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策略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标志,但一直被教育者忽视,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要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小组建设至关重要。
合理科学地小组建设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优质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策略
今年秋季,湖北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系统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内比教学”活动。
作为此项活动校级参与者和组织者,在校内校外共听了数十节比武课,其亮点就是几乎所有课堂都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
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志,在合作学习中,而小组建设尤其重要。
作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首先,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权威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特征。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活动空间。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仅仅是导演,学生作为演员真正地走到前台来表演,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通过理解、认知、质疑、创造、体验、交流和表现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1.当前初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1拘于传统。
在班级的管理和建设中,小组历来是基本单位之一。
但小组建设的合理性及其功效却历来为教育者所忽视。
譬如小组构建主要依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生理因素而随意组合;小组成员角色设置简单(只设组长一个角色)。
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小组建设促进班级管理和班级学习的功效的发挥,也无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再就是受传统的课堂分组和课桌摆放形式的制约,合作学习随意性很大。
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若还是老瓶装新酒,那合作学习也就是一句空话。
1.2流于形式。
为了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气氛活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已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大法宝。
近几年我所在的州、市举行的教研活动,几乎所有的公开课和优质课展示,小组学生讨论就像火锅的调味品一样不可缺少。
的确,一些小组讨论活动对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对其中一些课堂讨论,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这些课堂讨论活动的安排有无必要?②这些讨论活动有无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如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记承天寺夜游》时,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赏析“文章写景抒情的妙处”时,学生还没有讨论到5分
钟,教师就要求学生作答,就是老师不借助参考书的话,5分钟怕也难全面体会其妙处吧。
学生还未充分思考,讨论还未深入开展,结论还尚未统一,教师就草草收场,讨论的真正目的还没有达到。
1.3规则不明。
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1.4缺乏实效。
由于目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组合上,教师缺乏科学的安排(一般都以学生自然座位随意组合),在同一学习小组内部,各成员又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因此,出现了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
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至于时间把握不好,讨论结束了,小组观点还未统一。
这种合作看似热闹,实际效果比较差,学生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
2.初中教学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策略
2.1 要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结合学生的成绩、性别、性格、优弱学科互补等因素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
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每个小组6人,按照成绩依次编号,倡导小组有创意的命名、精选组训,小组内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小组长应选成绩好、性格外向、自控能力强且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学科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指定小组长,小组长可以兼任。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并负责小组的板书。
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2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形成。
重要的合作技能应包括:相互认可接纳,相互信任支持,如尊重理解同伴,有兴趣有耐心的倾听,与人为善;能准确有效地进行交流,如能独立思考,能理解陈述,解释自己的观点;能概括并理解他人的核心思想并从中获益;能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如能自我反思,能批判性地对待他人的意见,直率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引发讨论或有技巧地终止说话,善于协调关系,能有效地解决冲突。
这些技能很难在实践中自发形成,它需要精心地培养。
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的量变会引起一定的质变。
只有养成合作技能,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2.3要强化合作小组的指导和管理。
教师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应进行认真观察和积极引导,为每个学习小组及成员进行有效学习提供帮助指导。
每节课都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要保证学生必要的自主学习时间,做到:自主学习不充分不交流,小组交流不充分不展示。
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小组讨论能顺利健康的开展,不在无意义环节上浪费时间;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出现混乱时,教师应及时干预与纠正;小组提前完成作业任务时,教师应认真检查他们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并布置扩展提升类的学习任务;对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情况,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实践证明:初始阶段,通过评价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
2.4要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
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并没有走出甄别与选拔的误区,评价的主体、方式单一,这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不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合作学习评价的主体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应使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之一,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
教师可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加强小组自评、互评,使得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在实践中,自评和他评的结合,有助于小组内部进行反思和组间的学习交流,利于各小组不断改进和发展。
师生共同制定小组活动评价内容及标准,自评包括组长自评和组员自评,发现优点,寻找不足,他评包括组内互评、组
间互评和教师评定,提出建议并反馈;然后就是反思、调整、完善合作学习策略。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
总之,只要转变思想观念,合理利用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组织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及时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就能优质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山东于福明)
[2]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海南詹茹丽)
[3]《如何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湖北曹正琼)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