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知识点整理24页word文档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复习重点汇编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复习重点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385c640af121dd36a22d822b.png)
---------------------------------- 第一章-----------------------------------1. 运输方式的分类:(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1)沿海运输2)近海运输3)远洋运输4)内河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2. 实现运输需求的方式:第一,可以使用私营的车队设备;第二,与专业运输公司签订运输合同;第三,一个企业可以向各种提供以单独装运为条件的运输承运人预定服务。
这三种即私人运输、合同运输和公共运输3. 物流的分类:(1)宏观物流⑵微观物流⑶社会物流⑷企业物流⑸国际物流⑹区域物流⑺一般物流(8)特殊物流4. 运输的的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5. 运输的原理:指导运输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分别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规模经济的特点是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距离经济的特点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6. 物流运输的地位和作用如下(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4)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7. 不合理运输的表现:(1)对流运输⑵倒流运输⑶迂回运输⑷重复运输⑸过远运输⑹运力选择不当(7)托运方式选择不当8. 迂回运输与过远运输的区别:过远运输是指选择供货单位时,不就地就近获取某种商品或物资,而舍近求远从外地或远处运来同种商品或物资的运输。
迂回运输是本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而不办,却选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两者虽然都属于拉长距离、浪费运力的不合理运输,但两者不同的是,过远运输是因为商品或物资供应地舍近求远的选择延长了运输距离,而迂回运输则是因为运输线路的选择错误延长了运输距离。
9. 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1)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2)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应利用公路运输(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6)配载运输(7)提高技术装载量(8)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10. 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物流运输管理基本知识.doc
![物流运输管理基本知识.doc](https://img.taocdn.com/s3/m/391a672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5.png)
物流运输管理根本知识毫无疑问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为你了一些关于物流运输管理的根本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综合运输体系:是对单一运输体系而言的,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穿、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2、对综合运输体系的理解:①综合运输体系的根底是建立在五种运输方式分工的根底上的;②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输过程本身的要求联系起来的,它是各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统一体,表达着交通运输业的一体化;③虽然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协作配合、优势互补,但在运输市场和技术开展上又相互竞争,是竞争与协作的统一,它反映了交通运输业中分工专业化与一体化的统一。
3、综合运输体系组成:①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②综合运输生产系统;③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
4、国际多式联运: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通常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
特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运输方式进行联运的运输组织形式;是比区段运输高级的运输组织形式;是今后国际运输开展的方向。
5、国际多式联运根本条件:(1)必须具有一份多式联运合同;2)必须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证;(3)必须是至少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连续运输;(4)必须是国际间货物运输;(5)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人对货运的全程负责。
6、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优越性:(1)简化托运、结算及理赔手续,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2)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提高货运质量;(3)降低运输本钱,节省各种支出;(4)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5)开展国际多式联运有利于:加强整个货物运输链的监视与管理;保证本国运费收入比例;引进新的先进运输技术;减少外汇支出;改善本国根底设施的利用状况;保护本国生态环境的目的。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知识点整理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c945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0.png)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知识点整理1.运输模式分类:-公路运输:以公路系统为基础,通过货车、卡车等载具进行的运输。
-铁路运输:以铁路为基础,通过火车进行的运输,适合长途大批量运输。
-水路运输:以水路为基础,如船舶、轮船等进行的运输,适合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
-空运:通过飞机进行的运输,适合快速运输和国际物流。
-多式联运:将多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如铁路+公路、水运+公路等,以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2.运输方案选择:-距离和时间:根据货物所需的运输时间和距离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
-货物属性:考虑货物的体积、重量、易损性等属性,选择适合的运输模式。
-成本和效益:综合考虑运输成本、返程利用、操作成本等因素,选择最经济、最效益的运输方案。
3.货物包装和保护:-包装设计:根据货物的属性和运输方式,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技术,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防护措施:对易碎、易腐、易燃等货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风险。
-装载和拆卸:合理安排货物的装载和拆卸顺序,采取适当的装卸工具和设备,保证货物安全。
4.运输合同管理:-合同签订:确定运输服务的各项细节,如货物数量、运输方式、费用等,并签订正式的运输合同。
-运输保险:根据货物的价值和风险程度,购买适当的运输保险,以应对货物运输中的意外损失。
-运输跟踪:通过信息系统和实地核查,及时跟踪货物的运输进程,确保货物按时到达目的地。
5.车队调度和运力管理:-车辆配备:根据货物量和运输需求,合理配置运输车辆,确保运力的满足和利用率的最优化。
-车辆调度:根据货物运输计划和路况等因素,合理安排车辆的出发时间、路线和运输任务,提高运输效率。
-运输费用控制:对运输过程中的燃料消耗、车辆维护、人工成本等费用进行控制和优化,降低运输成本。
6.运输信息管理:-货物追踪: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实时追踪货物的位置和运输状态,提供给客户和业务部门参考。
-运输数据分析:对运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知识点整理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fb7855ad02de80d4d840b3.png)
第1章物流运输概论1.1.1运输运输需求可以通过三种基本的方式实现。
第一,可以使用私营的车队设备;第二,与专业运输公司签订运输合同;第三,一个企业可以向各种提供以单独装运为条件的运输承运人预订服务。
这三种形式的运输就是典型的所谓私人运输、合同运输和公共运输。
从物流系统的观点来看,有三个因素对运输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即成本、速度和一致性。
1.2运输功能与原理1.2.1运输的功能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
运输提供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
1. 产品转移无论产品处于哪种形式,是材料、零部件、装配件、在制品,还是制成品,也不管是在制造过程中,将被转移到下一阶段,还是实际上更接近最终的顾客,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
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产品在价值链中的来回移动。
既然运输利用的是时间资源、财务资源和环境资源,那么,只有当它确实提高产品价值时,该产品的移动才是重要的。
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最低的时间、财务和环境资源成本,将产品从原产地转移到规定地点。
此外,产品灭失损坏的费用也必须是最低的;同时,产品转移所采用的方式必须能满足顾客有关交付履行和装运信息的可得性等方面的要求。
2. 产品储存对产品进行临时储存是一个不太寻常的运输功能,也即将运输车辆临时作为相当昂贵的储存设施。
然而,如果转移中的产品需要储存,但在短时间内(如几天后)又将重新转移的话,那么,该产品在仓库卸下来和再装上去的成本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每天支付的费用。
在仓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运输车辆储存也许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可以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将产品装到运输车辆上去。
然后采用迂回线路或间接线路运往其目的地。
在本质上,这种运输车辆被用做一种储存设施,但它是移动的,而不是处于闲置状态。
实现产品临时储存的第二种方法是改道。
这是当交付的货物处在转移之中,而原始的装运目的地被改变时才会发生的。
概括地说,尽管运输工具储存产品可能是昂贵的,但当需要考虑装卸成本、储存能力限制,或延长前置时间的能力时,从总成本或完成任务的角度来看却往往是正确的。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复习重点word版本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复习重点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0a0f451683d049649b6658b7.png)
——————————————————第一章——————————————————1.运输方式的分类:(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1)沿海运输2)近海运输3)远洋运输4)内河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2.实现运输需求的方式:第一,可以使用私营的车队设备;第二,与专业运输公司签订运输合同;第三,一个企业可以向各种提供以单独装运为条件的运输承运人预定服务。
这三种即私人运输、合同运输和公共运输3.物流的分类:(1)宏观物流(2)微观物流(3)社会物流(4)企业物流(5)国际物流(6)区域物流(7)一般物流(8)特殊物流4.运输的的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5.运输的原理:指导运输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分别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规模经济的特点是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距离经济的特点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6.物流运输的地位和作用如下(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4)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7.不合理运输的表现:(1)对流运输(2)倒流运输(3)迂回运输(4)重复运输(5)过远运输(6)运力选择不当(7)托运方式选择不当8.迂回运输与过远运输的区别:过远运输是指选择供货单位时,不就地就近获取某种商品或物资,而舍近求远从外地或远处运来同种商品或物资的运输。
迂回运输是本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而不办,却选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两者虽然都属于拉长距离、浪费运力的不合理运输,但两者不同的是,过远运输是因为商品或物资供应地舍近求远的选择延长了运输距离,而迂回运输则是因为运输线路的选择错误延长了运输距离。
9.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1)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2)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应利用公路运输(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6)配载运输(7)提高技术装载量(8)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10.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12d8283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0.png)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第1章运输管理基础知识1.1 运输市场1.1.1 运输市场概述1.1.2 运输企业的市场研究1.1.3 运输企业的市场定位1.2 运输业1.2.1 运输业的发展阶段1.2.2 运输业的特点1.2.3 我国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2.4 运输业的分类1.3 运输与物流1.3.1 物流基础知识1.3.2 运输1.3.3 运输与物流工作其他环节的关系1.4 现代运输要素和运输合理化1.4.1 现代运输要素1.4.2 不合理运输1.4.3 运输合理化的概念1.4.4 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1.4.5 评价物流运输体系的要素思考与练习第2章物流运输方式2.1 公路运输2.1.1 概述2.1.2 公路运输的优缺点2.1.3 公路运输的适用范围2.1.4 公路运输的种类2.2 铁路运输2.2.1 概述2.2.2 铁路运输的优缺点2.2.3 铁路运输的适用范围2.2.4 铁路货物运输的种类2.3 水路运輸2.3.1 概述2.3.2 水路运输的优缺点2.3.3 水路运输的适用范围2.3.4 水路运输的种类2.4 航空运输2.4.1 概述2.4.2 航空运输的优缺点2.4.3 航空运输的适用范围2.4.4 航空货物运输的种类2.5 管道运输2.5.1 概述2.5.2 管道运输的优缺点2.5.3 管道运输的适用范围2.5.4 管道运输管理业务思考与练习第3章运输作业流程与运作3.1 运输作业流程实务3.1.1 物流运输业务运作3.1.2 运输业务运作的基本程序3.1.3 物流运输规划岗位的组织结构及岗位操作流程3.2 物流陆运业务管理实务3.2.1 物流陆运业务运作的基本程序3.2.2 物流陆运部分业务岗位的操作流程3.3 物流海运业务管理实务3.3.1 物流海运业务运作的基本程序3.3.2 物流海运业务岗位的操作流程……第4章多式联运第5章物流过程中的运输决策第6章运输成本与价格的管理第7章运输服务管理与创新第8章物流运输企业设备管理第9章国际物流第10章运输合同第11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第12章运输法律法规参考文献。
物流运输管理(知识点)
![物流运输管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7bed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c.png)
物流运输管理(知识点)在物流领域中,物流运输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物流运输管理涉及到运输的组织、计划、实施和控制等方面,目的是为了确保货物能够按时、按量、按质地安全送达目的地。
本文将从物流运输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物流运输管理的定义物流运输管理是指在物流活动中,对运输环节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目标。
物流运输管理的核心是对运输过程的有效监控和控制,确保货物的安全、准时送达。
二、物流运输管理的重要性1. 降低物流成本:物流运输管理能够精确计划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优化运输资源的利用,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2. 提高物流效率:物流运输管理通过准确的运输计划和调度,能够减少物流运输时间,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
3. 保障货物安全:物流运输管理能够监控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状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降低货物损失的风险。
4. 提升客户满意度:物流运输管理能够提高运输的准时性和可靠性,保证客户的货物按时送达,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物流运输管理的策略1. 运输网络规划:根据物流需求和运输距离、运输量等因素,合理规划物流运输网络,确定运输节点和运输路线。
2. 运输方式选择:根据货物的特性、送达时间要求和成本因素,选择最适合的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或水路运输。
3. 运输计划和调度: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和调度方案,确保货物按时送达目的地,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拥堵或延误。
4. 运输设备管理:确保运输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包括车辆、船只、飞机等,提高运输效率和货物安全。
5. 运输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输信息系统,及时获取货物的运输状态和位置,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实现物流运输的可视化管理。
综上所述,物流运输管理是物流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科学运用物流运输管理策略,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货物安全,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竞争力。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20be2e3addccda38376baff2.png)
物流运输线路,从起点到终点,常见的
有不成圈的直线、丁字线、交叉线和分支线,
还有形成闭合回路的环形线路,环形线路包
括有一个圈和多个圈的。尽管线路的类型颇
多,但是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基本类型。
(一)单一装货地和单一卸货地的物流运输线 路
如图1-1是路路通运输公司签订了的一项
运输合同,要把A城的一批化肥运送到J城,
1.运输线路不成圈的图上作业法
对于线路不成圈的货物运输,即是不构成回路的运输 线路,包括直线、丁字线、交叉线和分支线等。只要 不出现对流和迂回现象,就是最优调运方案。
运输线路不成圈的图上作业法较简单。就是从各端 点开始,按“各站供需就近调拨”的原则进行调配。
如图1-5是某地区的物资供应网络,有4个起运站①、 ③、⑥、⑧,供应量分别为+7、+8、+6、+4单位(为 了便于识别,供应量记“+”,需求量记“-”);另 有4个目的地②、④、⑤、⑦,需求量分别为-2、-8、 -7、-8。为了便于检查对流现象,把流向箭头统一画 在右侧。箭头旁标注的数字表示调运量。
2.规模比较小
对于规模相对比较小的情况,可以应用经验试探 法加以解决。其步骤是:
(1)掌握来自实践的经验。经验是:合理的经停线 路中各条线路之间是不交叉的,并且只要有可能路径 就会呈凸形或水滴状。
(2)根据经验作出判断。按照“线路不交叉”和 “凸形或水滴状”的两条原则,画出线路规划图,如 图1-2所示。图1-2所示的是通过各点的运行线路示意 图,都是经过所有站点,但是先后次序不同,即线路 不同。其中A是不合理的运行线路,B是合理的运行线 路。
第3步 重新去段破圈,调整流向。在超过全圈总长 1/2的里(外)圈各段流向线上减去最小运量,然后在相 反方向的外(里)圈流向线上和原来没有流向线的各段上, 加上所减去的最小运量,这样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线路流向 图,然后转到第二步检查有无迂回现象。如此反复,直至 得到最优线路流向图为止。
货物运输实务知识点
![货物运输实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84546eb7360b4c2e3f64e6.png)
货物运输实务知识点
PS:带★掌握的内容,不代表理解和了解部分不考,所以请大家全面看书,重点复习.
水路货物运输作业流程★进口流程:分托运人的出口委托作业流程:托运人确定一家合适的代理进行委托----交给货代---委托货代报检报验----货代书面下订单----托运人与货代确认装箱方式----托运人将全套意气备妥后货代报关制单证----开船前托运人审核提单-----开船后交运费-----从货代收汇核销单及退税单证办理核销退税----其他委托事宜。
货代出口作业流程:接受托运人委托,确定船公司询价确认运价和船期-----如需代办报检服验-----与托运人确认订舱等事宜-----确认装箱方式----索取全套单据报关等-----开船前确认提单内容-----开船当日或次日收取运费交提单给托运人----核销单及退税单证并退托运人---其他事宜。
★出口流程:分收货人进口委托作业流程:货运代理进口作业流程:接受委托----从收货人处取得进口全套单据-----凭已背书的正本提单换D/O并代缴相关换单费用------办理集装箱押箱手续-----提前和堆场确认相关费用----报检报验和报关-----确认关税和增值税并收费或垫付-----办理提箱和提货手续-----空箱返回------办理结算----向收货人结清所有费用。
【VIP专享】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复习重点
![【VIP专享】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c543ceb307e87100f69675.png)
——————————————————第一章——————————————————1.运输方式的分类:(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1)沿海运输2)近海运输3)远洋运输4)内河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2.实现运输需求的方式:第一,可以使用私营的车队设备;第二,与专业运输公司签订运输合同;第三,一个企业可以向各种提供以单独装运为条件的运输承运人预定服务。
这三种即私人运输、合同运输和公共运输3.物流的分类:(1)宏观物流(2)微观物流(3)社会物流(4)企业物流(5)国际物流(6)区域物流(7)一般物流(8)特殊物流4.运输的的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5.运输的原理:指导运输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分别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规模经济的特点是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距离经济的特点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6.物流运输的地位和作用如下(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4)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7.不合理运输的表现:(1)对流运输(2)倒流运输(3)迂回运输(4)重复运输(5)过远运输(6)运力选择不当(7)托运方式选择不当8.迂回运输与过远运输的区别:过远运输是指选择供货单位时,不就地就近获取某种商品或物资,而舍近求远从外地或远处运来同种商品或物资的运输。
迂回运输是本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而不办,却选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两者虽然都属于拉长距离、浪费运力的不合理运输,但两者不同的是,过远运输是因为商品或物资供应地舍近求远的选择延长了运输距离,而迂回运输则是因为运输线路的选择错误延长了运输距离。
9.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1)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2)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应利用公路运输(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6)配载运输(7)提高技术装载量(8)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10.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870dcae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c.png)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物流运输管理实务1.运输系统作为物流系统的最基本系统,是指由与运输活动相关的各种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2.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运输节点;运输线路;运输工具;货主与运输参与者。
所谓物流运输合理化,是指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人生中最幸福的就是身体健康3.货物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走最少的路程、经过最少的环节、用最少的运力、花最少的费用,以最短的时间把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
4.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运输距离(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
5.不合理运输的形式:返程或启程空驶(空驶是不合理运输最为严重的形式);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6.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尽量发展直达运输;配载运输;“四就”直拨运输(“四就”直拨是减少中转运输环节,力求以最少的中转次数完成运输任务的一种形式);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7.自有车辆运输和第三方运输的优缺点。
自有优点:可以建造具体的车辆,运送特殊的产品,而且可以配备特殊的材料搬运设备;可以对司机进行特殊训练;可以激励司机销售产品;车辆能够宣传公司;管理层保留对车辆及其经营的控制。
第三方优点:公司能够适应大的季节性需求;能够进行多种货物和路线的运输;承运人可以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管理车辆和司机的责任从公司管理层转移,这使得他们能更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减少对运输的投资;缓和劳资关系。
第三方缺点:客户服务为最首要的考虑因素。
由第三方运营可能导致失去控制,从而影响客户服务,因此,控制不能“外部化”给第三方。
对季节性的业务,自有车辆运营常常比较便宜。
8.铰接车(基础运输工具)的好处主要是增强了运输能力和灵活性。
第一章 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章 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文档可编辑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853749de4a7302768f993991.png)
表1-7 运输分类表Ⅴ
运输分类
特
点
一般运输
运输工具及运输方式单一,运输服务的适应性 不强
可缩短货物的在途运输时间,加快运输速度, 联合运输 节省运费,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同时可以简化
托运手续,方便用户
比一般的联合运输规模要大,并且反复地使用 多式联运 多种运输手段,以实现最优化运输服务
六、按运输中途是否换装分类
一般而言,货物 在运输节点上停滞的 时间较短。
2. 运输线路
在现代的运输系统中,主要的运输线路有 公路、铁路、航线和管道。
2.运输线路 美国和德国国土面积运输线路 密度是我国的10倍和5倍多,美
近年来国度,和是尽巴我西国管人的我口24数倍国量和运运11输倍输,线线就路路连密建印 设增长迅速,但 是,相对于度我与国我国国相土比和,国人土口面积数运量输来说,我国不仅远 远落后于经线济路发密度达也的是美我国欧的国4倍家,而且与印度、巴西 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 较大差距 。
配送 转移过程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运输活动
搬运
局部场地的内部移动
二、运输的地位
(一)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物流中很
大一部分责任是由运输担任的,是物流的主要部分。
(二)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虽然运输这种生
产活动和一般生产活动不同,但这一变动使生产能继 续下去,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推进,所以将其看成一种 物质生产部门。
第四节 物流运输市场
本节点睛 一、运输需求 二、运输供给 三、运输需求弹性与运输供给弹性 四、物流运输市场 五、运输市场的特征 六、运输市场的竞争
运输市场是随着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出现 而产生的,它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得以发挥 作用,在市场竞争规律的作用下运行。
货物运输管理实务(完整版)
![货物运输管理实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97dc07fad6195f312ba678.png)
(一)货物运输可以创造出商品的空间效用和时间
效用 (二)货物运输可以扩大商品的市场范围 (三)货物运输可以促进商品价格的稳定 (四)货物运输能够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
6
第一节 货物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货物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 (一)货物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功能
第一章
货物运输概论
稳定可靠、灵活便捷的运输是物流系统成功运作的关键,没有运输,
(三)降低货物运输费用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环节。
货物运输是物流的主要活动,合理组织运输,降低运输费用是降低物 流总成本的关键环节。
7
第二节
货物运输方式
第一章
货物运输概论
一、 货物运输的方式 交通运输中最基本的货物运输方式有五种,即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在运载工具、线路设施、营运方式及技术经济 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运输效能和适用范围。
5 5
第一节 货物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货物运输的定义
第一章
货物运输概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对货物运输的定义是:“专
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 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 二、货物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货物运 输实务
1
01 02
货物运输概论
07
特殊货物运输
集装箱运输 货物运输组织管理 货物运输保险
公路货物运输实务
铁路货物运输实务 水路货物运输实务 航空货物运输 管道货物运输实务
08 09
10 11
03
目录
04
05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复习重点汇编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复习重点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1d5cb4a3b9f3f90f76c61bd7.png)
——————————————————第一章——————————————————1.运输方式的分类:(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1)沿海运输2)近海运输3)远洋运输4)内河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2.实现运输需求的方式:第一,可以使用私营的车队设备;第二,与专业运输公司签订运输合同;第三,一个企业可以向各种提供以单独装运为条件的运输承运人预定服务。
这三种即私人运输、合同运输和公共运输3.物流的分类:(1)宏观物流(2)微观物流(3)社会物流(4)企业物流(5)国际物流(6)区域物流(7)一般物流(8)特殊物流4.运输的的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5.运输的原理:指导运输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分别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规模经济的特点是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距离经济的特点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6.物流运输的地位和作用如下(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4)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7.不合理运输的表现:(1)对流运输(2)倒流运输(3)迂回运输(4)重复运输(5)过远运输(6)运力选择不当(7)托运方式选择不当8.迂回运输与过远运输的区别:过远运输是指选择供货单位时,不就地就近获取某种商品或物资,而舍近求远从外地或远处运来同种商品或物资的运输。
迂回运输是本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而不办,却选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两者虽然都属于拉长距离、浪费运力的不合理运输,但两者不同的是,过远运输是因为商品或物资供应地舍近求远的选择延长了运输距离,而迂回运输则是因为运输线路的选择错误延长了运输距离。
9.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1)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2)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应利用公路运输(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6)配载运输(7)提高技术装载量(8)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10.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重点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edea5b1e763231126edb113f.png)
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论1.运输的定义: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2.运输合理化的定义:是指以实现运输系统最大效益为目标,根据货主的要求,运用合适的运输工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将货物运至目的地。
3.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一)启程或返程空驶;(二)对流运输;(三)倒流运输;(四)重复运输;(五)迂回运输;(六)过远运输;(七)运输方式选择不当;(八)托运方式选择不当4.运输合理化的措施:(一)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二)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三)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四)开展中短途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五)发展直达运输;(六)发展“四就”直拨运输;(七)发展特殊的运输工具盒运输技术;(八)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九)分区产销平衡运输第二章公路货物运输1.公路运输的优点:(一)机动灵活,运输方便;(二)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三)中短途运输速度快,费用低;(四)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少;(五)适应性强,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方便2.公路运输的缺点:(一)不适合大批量、长距离运输;(二)事故率较高;(三)运量小,消耗多,单位货物运输成本高;(四)易对环境造成污染3.轻泡货物是指每立方米质量不足333千克的货物。
4.零担运输含义:零担货物是指同一托运人一次托运货物质量不足3t的货物。
从事零担货物的运输称为令答案货物运输。
零担货物运输是相对整车货物运输而言的,是汽车运输企业为适应社会零星货物运输的需要,采用一车多票、集零为整、分线运送的一种货物运输经营方式。
5.发展零担货物运输的基础条件:(一)建立零担货物运输网络;(二)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三)配备相应的装卸力量;(四)组织零担货物联运业务6.零担货运业务的揽货方式:(一)实行合同运输;(二)设立零担货运代办站或代办点;(三)委托相关企业代理零担货运业务;(四)采用多样的受理手段7.零担货物运输的组织形式:(一)固定式:1.直达式;2.中转式;3.沿途式;(二)非固定式8.运输标志:9.鲜活易腐货物对运输车辆和设施的要求:(一)冷藏车:1.冰冷藏车;2.机械冷藏车;(二)加冰所第三章铁路货物运输1.铁路货物运输分类:(一)按货物性质分类:1.普通货物运输;2.特殊货物运输;(二)按运行速度分类:1.普快货物班列;2.快速货物班列;3.特快货物班列;(三)按组织形式分类:1.整车运输;2.零担运输;3.集装箱运输2.铁路运输的组织形式:(一)按照所运货物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二)按照铁路车辆运营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协议运输、快运班列和直达班列。
物流运输管理的知识点总结
![物流运输管理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6b5c2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9.png)
物流运输管理的知识点总结一、物流运输管理概述物流运输管理是指对货物的收发、仓储、运输等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它是整个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物流运输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货物调度与运输计划的安排、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等。
二、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1.物流运输管理的定义物流运输管理是包括货物调度与运输计划的安排、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活动。
它是整个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物流运输管理的目标物流运输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货物的收发、仓储、运输等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货物的快速、准确、安全地运输,同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以及通过对运输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货物的安全性。
3.物流运输管理的原则物流运输管理的主要原则包括经济原则、效益原则、安全原则、快捷原则和可控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运输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益;安全原则是指运输过程中要确保货物的安全性;快捷原则是指在确保货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可控原则是指要对运输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运输过程的正常进行。
三、物流运输管理的组织与实施1.货物调度与运输计划的安排货物调度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和货物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货物的运输时间和运输方式;运输计划是指根据货物的调度情况和运输需求,合理地安排运输车辆的出发时间和线路。
2.运输方式的选择在进行物流运输管理时,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3.运输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对于运输过程中的货物装卸、运输车辆的装载、拆载、运输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等环节,需要做好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物流运输概论1.1.1运输运输需求可以通过三种基本的方式实现。
第一,可以使用私营的车队设备;第二,与专业运输公司签订运输合同;第三,一个企业可以向各种提供以单独装运为条件的运输承运人预订服务。
这三种形式的运输就是典型的所谓私人运输、合同运输和公共运输。
从物流系统的观点来看,有三个因素对运输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即成本、速度和一致性。
1.2运输功能与原理1.2.1运输的功能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
运输提供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
1. 产品转移无论产品处于哪种形式,是材料、零部件、装配件、在制品,还是制成品,也不管是在制造过程中,将被转移到下一阶段,还是实际上更接近最终的顾客,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
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产品在价值链中的来回移动。
既然运输利用的是时间资源、财务资源和环境资源,那么,只有当它确实提高产品价值时,该产品的移动才是重要的。
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最低的时间、财务和环境资源成本,将产品从原产地转移到规定地点。
此外,产品灭失损坏的费用也必须是最低的;同时,产品转移所采用的方式必须能满足顾客有关交付履行和装运信息的可得性等方面的要求。
2. 产品储存对产品进行临时储存是一个不太寻常的运输功能,也即将运输车辆临时作为相当昂贵的储存设施。
然而,如果转移中的产品需要储存,但在短时间内(如几天后)又将重新转移的话,那么,该产品在仓库卸下来和再装上去的成本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每天支付的费用。
在仓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运输车辆储存也许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可以采取的一种方法是,将产品装到运输车辆上去。
然后采用迂回线路或间接线路运往其目的地。
在本质上,这种运输车辆被用做一种储存设施,但它是移动的,而不是处于闲置状态。
实现产品临时储存的第二种方法是改道。
这是当交付的货物处在转移之中,而原始的装运目的地被改变时才会发生的。
概括地说,尽管运输工具储存产品可能是昂贵的,但当需要考虑装卸成本、储存能力限制,或延长前置时间的能力时,从总成本或完成任务的角度来看却往往是正确的。
1.2.2运输的原理指导运输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分别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规模经济的特点是随着装运规模的增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
例如,整车装运(TL)(也即利用整个车辆的能力进行装运)的每磅成本低于零担装运(LTL)(也即利用部分车辆能力进行装运)。
运输规模经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与转移一票货物有关的固定费用可以按整票货物的重量分摊。
因而,一票货物越重,就越能“摊薄”成本,由此使每单位重量的成本更低。
与货物转移有关的固定费用中包括接收运输订单的行政管理费用、定位运输工具装卸的时间、开票,以及设施费用等。
这些费用之所以被认为是固定的,是因为它们不随装运的数量而变化。
距离经济的特点是指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运输的距离经济亦指递减原理,因为费率或单位费用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距离经济的合理性类似于规模经济。
尤其是,运输工具装卸所发生的相对固定的费用必须分摊每单位距离的变动费用。
距离越长,可以使固定费用分摊给更多的里程,导致每公里支付的总费用更低。
在评估各种运输战略方案或营运业务时,这些原理就是重点考虑因素。
其目的是要使装运的规模和距离最大化,同时仍要满足顾客的服务期望。
1.3物流运输的地位和作用物流运输的地位和作用如下。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按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不但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
而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运输再配以搬运、配送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
在现代物流观念未诞生之前,甚至就在今天,仍有不少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其原因是物流中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由运输担任的,运输是物流的主要部分,因而出现上述认识。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马克思将运输称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是将运输看成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个继续虽然以生产过程为前提,但如果没有这个继续,生产过程则不能最后完成。
虽然运输和一般生产活动不同,它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予产品以新的使用价值,而只变动其所在的空间位置,但这一变动使生产能继续下去,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推进,因此将其看成一种物质生产部门。
(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4)运输是“第三个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①运输是运动中的活动,它和静止的保管不同,要靠大量的动力消耗才能实现这一活动,而运输又承担大跨度空间转移之任务,所以活动的时间长、距离长、消耗也大。
消耗的绝对数量大,其节约的潜力也就大。
②从运费来看,运费在全部物流费中占最高的比例,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在其中占接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运费高于产品的生产费。
所以节约的潜力是大的。
③由于运输总里程大,运输总量巨大,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输合理化可大大缩短运输吨公里数,从而获得比较大的节约。
1.4.1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一)、运输距离。
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运输货损、运费、车辆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输距离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输距离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因素。
因此,物流公司在组织商品运输时,首先要考虑运输距离,尽可能实现运输路径优化。
(二)、运输环节。
因为运输业务活动,需要进行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就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
因此,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运输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三)、运输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运输部及时,容易失去销售机会,造成商品积压和脱销,尤其是国际贸易市场(四)、运输工具。
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商品特点,分别利用铁路,水运,汽运等不同的运输工具,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合理使用运力,以最大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
(五)、运输费用。
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是衡量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
1.4.2不合理运输的表现 1,3,5(一)对流运输(二)倒流运输(三)迂回运输(四)重复运输(五)过远运输(六)运力选择不当(七)托运方式选择不当1.4.3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1.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2.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应利用公路运输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6.配载运输7.提高技术装载量8.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1.4.4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案例:储运、物流到供应链——宝供的三级跳第2章物流运输管理基础2.2.2运输供给的影响因素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4.技术因素第3章铁路货物运输3.2.3铁路运输货物按一批运输办理的条件铁路运输货物以批力单位。
“一批”就是一个运输单位,也是承运人计算货物运输费用的一个单位。
一批货物的托运人、收货人、发站、到站、装卸地点必须相同(整车分卸的货物可以例外)。
整车货物以一车为一批(但跨装、爬装及使用游车的货物,可以每一车组为一批),零担货物以每张货物运单所托运的货物为一批,集装箱货物以每张货物运单所托运的集装箱数为一批(每批必须同一箱型,至少一箱,最多不得超过铁路一辆货车所能装运的箱数)。
下列情况不能按一批办理:1.易腐货物与非易腐货物;2.危险货物与非危险货物:3.根据货物性质,不能混装运输的货物;4.保价运输货物与非保价运输货物:5.投保运输险与未投保运输险的货物;6.运输条件不同的货物。
3.3铁路货物运输基本知识2.铁路限界为了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安全,防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
铁路基本限界包括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两种。
机车车辆界限是机车车辆横断面的最大极限,具体来说,就是当机车车辆停留在平直铁道上,车体的纵向中心线和线路的纵向中心线重合时,其任何部分不得超出规定的极限轮廓线。
它规定了机车车辆不同部位的宽度、高度、的最大尺寸和底部零件至轨面的最小距离。
机车车辆界限是喝桥梁、隧道等界限起相互制约作用的,当机车车辆在满载状态下运行时,也不会产生摇晃、偏移现象而与桥梁、隧道及线路上其他设备相接触,以保证行车安全。
建筑接近界限是一个和线路中心线垂直的,每一条线路必须保有最小的空间的横断面。
它规定了保证机车车辆安全通行所必须的横断面的最小尺寸。
凡靠近铁路线路的建筑及设备,其任何部分(和机车车辆有相互作用的设备除外)都不得侵入界限之内。
3.3.2铁路机车和车辆2.车辆(书56-57)铁路车辆可分为客车和货车两大类。
(1)货车的种类通用货车又可分为棚车、敞车和平车三类。
专用货车是专供装运某些指定种类货物的车辆分为:保温车罐车长大货物车通风车家畜车等特种货车(2)标记:为了表示车辆的类型及其特征,便于使用和运行管理,在每一铁路车辆车体外侧都应具备规定的标记。
一般常见的标记主要有:路徽,车号,配属标记,自重,载重,容积,车辆全长及换长,定期检修标记等。
3.4.1铁路货物运输的种类2.零担货物(补充内容为准)零担货物运输条件的限制:(1)零担货物一件体积不得小于0.02立方米。
但一件重量在10公斤以上时,则不受此最小体积限制(2)零担货物每批件数不得超过300件(3)不易于计算件数的货物、运输途中有特殊要求的货物、易于污染其他物品的货物,不得按零担办理(4)托运人应在每件货物上标明清晰的标记(即货签),以便作业中识别(5)货物的重量由铁路确定,但对于标准重量、标记重量或附有过磅清单的零担货物,允许由托运人确定重量,但铁路课进行复查和抽查。
(6)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派押运人3.4.3铁路货物运输的合同管理货物运期到限货物运到期限是铁路在现有技术设备和运输组织水平的条件下,将货物运送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货物运到期限是由货物发送期间、货物运输期间和特殊作业期间三部分时间组成的。
规定如下:一、货物发送时间为1日。
二、货物运输期间:每250运价公里或其未满为1日;按快运办理的整车货物每500运价公里或其未满为1日。
三、特殊作业时间,如:需要中途加冰的货物,每加冰一次,另加1日。
运价里程超过250公里的零担货物和1吨、5吨型集装箱货物,另加2日;超过1000公里加3日。
一件货物重量超过2吨、体积超过3立方米或长度超过9米的零担货物及零担危险货物另加2日。
整车分卸货物,每增加一个分卸站,另加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