师也觉得耳目一新!”于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聪明”两字,学生就接受了“南郭先生很聪明”的结论。
思考:“花样出新”未必就是创造,“不同”未必就是多元,特别是寓言这种文体,具有强烈的哲理性和教育性,把《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为赞扬南郭先生聪明过人显然是有违编者以及文本的本意,这些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是对文本的它不仅严重偏离、曲解了课文原意,而且还出现了价值观的偏离,从根本上扭曲了教学的方向和实质。
虽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决不会变成彼拉多。
因此,教师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成为热情的、独立的阅读者,对文作出个性化、创造性的反应是对的,但我们必须紧扣文本。
案例中的个性化解读是有违文本本意的。
对这种错误的“个性化”解读,教不能不加引导而一味“尊重”,甚至欣赏!二、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出现障碍的时候,教师要“导”案例:在《在大海中永生》的学习中,学生读到“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教师提问:“这里为什么用‘伴’而拌’?”……学生中出现了“冷场”。
新课改中教师的作用1
新课改中教师的作用——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新课改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其中“导”在一定意义上与导演作用相似。
导演必须吃透剧本,教师必须吃透教材。
导演根据剧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导演在拍摄时给演员导戏,使演员调整到最佳状态。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导演在拍摄时,给演员创造情境,使演员进入(状态)角色。
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投入学习。
“导”既是引导,又是指导,也是合作。
在拍戏过程中,导演在干什么?他没有去演戏,而是放手让演员去演戏,发现谁演错了,不是代替演,不是一脚踢开,而是给演员说戏、导戏、析戏,最终仍由演员去演戏。
导演很好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导而不演。
我们认为,我们的课堂就是导演的演场,我们的教师要像导演一样,做好导演,而不是做演员;应该全过程让学生演戏,教师不应该包办代替,不应该代替学生演戏,不该剥夺学生的表演权:在学生自学和互教之时,全面放手,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合作去解决问题。
而对于学生通过合作研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生到了“愤”和“悱”的地步之时,教师才出场,要做琵琶女,要“千呼万唤始出来”,引导解决。
这才能体现教师的地位,这才是导演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学生能解决的,教师没有必要解决,教师只引导学生解决不会的问题,全班同学共同的、普遍的、不能深入的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价值。
教师要做好导演,导什么呢?——导规律,导方法,导知识,导能力,导情感,导注意点,导联系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做好导的工作,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精彩的点评。
教师是导演,实际上就是变传统的死板、僵化、静态的、不动脑筋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动态的、灵活的、发展的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教案不再是课前一次成型的教案,而是要从学情出发,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的二次备课、三次备课,要求教师要有教学机智,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随机应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水平与能力,这正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提要: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对人民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具备了新的价值追求,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事业的辉煌,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师角色。
由传统的简单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语文新课程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去掉“教书匠”这顶帽子,向学习型、合作型、反思型、创新型的教师转变。
在此转变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成为学习的引领者、育人的引导者和创新的点拨者。
在这些新型的教师地位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
在学生的发展点看,教师在他们的起飞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人才的培养与造就,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
关键词:新课标;课程改革;教师发展;角色转变;教师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一新课程的诞生启动现代化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一个接一个的出现,而我国紧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正努力前进着,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伟大的教育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我国的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的教育模式,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兼顾。
摆脱长期以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十年如一日的为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主宰,为升学考试所左右的情况。
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促进教育的发展有意识的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原来的教育课程体系滞后性日益显现。
因此,我国教育部于1999年5月启动了第八次教育课程改革。
2001年6月,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反复修改,经过教育部党组审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
2001年秋,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其20个学科的49种新课程实验教材在38个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试用,这标志着这次课程改革的启动。
新课改中教师的作用 2
新课改中教师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新课改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制定学习活动的规则,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就在教师的组织。
作为组织者首先应树立“一切为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思想。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上。
其次要了解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知识特点(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学生活动,着眼点放在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
另外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
对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要分别设计问题,采用不同方式的肯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研究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课堂是自己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归属,获得个人的成就。
此外在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观察,认真倾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并及时引导。
在学生活动时,发现冷场要及时想办法激起学生的激情。
一节好课就需要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当堂机智灵活,就像篮球场上的组织后卫,排球场上的二传手,通过自己智慧盘活球场取得胜利;就像一个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一样,通过主持人的穿针引线使节目效果达到最佳。
1。
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与作用
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与作用一、教师角色问题的提出1、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拉开了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被人们称之为“新课程改革”)的序幕。
经过论证、试验,现在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由于课程是教育的“蓝图”和教学的依据,所以新课程改革不仅牵扯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材的变革,同时也涉及到教学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
作为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可谓是这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自然成为《纲要》的九大部分之一。
实际上,从新课程改革开始至今,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而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也一直在进行着;“教师研究”也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热门话题。
2、教师面临的挑战与角色冲突此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的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
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对教师在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与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做出回应。
这种回应,主要体现在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上。
如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与“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材是高高在上的“圣经”,而新课程把教材视为教学的“材料”或“资源”之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能“唯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处理也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改造和创造性使用。
新课程已完全打破传统的管理、教育、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传统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上下之别已不存在,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重新“洗牌”,是优是劣、是好是坏都将由新的“游戏规则”来评判。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的定位张丹婷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作用是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何种角色,自古至今,经历了多种变化。
我个人认为,在此项课程改革之前,对教师在教学中地位、作用、角色的种种定位都存在片面性,都欠科学,只有这次的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才是科学的。
一、“教师中心论”中的教师教师中心论是一种主张教学活动由教师主宰的学说。
这种思想很早便形成。
在我国,教师被列进“天、地、召、亲师”的序列里,学生对教师只能恭敬从命,不能反问质疑。
在西欧中世纪,学生对教师也必须绝对服从,只能听,不能问;只能信,不能疑。
这种教育思想一直流传到18世纪,直到当代,仍然有一些学派拥护这种“教师中心论。
”他们认为,学生只靠自己是不能理解他所必须学习的一些学生的智慧,能力的发展只能靠教师的引发和教导。
因此,他们主张教师要主宰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
这种思想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夸大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目前,这种思想在我国仍有很大的影响,不少教师有意无意地主宰整个教学活动,垄断整个教学过程。
二、“学生中心论”中的教师“学生中心论”是一种主张以儿童自然发展需要及其活动为中心,按儿童的兴趣、动机和需要安排的学说,其代表者为美国教育家杜威。
他主张教师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任务,执行看守和助理者的任务;提出儿童应成为教育的素材和出发点,教育的一切措施应围绕他们转动。
这种理论重视儿童的动机和需要,强调了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但另一方面又完全贬低了和否定了教师的作用。
因此,这种理论是片面的。
三、“课本中心论”中的教师这是关于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课本进行的一种主张,认为课本知识为学生认识的主要源泉;教师的唯一任务是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学生的唯一任务是掌握课本编者预先为他们准备好的知识,其余不必旁顾。
这种主张重视系统知识的学习,重视继承人类文化遗产,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忽视了教学系统整体性的特点.违背了系统必须与环境保持密切联系,才能保持动态平衡,并向前运动发展的规律。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既对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深层次的转变,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参与者、研究者、建设者。
【主题词】教师新课程地位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这既对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新课程首当其冲地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深层次的转变,重塑教师的形象。
它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都应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合作者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
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有些知识和技能是能够传承的,有些知识是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获取的。
也就是说,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合作与参与是不行的,或者说是难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
新课改后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改后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是每个教师都知道的,当今的教师作为新的基础课程改革的主体,应当正确认识并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地位,自觉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跟上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中领会和感悟。
教师“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作为新课程,最起码的应该有一些学生交流探讨的过程。
但是不能过于频繁,短暂仓促,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和时间,那就根本起不到交流合作的效果。
一个班级的许多学生,各自的性格、知识面、学习习惯等实际状况不同,其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对那些寡言少语的学生,教师要主动与其交流,给他们知识上的启发和心理上的支持,并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教师要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是一位由幕后的“策划者”走到前台的积极“参与者”,也就是教师的角色应由“导演”变成“演员”,因为“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是现代“演出”成功的关键。
就好比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
这就要求课堂中,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在体验中,我们懂得并领会了新知。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真诚的倾听者新课程需要教师与学生交换“角色”,做一名真诚的“倾听者”,去汲取学生给予的营养。
如果要想使一堂课有生长性,课堂知识必须丰富,这要求教师就必须不断添充,厚积薄发。
一个教师要创造性地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努力生活在学生之中,“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甚至不耻下问,做学生的学生,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浅析新课标下的教师的作用范文
浅析新课标下的教师的作用范文教师作用的重要性在新课标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知和重视。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人,更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本文将从师德师风建设、个性化教育、情感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四个方面,浅析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
一、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其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课标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以身作则。
他们应该严守教育伦理,坚决抵制腐败和不正之风。
同时,教师要注重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个性化教育在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情感教育在新课标下,情感教育作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日益受到重视。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情感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培养同情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各种情感问题。
四、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新课标下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培养和教育。
总之,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是多维度的、全方位的。
教师应以身作则,注重个性化教育和情感教育,推行综合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浅析新课标下的教师的作用范文
浅析新课标下的教师的作用范文第一篇:浅析新课标下的教师的作用范文浅析新课标下的教师的作用新课程确立了新型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师生关系观等教育教学理念,我认为教师应在新课程教学中发挥以下作用。
一、使课堂成为你展示的舞台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新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新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师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都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引导,使教学成为动态的生长性的过程。
二、使学生围绕在你身边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离理解。
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地发现、提出问题,特别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便因势利导,并大加赞赏和鼓励,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使学生围绕在你的身边。
三、使成绩不好的学生也爱上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该学生科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后进生转化中,尤其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而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
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起到降低教学难度的效果,使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喜欢学习。
第二篇:新课标教师的作用一、教师的作用(一)从隐喻看教师的作用安德森主编的《国际教学和教师教育百科全书》列举了关于教师的四个隐喻:教师是艺术家;教师是诊断师;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研究者或探究者。
课改中的教师作用
课改中的教师作用
课程的精彩不取决于外在的尺度,而取决于它对于具体生命、具体身心发展的促进幅度。
教是教师的天职,是自己职业的责任和尊严所在。
如果不需要教,教师的存在也就没有必要了,教育学和学校也都可以取消了。
高效课堂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教,而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教师,既不能越位,自己代替学生学;也不能缺位,当教不教。
在高效课堂刚开始进行时,一度出现了教师不敢教、不敢讲的局面,后经专家引领、理论的再学习,课堂教师不敢教、不敢讲的局面已有了大的好转。
高效课堂教改实验进行到现在,从实验老师的课堂动态来看,对课堂老师的教与讲把握得都比较恰当,但对于刚开始接触高效课堂实验的新老师来说,对教与讲的度的把握仍待历练与提高。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灵活处理,该放则放,该讲则讲。
在学生需要激发,需要质疑,需要点拨时,要当仁不让,当讲就讲。
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心中有学生,形成人人思考、个个参与讨论的教学境界,使学生能在一块石头上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更新教育理念、转化教师角色是新课改的前提。
那么,教师作为课改实施者,在课堂上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呢?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只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有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可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
但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教师自然就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人。
然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着不同的经历,有不同内心世界,有不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要在他们中去交往.互动.引领,不能说说不是一个新的课题。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扮演好这个角色呢?
首先,教师应该提高教育理理念,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的教育现代化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文化,需要能够高屋建瓴地统辖现代教育的基本问题、能够指导现实、面向未来的新的教育理想、教育哲学。
这其实是一个民族新文化再造的任务。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去改造传统形成的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书本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建立起两者之间新的联系,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价值和教育制度
其次,教师要营造一个被学生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这就要求教师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普通一员,融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成为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的知音。
要以各种适
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教师要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
教师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学生一道去探索真理的奥秘。
第三,,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个性色彩的创造性,学生能在协商合作之后构建自己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课堂的调控组织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生动活泼地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性的改变,教学方法有彻底的转变,成绩评价也有较大的改进。
第四,新课改要求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也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促进者。
作为促进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地引导,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的最佳契机,及时地推波助澜,正本清源,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同时,作为促进者,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真正引领者。
学生学习认知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发现”“再发现”的过程。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这对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
教师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引领学生探究,发现能力;有对学生作出
客观评价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武装自己,不仅有渊博的知识,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激励启发学生的技巧。
总之,在新课改中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断更新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