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建筑中的哲学思想
浅论中国古代建筑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浅论中国古代建筑中蕴涵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1b3d521647d27284b735147.png)
又不可 分割 的整体 。天 人合一 的宇宙观对 中 国古代 建筑
文化影 响十分深 刻持久 ,是中 国 占代建筑 的基石 ,它 强调 人与 自然 的和谐 相处 ,强 调 者处 于一个有 机整体 中,在 二 建筑 中表现为追求 “ 人一建筑一 自然环境 ”的和谐统一 。 天人 合… 的宇宙观在 影响建筑 发展 的诸 多因素 中是根 本性 的 ,埘 中国 几千 年 的建 筑产 生 的影 响 也极 其 深远 广
阔 。 叶 国 古 建 筑 在 类 型 上 丰 富 多彩 ,主 要 包 括 : 宫殿 、 宗 I
庙 、公府 、馆榭 、地下 宫室、离 宫、坛 、祠 、警鼓 台、舞 台 、观 景楼 阁等。它们 的种类和使 用功 能虽不相 同,但始
终 流 露着 “ 人合 一” 的 思 想 。 天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的 发 展 始 终 是 以 尊 重 自然 为 前 提 的 , 以
关键 词: 古代建筑 ;天人合一 ;中庸 ; 阴阳五行
D I 1 .9 9 Jsn 1 71 3 62 1 .0 0 4 O : 3 6 / .s. 6 —6 9 .0 3 .4 0 i . 1
l 引 言
比眷 恋 。屋 面、屋脊 、装饰局部 的 曲线运 用避 免了造型 的 僵硬 冷峻 ,优 美地镶 嵌在大 自然 中,仿佛 是 自然 的… 个有 一 机组成部分 ,充分体现 了人对 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 在 景观方 面 ,中国古典建筑 注重人文 景观 与 自然景观 的和 谐统一 ;在环境 方面 ,又格 外重视 人工 自然 环境与天 然 自然环境 的和谐统 一 。勘察 自然 、顺应 自然 ,又节制地 利 用和改造 自然 ,选 择和创造 出适合 于人的身心 健康及其 行 为需求 的最佳建筑 环境 ,达 到 了阴阳之和 、天人之和 、 身心之和 的完美境界 。 中 国古 建筑充分 体现 了天 人合一 的观念 ,建筑和 自然 环 境相互 融合 ,并借 助 自然环 境 ,构造 出视野 开阔 、富有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哲学思想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48c0b006c85ec3a87c2c5ce.png)
群体 和环境 形成 了以群为 主的建 筑整体 。 北京 故宫就 是我 国古代最成 功的建 筑 群 的典 型例子 , 古代 的城市 也是 一个个 建筑 群 , 大致 一样 的 四合 院排 列成行 形 成 街道 而 构成 和 谐统 一 的 城市 。 其实 这 就是 Ⅸ 周 易》 中的 天 、 地、 人的“ 三才 之
雨而搭建的第一个草棚开始, 建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其自身的建筑形式、 功 能也逐步成熟, 建筑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建筑理论就应运而 生, 此时哲学就如血液一般注入建筑, 让建筑有了鲜活的生命, 建筑因哲学丽绽
放。
界的有机整体 , 这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充分体现的“ 天人合一” 的哲学理念。 在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把这种崇尚自然的“ 天人合一” 的哲学理念表现的淋漓尽
理论 广 角
C h i n a s ci e n ce a n d T e c h n ol o g y R e v i e w
●I
浅 析 中 国 Biblioteka 代 建 筑 中 的 哲 学 思想
孙晓平
中图 分类号 : TU-8 0 文献标 识码 : A
杨
诚
洪丽娟
( 烟 台市 建筑设 计研 究股 份有 限公司 ) 文 章编号 : 1 0 0 9 —9 1 4 X( 2 0 1 4 ) 0 2 — 0 3 1 5 一 叭
建 筑是 什么 ? 一般 的 回答会 说建 筑是房 子 。 但是 , 建 筑可 以是 空间 , 可 以是 艺术 的~ 种等 等 。 现代 建筑 师勒 ・ 柯 布西 耶曾就 提 出 : “ 建 筑是 ‘ 居 住的机 器 ” ’ 。 人们对 建筑 的新的认 识也从 而满 足了人们 的精神 活动 。 建筑 不再仅仅 是人们 居 住 的场所 , 经 过社 会的 发展 和历 史的积 淀 , 建筑 成为 世界 文化 发展 的一种物 质 载体 , 每 一种 不 同的社会 文化 也都 形成 了其独 特 的建筑 文化 。 文 化成 为建筑 的 血液 , 为 其供 养 生命增 添 活力 。 建 筑承 载着 一个 民族的 文化精神 , 它 是城市 经济 、 文化艺术 、 哲 学思想和 历 史文 明等要 素 的综合 体 。 在人 类历 史文 明的 长河 中 , 哲学一 直是指 引 人类不 断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50274c7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5.png)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一、引言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它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哲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精髓,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简述,以揭示其独特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1.木结构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通过榫卯、斗拱等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筑的承重和装饰功能。
这种木结构形式不仅轻巧灵活,而且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2.布局严谨: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讲究中轴线对称,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布局、空间和尺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美学要求。
3.建筑与园林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园林的结合,通过园林的景观和建筑的空间布局,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园林中的山、水、石、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
4.色彩丰富: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常用红、黄、蓝、绿等颜色进行装饰。
不同色彩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5.雕刻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装饰丰富多样,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内容广泛,包括花卉、鸟兽、人物等,通过雕刻手法细腻地表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1.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上,如院落的层次和叠落、建筑的高低错落等,都表现出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
2.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礼制和秩序。
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设计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等思想,表现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追求。
3.道家文化的影响: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道家追求自然之美,强调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园林设计中,追求自然之美和生态平衡,表现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思考。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要总结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d03b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5.png)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要总结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要总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一、融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深受儒家、道家和佛教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中国传统设计中,人们注重营造自然环境的氛围,追求与自然的融合。
设计师不仅注重外观的美感,更注重内在的灵气和能量。
二、注重整体性和平衡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强调整体性和平衡。
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善于利用空间、构思景观,力求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设计师注重布局的合理性,追求空间的和谐与平衡。
这种设计思想还体现在建筑、家具、服装等方面,注重整体的协调与平衡,追求整体的美感。
三、重视意境和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注重意境和象征意义。
设计师追求在作品中体现出主题和情感内涵,通过形式和符号的运用,表达思想和意义。
例如,在文人画中,画家通过构图、色彩和笔墨的运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设计师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寓意深邃、意境悠长。
四、追求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中国古代设计思想追求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中国古代设计师认为,一个作品不仅要具有艺术性,还应有实用价值。
他们注重在艺术作品中融入实用功能,追求实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
这一思想在家具、陶瓷、文房四宝等方面都有体现。
传统家具设计中,设计师注重家具的实用功能、材料的选择以及形式的美感,追求家具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五、追求时代精神的表达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注重时代精神的表达。
设计师在创作中注重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思潮,追求与时代的契合。
这种设计思想在建筑、绘画、服装等方面都有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建筑风格经历了多次转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追求。
绘画和服装设计中,也经历了不同的流派和时尚潮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概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在融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注重整体性和平衡、重视意境和象征意义、追求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以及追求时代精神的表达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独特之处。
“天时、地利、人和”的建筑解读
![“天时、地利、人和”的建筑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a73542943323968011c929b.png)
例, 初探 这种哲 学思想在建筑上的解读 , 分别浅析 “ 天时、 地利、 人和” 在具体建 筑设计时的体现和 应用。
关键词
0引言
天时、 地利 、 人和, 中国古代人 民的哲学思想 , 所 指的“ 天
时” 指适合 作战的时令 、 气候 , “ 地利 ” 指有 利于作战 的地 形 , “ 人和” 是指得人心 , 上下 团结 。 原指军队行军 大战的方略 , 后 来 国人一般 引申为成就 事业 的三要 素 , 古人提倡 “ 天、 地、 人”
业。
三者要和谐统一 , 顺应 自然 , 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
1建 筑解 读
古人 的这种哲 学思想 同样可 以在建筑 中体 现出来 , 好 的
建筑 同样要具备天时 、 地利 、 人 和的要素 。
3项 目解读: 地利篇
3 . 1地 域 环 境现 状分 析
天时 , 建筑 的时代性体现 , 建筑应该顺 应时代的潮流 , 符 合社会 的政治 、 经济、 文化 的发展 , 符合 时代 的政策 背景 , 符 合时代建筑审美 的变化 。 地利 , 建筑 的地域性体现 , 也是古人建 筑风水学的体现 。
社区公园 , 用地北侧邻 山、 用地南侧邻河 , 有着得 天独厚的 自
然环境 , 东侧用 地略呈 方形 , 地势较 为平 整 , 西侧 用地呈 条 形, 地势北侧略高。
3 . 2基 于地 域 环 境 现 状优 势 的 规 划 布 局 、 绿化景观设计 、 交 通 体 系 设 计
( 1 ) 规划布局。通过对用地及周边环境 的现状的分析 , 项
利用地域 环境 的优势 , 并 与之相得益彰 , 融 为一体 。
中国古典建筑哲学
![中国古典建筑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0bb7f53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1.png)
中国古典建筑哲学中国古典建筑哲学中国古典建筑哲学是指在中国古代建筑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建筑的设计、施工、装饰、使用等方面。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建筑的形式美学中国古典建筑哲学强调建筑的形式美学,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
在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建筑的整体性和比例感,追求建筑的和谐、稳重、庄重、简洁等美学特征。
同时,还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建筑的形式应该符合其使用的需要。
二、建筑的结构哲学中国古典建筑哲学强调建筑的结构哲学,认为建筑的结构应该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工学原理。
在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追求建筑的坚固、耐久、安全等结构特征。
同时,还要注重建筑的适应性,建筑的结构应该适应当地的气候、地形、土质等自然条件。
三、建筑的装饰哲学中国古典建筑哲学强调建筑的装饰哲学,认为建筑的装饰应该符合文化传统和审美需求。
在建筑装饰中,要注重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追求建筑的精美、华丽、富有表现力等装饰特征。
同时,还要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建筑的装饰应该符合使用的需要。
四、建筑的使用哲学中国古典建筑哲学强调建筑的使用哲学,认为建筑的使用应该符合人类的生活需求和社会文化需求。
在建筑使用中,要注重建筑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追求建筑的人性化、智能化、环保化等使用特征。
同时,还要注重建筑的社会功能,建筑的使用应该符合社会文化的需求。
总之,中国古典建筑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哲学思想体系,它涵盖了建筑的形式美学、结构哲学、装饰哲学和使用哲学等方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古典建筑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建筑与哲学思想初探
![中国古代建筑与哲学思想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6515cd3c10661ed9ad51f343.png)
塔, 孟卡拉金字塔组成 。其建造的 目的就是 为已逝的法老建造
一
个永恒的居所 , 并象 征 着 通 向 天 国 的 阶 梯 。 而事 实上 , 些 这
的设计 , 都寓意着传统 的“ 天圆地方” 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
广 泛 地使 用 蓝 色 琉 璃瓦 , 以及 圜 丘 坛 重 视 “ 阳数 ”祈 年 殿 按 天 、
南禅寺 大殿 了, 宋辽的建筑稍 多些如晋祠圣母殿 、 独乐寺观音
阁 、应 县 木塔 等 ,今 天 我 们 最 常 见 到 的 木 构 建筑 主 要 是 明清 的 。 中 国之 所 以大 量 的 采 用 木 建筑 , 当然 与 就 地 取 材 有 关 , 但 也 并不 完 全 如此 , 们还 可 以从 哲 学 的 角度 去 理 解 。 我
院等 , 们 更 多 的 在 力 求 建 筑 的 长存 于 永 恒 。 然 而 , 界 上 还 人 世
有另一种永恒观 , 就是视 变化 为永恒的哲学观。中国古代的经 典著作《 易经》 就是这种哲学观的最佳诠释。“ 即是 “ 的 易” 变”
意 思 。这 种 哲 学 观 与 西 方 及 大 部分 国家 的观 念 有 着深 刻 的不 同 ,这 种 哲 学 观 也 使 我 们 祖 先 用 不 宜 以物 质 形 式 长 存 的 资源 创 造 出 同样 气势 恢 宏 的 建 筑来 。同 时 , 这种 思 想 铸 造 了 我们 许
摘 要 : 文 主要 对 建 筑起 重要 影 响 的 两种哲 理 观念 进 行 阐 本
以天 坛 为例 来 阐 释 这种 哲学 观 。 明清 两 代 帝 王 用 以祭 天
述。一种是永恒观 , 另一种是对纪念性建筑的节俭观的要求。
关键 诃 : 永恒 性 纪 念性 节俭 观
圆明园建筑的哲学原理
![圆明园建筑的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6e1a1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8.png)
圆明园建筑的哲学原理圆明园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其建筑风格和布局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哲学原理。
圆明园的建筑以自然、和谐、亲近自然的理念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追求生态、宜居和宽容的设计理念。
首先,圆明园倡导自然的理念。
自然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园林建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圆明园在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力量。
园内有湖泊、山川、草木,使整个园区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建筑以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布局、花木繁茂等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圆明园注重和谐的理念。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圆明园建筑的重要原则。
园林中的建筑布局、景观设置、植被种植等方面都追求和谐的效果。
建筑群、景点以及山水景观都经过精心的规划和布局,体现了东方美学中的“以形制神”、“万物有灵”的思想。
建筑通过规矩而不拘泥于束缚,以求达到和谐的境界。
再者,圆明园追求亲近自然的理念。
亲近自然是中国传统园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方面。
圆明园的建筑融合了古建筑的经典之美和自然景观的自然之美,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园内的建筑以假山、湖泊、林木等自然元素为背景,使建筑与自然相互融合,产生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
人们在园林中行走、欣赏景观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最后,圆明园的建筑体现了生态、宜居、宽容的设计理念。
生态是现代社会追求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圆明园建筑的追求之一。
圆明园的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融合了自然元素,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
园内的湖泊、草木等生态要素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此外,宜居和宽容也是圆明园建筑的重要特点。
园内的建筑不仅注重美观,更重要的是注重人们生活的品质。
建筑的布局和功能设置都充分考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使人们能够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舒适地生活。
总之,圆明园建筑的哲学原理体现了自然、和谐、亲近自然、生态、宜居和宽容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哲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9dff7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7.png)
中国古代哲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种影响也延伸到了建筑设计领域,中国古代哲学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设计理念上体现出来,也在建筑结构和装饰上有所体现。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对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这种观念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会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例如,古代的园林设计中常常采用自然山水、湖泊、花草树木等元素,营造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观。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阴阳平衡的观念对建筑设计产生了影响。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事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阴阳的观念体现在建筑的形式、结构和材料等方面的平衡。
例如,在建筑的布局中,前后左右需要相对平衡,以达到整体的和谐;在建筑的形式和材料选择上,需要考虑到阴阳的平衡,避免过于极端或失衡。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儒家思想对建筑设计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这种观念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为注重建筑的功能和适用性。
古代的宫殿、庙宇等建筑都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的需求和功能要求,追求实用与美观的统一。
同时,儒家思想还强调敬畏天地万物,尊重传统和历史,这种观念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为注重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符号的运用。
道家思想对建筑设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之道和无为而治,这种观念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为注重自然材料的使用和建筑的自然环境保护。
古代的道观、庙宇等建筑常常利用天然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同时,道家思想也注重建筑的简朴和空间的开放,追求宁静与和谐。
中国古代哲学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建筑追求与自然的和谐;阴阳平衡的观念使得建筑追求形式和结构的平衡;儒家思想使得建筑注重功能和适用性;道家思想使得建筑注重自然和环境的融合。
中国建筑哲学
![中国建筑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2459fa0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c.png)
中国建筑哲学
中国建筑哲学是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理念,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建筑的认识、理解和追求。
中国建筑哲学的核心思想包括“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和谐共生”、“顺应自然”等。
1.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存,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强调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 “中庸之道”: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庸之道”思想,也被应用于建筑中。
建筑应该追求平衡、和谐和适度,避免过度追求奢华和夸张的装饰,而应该注重实用和简洁。
3. “和谐共生”: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和谐共生”,建筑也应该体现这一思想。
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社会和文化相和谐,体现出一种整体的和谐感。
4. “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建筑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利用自然资源,如水、风、光等,来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简洁性,追求平衡和谐和适度。
这些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
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传统哲学与建筑
![中国传统哲学与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7d933d5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5.png)
中国传统哲学与建筑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传统哲学对建筑的影响、建筑对传统哲学的呈现和表达等方面。
通过对传统哲学和建筑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建筑是传统哲学艺术的一种体现,而传统哲学则为建筑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与参考。
关键词:传统哲学;建筑;和谐;人本;意境一、引言传统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人文关怀、内省、道德、美学、理性等方面。
传统哲学与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呈现和表达。
本文将从和谐、人本、意境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哲学与建筑之间的联系,并展示建筑如何体现传统哲学艺术。
本文旨在加深对中国传统哲学和建筑的理解和认识,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二、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万物有序、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种强调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正是因为中国传统建筑在空间规划、形态气势等方面十分注重和谐。
中国传统建筑的整体格局、色彩搭配、材料使用等方面都是为了营造和谐美感。
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为主线,对称、平衡是其空间规划原则之一,同时注重格局的分明、层次分明。
它不仅是对建筑空间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的体现,更是对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三、人本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人文关怀,将人作为价值的核心,将道德取向置于社会利益之上。
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必须将人的需求作为重要的出发点。
中国传统建筑凸显人本思想,它将人的生命体验放在首要位置,建筑空间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都是为了能够为人的身、心和精神提供最佳的满足。
在建筑中,透过材料、色彩等基本形式语言的处理,来寻找人物美感的来源。
例如红墙黄瓦和绿竹红窗的搭配,正是基于其红、黄、绿所代表的人们生命欲望、温馨和繁荣等意义的体现。
四、意境中国传统哲学关注的另一个核心方面是意境。
意境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和独特风貌。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9d0c41b6c175f0e7cd13762.png)
中国传 统建 筑 设计 中 的哲学 思 想
赵
( 平原大学 ,河南
潇
新乡 4 30 ) 500
摘 要: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审美特征。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性格 , 蕴含着 丰 富 而深刻 的哲 学思想 。从儒 家 、 家 、 宗这几 个对 中国人 有 重要 影 响 的哲 学思想 来具体 阐述 中国传 统建 道 禅
有着明显的不同 ,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 因应从 民族哲 学思想 的
型、 体景以及施工过 程中 的重要参 数。对 “ ” 度 的规定在 《 考 工记》 中就有规范 :室中度 以几 , “ 堂上度 以车九 , 宫中度 以寻
”
… …
。
中华 民族 的“ 实用 理性 精神 ”决 定 了其 审美尺度 是 ,
例如北 京故 宫中轴对 称 、 深布 局 , 建筑形 体尺度 的对 比 纵 在
的方丈院到村 野的农舍 , 虽等 级干 差万别 , 其“ 生 ” 但 便 的思 想, 却有许多 相通之处 , 都是从 生活的方便 , 生活环境 的 良好 出发 , 创造 出便 于人们生存 、 的空 间。 生活
中 国传统 建筑 中的理性精 神还表现 在建筑 物严格 的对 称结 构上 , 以展 现严肃 、 方正 、 井井有 条 ( 理性 ) 。所 以 , 单 就 个建 筑来说 , 比起 基督教 、 伊斯 兰教建筑 来 , 它确实 低矮 , 比 较平 淡 , 但就整体 建筑群说 , 它却结构方 正 , 迤交错 , 逶 气势
义 的典范之一 ,子不语怪力乱神 ” 明了儒 家 以实用理性 主 “ 表 义 的态度看待问题 , 而且 它以政治伦理及 国家治理为 中心 也 表现 出其实用理性 主义 的倾 向。儒 家实用 理性 主义态度 形 成 了中国历史文化 的一大传 统 , 即实用 的经验 的价值 取 向。 加之 , 中华 民族 自古 以来 , 是一 个 尚俭 的民族 , 种 价值 就 这 观, 表现在建筑艺术 上 , 是一种 很现实 的实用 观点 , “ 则 即 适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探讨.doc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探讨.doc](https://img.taocdn.com/s3/m/6f9d8ac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61.png)
:传统文化对于孙宙的认识持有机自然观,这种孙宙观的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它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来源和基础。
儒学的“天人合一”偏重于天道与人道精神层面的一致性,道家则倾向于天与人在自然性上保持一致。
中国古典建筑深受儒道文化的影响,无论是民居房屋建造,还是园林营造,都承继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建筑;天人合一;儒家;道家对于整个孙宙而言,人类同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物一样,是其中的一分子,可以说人的生命仍属于自然物的一种。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这样一种见解:“自然界称为天,人文界称为人,中国人一面用人文对抗天然,高抬人文来和天然并立;但一面却主张天人合一,仍要双方调和融通,既不让自然吞灭人文, 也不想用人文来战胜自然。
” [1 ]这就是“天人不相胜”的道理。
于是“,天人合一”的观念成为中国人的孙宙意识和伦理道德的核心,中国人愿意把天地万物与人以及同人有关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世界和类比,主张它们有类似的结构、性情和属性,并且在生活中处处实践着这一理念,传统建筑形式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理念的渗透和影响。
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孙宙”二字皆从“宀”,是描风遮雨的屋顶形象, 应该与宫室建筑有关。
最早关于“孙宙”二字的解释通常也关涉到房屋建筑《,说文解字》云“:孙,屋边也。
”汉人高诱说,“孙,屋檐也;宙,栋梁也”,即“孙” 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大屋顶“,宙”是支撑屋顶的栋梁。
在其他一些著述中“,孙宙”被引申为另一种说法,即“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孙”,在这一解释中“,孙”是小至屋孙大至天地的空间概念“,宙”则是在此空间中出入往来的时间变迁“,孙宙”一词成了时空的代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人工而具体的房屋建筑与孙宙天地及古往今来早已有了互通之处,二者的这种密切关系在《淮南子》所记载的女蝎补天故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描述:“往古之时,四极废, 九州裂,地不周载,女蝎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
” [2 ]在这里,补天的行为同修葺支撑屋孙的过程是如此的类似,偌大孙宙无形屮具有了一座大屋子的形彖和性质。
解读中国建筑中的哲学思想
![解读中国建筑中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1b0cf2da5e9856a5612609f.png)
传 统 是一 个 民族 或地 区在 理 与情方 面的认 同 ,
角倾 颓的殿基 的灵 魂 里 , 无形 中都 在诉 说乃 至 歌
中 国传 统建筑 有如下几 个特点 :
( ) 形舒 展 大 气 。传 统 建 筑 多 采 用 大 门 、 1外 大
唱着时 间上漫不 可信 的变 迁 ” 。从这 个 角度 上讲 , ’ 建 筑不仅具有 功能 性 , 时还 背 负着 记 录人 类 文 明 同 和进 步的光荣 使命 , 映 出不 同历 史 阶段 的社 会意 反 识 和时代精神 。而哲学 作为人 类文 明 、 社会观念 、 时 代精神 的具体存 在 和表 现形 式 之一 , 该 也蕴 含 在 应 建筑 中。 追溯 到古 人搭 建 的第 一 问草棚 , 实 就 已经具 其 有 了现在建筑 基本 的使 用 功 能 , 是 灵 气 。传 统 建 筑 四角 飞 檐翘 起 , 2细 岔脊上装 饰有各 种辟邪 的脊兽 , 同的建 筑 , 不 岔脊 上 小兽 的数量 和种类 不 同。虽然脊兽 从最初 的保护木
栓和铁 钉 的功 能最 终演 变 成 建筑 物 等级 的标 志 , 但 是从装 饰 的角 度上 讲 , 脊兽 让建 筑 物 的沉 重 感显 得
一
、
建筑 与哲学
人们对 它 的感 官 评价 不 断地 发 生 着变 化 。而 功能 、 形式 、 受 的不同组 合 , 感 构成 了建筑 的多样性 。建筑 的多样 性产 生了建 筑技 术 ; 筑技 术 的 多样 性产 生 建
了 建 筑 风 格 ; 筑 风 格 不 断 变 化 , 产 生 了 建 筑 理 建 就 论 ; 建 筑 理 论 变 得 丰 富后 , 形 成 了建 筑 哲 学 … 。 而 就 二 、 国 传 统 建 筑 的哲 学 思 想 中 1 中 国 传 统 建 筑 的 特 点 .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3a5c6d63186bceb19e8bb64.png)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亘古绵长,伴随着木构架建筑体系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已经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
在世界室内设计发展史中,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以其自身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质而独树一帜。
中国传统哲学的功能是为了净化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的主流,它们对于中国传统室内设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其中礼制文化和典章制度成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思想发展的核心。
一、寓于伦理的严整布局中国的古人利用礼制与儒学教义来建立空间秩序,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
儒学的礼制思想,将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归纳为“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五大类。
在这五种社会关系中,三种是家庭关系,另两种则可以看作是家庭关系的延伸。
譬如君臣关系,亦被看成是父子关系,朋友则被看作是兄弟关系。
”①这种社会关系的严格定位,体现着严整有序、臻于平治的社会伦理价值。
儒学宣扬智愚贵贱上下有别,于是便有了所谓伦理纲常之道。
在伦理型文化中,“三纲五常”②被用来维系人与人的关系,它与宗法社会相结合,形成一种礼制秩序,这种礼制秩序便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社会处事准则。
因此,中国历代都对包括建筑和室内设计在内的各种建制严加界定。
作为中国传统住宅代表的四合院,以辈分、年龄、性别为依据,通过对一座住宅中正房、厢房、后罩房、倒座房的安排,以形成亲疏、尊卑、长幼的分野。
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正是以“家”的概念作为基础展开,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把伦理道德的价值观转化为美的意识,从而将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审美观念置于理性的支配之下。
伦理精神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和室内设计所独有的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往往有明确的轴线,单体建筑用方位和造型确定明确的主从关系,再通过严格的轴线对称方式将整个组群贯穿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
其实追求轴线的择中论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已表现出一种“中为尊”的观念,并体现于建筑之中。
中国建筑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建筑的核心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34e6250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f.png)
中国建筑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建筑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审美、哲学、家国思想、传承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传统理念。
自古以来,中国建筑与传统哲学、文化和社会风俗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反映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经历,更为体现当代面貌而追求设计和建设的理想。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和气”、“调和”和“美学品味”是最重要的审美标准,而中国建筑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也正是建立在这些标准之上的。
这种标准要求建筑不只和谐,而且要具有完备的结构及完美的细节,以及符合当时习惯的材料。
这种审美标准也在反映建筑本身是一个充满意象化、形象化、有机体而又可控制的审美体。
哲学思想是中国建筑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中国建筑一直尊崇的“宇宙节约原则”,强调了建筑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建筑作品在形象上反映了穹苍渊涵的精神世界,它是一种具有内在的价值的艺术实践。
比如,明清时期的中国庭院,在形式上内蕴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六辩”,例如“天人合一”、“和气致祥”、“生业兴邦”等。
这些哲学思想和审美准则包含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反映中国社会文明及审美趣味的古老思想体系。
另一个重要的中国建筑核心价值观就是“家国”思想。
在历史时期,家国思想一直是宫室建筑的根本理念,反映了中国文化思想的重要特征,即“以古代版图为理念的人们的家国审美的的理念”。
它要求建筑设计以宫殿的方式表达着政治部门的权力与专制,也表明王室命令对社会功能及形式上的控制。
它也主张宫室建筑既要反映一个国家或王室的强大,又要给予其具体的形象再现。
比如,在明清时期,故宫的建设是中华民族鼓舞士气、鞭策官吏奋发的重要隆典,它的形式及色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民族思想。
最后,传承与创新也是中国建筑的核心价值观。
在历史上,人们一直将礼仪、物质建筑、建筑设计以及建筑工艺作为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实践中,古典建筑作品是反映社会文化精神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承继前人精神成果、把握当代特点,融入现代理念和技术,做到创新又不违背传统,是中国建筑设计的基本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学思想与哲学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学思想与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a3e92b5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7.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学思想与哲学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建筑学与哲学的视角下,中国传统建筑融合了众多的建筑学思想与哲学,以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和哲学观念。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学思想和哲学进行探讨。
一、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思想与哲学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学思想和哲学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宇宙与人类的和谐关系,认为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宇宙与人类是相互渗透的。
在建筑学中,这一思想得到了体现。
在设计中,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建筑师运用自然元素,将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使建筑与自然形成有机的一体。
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假山、水池等元素都是根据山水意象创造而成,旨在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思想。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中国传统建筑倡导使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瓦片等,这些材料不仅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而且具有天然美观的特点。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学思想和哲学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二、阴阳五行的建筑学思想与哲学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也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阴阳五行理论强调了宇宙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这一理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和构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称与平衡。
建筑师通过将建筑物划分为左右对称的部分,以及前后的主次关系,使整体呈现出和谐的结构。
这种布局方式既符合了阴阳的哲学概念,也使得建筑物在视觉上更加美观。
在构造上,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五行的运用。
木、火、土、金、水代表了五行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得以体现。
例如,建筑的承重构件多采用木材,象征着木的特性;建筑的色彩和装饰中运用金、水、土等元素,表达了五行的哲学观点。
三、宜则久的建筑学思想与哲学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的寿命与耐久性,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学思想和哲学的体现。
东方对称美哲学
![东方对称美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cd34a2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c.png)
东方对称美哲学
东方对称美哲学,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万物之间的平衡、协调与和谐。
这种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渗透于建筑、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
在建筑领域,中国的古建筑以对称性为主要特点,无论是故宫、颐和园还是寺庙,都遵循着严格的对称布局。
这种对称不仅体现在建筑物的整体布局上,也体现在细节的装饰和摆设上。
这种对称美哲学认为,对称的建筑能够呈现出一种平衡、稳定的美感,同时也代表着权力和庄重。
在绘画领域,中国画讲究构图对称,画面中的景物通常以中心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以表现出和谐、平衡的视觉效果。
这种对称的构图方式不仅使画面更加美观,也能够更好地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
在音乐领域,中国传统音乐讲究节奏和旋律的对称,音符和节拍都有严格的排列规则,以呈现出和谐、优美的音乐效果。
这种对称的音乐结构也体现了东方哲学中的平衡思想。
在舞蹈领域,中国的传统舞蹈注重动作的对称与协调,每一个动作都有其对应的反方向动作,形成一种平衡、对仗的美感。
这种对称的舞蹈动作不仅使舞蹈更加优美,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舞蹈的主题和情感。
总的来说,东方对称美哲学是一种追求平衡、协调与和谐的哲学思想。
它不仅体现在艺术领域中,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这种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建筑中的哲学思想
作者:鞠海凤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6期
摘要: 建筑不仅具有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功能, 而且担负着反映和记录人类历史文明进程和时代精神的重任。
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建筑理论, 这些理论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建筑哲学。
实用理性、君权伦理、天人合一等传统观念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在我国当代建筑中, 建筑理性缺失, 一味求洋复古, 权贵意识泛滥。
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运用国际先进的科技与材料, 彰显中国国情, 体现本土文化特点和风格。
关键词: 建筑哲学; 实用理性; 天人合一; 权贵意志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与哲学
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使用、观赏的空间。
这是从建筑功能性的角度所给出的定义。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 “建筑这本头和木头的史书, 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 而城市的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 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 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着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从这个角度上讲,建筑不仅具有功能性, 同时还背负着记录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光荣使命, 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意识和时代精神。
而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社会观念、时代精神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 应该也蕴含在建筑中。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想
1.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理与情方面的认同,中国传统建筑有如下几个特点:
( 1)外形舒展大气。
传统建筑多采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 给人以舒展的感觉。
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 既遮阳避雨, 起庇护作用, 又从视觉效果上伸向大自然。
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 2)细节生动灵气。
传统建筑四角飞檐翘起,岔脊上装饰有各种辟邪的脊兽, 不同的建筑, 岔脊上小兽的数量和种类不同。
虽然脊兽从最初的保护木栓和铁钉的功能最终演变成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但是从装饰的角度上讲, 脊兽让建筑物的沉重感显得轻松, 让凝固显得灵动。
( 3)装饰材料华丽精致。
传统建筑顶部大量使用琉璃材料; 承重结构、内饰多用优质木材。
琉璃材料寿命长, 颜色鲜艳, 在阳光下耀眼夺目, 在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
木质结构作为承重和内饰, 精工雕琢, 不仅华丽, 讲究的图案还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美好和吉祥的祈愿。
( 4)注重风水。
以上三个特点, 仅指建筑物本身, 未及其外环境。
除此以外, 中国传统建筑非常讲究建筑外环境——风水。
2. 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想
( 1)实用理性精神。
中国的哲学思想注重入世, 强调“实用理性”, 这种价值观, 表现在建筑艺术上, 则是一种很现实的实用观。
“大人不华, 君子务实”(王符《潜夫论叙录》的传统农业文明带来了民族心理的务实精神。
从皇帝的寝宫到村庄的农家院, 虽等级千差万别, 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都是从方便生活、环境和谐出发, 创造出便于人生存、生活的空间。
( 2)君权伦理观念。
中国传统建筑始终以现世的君权为核心。
城市是封建统治的政治中心, 所有建筑不论大小通常按礼制来建设, 统治阶级的建筑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 街道纵横严整, 全城对称均衡。
如明、清的北京, 唐代的长安, 明代的曲阜城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礼制观念。
( 3)无神论和儒家思想。
西方可圈可点的著名古建筑多为宗教、神权服务。
而中国古建筑却始终以君权为核心, 神权处于次等的地位。
中国也有宏伟的宗教建筑, 但与代表君权的宫殿建筑相比, 却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
无论在型制上, 还是布局上, 都只是皇权建筑的陪衬。
其建筑艺术风格也没有像西方那样注重表现人们的宗教狂热。
儒学思想使中国人形成平和、宁静、含蓄和内向的民族性格, 这种性格贯穿于整个中华文化之中, 建筑艺术也反映了这种冷静、和平的气质。
歌德曾经这样评价我国的古代建筑:“在那里的建筑, 一切比我们这里更明朗, 更纯洁, 也更合乎道德, 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
”
( 4) “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古代的先哲以朴素的观念观察整个宇宙, 《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 万物与我为一“, 是庄子“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乐记》提出“乐者天地之和, 礼者天地之序。
”意思是宇宙之气处于整齐、和谐、有序的运化之中。
这些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充分体现了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尊重环境, 崇尚自然, 关注人性, 建筑与天然山水、植被自然融合; 建筑色彩与周边的色彩浑然一体。
比如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干阑式民居”, 它是一种下部架空的木结构住宅, 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 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非常适用, 这种民居形式的出现, 表现了人们非常注重与自然的协同,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在选材上, 木材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 它集轻巧、坚韧、易加工且数量可观等优点为一身, 成为中国古建筑的首选材料。
总之,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艺术中, 建筑师们都追求自然的美, 他们把这种源于自然, 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充分地运用到了建筑艺术中, 他们以“天人合一”作为建筑设计的最高目标, 把自然意识化、人性化, 力图通过建筑为人类打造一个自然和谐的世界。
三、中国新建筑的发展方向
社会变革、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往往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
建筑也是一样。
让我们冷静下来, 擦亮眼睛, 探寻一下中国新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吧。
中国建筑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立既跟得上时代步伐, 运用国际先进的科技与材料, 又能彰显中国国情, 体现本土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
只有从社会状况与文化艺术两方面认真考虑分析, 才能够建立科学的中国建筑艺术理论。
理论的关键便是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完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具本土文化特征的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在引进国际智力的基础上, 应依照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原则来培养中国自己的建筑师和规划师。
不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不是要求现在建筑红墙碧
瓦、砖木结构, 而是要传承民族建筑的文化内涵, 形成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
将传统资源转换为一种现代的建筑实物, 具体要做到以下四点:
1. 传统形式的现代借用
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呈现上升为一种概念化的、融入现代审美取向的、在形式结构上艺术与功能并重的主动式的形式语言, 使现代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元素, 又表现出创造性。
2. 技术上的运用及拓展
吸收传统建筑就地取材的优点, 尽量运用采集运输便利的材料作为建筑和营造环境的原料和装饰元素。
设计上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 减少资源的浪费, 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3. 传统习惯与当前生活方式的关联
人们的意识形态源自于生存经验的积累, 来自生活经历、所接受的教育及生活习惯等。
这注定了一个时代、一定地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传统习惯的亲切感, 也就是一种“趋向传统意识”, 有传统文化印记的设计容易感召受众的生存经验, 达到共鸣。
而在当前追求高效、简洁、快速生活节奏的生存方式中, 在传统积留的生存经验中选取与之对应的设计元素, 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追溯回忆, 幻想与回归自然, 完成一种感觉上的精神释放与安逸。
4. 文化保护意识与现代文化创新的共存
要做到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前提是传统建筑环境的留存。
传统的消亡使现代的建筑无从谈起。
因而必须有完善的政策保障, 使各处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不为现代建筑环境所遮蔽和破坏, 保留文化资源的原貌。
同时, 现代建筑文化的确定也不是对原资源的粉饰和照搬。
对传统建筑的态度应确定在“借鉴”上, 现代的创造最终形成的是代表传统文化的传统建筑与作为现代标识的现代建筑的合理
共存。
由以上分析我们发现, 要完成中国现代建筑理念上的建构, 不但要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材料及运作模式, 更重要的是发掘中国传统建筑所展现的哲学思想和现代价值, 做到本质思想与具体技术的契合, 重新认识风水学和传统建筑的价值, 创造出更多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现代建筑作品。
万变不离“和谐”与“自然”, 与中国环境, 与中国人相和谐的建筑才是我们理想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