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通用4篇)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通用4篇)《全等三角形》篇1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全等三角形》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
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类型,已经知道三角形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但是对于全等三角形这一特殊的三角形却还是一个新的知识点。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对于研究它的全等的判定有着足够的感知经验,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困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之前,学生所接触的逻辑判断中直观多余抽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多于用数学语言表述。
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发挥认知和操作方面的经验,为掌握规范和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服务将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12.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能应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2.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1.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和识图能力;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总结等过程,获得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在观察中寻求新知,在探索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以及全等在生活中的较高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情分析本小节是全章学习的开篇课,也是本章学习的主线和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
在知识结构上,以后学习的几何图形很多要通过全等三角形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得以启迪和发展。
因此,本小节的教学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迅速正确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一步:课堂引入出示一组图片,并将它们粘贴在黑板上。
提问:每组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能否完全重合?并请同学到前面来验证猜想。
得出概念:全等形的概念板书: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设计说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一组图片引入全等形的教学,吸引全体同学的眼球,调动所有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第二步:议一议提问:(1) 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全等图形的例子吗?(2) 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大小一定都相同吗?第三步:及时反馈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图形?(3)板书:全等图形的特征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初中数学说课稿:《全等三角形》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说课稿:《全等三角形》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的内容。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图形的重要工具,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几何知识的基础。
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但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储备。
然而,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加以巩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SS、SAS、ASA、AAS),能运用判定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类比、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经历探究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条件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是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通过学习全等三角形,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如三角形的性质、分类等,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特别是SSS、SAS、ASA、AAS判定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别讲解SSS、SAS、ASA、AAS判定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训练。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12.1全等三角形 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珲春市第四中学林芳羽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十二章第一节,属于图形与几何大单元。
本章是在研究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后进行研究的。
研究对象从一个图形“升级”为两个图形,主要关注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即全等关系。
同时全等三角形也可以看作是由一个三角形经过不同的位置变化得到的另一个图形,是后面我们要研究的图形变换中全等变换的基础。
也为相似的学习提供思路。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三角形全等条件以及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也是后面将学习的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础。
2022新课表要求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对应的元素;(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4)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总结等过程,获取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寻找对应边与对应角的方法。
3.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动手操作,构建数学知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几何直观、符号意识等核心素养。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的确定三、学情分析①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说理,初步具有对简单图形的分析和辨识能力。
②学生通过对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规范语言表达上仍有欠缺。
③八年级学生有比较强的自我表现和展示的意识,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在情感上也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12.1全等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12.1全等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一、引言本节课所讲的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12.1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对于学生之后学习几何知识以及解题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与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包含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与性质的讲解以及几个例题的解答。
本节课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并辅以一些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能够准确地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3. 能够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4.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2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举例、讨论和解题等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1 师生互动(5分钟)在开始正式的教学内容之前,与学生进行互动。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快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2 导入新知(10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当两个三角形的各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时,我们可以说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吗?引导学生认识到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的差异,并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5.3 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20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5.4 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性质,并通过示意图和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
5.5 解题演练(25分钟)选择几个与全等三角形有关的经典习题进行讲解,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运用。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建构。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境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情境体验和知识迁移能力,合作学习则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集体智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填空题和选择题:检验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基本概念和判定条件的掌握。
2.作图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作出全等三角形,锻炼他们的几何作图能力。
3.证明题:提供一些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证明。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在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中,本节课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和性质定理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包括: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符号表示;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梳理和掌握知识结构。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过多文字,使用图表和关键词突出重点。同时,我会注意板书的速度和节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记录和消化信息。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的理解不深,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准确作图。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并在作图环节提供个别指导。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八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全等三角形的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尤其是SSS、SAS、ASA、AAS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判定方法的原理。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
6.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全等三角形 说课稿(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新人教版八年级上)一、教学内容分析在中学数学中,全等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于解决各种三角形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条件以及一些常见的全等三角形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 -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 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SSS、SAS、ASA、AAS)教学难点主要包括: - 在图形中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题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比较图形的各个要素以判断全等关系。
2.掌握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SSS、SAS、ASA、AAS)。
3.能够基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通过相互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提供丰富的练习和实例,发展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与引入 (5分钟)通过一个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给出两个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纸片,请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全等。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判定条件,并比较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示意图和具体实例,向学生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要求学生注意全等三角形的要素包括边长和角度。
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20分钟)1.介绍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包括SSS、SAS、ASA和AAS。
2.将学生分成小组,配发一些由图形组成的纸片,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信息判断是否有全等的三角形。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结果,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 (25分钟)1.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已知两个三角形相等,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
2.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说课稿(精选3篇)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说课稿(精选3篇)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篇1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全等三角形是《三角形》这一章的主线,在知识结构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内容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因此,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全面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充分的掌握该知识点,同时尽量扩充他们的知识范畴。
在教学中,采用的是“设疑——实验——发现——总结”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变式练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教学重点:1.能准确地在图形中识别出对应边,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利用其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解决方法: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识别抽象的图形和知识点从而突出和掌握重点。
)四、教学难点:能在全等变换中准确找到对应边,对应角。
(在对应边,对应角的识别,查找中运用动画的展示,使学生能直观认识该知识点,化难为易,从而突破该难点)五、教法与学法: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为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3.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全等三角形的问题,通过讨论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际应用: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全等三角形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
-使用大号字体和清晰的标识;
-在条目之间留有适当空间,避免拥挤;
-在知识点间使用连接线或箭头,展示逻辑关系;
-在课后及时擦除,保持黑板清洁,为下节课做准备。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预见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困难,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全等三角形的能力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
2.设计互动性强的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动画演示全等三角形的变换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和直观感受;
4.创设有趣的数学游戏或竞赛,如全等三角形拼图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5.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范例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全等三角形的作图和应用。这种方法基于探究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和体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大单元说课稿
-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如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探究全等三角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通过观察和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实例,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运用归纳和推理的方法,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一)导入新课
我的新课导入方式将采用情境导入法。首先,我会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建筑物中常见的对称结构,来引发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好奇心。接着,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全等三角形的例子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这种直观的情境和问题驱动,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新课内容的兴趣。
-年龄特征: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敏感。
-认知水平: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推理和分析。
-学习兴趣:学生对直观、具体的几何问题更感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习习惯: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主动思考等。
主要知识点包括:
1.三角形的全等概念。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AAS。
4.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全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目标如下: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一节《全等三角形》第1课时说课稿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三边相等)、SAS(两边及其夹角相等)、ASA(两角及其夹边相等)、AAS(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相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交流来获得知识。
(二)媒体资源
1.布置一些有关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找有关全等三角形的拓展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作业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并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依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通过互动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讲课稿敬爱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丰宁县安全堡中学教师,温喜森。
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全等三角形》的第一课时,下边,我将从四个方面论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他们分别是:教材剖析,教法与学法剖析,讲课过程,讲课讨论和反思。
一、教材剖析全等三角形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的讲课内容。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断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图形的基础之一。
教材剖析主要表此刻以下三个方面: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订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今后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确定了基础。
经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同时,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有的关系,为下节课《三角形全等的判断》做好知识的铺垫。
2、讲课目标依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讲课目标分为知识与技术、数学思虑、解决问题和感情与态度四个层次。
知识与技术: 1. 认识全等三角形的看法,经过着手操作,意会平移、翻折、旋转是观察两三角形全等的主要方法.2. 能正确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数学思虑:丰富对现实生活的三角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图形转变成平面几何图形,培育学生表达能力,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楚地论述自己的看法。
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已学知识来认识全等三角形,经过着手实践,合作交流感觉全等三角形。
感情与态度:经过感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热爱科学勇于研究的精神。
经过文字阅读与图形阅读,建立数学知识,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培育学生勇于创新,多方向审盘问题的创办技巧。
3、讲课要点与难点讲课要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讲课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因为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心理、生理、思想拥有必然的限制性,在解决实用程中,考不全面,所以,把它确定本的点,打破本的点,本主要通全等案引入新讲课,在新讲课中又由直演示形的平移、翻折、旋渡,学生简单接受。
12.1 全等三角形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能力目标: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能够进行相关证明。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相关证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复习(5分钟)提问: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些与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点?请举例说明。
2. 引入新知(15分钟)2.1 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展示图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有两个三角形,它们的三个角分别相等,三个边对应相等,我们能说这两个三角形相等吗?•得出结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并且对应边相等,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这种相等的关系用符号“≌”来表示。
2.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图示,并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对应角也相等。
–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对应边不一定相等。
–既有对应角相等又有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归纳到笔记中。
3. 深入学习(20分钟)3.1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找出相等的三角形,进而解答问题。
3.2 进行全等三角形的相关证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鼓励学生通过尝试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证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发现其中的规律。
•给出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并进行示范。
4. 拓展与应用(15分钟)4.1 巩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2.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教学内容属于《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第12章“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中的第1节“全等三角形”。
主要内容是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并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示例演示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与好奇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学过的图形相关的知识,如矩形、平行四边形等。
步骤二:概念解释1.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步骤三:性质探究1.导入一个具体的例子,通过展示两个相等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相等的三边对应相等,相等的两角对应相等,夹在两边之间的角也对应相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几个例子,找出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方法:–SSS(边边边)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SAS(边角边)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与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ASA(角边角)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与夹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步骤四:练习巩固1.给学生分发练习题集,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判断三角形全等的题目。
2.学生在完成后,互相交流答案,并对答案进行订正。
步骤五: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并给出一些相关问题,如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计算未知角度或边长。
五、板书设计# 全等三角形- 定义: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通用10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通用10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1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深入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本章内容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对全等、对顶角、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能够熟练掌握,并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
②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③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SSS和SAS。
④能够运用SSS和SAS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⑤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师生共同摸索判断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①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②运用定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几何题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判定定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两探究引出定理,两个运用定理的例子,来进行教学。
探究中主要用尺规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中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而得出定理。
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定理。
在用两个练习巩固知识。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我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概括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鼓励和表扬同学。
3、学情分析:(说学法)(1)、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全等三角形是《三角形》这一章的主线,在知识结构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内容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因此,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全面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充分的掌握该知识点,同时尽量扩充他们的知识范畴。
在教学中,采用的是“设疑——实验——发现——总结”的教学方法,并采用“变式练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教学重点:
1.能准确地在图形中识别出对应边,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利用其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解决方法: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识别抽象的图形和知识点从而突出和掌握重点。
)
四、教学难点:
能在全等变换中准确找到对应边,对应角。
(在对应边,对应角的识别,查找中运用动画的展示,使学生能直观认识该知识点,化难为易,从而突破该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为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剪刀,直尺,硬纸,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方面
从复习全等图形方面入手,展示一些直观的图形,接着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翻新一个旧的三角形的纸样让学生动手画图,实验尝试,从而发现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画一个
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引出课题。
通过以上的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此环节约用时5分钟)
(二)新课讲解方面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通过动画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先展示动画)。
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此环节学生约用2分钟进行讨论分析)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以动画的形式,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之间分别有怎样的关系,从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图形识别能力和直观判断能力。
(此环节约用时7分钟)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法
介绍全等符号,说明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此环节用时约2分钟)
4.议一议
方法:(1)小组活动,展示部分小组的解决方案
(2)动画展示解决方案
(3)知识点的扩充:动画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变换识别中对应边,对应角的查找。
以上环节主要趋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认识团队的力量和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充学生的知识范畴。
(此环节约用时8分钟)
(三)课堂练习(此环节约用时18分钟)
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练习题目,让学生一一解答。
主要是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此环节约用时2分钟)
经过以上的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一步骤中,我准备利用提问的形式,师生共同进行小结和归纳。
(五)作业布置(约用时1分钟)
(六)板书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