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完整版)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

“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

因此,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

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

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

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

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1、学习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一、把握整体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要把握好整体的教学目标。

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全面深入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及教材知识的内容,了解初中数学知识的性质和理念,统一构建数学内容的教学系统,才能够从根本上把握好整体教学目标。

另外,应该懂得将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当作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一部分,而对核心素养重要概念的准确理解,也是对未来教学的方向的确定,所以,教师只有整体把握了教学目标,才能够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二、教学设计应兼顾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一是知识取向,二是文化取向。

知识取向是指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所注重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教师的职责是传递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学生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和主动学习知识的水平;文化取向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三、注重数学思维拓展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思维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如果学生缺乏数学思维,便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展,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实践探究提升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通过课堂讲课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其中,实践探究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实行活动的同时,还能够发散学生自由思考的水平和空间,让学生对待问题能够尝试自己去解决,也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是知识的碰撞,智慧的提升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

例如,在讲解习题时,教师能够先引导学生们,老师希与同学们共同来解决,在这个过程里,教师也要积极在旁指导,适当的为学生指明解题方向,引导解题思路。

五、构建有效评价策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构建有效的评价策略,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初中学段学生应达到的一个学习水平,把学习的内容和质量结合起来,有了的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第一篇: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余文森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一文中指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已经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养教育。

我国的教育改革也从双基能力走向三维目标到目前的素养教育。

知识、能力、素养三者都是人所具有的,也是可以转化的,知识、能力可以转化为素养,素养也可以生发出知识和能力,这就是三者相互联系的一面。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重要、不可缺的素养。

就一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

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都要从素养的高度来进行。

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是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

一、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文化素养和哲学气质的人才。

”实际上,任何学科知识就其结构而言,都可以分为表层结构(表层意义)和深层结构(深层意义)。

表层意义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直接表述的学科内容(概念、命题、理论)(内涵和意义),深层意义是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和意义之中或背后的精神、价值、方法论、生活意义(文化意义)。

表层结构和意义的存在方式是显性的、逻辑的(系统的)、主线的。

深层结构和意义的存在方式则是隐性的、渗透的(分散的)、暗线的。

但它是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决定性的东西)。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

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

遗憾的是,在我们中小学,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学科知识掌握得很熟练很牢固,解题能力也很强,但是你跟他相处,马上就会感受到他身上缺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就是素养!学科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讲义教案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讲义教案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讲义教案1. 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思维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以核心素养导向为基础,探讨如何设计一份符合要求的课堂教学讲义教案。

2.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因此在教学目标部分,应该明确表达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

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教学内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要将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内容部分,应该明确列出学科知识的内容,并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

以语文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包括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解决等。

4. 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

5. 评价与反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评价与反馈。

通过定期的测验、作业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核心素养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6. 教学资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素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学科知识。

7. 教学评价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学者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8. 结束语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讲义教案的设计应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思维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1.课堂教学学习目标,要向知识与能力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和情感态度四个维度的整合且重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方向转型。

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

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

2.课堂教学方式,要向情境式、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转型。

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学生就不能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联系。

情境化教学是启发引导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

3.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型。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

而学生采用不同学习策略,自主以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养。

4.课堂教学评价,要向培养人的核心素养的评价角度不断拓展。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围绕学科知识的掌握展开,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重要意义,而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

高中核心素养说课稿模板

高中核心素养说课稿模板

高中核心素养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说课稿,主题是“高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一、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高中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本课程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这些核心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以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为例,展示如何在这些学科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

2.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培养批判性思维。

- 项目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跨学科项目,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 案例教学: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视频、故事或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知识传授:系统讲解学科知识,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 能力培养: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 思维拓展: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5. 总结反馈:课程结束前,总结学习要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将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六、结束语最后,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高中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

谢谢大家!(结束)[注:本说课稿模板仅为示例,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调整。

核心素养说课稿

核心素养说课稿

核心素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核心素养”。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它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和主要构成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主要构成要素。

2、教学难点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二、说学情(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关于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内容,但对于核心素养的系统认识还比较欠缺。

(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说教法(一)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有初步的了解。

(二)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核心素养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

(三)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一)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核心素养”。

(二)讲授新课1、讲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本学科的核心素养?

音乐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其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

音乐核心素养不仅包括音乐技能的培养,更涵盖音乐感知、表达与创造、文化意识等多个方面。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音乐核心素养,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音乐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性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音乐技能、音乐审美、音乐文化认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其次,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音乐还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定义音乐核心素养:内涵与构成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技能:包括基本演奏技巧、声乐技巧、音乐理论等。

2. 音乐感知:指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包括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方面的感知。

3. 音乐表达与创造:学生在掌握音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音乐语言表达情感、思想,以及创造新的音乐作品。

4. 音乐文化意识:了解音乐文化背景,尊重音乐多样性,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三、课堂教学策略:培养音乐感知能力1. 创设丰富的音乐环境:教师可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播放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让学生在无意间接触到更多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 开展音乐游戏: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 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合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课堂教学策略:提升音乐表达与创造能力1. 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世界。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勇于尝试,培养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下的说课稿

核心素养下的说课稿

核心素养下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核心素养下的说课稿》是针对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一堂课。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的地位在于,它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我们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转变。

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2. 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3.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认识到核心素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主要包括:1. 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2. 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这些重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说教法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启发法:- 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提出与核心素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在讲解核心素养的概念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身出发,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亮点:我的启发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问答法:- 在讲解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时,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核心素养导向的说课

核心素养导向的说课

核心素养导向的说课说课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系统地总结和提炼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本文将针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说课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核心素养理念,提高说课的质量。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和培养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个方面。

核心素养导向的说课,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从而提升其在各个方面的能力。

1.理清课程目标:针对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课程目标,并与核心素养进行对应。

例如,在英语课中,课程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教学设计: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要注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例如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说课中,可以介绍采用的教学方法并说明其优势,以及如何与核心素养对应。

例如,在数学课中,通过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评价方式: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

要注重多元化评价,包括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

例如,在体育课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来评价他们的综合素养培养情况。

四、核心素养导向的说课实践案例以一节初中英语口语课为例,探讨如何运用核心素养导向的说课思路。

1.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2.教学设计: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真实情境的英语对话,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和礼仪。

3.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情景对话任务,例如购物、问路、介绍自己等。

通过学生的合作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从教走向学
——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课程理念之一即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以往教学中,我作为课堂主导者,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审视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的教学目标总是从自身出发,忽视了学生。

我们要从学生角度去描述,转化为学生清楚的学习目标,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这就要实现教学目标从“教”到“学”的转换。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兴趣提升
基于语文学科素养下的教学日标,我们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倡导合作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确了有效的学习是主动学习而并非被动接受学习。

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内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在分享和探究的过程中,拓展学习的深度。

四、完善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思维、能力等纳入其中,如学习态度、思维发展、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语文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层面的教学中,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我们需要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改进,努力构建一个与新课改、核心素养要求相契合的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意味着将这些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能够面对未来的挑战。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素养1. 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辨别信息、提出观点和理由,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

2.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项目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交流和协作能力核心素养中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对于现代社会的要求至关重要。

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表达观点。

4. 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如设计方案、发明创造等,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1. 设计启发性问题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精心安排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交流和协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精心安排小组讨论的时间和话题,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升他们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3. 引导实践性活动实践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4. 提倡跨学科融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跨学科的融合教学。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下的说课稿

核心素养下的说课稿

核心素养下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_____教材的_____单元。

这一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_____,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_____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_____能力,提高学生的_____素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_____知识和技能,但在_____方面还存在不足。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问题。

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_____,能够运用_____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_____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_____能力,提高学生的_____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_____的兴趣,培养学生的_____精神,增强学生的_____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_____。

教学难点:_____。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知识。

(2)演示法: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说课稿

核心素养说课稿

核心素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核心素养”。

在当今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所选用的教材是_____出版社出版的_____教材。

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本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案例、活动和练习,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掌握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关键要素,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以及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关键要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说学情我所教授的学生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还比较陌生。

在学习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和关键要素,使学生对核心素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引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及价值观念,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落实核心素养是教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提供几个思路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

一、培养探究精神科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引导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探索。

同时,给予学生自主研究和团队合作的机会,让他们从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培养他们主动掌握知识的能力。

二、促进科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做实验、观察数据、整理资料、分析结果等科学方法,让他们逐渐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实验展示、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培养科学伦理与价值观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科学价值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道德意识。

同时,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研究,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科学的社会影响,明确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价值观。

四、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科学教学应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师可以将科学知识与数学、语文、艺术等学科相结合,通过项目制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增加学科间的连贯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结论在科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思维和科学伦理的关键。

通过培养探究精神、促进科学方法的运用、培养科学伦理与价值观,以及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科学学习,也有助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教师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说课稿

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说课稿

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高中化学课,主题是“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重点探讨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全面发展,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

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等。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

4. 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反应及其类型。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1. 化学反应的定义: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

2. 化学反应的类型:介绍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等基本类型。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系数和条件等。

4. 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重难点主要集中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反应类型的理解上。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说课稿

核心素养下的说课稿

核心素养下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程名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教材。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教材名称,该教材具有系统性强、内容丰富、案例实用等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处于具体位置,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又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核心概念/技能。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和拓展资源,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制定有效教学策略的关键。

我所授课的班级是年级和班级,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前置知识,但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强化。

2、学习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3、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对学科名称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在面对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知识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具体能力,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如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学习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等。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名称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篇一提出了核心素养以后,关键是教师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围绕学科领域的核心内容,设计恰当的情境,提出反映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究与思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建立学科核心内容(概念)学科核心内容(概念)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高中生物的核心内容往往体现为学科的核心概念。

学科“核心内容”一般是指学科中的主要内容、关键内容。

核心内容往往是一组内容或一类内容组成的知识群。

每一组核心内容都蕴含一个基本的、反映其学科本质的特征。

而这些本质特征往往反映学科的基本思想,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从学科的角度看,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

从教学的角度看,有利于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有效控制教学内容容量,合理安排“脚手架”知识;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掌握更多的事实内容。

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广泛和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的有效参与是基于问题情境展开的。

问题情境依托核心内容而确定,探究问题围绕核心内容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提出。

在学生的有效参与中解决核心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有效参与是为解决关键问题的而设计的,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新的知识产生冲突时发生的,是针对有意义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展开的。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

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核心素养导入

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核心素养导入

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核心素养导入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化学课程,主题是“核心素养的导入”。

在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然后详细阐述教学过程的设计,最后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应用,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2. 难点:元素符号的记忆与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元素应用实例,如钢铁制造、塑料制品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2. 讲解新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像,详细讲解其结构特点,包括周期、族、原子序数等基本概念。

同时,通过实例演示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化学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化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元素符号的记忆存在困难,因此在课后我会增加一些记忆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说课稿

核心素养说课稿

核心素养说课稿一、说教材《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其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觑。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核心素养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二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三是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这三个部分相辅相成,层层递进,使学生在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为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4.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外延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2)掌握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案例分析、思维导图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2)激发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树立远大理想。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品质和自我评价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这些重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

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

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

“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

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

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严重价值。

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严重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

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严重途径是情景。

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

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崇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例外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4.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

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

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统统的认识,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

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

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

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