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藏文语法中的间隔符号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敦煌古藏文佛教文献《普贤行愿王经》语法特征

敦煌古藏文佛教文献《普贤行愿王经》语法特征

2) 9
’ ‘ ’因 蜀 ’ f = I 芦 j 奄 司
r 3 i ‘ 芦困
1 食
1 f f 冈, ’ 1P T 0 4 ( 0— 1 = = g= . .0 5 4 3 ) I l 'f 哥 - I t
~ r q . ’
P T O 0 A( 5—2 ’ . .0 7 1 ) r . q
。 1 1 rq ’ ’ 1 . .00 , 3 = 1 P T 0 1 ( I ’ o ’ 6- )
q 食o ’ . 1
P T 0 1( . .0 0 6—3 ) ’ ‘ I
5 习 q 》 羽 度 因 J 茂 1 ’. 密
习 季‘ 1 职 2 1 1 1 00— 2— 8
习 冈
1 玎I 困 ’11B Y 7 ) ( 1鬲 习 0 Y 08 毒 可 5
日 1

。 ’
司旃 <
郝 嘲 1
r = l


肖 ’
{’ ’12’ ’ q i司 日 i
’ ’
’ 目 1’ ’ 5 { 、 ’
司 ’ 琶

’习 1 ’ ’=习 ’ 1 { 豳 z = ’ f : ’ l { 司
日 ’
oI . ’ 日 ’
’ ’

P T 0 1 ( . .0 0 6 ’ 冈 1 . .0 5 4 P T 0 4 A(0— P T 04 (0—3 ) . . 05 4 0
若1 日

3 )
q . ‘ 日 茸 z ;
’ 司q’ ’
r 1 = ’ l 菌 习
。 q司

r : l

f = I

藏语语法的特点(一)

藏语语法的特点(一)

藏语语法的特点(一)藏语语法的特点1. 重视词序和语序•藏语的主要特点是他们非常重视词序和语序。

一般情况下,藏语的词语顺序是主、谓、宾。

•不同于汉语的固定语序,藏语中有更多的自由度,可以通过改变词序来强调不同的成分。

•在一些情况下,词序的改变可以影响句子的语义和语法功能。

2. 丰富的词缀系统•藏语拥有丰富的词缀系统,这些词缀用于表达时态、语气、人称、数量、性别等语法要素。

•通过添加词缀,可以改变词的词性,使其适应不同的语法和句法要求。

3. 复杂的名词短语结构•藏语的名词短语结构相对较复杂,一般以修饰词后置的方式构成。

•修饰词可以是形容词、数量词、限定词等,它们前后的顺序是固定的。

4. 藏语中的助词和助词短语•藏语中存在多种助词和助词短语,用于表达语态、时态、语气、否定等语法功能。

•助词在句中位置固定,并且根据词尾变化形式。

5. 语气和谓词形式的变化•藏语中的谓词形式根据语气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有肯定、否定和疑问等语气形式,对应的谓词形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6. 语法灵活性•藏语具有一定的语法灵活性,可以通过词序和词缀的变化来灵活表达主语、宾语等成分的重要性和程度。

以上是关于藏语语法的一些特点,藏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之一,其语法结构及用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文章采用Markdown格式,多采用标题副标题形式,遵守列点方式生成文章,不包含HTML字符、网址、图片和电话号码等内容。

7. 主谓一致•藏语中的主谓一致是非常重要的,主语和谓语动词必须在人称、数量和性别上保持一致。

•主谓一致的变化可以通过动词的词尾来体现,包括人称、数量和性别标志。

8. 动词时态和语态•藏语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可以通过词缀来表示。

•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语态包括主动态和被动态。

9. 语法粒度•藏语的语法粒度很细,例如动词会根据主语的人称和数量变化,名词会根据修饰词的性别和数量变化。

•这种细粒度的语法结构使得藏语能够表达更准确的信息。

藏语语法的特点范文

藏语语法的特点范文

藏语语法的特点范文藏语是一种属于藏缅语族的语言,主要使用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邻近地区。

藏语的语法特点与其他语言有很大的差异,下面将介绍一些藏语语法的特点。

1.语序灵活:藏语的语序很灵活,通常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但宾语和谓语的位置可以互换。

此外,藏语还可以通过词缀、助词和副词来表示不同的语序。

2.名词性的数:藏语的名词没有性别之分,而是区分单数和复数。

单数名词以-a结尾,复数名词以-s结尾。

另外,藏语还有双数和双复数形式,用于表示两个和多个物品或人。

3.动词的时态:藏语的动词通过词尾变化来表示不同的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未完成时和完成时。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时态形式,如命令式和祈使式。

4.形容词的位置和变化:形容词在藏语中位于名词的前面,用于修饰名词。

形容词的变化取决于名词的数和性,以及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5.复合词的构成:藏语中的复合词通常由两个或更多个词根组成。

这些词根可以通过合并、缩写或改变词尾来形成新的词汇。

6.代词的丰富性:藏语中的代词非常丰富,涵盖各种人称、性别和数量的变化。

代词的变化与名词和动词的变化相似。

7.语气的表示:藏语通过助动词、助词和词序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语气,包括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否定语气和祈使语气。

8.语气助词的使用:藏语中有大量的语气助词,用于表示陈述、疑问、感叹、否定和条件等不同的语气。

这些助词的使用对句子的意思和语气起着重要的作用。

9.架构词的使用:藏语中的架构词用于连接词组、短语和句子,起到连接和推进句子的作用。

这些架构词包括连词、副词和介词等。

10.主动和被动的区分:藏语中可以通过动词的变化和词缀来区分主动和被动的意思。

主动意义表示主语主动进行的动作,而被动意义表示主语受到动作的影响。

这些是藏语语法的一些特点,展示了藏语与其他语言的差异。

熟悉这些特点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藏语。

敦煌文献中藏文字形及书写特点分析

敦煌文献中藏文字形及书写特点分析

33神州文化敦煌文献中藏文字形及书写特点分析杨曾吉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摘要:藏文是藏语的书面形式,同时也是字符的一种书写形式,而不同的时代中藏文的字形、书写特点等存在明显的差异。

对此,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敦煌文献中藏文字形特点、敦煌文献中藏文书写特点,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敦煌文献;藏文;字形;书写特点前言:敦煌文献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俗称,文献的内容是以藏文的形式呈现的,对于了解历史上的藏族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研究发现,敦煌文献中藏文的字形、书写特点等,与当前藏文字形、书写特点等,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以清楚地看出藏文的演变过程,笔者将在下文进行详细的总结与分析。

一、敦煌文献中藏文字形特点(一)笔画特点根据敦煌文献中藏文的表现形式,将其中的文符与现代藏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敦煌文献中藏文的笔画呈现出以下的特点:(1)“乌”的特点。

首先长短的差异,现代藏文中“乌”具有长短一致、直的特点,长度等于与一个字符的宽度相等,使得现代藏文具有“等宽”的特征。

相比之下,敦煌文献中所呈现出来的“乌”,具有长短不一的特点,甚至会用“点”表示。

其次形状的差异,现代藏文的“乌”较为平直,但是敦煌文献中的“乌”较为圆润。

(2)竖的特点。

在现代藏文中,后很多“后脚”长的字符,其具有上平竖直的特点,而在敦煌文献中相同的藏文却具有竖不直的特点,经常以反“S”的状态存在,与现代藏文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藏文的含义并没有发生改变。

(3)粗细的特点。

就现代藏文来说,竹笔的笔尖基本上都具有宽口薄片的特点,所以在书写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笔锋,同时还会呈现出上粗下细的效果。

在敦煌文献中的藏文,并没有明显的粗细之分,说明笔尖具有圆头的特点,并在书写时不需要转笔,而其中笔画相对较细的位置应该是抬笔,或者笔尖接触纸时所呈现的效果[1]。

(二)结构特点结合对敦煌文献中藏文的观察、分析发现,其字形的结构与现代藏文之间也具有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上窄下宽。

初一藏文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藏文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藏文的知识点总结归纳藏文是藏族人民使用的一种语言文字,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字之一。

在初一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藏文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藏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初一藏文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和归纳。

一、藏文的基本特点藏文是一种与汉字完全不同的文字系统。

它以横行从左到右的方式书写,每个字母都占据一个方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

藏文的音节构成比较复杂,有辅音字母、元音字母以及辅助字母等,这使得它在书写和阅读上具有一定的技巧性。

二、藏文的基本字母藏文的字母由辅音字母、元音字母和辅助字母组成。

辅音字母有30个,如“ཀ”、“ཀ”、“ཀ”等;元音字母有7个,如“ཀཀ”、“ཀཀ”、“ཀཀ”等;辅助字母有4个,如“ཀཀ”、“ཀཀ”、“ཀཀ”等。

这些字母通过组合形成不同的音节和词汇。

三、藏文的基本语法1. 名词:藏文的名词没有性、数和格等的变化,通常在名词前加上适当的副词来表示数量。

2. 动词:藏文的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动词词尾根据人称、数和时态的不同而变化。

3. 代词:藏文的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等,用于替代名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 介词:藏文的介词用于表示各种关系,常用的介词有“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等。

5. 数词:藏文的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基数词表示数量,序数词表示顺序。

四、藏文的基本表达方式藏文的表达方式与汉语有所不同,它强调简洁而富有形象感的句子结构,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比喻。

例如:“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像鸟儿一样飞翔)。

五、藏文的常见词汇在初一的学习中,掌握一些常见的藏文词汇对于理解藏族文化和交流交往非常有帮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汇示例:1. 问候语: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你好)、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你好吗?)2. 祝福语: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祝你生日快乐)3. 关系词:ཀཀཀཀཀ(爸爸)、ཀཀཀཀཀ(妈妈)、ཀཀཀཀཀ(哥哥)、ཀཀཀཀཀ(弟弟)4. 物品名称: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电脑)、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ཀ(手机)、ཀཀཀཀཀཀཀཀ(书)等六、藏文的文化意义了解藏文的基本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藏族文化。

敦煌文献中藏文字形及书写特点分析

敦煌文献中藏文字形及书写特点分析

敦煌文献中藏文字形及书写特点分析作者:杨曾吉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藏文是藏语的书面形式,同时也是字符的一种书写形式,而不同的时代中藏文的字形、书写特点等存在明显的差异。

对此,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敦煌文献中藏文字形特点、敦煌文献中藏文书写特点,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敦煌文献;藏文;字形;书写特点前言:敦煌文献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俗称,文献的内容是以藏文的形式呈现的,对于了解历史上的藏族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研究发现,敦煌文献中藏文的字形、书写特点等,与当前藏文字形、书写特点等,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以清楚地看出藏文的演变过程,笔者将在下文进行详细的总结与分析。

一、敦煌文献中藏文字形特点(一)笔画特点根据敦煌文献中藏文的表现形式,将其中的文符与现代藏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敦煌文献中藏文的笔画呈现出以下的特点:(1)“乌”的特点。

首先长短的差异,现代藏文中“乌”具有长短一致、直的特点,长度等于与一个字符的宽度相等,使得现代藏文具有“等宽”的特征。

相比之下,敦煌文献中所呈现出来的“乌”,具有长短不一的特点,甚至会用“点”表示。

其次形状的差异,现代藏文的“乌”较为平直,但是敦煌文献中的“乌”较为圆润。

(2)竖的特点。

在现代藏文中,后很多“后脚”长的字符,其具有上平竖直的特点,而在敦煌文献中相同的藏文却具有竖不直的特点,经常以反“S”的状态存在,与现代藏文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藏文的含义并没有发生改变。

(3)粗細的特点。

就现代藏文来说,竹笔的笔尖基本上都具有宽口薄片的特点,所以在书写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笔锋,同时还会呈现出上粗下细的效果。

在敦煌文献中的藏文,并没有明显的粗细之分,说明笔尖具有圆头的特点,并在书写时不需要转笔,而其中笔画相对较细的位置应该是抬笔,或者笔尖接触纸时所呈现的效果[1]。

(二)结构特点结合对敦煌文献中藏文的观察、分析发现,其字形的结构与现代藏文之间也具有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上窄下宽。

藏文分词总结

藏文分词总结

藏文分词总结
藏文是一种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有着独特的分词规则。

藏文的分词主要依据词根、词缀和语法规则进行。

以下是对藏文分词的总结:1. 词根分词:藏文的词根是词的基本形式,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通过加上词缀来构成复合词。

词根可以是一个音节或多个音节组成的单词。

2. 词缀分词:藏文中有丰富的词缀,包括前缀、后缀和中缀。

这些词缀可以用来改变词的词性、数目、时态等。

分词时,可以根据词缀的位置判断词的边界。

3. 语法规则分词:藏文的语法规则对分词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动词前面常常有助动词或者标志性的词缀,这些可以帮助确定动词的边界。

总的来说,藏文的分词是一个综合考虑词根、词缀和语法规则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具体的分词方式。

藏语方言语法的性质、成因及特点

藏语方言语法的性质、成因及特点

舍 5 j 因 5 I ’ 5 J ’

5 J ’
‘ 3
r - 4 式
。 . 1

司 ’
5 j ’ ’ ’ 1 ’ 岔 若 曼 g
’ 专 5 j ’ r 4 ’

赉 a i 氙 ’
5 3 吾 ’ 司

相’ ’ ‘ 1 【 c 1 气 气 ] 冈 1 ’
【 ’ ’
q ’ 1 ’ 蒉 1
口 1 】 H 2 4 1
[ 国 口 1 ’ ’ 嗣 营 ’ 弓 气 ’ 1 】 A
[ 亭 j 一 宅 一 蜜 ’ 州 ’ 1 ] 1 6 7 4 — 9 2 4 3 ( 2 0 1 7 ) 0 2 — 0 5 — 0 9
’ c 1
t a , l  ̄ q 日 毒
’ 击
‘ 闰 ’
日 ’ ’ i ’

日 ’ 击 1

{ ’ a i ’ ’ 者a i

I . 日 ’ 天 ’

’ a i ’ ’ 5 】
‘ r 4 ’ 司





’ 目
叠 i I r - 4 ’ 因 r 4 z 了 1 a i
司 试
1 却
, 。 ’ ’
’ 1
^ 、


; } f 司 ’ 1 目 1 < ’ ’ ’ 司 ’ 5 J 1 _ 气 目 1 ’ ’ ‘ 目 ’ 6 目 1 苦 ^ j 寻 ^ 目 冈 . ’ 1 气 。 ’ 誊 ’ a 强 三 三 i 司 司 因 吾 畜 ’ 蔷 赉 a i ’
日 1 q

藏文语法探义明释

藏文语法探义明释

藏文语法探义明释
藏文语法指的是藏族人使用的语言规则和结构,是藏族语言的基
本规范和特点。

藏文语法的探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藏文的基本
结构和用法。

藏文语法的特点之一是词序灵活。

藏文中,词语的顺序可以根据
语境和需要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藏文中的形容词和名词的顺序是相
反的,即形容词在名词之后。

例如,“美丽的花朵”在藏文中是“花
朵美丽”。

这种特点使得藏文更具有表达丰富和变化多样的特点。

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语法粘贴性。

在藏文中,名词和形容词之间、动词和助词之间的连接往往需要使用特定的粘贴助词。

这些助词可以
用来表示时态、人称、数量等不同的语义意义。

例如,加上“གག”表
示所有格,加上“གགག”表示属格。

这种粘贴性的特点使得藏文能够
更准确地表达不同的语义关系。

此外,藏文还有丰富的时态和语气的表达方式。

藏文中,动词形
式的变化可以表示不同的时态,如过去、现在和将来等。

而通过使用
不同的助词,则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如肯定、否定和疑问等。

这些
变化和差异使得藏文更具有表达力和灵活性。

总的来说,藏文语法的探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藏文。

了解藏文的基本结构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增
强与藏族人的沟通能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
动,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因此,学习和探索藏文语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七年级下册藏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藏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藏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藏文是中国少数民族藏族的主要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藏缅语系文字。

在中国,藏文被广泛应用于西藏自治区以及四川、青海、云南等地的藏族聚居区域。

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也涉及了一些与藏文相关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藏文的书写特点藏文有自己独特的字母和书写规则,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横排从左至右书写,字母之间通过连线相连。

字母形状多以圆弧为主,以方形或者直线为辅助。

另外,藏文还有丰富的修饰符号和标点符号,如“་”、“་”等。

二、藏文的基本字母藏文有30多个基本字母,其中大写字母称为“乌钦”,小写字母称为“乌桑”。

这些字母既可代表辅音,也可代表元音。

例如,“་”代表“ka”音,“་”代表“ra”音。

同时,藏文还有一些特殊字母,用于书写特定的音节或音变。

三、藏文的音变规则在与藏文相邻的音节中,字母会发生音变。

主要有“་”音、长元音、辅音变化等。

音变规则虽然较多,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音变规则,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藏文的发音。

四、藏文的词汇和语法藏文的词汇丰富多样,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其中,名词和形容词都有单数和复数形式,而动词的时态则通过动词词根的变化来表示。

藏文的语法比较灵活,语序可以是主谓宾,也可以是宾主谓。

五、藏文的阅读与书写阅读和书写是学习藏文的重要环节。

初学者可以通过听读课文、朗诵诗歌等方式,逐渐熟悉字母的发音和音变规则。

在书写方面,需要注意书写顺序、笔画结构和字母之间的连线,以保证字迹的美观和规范。

六、藏文的文化渊源藏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工具,更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文涵盖了宗教、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学习藏文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藏族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总之,学习七年级下册的藏文知识,需要掌握藏文的书写特点、基本字母、音变规则、词汇和语法,并通过阅读和书写来提升自己的藏文水平。

藏语字缘符号的类型及语法功能研究

藏语字缘符号的类型及语法功能研究
茂 。

… - . … … …
习 1

目 i骨 亩 ’ ’ 1 j 气’ { ’ 司 目 司 1


司 ’‘ 司 1- 茂击 习 _ …

1 q 硼1


q 司 r ‘ 毒 . q
.、

日 1 1 q
司 q 萤 昌 一 萄i < ’ a

茂霉 ” 毒 …

^ ^ ^ 、 ^ 、
习 1
聋 ’ ]《 ’ U J
1 ‘
’ q
司 1 司 ’ q q 圈 Leabharlann … 习 》 1 q1
习 1 。


1 - n j ’
q 一 弩吾

q‘
强 q  ̄ ’、 一 訇 1 ” q 1目 ‘
q ^‘ 1 ’ 1 ^
9 ’1( 1昌 I
。 ‘ J 。 ’
茂 ’

’ 习 1

习 1
q ’ 1弩 1
’ I《 q 习 习 1 1 习 。 1 》 1 困 日 i 。 习 ’

日 。 1 < …
< 19 司 ’ 气
、  ̄ 一

习 ‘ 1
q ’ … ・
习》 1 1 1 q 习 1 ’ 闰习 习 ’ 1 1 茂气
因 ‘

习 。 1 ‘ 器
‘。 1 日
q 司 日 。
‘ J ’
习  ̄ 日rr ” 1 -… ‘ . q
…| -
‘ 习 1
‘习 1 因 目 J1 1 司 1 1 ‘ 1 ”

藏汉语词汇的形态学规律及特点分析

藏汉语词汇的形态学规律及特点分析

藏汉语词汇的形态学规律及特点分析藏汉语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在中国西南地区广泛使用。

藏汉语词汇的形态学规律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一、形态学规律藏汉语的词汇形态学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根变化规律藏汉语的词根变化很明显,有时一个词的头几个字就能确定其词性和语义,而最后一个音节则一般表示时态、语气等功能。

例如,“桶”在藏语中是tong,但加上“pa”就变成了“打水用的桶”,加上“te”就变成了“买卖桶”。

2.词缀的运用在藏汉语中,词缀有很广泛的应用。

最常见的就是名词后加上“pa”表示“用来……的”;加上“tsak”表示“小的”等等。

而在动词后加上“wa”表示“经常……”。

另外,藏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词缀“to”和“tha”,它们可以被理解为“又……又……”的意思。

例如,“to”可以将两个形容词连起来,组成一个表示双重性质的新词,如“teeto”,意为“又大又粗”。

3.复合词的构成藏汉语中复合词的构成方法比较灵活,一般是由两个或多个实词组成。

其中定语一般位于中间,如“藏族”的藏就是定语,“族”是实词,组成了“藏族”。

二、形态学特点藏汉语词汇的形态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语法上的灵活性由于词根变化和词缀的使用,藏汉语的语法比较灵活。

例如,一个名词可以直接充当动词,对应的主语可以用手势、点头等替代,这是汉语所不能比拟的。

这些灵活的语法结构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反映了藏民族文化的独特风貌。

2.复杂的词汇构成方式藏汉语的复合词可以由三个或更多个实词构成,这一特点使得词汇内容更加精准。

与此同时,由于词汇构造的复杂性,学习掌握藏汉语的词汇需要更好的语感,更为深入的理解。

3.语音和语法的紧密联系在藏汉语中,语音和语法的紧密联系是一大特点。

例如,动词“谈话”的第三人称复数形式是“谈话(ba)”,而对应的主语则是第三人称的复数形式。

这表明了在藏汉语中,语音和语法是紧密相关的。

总之,藏汉语词汇的形态学规律和特点是非常有特点的,其丰富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符号都反映了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藏语句子边界识别方法

藏语句子边界识别方法

藏语句子边界识别方法马伟珍;完么扎西;尼玛扎西【摘要】藏语句子边界识别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的准确率直接影响藏语句法分析、汉藏(或藏汉)平行语料库和藏汉(或汉藏)机器翻译等的研究工作.文章通过分析藏文文法知识,提出了一种比较简单而实用的词性规则法,其主要思想是:单垂符“Ⅰ”或双垂符“Ⅱ”的前后词性来判断句子是否结束.经测试,文章提出的藏语句子边界识别方法在文学类、诗歌类、医学类和新闻类等536句藏语语料中句子边界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6.37%.【期刊名称】《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7页(P70-76)【关键词】藏文文法;藏语句子;词性规则法【作者】马伟珍;完么扎西;尼玛扎西【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工学院西藏拉萨850000;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青海海南813000;西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西藏拉萨8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43引言近几年来藏文信息处理研究的领域从词过渡到句的层面,有些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藏语句子的边界识别问题,文献[1]提出了基于规则的方法,文献[2]提出了最大熵和规则相结合的方法,但两个文献中都没有提到什么叫藏语句子、藏语句子有何特点、有哪些分类等基本概念。

本文觉得这些理论知识对研究藏语句子边界的识别算法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本文首先以文献[3-8]为理论依据,描述了藏语句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然后借鉴文献[9]和[10]的方法并结合藏文文法理论,提出了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基于词性的藏语句子边界的识别方法。

1 藏语句子概述藏文从创始至今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这种语法体系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中虽然存在一些缺陷,如:标点符号的功能不明确、句子的概念不清楚和句子的分类不清晰等等,但对研究句子边界的识别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为此,本文先介绍藏文的标点符号、句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1 藏文标点符号藏文标点符号在藏文文法中属于字的范畴,文献[11]中对藏文字及其功能具有详细的概述,有些标点符号也有确定的功能,下面一一进行介绍:①音节符:文法中属于“心”的字,主要用来划分音节;②首符:文法中属于“缘”的字,用于文章的开头,引入正文;③单垂符:文法中属于“缘”的字,用于分句,但与句子是否结束无关,也可以用在词或短语之后,具有功能无确定性;④双垂符:用于终结词后面,标记句子结束,还用于颂偈中为了与散文区别;⑤四垂符:用于标记大文章或一章内容结束。

[doc]不容忽视古籍书名号中的间隔号用法

[doc]不容忽视古籍书名号中的间隔号用法

[doc] 不容忽视古籍书名号中的间隔号用法不容忽视古籍书名号中的间隔号用法…….‟‟‟‟‟‟‟‟‟‟…栏目主持/徐宝德不容忽视古籍书名号中的间隔号用法口秦进才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粗心造成失误.无论是书籍报刊的编辑校对人员,还是中国古代文史哲的研究者,会经常碰到古籍书名号中的间隔号用法问题.这是看起来似乎简单而实际上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硬伤.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在间隔号的用法中规定:“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X-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口”定义清楚,举例得当,真正准确运用很不容易.笔者受王树民先生关于《尚书正义》标示的启发,[1】根据《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将自己在编校《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着》等图书和读书过程中所见到的一些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籍书名中的间隔号用法问题收集整理,归纳分类.辨别失误.浅谈管窥蠡测之见,以便尽量减少古籍书名号中间隔号使用失误的硬伤,有利于提高图书报刊的质量.古籍书名号中的间隔号误用《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说明,间隔号是”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说明书名号中的间隔号,其前面是书名,后面是篇(章,卷)名,再往后还可以依次划分.但在古籍书名号标示中,有时误用间隔号,以致把书名割裂.例如:1.《后汉书?郅寿传》”晏晏之化”,注云:”郑玄注《尚书考?灵耀》云:”道德纯备谓之塞,宽容覆载谓之晏”分明出自《尧典》.(《郭沫若全集?历史编》2,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41页) 2,稍后于顾氏的胡谓(渭)着《禹贡?锥指》,才把《汉书?地理志》一个云梦泽,两个云梦官,《水经?夏水注》所引四种资料和《沔水注》里提到的云杜东北的云梦城合在一起.(《长水集》下,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l16页)第1例中的《后汉书?郅寿传》和第2例中的《汉书?地理志》书名号中的间隔号标示,与间隔号的用法规定一致.符合规范的要求.但第1,2例中的《尚书考?灵耀》《禹贡?锥指》书名号中的间隔号标示有使用不当的问题.因为《尚书考灵耀》和《禹贡锥指》本身就都是一部不能用间隔号分开的书.《尚书考灵耀》亦称《尚书考灵曜》《尚书致灵曜》,《尚书纬考灵曜》等,是汉代纬书中的一种,《古纬书》《纬书集成》《墨海金壶》《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中都收录此书.《禹贡锥指》是清代学者胡渭注释,研究《尚书?禹贡》的着作,《四库全书总目?经部?书类二》称:”宋以来,傅寅,程大昌,毛晃而下,注《禹贡》者数十家,精核典赡,此为冠矣.”该书不仅有单行本,而且《皇清经解》,《四库全书》等丛书中都收录此书.由上述可知,不是《尚书考》中有一篇《灵曜》《禹贡》中有一卷《锥指》,而是一个不能用间隔号分割的书名整体.因此,应当把书名号中的间隔号删除,标示为《尚书考灵耀》《禹贡锥指》,方合乎规范.3.守敬按:段氏《说文?注》谓此浸自周初迄汉,湮没不彰.班,许皆不言潞之源流.(《水经注疏》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924页)4.唐代帘纹纸又分粗,细二种《论语,?郑氏注》抄本用的粗帘纹纸《白,怀洛借钱契》用的细帘纹纸.(《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622页)5.故秦氏所辑《世本》之纪文,杂采自《国语?韦注》及《史记》诸文者,定多谬误,绝非《世本》之本貌,可断言也.(《史记管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0一l1页)6.清代学者顾祖禹,杨守敬辈大概是因为《后汉书?李贤注》和《通典》在《元和志》《寰宇记》之前.(《长水集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37页)第3,6例,所说的注,均是后人为该书所做的注释,虽冠以原书之名,但并不是原书本身.有的是与所注释的原书一起流传,如三国孙吴韦昭注释的《国语》,唐朝章怀太子李贤等注释的《后汉书》;有的是专门着作,如清朝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或称《说文注》《说文段注》等,这些注释并不是《说文》《论语》《国语》《后汉书》等书本身内容的一{8一踮一一部分,因而与原书不是书名与篇名的关系.不是整体与局部的从属关系,不需要在书名号中用间隔号来标示分界.因此.也应当把书名号中的间隔号去掉,而标示为《说文注》,《论语郑氏注》,《国语韦注》,《后汉书李贤注》等,或把注释放在《论语》等书书名号的外面,标示为段氏《说文注》,《国语》韦注,《论语》郑氏注,《后汉书》李贤注等.7.《史记?索引》对”邑人”的解释是:”收其国之租税.”(《秦汉封国食邑赐爵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页)8.原注文用《史记?集解》引苏林说.(《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97页)9.《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集解》引《新序》.(《中国改革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5页)10.见《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引《抱朴子》.(《汉代画像石》,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l16页)第7,10例,《史记?索引》(“索引”应当作”索隐”一笔者注)等书名号中的间隔号,也起到了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的作用.其实,南朝刘宋裴驷的《史记集解》,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原来都是《史记》本身之外自成一体的书,与《史记》的卷数也不一致,《史记》一百三十卷, 而《史记集解》八十卷,《史记索隐)--十卷,《史记正义》三十卷(也有分作二十卷的),并且都是与《史记》分别流传,到北宋时才把这三部书与《史记》合编成为一部书,即把三家的注释分散排列到《史记》正文相应的句子之后,而成为《史记》三家注本.由此可知,《史记》本身的内容并没有索隐,正义,集解,三家注主要是对《史记》正文的注释,因而不是书名与篇名的关系,也不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所以不能在书名号中用间隔号标示《史记》与集解,索隐,正义的分界.第7,8两例.把书名号中的间隔号删去才好.第9,10两例,似乎是说《史记?商君列传》中有集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有正义,也是把注释当成了《史记?商君列传》等正文的一部分.把书名号中的间隔号用错了,应当把集解,正义从书名号中移出来为好,标示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正义引《抱朴子》,《史记》卷68《商君列传》集解引《新序》.或者删去书名号中的间隔号,标示为《史记索隐》,《史记集解》等.上述1,10例.都是因书名号中的间隔号误用,而把古籍书名割裂误标.或把不可分开的书名用书名号中的间隔号割裂成为书名与篇名关系.或把后人所做的注释标示成为原书的一部分,或把注释者所写的序言当作为原书的组成部分等等,都可以划人古籍书名号中的间隔号误用的范围.‟二,古籍书名号中的间隔号当用而不用与重叠使用有时在古籍书名号中应当使用间隔号时而不用,也会产生古籍书名标示不准确,不规范等瑕疵.例如:l1.李悝相魏文侯事,见《汉书?艺文志》《法家》,班固注.(《中国史探研》,中华书局1981年,第146页)12.《文献通考》《职官考三》.(《秦汉官制史稿》上册,齐鲁书社1984年.第4页)第l1,12例.是要标示同一部书内部不同层次的划分.也就是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关系.固然,书名与篇名都可以单独使用书名号,但在书名与篇名紧密联接在一起的情况下,就应当在古籍书名号中使用间隔号的方法来标示.第11 例在书名与篇名之间使用了间隔号.而在第三层则未用.应当接着用下去,标示为《汉书?艺文志?法家》班固注.第12例也是要标示书名与篇名之间的关系,应当在书名号中用间隔号标示为《文献通考?职官考三》即可.13.方志即《(《周官》)外史》外史所掌四方之志,以告王观博古所识.(《中国方志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页) 14.《易经》?《家人》卦的彖说:”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寻求中国人位育之道——潘光旦文选》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第2页)第13,14例.也是要标示在同一部书中书名与篇名之间的关系.第13例在书名号中加括号又加书名号的标示方法.很不规范.其实就是要标示清楚书名与篇名之间的关系.把书名号中重叠使用的书名号,括号删去,用间隔号标示为《周官.夕史》就行. 第14例是要明确标示在同一部书当中书名与篇名之间的关系. 而使用了两个书名号和间隔号.虽然标明了两者的关系.但使用的不规范,应删去一个书名号,标示为《易经?家人》即可.上述11,14例.都是在应当使用间隔号时而不用或重叠使用双层书名号,间隔号等.都可以划人古籍书名号中的间隔号使用不规范的范围之内.笔者以上仅就古籍书名中的间隔号用法.以归纳举例的方式做了些说明.辨别其讹误.既不能因误用间隔号而把不可分开的古籍书名割裂成为书名与篇名的关系.或把后人注释作为原书的组成部分等:也不能在应当使用间隔号时而不用,或者重叠使用书名号中的间隔号等.以致使古籍书名标示的不规范.古籍书名号中间隔号使用错误的现象比较普遍.失误类型多样.致误原因不一,本文所谈只是笔者在编校《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着》等图书和读书过程中发现的古籍书名号中间隔号用法中的一部分,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其实,古籍书名中的间隔号用法,看起来很简单.使用的规范也真有讲究,实在不容忽视.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硬伤.不仅一般作者容易出现失误.而且那些学术大师有时也照样会用错.有些资深的编辑也难以看出来,出现高层次人物犯低级错误的现象.要把古籍书名号中的间隔号标示准确, 关键是把书名搞清楚,把间隔号的用法弄明白.只要作者,学者与编辑引起注意,认真对待,多方查证,仔细分析,使古籍书名中间隔号的用法达到规范的要求并不是难事.口参考文献:[1]王树民.曙庵文史杂着‟关于古籍整理的几个问题[M].北京:中华书局,1997.(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藏语语法的特点

藏语语法的特点

藏语语法的特点
藏语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属于藏缅语族。

藏语的语法有
以下几个特点:
1. 词序灵活:藏语的词序可以灵活变化,但一般以主语-谓语-
宾语的顺序为主。

在句子中,修饰语一般位于被修饰词的后面。

2. 名词性代词的格变化:藏语的名词性代词在表示不同的格时,会发生词尾的变化。

代词的格有主格、宾格、属格等,通过变化词尾
来表示。

3. 动词的时态和语气表示:藏语的动词具有丰富的时态和语气
的变化形式。

通过加上不同的助词或变化词尾,可以表示过去、现在、将来等不同的时态,也可以表示开心、惊讶、疑问等不同的语气。

4. 丰富的语法后缀:藏语的语法后缀非常丰富,可以表示复数、所有格、比较等不同的语法功能。

这些后缀在词尾加上去,用以表示
不同的意义。

5. 形容词和名词的一体化:在藏语中,形容词和名词是没有严
格的区分的,形容词可以直接作为名词使用。

而且形容词的变化形式
也较为复杂,与名词的格变化相似。

总结起来,藏语的语法特点主要包括词序灵活、名词性代词的格
变化、丰富的动词时态和语气表示、丰富的语法后缀以及形容词和名
词的一体化。

这些特点使得藏语独具魅力,也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挑战。

再析藏语语法理论中的"格"概念

再析藏语语法理论中的"格"概念




’ ’ ’
’ ’ a 5 ’
司 { ’ ’ 目 日 1
蕾 ’ ; } { ’ ’ 目 ’
毒 霄 司
’ :
q ’
① 习 葑 q 吓 1 即
目 司 ’ 亏 5 J
珂 茸 羽 。 习 1 稍 习 1 ‘ a ’ 习 1
‘ J f : l ’ 《 q z 了 1 ’
习 1 ’ ’ {
蓟 ’ 茸 ’ 目 ’ 司
。 ’
 ̄一 ^ ^
a I . 量 ’ ’ 闲 ’ 冈 冈 ’ 窝 a 目 1
.\
豆 ’ 蓄 》 “ 苦 i


困 、 目
q ’
q ’ ’ qf ^ = ( 、


司 ’ 目 翻’
j 击 因 1 目
窀 ” ①
茂 《 ’
’ ’ ’
z = = 1
z T’ { q ’
’ 》 “ 蒉
’ 司 蜀 1


’ ’
葡 ‘ 禹 贳 9 ’

『 哥 目 日 1 ’

’ ’ ’


” ⑤
日 ’ 茂 ’ 禹 仅
奄’


。 茂
z T 1 习 \ 1 ’

》 n “ ,


’ 日 1 1

’ ~






'一

f、

、 、 _ 一
’ ’

初论藏文字符"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语法特征

初论藏文字符"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语法特征

初论藏文字符""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语法特征
扎平
【期刊名称】《《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年(卷),期】2018(000)003
【总页数】12页(P106-117)
【作者】扎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基于极坐标变换的脱机手写藏文字符特征提取方法 [J], 朱利娟;云中华;边巴旺堆
2.基于多投影的脱机手写藏文字符特征提取方法 [J], 蔡晓娟;黄鹤鸣
3.古藏文语法中的间隔符号特征分析 [J], 扎西达娃;
4.基于笔划的藏文字符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J], 刘芳;尼玛扎西
5.基于笔划的藏文字符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J], 刘芳;尼玛扎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 1
日 1 零 r 4 日 1 仅
_一 ^ ^ 、
’ ’ 1
1 1 目 7訇 司
习 1
^  ̄ 一
- 1 1

‘ 、
’ 司 1
鼋  ̄ 一 ^ 茂 ^ ’ ’
司 , 自 强 ^


~ ’  ̄ 一 习 \ 1 ’ 1习 1 { 日 1 ’ 目 ’ ’
’ 日 1
’ ’ 司 ’ 司 ’ 蠹
日 1
1 ’
习 1
’一 、 、 ^
’ 日 1 ’ ’


’ ’ 习 1 ’ 目 ’ ’
’ { 刁 1
’ ’ 萄
’ 己 i ’
司 1
’ ’

’ ’ ’ ’ ’ 司 歹 ’ ’ 司 习 1 ’
’ 日 1

目 {

茂 1


r - . , l ’ ’


目 嗣= _ _ 甲
日 1
日 {
1自 — 一 ’ 因 c \ c \

习 1 ’ ’ 习 1 ]
日 习 1 9




’ ( a \
毒  ̄ 一

^ 、 八 南
’ 若 ’ q ‘ 币 ’ q ’ ’
1 5 ’ 1 聋 萄 日 ’ 蓠 司 萄 < ’ q 骜 ’ 日 ] 茂 1 2 0 1 2  ̄, ’ ’ ’
即H
可 1 1 2 B Y Y O 0 1 5 j
’ 咀 ’ ’

茸 自 习 1 ’ ’ q ’
⑥ q


j ; } a
闰 目 器 q
’ 习 1  ̄ 一 f : ( \ 日 目 舂  ̄ 一 击 ‘ 、 一  ̄ {
司 日 1 硼 1 1司 司

日 1
^ \
日 1

一 弓 _ 习 1 . 一 . 习 1 日 一 1 9 a i 阖
日 司
、 ^











日 1
’ < ’



① 1 < 1
^ 因 ^ ^
、 毒 ’ 、 习 1
’ ’ 百 自 ’
’ ’
日 习 1
日 1 要
\ 日 1 《 ’ 习 1
~ ^
司 茸
① q ’ 嗣 ’ 司 1
日 1
日 1 习 1 ]
] ; ; ]
习 1
^^ 司 \ 1 司
阖 日 1



’ 司
司 司 ’

司 ’ ’

’ 习 1

’ 茸 自

翻 ’ 1
1 零

司 1 1 {

司 ! 1 司 蓟
’ ’ 司 ’ 苗 ’

目 仅
’ 日 1

’ 习 1 ’
’ 目
’ ’
’ 萄 式
目 1












‘ ’ 【 工 j 窘 ’

’ ’ 冈


’ 司 习 1 翮 目 ’

1 ’ 司 日 习 1
5 4
q < ’ 罨

自 ’ 》 q 茂 即
q 杆
’ 1 2 0 1 3一 O 1—1 0
’ 。
目 玎 蔼 1


习 1 司
一 一
: 因


’ ^ ^




’ 弩 ’
’ Βιβλιοθήκη q 1 。 ’
_ i = 一 j ’ ’ ^
’ ^ : 工 j ’ ’ ’ ’ 、 ’ ’ ^ ^
’ 萄 1 ①
( ’ <
日 1 ’ ( ’ 萄 司 萄 1
’ ’ 8 5 0 0 0 0 )
司 f : ( ’ r = l 1



习 1
习 1 习 1 <
习 ’ 1 司 <
肖 ’
司 ’ 1 司 ’ ’ 可 日 1 ’
酥 ’ 日 1 ’

日 1 啊曹
’ 1 日 1 ]
日 1 ’ 1
垒 …一 目 ’ .


1 ’
习 1 ; f 三 = c l

萄 ’ 冈 ’ ’ 司
’ ’ 阖 ’ 1 习 1

£ \ 习 1 司 ’
’ { r - 4 c  ̄ 目  ̄ 目


习 1 { 目 目 司 ’
’ 司 q ’
习 1 1强
’ ’
’ 司
. 、
’ 日 1 ’ 日 1
习 1
q 茂
习 1 ’ ’
日 ’ 日 q 茂
司 ’ q ’ ' k q

奄’ 赉 ’ 日 1
’ s 目 习 1 ’ 毒 ’
’ q
。 菌 ’ 日 1 ’ 日 1


习 1 ’ ’
’ 1 日 1 ’
[ 一 盆 一 ・ 气 马 一 ・ 亏 ・ ] m1 4 [ 国 日 1 ’ ’ 罄 ’ 邑 ’ ] A [ 考 斟 ’ ’ ’ ’ ’ 萤 ] 1 0 0 5 — 5 7 4 6 ( 2 0 1 3 ) 0 1 — 0 5 4 — 0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