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湘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美术湘版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美术湘版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 教学背景:在高中阶段,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湖南省的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和艺术传统而闻名。

因此,编写一份适合湖南高中美术教学的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2. 教学目标:(1) 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素描、色彩、构图等;(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进行自主创作;(3) 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和艺术鉴赏能力;(4) 了解湖南地区的艺术文化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二、教学内容与流程1. 第一节课:基础素描技法的教学(1) 目标:掌握素描的基本构图与线条表现技法。

(2) 教学内容:a. 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构图原则;b. 演示素描的线条表现技法,如明暗对比、层次感等;c. 练习素描基础线条,如直线、曲线、转角线等;d. 练习素描基础形体,如球体、圆柱体等;e. 指导学生进行素描作品创作。

2. 第二节课:色彩基础的教学(1) 目标: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与调配方法。

(2) 教学内容:a.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色轮原理;b. 演示色彩的明暗对比、层次感和色彩的运用技巧;c. 练习调配基本色彩,如红、黄、蓝等;d. 练习调配中性色彩,如灰色、棕色等;e. 指导学生进行色彩表达的创作。

3. 第三节课:艺术构图的教学(1) 目标:掌握艺术构图的基本原理与技巧。

(2) 教学内容:a. 讲解艺术构图的基本概念和构图原则;b. 演示构图的线条布局、点线面关系和画面层次感的技巧;c. 练习构图的基础要素,如对称、比例、透视等;d. 指导学生进行构图实践,如静物组合、风景布局等;e. 分享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提高。

4. 第四节课:湖南地方文化的艺术创作(1) 目标:了解湖南地区的艺术文化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2) 教学内容:a. 介绍湖南地区的历史、民俗与艺术特色;b. 分享湖南美术作品的观赏与分析;c. 激发学生对湖南地区文化的兴趣和创作灵感;d. 引导学生进行湖南地方文化主题的创作;e.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组织评比,加强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一、教案总纲1. 教学目标1.1 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2 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艺术鉴赏能力1.3 增进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拓宽艺术视野2. 教学内容2.1 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2 不同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品鉴赏2.3 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品3.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4.3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的掌握程度二、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 教学目标1.1 理解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1.2 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 教学内容2.1 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2.2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观察、描述、分析、评价2.3 美术鉴赏的步骤:了解作品背景、观赏作品、分析作品、总结评价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示范基本方法与步骤3.2 实践法:引导学生观赏实际作品,进行鉴赏实践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三、第二章:写实主义美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了解写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1.2 鉴赏写实主义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价值2. 教学内容2.1 写实主义美术的特点:真实、客观、细节描绘2.2 写实主义美术的意义:反映现实生活、倡导真实之美2.3 写实主义美术作品鉴赏:举例分析代表性作品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写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写实主义美术作品的实例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四、第三章:印象派美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了解印象派美术的特点与意义1.2 鉴赏印象派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风格2. 教学内容2.1 印象派美术的特点:光影变化、色彩斑斓、瞬间印象2.2 印象派美术的意义:突破传统束缚,追求个性化表现2.3 印象派美术作品鉴赏:举例分析代表性作品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印象派美术的特点与意义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印象派美术作品的实例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五、第四章:现代主义美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了解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1.2 鉴赏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分析其创新之处2. 教学内容2.1 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反传统、追求创新、表现个人情感2.2 现代主义美术的意义:推动美术领域的革新与发展2.3 现代主义美术作品鉴赏:举例分析代表性作品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3.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实例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六、第五章:后现代主义美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理解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与特征1.2 学会鉴赏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理解其对现代艺术的挑战2. 教学内容2.1 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与批判2.2 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多样性、解构、混合体裁2.3 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鉴赏: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艺术作品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阐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与特征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后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活跃程度和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4.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七、第六章:中国传统绘画鉴赏1. 教学目标1.1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与主要流派1.2 掌握鉴赏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巧与标准2. 教学内容2.1 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的演变2.2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流派: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画等2.3 鉴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与标准:笔墨、构图、意境、流派特点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背景与流派特点3.2 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鉴赏具体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特别是对绘画作品的分析能力八、第七章:摄影艺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理解摄影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创作手法1.2 学会从技术及艺术角度鉴赏摄影作品2. 教学内容2.1 摄影艺术的基本概念:摄影技术的起源与发展2.2 摄影创作手法:构图、光线、色彩、焦距等2.3 摄影作品的鉴赏:分析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技术水平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摄影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创作手法3.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摄影作品,讨论其艺术特点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4.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九、第八章:雕塑艺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认识雕塑艺术的基本类型与表现形式1.2 学会从材质、造型、空间等方面鉴赏雕塑作品2. 教学内容2.1 雕塑艺术的基本类型:圆雕、浮雕、透雕等2.2 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抽象雕塑、具象雕塑、装置雕塑等2.3 雕塑作品的鉴赏: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色与创作意图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介绍雕塑艺术的基本类型与表现形式3.2 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鉴赏具体的雕塑作品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特别是对雕塑作品的分析能力十、第九章:建筑艺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原则1.2 学会从审美、功能、文化等方面鉴赏建筑作品2. 教学内容2.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建筑的本质与功能2.2 建筑设计原则:结构、比例、协调、创新等2.3 建筑作品的鉴赏:分析建筑作品的艺术价值与设计理念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原则3.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建筑作品,讨论其艺术特点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4.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建筑作品的鉴赏能力十一、第十章:综合材料艺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认识综合重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全套教案,共十个章节。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精选5篇]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精选5篇]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精选5篇]第一篇: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第一课时现实主义绘画教学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年级:普通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①了解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②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③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内容结构:本课时按照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分成“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米勒”两部分,另有现实主义的重要特点的总结。

三、重点: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四、难点: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主要区别。

教具资料:课件导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的这句诗,大概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吧。

它以强烈的对比,反差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社会现实。

这是东方诗人以诗歌的方式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重要一课就是“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看看美术家用怎样的方式揭露、批判社会的现实。

新授:教师:那么同学们会疑惑,以前出现的艺术流派都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为什么突然之间出现了现实主义美术了呢?或说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19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吧!(老师提示:1、工人运动:如,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意大利弗洛伦莎工人起义,说明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在加深。

2、科学方面: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电子信息技术,如贝尔发明电话,库克和惠斯通1837年发明电报等)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学生回答:①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端也随之日益显露和激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积极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并未得到实现。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教案题目: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2.掌握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重点;3.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4.促进学生的美术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介绍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美术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

Step 2:讲解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等绘画技法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

Step 3:示范演示进行绘画技法的示范演示,让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技巧。

Step 4: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操作,先从简单的练习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Step 5:课堂点评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合理的创作和进步,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美术技巧和审美能力。

Step 6:拓展延伸为感性直观的画面创作开展讲评,通过寻找美的表现方式和美学创作,启发学生的创作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Step 7: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发展自己的艺术天赋。

教学手段:1.讲解演示:通过讲解和示范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法。

2.练习实践: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3.课堂点评: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并改进。

4.拓展延伸:通过讨论和探索,拓展学生的美术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绘画作品的点评和改进建议,评价学生在美术创作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也要评价学生在美术思维、美术欣赏等方面的发展。

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努力程度、创作实践、自我发展等因素。

湘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教案【篇一: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影视 (温州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①什么叫美术身边的美术,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

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

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

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①多样与统一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2.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表现手法,能够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传统艺术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美术基础知识通过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表现手法,能够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内容包括:•线条、色彩、形态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认识和运用;•素描、水彩、油画等基本绘画技法的学习和实践;•石膏、陶土、木材等基本雕塑材料的认识和加工方法;•摄影、影像等基本摄影技法的学习和实践。

3. 艺术创作通过对艺术创作的学习,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艺术创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艺术创作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艺术作品的评价和鉴赏。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讲授法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表现手法。

2. 实践法通过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美术技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修养。

3. 讨论法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作品评价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绘画原理和技巧,如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
升艺术表现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意。

2. 实践教学:组织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风光,提高绘画实践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展示不同风格的自然风光画作,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

2. 讲授新知:讲解色彩运用、光影处理等绘画技巧,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

3. 实践操作: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指导学生如何捕捉自然景观的特点。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要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五、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积极参与和创新尝试。

2. 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完成度、创意性和技巧运用进行评价。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六、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收集不同的自然风光图片或摄影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拓宽视野,丰富想象力。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1.2 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1.3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1.4 美术鉴赏的步骤与技巧第二章:中国绘画艺术鉴赏2.1 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2.2 中国绘画艺术的分类与鉴赏要点2.3 历代著名画家及其作品鉴赏2.4 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方法第三章:西方绘画艺术鉴赏3.1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3.2 西方绘画艺术的分类与鉴赏要点3.3 历代著名画家及其作品鉴赏3.4 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方法第四章:雕塑艺术鉴赏4.1 雕塑艺术的定义与分类4.2 雕塑艺术的基本技法与材料4.3 中外著名雕塑家及其作品鉴赏4.4 雕塑艺术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方法第五章:建筑艺术鉴赏5.1 建筑艺术的定义与分类5.2 建筑艺术的基本要素与设计原则5.3 中外著名建筑作品鉴赏5.4 建筑艺术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方法第六章:摄影艺术鉴赏6.1 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特点6.2 摄影艺术的分类与鉴赏要点6.3 著名摄影师及其作品鉴赏6.4 摄影艺术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方法第七章:民间艺术鉴赏7.1 民间艺术的定义与分类7.2 民间艺术的基本技法与特点7.3 著名民间艺术家及其作品鉴赏7.4 民间艺术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方法第八章:现代艺术鉴赏8.1 现代艺术的发展背景与特点8.2 现代艺术的分类与鉴赏要点8.3 著名现代艺术家及其作品鉴赏8.4 现代艺术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方法第九章:装置艺术鉴赏9.1 装置艺术的定义与分类9.2 装置艺术的基本技法与材料9.3 著名装置艺术家及其作品鉴赏9.4 装置艺术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方法第十章:美术鉴赏实践活动10.1 参观美术展览与鉴赏实践10.2 美术作品的创作与鉴赏10.4 美术鉴赏课程的总结与评价第十一章:陶瓷艺术鉴赏11.1 陶瓷艺术的历史发展与特点11.2 陶瓷艺术的分类与鉴赏要点11.3 著名陶瓷艺术家及其作品鉴赏11.4 陶瓷艺术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方法第十二章:工艺美术鉴赏12.1 工艺美术的定义与分类12.2 工艺美术的基本技法与特点12.3 著名工艺美术家及其作品鉴赏12.4 工艺美术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方法第十三章:新媒体艺术鉴赏13.1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背景与特点13.2 新媒体艺术的分类与鉴赏要点13.3 著名新媒体艺术家及其作品鉴赏13.4 新媒体艺术的审美观念与欣赏方法第十四章:艺术市场与鉴赏14.1 艺术市场的基本概念与运作方式14.2 艺术品的鉴定与评估方法14.3 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4.4 艺术收藏与投资的基本原则第十五章:美术鉴赏综合练习与拓展15.1 美术鉴赏重点知识综合练习15.2 美术鉴赏实践活动的拓展与深化15.3 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反思与总结15.4 美术鉴赏课程的考核与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全套教案的重点在于系统地介绍了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各个艺术门类的鉴赏要点和审美观念。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以下是一份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Lesson Objective: 通过创作静物画,学生能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Materials:- 绘画纸- 铅笔- 彩色铅笔/彩色笔- 水彩颜料- 画笔- 水杯和水容器- 调色盘- 海绵/纸巾- 大自然中的静物作为素材(如鲜花、果实、树叶等)Procedure:1. 引入-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创作静物画。

静物画是一种通过描绘感兴趣的人造或自然物体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静物画,以及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对静物的理解和情感。

2. 技巧演示- 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选择和摆放静物,如何观察并捕捉物体的形状、纹理和光影等细节。

- 演示使用铅笔进行素描,以及如何使用彩色铅笔/彩色笔进行上色,或者使用水彩颜料进行绘画。

3. 实践创作-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静物作为素材,并进行观察和素描练习。

- 学生使用铅笔进行线条勾勒,捕捉物体的形状和轮廓。

- 学生运用彩色铅笔/彩色笔或水彩颜料,添加色彩和细节,使画作更加生动。

- 教师逐个巡视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分享和反思-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 全班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他人作品的观点和建议。

- 强调创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Extension Activity:- 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静物进行绘画,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质地和颜色特点,拓宽对静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绘画媒介,如油画、粉笔画等,创作更多样化的静物画作品。

Assessment:- 评估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包括线条勾勒的准确性、色彩运用的巧妙程度以及对静物的表达能力。

- 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湘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教案【篇一: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影视 (温州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①什么叫美术身边的美术,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

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

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

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①多样与统一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湘教版高中美术教案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升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到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到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关于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

(出示课题)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

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1.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多硬度,在应用上有广泛的适用性。

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

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

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一、教案总纲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认识和了解。

2. 教学内容: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形式鉴赏、内容鉴赏、历史鉴赏。

美术作品的欣赏: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油画、雕塑等。

我国美术传统:古代美术、近现代美术、当代美术。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介绍美术作品的相关知识。

示范法: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欣赏心得和观点。

4.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学生综合素质:考察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的兴趣、态度和审美情趣。

二、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式鉴赏、内容鉴赏、历史鉴赏。

2. 教学内容:形式鉴赏:线条、色彩、构图、质感等。

内容鉴赏:主题、情节、人物、背景等。

历史鉴赏: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艺术流派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示范法: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教学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第二章:人物画的欣赏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画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

培养学生对人物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教学内容:人物画的基本特点:线条、色彩、造型、神态等。

人物画的欣赏方法:形式鉴赏、内容鉴赏、历史鉴赏。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物画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

示范法:展示优秀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 教学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对人物画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第三章:山水画的欣赏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

湘教高中美术试讲教案模板

湘教高中美术试讲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湘教高中美术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湘教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3. 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湘教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知识。

2. 掌握美术创作的技法和方法。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美术创作的技法和方法。

2. 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湘教高中美术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湘教高中美术课程概述-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湘教高中美术课程的相关图片、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湘教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湘教高中美术课程的了解。

2. 美术创作技法与方法- 教师讲解美术创作的技法和方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运用所学技法创作美术作品。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美术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湘教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美术创作实践中的技法运用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湘教高中美术课程的相关图片、视频。

2. 美术创作工具:画笔、颜料、纸张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湘教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湘教版绘画高中教案

湘教版绘画高中教案

湘教版绘画高中教案教案标题:湘教版绘画高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湘教版绘画高中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2. 培养学生的绘画基本技能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绘画基础知识a. 学习绘画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b. 学习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绘画元素的运用。

c. 学习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d. 学习绘画构图和透视的基本原理。

2. 第二单元:绘画创作实践a. 学习观察和描绘静物、风景、人物等主题。

b. 进行绘画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c. 学习绘画作品的评价和批判性思维。

3. 第三单元:绘画艺术欣赏a. 学习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绘画作品。

b. 分析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c. 学习绘画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绘画基础知识和技法。

3. 练习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和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法进行绘画创作。

4.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5. 艺术欣赏:通过观赏和分析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绘画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绘画基础知识和技法。

2. 实践法:通过绘画练习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4. 欣赏与分析:通过观赏和分析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技巧运用、创意表现等方面。

3. 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最新湘教版高中美术全册教案

最新湘教版高中美术全册教案

最新湘教版高中美术全册教案第一课光与色的世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切了解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色彩表现规律,学会分析和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能表达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

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高中生思维活跃、观察敏锐,但对绘画的色彩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深入把握,这就需要教师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更多信息,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色彩的习惯,并通过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学生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

3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和判断画面的色彩倾向,能表达物体的大体色彩关系。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请大家欣赏一段小视频,看看它向我们呈现的是怎样的视觉效果? 视频欣赏,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视觉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刚欣赏到了光下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色彩来源于光,没有光就没有色,光是产生色的原因,色是被光感觉的结果。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光与色的世界! 导出课题:《光与色的世界》活动2【讲授】二、新课新授(一)、作品欣赏:固有色——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实物呈现,不同种类的四种苹果,其固有色分别都是不相同。

活动3【活动】(二)、实验(1)、小组分工合作,通过桌上的物品,探究物体固有色与光源色、环境色的关系,完成实验表格。

时间:5分钟光源色即光源的本色。

不同光源对物体色彩的影响:(表格1)光源浅黄色的苹果深红色的苹果日光(自然光)遮盖红色薄膜的手电筒()遮盖蓝色薄膜的手电筒()小结:小结:观察思考: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主要的受光面还是背光面?(表格2) 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实验、观察物体颜色的变化哪个受环境色的影响较大? 小结:浅黄色的苹果与深红色的苹果一起放在红色的衬布上浅黄色的苹果( ) 深红色的苹果( )浅黄色的苹果与深红色的苹果一起放在浅色的衬布上浅黄色的苹果( ) 深红色的苹果( )移动两个苹果与衬布的距离近( ) 远( )小结:观察思考:环境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主要是受光面还是背光面?活动4【练习】知识点巩固(三)、进一步深化练习,看看所得出的实验结论到底如何在画面中体现出来。

湘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教案

湘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教案在当前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

湖南省针对高中阶段推出的湘版高中美术教材,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制定一份湘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的教案范本。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案的教学目标。

在湘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课程中,教学目标应聚焦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加强基础绘画技能的训练,如线条描绘、色彩运用等。

此外,通过对不同绘画风格和流派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接下来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湘版高中美术教材涵盖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的各种绘画形式和技法。

教案中应精选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笔墨技巧、西方印象派的光影处理等。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教案设计中的关键一环。

在湘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课程中,鼓励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现场示范、学生实践、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体验绘画的过程。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艺术作品的细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技巧。

评价方式的设置同样重要。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作品的最终效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因此,教案中的评价体系应当更加全面,不仅考察学生的作品完成度,还要关注其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技巧掌握情况以及创新能力的展现。

最后,教案还应包含课后延伸活动的安排。

艺术学习不仅限于课堂,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同样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或是安排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艺术环境中感受和学习,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综上所述,湘版高中美术绘画选修教案范本应当围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艺术学习体验。

湘教高中美术试讲教案模板

湘教高中美术试讲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色彩感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属性及分类。

2. 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1. 色彩搭配的实践运用。

2. 学生对色彩搭配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色彩样本、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3. 色彩搭配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色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色彩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色彩吗?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二、讲授新课1. 色彩的基本属性及分类- 教师讲解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 通过实例展示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彩样本,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变化。

- 讲解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

2. 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教师介绍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对比、调和、协调、互补。

- 通过实例分析色彩搭配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技巧。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创作?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绘画工具和色彩样本。

2. 教师示范色彩搭配的实践操作,讲解注意事项。

3.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的实践创作。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色彩的基本属性、分类和搭配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图文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图文

湘教版⾼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图⽂湘教版⾼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图⽂(本⽂档为word格式。

下载后您可以进⾏编辑和修改!第1课什么是艺术作品艺术欣赏“我们如何使⽤我们的眼睛”案例1第3单元湖南版⾼中艺术欣赏课本第2课“礼仪与教育”第2课礼仪与教育(第2课[第2单元辉煌艺术史)第4课第2单元第1部分:⼈⽣第1单元第3单元第2课艺术家的眼睛第3单元,第⼆课艺术家眼中的⾃我表达——⾃画像向版⾼中美术欣赏系列“新实验”教学计划欣赏单元3第⼋课“不同的歌曲”教学设计“深⽽有⼒的秦汉雕塑与绘画”讲义静物作⽂讲义向美版美术:“战争与和平”讲义第⼀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

教学⽬标:通过教学,学⽣可以理解美学概念的产⽣和⼀般规律\ \形式规律和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审美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和⽇常⽣活中的各种物品的意识。

第⼆,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美的概念和形式是如何形成的?艺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困难:如何从⽣活中发现美?如何⽤实例欣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第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2、艺术作品的基本含义3.艺术欣赏的重要性1 4。

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励学⽣参与形式美评价活动,感受形式美的规律,从形式美的规律⼊⼿,提⾼他们欣赏艺术作品的能⼒(这个PPT有很多内容,⽼师可以根据⾃⼰的想法进⾏调整和删除。

)5。

课时:1。

上课时间:6。

新课教学:影视介绍(温州婚庆⽤品)-第⼀课:什么是艺术作品?1.美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彩陶蝾螈鱼缸”、书法“永远”和“⽺”加上“形式美原则”使学⽣初步理解“形式美原则”。

“美”不是凭空⽽来,⽽是来⾃⽣活实践。

“美”的概念和形式原则是长期历史积累的结果。

彩陶蝾螈鱼纹瓶、雍、⽺(⽺是⼤⼤美丽的)。

2.艺术作品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艺术围绕着艺术是什么?问学⽣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品?(艺术是⼀种以材料为媒介,塑造视觉和静态艺术形象,占据⼀定平⾯或三维空间的艺术。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1.2 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1.3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1.4 美术鉴赏的步骤与技巧第二章:中国美术史略2.1 古代美术发展概况2.2 魏晋南北朝美术风貌2.3 唐代美术的繁荣2.4 宋代美术的变革2.5 元明清美术的特色第三章:西方美术史略3.1 古代希腊罗马美术3.2 中世纪欧洲美术3.3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3.4 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3.5 现代美术与当代美术第四章: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4.1 作品的形式美4.2 作品的内涵与意境4.3 作品的风格与流派4.4 作品的创新与突破4.5 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功能第五章:美术鉴赏实践5.1 鉴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5.2 鉴赏西方油画作品5.3 鉴赏雕塑与建筑作品5.4 鉴赏摄影与新媒体艺术作品第六章:美术鉴赏与人文素养6.1 美术与哲学6.2 美术与宗教6.3 美术与社会生活6.4 美术与道德教育6.5 美术与个人修养第七章:美术鉴赏与审美心理7.1 审美心理的基本原理7.2 美术作品的情感表达7.3 美术作品的象征与隐喻7.4 美术作品的心理效应7.5 培养审美心理与鉴赏能力第八章:美术鉴赏与艺术市场8.1 美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8.2 美术作品的价值与评估8.3 美术收藏与投资8.4 艺术市场的法律法规8.5 美术鉴赏在艺术市场中的应用第九章:美术鉴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9.1 美术鉴赏课堂教学设计9.2 美术鉴赏教学案例分析9.3 美术鉴赏教学评价与反思9.4 美术鉴赏教学策略与方法9.5 美术鉴赏教学优秀实践案例展示第十章:美术鉴赏与综合素质提升10.1 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的提升10.2 美术鉴赏与文化素养的提升10.3 美术鉴赏与社会实践的结合10.4 美术鉴赏与创新思维的培养10.5 美术鉴赏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补充说明:在教学中,应重点讲解美术鉴赏对于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的提升作用,并通过实际案例演示美术鉴赏的步骤与技巧,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

湘版美术两课时教案

湘版美术两课时教案

湘版美术两课时教案一、第一课时:欣赏导入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导入,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 教学步骤:a. 展示一系列美术作品,让学生自由发表感想。

b.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风格、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c. 总结欣赏导入的内容,宣布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二、第二课时:绘画技巧讲解与实践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教学内容:讲解并示范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学步骤:a. 讲解绘画技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b. 示范绘画技巧的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技巧的应用。

c.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d.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三、第三课时:美术作品欣赏与分析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 教学步骤:a. 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自由发表感想。

b.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风格、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c. 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美术作品。

d.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作品。

四、第四课时:创意绘画实践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绘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绘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绘画技巧。

3. 教学步骤:a. 给学生发放创意绘画的素材和工具。

b.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绘画。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d.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第五课时:美术作品展示与评价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展示和评价美术作品,提高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展示和评价自己的美术作品。

3. 教学步骤:a.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涵是什么?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影视 (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彩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①什么叫美术身边的美术,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①形式与容关系:容存在与形式,是涵,形式是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

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容。

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

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①多样与统一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黑白?③比例与尺度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

(黄金比例 1:1、618 1:0、618)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④对称与均衡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

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例:边防军⑤节奏与韵律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B、实战演习(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4、美术鉴赏的意义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②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

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③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5、讨论和思考: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6、小结: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7、备用资料美术鉴赏《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案例一单元3课(一)教材分析:本课为(美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

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

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

(二)学情分析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

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

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

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

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

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三)教学思路:这节课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问题。

本课围绕《蒙娜丽莎》这件作品而展开。

先以一段影片导入,再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借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容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蒙娜丽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上。

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四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使学生在视、听、思、说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四)研究主题:了解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学会用科学、系统的鉴赏方法来读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和文化信息,以达到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提高美术素养。

(五)教学方法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六)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在精神以及文化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七)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八)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学具: 教材,笔记本(九)教学容及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播放一段影片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

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

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

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

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

生:请代表发言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生:讨论,记录,发言师: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

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生:回答师: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本课教学目的: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为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为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采用的教学手段为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导入部分采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入手,由故事中的谜语作为开场导入,一步步深入设问,引出狮神人面像,从而进一步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

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谜底是人,简单解释)b、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c、进一步提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埃及,距今4500年)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第二部分授课分为四部分(1)提问思考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

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

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

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

如同商朝的鼎一样,是权利和礼仪的象征。

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就是胡夫的儿子。

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法老的陵墓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同学朗读游记金字塔非常突兀地屹立在开罗西南的高地上,没有任何铺垫和过渡。

关于金字塔的图片和报道,我已经看到过很多,按说是不陌生的,但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还是不由自主地被震撼和俘获,心生惊悚(sŏng),与生俱来的渺小感就充斥全身。

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对于人的精神有一种震慑作用,对于当时神化法老本身以及更好的从精神上统治臣民有很大的作用。

)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外部宏伟壮观,部也被精心的装饰有许多壁画。

(引出下一部分容——埃及壁画)(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壁画记录了法老或贵族的丰功伟绩和日常生活,空白部分用文字填满,当时只有贵族才能够有权利习字。

a、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