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 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及名词解释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及名词解释

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定义:P2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

(美:雷克斯。

哈罗)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英:费兰克。

杰夫金斯)C、传播管理说: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功能。

《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E、关系说:强调公关系系是一种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美:蔡尔兹)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三、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1、确定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P5-6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主体)(客体)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C.还要考虑这一本质联系在公共关系原理中的渗透性以及在公关关系实务中的指导性*2、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三个角度:P7A、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简述)(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公共关系)C、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重点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 复习重点

自考00182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2021年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一、公共关系的定义(一)管理论。

卡特利普和林特:公共关系是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的一种管理功能。

(二)传播论弗兰克杰夫金斯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三)传播管理论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四)咨询论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五)社会关系论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另外,《中国职业大词典》里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

后来,格鲁尼格教授作了补充: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第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第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第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人际沟通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第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第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一、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一)公共关系状态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公共关系状态包括与组织相关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两个方面。

3、社会关系状态指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和状况。

4、社会舆论状态指社会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认知和评价的情形和状况。

(二)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动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三)公共关系观念(就是公关意识)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

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实现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一种管理活动。

即:公共关系学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2.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一)真实信用原则(1)制定公共关系计划必须依据事实;(2)塑造组织的社会形象必须依靠事实;(3)公共关系的信息传递必须尊重事实。

(二)平等互利原则(1)尊重对方,处事公正;(2)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服务社会原则(1)注重社会效益;(2)投身社会服务;(3)接受社会监督。

(四)科学指导原则(1)以科学的方法对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作定量研究;(2)以社会科学的先进理论为指导,对公共关系作定性研究。

3. 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一)收集信息的职能;(二)协调关系的职能;(三)宣传的职能;(四)咨询建议的职能;(五)提供服务。

4.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学科和职业,最早产生于美国。

5. 现代公共关系学的起源与发展•巴纳姆时期•艾维.李时期•爱德华.伯内斯时期6. 公共关系学与庸俗关系学的区别(1)二者产生的基础不同公共关系学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它应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需要和社会民主化建设的需要而产生;而庸俗关系学是封闭、落后的封建经济的产物,庸俗关系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物资供应不充分、个体或组织的信息较闭塞、集权政治所带来的权利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

(2)二者的目的不同公共关系所追求的是企业、组织与社会公众相一致的利益,在不损害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谋求组织的发展;而庸俗关系学则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投机钻营以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

(3)二者运用的手段和活动方式不同公共关系学是以诚恳的态度,求实的精神,通过大众传播和社会交往方式,向社会公众真实地传播信息;同时通过民意调查等方式,了解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反映,修订企业的策略,改变企业的行为,以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他的一切活动都是光明正大的;而庸俗关系学则是靠小恩小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一套。

2024公共关系学总复习内容

2024公共关系学总复习内容

1.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5个)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3)关公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4)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沟通5)目的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公共关系状态详细包括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3.组织、公众、传播是公共关系学中的三个最基本的概念4.公共关系主要特征:一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二是指信息沟通的关系5.形象的意义(4个)1)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2)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3)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详细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4)公共关系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看法而形成的6.公共关系的功能(5个)1)收集信息2)协助决策3)传播推广4)协调沟通5)供应服务7.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5个)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8.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的特点(5个)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敏捷、适用性强4)关系较疏远5)运作成本较高9.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养(3个)1)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2)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养3)公共关系人员的学问结构和实力结构10.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6个)1)形象意识2)服务意识3)互惠意识4)沟通意识5)长远意识6)创新意识11.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养(3个)1)自信的心理2)热忱的心理3)开放的心理12.公共关系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下列道德规范(5条)1)公正2)正派3)对社会负责4)真实5)保密13.全员PR管理就是通过全员的公共关系教化与培训,增加全员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全员公共关系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共关系协作与协调,形成深厚的组织公共关系气氛与公共关系文化14.公众的特点(5个)1)群体性2)共同性3)多样性4)变更性5)相关性15.依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可划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16.依据公众对组织的看法分类,可划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17.依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分类,可划分为受欢迎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18.内部公众的重要性(3个)1)内部公众是形成组织力气的主体2)内部公众是组织创一流产品的主力军3)内部公众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主动因素19.处理与内部公众关系的艺术(4个)1)树立“内部公众第一”的思想,正确相识内部公众在组织中的主子翁地位2)传播沟通,增加内部公众的民主与参与意识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感情投资4)擅长做思想工作,培育内部公众的忠诚意20.处理与社区公众关系的艺术(3个)1)加强传播,沟通信息,增进了解2)关切并支持社区建设3)参与并资助各项社会公益活动21.社区公众的重要性(4个)1)社区可以为组织的发展供应足够的劳动资源,是组织内部员工关系的延长2)社区能够为组织供应电力、水利能源和土地、原材料资源3)社区可以为组织供应如交通、治安、环境爱护以及商店、浴池、学校、市场等方面的社会服务4)作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干脆环境,社区还具有足够的购买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22.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3个)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23.马斯洛的须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有五种基本须要,须要是有层次的,行为是由优势须要所确定的24.看法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25.看法的特性(6个)1)社会性2)针对性3)协调性4)稳定性5)两极性6)间接性26.影响和变更看法的因素(5个)1)社会因素2)团体因素3)宣扬因素4)特性因素5)看法系统特性因素27.流行的特点(4个)1)新颖性2)时效性3)周期性4)两极性28.舆论的特征(5个)1)舆论作为一种公众的看法,当然是多数人赞成和支持的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静与华蜜问题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4)舆论是有效的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看法29.舆论的基本要素:舆论对象、舆论主题、舆论现象本身的看法30.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4个)1)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2)过去的胜利或失败的经理3)四周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像4)对目标的接近程度31.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4个)1)对自由的期望2)对自由剥夺的威逼3)自由的重要性程度4)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32.因特网的的优点(6个)1)兼容性2)互动性3)全球性4)存储与检索5)即时性6)针对性强33.因特网的缺点(4个)1)缺乏严谨性2)缺乏深度与原创性3)缺乏权威性4)缺乏规则34.公共关系策划的特征(6个)1)目标性2)思想性3)创建性4)程序性5)敏捷性6)时机性35.公共关系策划的作用(4个)1)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3)塑造组织形象的关键4)公共关系活动胜利的保证36.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5个)1)利益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敏捷性原则37.广告活动的构成要素(5个)1)广告主2)广告代理商3)广告信息4)广告媒介5)广告受众38.广告的商业功能(3个)1)沟通产销,刺激需求2)扩大销售,加速流通3)激励竞争,活跃经济39.广告策划的内容(5个)1)市场调查2)广告定位3)广告创意4)广告媒介支配5)广告效果测定40.广告主题由广告目标、信息特性和消费心理三个要素构成41.赞助的作用(3个)1)表明自己担当社会责任2)培育与社会公众的良好感情3)通过赞助活动做广告42.组织形象的基本特性(4个)1)主客观二重性2)系统性3)动态性4)相对稳定性43.组织实际形象分析步骤(3个)1)公众分辨与分析2)组织形象地位测量3)组织形象要素分析44.组织形象策划的基本特性(3个)1)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2)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3)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45.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5个)1)突发性2)不确定性3)舆论关注性4)“连锁”破坏性5)“溢出效应”46.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6个)1)刚好性原则2)主动性原则3)真实性原则4)公开性原则5)战略性原则6)公众至上原则47.公共关系危机传播支配(4个)1)把好“传者”关2)设立新闻发言人3)“用一个声音说话”4)建立梯度信息发布机制公共关系危机传播过程涉及三个变量因素:传者—危机新闻中心、媒介、受传者—公众48.。

自考“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9)

自考“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9)

第九章实务(上) 1.公关调查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A.组织所处的环境 B.⾯对的各类公众关系的动态 C.与某类关系不协调的公众的⽭盾及成因 D.与各种媒介组织的关系状况。

2.公关调查的⽅法有:民意测验、公众代表座谈会、资料分析等 3.民意测验:由专业公关机构,长期应⽤并研究改进后科学化了的公关调查⽅法。

步骤: A. 确定调查⽬标和公众对象 B. 抽样 C. 设计问卷 D. 实施调查 E. 整理资料数据并撰写调查报告 优点: A. ⼴泛获得公众信息,以制订或调整公关政策 B. 科学性强,简便,准确度⾼ C. 便于整理统计 4.抽样的⽅式: 随机抽样:(⽅法) A. 间隔随机抽样 B. 分层随机抽样 C. 分区多级随机抽样 D. 整群抽样 配额抽样: 5.问卷的设计形式:封闭式(主要的)和开放式 封闭式的主要形式: A. 两项选择 B. 多项选择 C. 对⽐选择 D. 排序选择 E. 意见程度选择 注意的事项: A. 问题不宜过多(不超过30个) B. 问题简洁、准确、易懂,不带引导性和强迫性 C. 顺序按类型、逻辑关系、⼼理等合理安排 6.实施调查的⼏种⽅法: D. ⾯访调查 E. 通讯调查 F. 电话调查 G. 深度调查 7.公众代表座谈会的程序:确定议题、选择与会代表并印发通知、 举⾏、整理分析情况并总结 8.新闻传播的三种⽅式: A. 撰写新闻资料或新闻稿,送交新闻单位发表 B. 策划新闻事件,吸引新闻单位报道 C. 召开新闻发布会 9.写好新闻稿的三个要点: A. 结构:导语和事实两部分 B. 导语的写作:概括最新最重要的信息 C. 背景材料的运⽤ 10.新闻五要素:when where what why who 11.制造新闻(策划新闻):指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即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制造热点,以提⾼知名度,扩⼤影响。

12.新闻发布会:组织将消息告知记者,再通过其所属的⼤众媒介告知公众。

《公共关系学》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复习题及答案电大专科《公共关系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共xx年,艾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 B )。

A 、《有效的公共关系》B、《原则宣言》C、《公众舆论的形成》D、《公共关系学》3、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 B )。

A 、优化环境功能B、提高素质功能C、塑造形象功能D、协调关系功能4、组织与公众主要联结的方式是( C )。

A 、大众传播B、人际沟通C、传播沟通D、舆论宣传5、建设型公关主要适用于组织发展的( A)。

A 、初创时期B、顺利发展时期C、与公众不协调时期D、严重失调时期6、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是( C )。

A 、《公众舆论的形成》B、《公共关系学》C、《有效的公共关系》D、《原则宣言》7、搞开放组织活动( D )。

A、应完全公开B、应加强保密工作C、只公开组织的过去D、既公开又不能泄密8、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 A )。

A 、从事实出发B、从专家意见出发C、从理想出发D、从利益出发9、自我与他人、个人与个人的传播活动属于( B )。

A 、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10、展览会的类型,属于按项目分的是( D )。

A 、宣传展览会B、室内展览会C、露天展览会D、专项展览会11、( B )直接影响着组织或企业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如员工家属关系、本地顾客关系等。

A 、政府关系B、社区关系C、媒介关系D、员工关系12、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重要性排列事件是( D )。

A、并列结构B、顺时结构C、金字塔结构D、倒金字塔结构13、可以绕过?把关人?控制的传播媒介是( B )。

A 、报纸B、互联网C、电视D、广播14、认真了解受害者的情况,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诚恳地道歉是( A )。

A 、受害者对策B、组织内部对策C、业务往来单位对策D、上级主管部门对策15、人们看到企业的产品广告、标志、名牌等,就能联想到企业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精良的产品质量,属于企业CS 战略的( D )。

2022年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习题及答案

2022年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习题及答案

2022年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年代初的( B )。

A、英国B、美国C、日本D、俄罗斯2、1923年,( A )的著作《公共舆论之凝结》出版,此为公关理论的奠基之作。

A、爱德华.伯内斯B、艾维.李C、多尔曼.伊顿D、巴纳姆3、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双向对称”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C )。

A、爱德华.伯内斯B、艾维.李C、斯科特.卡特李普D、巴纳姆4、我国大学中,第一个开办公共关系本科专业的是( C )。

A、北京大学B、复旦大学C、中山大学D深圳大学5、( B )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入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A、1997B、1998C、1999D、20006、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指的是( A )。

A、时尚B、价值观C、舆论D、性格7、一个社会组织被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指的是( A )。

A、认知度B、美誉度C、和谐度D、知名度8、态度层次的传播对象是( C )。

A、非公众B、潜在公众C、知晓公众D、行动公众9、行为层次传播的目的是( C )。

A、让公众了解社会组织B、促使公众态度的形成及转变C、引起公众的消费行为D、为公众提供信息10、( C )年,美国公共关系效果测量联合会在马里兰大学成立。

A、1995B、1996C、1997D、199811.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 C )A.公共关系意识B.公共关系观念C.公共关系状态D.公共关系策划12.1906年,艾维·李发表了著名文件是( B )A.《有效的公共关系》B.《原则宣言》C.《公众舆论的形成》D.《公共关系学》13.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 B )A.销售部门B.广告宣传部门C.接待部门D.办公室14.建设型公关主要适用于组织发展的( D )A.严重失调时期B.顺利发展时期C.稳定时期D.初创时期15.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逐次写出是( A )。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组织形象定位总是根据组织的自身特点,同类组织的情况和目标公众的情况三个要素来实行的。

组织形象的特性:1。

组织形象的主观两重性。

2.组织形象的多维性。

3.组织形象的相对性.4。

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关系是公共关系要素分析的起点。

对关系的确认应当承认关系的三个特性:1.关系的客观性。

2。

关系的效能性。

3。

关系的时代性.关系的构成要素是主体、媒介、客体,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分别为社会组织、传播、公众。

公共关系的特征:错误!事实为依据:1。

真实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绝对前提.2。

公共关系活动从掌握事实开始。

3.真诚是公共关系人员的信条.错误!以沟通为手段:1。

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2.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

3.立足于长远的沟通。

错误!以互惠为原则:1.公共关系明确认定利益目标。

2.公共关系的道德是“大家都赢”。

公共关系对组织的功能(直接功能):一.监测环境,指观察与预测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公共情况和其他环境变化情况。

错误!搜集信息。

1。

公众需求信息.2。

公众关于产品形象的信息。

3.公众对组织形象评价的信息.4。

公众其他信息。

5。

其他社会信息。

错误!研究信息。

二.1.公共关系部门为组织决策提供有关环境的信息。

2.公共关系部门帮组组织决定决策目标。

3。

公共关系部门帮组组织拟定决策方案.4。

公共关系部门帮助组织实施决策方案。

三。

宣传引导.四。

沟通协调。

五.全员教育。

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间接功能):1。

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

2。

社会心理环境的优化。

3。

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化。

4。

社会政治环境的优化。

公共关系意识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核心。

他有1。

塑造形象的意识。

2。

服务公众的意识.3真诚互惠的意识.4。

沟通交流的意识。

5。

创新审美的意识.6.立足长远的意识。

还需要有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公众的含义:所谓公众,即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李淑文一、多选1.现代公众社会为公共关系提供的三个必备条件:民主政治条件、商品经济条件、传播技术条件。

P372.包括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大构建部分。

P533.系统论之父贝塔朗菲关于系统的特征:整体性、功能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

P534.亲缘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亲属关系、婚姻恋爱关系。

P625.地缘关系包括邻里关系、同乡关系、社区关系、城乡关系。

P626运用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要谨慎选择三种基本处理取向补偿性取向、惩治性取向、补偿、惩治性取向P666.柔性调节手段包括:道德手段、心理手段、礼仪手段。

7.信息的交流和意义沟通必须是双向的、平等的。

P728.社会关系的三个调整法则有:理解法则、互补法则、从善法则。

P729.公共关系的三个调整法则:互惠互利法则、主动法则、承诺法则。

P7310.作为公共关系客体的公众的四个基本特征:同质性、相关性、特定性、可变性.P8411.根据公众与组织的相关性和自身发展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潜在公众、自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P9112.按照物质形式对传播媒介的分类,可分为:符号媒介、一般实物媒介、人体媒介.P9513.公共关系信息采集的内容:组织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运行状态及发展趋势信息。

P10514.公共关系的作用可归纳为:监测、凝聚、调节、应变。

P11215.宣传型公共关系运用的媒介:新闻媒介、广告媒介、自控媒介。

P13716.公共关系个体切入的四分层面:关系的情感管理、关系的权利管理、关系的冲突管理、关系的变化管理。

P16517.冲突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极端冲突、原则冲突、非原则冲突、语言和非语言冲突。

P16918.信息和通讯革命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其:超地域性、超国界性、超制度性、P17019.公共关系人员应牢记的三大原则:规范化原则、礼貌化原则、恪守谅解原则。

P17320.公共关系实务操作过程包括四个步骤:调查、策划、实施、评估.P17721.一个调查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四个要素:调查对象、选择范围、测量方式、问卷的设计。

2023年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2023年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组织与公众之间旳双向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旳科学与艺术。

2.组织形象:公众对于社会组织旳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旳体现与特性在公众心目中旳反应。

3.公众: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旳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旳目旳与政策具有相称影响力旳个人和团体。

4.传播: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互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旳信息过程。

这种传播是双向性旳信息交流与分享。

是人类赖以生存及发展过程中所特有旳一种社会现象。

5.认识度:一种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旳程度,其包括被认识旳深度、被知晓旳广度两个方面。

6.美誉度:一种社会组织活动公众赞美、称誉旳程度,受公众予以美丑、好坏评价旳舆论倾向性指标。

7.公共关系意识:属于一种现代经营管理思想、观念和原则,是公共关系实践在人们思维中旳反应,且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8.消费管理: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教育、消费引导,组织消费者旳系列化。

9.内部公共关系:是一种社会组织内部横向旳公众关系与纵向旳公众关系旳总称。

10.广告性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广告是通过购置专业传播媒介旳使用权,为社会组织自身树立良好形象,提高认知度、美誉度、友好度旳广告。

11.人际沟通性公共关系活动:人际沟通性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是指在确定专题内容后,直接通过人际交往、沟通、协调来进行组织与公众旳关系协调。

(以公共关系协调为本质、人际交往为形式)12.新闻筹划:是在服务于组织旳公共关系总目旳旳原则下,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最新为特点旳信息旳制造、选择、加工、编辑、传播、反馈等一系列活动旳运筹筹划过程。

13.新闻制造:指筹划、制造具有新闻价值旳活动或事件。

14、公共关系筹划: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形象旳现实状况和目旳规定,分析既有条件,筹划、设计最佳行动方案旳过程。

15、公共关系评估:根据公共关系认知度、美誉度、友好度所构成旳特定原则,对公共关系旳计划、实行及效果进行检查、评价,以判断其优劣旳过程。

公共关系考试要点(精选合集)

公共关系考试要点(精选合集)

公共关系考试要点(精选合集)第一篇:公共关系考试要点1.公关含义:公关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与发展,运用传播媒介而采取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从而获得公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的一门科学与艺术。

2.公关的三要素:社会组织(主体)、公众(客体)、传播(中介)。

3.公关的特征:①以组织为支点,以公众为对象②以美誉为目标③以双向传播为手段④以互惠互利为原则⑤以真诚为信条⑥以立足长远为方针4.公关与宣传(宣传是一种有意控制社会心理的活动)联系:性质上都是一种传播过程,并具有一些共同的活动特点:工作内容有时也是相同的,团结内部成员、增强群体凝聚力、向心力、荣誉感等区别:①工作性质不同:传统的宣传工作属于政治思想工作的范畴,公共关系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具有管理职能。

②工作方式不同:.传统的宣传工作的主要方式是单向的灌输,公关强调建立双向的信息交流网络。

既要向公众及时、准确、有效的传递自己的信息又要随时搜集、整理公众的意见并及时作出反馈,不断的改进管理。

5.现代公关产生原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政治保证——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物质基础——人类传播技术的进步6.公关历史沿革:①前期:自发阶段②孕育期:代表人物巴纳姆“报刊宣传活动”“凡宣传皆好事”。

③产生期:代表人物艾维·李“说真话”、《共同原则宣言》、公共关系之父④发展期:代表人物爱德华·伯纳斯“舆论明鉴”、“投公众所好”⑤成熟期:代表人物卡特利普和森特“双向沟通”,“双向对称”、《有效的公共关系》7.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合理有度地达到自己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

①互益性组织——重视内部成员的利益和共同目标②营利性组织——以所有者、经营者利益为目标③服务性组织——特定服务对象的需要为目标④公益性组织——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为目标特点:整体性、目的性、适应性、多样性8.公共关系部的类型:部门所属类型、部门并列类型、总经理直接领导类型作用:①为组织搜集信息情报②参与谋划组织的决策,提供咨询③对外宣传,沟通协调,即运用各种媒介对外宣传企业的理念、政策、解释组织行为,增加组织透明度,与公众进行交流,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取得公众的支持与合作9.专业公关公司:是指那些受到客户委托,以代理者。

公共关系学考试要点

公共关系学考试要点

公共关系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求,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个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公关的一词多意: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学、公关系职业。

2、公众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3、新闻发布会: 指以某一社会组织的名义邀请新闻机构的有关记者参加,由专人宣布有关重要信息,并接受记者采访的具有传播性质的一种特殊会议。

4、公共关系广告:是为扩大社会组织的知名度,提高信誉度,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求得社会公众对组织的理解与支持而进行的广告宣传.5、雇员关系:6、顾客满意:是指一件产品的绩效(Perceived Performance)满足顾客期望(Expectations)的程度。

7.危机公关: 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它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

公共关系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关系2、公众观念3、新闻发布会4、公共关系广告5、雇员关系6、顾客满意7。

危机公关二、多项选择题1、构成公共关系的三要素是(ACD )。

A 传播B 宣传C 组织D 公众2、传播的要素有( ABCD )。

A 信源B 信宿C 信息符号D 信息通道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公众可划分为( ABD ).A 顺意公众B 逆意公众C 边缘公众D 独立公众4、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区别在于( BCD ).A 对象不同B 范围不同C 目的不同D 手段不同5、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ABCD ).A 文化基础B 社会基础C 经济基础D 技术基础6、公共关系观念包括( BCD )。

A、创新观念及平等观念B、互惠观念及服务观念C、形象观念传播观念D、形象观念及公众观念7、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是( ABCD )。

A 信息管理B 咨询建议C 宣传推广D 协调关系8、目前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组织机构主要是( CD )。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大二)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大二)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1、公共关系的内涵(定义)公共关系指一个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沟通等手段与其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和共同发展的管理活动。

2、广告的定义和公共关系的关系(简答)广告一般主要指商业广告,是一种“付费传播”,即广告主付费购买传播媒介的使用权来推销其产品或服务等。

联系:公共关系与广告都要利用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来开展活动,同时,公共关系需要广告作工具,而有效的广告也需要公共关系的理念作指导。

区别: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目标不同,广告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在最大的范围内直接推销某种产品或服务。

而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增近企业或组织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的了解,树立整个企业或组织的形象,从而推动整个事业的发展。

二是方式不同。

广告可以采用纪实、文学、艺术、等的传播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以轻松幽默、渲染夸张、引人联想等手法,激起人们的兴趣和购买行为。

而公共关系比较客观真实,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必须展示组织的真实面貌,不能有虚假、夸张的成分,着眼于组织的信誉和形象的树立。

3、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行为学、营销学、伦理学等学科,当然主要是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依托。

(选择)4、公共关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系统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选择)5、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这是与美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分不开的。

(判断或选择)6、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政治条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为现代公关提供了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现代公共关系的根本性前提技术条件:传播技术的高度发展是现代公关的物质技术基础7、坦率公开时期的代表人物:艾维·李(公共关系之父) 1906年《原则宣言》被看作是现代公共关系的历史开端重视理论研究时期的代表人物:爱德华·伯内斯 1923年《舆论之凝结》8、公共关系宣传的主要方式:借助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工具主要有五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制作、散发组织的各种资料,资料制作类型主要有组织自办刊物,年度、季度报告,组织的简介,图片消息,电视录像等。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答案)(1)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答案)(1)

第1章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 A)A、public relationsB、public relationC、publication relationsD、publication relation2、公共关系学可直接称为(A )A、公众关系B、人际关系C、人群关系D、社区关系3、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B )A、大众传播B、传播C、人际沟通D、舆论宣传6、公共关系的主体是(C )A、社会公众B、传播C、社会组织D、政府官员7、公共关系的客体是(A )A、社会公众B、传播C、社会组织D、政府官员8、公共关系的中介环节是(B )A、社会公众B、传播C、社会组织D、政府官员9、(B)是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小。

A、潜在公众B、边缘公众C、独立公众D、知晓公众10、(C )又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确或未表态的公众。

A、潜在公众B、边缘公众C、独立公众D、知晓公众第2章11、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 C )。

A、报刊宣传运动B、便士报C、揭丑运动D、民主政治运动12、1906年,艾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 B )。

A、《有效的公共关系》B、《原则宣言》C、《公众舆论之形成》D、《公共关系学》13、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艾维.李 ).第3章16、组织形象的基础是( D )。

A、员工形象B、管理形象C、机构形象D、产品形象17、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组织名称和商标是处于( B )。

A、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18、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 D )的.A、外部公众关系B、顾客公众关系C、媒介公众关系D、内部公众关系19、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众关系的( D )。

A、优化环境功能B、提高素质功能C、塑造形象功能D、协调关系功能20、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 A )。

公共关系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定义的多样性:1. 管理职能论:2. 传播沟通论:3. 社会关系论:4. 现象描述论5. 表征综合论综上所述: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2、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3、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4、公共关系的本质是双向的信息交流5、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完整的公共关系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众关系管理职能。

社会组织主要通过自身形象设计、双向信息传播和广泛的社会交往,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达成和谐的交往状态,为自身事业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环境,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组织形象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组织形象a 形象是一种总体评价,是各种具体评价的总和;b 形象确定者是公众,公众是形象的评定者; c 形象源于社会组织的表现1.组织形象的构成⑴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软件:①组织精神和风格②组织的凝聚力③组织的实力(资金、技术、人才等)④工作效率⑤服务对象的选择和风格的选择⑵知名度与美誉度知名度是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

美誉度是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许的程度⑶组织形象定位定义:是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确定自身形象的特定位置。

2.组织形象的特征(1)组织形象的主客观两重性:形成过程:组织客观状态——组织显象——公众感知——公众主观因素——形象固定。

(2)组织形象的多维性。

(3)组织形象的相对性(参照标准:时空、行业、阶段、人)。

(4)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3.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的理论核心(1)历史视角①组织形象的塑造由自发走向自觉;②组织形象的塑造由被动走向主动;③组织形象的塑造由单一走向全面(2)概念内涵①关系公共关系是关系的一种,并非“搞、拉关系”②传播传播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手段,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而非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③公众公共关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客体、三大要素之一,但非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3)职能角度公共关系有许多社会职能,如收集信息、决策咨询、协调关系、解决危机等等。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整理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1、顺意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赞赏、支持和认同态度的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

2、逆意公众:是对社会组织奉行的政策、采取的行为持反感、反对、不合作的公众。

3、庆典活动:指组织在其内部发生值得庆祝的重要事件、或围绕重要节日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一般将其作为一种制度和礼仪。

4、晕轮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给人际认知造成障碍。

5、刻板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某一类人或事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固定的概括而形成的笼统的看法。

6、矫正型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在遇到问题与危机,公共关系严重失调,组织形象受到损害时,为了扭转公众对组织的不良印象或已经出现的不利局面而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

简答:1、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①从我做起②双向沟通③透明公开④诚实无欺⑤互利互惠⑥不断创新2、公共关系的一般程序:调查研究、谋划对策、实施方案、效果评估3、处理公关危机所遵循的原则:①预测的原则②实事求是的原则③应急的原则④积极行动的原则⑤勇于承担责任的原则4、人际交往中如何赞美别人:①真诚的赞扬的前提②赞扬对方引以为荣的闪光点③赞扬要实事求是④赞扬要适应环境⑤间接赞扬可能收到奇效5、公共关系策划的基本特征:①目的性②创新性③计划性④思想性⑤针对性⑥调适性6、CI企业的外部功能:①有利于企业为稳定原有职工队伍,不断吸收优秀人才②有利于企业融资,扩大社会资金来源,增强股东投资信心③有利于争取更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扩大企业的流通渠道④有利于获得消费者的认同⑤有利于企业公共关系的运转7、什么是公众?基本特点?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

其特定含义是: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特点:①群体性②同质性③变化性④相关性8、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①信息管理②咨询建议③宣传推广④协调关系⑤提供服务⑥危机处理9、处理顾客关系的艺术:①塑造为顾客服务的形象②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③对消费者实行科学管理④与消费者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⑤与时妥善处理顾客投诉10、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工作应从哪些方面准备:①把握时机②确定主持人与发言人③准备宣传辅助材料④选择地点,布置语⑤确定时间,与时邀请⑤做好费用预算11、人体语言的特性和表现功能:①人体语言能真实,可靠的反应出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②人体预语言能反应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内在需要③人体语言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能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④人体语言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12、开展社会性公共关系活动应把握的原则:①富有公益性②注重文化性③量力而行④兼顾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论述:1、CIS的内部功能?如何进行具体的CIS设计?答:⑴内部功能:指CIS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作用。

《公共关系学》统考复习资料(单选100题)

《公共关系学》统考复习资料(单选100题)

《公共关系学》统考复习资料(单选100题)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C】A个人 B.公众 C.组织 D.群众2.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与状况指的是【D】A社会舆论状态 B.公共关系活动 C.公共关系观念 D社会关系状态3.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发端于【C】A.马斯洛时期 B巴纳姆时期 C.文维·李时期 D爱德华·伯尼斯时期4.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介于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对内它主要代表【D】A.组织B.领导C.部门D.社会公众5.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于【B】A.1948年B.1955年C.1975年D.1978年6.在公共关系人员培养中,比较正规而又有效的途径是【C】A.函授教育B.大专培训班C.大学本科教育D.公共关系培训班7.老主顾、常客、社区居民属于【D】A个体公众 B.临时公众 C.周期公众 D.稳定公众8.公共关系工作对象最敏感最重要的部分是【D】A内部公众 B.顾客公众 C.政府公众 D.媒介公众9“刻板印象”又称为【D】A.首因效应B.近因作用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10.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C】A.高级需要B.低级需要C.优势需要D.长远需要11.大规模舆论的导火线是【C】A.社会问题B.社会冲突C.社会事件D.社会运动12.从众行为的主观原因【B】A.团体压力B.不愿意被孤立C.权威命令D.他人劝说13.议题设置论最杰出的研究者是【D】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C.库尔特·卢因D.麦库姆斯14.具有显著的互动性特征的公共关系传播媒介是【C】A.报纸B.杂志C.因特网D.广播、电视15.一企业有一新产品刚投放市场,这个时候它应该选择的公共关系行为方式是【A】A.建设型公共关系B.维系型公共关系C.进攻型公共关系D.征询型公共关系16.便于读者迅速获得最新最重要的信息是【A】A.倒金字塔的优点B.顺时结构的优点C.并列结构的优点D.逆时结构的优点17.确保信息、媒体的一致性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B】A.认知整合B.形象整合C.功能整合D.协调整合18.赞助活动的最大特色是【B】A.刺激消费B.利他性C.公益性D.高效性19.组织的自我形象是其【C】A.实际的社会形象B.公众形象C.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D.过去已建立的社会形象20.能将企业识别的基本精神——差异性充分表达出来的是【B】A.MISB.VISC.BISD.CI21.对公共关系下定义时,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的是【D】A.管理论B.传播论C.咨询论D.社会关系论22.在公共关系中,将追求平等和双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而形成的公共关系观念,一般称为【D】A.协调观念B.服务观念C.传播观念D.互惠观念23.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是【C】A.巴纳姆B.伯尼斯C.艾维·李D.格鲁尼格24.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归属于销售部门,强调公共关系的【C】A.宣传功能B.服务功能C.促销功能D.协调功能25.公共关系人员职业心理的最基本要求是【A】A.自信的心理B.热情的心理C.开放的心理D.创造的心理26.公共关系工作的生命线是【D】A.公平B.负责C.正统D.真实27.可以使其对本组织充满信心增强向心力的公众类型是【B】A.政府公众B.内部公众C.顾客公众D.政府公众28.营利性组织市场经营的生命线是【C】A内部公众 B社区公众 C.顾客公众 D.政府公众29.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D】A.安全的需要B.社交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30.下列关于流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流行涉及的范围很狭小B.流行是少数人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C.流行是一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现象D.时髦是流行的一种表现31.在两级传播模式中,意见领袖又可称之为【C】A.把关人B.守门人C.舆论指导者D.媒介32.当组织的政策或行为出现不适应公众的现象时,适宜采取的公共关系方式是【D】A.建设型公共关系B.维系型公共关系C.进攻型公共关系D.防御型公共关系33.以概括性导语为主体让新闻事实排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新闻稿结构属于【C】A.倒金字塔结构B.顺时结构C.并列结构D.金字塔结构34.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A】A.广告创意B.广告定位C.广告媒介安排D.广告效果测定35.被称为广告发展全新阶段的是【D】A.全面服务期B.传播分离期C.广告分离期D.整合传播期36.行为识别系统简称【C】A.DISB.CISC.BISD.IC37.能全面整体地展现组织形象的是【D】A.组织的产品形象B.组织的人员形象C.组织的环境形象D.组织的管理形象38.当组织臭名远扬时组织的实际形象状态为【D】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B.高美誉度/低知名度C.低知名度/低美誉度D.低美誉度/高知名度39.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就是【B】A.危机预防管理B.危机传播管理C.危机控制管理D.危机恢复管理40.在下列模型中,被称之为相互理解模型的是【D】A.新闻代理模型B.公共信息模型C.双向非对称模型D.双向对称模型41.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A】A.个人B.公众C.组织D.群众42.公共关系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时间是【B】A.20世纪初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40年代43.属于非官方、非盈利的群众性组织是【B】A.公共关系部B.公共关系协会C.公共关系策划部D.社区关系部44.组织中主要负责提出公共关系活动目标计划和方案设计公共关系项目的专职人员是【D】A.分析人员B.技术人员C.传播人员D.计划人员45.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公众对象是【C】A.个体公众B组织公众C.首要公众D.顺意公众46.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属于“必争之地”的是【C】A.顺意公众B.逆意公众C.边缘公众D.目标公众47.认为“教师”文质彬彬、商人“唯利是图”的心理定势是【C】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C.定型作用D.晕轮效应48.左右人的行为方向,在态度中具有调节作用的是【B】A.认知B.情感C.意图D.需求49.对于新的构想比较慎重但却能相当积极地追随流行的人是【C】A.早期采用者B.先驱者C.前期追随者D.后期追随者50.二战期间建立了“流言诊所”的国家是【A】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51.“意见领袖”这一重要概念来源于【A】A.两级传播论B.“3S”论C.把关人理论D.议题设置论52.在下列公共关系活动的方式中以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为主的是【D】A.宣传型公共关系B.交际型公共关系C.社会活动型公共关系D.征询型公共关系53.发布新闻的原则是【A】A.坚持实事求是B.追求新奇C.具有轰动效应D.强化感染力54.市场领导者定位的战略思想是【A】A.先入为主B.寻找空隙C.挑战对手D.双赢策略55.人员推销功能与其他营销传播要素直接整合在一起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D】A.认知整合B.形象整合C.功能整合D.协调整合56.企业对各种公益事业提供资金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以社会服务形式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属于【C】A.展览活动B.庆典活动C.赞助活动D.对外开放参观57.反映组织形象的镜子是【A】A.公众B.领导C.组织D.传播媒介58.口号、厂歌、厂旗属于【B】A.文化形象的内涵B.文化形象的外显C.标识形象的内涵D.标识形象的外显59.公共关系危机的典型表现形态是【D】A.品牌危机B.形象危机C.信誉危机D.舆论危机60.目前大多数政府公共关系机构都采用【B】A.新闻代理模型B.公共信息模型C.双向非对称模型D.双向对称模型61.现代公共关系发端于【B】A.马斯洛时期B.巴纳姆时期C.艾维·李时期D.爱德华·伯尼斯时期62.论题处理又被称为【D】A.危机处理B.游说C.交际D.问题管理63.公共关系的根本功能是【C】A.提供服务B.收集信息C.协调沟通D.传播推广64公共关系部门附属于哪一类部门会贬低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地位【B】A.销售部门B.联络接待部门C.广告或宣传部门D.办公室65.公共关系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意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D】A.协调意识B.调查意识C.环境意识D.信息交流意识66.公共关系人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是【B】A.团结、严肃、忍耐、大方B.公正正派真实、保密、对社会负责C.认真、谦虚、信任、热情D.负责、守纪、创新、敢为67.酒店宾客关系中的贵宾属于【A】A.首要公众B.目标公众C.边缘公众D.个体公众68.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公众可划分为【B】A.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B.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C.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69.在知觉偏见产生的原因中,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被称为【B】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作用70.态度“质”的改变是指【B】A.态度一致性的改变B.态度不一致性的改变C.态度两极性的改变D.态度针对性的改变71.提出“两级传播论”的美国社会学家是【C】A.拉斯韦尔B.麦克卢汉C.拉扎斯菲尔德D.麦库姆斯72.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候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体现了非语言传播的哪一特性【A】A.传播性B.情境性C.可信性D.隐喻性73.下列公共关系目标属于按公共关系活动的作用进行分类的是【D】A.特殊目标B.传播信息目标C.引起行为目标D.进攻型目标74.以组织需要划定目标公众主要强调的是【D】A关联性 B.重要性C.可行性D.影响度75.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以及某项事业或产品服务初创、问世阶段的公共关系行为模式是【A】A.建设型公共关系B.维系型公共关系C.防御型公共关系D.进攻型公共关系76.在倒金字塔的新闻稿中,最重要的部分是【D】A.新闻事实部分B.新闻背景材料C.新闻五要素D.导语部分77.企业广告诉求的基点是【C】A.消费者B.潜在消费者C.产品定位D.产品价格78.整合营销的最高阶段是【D】A.形象的整合B.协调的整合C.基于消费者的整合D.关系管理的整合79.制约组织形象个性的是【A】A.组织的文化形象B.组织的人员形象C.组织的环境形象D.组织的媒介形象80.公共关系人员旨在使其组织和产品为人所知,但其信息的真实程度不高体现的是【A】A.新闻代理模型B.公共信息模型C.双向非对称模型D.双向对称模型81.作为一门课程,公共关系学首次在大学内被讲授是在【B】A.哈佛大学B.纽约大学C.斯坦福大学D.波士顿大学82.公共关系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C】A.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B.强化舆论,扩大影响C.创造舆论,告知公众D.引导舆论,控制形象83.撰写新闻稿、广告稿工作归属于【C】A.专门技术人员B.传播人员C.文秘人员D.调查分析人员84.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A】A.中介的角色B.核心的角色C.无足轻重的角色D.基础的角色85.组织的全员公共关系培训即指对全员进行公共关系教育,其重点是【B】A.公共关系知识普及教育B.公共关系思想及意识教育C.政治思想教育D.公共关系能力教育86.消费者、协作者、竞争者、记者、名流、政府官员、社区居民等属于组织的【D】A.个体公众B.组织公众C.内部公众D.外部公众87.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属于【B】A.边缘公众B.顺意公众C.首要公众D.次要公众88.在下列气质类型中,具有选择性知觉的速度快数量多的特点的是【A】A.多血质型B.胆汁质型C.粘液质型D.抑郁质型89.下列不属于流行现象的是【B】A.“一窝蜂”B.流言C.时髦D.时狂90.态度的外显因素是【C】A.认知B.情感C.意图D.需求91.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B】A.社会事件B.社会问题C.社会冲突D.社会运动92.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传播学理论是【B】A.议题设置论B.把关人理论 C“5W”模式理论 D.两级传播论93.影响受传者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不包括【D】A.需要B.态度C.情绪D.意图94.认识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这体现了非语言传播的【C】A.传播性B.情境性C.可信性D.隐喻性95.公共关系活动的先导和核心是【B】A.公共关系调查B.公共关系策划C.公共关系实施D.公共关系评估96.在公共关系预算的编制方法中缺乏弹性和计划性的是【B】A.劳务工时报酬法B.按销售额抽成法C.项目作业综合法D.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法97.适用于组织形象受到损害时的公共关系活动的行为方式是【C】A.进攻型公共关系B.防御型公共关系C.矫正型公共关系D.维系型公共关系98.新闻发布会是一种【B】A.人际传播B.两级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99.化妆品、服装、摩托车的广告主题选择的表现题材是【B】A.美感B.时尚C.地位D.效能100.对组织起烘托、装饰作用的是【A】A.环境B.社区C.媒介D.产品。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重点1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重点1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1.公共关系的概念: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公共关系表现为一种活动;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公共关系表现为一种状态2.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①以相关公众为公共关系的对象②以美誉为目标③以互惠为原则④以长远为方针⑤以传播沟通为手段⑥以真诚为信条3.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①经济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社会基础——社会力量的崛起③传播条件——传播媒介的发达④政治条件——民主政治的进步⑤管理条件——现代管理理论的成熟4.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客观性、公共性、稳定性、相对性、可变性5.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媒介—传播、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6.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7.社会组织的特征:群体性、目标性、整体性、多样性、稳定性、变动性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发展与沿革1.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的意义: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2.公共关系的产生: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古罗马凯撒——高卢战记3.现代公共关系学的兴起与演变时期包括:巴纳姆时期、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之父)、爱德华·伯内斯时期、斯科特·卡特李普时期4.巴纳姆时期一些报刊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揭丑(扒粪)运动5.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与宣传思想是公众必须被告知---对公众“讲真话”6.爱德华•伯内斯以其杰出的研究,成为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提出投公众所好的根本原则7.公共关系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分别是:艾维·李、爱德华·伯内斯、斯科特·卡特李普和森特8.“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的成立是在1955年9.198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标志着公共关系在国内得到正式的确认和接受10.公共关系的管理对象是信息、关系、舆论、形象这些无形的资产公共关系特指的传播沟通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双向传播与沟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公共关系观念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从事实出发11.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互惠观念、协调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12.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史:可以大致划分为孕育阶段、职业化阶段、学科化阶段三个时期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1.公共关系界对社会组织的分类:竞争性的营利组织、竞争性的非营利组织、垄断性的营利组织、垄断性的非营利组织2.公共关系目标从属于社会组织的目标3.组建公共关系部的原则:精简原则、效能原则、灵活机动原则4.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类型包括:领导直属型、部门并列型、部门隶属型、公共关系委员会型5.从工作方式来观察,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可分为:过程型、对象型、手段型6.专门为客户提供公共关系服务的专业机构、公共关系公司和公关公司的优势是:①客观性——分析问题客观②权威性——提出的建议和方案更权威,建议容易为人们所重视和接受③广泛性——社会关系广泛、信息来源广泛④经济性——能提供多样化、较经济的技术支持7.专业公共关系公司分类:综合服务咨询公司、专项业务服务公司、特定行业服务公司8.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原则:一切为客户着想、遵纪守法、讲求务实、准确、保守秘密、避免为相互竞争的委托组织同时服务、不干涉内务9.公司选择的影响因素:信誉度、服务专长、从业人员的素质、公司的收费标准10.公共关系社团的特征:广泛性、松散性、服务型、非营利性11.公关领导人员的特殊工作包括:社会性个人具有光环效应12.代表组织最高领导参加工作会议充当组织的发言人、充当组织的外交代表13.人可以谋人,可以谋事,亦可以谋天,亦可以谋地谋则变,不谋则不得变,谋则成,不谋则不得成”说明公关人员应具备思维和谋划能力14.能说会写是对公关人员的两项基本要求,需要有表达、社交、组织管理、自控应变、创新能力15.公共关系人员的考核内容:德、勤、能、绩公共关系人员的考核方法:量表评定法、考试评议法、工作标准法16.全员公共关系管理(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公关教育与培训,树立全员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和公关文化第四章公共关系客体1.公众:指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总称2.公众的基本特征:群体性、共同性、可变性、多样性、相关性3.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公众可划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4.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公众划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5.媒介公众是公关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个部分6.潜在公众:已经考虑到将与某一社会组织发生联系与交往,但尚未付诸实际行动的公众7.有位顾客因家里的空调质量问题,到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对于生产该空调的企业来说,这位顾客是逆意公众8.外部公众:指组织以外的社会各类公众,是一切与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个人、群体、和组织9.组织的外部公众主要包括:顾客公众、社区公众、政府公众、媒介公众、名流公众、国际公众、虚拟公众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1.公共关系传播:组织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载体将传播的信息准确的传递给公众,并获得信息反馈的过程2.公共关系双向传播与沟通的对象是公众3.公共关系传播既是一种信息传播,又是一种关系传播4.传播的一般过程: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反馈位于信源与信宿之间5.信宿(传播对象、受传者或信息接受者):指的是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在公关活动中一般是指公众6.在传播一般过程中,“5w”模式的提出者是哈罗德·拉斯韦尔7.公共关系传播的目标:告知、说服、激励、建立彼此间的理解8.公共关系传播的特点:更注重非宣传性内容、更注重双向沟通、更注重情感沟通9.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传播理论是两级传播论10.公共关系传播过程:组织(谁传播)、公共关系信息(传播什么)、传播媒介(通过什么渠道)、公众(向谁传播)、产生什么效果(传播的效果怎样)11.公共关系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12.自我与他人、个人对个人的传播活动属于人际传播13.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的类型:文字媒介:报纸、杂志;电子媒介:广播-电视(最具大众性、易懂性、生动性)、互联网媒介、新兴媒介14.从费力程度看,财力、精力花费最少,使用最方便的传媒是广播;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有自由性、无限性、虚拟性、低成本互动性15.影响公共关系传播媒介选择的因素:公共关系传播的内容特性、信息接受者的特征、传播媒介的使用成本第六章公共关系职能与原则1.公共关系的直接职能:①信息传播(最基本)——收集和向外界传递信息;②塑造形象(最主要)——建立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③协调关系(最突出)——使组织有一个融洽协调的环境;④决策咨询(最重要)——为决策层提供决策咨询2.公关部在组织中担负着多中心的重任,因此它在组织中具有决策参谋的地位3.公共关系基本原则:真实原则、多赢原则、责任原则第七章公共关系调查1.公共关系调查:指组织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搜集和处理内部环境信息,依据发现问题并准确定位公关状态的过程2.公共关系调查基本特征:①本质是信息的获取②遵循科学的调查方法③以问题为起点,以准确定位公关目标为归宿④公共关系调查是一个过程,需遵循必要的调查步骤3.公共关系调查内容:①组织的公关状态(组织的美誉度、组织的知名度、公众对组织行为的调查);②组织的公关定位(组织现有条件、竞争对手调查、组织环境调查)4.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全面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定量化原则5.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有:间隔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分区多级随机抽样、整群抽样(最没有代表性)6.问卷调查问题的分类:问题探究的层面(描述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的形式(封闭式、开放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
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2.组织形象: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
中的反映。

3.公众: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
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4.传播: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
的信息过程。

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是人类赖以生存及发
展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5.认识度: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其包含被认识的深度、
被知晓的广度两个方面。

6.美誉度:一个社会组织活动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受公众给予美丑、好坏评价
的舆论倾向性指标。

7.公共关系意识:属于一种现代经营管理思想、观念和原则,是公共关系实践在人
们思维中的反映,且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8.消费管理: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教育、消费引导,组织消费者的系列化。

9.内部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内部横向的公众关系与纵向的公众关系的总称。

10.广告性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广告是通过购买专业传播媒介的使用权,为社会
组织自身树立良好形象,提高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的
广告。

11.人际沟通性公共关系活动:人际沟通性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是指在确定专题内容
后,直接通过人际交往、沟通、协调来进行组织与公
众的关系协调。

(以公共关系协调为本质、人际交往
为形式)
12.新闻策划:是在服务于组织的公共关系总目标的原则下,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最
新为特点的信息的制造、选择、加工、编辑、传播、反馈等一系列活
动的运筹谋划过程。

13.新闻制造:指谋划、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或事件。

14、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分析现有条
件,谋划、设计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

15、公共关系评估:根据公共关系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所构成的特定标准,对
公共关系的计划、实施及效果进行检查、评价,以判断其优劣的过程。

16、净影响效果:指排除了其他因素所起的任何作用后,完全是由于公共关系活动
本身产生的影响效果。

17、公共关系新闻是指有利于一个社会组织建立、维持、发展和完善其形象的,并
受到新闻媒介重视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8、创造性公共关系新闻:以创新思维指导,筹划、组织、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活
动或事件,以吸引新闻传播媒介与公众的关注和兴趣,使组织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以提高组织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

二、填空、简答
1.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及每个要素含义
•社会组织(主体):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公众(客体):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

•传播(中介):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

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是人
类赖以生存及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
•社会上的公共关系公司
•各种公共关系社团
3.公众的特征
整体性、共同性、多样性、变化性、相关性
4.传播的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硬件)
(1)信源和信宿
信源:信息的发布者,即传者。

(社会组织)
信宿:信息的接受和利用者,即受者。

(公众)(2)信息(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观点、态度、情感)(3)媒介(记录、保存、重现信息的载体)
(4)信道(信息传递的途经、渠道)
其性质和特点决定对媒介的选择。

(5)反馈(受者对传者发出信息的反应)
•隐含要素
(1)时空环境
* 时间(守时、单位时间内的有效信息量、传播时机)* 空间(传播活动的物理环境)
(2)心理因素(主指受者的情感心理状态)
(3)文化背景
传播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差异影响传播效果。

(4)信誉意识
①传播内容的可信度;
②传播者被受众所信赖的程度。

* 权威效应、名人效应、首因效应
人际沟通性公共关系活动类型:1.社交活动2.营销活动3.谈判活动
5.如何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P277
6.公共关系沟通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法
•双向沟通原则
实施:1)沟通双方具有共同的经验范围(共识域)。

2)沟通双方必须具备反馈意识。

反馈要主动、及时、适路和适量
3)沟通双方应根据反馈来作自我调节
•平衡理论原则
实施:1)提倡平行沟通,沟通双方是平等关系
2)注重情感沟通在沟通中诉诸情感,增进情感互动和思想交流,产生亲密感和认同感,达到关系平衡。

•整分合原则
实施:1)综合多种沟通方式
垂直沟通(信息在上下级之间的传递)
横向沟通(平行沟通,在同级不同部门间的沟通)
非正式沟通(小道消息传播,非组织职能路线内的沟通)
2)综合多种信息载体:语言、人体动作
•有效原则
实施:1)知晓阶段高信息量的方式沟通,能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强化
所传信息的渗透力、刺激度,以唤起注意。

2)兴趣阶段需要诱导,主动发话,直到能基本控制导向。

3)评价阶段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陈述好处,满足受者反复权衡利
弊的心理需要。

4)行动阶段在“促”字上下功夫,促使其尽快达成交易
7.公共关系工作职业道德
1)恪尽职守,真诚老实2)努力学习,有效工作
3)廉洁奉公,不谋私利4)公道正派,谦虚团结
8.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职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
•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
•社会管理功能多元化
•理论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民族化和公共关系意识的普及化
•规模日趋扩大,影响进一步加深
9.公共关系对组织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对组织的功能:监测环境、帮助决策、宣传引导、沟通协调、全员教育
对社会的作用:1)社会互动环境的优化2)社会心理环境的优化3)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化4)社会政治环境的优化
10.如何处理好内部公共关系
一、员工关系的沟通与协调
(一)物质利益—维持劳动热情的基本保证
(二)精神鼓励—激发工作潜能的有效手段
1、让员工分享足够的组织信息,借助企业刊物促进上下左右间的交流与合作
2、倡导民主管理,鼓励每一位员工参与经营决策,在组织内部修建“玻璃屋”
二、部门关系的沟通与协调
正式团体的沟通与协调:1、强化成员的“团体意识”2、编印内部刊物3、积极开展各种团体文化活动
非正式团体的沟通与协调:1、认知沟通与协调2、人际沟通与协调3、组织沟通与协调
三、股东关系的沟通与协调:1.配合股票发行开展宣传活动。

2.尊重股东权益,
定期向股东通报经营状况3.编制股东年度报告,监督企业、公司的经营活动
四、内部公共关系的障碍及消除对策:
• 1.创造最佳的组织沟通气氛
• 2.做出主动沟通的姿态
• 3.遵循内部公共关系“沟通十戒”
沟通前做好准备,预备可能发生的事件及其应变措施;
认真考虑本次沟通的真正目的,选择适当的沟通语言和沟通方式;
全面审查沟通的环境和氛围因素;
沟通的信息内容准确客观;
善于利用最有利的沟通时间;
重视沟通中的“体态语言”
信息沟通发送者的言行一致,讲究信用;
克服不良的聆听习惯,学会做一个“好听众”;
重视沟通中信息接收者的反馈;
在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时,酌情使用图表、数据和实物资料以说服对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