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学考试重点加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台阁体:明代前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有杨士奇、杨溥、杨荣,都是台阁重臣。
当时明国力渐盛,以馆阁重臣为主的作家受朝廷文化影响,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文坛。
很难让人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作者真实的个性化的思想感情。
茶陵派: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有较大影响的诗派。
以李东阳为代表,因其为湖南茶陵人而得名,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
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较多的是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诗歌的艺术审美特征。
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风格雍容典雅,平正华丽,有些作品摆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
李东阳的“轶宋窥唐”对后来的“前七子”产生一定影响。
童心说:童心说是明代后期李贽的文学主张。
《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
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他提出了文学进化论观点。
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
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性灵说:是袁枚对诗歌创作提出来的观点。
他论诗主“性灵说”,所谓性,即性情、情感,灵,即灵气、机趣。
认为诗以情为本,讲求个性,不可因袭,同时也应注意才识与学问。
袁枚的这一看法,针对的是当时风行诗坛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
梅村体:清初诗坛著名诗人吴伟业(号梅村)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
它吸取元白歌行体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李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开出新境界。
梅村体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怆怀故国和感慨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
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情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
代表作《永和宫词》、《圆圆曲》,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神韵说:清代诗人王士禛诗歌理论的核心。
在理论上继承了钟嵘、司空图、严羽的诗学思想和南宗画论,总结了王维、孟浩然以来的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传统,将神韵说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诗歌理论。
强调“兴会神到”。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桐城派: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为安徽桐城人,故称之为“桐城派”。
其散文理论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常州词派:乾嘉时期,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笼罩了整个社会,文学领域的重实倾向也成为这个时期审美的重要价值取向,受到此风气影响,这时期的词坛中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
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崛起,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主要还是表现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
他的词气势雄健,风格俊逸。
词风较为质实,但其内容范围仍然比较狭窄,意旨较隐晦。
花雅之争:乾隆年间,北京、扬州等地的封建士大夫因昆腔曲调婉转、文词典雅而称之为“雅部”,除此之外的地方剧种因曲调粗犷、言语通俗而被称为“花部”或“乱弹”。
地方戏不登大雅之堂,被统治者排挤,昆腔则受到钟爱,给予扶持;花部剧种属于附属,主要在民间演出,但在乾隆年间花部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雅部逐渐消歇。
(分三部:一、昆弋争胜。
弋阳腔进入宫廷,逐渐雅化。
二:昆秦争雄。
清政府行政干预,秦腔被挤出京城。
三:各地方花部群起与昆曲的竞争。
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控制局面。
京城剧坛诸腔竞奏,各地花部也纷纷组班,风然兴起,形成所谓“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繁荣局面,昆曲,颓势难返。
)
诗界革命:近代文学史上的诗歌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戊戌变法前,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等人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并试做新诗,但此时只是在诗句中运用新名词,思想内容
与艺术形式并未革新。
成就最高的是黄遵宪,他提出“我手写我口”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在表现方法上主张利用古人的优良艺术传统,并结合新事物利用新语言。
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日本继续鼓吹“诗界革命”,力求解决诗歌为改良运动服务的问题。
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
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
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
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
大题
一、关于人物与文学流派:
1、宋濂与刘基
宋濂主张:其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强调“文”要贯穿“圣贤之道”的内核,具有强烈的卫道气息,将表现作家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彩的文学创作排斥在体道之“文”外。
宋濂散文创作:(1)他的散文创作,不少作品多道学气(2)他的一些作品,特别是人物传记和记事写景之作,由于注意生活基础与艺术技巧,富有文学性(3)他的记叙散文简朴明洁,往往不落俗套,特别是有些局部的描绘,颇具艺术欣赏价值
宋濂散文成就。
一是以传记文最为出色,深得《史记》笔法,寓褒贬于自然叙述之中,生动形象,传神写照。
如《秦士录》。
二是写景文笔力求简洁清秀。
如《环翠亭记》三议论性散文,行文从容,于章法变化中透出一股雍容典雅的气度。
如《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代表作《郁离子》、《活水源记》(1)刘基的寓言散文颇有特点,作者往往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的态度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2)刘基其他散文作品也偶有佳作,特别是一些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常能表现出作者一定的艺术匠心
2、徐渭:自称书一、诗二、文三、画四,为人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自由,其杂剧创作在戏曲史上享有盛名,是明杂剧代表作家。
代表作:(1)《四声猿》(一组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前两部是对黑暗政权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恣意戏弄,后两部是对女性的赞歌,也是对人才易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
(2)《歌代啸》,四出市井讽刺杂剧
创作特色:(1)杂剧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表现出陈规尽扫、独备一格的气度(2)作品不避人间烟火与市井气息,一定意义上反映出有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3)他对所谓巍巍正统与赫赫权威勇于揭露、善于讥刺,嬉笑怒骂,谑而有理,开创了讽刺杂剧的新路(4)精通音律,《女状元》全用南曲,具备开创意义。
3、李贽:晚明思想家、文学家,接受王阳明哲学理论影响,站在王学左派的思想立场,进一步提出童心说。
(1)思想极具叛逆色彩与反叛精神(2)文学观念包含着离经叛道的因素(3)作品也往往论点鲜明、立意独特,直写自我对生活独到的见解,抨击假道学的虚伪面目,直率辛辣,锋芒毕露,具有挑战性(4)作有不少书札,这些作品多直述个人生活观念,以论说犀利、态度分明文风质直见长,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4、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字犹龙,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直隶苏州人。
作品强调感情和行为,代表作《古今小说》、“三言”。
“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在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上做了巨大贡献。
5、吴伟业:(1)创作关照历史兴亡。
以明末清初的历史现实为题材,反映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社会变故,描绘动荡岁月的人生图画,志在以诗存史。
分四类:以宫廷为中心,写改朝换代的沧桑巨变,《永和宫词》;以明清战争和农民起义斗争为中心,揭示明朝走向灭亡的趋势,《圆圆曲》;以歌伎艺人为中心,叙述南明福王小朝廷的衰败覆灭,《临淮老妓行》;以平民百姓为中心,揭露清初统治者的恶政与下层民众的痛苦,《马草行》。
(2)痛失名节的悲吟,是另一主题,《自叹》(3)创立“梅村体”,在七言歌行上贡献极大。
6、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阳山人。
(1)提出神韵说,诗歌创作中神韵诗占了主流(2)入蜀使粤诗的变异是其宗宋的反映和结果
7、李渔:《无声戏》、《十二楼》(1)李渔的短篇小说全是叙写世情的,展示的是社会家庭间的财产、婚姻、子嗣、立身处世的问题,但他并不摹写真实生活,而是他别出心裁的经验之论和游戏人生的意趣(2)继承了拟话本小说与生俱来的关于名数、有裨风化的套路,篇首篇尾为说教,有少数作品径直是劝善惩恶、维持世道的内容,但很少在封建纲常伦理上做文章,所发的大多为别出心裁的饮食日常之道(3)其小说创作表现出一种玩世的娱乐性(4)在小说创作中有着活跃的创造意识,但过分强调了创造的自由性表现出一种主观专断的叙事特征和情节的随意性
8、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
浙江钱塘人。
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称。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主张:(1)倡导“性灵说”。
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2)主张“性灵”和“学识”相结合,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3)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
(4)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二者同源而异流,双峰并峙,两水分流。
影响:(1)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
(2)其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
(3)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多叙写身边琐事与风花雪月,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浅薄甚至浮滑。
9、前后七子的代表人物,文学主张及其文学意义
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含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诗歌群体。
反对宋学,倡导以复古求变革,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推崇格高调雄,主张学习古人“法式”。
贬斥文学主理现象,提出“主情”论调、“真诗在民间”说。
拟古之作较多,时政题材较有价值,作品具兴象、风骨;弊端为格调单一,模仿过甚。
理论作品如李梦阳《空同子论学》等。
后七子:明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另含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的诗歌群体。
更重视对诗歌技法的探讨,主张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将学古与师心相结合。
理论作品如王世贞《艺苑卮言》。
得失:积极意义:(1)他们在复古的旗帜下,为文学寻求了一席独立存在的地位。
(2)在重视文学独立地位的基础上,前后七子增强了对文学本质的理解,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和创作实践发起了一定的冲击。
前七子明确的将复古的目的与文学表现作家真情实感、刻画真实人生的追求联系起来。
消极意义: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存在着距离,求真写实的观念并未在作品中充分体现出来,为数不少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模拟制作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水准。
影响:(1)前后七子发起的文学复古思潮,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产生过不小的震动,同时也给后世文坛带来的直接与简接、正面与负面的种种影响。
(2)从另一方面来看,前后七子一些文学变革的主张在某种意义上也开启了后世文学新精神。
10、公安派的影响:(1)提出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即以“性灵说”为核心的文学主张(2)在创作上主张有感而发、直抒胸臆(3)艺术风格清新轻逸,创作效果清新洒脱、清逸自如、逸趣横生(4)一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导致了浅率化的流弊。
二、关于艺术特色:
1、《水浒传》的艺术特征:(1)娴熟运用白话体。
《水浒传》能娴熟运用白话体来写景、叙事、传神,特别是在语言个性化方面,从对话中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性格,是白话体成熟的标志。
(2)塑造同而不同的人物群像。
《水浒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体小说的典范,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超群绝伦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并将性格相近的一类人物写的各个不同。
(3)传奇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尚不脱“超人”气息,但同时,作者又把超凡人物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上,让他们在市井细民中周旋;在用重彩浓墨描绘高度夸张、惊心动魄的故事时,也注意在细节真实上精雕细刻,逼近生活。
传奇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与真实感。
(4)连环钩锁、百川入海的结构。
《水浒传》的情节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上半部以人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为顺序,连环钩锁,层层推进。
2、《金瓶梅》的艺术特色:(1)在创作上寄意于时俗,即当代的世俗社会。
它取材于当代现实社会,描写平凡人物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将小说视角转向普通社会、琐碎家事、平凡人物。
(2)在立意上着意在暴露,他用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人间的假、恶、丑,并广泛而成熟的运用多种讽刺手法。
(3)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迈进了新的一步。
首先小说描写的重心开始从讲故事向写人物转移;其次,小说主义多色调、立体化的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了人物性格的立体化。
(4)网络状的结构。
《金瓶梅》从复杂的生活出发,全书并不是以单线发展,每一个故事在直线推进时又常将时间顺序打破,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结构。
(5)妙在家常口头语。
《金瓶梅》的语言在口语化、俚俗化方面作了可贵尝试。
它多用家常口头语,又大量吸取市民中流行的方言、行话、谚语、歇后语、俏皮话等,熔铸了“一篇市井的文字”
3、如何理解《聊斋志异》的文体:全书体裁复杂,以短篇小说为主,兼有杂记、寓言等多种文体。
其中有简约记述奇闻异事如同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篇,也有故事委婉、记叙曲微如同唐人传奇的篇章。
三、关于人物形象与重要作品:
1、《三国志演义》中重要人物形象:刘备:仁德明君、仁爱宽厚;曹操:残暴奸雄、奸诈雄豪;诸葛亮:忠贞贤相、谋略超人;关羽:忠义良将、勇武沉着;张飞:骁勇莽撞;赵云:智勇、浑身是胆;周瑜:心地狭窄;鲁肃:忠厚老实;司马懿:老奸巨猾
2、《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及其情感变化,通过唱词分析人物内心
人物形象:《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
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
(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
她为此精神苦闷、忧郁。
老师对于《诗经》“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
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2)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
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3)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
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
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
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
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
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情感变化:(1)由唯唯诺诺的官家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2)在渴望中为情而死,面对阎罗据理力争,身为鬼魂而对柳梦梅一往情深,最终为情复生,称意成婚(3)对胜利果实的保护与捍卫
唱词:“年已及笄······”(1)对自由相亲、浪漫结对的君子与淑女的艳羡(2)自己身不由己的无奈、委屈、痛苦与春情幽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1)对春光之美无人识得的叹息(2)对自身之美无人怜惜的感喟
3、《长生殿》作者、内容、人物形象
内容:洪昇取材自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习称天宝遗事。
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人物形象:李隆基(1)并不是自始至终都是专一的,虽然已和杨玉环定情,但是很随便的就对虢国夫人生发爱意,引发春望宫纠葛;虽然李杨感情增进一层,但是不久终因梅妃而起翠阁纠纷,我们看出李隆基一样拥有帝王的多情。
(2)嵬坡兵变后,李隆基变得很专一。
而这也伴随着李隆基性格中“忏悔”的一面。
唐明皇对杨玉环的死是有深深的忏悔意识的,“忏悔”是发自内心的反思,这必然使自己对贵妃的爱意更浓化。
(3)李隆基并非仅仅是“情种”,更有政治家的权谋。
《埋玉》《献饭》都可以看出李隆基的政治谋略。
杨玉环:她是虚构与真实的存在、矛盾与统一的存在、发展的存在。
(1)杨玉环为知书达理、能够权衡轻重的才貌双全的女子,并是一个痴情女子。
(2)同时杨玉环不是简单的平面的存在,而是圆形的、立体的、有
性格的,,矛盾与统一的存在。
春望宫纠葛和翠阁纠纷中杨玉环是有性格的,有权利意识的,这时性格是矛盾的,既有对真情的追求,更有后宫争宠欲念。
但是当国家真正的陷于为难,当自身的爱情与国家的命运相冲突时宁愿牺牲自己,为了成就与唐明皇的至情,此时自己思想又是统一的。
(3)杨玉环性格也是发展的,从当初的与虢国夫人、梅妃争宠,到后来的为国捐躯,显然可以看出其性格的成长性。
4、《桃花扇》作者、内容、人物形象
内容:由清初作家孔尚任所作,是一部传奇剧本,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
侯方域:(1)侯方域是明朝末年进步政治势力的一个代表,他反对阉党政治,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帮助大明摆脱危机。
(2)侯方域是一个软弱的知识分子,在他身上有着中国士大夫阶层自《诗经》产生时代就有的对家国沦丧的深沉悲哀。
(3)在侯方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产生的时代和作家的影子,这个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李香君:清代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是对爱情忠贞、敢爱敢恨,是非分明、有血有肉,不畏权贵、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的形象。
(1)李香君是非分明,不贪图小利。
出身卑微,是晚明的一名歌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一员,但是她深明大义,坚定正直,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却具有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的高尚情操与气节。
(2)她矢志不渝,忠贞不二。
李香君虽然沦落风尘,却对爱情忠贞不渝。
(3)李香君的命运最终以悲剧结局,但正是由于许许多多像李香君一样的人,敢于反抗和痛斥权奸的倒行逆施,以及所表现出的令人钦佩的独立人格,才将那个黑暗的时代化作了永恒的过去。
5、《红楼梦》中重要人物分析
贾宝玉,幼号绛洞花主,原籍金陵,荣府贾政次子,自幼深得祖母宠爱。
也生于仕宦世家,容颜姣好,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暝视而有情。
因住怡红院结诗社时起号怡红公子,资质聪颖,个性温柔、终日嬉戏于脂粉队里,养成一种偏僻乖张的性情。
薜宝钗,别号蘅芜君,与宝玉原系姨表姊弟。
生得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丹,眉下画而横翠,肌肤也丰泽而白皙。
她性情温和贞静,行为豁达大度,处事随分安时,才情之高,亦只她堪与黛玉匹敌。
故贾府中自贾母起,上上下下没有不称赞她的,不过她在滴翠亭外嫁祸黛玉更足见她心机之深。
林黛玉,字颦卿,别号潇湘妃子。
原藉姑苏,贾母心爱的外孙女。
先伤母,其父亦不久去世。
作者形容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跃然纸上。
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为十二金钗之冠。
王熙凤,小名凤姐儿,浑号凤辣子,贾琏之妻。
生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威春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由这段的描写,不难想像出她是怎样一个人物。
她争强好胜,处处不肯落人褒贬,工于心机,把一个复杂的大家庭荣府治理得当,不能不说是她的长处。
但她虚荣,贪财、阴险、毒辣、邀功、诿过等缺点,亦不为少。
6、新文体的代表作与特点
代表作:《少年中国说》、《过渡时代论》、《呵旁观者文》、《说希望》以及《变法通议》、《自由书》、《新民说》特点:(1)比传统的古文语言通俗,条理明晰,即“平易畅达”;(2)不避俚语俗言,吸收外国语法,不分骈散与有韵无韵,词汇丰富,句法灵活,艺术手段多种多样,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表现力;(3)自由大胆地抒写己见,“纵笔所至不检束”,思想新警动人(4)笔锋充满感情,用铺排的笔墨以加强文章的煽动力、感染力。
7、《醒世姻缘传》:
清代长篇小说,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
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对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社会黑暗的两大症状——腐败的官场和浅薄的世风作了鞭辟入里的解剖,是一部非常杰出的中国古代世情小说,其在塑造人物、梳理故事等手法方面都是同类小说的杰出者。
《醒世姻缘传》以明代前期为背景,写了一个两世姻缘、轮回报应的故事。
前二十二回写晁源携妓女珍哥打猎,射死一只仙狐并剥了皮,后娶珍哥为妾,虐待妻计氏,使之自缢而死,此是前生故事。
二十三回以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