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整理精校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浙沪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辅导
0512 19:07
::
一、优秀作文的基本特质
不同省市阅卷负责人对优秀作文基本特质的看法在语言表述上有差别,但本质上有很大的趋同性。
上海市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教授认为:
上海市高考作文已经确立了“开放、灵活、包容、多元”的评价原则,把“思想、真实、朴实、创新、规范”作为高考优秀作文标准。
所谓有思想,就是写作文要展现自己对某一问题或对象的思考,通过议论性文体提出并证明观点,或通过记叙性文体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谓写真我,就是高考作文要抒写真实情感,作文中的真我,不能肤浅、庸俗、偏激。
这要求考生不断提升自我,创造新的自我。
所谓尚朴实,就是“寄至味于平淡”,朴实不是语言的平淡无味,更不是不加锤炼的罗唆之言,它至少应该朗朗上口,简洁明了,耐人咀嚼。
当然,也肯定其他健康的文风,包括华而实的文风。
所谓守规范,就是高考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绝不等于不要文体。
考生可以任选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行文。
但在选定文体之后,行文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要求,同时要注意使用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
所谓求创新,是指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在形式上或思想上追求与众不同,但是,如果仅有新颖的观点而缺乏充分的论述,仍然不能获得高分。
江苏省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认为:
优秀作文应具有以下三大特质:
首先是能体现写作基本功,即文字不止于通顺,还要流畅;结构不止于完整,还要富于变化;书写不止于干净整洁,还要优美。
其次,选材要有个性,要新颖。
高考作文是给定主旨的写作,不是自由创作,在主题相对接近的情况下,如果材料让人耳目一新,就可能赢得阅卷者的青睐。
以“怀想天空”为例,当大部分同学停留在历史的天空下,与屈原、司马迁、项羽、韩信纠结时,有一篇作文写的是6月5日,和父亲在初夏的天空下割麦子的经历。
一般来说,有孩子参加高考的家庭到了5月就进入临战状态,考生成为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极少有家长在考试前还让孩子到地里干活。
这位考生的选材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有极强的个性色彩。
他在考场上“怀想”前天在天空下收麦的经历,担心父亲一人在地里劳碌,考试结束,他仍将回到曝晒的阳光下,帮助父亲继续收麦。
第三,必须有亮点。
既可以指语言技巧,也可以指选材立意。
通篇出色当然好,一两句话的精彩也能见出的出众之处。
就好比太阳有太阳的明丽、月亮和星星也有其独特的光辉,如果没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耀眼,至少要露出一点萤火虫的小尾巴。
如前面提及的“怀想天空”的作文,考生写道:走进考场,
顿觉清凉。
这是因为他是从麦地走进考场,而大部分考生走进考场的情绪可能是紧张甚至烦躁,因为他们是从空调房走过来的。
这里的“清凉”二字就是一个小的亮点。
文章写到最后,说:“等我考完了,还要在烈日下再晒两个小时,怀想一下与父亲在如火骄阳下割麦的情景……”这,就是一大“亮点”。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胡勤认为:
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思想内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三方面完美地结合。
思想犹如灵魂,结构有似骨架,语言好比血肉。
而不同类型的文章其基本特质是不一样的,实用类和文学类的作文评价的标准不同。
现在的高考作文流行的是散文,评价优秀的散文,角度不同,标准也不一样。
如果从阅卷者的感受来说,有一种好散文,能够很流畅地从开始读到结尾,文气和读者阅读时的情绪感受非常吻合,文章的起伏带动读者的内心跌宕起伏,或者展开想象的空间,或者把读者带入深度思考。
读完文章,浮现在眼前,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律动,才华横溢。
这样的文章不失为考场佳作。
二、关于审题立意
无论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存在审题立意的难度。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审题失误,全盘皆输。
关于审题立意,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苏盛葵说:
离题、偏题写作,即便再深刻、再丰富,再有文采,再创新,那也是南辕北辙。
切题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
近年对切题有新倡导及新要求,从2015届高考模拟开始,高考作文题题干中特别提出要“选准角度”。
我们认为,材料选择的角度可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为“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由评卷现场掌握。
何永康以近几年江苏卷为例,对审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命题作文照样存在审题的难度,无论新词汇还是耳熟能详的词语,都要认真思量。
譬如“好奇心”这个词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学生对意义不确定的词汇难以把握,审题难度就上去了。
当年的大量考场作文写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了好奇心,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实际上,不是有了好奇心就能造就一切,“好奇心”是个浅层次的概念,它只是一个出发点,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也可能是划亮了一根火柴,只照亮了一小片地方很快就熄灭了。
有的“好奇心”甚至有“看客”之嫌。
因此审题时要全方位考量,准确立意,下笔时才能言之成理。
再譬如“品味时尚”,何谓“时尚”,一定要有个定位。
“时尚”必须具有这些要素:审美的、富有创意的、短暂的。
不一定是新旧之争,因为穿布鞋有时也是一种时尚。
部分教师认为这个考题对乡村考生不够公平,实际是对“时尚”的误解。
对流行词汇,审题一定要慎重,不能浅尝辄止。
如看到“绿色生活”这个题目,考生立即想到的是环保问题,这就可能大而无当,要对“绿色生活”的本质仔细分析,能用明确的词语替换才能保证立意的正确深刻。
“绿色生活”的特点应该是“顺乎自然”。
审题见出思维品质的高下,不跑题不离题是基本,写得深刻独到就能将优秀考生从普通人群中分离出来了。
这是选拔性考试必须具备的功能。
周宏认为:
一线教师在评判学生作文时可能存在标准苛严的问题。
有一则材料说,冬
天来临了,大雁飞向南方过冬,而狗熊无法迁徙,只能留在冰天雪地里度过寒冷的冬天。
要求学生针对这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每个人总有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上帝将一切都安排得恰到好处。
狗熊到了冬天便会挪动它那充满厚实脂肪的身体,靠自己的身体特点抵御寒冷;大雁扑腾着有力的翅膀飞向温暖的南方。
试想,如果一定要没有翅膀的狗熊飞到南方,纤瘦的大雁留在北国,这该是多么荒唐可笑的事情!
不同的物种,生存方式不同。
根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符合自己实际,适合自己生存的模式,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教师在这里批阅:从这个角度立意并不好。
要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来思考立意。
)
不适当的选择会耽误甚至毁灭自身……大雁无法理解狗熊的“懒惰”,狗熊也无法认同大雁的“长途劳顿”。
但是他们都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战胜了寒冷的冬天,这便是胜利。
也许对于你的生活方式,他人难以理解,无法认同;但只要无损于他人却有益于个人,那无疑是对于你自己的上佳选择。
别人的方式也许令你羡慕,但那不一定适合你,选择的时候我们要理智……面对不同的声音,务必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才能安全快乐地度过你“人生的冬季”。
这篇书写美观、语言流畅的文章,教师判分为48分。
48分是三类卷中中等偏上的成绩。
满分为70分的作文,一类卷可以打到6370分,二类卷5262分,三类卷3951分。
据推测,在模拟测试中,教师打低分的原因是爱护考生,但周宏指出,准确判分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己的真实写作水平。
没有确切理由的严苛会损害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这篇作文应放入二类卷上里。
推测教师对这则材料主旨的把握,可能是赞美大雁自强不息的精神,大雁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耐,战胜自然;而狗熊则是一味适应自然,缺乏进取精神。
——这样的立意,一般学生能想到。
但像上面这位学生的立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并无失误,而且可能是学生的独辟蹊径,完全是基于原材料的正确阐释,教师应予认可并加以鼓励。
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创新性人才。
胡勤认为:
一些规则对作文的立意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关系型话题,思辨性强,要求辩证思考事理关系的两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抓住了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却忘记了另一个,或者肯定了一个关键词而否定了另一个,导致片面绝对。
比如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立意和选材范围都非常明确,必须围绕“出人意料”,还要揭示其“合乎情理”的本质。
文章必须扣住话题的两个方面。
三、关于真实
不少人以为真实就是完全不加选择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严格的自然科学意义上讲,不加任何修饰和选择地展现自我的确是“真实”,但考场作文如果展现的是个性的褊狭、性情的冷漠、品德的自私等负面的“真实”,阅卷者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有人可能会认为,充满朝气的个性、与人为善的品格等等,并非人性的全部真实,甚至可能是“伪”,因而提倡完全暴露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
其实,考试作文不仅在检测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检测考生的思想深度、价值观念和情感世界,因此,显示在作文里的“真实”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感。
写真话的作文都会得高分吗?不会。
触犯底线,危害到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无原则的真,很难及格;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
因为真还有高下之分。
求真、写真要有品位。
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
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高中生,更要重视精神追求。
他既具有理性,又从不丢失梦想;他现实却不庸俗,独立却不偏激;他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时,不会忘记问一下:“我的抒情合情合理吗?有事实依据吗?”在阐发自我观点时,总是要想想:“我的观点有理有据吗?别人会怎么反驳我?”也就是说,在抒发真情时会带着理性的判断,在展现自得之见时会有着辩证的思考。
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努力挣脱比较平庸的“本我”,表现既真实又有品位的“超我”。
苏盛葵认为:
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作文最重要的是追求本真。
一是本真的思想。
写作最原初的动机就是表达个人的思考。
写自己而不是去写别人是作文的天然法则。
学生对政事的理解与认识,对人生的见识与参悟,对世道的感受与领略,是有限的,甚至是肤浅的,作文只能是表达学生的思考与认识,可能显得感性、生涩、率真、生活化。
从这点来看,作文评分标准中的“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见解新颖”是中学生很难做到的。
二是本真的情感。
文章最珍贵的是真情,不要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假情、矫情何以泛滥?我们务要反思的是,当我们的孩子被逼着继而习惯于说假话、空话、套话的时候,我们失去的难道只是真情实感的好作文么?
三是本真的表达。
考场作文不是作家的作品,学生的行文表达是有特定的表征的。
我们年年在高考阅卷场,看到的大批大批的作文是材料模式化,结构三段论,人物论据清一色是屈原、嵇康、李白、陶渊明,特别偏爱雕章琢句,全是排偶句,句子整齐得不得了,还用着大量的生造词,玄妙空蒙,晦涩难懂,这哪是高中生的作文?
议论文的话题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有些话题考生未必有兴趣,勉强为文,很难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一来,写作变成了为说理而说理,远离真实,因而催生了大量“套话作文”。
胡勤对此问题的看法是:
“套话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个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作为文章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作深入开拓。
也就是说,作文的材料熟烂、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
根据我们几年来阅卷的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这类“套话”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的“三巨头”。
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
不管你出的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他们都可以用上述这些材料敷衍。
考生切莫再入此“套”中。
四、关于创新
四平八稳还是标新立异?这是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困惑。
标新立异可以获取高分,但也面临高风险。
得低分而与众不同的作文不是真的“创新作文”,这类作文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读者难以理解其新鲜说法从何而来,和题目有何联系。
具体而言,此类作文可分成三种,一种观点与题目有联系,审题没错,但论述或单薄或片面或武断;另一种审题也不错,但思维跳跃,逻辑混乱,全文找不出论证和论点的关系,仿佛在写另一篇作文;还有一种则是审题错误。
这样的作文让人如何肯定和鼓励其“创新”?所以,明明不是创新惹的祸,而是论证不足、认识片面、逻辑混乱或审题错误造的孽,却怪罪于阅卷教师、迁怒于创新本身,显然有失偏颇。
考场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新:一是立意,二是选材,三是构思,四是文体。
首先,选材求新。
如果可能,尽量不要再让李白、苏轼、李清照、陶渊明、居里夫人、海伦·凯勒忙得不亦乐乎了。
其次,构思求巧,尤其是记叙文,新巧的构思是创新的主要手段。
至于文体的出新确实可以给读者以新鲜感,写得好甚至可以成为获得好评的“奇兵”,假如你为求新而刻意为之,而所求之新又非你所长,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所以,不妨在立意上多下工夫。
对命题材料反复咀嚼,在思考“写什么”时,“怎样写”的构思应该已经相应而生。
“怎样写”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行文开头分析材料,交代清楚你如何从中得出“创新观点”的,也就是交代清楚来龙去脉,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
倘若短时间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只有老老实实去写平稳充实的作文。
胡勤认为选择和运用个性化的材料是作文“求新”的好方法:
对来说,材料是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本身并没有个性,只有进入内心的材料才会有生命,才会有个性,所以选择和运用个性化的材料途径只有一条:请走回你的内心。
走回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你永远拥有你的童年,那是你回忆不尽的贵重的富丽的宝藏,你要拾捡起过去久已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这样的材料就是你独有的,是个性化的。
你长期坚守着的个性伴随着信念,构成你心中的蒙眬的世界,走回内心,看看它,所谓的材料还在不在,有没有承载着你的快乐与宁静、悲伤与愤怒。
如果在而且承载着你摆脱不掉的这些情绪情感和思想,这样的材料从你的笔下流泻出来就是个性化的了。
五、以评分标准反观作文教学
何永康强调:
教师要抓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让学生将写作天赋释放出来,不要把学生教死。
平时的作文教学要遵循作文的教学序列,各种文体、各种表现方式都要训练到位。
让学生自然地写。
以这些自然状态的写作获得的基本功来“垫底”,到了考试作文训练,点拨一下,教给学生一些临场作文的规范即可。
让学生顺乎自然地写,这些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对学生一辈子有益。
有些教师热衷于考场作文技法训练,如果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写作课上有过扎实的基础训练,可以做;如果纯粹教“技法”,一是本末倒置,二是对那些没有写作基础的学生,这些“技法”照样没用。
何永康教授借章熊先生的话做了叮嘱:几十万人写同一道考题,构思、选材容易撞车。
因此,普通考生要注意审题立意的准确,优秀考生则要在构思和选材上显出自己的优势来。
胡勤建议:
让学生回忆曾经写过哪些自己觉得好的、特别是触动自己内心的文章、片段或句子,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时候写的课堂作文、随笔和日记,都可
以,把它找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沉静下来想一想,唤醒自己内心深处丰富、美好、能带给我们思考或想象的语言世界。
如果对这些文字还不够满意,可以从不同的向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些方面反思,重新改写,使之更加丰满深刻。
如果没有写过自己满意的好文字,那就赶快写。
也许有的学生写不出来,还是要跟他说:“请走回你的内心,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唯一的方法是走回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
别人写得好的文字会摇动你的心,能碰撞出你心灵的火花。
翻一翻你的书架,整一整你的书桌,找出你珍藏的宝,像面对自己的内心一样面对它们,重新思考、仿写……
也许你积淀丰厚,才华横溢,面对任何话题都能浮想联翩,激情澎湃,那就没有必要备考,等待题目来激发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