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05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05土壤肥料学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腐植质化系数2.土壤母质3.速效养分4.土壤肥力5.主动吸收二、填空(40分,每题2分)1.土壤颗粒分为石砾、、粉粒和4个不同级别。
2.高岭石是类型的黏土矿物,蒙脱石是类型的黏土矿物。
3.土壤永久电荷主要来源于和。
4.我国水资源短缺分为、、设施型和工程型4种类型。
5.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分为和。
6.一般说来,缺素症状首先出现在较老的叶片,表明该营养元素。
7.根据对作物的有效性,土壤中土壤肥料学试题的养一、名词解释(20分后,每题4分后)1.腐植质化系数现2.土壤母质和3.速效养分4.土壤肥力比化5.主动稀释营养二、填空(40分,每题2分)但作态。
1.土壤颗粒分为石砾、、粉粒和4个不同级别。
形态2.高岭石是类型的黏土矿物,蒙脱石就是类型的黏土现锰矿物。
锰3.土壤永久电荷主要来源于和。
形成是4.我国水资源短缺分为、、设施型和工程型4种类型。
是5.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分为和。
化、和6.一般说来,缺素症状首先出现在较老的叶片,表明该营养元素。
物的7.根据对作物的有效性,土壤中的养分一般分为、重和无效养分。
就是8.失磷时,作物叶片和茎部出来现。
1.土壤胶体是()9.氯化钾最不必杀灭在a.一种矿物和作物上。
b.不大的土壤颗粒10.等量氮磷钾含量的有机肥料比化肥的效果。
c.土壤中的一种物质d.原生矿物11.烟草花叶病就是由于缺少2.2:1型的黏土矿物所含比较多营养元素。
12.土壤中的铁主要存有两种形态,但作物只能稀释形态。
13.钙在植物的细胞壁中以形态存在。
14.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常常出来现锰不足,而南方土壤则会出现锰。
15.南方酸性土壤中包裹磷酸盐构成闭合蓄态磷的胶膜主要就是。
16.根瘤的作用主要就是。
17.岩石的风化作用包含物理风化、和。
18.土壤中的水吸力越大,对作物的有效性就越。
19.比起底层土壤,表层土壤容重。
20.土壤4小肥力因素是、、和。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钾肥B. 尿素C. 粪便D. 硝酸铵答案:C2. 下列哪种元素是土壤中的常量元素?A. 锌B. 钾C. 磷D. 铁答案:D3. 下列哪种土壤类型最适宜种植水稻?A. 赤红土B. 黄壤D. 棕壤答案:B4. 土壤肥力的衡量指标是什么?A. 土壤酸碱度B. 土壤容重C. 土壤有机质含量D. 土壤水分含量答案:C5. 下列哪种施肥方法属于基施肥?A. 叶面喷施肥B. 穴施肥C. 埋施肥D. 种植前施肥答案:D二、填空题1. 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______。
2. ______是土壤的一种理化性质,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答案:酸碱度3. 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和______。
答案:钾4. 有机肥料的主要原料包括动物粪便、植物秸秆以及______。
答案:厨余垃圾5. 在合理施肥过程中,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______。
答案:定量施肥三、简答题1. 解释土壤肥力的概念,并描述其影响因素。
答案: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其他适宜生长因素的能力。
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包括土壤的肥力类型、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等。
2. 请简要介绍有机肥料的特点和应用。
答案:有机肥料主要由动植物的残体、粪便等制成,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
有机肥料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和基肥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3. 什么是主要和次要养分?请分别列举出主要和次要养分的名称。
答案:主要养分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包括氮、磷和钾。
次要养分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但需求量较少的养分,包括钙、镁、硫、铁、锌、锰、铜和钼等。
四、解答题1. 请分析不同土壤肥力状况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答案:不同土壤肥力状况对作物生长有直接影响。
肥力高的土壤含有较丰富的养分,作物根系能充分吸收养分,生长旺盛,产量高。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肥力的三大要素是什么?A. 氮、磷、钾B. 碳、氢、氧C. 钙、镁、硫D. 铁、锰、锌2. 土壤中氮的形态主要有哪几种?A. 氨态氮和硝态氮B. 有机氮和无机氮C. 可溶性氮和不溶性氮D. 活性氮和稳定氮3. 土壤pH值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什么?A.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B. pH值只影响土壤中氮的形态C. pH值只影响土壤中磷的形态D. pH值只影响土壤中钾的形态4. 以下哪种肥料不属于有机肥料?A. 堆肥B. 绿肥C. 鸡粪D. 尿素5. 土壤中磷的固定作用主要发生在什么条件下?A. 土壤pH值过高B. 土壤pH值过低C. 土壤水分过多D. 土壤温度过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通常在________%到________%之间。
7. 土壤中钾的主要形态是________。
8. 土壤改良剂主要包括石灰、石膏、________和________。
9. 土壤盐分过高会导致植物出现________现象。
10. 土壤中氮、磷、钾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出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症状。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1. 简述土壤中氮的循环过程。
12. 阐述有机肥料与化肥的区别及其施用原则。
四、论述题(30分)13. 论述土壤肥料管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A4. D5. A二、填空题6.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通常在2%到5%之间。
7. 土壤中钾的主要形态是交换态钾。
8. 土壤改良剂主要包括石灰、石膏、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
9. 土壤盐分过高会导致植物出现盐害现象。
10. 土壤中氮、磷、钾的缺乏会导致植物出现黄化、矮小和叶尖焦枯等症状。
三、简答题11. 土壤中氮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氮的固定、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氮的再利用。
土壤肥料学试卷及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卷及答案(土壤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土壤2.最小养分3.土壤孔隙性4.土壤宜耕期5.土壤地带性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1. 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___ _____,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 土壤矿物质来自________,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 土粒根据其大小和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其中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4. 土壤胶体是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 土壤热量主要来源是________,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除了与土壤热量平衡有关外,还与土壤________和________等热特性有关。
三、选择(5分,每题1分)1. 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具有()A. 土壤矿物质B. 土壤有机质C. 土壤肥力D. 土壤胶体2. 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导热率与土壤容重的关系是()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不确定3. 不同质地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同,田间持水量最大的土壤是()A. 砂土B. 壤土C. 粘土D. 不能确定4. 土壤比重(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中的()A. 土壤质地B. 土壤矿物组成C. 土壤容重D. 孔隙状况5. 下列几种土壤中最不理想的一种是()A. 上为砂土(20cm),下为粘土(60cm)B. 粘质土壤(地下水位高)C. 粘质土壤(地下水位低)D. 壤土四、问答题(25分)1. 土壤水分含量有哪些表示方法?(5分)2. 什么是土壤结构?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的管理?(5分)3. 为什么南方的土壤常向酸性度方向发展?是否南方土壤均属于酸性?(5分)4. 试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土壤肥料学试卷标准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卷一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2.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3.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4.普钙中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5、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在水、二氧化碳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6、腐质化系数:每克干重的有机物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7、氮的利用率: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入土壤氮素的百分率。
8.养分的主动吸收:消耗能量使养分有选择的透过质膜进入到细胞内部的吸收。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6分)1、肥料混合后不能降低任何一种养分的肥效;不能使物理性质变差;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工效。
2、矿质化过程;腐殖质化过程3、发热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和后熟保肥阶段4、光照、温度、水分、通气、反应、养分浓度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5、植株矮小、瘦弱、直立而叶片小而少,叶色淡绿或淡黄6、小,注意施用浓度和施用均匀7、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钾在作物体内主要以离子态存在;钾在作物体内移动性强,再利用程度高8、1-1000nm,正,负9、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压力势,基质势三选出正确的答案(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答案:1c;2d;3b;4b;5a;6a;7c;8a;9a;10c四、判断改错题(正确的打“+”,错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答案:1-;2+;3-;4-;,5+;6+;7+;8-;9-;10+五、问答题(共30分)1、红壤的主要特性:(1)粘粒多而品质差;(2)养分贫乏,有机质含量低;(3)酸性强;(4)土层厚而耕层浅薄。
改良中低产红壤的主要措施:(1)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建设梯地梯田;(2)合理间作套种与轮作,用地养地相结合;(3)大量施用有机肥,培育土壤肥力;(4)合理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5)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等无机肥料。
土壤肥料学试卷五及标准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卷五及标准答案一、填空题(本题每空0.5分,共 12 分)1、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的粒径范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m。
2、土壤养分向植物根部迁移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土壤形成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______________形态存在,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氮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态存在,土壤中的有效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根据土壤肥力产生的原因和生产上的有效性,可将土壤肥力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二、判断改错题(在正确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题后的括号内打×,并写出正确的答案。
每小题1分,共10分)1、2:1型黏土矿物是由1个硅氧四面体片层和2个铝氧八面体片层组成的。
( )2、施用硝态氮可抑制植物对Ca、Mg、K等阳离子的吸收。
()3、水旱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在水作上。
()4、我国北方土壤胶体在通常状态下带有负电荷。
()5、最小养分律中的最小养分是指土壤中养分含量的绝对数量最小的那种养分元素。
( )6、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最适合与钙镁磷肥混合施用。
( )7、重力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8、土壤盐基饱和度就是土壤溶液中盐基离子总量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土壤肥料试题库及答案

土壤肥料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是()。
A. 土壤pH值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水分D. 土壤微生物数量答案:B2. 氮肥的主要作用是()。
A. 促进植物根系生长B. 促进植物茎叶生长C. 促进植物果实成熟D. 促进植物开花答案:B3. 磷肥的主要作用是()。
A. 促进植物根系生长B. 促进植物茎叶生长C. 促进植物果实成熟D. 促进植物开花答案:A4. 钾肥的主要作用是()。
A. 促进植物根系生长B. 促进植物茎叶生长C. 促进植物果实成熟D. 促进植物开花5. 土壤中氮、磷、钾三种元素的含量比例通常为()。
A. 1:1:1B. 2:1:1C. 1:2:1D. 1:1:2答案:D6. 土壤酸化是由于土壤中()含量过高。
A. 碳酸盐B. 硫酸盐C. 碳酸氢盐D. 硝酸盐答案:B7. 土壤盐渍化是由于土壤中()含量过高。
A. 碳酸盐B. 硫酸盐C. 碳酸氢盐D. 硝酸盐答案:B8. 土壤板结是由于土壤中()含量过高。
A. 碳酸盐B. 硫酸盐C. 碳酸氢盐D. 硝酸盐答案:C9.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土壤的()。
B. 透气性C. 保肥性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不包括()。
A. 分解有机质B. 固定氮素C. 抑制植物生长D. 改善土壤结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有机肥料的来源()。
A. 家禽粪便B. 工业废物C. 植物残体D. 动物尸体答案:ACD2. 土壤肥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措施实现()。
A. 施用化肥B. 施用有机肥C. 种植豆科植物D. 土壤深翻答案:ABCD3.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包括()。
A. 土壤结构破坏B. 土壤肥力下降C. 植物生长受阻D. 土壤pH值升高答案:ABC4. 土壤酸化的危害包括()。
A. 土壤结构破坏B. 土壤肥力下降C. 植物生长受阻D. 土壤pH值降低答案:ABCD5. 土壤板结的危害包括()。
土壤肥料学试卷及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卷及答案(土壤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土壤2.最小养分3.土壤孔隙性4.土壤宜耕期5.土壤地带性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1. 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___ _____,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 土壤矿物质来自________,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 土粒根据其大小和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其中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4. 土壤胶体是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 土壤热量主要来源是________,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除了与土壤热量平衡有关外,还与土壤________和________等热特性有关。
三、选择(5分,每题1分)1. 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具有()A. 土壤矿物质B. 土壤有机质C. 土壤肥力D. 土壤胶体2. 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导热率与土壤容重的关系是()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不确定3. 不同质地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同,田间持水量最大的土壤是()A. 砂土B. 壤土C. 粘土D. 不能确定4. 土壤比重(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中的()A. 土壤质地B. 土壤矿物组成C. 土壤容重D. 孔隙状况5. 下列几种土壤中最不理想的一种是()A. 上为砂土(20cm),下为粘土(60cm)B. 粘质土壤(地下水位高)C. 粘质土壤(地下水位低)D. 壤土四、问答题(25分)1. 土壤水分含量有哪些表示方法?(5分)2. 什么是土壤结构?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的管理?(5分)3. 为什么南方的土壤常向酸性度方向发展?是否南方土壤均属于酸性?(5分)4. 试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年期末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题10分)、填空(40空,20分)、单选(10题,10分)、多选(10题,15分)、判断改错题(10题,15分)、简答题(4题,24分)、计算题(6分)期中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指在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是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同时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及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
水、肥、气、热则称为四大肥力要素。
3.肥料凡是施入土壤或喷洒在作物体上,能直接或间接提供给作物养分、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或能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质,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不会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4、粘结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在外物表面的性能。
由土粒- 水–外物间的分子引力引起。
5、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次。
6、腐殖化过程是指在生物因素作用下,在土体中,尤其是在土体表层所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7、水平地带性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称为水平地带性。
8、风化作用是指巨大坚硬的岩石,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逐渐破碎变成大小不等的颗粒,同时改变了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成为土壤母质的过程。
9、土壤孔性是土壤孔隙的数量、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以及孔隙在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
10、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原状土)的质量(干重)g/cm3 。
11、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在外物表面的性能。
由土粒- 水–外物间的分子引力引起。
12、土壤分类就是根据各种土壤之间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的差异和内在联系,通过科学的归纳和划分,把自然界的土壤进行系统排列,建立土壤分类系统,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利用、改良、保护现有的土壤资源。
15、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是指土体处于季节性积水条件下,在土体中交替发生的氧化还原过程。
16、粘化过程是指矿物颗粒由粗变细形成粘粒的过程,或粘粒在土体中淀积使粘粒含量增加的过程。
17、同晶置换指在成土过程中,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而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所取代,但其晶层结构未变的现象。
18、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将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代换下来,即溶液中的离子与胶体表面的离子互换位置,这种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19、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产效率的时期。
多数出现在作物旺盛生长的时期。
20、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各种营养比例失调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21、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
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22、最小养分律植物生长发育需要每种必需元素,但决定植物产量(生物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只有补充了土壤最小养分,植物的产量才会提高。
二、简答题1、从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的结果出发,比较母质与岩石、土壤在性质上的差异。
岩石风化的结果产生了母质,母质与岩石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的特性:a:物理风化:使岩石由大块→小块→碎屑,由致密坚硬态→疏松态,这种物理状态的改变,使母质产生了通气、透水性,为进一步风化创造条件。
b:化学风化:产生了许多细微的粘粒,粘粒之间有毛管孔隙,产生了保蓄水分的能力,即蓄水性。
同时粘粒的产生,增加了颗粒的表面积,产生了一些胶体性能,比如:吸附性能,可以保存风化释放的可溶性养分,为肥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另外化学风化释放出一些可溶性盐基物质,这是植物矿质养分的最初来源。
c:由于母质的疏松多孔性,使气体能流通和交换,有利于根系的呼吸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作用。
同时由于母质能吸附一定的水分,增加了导热率和热容量,使母质初步具备了调节温度的能力,而不是象岩石那样激烈的升温和降温,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总体上讲,母质初步具备了肥力要素中的水肥气热条件,但它还不是土壤,它还不具备完整的肥力,因为:a:作为土壤肥力要素之一的养分还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植物最需要的氮素,因为风化所释放出来的养分处于分散状态,会随水流失,母质微弱的吸附力,还不能将它们保存下来,更不能累积和集中。
b:母质虽然初步产生了透气性、透水性、蓄水性,但它们还没有完整的统一起来,尤其是水分和空气在母质孔隙中是对立的,水多则空气少,两者还不能很好地协调,这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所以母质与岩石相比,初步具备了水肥气热条件,但与土壤相比,水肥气热还不能很好地统一,它只是为肥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为成土作用创造条件。
2、有机物的C/N比是如何影响有机质转化的?N是组成微生物体细胞的要素,有机质中的C既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又是构成体细胞的要素,所以微生物对C和N这两种元素的需要有一定的比例,才能满足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构成体细胞的需要。
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对C/N的要求不一样,一般认为微生物每分解25—30份的C,大约需要1份的N,也就是说微生物对C/N的要求是25—30/1。
如果有机物的C/N>25—30/1时,有机物中的N素供应不足,微生物就可能从土壤中吸收有效N用于构成微生物体细胞,从而产生微生物与植物竞争土壤有效N的现象,也有可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从而使有机物的分解受到抑制。
有机物的C/N<25—30/1时,有机物中的N素供应充足,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也要快得多,有利于矿质化作用的进行。
实际上大多数有机残体的C/N远远大于25—30/1,比如禾本科作物的秸秆,其C/N80—100:1远远大于25—30/1,为了促进它的分解,并防止植物缺N,应该补施一定的化学N肥。
3、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土壤空气存在于无水的土壤孔隙中,它的含量取决于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土壤空气与大气的组成相似,但是在含量上存在一些差异。
a、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高十几倍甚至几百倍。
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有机质分解释放出大量的CO2;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CO2;土壤中碳酸盐溶解会释放出CO2。
b、土壤空气O2含量比大气低,主要是因为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O2,OM的分解也会消耗掉O2。
c、土壤空气相对湿度比大气高。
除表层干燥土壤外,土壤空气湿度一般都在99%以上,处于水汽饱和状态,而大气只有在多雨季节才接近饱和。
d、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当土壤通气不良时,土壤含O2量下降,OM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厌氧分解,产生大量的还原性气体比如CH4、H2等,而大气中一般还原性气体很少。
e、土壤空气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深度、土壤温度、pH、栽培措施等都会影响到土壤空气的组成,而大气的组成相对比较稳定。
4、土壤中各种水分类型的有效性有什么不同?吸湿水(紧束缚水):由于固体土粒表面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对空气中的水汽分子产生的吸附力而紧密保持的水分称吸湿水。
水分不能自由移动,也没有溶解能力,属于无效水。
膜状水(松束缚水):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土粒残余的吸附力所保持的水分称膜状水。
膜状水部分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是它仍然受到土粒吸附力的束缚,移动缓慢,仍然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
毛管水:当土壤水分含量达到最大分子持水量时土壤水分就不再受土粒吸附力的束缚,成为可以移动的自由水,这时靠土壤毛管孔隙的毛管引力而保持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毛管水可分为:a、毛管上升水:地下水随毛管上升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称毛管上升水,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位有密切的关系,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地下水位适当时它是作物水分的重要来源,但地下水位很深时,它达不到根系分布范围,不能发挥补充水分的作用,地下水位浅时会引起湿害。
b、:毛管悬着水:在地下水位很深的地区,降雨或灌水之后,由于毛管引力而保持在土壤上层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悬着水。
它与地下水位没有关系,好象悬浮在土层中一样,它是植物水分的重要来源,对植物的生长意义重大。
重力水: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向下渗透,这种水分称重力水。
对于旱地土壤来说重力水,只是暂时停留在根系分布土层,不能被植被持续利用,而且重力水的存在会与土壤空气发生尖锐的矛盾,往往成为多余水或有害水,对于水稻来讲重力水的存在则是必需的。
5、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质地如何改良?不同质地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肥力特征砂质土肥力特征表现为: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但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
粘质土的肥力特征表现在: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丰富,土温比较稳定,但通气性、透水性差,耕作比较困难。
壤质土是介于砂质土和粘质土之间的土壤类别,在性质上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比较理想的土壤类别,许多肥力性质都介于砂质土和粘质土之间。
总体上讲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它不是决定土壤肥力的唯一因素,一种土壤在质地上的缺点,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调节土壤颗粒组成而得到改善。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a、增施有机肥料b、掺砂、掺粘,客土调剂c、翻淤压砂、翻砂压淤d、引洪漫淤、引洪漫砂e、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6、判断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是?a缺少该元素,植物不能完成其正常的生活周期。
b缺少该元素,植物呈现专一的缺素症,只有补充该元素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其它元素不能代替它的功能。
c该元素在植物营养上是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并非由于改善于植物的生活条件所起的间接作用。
7、团粒结构体的土壤肥力特点?①具有多级孔隙;团粒内部多为毛管孔隙,团粒之间多为通气孔隙。
大孔隙通气、透水,小孔隙保水、蓄水。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大孔隙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小孔隙中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速度慢而使养分得以保存。
③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量状况;④团粒结构降低了土粒间的粘着性、粘结性,减少了耕作阻力,提高了耕作质量,土壤耕性好;⑤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和生长;团粒间较疏松,根系穿插容易;团粒内部相对紧密,有利于根系的固着。
8、根外营养作为根部营养的一种辅助手段,主要具有哪些特点?a直接供给植物养分,可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和转化。
b根外营养养分吸收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c叶部营养直接影响作物体内代谢,有促进根部营养和改善品质的作用。
d根外追肥是经济有效地施用微肥的一种方式。
9、简述植物营养的共性与特殊性?共性:每一种高等植物都需要17种必需营养元素,即每一种高等植物都需要:C、H、O、N、P、K、Ca、Mg、S、Fe、Mn、Zn、Cu、Mo、B、Cl、Ni等十七种必需营养元素,这种是作物营养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