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设计
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
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温度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用来测量环境温度的设备,其设计和研究对于准确监测和控制温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常见设计和研究方法,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1.1 热敏电阻(RTD)传感器热敏电阻利用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进行温度的测量。
常见的材料有铂、镍等,其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线性规律。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便能够得知环境温度。
1.2 热电偶传感器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的热电效应原理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原理是两种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形成电势差,利用该电势差可以计算出温度差,从而测量温度。
热电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较广的测量范围,而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3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电压或电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由于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利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来进行温度的测量。
二、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方法2.1 传感元件的选择在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传感元件。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测量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传感元件,如热敏电阻、热电偶或半导体温度传感器。
2.2 电路设计温度传感器常常需要与电路进行配合使用,因此需要进行电路设计。
电路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感元件的输出信号转化为可读取和处理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根据传感元件的特性和具体要求,设计相应的放大、滤波和线性化电路等,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3 系统校准在温度传感器的设计和研究中,系统校准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校准的目的是消除传感器本身和测量系统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校准方法包括通过比较标准温度传感器进行修正、使用温度标准设备进行校准和定期检验等。
温度控制器设计
帮不帮温度控制器设计一、设计任务设计一个可以驱动1kW加热负载的水温控制器,具体要求如下:1、能够测量温度,温度用数字显示。
2、测量温度范围0〜100℃,测量精度为0.5℃。
3、能够设置水温控制温度,设定范围40〜90℃,且连续可调。
设置温度用数字显示。
4、水温控制精度W±2℃。
5、当超过设定的温度20℃时,产生声、光报警。
二、设计方案分析根据设计要求,该温度控制器是既可以测量温度也可以控制温度,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温度控制器原理框图因为要求对温度进行测量显示,所以首先采用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并通过放大、滤波后送A/D转换器变成数字信号,然后进行译码显示。
若要求温度被控制在设定值附近,则要求将实际测量温度的信号与温度的设定僮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状态)来驱动执行机构,实现自动地控制、调节系统的温度。
测量的温度可以与另一个设定的温度上限比较器相比较,当温度超过上限温度值时,比较器产生报警信号输出。
1、温度检测及信号处理温度检测是温控系统的最关键部分,它只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测量、控制精度。
目前检测温度的传感器很多,其测量范围、应用场合等也不尽相同。
例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目前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将温度信号转化成电动势。
目前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已形成系列化和标准化,主要优点是:它属于自发电型传感器,测量温度时可以不需要外加电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热电偶的电极不受大小和形状的限制;测量温度范围广,高温热电偶测温高达1800 c以上,低温热电偶可测-260℃以下,目前主要用在高温测量工业生产现场中。
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特性来测量温度的,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热材料是铜和铂。
在铜电阻和伯电阻中,伯电阻性能最好,非常适合测量-200〜+960℃范围内的温度。
国内统一设计的工业用伯电阻常用的分度号有Pt25、Pt100 等,Pt100即表示该电阻的阻值在0c时为100Q。
电路温度控制温度传感控制和保护的电路设计
电路温度控制温度传感控制和保护的电路设计电路温度控制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通过控制温度,可以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和延长电子元件的寿命。
本文将介绍一种电路温度控制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温度传感、控制和保护三个部分。
1. 温度传感部分温度传感器是电路温度控制的基础,它能够感知环境温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热电偶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选择使用半导体温度传感器。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温度敏感性来测量温度。
当温度升高时,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
通过对电阻值进行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到相应的温度值。
2. 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是根据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温度值,对电路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常见的控制方式包括PWM(脉宽调制)控制和PID控制。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采用PID控制算法进行温度控制。
PID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算法,它根据当前的温度误差、温度积分和温度微分来计算控制输出。
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我们可以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效果。
3. 保护部分温度保护是电路温度控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保护电路免受过热损坏。
常见的温度保护方式包括过热保护和过温警报。
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添加了过热保护功能。
当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阈值时,电路将自动切断电源或降低功率,以避免过热造成的损坏。
同时,我们还设置了过温警报功能,当温度接近安全阈值时,电路会发出警报信号,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
总结: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我们可以实现对电路温度的准确控制和全面保护。
温度传感器负责感知环境温度,控制部分使用PID算法进行精确控制,保护部分则能够避免因过热而损坏电路。
这种电路温度控制设计方案在各种电子设备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设计一个温度监测和显示报警电路
设计一个温度监测和显示报警电路温度监测和显示报警电路是一种用于监测环境温度并在超出设定温度范围时发出声音或光提示的电路。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场合,例如工业生产、仓储管道、实验室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个基于温度传感器、控制IC和蜂鸣器的温度监测和显示报警电路的设计方案。
设计材料准备:1.温度传感器(例如DS18B20)2.控制IC(例如LM35)3.蜂鸣器4.面包板5.连接线6.电阻7.LED电路连接:1.将温度传感器的三个引脚(VCC、GND、DATA)分别连接到面包板上的电源模块(+5V、GND)和数字引脚上。
2.将控制IC的电源引脚(VCC、GND)连接到面包板的电源模块上。
3.将蜂鸣器的两个引脚连接到面包板的数字引脚上。
4.将LM35的输出引脚连接到面包板的模拟引脚上。
5.将一个电阻连接到LED的负极,再将另一端连接到面包板上的数字引脚上。
电路原理:1.温度传感器和控制IC共同组成了温度检测模块。
温度传感器负责检测环境温度,并将温度值以数字信号传递给控制IC。
2.控制IC负责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模拟引脚输出。
3.模拟信号经过一个电阻划定电流范围,并将电流传递给LED,控制LED的亮度,实现温度的可视化显示。
4.如果温度超出设定的范围,控制IC将通过数字引脚控制蜂鸣器发出声音报警。
电路设计思路:1.首先,根据具体需求确定温度报警的上限和下限。
2.将温度传感器的引脚连接到面包板上。
3.根据温度传感器的规格书和控制IC的数据手册,确定它们的使用电压范围。
4.根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IC的电压需求,选择适当的电源模块供电。
5. 连接电路后,利用Arduino等开发板进行代码编写,实现温度的实时监测。
6.编写代码,让控制IC判断当前环境温度是否超出设定的温度范围。
7.根据超出设定温度范围与否的判断结果,控制蜂鸣器的状态。
在设计和搭建电路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确保连接的准确性,例如正确连接传感器的引脚。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汇报人:2023-12-26•引言•温度控制系统基础知识•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目录•温度控制系统实现•温度控制系统应用与优化01引言目的和背景研究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以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温度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对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能源消耗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03高效、节能的温度控制系统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源浪费,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01温度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参数之一,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关键作用。
02温度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温度控制系统的重要性02温度控制系统基础知识温度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控制精度、响应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温度控制原理是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温度,并将该信号传输到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预设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差异,通过调节加热元件的功率来控制温度。
温度控制系统通常由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加热元件组成,其中温度传感器负责检测温度,控制器负责控制加热元件的开关和功率,加热元件则是实现温度升高的设备。
温度控制原理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便控制器能够接收和处理。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热电偶、集成温度传感器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对于温度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加热元件的工作原理加热元件是温度控制系统中实现温度升高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流或电阻加热产生热量,从而升高环境温度。
常见的加热元件有电热丝、红外线灯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适的加热元件对于温度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控制算法是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根据预设的温度值和实际温度值的差异,计算出加热元件的功率调节量,以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
单片机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传感器设计
未来展望
技术升级
智能化发展
应用拓展
安全性考虑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可以 采用更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 ,提高系统的监测和控制精 度。同时,可以采用更先进 的单片机,提高数据处理速 度和控制效果。
未来可以增加更多的人工智 能算法,如神经网络、模糊 控制等,以实现更智能的温 度调控。此外,可以通过增 加传感器种类和数量,实现 对环境因素的全面监测与调 控。
03
02
传感器接口
将DS18B20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相 连,实现温度信号的采集。
通讯接口
通过UART串口通讯,实现单片机与 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04
软件设计
温度采集
通过DS18B20温度传感器采集 温度信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 。
数据显示
将处理后的温度数据通过 LCD1602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 出来。
温度传感器选择
选用常用的DS18B20温度传感器, 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 点。
显示模块
选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用于实 时显示温度值。
通讯接口
采用UART串口通讯,实现单片机与 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硬件设计
01
电源电路
为单片机和传感器提供稳定的电源 。
显示接口
将LCD1602液晶显示屏与单片机相 连,实现温度的实时显示。
它能够检测环境中的温度变化,并将 其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可测量的物理 量,以便进一步处理和控制。
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温度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电路组成。敏感元件负责 感知温度变化,而转换电路则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有热电效应、热电阻、热敏电阻 等。
温度传感器的分类
单片机基于51单片机温度控制设计简介
单片机基于51单片机温度控制设计简介一、引言本文将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设计,其中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
温度控制是工业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冷库、温室、恒温水槽等。
本文所介绍的温度控制设计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二、硬件设计1.传感器部分本设计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其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数字信号,与51单片机通信采用单总线方式。
2.控制部分本设计采用继电器控制加热器的开关,继电器的控制信号由51单片机输出。
同时,为了保证控制精度,本设计采用PID控制算法,其中P、I、D系数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显示部分本设计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可显示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
4.电源部分本设计采用12V直流电源供电,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继电器的电流较大,因此需要采用稳压电源。
三、软件设计1.初始化在程序开始运行时,需要对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包括DS18B20传感器、LCD1602液晶显示屏和PID控制器等。
2.采集温度程序需要不断地采集温度,通过DS18B20传感器获取当前温度值,并将其显示在LCD1602液晶显示屏上。
3.控制加热器根据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差值,通过PID控制算法计算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的开关,从而控制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4.调整PID参数为了保证控制精度,需要不断地调整PID控制算法中的P、I、D系数,以达到最优控制效果。
四、总结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设计,可以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具有应用广泛、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本文所介绍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可供读者参考和借鉴,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温度控制是很多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应用于许多场景,如家用空调系统、工业加热系统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单片机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
一、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来搭建我们的温度控制系统。
一个基本的温度控制系统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 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的温度。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和温度传感器。
- 控制器:我们选择的是单片机,可以根据传感器的读数进行逻辑判断,并控制输出的信号。
- 执行器: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执行具体的动作,例如开启或关闭空调。
2. 软件设计温度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读取、温度控制逻辑和执行器控制。
我们可以使用C语言来编写单片机的软件。
- 传感器读取:通过串口或者模拟输入端口来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利用类似的库函数或者自己编写读取传感器数据的函数。
- 温度控制逻辑:根据读取到的温度值,判断当前环境是否需要进行温度调节,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 执行器控制:将控制信号发送到执行器上,实现对温度的调节。
二、系统实施1. 硬件连接首先,将传感器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入端口,这样单片机就可以读取传感器的数据。
然后,将执行器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出端口,单片机可以通过控制输出端口的电平来控制执行器的开关。
2. 软件实现编写单片机的软件程序,根据前面设计的软件逻辑,实现温度的读取和控制。
首先,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定义一个函数来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返回温度值。
其次,根据读取到的温度值,编写逻辑判断代码,判断当前环境是否需要进行温度调节。
如果需要进行温度调节,可以根据温度的高低来控制执行器的开关。
最后,循环执行上述代码,实现实时的温度检测和控制。
三、系统测试和优化完成软硬件的实施之后,需要对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
1. 测试通过模拟不同的温度情况,并观察控制器的输出是否能够正确地控制执行器的开关。
可以使用温度模拟器或者改变环境温度来进行测试。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温度控制系统摘要 : 随着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的迅速开展与广泛应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生活中对温度的控制水平。
本设计论述了一种以STC89C52单片机为主控制单元,以 DS18B20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
该控制系统可以实时存储相关的温度数据并记录当前的时间。
系统设计了相关的硬件电路和相关应用程序。
硬件电路主要包括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测温电路、实时时钟电路、 LCD 液晶显示电路以及通讯模块电路等。
系统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读出温度子程序,计算温度子程序、 LCD 显示程序以及数据存储程序等。
关键词:STC89C52, DS18B20,LCD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mputer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based on singlechip temperature gathering and contro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great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of temperature in life level of control. This design STC89C52 describes a kind ofmainly by MCU control unit, for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The control system can real-time storage temperature data and recordrelated to the current time. System design related hardware circuit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hardware circuit include temperaturedetection circuit smallest system, and real-time clock circuit, LCD displaycircuit, communication module circuit, etc. System programming mainly includemain program,read temperature subroutine,the calculation of temperature subroutines, LCD display procedures and data storage procedures, etc.Keywords: STC89C52, DS18B20,LCD目录1前言 (1)2总体方案设计 (2)方案设计 (2)方案论证 (3)方案选择 (3)3单元模块的设计 (4)单片机模块 . (4)18B20 温度模块 (5)显示器模块 . (6)4软件设计 (7)系统总框图 (7)温度采集子程序 (8)5系统功能与调试方法介绍 (9)系统功能 (9)系统指标 (9)系统调试 (9)6参考文献 (10)附录 1:相关设计图 (11)附录 2:元器件清单 (13)附录 3:源程序 (14)1前言工业控制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领域的需要而开展起来的一门专业技术,它主要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并设计出所需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一、设计名称: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二、设计原理:温度传感器DS18B20 从设备环境的不同位置采集温度,FPGA获取采集的温度值,经处理后得到当前环境中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值,再根据当前设定的温度上下限值,通过加热和降温对当前温度进行调整。
当采集的温度经处理后超过设定温度的上限时,FPGA通过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开启降温设备(压缩制冷器) ,当采集的温度经处理后低于设定温度的下时,FPGA通过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开启升温设备(加热器) 。
当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太剧烈或由于加热或降温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温度传感头出现故障导致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将环境温度调整到规定的温度限内的时候,FPGA通过三极管驱动扬声器发出警笛声。
工作原理图三、温度控制部分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它具有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抗干扰能力、强易配处理器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构成多点温度测控系统,可直接将温度转化成串行数字信号(按9位二进制数字)给CPU处理,且在同一总线上可以挂接多个传感器芯片,它具有三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55~+125℃,可编程为9~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被测温度用符号扩展的16位数字量方式串行输出,其工作电源既可在远端引入,业可采用寄生电源方式产生,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到三根或者两根线上,CPU只需一根端口线就能与多个DS18B20通信,占用微处理器的端口较少,可节省大量的引线和逻辑电路。
从而可以看出DS18B20可以非常方便的被用于远距离多点温度检测系统。
综上,在本系统中我采用温度芯片DS18B20测量温度。
该芯片的物理化学性很稳定,它能用做工业测温元件,且此元件线形较好。
在0—100摄氏度时,最大线形偏差小于1摄氏度。
该芯片直接向CPU 传输数字信号,便于CPU处理及控制。
图4-1温度芯片DS18B20DS18B20的主要特性(1)适应电压范围更宽,电压范围:3.0~5.5V,在寄生电源方式下可由数据线供电(2)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在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3)DS18B20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组网多点测温(4)DS18B20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5)温范围-55℃~+125℃,在-10~+85℃时精度为±0.5℃(6)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可实现高精度测温(7)在9位分辨率时最多在93.75ms内把温度转换为数字,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内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速度更快(8)测量结果直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以"一线总线"串行传送给CPU,同时可传送CRC校验码,具有极强的抗干扰纠错能力(9)负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芯片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基于AT89C51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AT89C51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冯晓锋西安翻译学院实验中心摘要:本系统是基于AT89C51单片机和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根据要求可进行最高和最低温度的设定,通过RS-485总线标准实现与PC机的远程通信,实现PC机对采集温度的存储、处理、打印等功能。
关键字:AT89C51 数字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系统一、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对某指定地点的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测与控制,采用了分布式系统的控制方式,即在测控点配置能独立工作的从机,从机由主机进行监控管理,上下采用主从式监控管理形式,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结构系统的各个部分功能和关系如下:①主机为管理机,完成参数设置、数据存储、处理及管理及打印功能。
②从机为控制机,采用单片机AT89C51,直接实现各个模块的控制功能,并能在主机关机的条件下实现所有的控制功能。
③通讯转换芯片MAX485实现RS-232信号和RS-485信号的转换,主机通过其向从机发送控制参数,从机将现场采集数据通过其传给主机。
④数据采集实现对传感器及运行设备的检测。
⑤输入输出部分包括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输入模块将采集的信号转换后输入到从机,输出模块将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控制器及其设备。
二、系统工作方式系统以温度监控为核心,温度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由主机根据用户要求定时向从机查询,各控制模块的设置参数修改时,将新的参数发送到从机。
主机可以对从机进行参数设置及控制,从机也可以独立工作。
从机通过温度传感器不间断地采集温度数据,根据控制模块的设置参数做出控制决策,驱动设备运行,并随时准备接受主机的指令,当受到询问时,将各项数据编码通过串行通信方式传输到主机。
主机接收到数据后,进行数据处理,在监控界面上显示当前的状态信息,并将此信息实时地存储到数据库中,为用户维护和管理准备数据。
对数据可以进行查询,也可以将一段时期的数据信息汇集成报表,报表包括各项统计数据,还可以将数据处理绘制成图形曲线,实现对数据的分析与管理。
基于单片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
【 关键词 】单片机 (9s);自动控制;温度传感器 ( IB 0 8c i DS82);信号
引言
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算法,并且具有功 数码 管上 ,模 块如 图 l 示 。 所
本 系 统 的 执 行 方 法 是 循 环 查 询 执 行 的 ,键 盘扫 描 也 是用 循环 查 询 的办 法 , 由 于 本系 统对 实 时性 要 求 不是 很 高 ,所 以没
0 0 2 便可得到温度值 。由于它可以测负 .6 5
温 度 ,所 以再进 行 换算 时首 先要 判 断是 正 温 度 还 是负 温度 ,存储 单 元 的高 五位 的值
决 定 了温 度 的正 负 ,若 全 为 i 是 负 温 度 则 反之 则为正 温度 。低4 位存放 的 是温度 的小 数部分 ,本 设计 采用精 度 为0 1 ,所 以处 .℃ 理 时将 低 四位 乘0 0 2 后进 行 小数 舍 入保 .6 5
图3D I B0 S8 2 管脚 图
图4 D IB0 块 的接 口 S8 2模
L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
一
一
一
一
一
★
●
一
一
一
一
-
-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_
_
一
-
一
J
L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
一
一
一
。
’
一
一
一
单片机温度传感器设计报告
单片机温度传感器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本设计旨在利用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构建一个温度测量系统,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温度,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通过这个设计,可以使用户及时了解到室内环境的温度情况,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原理1.硬件部分温度传感器: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具有高精度、线性度高、抗干扰性好等优点,可以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单片机:采用STC89C52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实现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功能。
电源:采用稳压电源,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软件部分主程序:通过单片机的AD转换模块,将温度传感器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进行温度计算和数据处理,最后将结果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
温度转换算法: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手册,利用公式将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实际温度值。
实时显示功能:通过控制单片机的定时器和中断,实现对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显示。
三、设计步骤1.硬件连接将温度传感器的VCC接到单片机的5V电源引脚,GND接到单片机的地引脚,DQ接到单片机的P1口。
将液晶显示屏的VCC接到单片机的5V电源引脚,GND接到单片机的地引脚,RS、RW、E分别接到单片机的P2.0、P2.1、P2.2口,D0-D7接到单片机的P0口。
将单片机的P3口接到稳压电源的输出端,作为单片机的电源。
2.软件编程使用Keil C51软件进行编程,编写主程序和温度转换算法。
通过对单片机的中断和定时器的配置,实现对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显示。
通过对液晶显示屏的控制,将温度数值显示在屏幕上。
同时,可以设置温度报警功能,当温度超过设定的范围时,通过蜂鸣器发出警告声。
四、实验结果经过上述设计和调试,实验结果显示良好。
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地采集到周围环境的温度值,并通过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出来。
当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蜂鸣器发出警告声,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
整个系统工作稳定、准确性高、实用性强。
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三十二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实验1.了解温度传感器电路的工作原理2.了解温度控制的基本原理3.掌握一线总线接口的使用这是一个综合硬件实验,分两大功能:温度的测量和温度的控制。
1.DALLAS 最新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简介Dallas 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 DS1820 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
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
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环境控制、设备或者过程控制、测温类消费电子产品等。
与前一代产品不同,新的产品支持3V~5.5V 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便、方便。
DS18B20 测量温度范围为 -55°C~+125°C,在-10~+85°C 范围内,精度为±0.5°C。
DS18B20 可以程序设定 9~12 位的分辨率,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 中,掉电后依然保存。
DS18B20 内部结构DS18B20 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份组成: 64 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 TH 和 TL、配置寄存器。
DS18B20 的管脚罗列如下: DQ 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 GND 为电源地; VDD 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光刻ROM 中的 64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做是该DS18B20 的地址序列码。
64 位光刻 ROM 的罗列是:开始 8 位(28H)是产品类型标号,接着的 48 位是该 DS18B20 自身的序列号,最后 8 位是前面 56 位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X8+X5+X4+1)。
光刻 ROM 的作用是使每一个 DS18B20都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DS18B20 的目的。
DS18B20 中的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以 12 位转化为例:用 16 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以 0.0625℃/LSB 形式表达,其中 S 为符号位。
实验二十六 温度传感器及温度控制实验
实验二十六 温度传感器及温度控制实验(AD590)一、实验目的1、熟悉半导体型温度传感器AD590的基本性能。
2、应用AD590实现对温度的检测和简单控制。
二、实验所用单元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转换电路板、温度控制电路板、玻璃管水银温度计、直流稳压电源、低压交流电源、数字电压表、位移台架。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1、温度传感器电路如图26-1所示。
AD590能把温度信号转变为与绝对温度值成正比的电流信号I 0,比例因子为1μA/K 。
通过运算放大器实现电流运算102I I I -=,在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得到与温度成线性关系的电压U O 。
通过调节电位器RP 1和RP 2,可以使U O 在被测温度范围内具有合适数值。
例如被测温度范围为0~100℃,则可在0℃时,调节RP 1使U O 为0V ;在100℃时,调节RP 2使U O 为5V ,这样被测温度每变化1℃对应U O 变化50mV 。
R R AD 590图26-1 温度传感器实验原理图在本实验中,由于0℃和100℃这两个温度不便得到,因此温度/电压的标定采用理论值推算的方法。
在0℃下AD590的电流理论值为273.2μA ,要使输出电压U O 为0V ,则I 0与I 1相等:A2.273RP R V 5I I 1101μ=+==,那么Ω=μ=+K 31.18A2.273V 5RP R 11100℃下AD590的电流理论值为373.2μA ,此时要使U O 为5V ,则:A100I I RP R U I 1022O 2μ=-=+=,那么Ω=μ=+K 50A100V 5RP R 222、如果将转换电路的输出电压连接到加热及温度控制电路中(图26-2)的电压比较器,通过继电器控制保温盒电热元件的通电或断电,这样根据电压比较器调温端的基准电压大小,就能使保温盒内的温度保持在某一数值范围内。
+5V 1R图26-2 加热及温度控制电路图四、实验步骤1、固定好位移台架,将温度传感器置于位移台架上,将水银温度计插入温度传感器上方的小孔内,轻靠在温度传感器上。
高精度温度控制设计方案
跨领域融合与创新
鼓励高精度温度控制技术与其他领域融合,拓展应用场景 。例如,在医疗、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高精度温度 控制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分模块调试
按照功能模块对硬件电路进行分块调试,确保各模块工作正常。
整体联调
将所有模块连接在一起,进行整体联调,观察系统工作情况,及时 发现问题并解决。
软件功能测试验证结果展示
测试环境搭建
01
配置测试所需的硬件设备、传感器等,确保测试环境与实际工
作环境一致。
测试用例设计
02
根据功能需求,设计覆盖所有功能的测试用例,包括正常情况
稳定性保障
采取一系列稳定性保障措施,如硬件 看门狗、软件容错处理等,提高系统 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04
软件算法研究与实现
温度控制算法原理及优缺点分析
01 02
PID控制算法
通过比例、积分、微分三个环节对温度进行闭环控制,具有结构简单、 稳定性好、调节精度高等优点,但在参数整定和应对复杂环境变化时存 在挑战。
指标
控制精度:±0.1℃以内。
稳定性:在24小时内,温度 波动范围不超过±0.2℃。
实时性:系统响应时间不超 过1秒。
可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 的扩展性,以适应不同应用 场景的需求。
02
温度传感器选择与信号处 理
温度传感器类型及特点
01
02
03
热电偶
测量范围广,精度高,但 输出信号小,需放大处理 。
• PID控制算法实现流程图:设定目标温度→采集实际温度→ 计算温度偏差→根据PID公式计算输出值→调节加热器功率 →返回采集实际温度。
温度控制算法设计
温度控制算法设计温度控制算法设计温度控制是在工业和家庭等各种场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
它可以确保设备或环境的温度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以避免过热或过冷对设备或人员的损害。
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算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 确定控制的目标温度范围:首先需要确定所需控制的温度范围。
这个范围可能因应用而异,例如在冰箱中冷藏食物的温度范围可能是2°C至8°C,而在加热设备中的温度范围可能是50°C至70°C。
2. 选择传感器:为了实时监测温度,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电偶和热敏电阻。
3. 获取温度数据:使用所选的传感器,通过读取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来获取温度数据。
这些数据将作为控制算法的输入。
4. 设定控制策略:根据应用的需求和温度数据,设计控制策略。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开关控制、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
开关控制是最简单的策略,通过在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开启或关闭加热或冷却装置来控制温度。
比例控制会根据温度偏差的大小,以一定比例调节加热或冷却的输出。
积分控制会根据温度偏差的积分值来调节输出,以消除长期的温度偏差。
微分控制会根据温度偏差的变化率来调节输出,以加速系统的响应。
5. 实施控制算法:根据所选择的控制策略,实施控制算法。
这可能需要使用微控制器或计算机等设备来处理传感器数据并输出控制信号。
6. 反馈控制:为了确保温度能够稳定在目标范围内,需要引入反馈控制机制。
通过再次读取温度数据并与目标温度进行比较,可以调整控制算法的输出,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7. 调试和优化:一旦控制算法实施,需要进行调试和优化以确保其性能。
这可能涉及调整控制参数、改进传感器的准确性或增加控制器的鲁棒性等。
总结起来,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算法需要确定控制目标、选择传感器、获取温度数据、设定控制策略、实施控制算法、引入反馈控制以及进行调试和优化。
这些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稳定和可靠的温度控制系统。
基于LM35的温度测控电路设计
实验三温度控制电路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知识,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用法。
(2)了解有关控制的基本知识。
(3)掌握根据温度传感器来设计控制电路的基本思路。
二、设计指标与要求(1)电源:+12V或±12V单双电源供电均可。
(2)要求温度设定范围为-20℃—+130℃,温度非线性误差不得超过±5℃。
(3)控制部分:监控温度高于设定的上限温度或低于设定的下限温度时,分别点亮不同颜色的二极管。
三、实验原理与电路本实验要求根据监控温度来做出相应的报警响应,该温度传感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温度传感器控制框图(一)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对其进行处理,最后通过报警控制电路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指示。
(一)温度传感器1、有关温度传感元件介绍集成芯片LM35。
LM35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之一,它具有很高的工作精度和较宽的线性工作范围,该器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呈线性关系。
因而,从使用角度来说,LM35与用开尔文标准的线性温度传感器相比更有优越之处,LM无须外部校准和微调,可以提供常用的室温精度。
特点与基本参数:直接以摄氏温度校准:线性比例因数:+10.0mV/;0.5℃的精确性保证(+25℃);额定全工作范围:-55~+150℃;电压供电范围:直流4~30V;漏电电流:小于60μA;低自发热量,在静止空气中:0.08℃;非线性特性:±1/4℃;封装形式及管脚说明、典型应用:LM35采用TO--220塑料封装形式,其引脚排列如图2所示。
典型应用如图3所示,在图4中,若R=-V S/50μAVOUT =+1500mV (+150℃)=+250mV (+250℃)=-550mV (-55℃)图2 LM35引脚排列图图3 基本摄氏温度图4全工作范围摄氏传感器(例一)温度传感器(例二)典型性能特性如图5所示:图5 最小电压输入与温度关系(2)温度传感元件的选择根据设计指标与要求中对电源的要求,热敏电阻、LM35和AD590都可以选用,但根据对传感器工作条件和精度要求综合考虑,选择LM35作为温度传感元件。
硬件课程设计模拟温度控制
硬件课程设计模拟温度控制
设计一个模拟温度控制系统,需要考虑以下硬件组件:
1.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当前环境的温度。
2. 控制器:负责处理温度传感器的读数,并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控制其他硬件设备。
3. 加热设备:例如加热器或电炉,用于增加环境温度。
4. 冷却设备:例如风扇或制冷器,用于降低环境温度。
5. 显示屏:用于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和设定的温度范围。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设计方案:
1. 将温度传感器连接到控制器的模拟输入口。
2. 将加热设备和冷却设备连接到控制器的数字输出口。
1
3. 将显示屏连接到控制器的数字输出口,用于显示温度信息。
4. 在控制器中编写代码来读取温度传感器的读数,并与设定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
5. 如果当前温度低于设定范围的下限,控制器会打开加热设备来增加环境温度。
6. 如果当前温度高于设定范围的上限,控制器会打开冷却设备来降低环境温度。
7. 当温度处于设定范围内时,控制器将关闭加热设备和冷却设备。
8. 控制器会周期性地更新显示屏上的当前温度信息。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设计方案,实际的温度控制系统可能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例如温度曲线的变化速率、安全保护机制等。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系统总体设计1.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设计框图如下所示:图1-1系统框图1.2 单元电路方案的论证与选择硬件电路的设计是整个实验的关键部分,我们在设计中主要考虑了这几个方面:电路简单易懂,较好的体现物理思想;可行性好,操作方便。
在设计过程中有的电路有多种备选方案,我们综合各种因素做出了如下选择。
1.2.1 温度信号采集电路的论证与选择采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美国DALLAS 公司的产品可编程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可实现室内温度信号的采集,有很多优点:如直接输出数字信号,故省去了后继的信号放大及模数转换部分,外围电路简单,成本低;单总线接口,只有一根信号线作为单总线与CPU 连接,且每一只都有自己唯一的64位系列号存储在其内部的ROM 存储器中,故在一根信号线上可以挂接多个DS18820,便于多点测量且易于扩展。
DS18B20的测温范围较大,集成度较高,但需要串口来模拟其时序才能使用,故选用此方案。
1.2.2 DS18B20单线智能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DS18B20温度传感器是美国DALLAS 半导体公司最近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等测温元件相比,它能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
1.2.3 DS18B20单线智能温度传感器的性能特点①采用单总线专用技术,既可通过串行口线,也可通过其它I/O 口线与微机接口,无须经过其它变换电路,直接输出被测温度值(9位二进制数,含符号位);②测温范围为-55℃— +125℃,测量分辨率为0.0625℃; ③内含64位经过激光修正的只读存储器ROM ; ④适配各种单片机或系统机;计算机控制温 度 信 号采 集 电 路温度控制接口电路继电器控制 与加热电路继电器控制 与降温电路⑤用户可分别设定各路温度的上、下限;⑥内含寄生电源;1.2.4 DS18B20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1-2 所示:图1-2 DS18B20内部结构它采用3脚PR—35封装或8脚SOIC封装其管脚封装如图1-3所示。
图1-3 DS18B20的引脚排列1.2.5 输入输出通道及其接口设计1)温度检测模拟输入通道设计如图1-4所示:图1-4 输入通道原理图设V /F 变换器的额定输出频率为F ,计数器对输出脉冲的计数时间为Ts ,A /D 转换结果的分辨率为i ,则有:sis F T 2取Ts =1s ,则在V /F 的输出频率范围0~10kHz 内,可以得到13位的A /D 转换结果。
2)晶闸管数字触发输出通道设计 晶闸管的工作方式有: (1)调压方式 如图1-5所示:图1-5 调压方式原理图调压方式:是通过利用移相触发脉冲调节晶闸管的导通角,使输入到电加热元件的电压改变,达到调节用电器的输入功率,来实现控制目的。
(2)调功方式调功方式:触发电路采用的是过零触发方式,外加正弦电压过零时控制信号才使晶 闸管的触发导通,则负载上得到的电压是一个正弦波,如图1-6所示图1-6 波形图调功方式输入电炉的平均功率为:RUN n P 2P ——输入电炉的功率;R ——负载有效电阻;U ——电网电压 ;n ——允许导通的波头数;N ——设定的波头数。
当 n =0时,电炉的输入功率为零; n =N 时,电炉的输入功率为满功率。
由以上分析可得晶闸管数字触发输出通道设计,如图1-7和图1-8所示:图1-7 闸管数字触发输出通道电路图1-8 波形图3) 拨码盘给定输入通道拨码盘作为数字量的输入设备,设定和修改码盘值可作为控制系统的给定值。
输入非数字信息时,需要事先将非数字信息转换为数字代码,再由拨码盘输入。
4) 数码显示输出通道包括:数字量输出接口电路;锁存译码驱动电路;七段数码管显示器。
5) 打印机输出通道包括:系统配置了通用打印机接口电路;打印内容包括表头、制表、采样数据和采样时间。
1.2.6 模数转换的选择模数转换亦称模拟一数字转换,与数/模(D/A)转换相反,是将连续的模拟量(如象元的灰阶、电压、电流等)通过取样转换成离散的数字量。
例如,对图象扫描后,形成象元列阵,把每个象元的亮度(灰阶)转换成相应的数字表示,即经模/数转换后,构成数字图象。
通常有电子式的模/数转换和机电式模/数转换二种。
在遥感中常用于图象的传输,存贮以及将图象形式转换成数字形式的处理。
例如:图像的数字化等。
信号数字化是对原始信号进行数字近似,它需要用一个时钟和一个模数转换器来实现。
所谓数字近似是指以N-bit 的数字信号代码来量化表示原始信号,这种量化以bit 位单位,可以精细到1/2^N 。
时钟决定信号波形的采样速度和模数转换器的变换速率。
转换精度可以做到24bit ,而采样频率也有可能高达1GHZ ,但两者不可能同时做到。
通常数字位数越多,装置的速度就越慢。
1.2.7 模数转换的过程论证模数转换包括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码四个过程。
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对这种模拟信号进行测量叫做采样,量化噪声及接收机噪声等因素的影响,采样速率一般取 fS=2.5fmax 。
通常采样脉冲的宽度 tw 是很短的,故采样输出是断续的窄脉冲。
要把一个采样输出信号数字化,需要将采样输出所得的瞬时模拟信号保持一段时间,这就是保持过程。
量化是将连续幅度的抽样信号转换成离散时间、离散幅度的数字信号,量化的主要问题就是量化误差。
假设噪声信号在量化电平中是均匀分布的, 则量化噪声均方值与量化间隔和模数转换器的输入阻抗值有关。
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成二进制代码输出。
这些过程有些是合并进行的,例如,采样和保持就利用一个电路连续完成,量化和编码也是在转换过程中同时实现的, 且所用时间又是保持时间的一部分。
1.2.8 A/D 的转换的原理 如图1-9所示:图1-9 原理图d n -1d 1 d 0数字量输出(n 位)ADC 的数字化编码电路CP SSCADC采样-保持电路采样展宽信号输入模拟电压u i(t ) u s (t )…1.2.9 A/D 的转换作用由于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是模拟电压信号,而计算机只识别数字信号,因此必须经过A/D 转换,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才能被计算机识别,其转换的温度才能通过LED 数码管显示。
1.3 51单片机的简介MCS-51系列单片机是Intel 公司在总结MCS-48系列单片机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的高档8位单片机。
MCS-51系列的制成及发展与HMOS 工艺的发展密切相关 ,HMOS 是高性能的NMOS 工艺。
1.3.1 MCS-51系列单片机内部结构MCS-51系列单片机内部采用模块式结构,其结构组成框图如图1-10所示:中断控制定时/计数器1定时/计数器0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4K/8K 字节ROM128/256字节RAM串行口时钟电路CPU总线控制并行 口P0P1P2P3TXD RXD控制图1-10 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框图由图1-10可见,MCS-51系列单片机主要由以下部件通过片内总线连接而成:中央处理器(CPU )、数据存储器(RAM )、程序存储器(ROM )、并行输入/输出口(P0口~P3口)、串行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控制、总线控制及时钟电路。
1.3.2引脚定义引脚是单片机和外界进行通信的通道连接点,用户只能通过引脚组建控制系统。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引脚的应用是单片机应用的一个重要基础。
由于工艺及标准化等原因,芯片的引脚数量是有限的,但单片机为实现控制所需要的信号数目却远远超过其引脚数目。
为解决这一矛盾,单片机的某些信号引脚被赋以双重功能。
如图1-11所示:P1P0P3P2RST ALEXTAL1XTAL2V CCV SSPSENEAI/OI/OI/O I/O图1-11 40引脚PDIP 封装的80C51单片机的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图1、电源及电源复位引脚:(1)V CC (40脚):正常操作时接+5V 直流电源。
(2)V SS (20脚):接地端。
(3)RST/V PD (9脚):复位信号输入端。
在该引脚上输入一定时间(约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该引脚的第二功能是V PD ,即备用电源输入端。
当主电源发生故障,降低到低电平规定值时,可将+5V 备用电源自动接入V PD 端,以保护片内RAM 中的信息不丢失,使复电后能继续正常运行。
(4)E A /V PP (31脚):访问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编程电源输入。
当E A 保持高电平时,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访问地址范围在0~4KB 内;当PC (程序计数器)值超过0FFFH ,即访问地址超出4KB 时,将自动转向执行外部程序存储器内的程序;当E A 保持低电平时,不管单片机内部是否有程序存储器,则只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从0000H 地址开始)。
由此可见,对片内有可用程序存储器的单片机而言,E A 端应接高电平,而对片内无程序存储器的单片机,可将E A 接地。
对于EPROM 型单片机,在EPROM 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施加21V 的编程电源(V PP )。
2、时钟振荡电路引脚XTAL1和XTAL2:(1)XTAL1(19脚):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引脚1。
它是片内振荡电路反向放大器的输入端。
采用外部振荡器时此引脚接地。
(2)XTAL2(18脚):外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引脚2。
它是片内振荡电路反向放大器的输出端。
采用外部振荡器时此引脚为外部振荡信号输入端。
3、ALE /PR OG (30脚):低8位地址锁存控制信号/编程脉冲输入。
在系统扩展时,ALE 用于把P0口输出的低8位地址锁存起来,以实现低8位地址和数据的隔离。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期间,ALE 信号两次有效;而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期间,ALE 信号一次有效。
对于EPROM 型单片机,在EPROM 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PR O G 。
4、PSEN(29脚):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输出端,低电平有效。
在从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常数)期间,此引脚定时输出负脉冲作为读取外部程序存储器的信号,每个机器周期PSEN两次有效,此时地址总线上送出的地址为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在此期间,如果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和内部程序存储器,不会产生PSEN信号。
5、并行双向输入/输出(I/O)口引脚:(1)P0口的P0.0~P0.7引脚(39~32脚):8位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和片外8位数据/低8位地址复用总线端口。
(2)P1口的P1.0~P1.7引脚(1~8脚):8位通用输入/输出端口。
(3)P2口的P2.0~P2.7引脚(28~21脚):8位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和片外高8位地址总线端口。
(4)P3口的P3.0~P3.7引脚(10~17脚):8位通用输入/输出端口,具有第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