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合集下载

2018年新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2018年新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 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 也无济于事。 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 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 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 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 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
欧 阳 修
16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 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 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 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 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 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 的强吸引力。
17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原文
鉴赏: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
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 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作者摒弃直
陈其事的写法,将内心的情感表
达得含蓄、深沉而动人。人伤心 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
如梦令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山东)人。所 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 情调感伤。给辛稼轩、 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 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 工,擅长白描,善用口 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⑥是谁给你们渴望高远的蓝天的心放了一个假?或 许是你们的父亲,或许是你们的母亲。我想应该是 你们的母亲,因为她们的少女闺阁梦在你们身上圆 了。 ⑦那天的清荷一定有着特别的风韵,那天的亭阁一 定有着别样的风景,那天的鸥鹭一定有着独特的风 采。因为,有了你们作为风景的主人。 ⑧太阳是最好的见证人,听到了你们吟诗,看到了 你们作画,还有你们的放歌、抚琴。酒正酣兴正浓 时,你们贴着耳朵绯红着脸,交换自己情感最隐秘 处的少女心事,这一切的一切,那天的太阳都见证 了。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采桑子》(轻舟短棹)、《相见欢》(金陵城上)、《如梦令》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采桑子》(轻舟短棹)、《相见欢》(金陵城上)、《如梦令》

主题分析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 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感人至深。
板书设计
相见欢


残阳、大地、长江 直抒胸臆 亡国之悲、爱国之心
《如梦令》
李清照
写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 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 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 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 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 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 强烈愿望以及对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对 沦陷人民的同情。
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 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 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 败的景象。
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 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 溪 沙晏

作者简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 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 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 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 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 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板书设计
采桑子
春水碧绿,流转绵延
长堤芳草,笙歌隐现
水面无风,光滑如镜
船动不觉,沙鸟惊飞
《相见欢》
朱敦儒
作者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 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 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 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 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 “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 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 下列对《浣溪沙》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此句中蕴含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B.“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为天然对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悟。

D.本词描写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中的词人等,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心情愉悦的氛围。

2. 下列对《采桑子》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的一项是()A.上阕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总摄全篇,点明颗意,直抒赞美之情。

B.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提、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C.下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三、四句以静衬动,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西湖的动态美。

D.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 下列对《相见欢》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4. 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相见欢朱敦儒译文

相见欢朱敦儒译文

朱敦儒《相见欢》原文及译文原诗: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写作背景:朱敦儒生于1081年,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

这位生于富贵之家的诗人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少风流,中年为官,晚年隐居。

年少时他流连于风花雪月,诗词歌赋,美酒佳人,游遍了洛阳的山川名胜,可谓是恣意潇洒。

他曾几次拒绝了朝廷的任命,率性狂妄,写下著名的《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

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年少轻狂与意气风发,在词中一览无余。

直到中年时候,他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入朝为官。

身在朝堂,面对着国破山河在,他也加入了“主战派”,希望奋力抵抗金人的入侵。

然而,历史的车轮还是没有被改变。

靖康之难后,汴京沦陷,二帝被俘。

朱敦儒随着皇室贵族仓猝南逃,到了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他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看着眼前的无边秋色,万里夕阳,想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由得感由心生,写下了这首《相见欢》。

全文赏析:词的上片写了登楼所见。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登上金陵城的西楼,所见的是深秋的清冷之气在夕阳的映照下,愈发的显得萧条零落的秋景。

残阳似血,随着滚滚而去的长江水没入天边的苍茫暮色中。

夕阳西下,古人选择此刻登高,要么怀古,要么思人,多为悲伤。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写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在这里的“悲”,虽没有如此的强烈,但悲秋之感油然而生,家国之痛亦相伴而来。

故而作者下片便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全文译文及赏析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全文译文及赏析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全文译文及赏析《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由朱敦儒所创作的,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代: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注释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鉴赏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

王粲登楼,怀念故土。

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

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

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

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

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

”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读后感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读后感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读后感读完朱敦儒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我被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深深打动。

这首词以金陵城上的西楼为背景,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词中的景色描绘非常生动,让我仿佛置身于金陵城上的西楼之中。

词人通过“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等词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而又凄凉的画面。

夕阳垂地,大江流淌,这些自然景象不仅展示了词人的高超艺术技巧,也传达了他内心的无尽悲痛。

词中的情感抒发非常真挚,让我感受到了词人深深的亡国之痛。

词中的“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等词句,表达了词人对国家沦亡、民众流离失所的悲愤之情。

这种情感是真挚而深刻的,让人不禁为词人的遭遇感到痛心。

词中的爱国精神非常感人,让我对词人的爱国情怀深感敬佩。

尽管词人面临着亡国之痛,但他仍然保持着对国家的深深眷恋和热爱。

词中的“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等词句,表达了词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尽一份微薄的力量的决心。

这种爱国情怀让人感到震撼和感动。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词作,它通过生动的景色描绘和真挚的情感抒发,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让我对朱敦儒的才华和爱国情怀深感敬佩,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稳定生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作品。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词人登高望远的思考,展现了词人对于故国和生活的深深感慨。

读完这首词,我深受感动。

首先,我被词人对于故国的深深眷恋所打动。

词人通过“金陵城上西楼”的描绘,展现了故国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国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这种情感让我感受到了故国的美好和珍贵,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我被词人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所吸引。

词人通过登高望远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深深思考。

他认为人生充满了变迁和无奈,而自己只能在孤独中思考和感受。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案_7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教案_7

课题: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授课时间:一课时学校:教者:教材分析:《相见欢》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上阙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阙一个“乱”子,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

“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充满无限悲慨。

这首词会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不朽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词的情感基调;2.品味语言,通过想象和移情,还原、丰富画面,感受词的意境美;3.联系比较,感受到词人独特的“悲”。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词;2.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一、飞花令节目,激发学习兴趣《中国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节目,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们把班级分两组,也来一场“飞花令”比赛,主题词是“秋”。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和“秋”有关的宋词,一起学习朱敦儒的《相见欢》。

《相见欢》是这首词的什么?(这首词的词牌名。

)二、慢慢读词,感受音韵之美1.指名读或背词,学生点评。

2.自由慢读全词,用“/”划分诗歌的节奏,用“△”标出韵脚。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3.这首词节奏的划分有什么特点?可以自己去读一读,去感受一下这首词节奏上的特点。

4.归纳你们看,这个节奏是二四三的节奏,二四三这个节奏让我们有一种什么感觉?(顿挫感)还有其他发现吗?字数上有没有看出什么特点来?师范读。

每一个九字句都是跟在三字句的后面,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呢?(有一种愁苦的感觉在心头绕啊绕的,就像一个人在不停地长吁短叹。

)大家齐读一下,一起来感受这种韵律。

(投影)刚刚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长短错落、低回唱叹、音韵婉转的韵律。

三、想象画面,品味意境1.有人说,这首词自成一画。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拼音版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拼音版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拼音版相xi ān ɡ见ji àn 欢hu ān ·无w ú言y án 独d ú上sh àn ɡ西x ī楼l óu【五w ǔ代d ài 】李l ǐ煜y ù无w ú言y án 独d ú上sh àn ɡ西x ī楼l óu ,月yu è如r ú钩ɡōu。

寂j ì寞m ò梧w ú桐t ón ɡ深sh ēn 院yu àn 锁su ǒ清q īn ɡ秋qi ū。

剪ji ǎn 不b ú断du àn ,理l ǐ还h ái 乱lu àn ,是sh ì离l í愁ch óu。

别bi é是sh ì一y ì般b ān 滋z ī味w èi 在z ài 心x īn 头t óu 。

【作者简介】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

离愁:指去国之愁。

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白话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

仰视天空,残月如钩。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课件_4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优质课课件_4


宋欢
朱 敦 儒
学生活动一:慢慢读词,感受音韵
1.慢慢地读词,用“/”划分词句的节奏,用 “△”标出韵脚。
2.结合你的朗读感受,说说这首词节奏上有什 么特点?
相见欢 朱敦儒
金 陵 / 城 上 西 楼,倚 清 秋。 万 里 / 夕 阳 垂 地 / 大 江 流。 中 原 乱,簪 缨 散,几 时 收? 试 倩 / 悲 风 吹 泪 / 过 扬 州。 长短错落、低回唱叹、音韵婉转
学生活动三:联系比较,理解“悲”
中 原 乱,簪 缨 散,几 时 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学生活动四:聆听朗读,读出自我
请同学读一读这首词,读出你心 目中的《相见欢》,可以个读(读出原 汁原味),可以组合读(小组分内分 工合作),也可以自我创造读(词作改 编。)
学生活动四:聆听朗读,读出自我
无言凭栏西楼 残阳低垂 大江奔流 尽在这一方清冷的秋 何处合成泪 薄暮人消瘦
——曹操《观沧海》
学生活动二:想象画面,品味意境
同伴交流:想象人物的穿着、 形体、容貌、神情、动作……
金 陵 城 上 西 楼,倚 清 秋。 万 里 夕 阳 垂 地 大 江 流。
中 原 乱,簪 缨 散,几 时 收? 试 倩 悲 风 吹 泪 过 扬 州。
学生活动三:联系比较,理解“悲”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故国路遥梦难回 悲上心头
试 倩 悲 风 吹 泪 过 扬 州。
资料助读
西楼——传达离别之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残阳——衰弱国势无可挽回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元好问《岐阳三首》
大江——时光流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及翻译赏析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及翻译赏析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及翻译赏析1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宋代〕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及注释译文: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注释: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鉴赏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

王粲登楼,怀念故土。

西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

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

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

尽管各个时代情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登楼抒感则是一致情。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情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情季节。

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变衰。

”西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

”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情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情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生。

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情夕阳中。

“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情暮色中了。

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情主观色彩。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情国亡家破情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情。

他用象征手的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北宋情国事亦如词人眼前情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作者情心情是沉重情。

【南宋】朱敦儒《相见欢》

【南宋】朱敦儒《相见欢》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83.【南宋】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流亡悲情家国之难【诗词原文】《相见欢》南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精华赏析】这首词的起句就交代了创作的具体地点和时间:“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秋天的南京天清气朗,正是最好的季节。

更何况,登上金陵城楼,放眼四望,开阔的景象令人更添豪情:“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长江波涛汹涌、滚滚东流,水天相接处落日正圆,缓缓西沉的斜阳,向大地洒下了最后一片熠熠金辉。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这是何等清澈澄明却又雄浑苍茫的景色!上片纯粹写景,下片笔锋陡变,抒情色彩骤然变得浓厚起来:“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中原乱”,一个“乱”字,道出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背景。

而这个“中原乱”,其实就是岳飞《满江红》里写到的“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也就是北宋王朝的靖康之难。

在《相见欢》下阕一开始,朱敦儒就直奔主题,揭示了靖康之难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创伤。

“中原乱,簪缨散”,簪缨是古代官吏的帽子上的冠饰,这里代指朝廷显贵。

中原战乱,连世家显贵都如丧家之犬,又何况老百姓呢!亲身经历了南渡逃亡的词人,一改此前流连花丛的词风,将国耻家难一一倾泻于词笔之下,他的一系列词作甚至串起了他南逃的真实行踪。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国家的倾覆必然影响到每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记录下这种特殊的时代与特殊的心路历程。

而朱敦儒的词描写亡国灭家之恨和颠沛流离之苦,不仅是记录了个人的南渡历程,更是靖康之变后整个民族悲惨命运的缩影。

甚至可以这么说,朱敦儒是唯一一个用词作完整记录南渡前后士人生活轨迹和心态转变过程的词人。

这样看来,《相见欢》中写到的“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水面平滑
● ● 船动惊禽
•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 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 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 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 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为代表的建安文学的代表人
物。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
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创作背景
• 曹植自曹丕篡位后,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 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 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梁甫行/曹植
八方各异气, 八方的气候不同,
• 2、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时曹 操已五十三岁。此时他击败袁绍父子,平定扰掠北方的乌桓民族, 对统一中国踌躇chóu chú满志。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死去的一天;
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附真文是,幸抒运发极感了情,,用是歌乐唱府来诗表的达一自种己形的思式想性感结情尾吧。。
①作者一开始就先写神龟和腾蛇的用意是什么?
• 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 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诗人这样说,用 意是 (认识生命)
• 起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借物言情,以 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lí)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任务一:诵读诗词
相见欢
宋·朱敦儒 dūn rú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zān yīng
qìng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
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
扬州。
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下片:
中原乱, 散,
“乱”概括中原沦丧的现实。 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借代手法 散:揭露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几时收? 收复河山的渴望,一时难以收复的无奈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倩,请人代自己做 拟人
词中哪个字最能传达情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西楼”的意蕴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晏几道《蝶恋花》
相思 孤寂 忧愁
万里
象征,描绘了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 色中,滚滚长江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象征南 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感伤的情感基 调。
靖康之耻
南宋统治者仅剩半 壁江山,中原沦丧, 不思收复,苟延残 喘;歌舞升平,醉 生梦死,浑浑噩噩。
任务三:赏词悟情
上片: 地点
深秋时节
远望之景
象征、借景抒情,写登楼所见萧条衰败的天边秋色,用 “清秋”“日落”“逝水”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营造 出清冷萧条的意境,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抒发了 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沉重的心情。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全文及解析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全文及解析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全文及解析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作,全文如下: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这首词通过描绘金陵城的秋景和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离乱生活的悲哀。

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忧伤国事、思念故土的心情。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这首词的意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苍凉悲壮:词中通过描绘夕阳、大江等景物,表现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景象,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忧国忧民:词人登上金陵城的西楼,眺望远方,心中涌起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

离乱之苦:词中“中原乱,簪缨散”表达了对离乱之苦的哀叹,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悲愤之情。

思乡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一句,表现出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流露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哀愁。

这首词的意境苍凉悲壮,忧国忧民,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又有对个人离乱之苦的哀叹,以及思乡之情的流露,体现了词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上阕写登楼所见之景,清秋时节,万里大地都笼罩在夕阳之中,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对国运衰微的哀叹。

下阙直抒胸臆,用“簪缨散”来表达作者对中原沦陷、北宋灭亡的悲痛,“几时收”则表达了作者对收复中原的渴望。

最后两句,作者祈求悲风吹泪到扬州,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整首词情感悲凉,体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古诗带拼音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古诗带拼音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古诗带拼音版古诗带拼音版xiàng jiàn huān jīn líng chéng shàng xī lóu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zhū dūn rú朱敦儒jīn líng chéng shàng xī lóu 。

yǐ qīng qiū。

w àn lǐ xī yáng chuí dì、dà jiāng liú。

金陵城上西楼。

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zhōng yuán luàn 。

zān yīng sàn 。

jǐ shí shōu 。

shì qiàn bēi fēng chuī lèi 、guò yáng zhōu 。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古诗翻译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古诗赏析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

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

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

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

”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

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

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

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相见欢朱敦儒拼音

相见欢朱敦儒拼音

《相xi ān ɡ见ji àn 欢hu ān ·金j īn 陵l ín ɡ城ch én ɡ上sh àn ɡ西x ī楼l óu 》朱zh ū敦d ūn 儒r ú〔宋s òn ɡ代d ài〕 金j īn 陵l ín ɡ城ch én ɡ上sh àn ɡ西x ī楼l óu ,倚y ǐ清q īn ɡ秋q i ū。

万w àn 里l ǐ夕x ī阳y án ɡ垂chu í地d ì大d à江ji ān ɡ流l i ú。

中zh ōn ɡ原yu án 乱lu àn ,簪z ān 缨y īn ɡ散s àn ,几j ǐ时s h í收sh ōu ?试s h ì倩q ìng 悲b ēi 风f ēn ɡ吹chu ī泪l èi 过ɡu ò扬y án ɡ州zh ōu。

【译文】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赏析】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

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

金陵城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

李白曾在这里写下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抒发的是对南齐诗人谢朓的怀念。

朱敦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而是感叹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在秋色中倚西楼远眺。

“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

词中所写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宋】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课本注释】
①选自《樵歌校注》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相见欢,词牌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

②【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③〔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

缨,帽带。

④〔倩(qìng)〕请人代自己做。

⑤〔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百度注释】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收:收复国土。

【百度翻译】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课本赏析】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他们的生活,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

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

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

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

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注:楷体为百度得来,雅黑为课本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