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课题中期报告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模版(二篇)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模版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语文作为学科,不仅可以传授语言知识,还可以通过文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思想等方面的素养。
在学年中,我们通过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道德教育,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对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1、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在学年中,我们每周都会组织班会,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比如,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我们就组织了一次读书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和欣赏的能力。
在班会上,我们会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增加了对书籍的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品德素养。
2、设置德育课程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还设置了德育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比如,在学年中,我们学习了《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可以了解到人性的复杂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课堂上,我们会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品德和行为,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3、组织德育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
比如,在学年中,我们组织了一次“尊师重教”主题活动。
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师长、珍惜学习机会的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通过写信、制作卡片等形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谢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增强了对老师的尊重,也增加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学校的归属感。
二、德育渗透的效果评价通过上述的德育渗透做法,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评价。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2篇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精选2篇(一)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一、渗透方式:1.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德育价值的渗透。
通过选取有道德、人文、社会价值的文本作为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人生、道德、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2.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加强德育内容的实践渗透。
例如,开展课外阅读、写作比赛、论坛讲座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参与和体验,感受到德育内容的意义和价值。
二、渗透内容:1. 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通过文本中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品德特点,让学生在感受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2. 文化教育: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古代文学作品或古代文化经典的教学材料,向学生讲解和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3. 社会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选取社会热点事件的文本作为教材,与学生一起研究和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让学生从中获得社会教育的启示和教训。
三、实施效果:1.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通过德育渗透的语文教学,学生对社会价值和个人品德的认识得到提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通过德育渗透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
3.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德育渗透的语文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包括思维品质、审美情操、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
总之,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一、引言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2024年学年,作为学校语文教师,我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升语文教育的品质。
下面就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进行总结。
二、德育渗透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本学年,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德育要求,制定了以下几个任务:1.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宽松、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 注重德育与语文的融合:通过课文内容和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评价和应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意志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加强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与班主任、家长共同合作,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解决学生在德育方面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具体工作情况和成效1.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本学年,我以个人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在语文课堂中注重学情分析,为学生创设了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每节课之前,我都会播放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我注重课堂布置,将文化元素融入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既符合学习需要又富有艺术感的环境。
通过这些工作,我发现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这对于学生的德育与语文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德育与语文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德育融入到语文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和文学作品,感悟其中的道德价值。
例如,在学习《荔枝洞》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分析杨洪基为救小狗而自己受伤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热爱生命、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2024年语文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2篇)
2024年语文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我们语文科德育渗透工作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们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深入开展语文科德育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下面就2024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二、工作内容1.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在2024年,我们对语文科德育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我们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程,包括阅读素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文明礼仪的培养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学生们的德育素养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2.开展课堂活动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我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课堂活动。
我们组织了语文诗歌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鼓励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一些文化名人来校给学生们讲座,让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文化领域。
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3.加强道德教育在2024年,我们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通过在日常教学中注入道德教育的元素,我们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我们还定期组织学生们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道德水平,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加强家校合作在2024年,我们非常注重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和需求。
同时,我们还定期给家长们发送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以及一些家庭教育的指导。
通过这种家校合作,我们使教育工作更加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形成了良好的育人合力。
三、工作效果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2024年的语文科德育渗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入渗出总结8篇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入渗出总结8篇第1篇示例: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入渗出总结语文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在学年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德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直是教师们不懈的追求。
究竟学年语文学科的德育是如何渗入渗出的呢?本文将就此进行总结和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始终将国学经典作为教材的精华,通过学习古诗词、古文、名著等,让学生接触和体会优秀的文化传统。
在课堂上,教师们通过解读古诗词,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启发学生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学唱古诗词,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优美韵律和深刻内涵,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在语文学科的德育渗入中,教师们始终强调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塑造。
通过阅读名著,教师们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在课堂上,教师们会结合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德和行为,让学生学会感恩、宽容、勇敢等美德。
通过文学作品的感悟和表达,学生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入和渗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教师们的精心引导和学生们的深入思考下,德育教育逐渐渗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语文学科的德育渗入,学生们能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接受道德情操的熏陶,培养出自信、勇敢、宽容、感恩等优秀品质,成为具有真善美的优秀公民。
希望未来,在语文学科德育渗入的道路上,教师们和学生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字数达到2000字】第2篇示例: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入渗出总结语文学科一直被视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仅在于传授文字知识,更在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渗入和渗出效果是每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语文科德育渗透总结
语文科德育渗透总结语文科德育渗透总结(精选7篇)语文科德育渗透总结篇1语文德育渗透总结本学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我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
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
第二,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的推动力,确保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取得更大的成效。
语文学科中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个情感世界。
我运用情感教学和巧妙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中所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又获得思想道德素质。
第三,深入挖掘教科书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道德的熏陶。
课本中的德育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显而易见。
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体的,思想教育渗透在学科知识的各个方面。
总之,只有深入挖掘,才能加强德育渗透,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道德情操。
4.将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学生提升素质的另一种途径。
课余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各种语言活动,收集简报,制作手抄报,举办研讨会,发表演讲。
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让学生们投入到受他们思想的影响,被他们积极的感受所激励。
例如,背诵古典诗词,讲习语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阅读和说话的技能,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致形象和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学校教育将德育融入到课程中已成为一种趋势。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学科既涉及语言文字的学习,也包含了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培养。
在2024年的学年中,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强化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培养。
本文旨在总结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工作,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1. 融入课程设置:为了更好地融入德育教育,我们对语文学科的课程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一方面,我们注重以文化传承为主线,将传统文化元素纳入到课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德育教育的融入,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品德修养。
2. 强化师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德育的引路人,我们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推崇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尊重,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下培养自信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3. 课外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我们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需求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参加文艺演出和读书分享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我表达能力。
4. 德育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的德育主题班会是我们开展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我们设置了一系列的德育主题,如友善、诚信、勤奋等,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学习相关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三、德育渗透的成效通过对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1. 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提升:德育渗透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不仅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培养了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他们在学业上的进步。
2.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德育渗透,学生的品德修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二篇)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一、引言在____年学年,我们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性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文化修养,推动学生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公民。
本文通过总结与分析,对____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进行全面回顾。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____年我们明确了以“立德树人、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将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融入到日常教学和学校课程建设中。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语文学科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全面发展的文化修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我们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将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分为“品德修养”、“情感态度”和“文化修养”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推进。
1.品德修养在品德修养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心。
我们在教学中设置了一系列的品德教育活动,如读书专题活动、自主学习计划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坚持、自律和承担责任。
2.情感态度情感态度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关键。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情感教育为主线,通过设计各类情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如拓展阅读活动、诗歌朗诵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情感的冲击中,感悟美、追求美。
3.文化修养在文化修养方面我们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去渗透语文教学,通过课文内容的精心选择和打磨,把握教学方法,融入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积极参与。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包容和多元视野,通过开展各类跨文化交流活动,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接受。
四、教学成果与评价____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以及学业水平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1.学生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发现他们的纪律意识和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5篇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5篇篇1本学年,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以及积极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得到了提升,更在德育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教材内涵挖掘,德育素材丰富本学年,语文学科在教材选择上注重德育素材的丰富性。
选用的教材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作品,还融入了大量的德育元素。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更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
二、教学活动设计,德育目标明确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德育目标的明确性。
每一次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德育主题展开。
例如,在《静夜思》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与家人的团聚时光,培养他们的亲情观念。
三、教育资源整合,德育效果显著本学年,语文学科在教育资源整合方面下了大功夫。
我们积极利用学校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
同时,我们还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和认同。
四、家校共育平台构建,德育合力形成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本学年,语文学科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构建家校共育平台。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我们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德育问题,分享德育经验。
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学生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学生成果展示,德育成果喜人本学年,语文学科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例如,在“诵读比赛”中,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写作比赛”中,学生们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们的文学才华和道德素养。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的成果。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尽管本学年在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专注、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仍需进一步引导和纠正。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在我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通过各级各类活动与课程安排的有机结合,语文学科德育工作得到了广泛开展和深入推进。
在语文学科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德育渗透,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认知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
以下是对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的总结。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
学校注重对语文教师进行德育培训,使他们具备更好的德育意识和能力。
举办了包括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等方面的专题研讨班,提升了教师的德育水平。
同时,建立了教师德育培训档案,定期进行教师德育素养评估,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德育发展方案。
二、优化德育渗透方案,创新德育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设置了多个德育渗透环节,如课内外德育拓展活动、课程德育素材的精心选取等。
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将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等与语文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推行德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进行德育主题演讲、心理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创建德育文化氛围,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积极扩大德育教育的影响力,组织开展了德育文化周、德育优秀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德育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四、建设德育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创办德育特色课程,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例如,开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将德育与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融合,通过开展创新设计、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加强德育评价,落实个性化培养。
学校建立了德育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观察评价、自评互评、文件记录等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
同时,注重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德育需求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德育培养方案,促使每个学生在德育方面取得进步。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总结(3篇)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总结(3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总结(精选3篇)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总结篇1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的。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
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什么固定模式,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应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
针对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我曾在这方面努力做过一些尝试,现小结如下:一、充分利用教材,制定渗透计划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它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它总是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寄予一定的褒贬爱憎。
翻开课本,你会发现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几乎都有一个道德教育的目标。
因此,新学期开始,教师应该定出本期的德育重点,有意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智育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合理地统筹安排,制定出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二、抓篇、段的朗读训练,渗透德育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语句优美、内容生动的写景抒情的文章,它们真实描绘了自然和生活的场景,为小读者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灿烂的天地。
对此类文章,我把握教材特点,着重抓好篇章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和美的熏陶。
如:教《日月潭》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三种不同的读法:1、浏览,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在学习小组里读给同学们听听。
2、默读,用笔画出说明日月潭美丽、壮观的语句,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互相订正,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向教师汇报。
3、朗读,了解日月潭的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读”的训练,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领略到海上日出时的雄伟、奇特的美景。
这时,我再利用投影片,让同学们观看保护环境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与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生共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了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功能。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二篇)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教育观念的改变,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学科之一,语文学科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2024学年,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努力实践了德育渗透的理念,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首先,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德育元素。
我们在每个单元的课堂教学中都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在讲授《狼王梦》这个篇章时,我们通过讨论人性的善恶、友情的重要性等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处世原则。
此外,我们还会选取一些具有人文关怀、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学习,如《未来的要塞》、《爱是桥梁》等。
这些文章通过情境的描写和人物的塑造,让学生感受到善良、友爱等美德的力量,从而通过情感的教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语文学科在阅读、写作、演讲等方面都有丰富的实践环节,我们利用这些环节让学生有机会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在课堂上开展写作比赛时,我们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社会问题进行写作,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此外,我们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集体朗读等活动,通过协作和竞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再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语文学科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们会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在学习《诗经》时,我们会组织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的诗歌,通过诗歌的表达和意象,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此外,我们还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激发他们对祖国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最后,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语文学科教学中有很多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比如,在课堂上,我们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基本的道德底线。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8篇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8篇第1篇示例: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语文学科一直被称为德育的重要渠道,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水平,更可以通过文字的力量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过去的学年中,我们教师们一直致力于将德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这里,我将对过去一年的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情况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我想强调的是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中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学科,不仅是一门传授文学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科,更是一个传递正能量和价值观的平台。
通过课文、文言文、诗词等文本的传达,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从中学习到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准则。
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感受其中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启示,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感。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
在过去的学年中,我们通过精心挑选具有道德价值的课文和文言文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强调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也注重通过诵读经典诗词、讨论社会热点、写作感想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他们正直勇敢、善良宽容的品质。
我们还通过组织朗诵比赛、朗读分享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让他们更好地体验语文之美、德育之力。
我想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推动语文学科德育渗透。
教师要做好自身榜样示范,做学生的道德引路人。
只有我们自己具备正确的道德风范,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
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动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健康的人格。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德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德育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工作的内涵在不断加深,外延在不断扩大,因此德育的实施也应与时俱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最终实现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
本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德育理论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德育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现代教育体系在不断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思维层出不穷。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其地位不言而喻。
语文知识十分丰富,不光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文化,还有其他思想性、情感性内容,德育知识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例如,语文课程当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诗词、传统文化诗歌等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感受其中丰富的德育内涵,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三观,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均衡发展。
由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当中科学渗透德育,指导学生学好语文。
一、营造情境,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小学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不足,导致在学习一些课程的时候,难以理解其中描绘的场景。
这时,教师要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同时要适当地融合德育教育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观潮》《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课程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几课的内容都有關于祖国山河风景的描写,但是有的学生因为出门旅行的机会少的原因,对于一些风景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于是,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播放钱塘湖大潮的画面,或者播放一些双龙洞风景、山水风景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学生在观看当中无不感到大自然风景的壮美,纷纷陶醉在美丽的视频当中。
这时,教师对学生讲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十分壮美的,这些课程为我们描写了许多的美景。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本(4篇)
2024年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本一、引言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2024学年,我们以德育渗透为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思考等多种方式,将德育的内容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情境创设为了让学生对德育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情境,以真实的环境、生动的角色和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感受和思考。
1. 文学与人生情境通过设置文学与人生的情境,我们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人生的道理和智慧。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我们让学生分析贾宝玉与贾母、贾政、贾代善等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爱情等价值观的思考。
2. 阅读与成长情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与成长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修养。
例如,在学习《荷花淀》时,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篇关于荷花生长的文章,并引导学生从中思考人生和成长的意义。
三、学习任务设置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们通过设置一系列德育相关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实践能力。
1. 阅读与人性任务我们通过设置一系列阅读与人性任务,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例如,在学习《汉字之美》时,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情感阅读,鼓励他们通过对文章中的情感描写进行分析,并与自己的情感经历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
2. 作文与品德任务我们通过设置一系列作文与品德任务,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读书的意义》时,我们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议论文,就读书对个人的影响和社会的价值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思考引导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
1. 问题导引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德修养。
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时,我们提出问题:范仲淹为什么要坚持中举?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和坚持的价值。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入渗出总结7篇
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入渗出总结7篇第1篇示例: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入渗出总结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学科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在学年中,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应该注重德育渗入渗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和心灵修养。
本文就学年语文学科德育渗入渗出进行总结。
语文学科承载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在课程教学中自然地渗入了道德教育的内容。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让学生从中汲取正面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
比如《论语》中的“修己以敬”、“行己以恭”,通过课文的讲解和引导,培养学生懂得尊敬他人、恭敬长辈的美德。
通过古文的学习,学生还能了解到中国传统的孝道、礼仪、忠诚等道德观念,这些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学科德育渗入的重要渠道。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也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品味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人生智慧。
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纯真、林黛玉的坦率、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品味和思考的素材。
通过对作品中人物行为、情感与命运的描绘,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优良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智慧,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也可以从学生的写作中渗出。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展现自己的道德情操。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关于人生、友情、真善美等方面的作文,通过作文的分析与点评,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在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到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能看到他们对某些不公、不义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这些都是语文学科德育渗出的表现。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出还能通过学科课外活动来实现。
学校可以组织语文学科相关的读书分享活动、文学沙龙等,让学生在课外学会分享、倾听、交流,增强情感交流、道德积淀和人文关怀。
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创作、文学翻译等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更多社会实践和人文关怀,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课题中期报告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课题中期报告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课题中期报告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课题中期报告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申报、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研究、教研探讨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阶段性小结。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教师传统的观念,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负面效应和“应试”带来的对学生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学生主体定位转轨不到位,特别是研究中学生学习心理、品德行为很少顾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自控能力差、自学能力弱,不注重创造性地探究知识,学习处于麻痹状态,缺乏兴趣,导致出现厌学情绪。
常规的德育工作不适应农村城镇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地方较多。
表现为德育途经单一,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通过调查分析,本地区农村经济较为发达,外来子女就读较多,造成我镇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不少薄弱的地方:中学生物质拥有“过剩”,精神营养“不良”,社会商品与金钱背后不良风气* ,由此导致少年儿童思想迷茫,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偏向,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而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 * 不断增强,学校正面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调查发现,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差别很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 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症状。
学校的德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在新的世纪,中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通过什么方法途径有效地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的确是一个事关中华前途未来的大问题。
为此,我校确定了《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实验课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真探讨德育途径和方法,实践求真,探索前进。
二、实验的目标和内容“中学生德育途经的探索”实验的目标是努力协调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使社会各方面从不同角度都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成为 * 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5篇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5篇第1篇示例:语文学科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可以渗透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下面就从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入手,进行一番总结和探讨。
语文学科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语文学科是学生接触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教授汉字、词语、句子等语言知识的学科,更是一个渗透着丰富的道德意义和人文精神的学科。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会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意义的文章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其中蕴含的道德内涵,体会到其中的感人之处,从而感悟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是德育的有效途径。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字,体会到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悟到其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格。
在阅读《红楼梦》这样的巨著时,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深刻道理,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语文学科的表达教学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需要他们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通过语文学科的表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在表达时能够明辨是非,坚持正义,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语文学科的实践教学也是德育的重要渠道。
通过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晨读朗读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写作或演讲比赛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的训练和实践,学生可以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是教育的一大亮点,它通过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渗透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024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2024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2024年,我校在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2024年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共1800字。
一、课程设置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目标,我们在2024年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
在传统的课本知识教学之外,增加了一些具有思想性、情感性和社会性的内容。
比如,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加入了一些思辨性的文章和材料,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辩论,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增设了一些关于道德和价值观的课程,用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角色转变对课堂德育渗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2024年,我们鼓励语文教师发挥主体作用,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发展进行关注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课堂德育渗透2024年,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更加注重德育渗透的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语文材料,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道德与价值进行思考和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通过赏析诗词、欣赏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美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四、社会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也注重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提高。
比如,我们组织了访问老年院、服务社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学生们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提高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五、家校合作2024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家校合作,将德育渗透工作延伸到了家庭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课题中期报告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课题中期报告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申报、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研究、教研探讨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阶段性小结。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负面效应和“应试教育”带来的对学生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学生主体定位转轨不到位,特别是研究中学生学习心理、品德行为很少顾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自控能力差、自学能力弱,不注重创造性地探究知识,学习处于麻痹状态,缺乏兴趣,导致出现厌学情绪。
常规的德育工作不适应农村城镇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地方较多。
表现为德育途经单一,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通过调查分析,本地区农村经济较为发达,外来子女就读较多,造成我镇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不少薄弱的地方:中学生物质拥有“过剩”,精神营养“不良”,社会商品与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由此导致少年儿童思想迷茫,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偏向,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而各种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不断增强,学校正面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调查发现,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差别很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症状。
学校的德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在新的世纪,中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通过什么方法途径有效地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这的确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前途未来的大问题。
为此,我校确定了《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实验课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真探讨德育途径和方法,实践求真,探索前进。
二、实验的目标和内容“中学生德育途经的探索”实验的目标是努力协调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使社会各方面从不同角度都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基于上述实验宗旨,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实验内容是:(一)研究和探讨德育的途经:德育活动课、思想品德课、各种学科课、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均可与德育挂钩进行研究。
(二)研究和探讨德育的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趣味引导法、激励指导法等。
各个年级实验班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确定实验内容,拟定实验措施,进行探索。
1.探索礼仪教育的途经。
礼仪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它与文明是孪生兄弟,相伴在同等条件下。
所以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一个健康有序、文明进步的社会,不仅是一个“赏罚分明”的法治社会,还应是一个有“礼”,循“礼”的礼治社会。
我们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抓,是因为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礼仪教育的长期性。
2.探索自信教育的方式。
让学生自信地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认识自已,强化意志的培养,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其参与群体生活的信心。
3.探索最佳德育课堂的教学模式。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规律,加强德育语文课教学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探讨其内化规律,促进学生品德的养成。
4.探索有机高效的学科渗透教育模式。
抓住学科渗透点,有机进行德育渗透,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探索德育活动的最佳模式。
在中学阶段,按低、中、高年级段,分别设计适合少年兴趣爱好的模块活动,变封闭式的说教为开放式的教育实践,力求使班队活动自主化,校外教育阵地化,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德育实践中学生做事,学会做人。
三、实验的方法与步骤我们进行的中学生途径和方法的实验,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
按照自然实验法模式,将实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06年2月――2006年8月)实验的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申请立项,做好实验有关准备工作。
搞好思想发动,强化社会参与意识,制定实验方案,调整配备实验教师。
建立实验组织是进行实验的保证,提高认识是进行实验的思想基础。
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
课题组编制出实验方案。
接着,学校组织力量对课题方案进行谁,课题组根据意见反复修改,使之臻于完善,变粗为精。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8年12月)1.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是全面开展实验。
分年级段第一步进行礼仪教育,低年级的入学基本礼仪,中年级的孝亲敬长礼仪,高年级的社会交际礼仪等。
“蒙以养正”,从小施以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及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昌他们将来成人,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最起码的条件和素质。
2.实验的深入发展阶段。
主要任务是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之中,使德育落到实处。
这一阶段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德育途径方法的实验秘研究:(1)德育毓活动,培养规范化的行为习惯;(2)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实现环境优化;(3)加强少先队职能工作的力度,实现自身教育的优化;(4)加强社区网络教育,实现育人优化;(5)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实现德育评价的优化。
第三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实验总结阶段。
一方面继续完善第二阶段的实验,另一方面验证总结、推广成熟经验,扩大实验面。
再就是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系统总结。
四、实验的效果(一)德育实验规范化1.成立实验小组。
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制定了学校德育实验目标和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每周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
学校校外有德育基地,构建了德育社会网络,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内有育人活动室如:电视台、广播站、劳技室等,多角度、多方位强化德育环境。
2.重视课题管理。
学校将课题管理列为工作重点。
课题管理的区位体现在研究流程上,管理好各环节的实验是保证研究质量的重要手段。
拟订的方案便于操作化。
根据实验方案,实验教师投入具体的操作行为,有序推进研究的进程,使静态化的方案转化成动态化的实施。
每一个实验班确定好实验题目,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进行,将总体目标具体化,逐步推进,使课题研究的进程显得明晰。
注重实验研究成果,目的是变点为面,把各个班级实验研究的成果通过适宜的方式推出或推广,使之产生更大效益。
(二)德育内容系列化1.根据《中学德育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孝亲敬长教育、养成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热爱劳动教育、法制规约教育、激励转化教育等。
在每种教育内容的实验研究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目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并在各种教育实验研究中交叉和相互渗透,寻找最佳切入点,避免形式主义,增强德育的实效情况。
2.我们还通过营造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搞好校园建设即是对学生进行无声的德育教育,通过努力,基本上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长年有绿,四季有花,处处育人。
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的文明行为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形成观念,进而转化为行为。
3.学校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定期开展活动,共同研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每学期的优质课竞赛都邀请家长参加听课、评课,其评价标准一定要有德育内容,其竞赛结果张榜公布,并给与奖励。
为检验德育效果,教导处定期通过试卷问答和德育知识竞赛,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
学校还聘请了派出所警员为法治副校长,经常到学校举办法制讲座,主讲的内容有“理想与道德”、“社会与法律”、“青少年维权岗服务”等,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每学期还举办小报竞赛,经过评比把优秀的小报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大队部的每项活动都有计划、有记录、有结果、有总结。
为加强内部管理,学校拟定了内部管理方案,统一制定了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开展的“五星班集体”的争创活动,每周进行评比。
5.学校经常组织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献血、清洁街道、慰问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发展变化,完成调查报告。
每期组织一次“评先”活动,宣传先进师生的典型事迹,组织师生向他们学习,每年的“元旦”、“清明”、“六一”、“国庆”,学校都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和入队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德育方法科学化我们在实验中,坚持德育工作研究的方向性、针对性、情感性、趣味性和激励性,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方向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向心力”。
我们坚持教书育人的方向,大力开展德育工作,做到“讲层次、有实效”。
如,每天利用早读前的15分钟,通过校广播站,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和好人好事的宣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学习各行各业英模的高尚情操,学习本校先进师生的优秀品质。
针对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说服力”。
德育工作必须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针对他们的脾气禀性,不同的举止言行,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采取不同疏导方式。
我们在德育实验中总结出五种疏导方法:(1)说理(2)规劝(3)慰抚(4)感化(5)警示。
情感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感染力”。
“感人者莫过于情”,情感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情感投入的核心是关心人、体贴人。
对学生教育满腔热情耐心引导,在学习上帮助,在生活上体贴,在思想上关怀,使他们真正获得老师的爱。
趣味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吸引力”。
我们依据青少年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经常开展一些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自护自救演讲,安全知识抢答赛,尊师敬长、讲文明懂礼貌故事会,“我心中的二十一世纪”作文写作竞赛,“生命的意义”等,来吸引大多数人的参与,从而进行广泛地德育教育。
激励性,使德育实验研究富有“内驱力”。
学校开展了“五星班集体”评比,制定了学生一日生活行为规范,大队部每天有人监督检查,每周进行评比。
各中队均制定出争章达标计划,按计划参与竞赛达标活动。
(四)德育途径多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德育途径的选择,必须体现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
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德育实验的扩展性,注重德育途径的多样性,强化全方位育人,其具体做法是:(1)建立爱国主义德育基地,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管理;(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商店、农村,深入基层,参加实践,体验生活,陶冶情操,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2)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集体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