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https://img.taocdn.com/s3/m/bbc1a38d84254b35effd3429.png)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北京市总体规划及评价
![北京市总体规划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6c5db0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d.png)
北京市总体规划及评价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的中心。
为了保持并提升北京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北京市政府制定了总体规划。
本文将对北京市的总体规划进行评价。
首先,北京市的总体规划注重城市功能的整合和优化。
规划提出了“一核、两翼、多点支撑”的发展战略,即以城市核心功能区为中心,建设两个功能翼区和多个支撑点,构建均衡、协调、有序的发展格局。
这种以核心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其次,规划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北京是中国的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
规划强调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到城市发展中,保持历史风貌和独特的城市特色。
这不仅能够提升北京市的文化软实力,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第三,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北京市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
规划提出了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措施,包括建设绿色交通系统、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环境监测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北京市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规划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北京市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和中国人民的大本营,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居民和社会各界的需求。
规划提出了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措施,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这不仅能够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够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总而言之,北京市的总体规划注重城市功能整合和优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北京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要实施这些规划,还需要解决一些挑战,如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集等问题。
因此,北京市政府需要加强规划执行力,通过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规划的实施,以实现北京市的长期发展目标。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baa6eb6cde80d4d8d05a4f61.png)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章城市规模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第五章新城发展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城市性质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
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的10%左右。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16c65685b307e87100f696ad.png)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oMcbyqM。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得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得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得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得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UxzaJPm。
2000年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占16、84%,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0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3328人。根据预测,2020年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将达55%,每万名职工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可达8000人。4ArgsOT。
产业布局
第一产业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向二产、三产延伸,逐步提高农业得综合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改造后得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得新型工业结构。限制与转移无资源条件得高消耗、重污染得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MOshjX5。
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得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得战略思想,建立完善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得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与谐社会得能力。X8goDy3。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2xk7A3I。
北京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北京城市规划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e4f88b0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0.png)
北京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城市规划保证北京城市规划管理的条例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城市规划管理的条例,希望大家喜欢!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按照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强城市建设工程的管理,制止违章用地、违章建设,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城市规划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北京地区进行各项城市建设工程,都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执行规划管理的规定。
第三条凡在北京地区进行下列城市建设工程的单位,均须持有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国家或地方建设计划的有关文件,报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规划审查批准,发给建设用地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征地、用地;发给建设工程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1)机关、团体、部队、城市企事业单位(包括国营农场等)和这些单位与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联合经营的企事业单位的城市建设工程;(2)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规定的市区范围内和郊区的城镇、工矿区、文物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水源保护区等规划范围内,以及其它特定地区内的农村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新农村、新集镇的建设工程。
这些建设工程也视同城市建设工程。
本项所列的各类区域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划定。
市区规划和各类区域规划范围以外地区的农村建设管理办法另定。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城市建设工程,系指:新建、扩建、改建、翻建房屋建筑、人防工程、公用设施、市政管线、铁路、地下铁道、道路、桥梁、公园、城市绿地、行道树、河湖水系、水源井、围墙和其它构筑物等。
第五条本办法第三条所列的城市建设工程,如系临时建设工程或需临时使用土地,亦须报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临时建设工程和临时用地应严加控制。
第六条居住在城镇内的个人进行建设工程,亦须报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第七条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国策。
各项城市建设工程都必须十分注意合理使用和节约建设用地。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https://img.taocdn.com/s3/m/d2400e7249649b6649d74762.png)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创造品牌。
北京城市规划
![北京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bcd0e1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1.png)
北京城市规划北京城市规划是指以北京市为主体,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规划方案,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北京城市规划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等等,下面将详细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划。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是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北京市的土地资源有限,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土地利用规划还要考虑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的协调发展,并统筹城乡用地结构布局,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交通规划是北京城市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在交通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道路网,提高道路治理能力,优化交通流线,缓解交通压力。
同时,交通规划还需要发展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公交、自行车等,提供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并通过完善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环境保护规划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北京市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环境质量直接关系着城市形象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环境保护规划中,需要加大对污染物的治理力度,提高大气、水质和土壤污染的防控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增加绿地和公园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经济发展规划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需要有健康、稳定的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规划中,需要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北京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等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可以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为城市的繁荣和居民的福祉做出贡献。
《202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范文
![《202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41fc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d.png)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篇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载着国家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际交往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指导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特制定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本规划旨在为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背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其城市发展具有独特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政府在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轮城市总体规划。
三、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具体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规划内容1. 城市空间布局本规划提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一主一副”的空间发展格局。
其中,“一核”指首都核心功能区,“一主”指以城市副中心为主体的东部发展区,“一副”指以北京新机场为核心的南部发展区。
同时,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2. 生态环境保护本规划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加强水源地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绿化建设等措施。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3. 基础设施建设本规划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方面。
特别是要加强公共交通建设,优化交通网络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安全水平。
4. 经济发展本规划提出促进经济发展,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五、实施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专门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北京市城市规划
![北京市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7e31d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60.png)
北京市城市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是指对北京市整体发展规划与布局的规划工作。
根据北京市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北京市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规划。
首先,北京市城市规划着重规划和布局了城市功能区。
根据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规划中明确了政务区、文化教育区和商业中心等重要功能区的位置和规模。
政务区位于市中心,是各级政府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的所在地;文化教育区包括了各大高等学府和文化设施,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商业中心则集中在市区的繁华地段,如王府井、西单等商业街区。
其次,北京市城市规划也注重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近年来,北京市实施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推行公交优先和限行措施、加大绿化力度、推进垃圾分类等。
此外,规划中还明确了北京市的水资源、空气质量、噪声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北京市城市规划也重视了交通规划。
北京市是中国的交通枢纽和交通瓶颈之一,交通拥堵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划中规划了轨道交通、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善。
此外,规划中还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停车场建设等措施,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
另外,北京市城市规划也着重规划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分配和利用。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用地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规划中明确了各类用地的比例和分布,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办公用地、工业用地等。
同时,规划中还保护了文物古迹和自然生态环境,规划了城市绿地和公园的建设和布局。
最后,北京市城市规划还注重了城市更新和改造。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一些老旧的建筑和社区需要进行改造和更新。
规划中明确了城市更新的目标和方向,鼓励老旧建筑的改造和历史社区的保护,同时推动新的城市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北京市城市规划是对北京市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规划和布局城市的功能区、环境保护、交通规划、土地利用、城市更新等方面,能够促进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_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_2035年)](https://img.taocdn.com/s3/m/4ece50ab360cba1aa911da3b.png)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4ea499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1.png)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是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继续推动北京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全球影响力、竞争力领先的国际城市。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人口合理调控。
充分发挥北京市的城市导向和承载优势,逐步落实人口规模控制和疏解非首都功能等政策,精心规划和稳妥推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和生活质量,实现人口优化结构和均衡发展,推进重点人口区域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二、加强城市空间格局优化。
整体调控和优化北京市空间布局,发展协调有序的区域格局。
加强首都核心功能集聚区建设,提高城市核心区的功能和品质,实现城市功能及经济发展的高度集聚。
统筹布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促进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构建联动发展的区域空间格局。
三、推动资源环境高效利用。
实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推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清洁生产和生活方式,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现代化交通、信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功能的支撑能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基层公共服务能力。
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创新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六、加强社会治理和市民素质建设。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七、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积极展示北京市的城市形象和发展成就,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频次,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提升北京市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
《202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范文
![《202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ad309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6.png)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篇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一、引言作为中国的心脏和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自新世纪的伊始,即担负起不断深化发展与创新的重任。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与城市地位之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应运而生,成为指引北京未来发展的重要蓝图。
二、规划背景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推动下,北京经历了快速的城市扩张与发展。
2004年的北京已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肩负着举足轻重的责任。
而这份总体规划,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规划不仅体现了国家战略要求,更是基于对首都的长期战略考量和对资源、环境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三、总体目标与定位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北京的定位是成为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
四、城市发展策略(一)空间布局本规划中,城市空间布局坚持均衡发展与特色化发展的统一。
按照主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的三级体系,有序地拓展和开发城市空间,特别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化带的建设。
同时,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古都风貌的保护给予高度重视。
(二)人口管理在控制人口规模的基础上,提升人口素质与结构。
积极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推动人口的城乡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确保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
(三)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
同时,优化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框架下,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本规划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将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
在生态空间保护上,严格实施生态红线管理,保护好森林、水源地等重要生态空间。
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六、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本规划强调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北京的城市规划有什么特点
![北京的城市规划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a28e2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6.png)
北京的城市规划有什么特点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市规划具有众多独特而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适应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北京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严格遵循了中轴线的布局。
这条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贯穿了故宫等众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场所。
中轴线的存在使得北京的城市布局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和对称美,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威严和庄重。
这种布局方式在世界城市规划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北京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
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划定和保护。
北京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故宫、颐和园、天坛等。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城市规划中划定了专门的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建筑风貌、街巷格局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保护。
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历史文化,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感受古代文明的重要场所。
北京的城市规划还充分考虑了功能分区。
中心城区主要集中了政治、文化、商业等核心功能,而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则规划了工业区、住宅区等。
这种功能分区的规划有利于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减少不同功能之间的相互干扰。
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功能分区,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交通规划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拥有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地铁线路不断延伸和拓展,极大地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
同时,道路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包括建设快速路、高架桥等,提高了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
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车辆数量的增加,交通拥堵问题仍然是北京面临的一个挑战。
在绿化和生态规划方面,北京注重公园、绿地的建设。
从大型的城市公园如颐和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到遍布市区的小型绿地和街心花园,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这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北京的城市规划还注重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
通过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产业合作等,形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促进了区域的整体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 2011221108120001 专业班级: 2011地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 韩忠 时间:2014.4.5 职称:讲师
2
摘要
两轴—两带—多中心 1.1、两轴 1.2、两带 1.3、多中心 中心城—新城—镇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3
摘要
近期北京市的空间布局做 了大的调整,将改变原来 单中心均质发展的“摊大 饼”状况,构建“两轴- 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 空间格局,以此解决中心 城过度聚集带来的诸多问 题。在此基础上,新北京 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 域城镇结构。
10
结论
• 北京过去单一轴线,单一中心的城市结构和“摊大饼”的 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快速的人口经济增长,带来了人口 分布集中、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的诸多问题。新规划中提 出的两轴-两带-多中心模式将促进北京更好更快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主要参考文献
• • • 【1】孙洪铭《北京中北京城市新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2】北京2020年建成宜居城市空间布局三大变化 /zh_cn/domestic/945/20050304/12146071.html 【3】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 新规划调整北京布局 /content/2005-03/04/content_190117.htm 【4】轴线360百科 /doc/6590413.html#6590413- 6804190-6 【5】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publish/portal0/tab662/info5887.htm 【6】《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
•
•
12
13
• •
8
1.3多中心
中关村科技园区 核心区
奥林匹克中心区
顺义现代制造 业基地 海淀山后地区科技 创新中心 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
通州综合服务中心
中央商务区(CBD)
亦庄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中心
9
2、“中心城—新城—镇”市域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 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 地区,加上了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 新城即是在原有卫星城的基础 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 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 模化城市地区,应该成为北京“两 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中两个发展带上的11个重要节点, 它们分别是通州、顺义、亦庄、大 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 谷、延庆、门头沟。
4
1、两轴-两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心
1.1、两轴 所谓“两轴”是指沿长 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 线的南北轴。这两条轴线 凸显出北京城市的“十字 空间构架”。
5
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 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 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 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6
7
1.2、两带
• 所谓“两带”是指包括 通州、顺义、亦庄、怀 柔、密云、平谷的“东 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 房山、昌平、延庆、门 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西部主要发展高新技术、 休闲旅游、教育等产业, 东部主要发展现代制造 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