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pptx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苏联专家提出那份“以天安门广场为 行政中心”的规划意见时,聂荣臻见到后非 常高兴,送给毛泽东。毛泽东说:照此方针。 于是,以旧城为基础进行扩建的规划方针就 此确立。
1957~1982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经历反复、日趋 完善阶段。
从1950年开始,北京的城
市规划包括了集中式布局,即
北京的发展是四环之内。未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浅析
目录
1 北京城市规划沿革 2 2004-2020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3 对该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想法
1949~1953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初步形成阶段
“梁陈方案”中的行政区域大体分布草图
“梁陈方案”:行政中心西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北京城的城墙、城楼、牌楼都完整存在的时候, 建筑学家梁思成竭力主张:要完整保留北京古城。他遇到知音——曾留 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1950年,俩人联手提出了《关于中央人民 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将自己的观点变成了具体的规划,也就 是后来北京规划史上著名的“梁陈方案”。
规划绿化隔离带
中间是一个“凸”字形的, 明清时期的老北京城,东北角 就是北京的飞机场’两条河是 潮白河、永定河把北京环抱起 来。这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对 北京的城市规划,到1992年还 是在适用这样的规划。
规划老城
规划中心城发展
深蓝色的是工业区,工业区 都在城市的边缘。居住区是在 城市的中央。这是社会主义计 划经济时期北京的规划,几十年 北京基本上按规划建设的,问 题在于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 济条件之下,城市之间竞争激 烈,北京也要发展,也要搞工 业、也要搞开发,但是在计划 经济时期,大体上从1950年至 1980年这一时期发展,平均每 年建设用地供应量不到十平方 公里。
数量上已超过旧建筑,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因而规划对旧城保护与
改造的关系上更强调了保护,提出了不仅要保护文物古迹,而且要保护其周
围环境,要对旧城实施整体保护的要求。
第三,在规划方案中强调了“骨头和肉”要配套的原则,大大加强了住
宅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强调了基础设施不仅要还帐,而且要先行。
第四,第一次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专题列入总体规划,提出了“治山治
此方案的核心是:为疏散旧城压力,行政中心西移,在西面建立新 城。具体建议是:展拓城外西面郊区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的适中地点, 有计划地为政府行政工作开辟行政机关所必需足用的地址,定为首都的 行政中心区域。后来,陈占祥在专著中对方案进行了解释说,新市区主 要在复兴门外,长安街西端延伸到公主坟,以西郊三里河作为新的行政 中心,把钓鱼台、八一湖等组织成新的绿地和公园,同时把南面的莲花 池组织到新行政中心的规划中来。方案明确提出要疏散旧城区的人口。
北京人口再增加,采取组团模
式,在外围搞十个组团,原来
规划的是清河组团、北苑组团、
酒仙桥组团、东坝组团、定福
庄组团、垡头组团、南苑组团、
丰台组团、石景山组团、西苑
组团,每一个组团容纳20万至
30万人。也就是说中心400万到
450万,外围200万到250万。
规划组团
如何分开中心城区与组 团,就是在城市里中间建一 条绿环。这一绿环面积是 165平方。
结构。这既是首都功能的需要,也是首都人才、信息、历史、自然资源的优
势所在。同时要以第三产业发展来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实现高科技的改
造,建立优质、高效的经济。
第三,首都的人口规模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论定,适当留有
余地,并应把流动人口纳入城市规模,在适度控制的前提下加强管理与疏导。
“方案”的规划草图中,行政中心区以南还规划了一个商务区,大致 位于今天的北京西站及周边地区。这样一来,北京将拥有三个相互联系 又功能区分的中心区域,行政、商务、文化功能区分离,各自组团式发 展。
苏联专家方案:天安门广场为行政中心
梁陈提出方案前后,在两个突出问题上 遇到了对立面。一是有关行政中心的确立。 1949年,在聂荣臻主持的城市规划会议上, 苏联专家巴兰尼克夫提出一份《关于北京市 将来发展计划的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提出, 要以天安门广场为行政中心。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无较大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的北京,当
时的北京是在红色的范围里,
就是延着老北京的“品”字型
的内城。北京市当时周边也没
有什么发展,黄色部分是农业
地区,绿的是山区,及延庆的
盆地,还有两个水库:密云水
库和管厅水库。另外还有怀柔
水库(水库用浅蓝色表示)。
80年代后北京的规划
第一,鉴于北京已建立起较强大的工业基础,市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
年开发土地25平方公里。特别是1996年至2002年,每年平均土地供应
56平方公里,最近两年围绕着“奥运”最高的土地供应量达到66平方
公里。
北京有些郊区如通州、大兴已经与北京中心城区连在一起。
第一,房地产的增长。房地产的投资在90年代只占到全市12%,到 2002年超过一半,这是很不正常的。
第二,原来在北京规划的绿化隔离带,将中心区和外围隔开。隔 离带中应该是树木或农田,以保持城市的环境。但是因为房地产开发 等问题,现在这一条绿带已经不存在了 。
90年代后北京的规划
第一,提出了建设开放型国际城市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加
强与国际、国内广大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合作,而且要逐步改造
“大院式”单位办社会的城市结构,加快各项城市设施社会化的发展,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源自文库济体制的需要。
第二,明确了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就是要建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经济
展过大过多造成能源、水源、用地、交通的全面紧张,影响政治、文化中心
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城市性质中不再提经济中心,而是强调发展适合首
都特点的经济,强调除工业外的多种经济事业的发展。
第二,鉴于“文化大革命”中对历史文物的空前破坏,同时随着建筑技
术发展高层建筑对旧城平缓开阔空间造成严重威胁,以及在旧城区新建筑在
水、防治污染、兴利除弊、提高环境质量”的目标。
8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从1980年至
2002年北京的规模不断扩大,北京的外来的人口越来越多。到2002年,
北京外来人口大体是300多万人,本市户籍人口1100万人,人口数量
相当于现在两上香港。而整个城区的面积达到941平方公里,平均每
1957~1982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经历反复、日趋 完善阶段。
从1950年开始,北京的城
市规划包括了集中式布局,即
北京的发展是四环之内。未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浅析
目录
1 北京城市规划沿革 2 2004-2020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3 对该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想法
1949~1953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初步形成阶段
“梁陈方案”中的行政区域大体分布草图
“梁陈方案”:行政中心西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北京城的城墙、城楼、牌楼都完整存在的时候, 建筑学家梁思成竭力主张:要完整保留北京古城。他遇到知音——曾留 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1950年,俩人联手提出了《关于中央人民 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将自己的观点变成了具体的规划,也就 是后来北京规划史上著名的“梁陈方案”。
规划绿化隔离带
中间是一个“凸”字形的, 明清时期的老北京城,东北角 就是北京的飞机场’两条河是 潮白河、永定河把北京环抱起 来。这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对 北京的城市规划,到1992年还 是在适用这样的规划。
规划老城
规划中心城发展
深蓝色的是工业区,工业区 都在城市的边缘。居住区是在 城市的中央。这是社会主义计 划经济时期北京的规划,几十年 北京基本上按规划建设的,问 题在于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 济条件之下,城市之间竞争激 烈,北京也要发展,也要搞工 业、也要搞开发,但是在计划 经济时期,大体上从1950年至 1980年这一时期发展,平均每 年建设用地供应量不到十平方 公里。
数量上已超过旧建筑,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因而规划对旧城保护与
改造的关系上更强调了保护,提出了不仅要保护文物古迹,而且要保护其周
围环境,要对旧城实施整体保护的要求。
第三,在规划方案中强调了“骨头和肉”要配套的原则,大大加强了住
宅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强调了基础设施不仅要还帐,而且要先行。
第四,第一次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专题列入总体规划,提出了“治山治
此方案的核心是:为疏散旧城压力,行政中心西移,在西面建立新 城。具体建议是:展拓城外西面郊区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的适中地点, 有计划地为政府行政工作开辟行政机关所必需足用的地址,定为首都的 行政中心区域。后来,陈占祥在专著中对方案进行了解释说,新市区主 要在复兴门外,长安街西端延伸到公主坟,以西郊三里河作为新的行政 中心,把钓鱼台、八一湖等组织成新的绿地和公园,同时把南面的莲花 池组织到新行政中心的规划中来。方案明确提出要疏散旧城区的人口。
北京人口再增加,采取组团模
式,在外围搞十个组团,原来
规划的是清河组团、北苑组团、
酒仙桥组团、东坝组团、定福
庄组团、垡头组团、南苑组团、
丰台组团、石景山组团、西苑
组团,每一个组团容纳20万至
30万人。也就是说中心400万到
450万,外围200万到250万。
规划组团
如何分开中心城区与组 团,就是在城市里中间建一 条绿环。这一绿环面积是 165平方。
结构。这既是首都功能的需要,也是首都人才、信息、历史、自然资源的优
势所在。同时要以第三产业发展来推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实现高科技的改
造,建立优质、高效的经济。
第三,首都的人口规模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论定,适当留有
余地,并应把流动人口纳入城市规模,在适度控制的前提下加强管理与疏导。
“方案”的规划草图中,行政中心区以南还规划了一个商务区,大致 位于今天的北京西站及周边地区。这样一来,北京将拥有三个相互联系 又功能区分的中心区域,行政、商务、文化功能区分离,各自组团式发 展。
苏联专家方案:天安门广场为行政中心
梁陈提出方案前后,在两个突出问题上 遇到了对立面。一是有关行政中心的确立。 1949年,在聂荣臻主持的城市规划会议上, 苏联专家巴兰尼克夫提出一份《关于北京市 将来发展计划的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提出, 要以天安门广场为行政中心。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无较大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的北京,当
时的北京是在红色的范围里,
就是延着老北京的“品”字型
的内城。北京市当时周边也没
有什么发展,黄色部分是农业
地区,绿的是山区,及延庆的
盆地,还有两个水库:密云水
库和管厅水库。另外还有怀柔
水库(水库用浅蓝色表示)。
80年代后北京的规划
第一,鉴于北京已建立起较强大的工业基础,市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
年开发土地25平方公里。特别是1996年至2002年,每年平均土地供应
56平方公里,最近两年围绕着“奥运”最高的土地供应量达到66平方
公里。
北京有些郊区如通州、大兴已经与北京中心城区连在一起。
第一,房地产的增长。房地产的投资在90年代只占到全市12%,到 2002年超过一半,这是很不正常的。
第二,原来在北京规划的绿化隔离带,将中心区和外围隔开。隔 离带中应该是树木或农田,以保持城市的环境。但是因为房地产开发 等问题,现在这一条绿带已经不存在了 。
90年代后北京的规划
第一,提出了建设开放型国际城市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加
强与国际、国内广大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与合作,而且要逐步改造
“大院式”单位办社会的城市结构,加快各项城市设施社会化的发展,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源自文库济体制的需要。
第二,明确了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就是要建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经济
展过大过多造成能源、水源、用地、交通的全面紧张,影响政治、文化中心
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城市性质中不再提经济中心,而是强调发展适合首
都特点的经济,强调除工业外的多种经济事业的发展。
第二,鉴于“文化大革命”中对历史文物的空前破坏,同时随着建筑技
术发展高层建筑对旧城平缓开阔空间造成严重威胁,以及在旧城区新建筑在
水、防治污染、兴利除弊、提高环境质量”的目标。
8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从1980年至
2002年北京的规模不断扩大,北京的外来的人口越来越多。到2002年,
北京外来人口大体是300多万人,本市户籍人口1100万人,人口数量
相当于现在两上香港。而整个城区的面积达到941平方公里,平均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