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与实质

合集下载

我国产业结构转变趋势

我国产业结构转变趋势

我国产业结构转变趋势我国产业结构转变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产业结构调整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从计划经济时期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由以重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重要历程。

本文将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趋势,以及这一趋势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作为一个发展中经济体,我国产业结构具有一些特殊性和特点。

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以制造业为例,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大的,具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中混杂着高端和低端产业。

虽然我国在一些高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也仍然存在大量的传统产业,如煤炭、钢铁、石化等。

第三,我国服务业的比重逐步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就业增长和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四,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明显。

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先进,以高新技术行业和服务业为主。

而中西部地区则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滞后。

这些特点将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趋势1. 服务业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将不断增加。

服务业具有覆盖面广、就业强、创新性高等特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愈发显著。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增速明显快于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这一趋势将在未来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的比重将会继续提高。

2. 制造业结构将升级优化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传统制造业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等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

试析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

试析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

试析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陶良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严重失衡到基本合理的发展轨道。

从总体上判断,我国已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门类齐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已基本上改变了一个时期以来严重失调的状况,并初步完成了合理化的任务,进入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级化的阶段。

1949年以前的中国经济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经济并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近代工业几乎没有得到发展。

1949年至1952年,我国用了三年时间进行了恢复性建设,到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到解放前的最高水平。

1953年开始的工业化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极低、工业生产能力很弱的基础上艰难起步的。

1953年至1980年,我国在产业结构方面发生了两次大的超前转换和一次大的被动调整。

第一次大的产业结构超前转换是“大跃进”时期,由于重工业超前发展,使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出现严重失衡,农轻重的比例关系由1957年的43.3:31.2:25.5变为1960年的21.8:26.1:52.1。

在经过5年的被动调整,初步扭转了产业结构的失衡状况后,十年文革片面强调为备战服务,使产业结构重又步入“重型化”的轨道。

1976—1978年,在经济发展上又出现了“急于求成”,通过大规模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发起了对工业化的新一轮强攻。

这第二次产业结构的超前转换进一步加剧了各产业间、轻重工业间、重工业内部的结构性的矛盾和比例关系失调,造成生产与消费的尖锐对立,社会经济关系全面紧张。

在整个80年代,在需求总量迅速增长和需求结构快速变动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新的格局。

工业以重工业的主导向优先发展轻工业转化,第三产业出现了历史上最快的增长时期。

1951年至1990年期间,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动更为显著,变动幅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幅度,以此评价,产业结构的演进趋于合理。

1991年至1997年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变动较大,从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体的结构变化看,第二产业增长最快,比重增加较大;第一产业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增长较快,比重也有所增加。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产业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体系,它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演变
具有重要意义。

从开放到今天,中国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三大产业”向
“四大产业”转变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及其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

开放以前,中国的产
业结构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以农业、工业、建筑业为“三大产业”,其中,农业和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对国民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较高,但技术水
平较低,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限制。

开放以后,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一
系列深刻的变革,从“三大产业”向“四大产业”演变,即增加了服务业,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

其中,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工业越来越重要,而
服务业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经过多年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今天经济发
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导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

一是存在主导产业的明显
变化,从农业向工业、服务业的转变,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
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有所提高。

第5章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5章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含义:指能够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其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 又有较大的产业关联效应的产业部门。技术先导的标准是技术进 步率和贡献率;出口先导标准是出口依存度(某一产业产品出口 占总产量之比)和国际需求比较增长率(某种产品的国际需求收 入弹性与相比较的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之比)。 2、(美)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 理论依据是:(1)不同部门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2)总 的增长率是某些关键部门迅速增长直接和间接的结果;(3)创 新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4)各产业部门间存在关联效应。 其特征:(1)引入一种与新技术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2) 具有大大超过平均增长率的部门增长率;(3)产业效果超过该 部门本身,具有较强扩散效应和波及效应。
二、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指产业结构从低度水平向高度水平的发展过 程,实质是随着科技发展,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 值化、高技术化、高集约化演进,从而更充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趋势。
高度化的内容:从结构比看 从结构比看,一是三次产业重点依次转移;二是要素密 从结构比看 集度依次转移;三是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重点依次转 移。从结构高度化的程度看 从结构高度化的程度看:(1)产业高附加值化,具有较高的剩余价值率 从结构高度化的程度看 和超额利润;(2)产业高技术化;(3)产业高集约化;(4)产业高加工 度化;(5)产业开放度不断提高,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建立外资内资相结合 的全方向的产业结构,产业链延伸到国外,全球化不要过多强调独立的工业 体系和国产化率;(6)结构竞争高级化。市场成熟,集中度提高,协调为主 要,为节约交易费用而内部化,博弈更多采用合作式,避免两败俱伤。
(2)中国加入WTO,开放度扩大,如何在世界产业结构水平 分工和垂直分工中,获得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关于中国是否 成为世界工厂和争论。世界工厂可分为三类:(1)来料加工型,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便宜,跨国公司把此作为工业品的生产加工 基地,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处于最低端;(2)原料采购与零部 件制作实行本土化,跨国公司控制研发和市场销售,比第一层 次提高一步,仍属生产车间型的“世界工厂”;(3)既有研发 能力和名牌,也控制国际市场销售网络,既在本土加工,也在 全球采购,这类世界工厂能获得生产链的最大利益。中国被称 为“世界工厂”指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组装、加工型的,在资 本集约型、技术集约型的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远未达到 “世界工厂”的规模和水平。比较优势选择和逆比较优势选择 的争论。 (3)国内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总量而是结构。中国进入不通过 结构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期。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件(共45张PPT)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件(共45张PPT)

案例回顾
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思考: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重要作用
技术创新促使原有产业升级, 后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个Biblioteka 比较优势 的变化政策
技术
创新
影响因素
比较优势丧失, 新优势凸显
产业结构需 要升级
政策引导
促使产业结 构尽快升级
根本原因
推动产业结 构不断升级
最终
技术密集型为 主的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及其他各项事业
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及分类
资金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 需要用大量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 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生产主 要依靠技术的投入,如高新技术产
业。
按要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集素业 的约 程度
度 很 高 ,如农业、采矿
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 中量使用劳动力,如传统的
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 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 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问题一 :分析上海市发展的区位条件?
图3.17 上海市位置示意
本地习来源:《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审图号: GS(2019)1873 号

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分析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推行和经济进步的快速增长,中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级化转型。

产业结构升级:为何我们需要转型

产业结构升级:为何我们需要转型

产业结构升级:为何我们需要转型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成为了各国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者高度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技术的迅速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探讨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以及实现转型的路径。

一、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传统产业效益下降、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成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家开始重视优化其产业结构,以适应经济新常态。

1.1 技术进步推动变革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为新的产业和业态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例如,以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商业模式。

传统行业也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2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这种变化促使企业必须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以维持市场竞争力。

市场对绿色环保、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低端产能显得愈发不适应。

1.3 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全球化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减弱,而发达国家则依靠技术创新实现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这使得以低价格竞争为主的传统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各国都迫切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以提升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几个关键点,解释为什么转型势在必行。

2.1 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优化产业链,有助于形成更高质量和更具竞争力的整体经济体系。

当传统低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被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所替代,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将得到提升。

这不仅能够带动GDP增长,还能增强国民经济抗风险能力。

2.2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虽然在短期内,某些传统行业可能会由于转型带来就业岗位流失,但从长远来看,新兴行业的发展将创造出更多高级和多样化的新职位。

国家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国家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国家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国家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产业部门的组成情况和相互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国家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趋势。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产业结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动因。

主要原因包括:1.技术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经济的转型与变革,旧有产业被新技术、新产业所替代。

2.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的增加和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各个产业部门对于人口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3.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需求的增长或减少将引起相应产业的兴起或衰退。

4.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产业分工带来了改变,某些产业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1.第一产业的相对减少:随着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第一产业的比重将逐渐减少。

但农业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需要继续关注和支持。

2.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将逐渐下降。

但制造业仍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重提升实力与技术水平。

3.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服务业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不断增加。

4.新兴产业的兴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创新的推动,新兴产业将逐渐兴起。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将成为未来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5.绿色产业的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绿色产业将会得到发展和支持。

三、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1.对就业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某些产业的减少将导致相应的就业机会减少,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增加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将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结构调整趋向合理,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结构政策的条件、背景及其特点

产业结构政策的条件、背景及其特点

产业结构政策的条件、背景及其特点一、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条件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产业结构政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并取得成效的。

这些条件可以分为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一般条件是指各国都有可能存在的条件,特殊条件是指一个国家特有的条件。

首先是经济条件,包括:第一,具备市场经济基本要素。

早已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并崇尚自由竞争机制的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自不必说,就是具有政府统治经济传统的日本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中实施产业政策的。

(注:众所周知,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也有不同的模式,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点在于各种市场经济要素是否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至少在理论和观念上对市场经济体制有共同的认同感。

)尽管由于政府的强力干预,使其市场机制经常受到扭曲,但是这个框架中具备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独立经营的企业、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金融体系、市场中介组织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这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是根本不同的。

第二,经济基础和产业竞争力相对薄弱。

如上所述,实施产业结构政策固然有弥补市场缺陷的原因,但是前提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竞争力相对薄弱,根本目的或者是基于提高本国的产业竞争力,或者是基于赶超先进国家。

美国历史上两次振兴制造业、德国早期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日本历史上多次“产业振兴”、后起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实行的不平衡发展战略,都是在其经济基础和产业竞争力比较薄弱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第三,产业结构很不均衡。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么是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殖民统治遗留的产业结构畸形,要么是由于实行赶超战略和不平衡发展战略,需要不断地按照客观需要的产业关联和产业协调来调整失衡的产业结构,实施所谓“适应性”的产业结构政策。

我国以往的产业结构政策多数是在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经济发展的“产业瓶颈”,是一种“补缺式”的产业政策。

第四,经济相对封闭。

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世界各国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生产要素的流动、特定产业的发展受国际经济影响较小,可以相对独立地发展某些产业而不必多虑国际社会可能的报复。

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与实质

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与实质

【提要】本文论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与实质,并分析了南丹县产业结构状况及存在问题。

从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及产业演进规律的角度阐述了调整南丹县产业结构,发展南丹县经济的思路与对策,对调整地方产业结构给予一定启示。

【关键词】产业发展目标定位产业演进规律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substance of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as well as analyzes the condition of Nandan county's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on it. Standing o n the angle of the objective orient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industry evolution, it elaborates the trains of though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djusting industry structure and developing eco nomic of Nandan county'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adjustment. These trains of thought present given e nlightenment of local industrial industry structure.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优化的产业结构都是经济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地方经济搞好了,国家经济也就前进了。

本文就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进行了初步探讨。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2)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4.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②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
技术革命
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
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
例:深圳、上海的转型发展
原因: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 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 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 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1.内涵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区域经
= 济发展
的实质
产业结构不断 升级的过程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2. 表现
4.作用 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案例:产业结构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非州的加纳
亚洲的新加坡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一、地区产业结构
正确理解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小结
地 不同
资源禀赋
区 类型
技术条件
影响 产 反 产业 因素 业 映 之间
体 现
分工深化
结 的比 构 例关
(3)分工深化
40年的发展,深圳形成了 独特的、发达的、高度细 分化的、极复杂的网络化 分工体系,构成产业链协 同分工效应。带来进一步 的产业扩张和创新,使产 业升级成为可能。
分工深化
一、地区产业结构
3.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4)其他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国际贸易
一、地区产业结构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 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 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 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 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 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分析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实现产业的高端化、高附加值化和高质量化。

具体而言,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技术进步、加强产业协同等手段,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科技创新政策手段,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引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推广,将促进产业内部的分工细化、专业化程度提高,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需求因素: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竞争因素:企业间的竞争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差异化程度,以获得竞争优势。

以中国制造业为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领域迈进。

在政策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政府还加强了对环保、能耗等指标的限制,推动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

在技术方面,中国制造业不断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推动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

以机器人产业为例,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应用范围已从传统的汽车制造领域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拓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从全国来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经过近几年调整的确形成了良好的格局,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配置趋向合理,多种产业与多种经营得到迅速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上相适应,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 目前农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毕竟与过去有很大不同, 调整所要达到的目标已远远超出一般性的阶段要求, 当前农业产业结构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

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局限于品种结构的调整, 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滞后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

近年来, 许多地方的农业结构调整总是在数量关系上做文章, 市场开发和产销协调工作较为薄弱。

因此,农业结构调整往往偏重于品种结构的调整, 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虽发展较快, 但仍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特新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 低档和劣质品多、高档和优品少的“三多三少"的问题难以根本解决, 农业竞争力难以提高,甚至增加了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和经营成本。

产业化水平低,因为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土地经营规模小,很难形成规模化经营,导致我国农业产业中原料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储运体系发展滞后。

所以现阶段,我国农产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的保鲜、包装、储运、销售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滞后,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2 :1以上,而我国只有0.4 3 :1。

我国各类肉制品仍以初级加工品或基本以原料进入市场。

而且由于质量不稳定,包装不标准,大大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再从出口结构来看,我国初级农产品出口占8 0%,深加工品仅占2 0%。

而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的荷兰,其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为1:3。

上述表现的直接后果是,使农产品在品质、价格上处于劣势,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将持续减弱,来自国外农产品竞争的压力增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缺乏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虽然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虽然符合农业发展的要求, 但农户家庭经营规模过于细小, 经营分散,劳动生产率低, 组织化程度低,不具备与国外大农场开展平等竞争的能力, 属于劣势群体.许多地区的结构调整还没有跳出以往适应性调整的思维定位,在内容和范围上, 仅仅局限于农业内部粮经作物面积产量的增增减减, 对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特别是对于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农业劳动力,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繁荣城乡经济,如何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缺乏具体的实质性的推进.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储备不足,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不多,中国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市场竞争力弱,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很少,而且区域农业结构的科技含量低,再加之农业科技的投资欠缺(中国农业的科研投资占农业G D P的比例仅为0.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2%~5%的水平),使得农业科技储备匮乏,科技成果推广率低.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

国际
欧盟
韩国
欧盟在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上一直缺乏足够的进取姿态,影响力强大的利益游说机构使欧盟在部分问题 上的决策走向保守化。欧盟成员国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境遇各有不同,法德等欧元区核心国家不仅在经济产 业结构调整上反应迅速,并凭借强大的产业实力保持了融资优势。不过,这种效应对欧盟与欧元区较小的国家实 行产业调整呈现出抑制作用,导致区域内发展差距拉大。
主要任务
பைடு நூலகம்
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 现资源优化配置。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建立以企 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 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 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努力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
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都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影响,特别是技术革命,往往导致一些新的产业部 门的诞生。按照一般的划分,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机器工业代替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厂 手工业,促进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生产力发生了质的突破。纺织工业的兴起、运输业的跃 进(轮船和火车)、钢铁和机械工业的崛起都是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在农业方面,人们开始用蒸汽泵大量地 灌溉农田,并用它来推动石磨加工农产品,农业生产机械化开始起步。人类的能源结构从以木材为主的转向以煤 炭为主,工业动力由以人力、水力、风力为主演进到以蒸汽动力为主。

产业结构演进高度化研究述评

产业结构演进高度化研究述评

产业结构演进高度化研究述评肖功为【摘要】Modern economic growth mode takes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its core by nature.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mode in New Normal depends greatly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will become the thread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xt 30 years.This paper therefore makes a research review of the connotation, evolution mode, causes, measuring methods of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 with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将成为中国未来30年经济发展的主线。

为此,文章从产业结构演进高度化的内涵及演变模式、动因、测度方法及其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评述。

【期刊名称】《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5)003【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产业结构演进;高度化;合理化【作者】肖功为【作者单位】邵阳学院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湖南邵阳 422000;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64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本质上是由其要素结构升级和变动从而引起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和变动的过程。

产业结构问题实质是改革问题

产业结构问题实质是改革问题

产业结构问题实质是改革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竹兰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从经济发展大国向经济发展强国过渡的关键。

但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看起来是产业本身的问题,实际上却是中国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共进的问题,实质上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

根据这种认识,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其实也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潜力之所在。

产业升级要去行政化一是将地方政府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性,建立在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基础上,换句话说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也需要去行政化。

目前许多政府部门正在集中精力用行政计划规划和启动本地的产业结构升级。

但是以我之见,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能否成功,不在于政府的行政计划和行政推动,而在于支撑产业结构升级的科学技术原始创新成果的生成与转化。

而解决中国科学技术原始创新的不足,不仅要解决中国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中国市场机制的相对落后和中国社会自治的相对落后问题。

决不能把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局限于技术或经济的范围内。

吸取中国汽车产业和大飞机产业发展的教训,产业升级中政府职能的转型是必须的。

比如从事原始型创新的科技人员如何获得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报酬?具有原始型创新专利的科技人员在专利转化中,如何通过学术自治组织的谈判能力,获得知识产权的法律激励与保护?从事原始型创新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的小微企业如何获得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支持?目前政府在规划产业结构升级中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如何培育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作用却并不自觉。

甚至过多地用行政干预了市场和社会机制的内在运作,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隐患。

比如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如何通过市场主体权利平等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科学的产业集聚,而不再是像过去那样一味用行政方法保护行政实力强的城市的发展,遏制行政实力弱的城市的发展。

避免急功近利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人财物自发性集聚的过程,其中有产学研竞争与合作的阶段性演化,尤其要避免急功近利。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

一、需求性1.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的衡量指标:三大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是否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逐渐超过第二产业。

2.中国产业结构现状:1.产业结构升级滞后日益突出;2.国家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尚未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3.中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无法抵御实力雄厚的国际竞争对手;4.加工、制造能力集中于粗加工阶段;5.第三产业的发展结构有待升级;3.汇率低估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汇率政策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长期实行钉住汇率,在汇率低估的情况下极大刺激了我国的出口,促使我国大量的优质资源向外向型的制造业部门聚集,而需要资源整合与改造的第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行业,资源相对缺乏。

二、可行性1.汇率与三大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的统计相关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用实际汇率来解释这种相关性(1)实际汇率根据传统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实际汇率即为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双边汇率,公式为:s=S×P*/P,其中s表示实际汇率,S表示名义汇率(间接标价法下),P*表示国内价格水平,P表示国外价格水平。

考虑一国两部门经济,即把一国经济按照贸易和非贸易部门分类,则实际汇率可以定义为:实际汇率=非贸易品价格/贸易品价格。

若假定贸易品的一价定律成立,则贸易品的价格水平实质上代表的是国外价格水平,而非贸易品的价格水平可以看作国内价格水平,则上述定义就与将实际汇率定义为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水平之比一致。

我们取间接标价法,则实际汇率上升表示本币升值,下降表示贬值。

(2)三大传导机制第一,价格信号的传递。

实际汇率作为非贸易品和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其变动将通过价格信号的传递,使得资源在两个部门之间重新配置。

然而非贸易品的价格上升,经济资源将更多地被非贸易部门利用这一结论并不是必然的,根据巴拉萨和萨缪尔森[10]提出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引申,我们可以知道贸易部门的生产率的上升以及在社会资本要求得到平均利润的条件下,非贸易品的价格也将上升,因此,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贸易部门的生产率明显地高于非贸易部门时,即使非贸易品的价格上升,投资于贸易部门仍然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经济资源将继续流向贸易部门。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_《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名师学案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_《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名师学案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教学目标:1.了解地区产业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2.了解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变化的一般规律及成因。

3.了解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及成因。

4.以“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的为例,掌握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方法及成因。

核心素养:1.通过“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的学习,掌握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方法及成因。

2.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3.综合思维:查找资料,图文结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及成因。

【填空版】一、地区产业结构1.含义: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受、以及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产业结构以为主;经济较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以为主。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1.经济发展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的过程。

2.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通常表现为从第产业向第产业转移,重心由第产业转向第产业,进而转向第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体现了方式的转变,例如,在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可以表现为:由以工业为主上升到工业为主;由以为主上升到以为主;由以的产业为主上升到以的产业为主。

3.影响产业升级的因素:(1)两大因素:和促使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较和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逐渐丧失,而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在这样的时期,国家或地区政府的引导,往往能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变化(2)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每一次都产生一系列的。

这些新兴产业首先在地区得到发展,促使该地区,新的产业不断向其他地区扩散,并依次带动相应地区的产业。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产业一直面临着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低端制造等问题。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问题分析1. 产能过剩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行业,如钢铁、煤炭等领域。

产能过剩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加剧了市场竞争,降低了行业整体效益。

2. 环境污染传统产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成为困扰我们的严重环境问题。

3. 低端制造我国传统产业以低端制造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导致产品陷入低价竞争,盈利能力较低。

二、对策建议1. 淘汰落后产能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应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2. 加强环保治理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加强自主创新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4. 优化产业结构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转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总结与展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高度责任感。

只有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保治理、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举措,才能有效解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的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产业结构一定会不断优化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动态经济系统,其实质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质及其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度化、合理化和产业系统运营财务状况三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测度依据,并指明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

最后就具体评价方法提出了一些构想,以期能客观、真实地评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系统的整体绩效。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乎规律的演进过程,也是产业技术提高和经济效益增加的过程。

而国内外许多关于经济增长的论著,都侧重于研究如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进行多年,但是目前还鲜有文献从一个系统的高度来给予评价。

为合理地检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果,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供指导,本文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和产业系统运营财务状况三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评价方法提出了一些构想。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全局性原则。

区域产业结构体系具有独立性、完整性、区域性的特点,因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指标就应从特定区域出发,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发挥优势,建立能充分反映该区域产业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

客观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具有可量化、具体化的特点。

为此要尽可能采用有客观数据支撑的指标,或通过相应的计算可以间接地得到指标数据,尽可能地舍弃不可量化的指标;同时,指标中的资料来源和评价标准也尽可能采用权威性的数据。

动态优化升级原则。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始终处于变动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系统评价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动态性特征,以求合理地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

可比性原则。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超越区域界限的问题。

因此指标体系应该要注意时间、地点和适应范围的可对比性,以便于纵横对比,区别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与实质文/胡春力造成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深层原因1.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障碍:缺乏进入高加工产业的投资能力产业投资需要技术能力的支撑。

投资的技术能力包括技术和产品的选择能力、产品开发及设计能力、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能力、零部件的配套能力、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等等。

长期以来,除纺织品、杂货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部门以外,我国的投资方向主要局限于土建工程,原因就在于受到投资能力的制约。

开发区势、房地产热,这些领域的投资之所以能够一哄而起,就是因为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在技术方面不会受到很大障碍,与土建工程相关的如能源、矿山、建筑用钢材、各产业能够提供设计、装备、材料等方面大部分的支撑条件。

另一方面,像工作母机、各产业用的专用技术设备、机电工业所需的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国内的需求数额非常巨大,每年进口金额以千亿美元计,但是我国市场上的这些领域的投资大都让给了外国厂商,国内即使确定了向制造业部门的投资项目,产品技术、工艺装备等投资品也是依赖进口,国内只是搞些厂房、管线安装等土建配套工程。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由于土建工程大规模上马的拉动,近些年来投资向基础工业(能源、建筑用材料)倾斜,已造成低加工度的能源、原材料部门的固定资产比重大幅度上升,固定资产构成越来越呈现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格局,这就从存量、供给条件方面制约着投资能力向土建工程关联产业的倾斜,进一步固化了工业结构的低度化。

2.产业间及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地位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外部影响因素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地位发生趋势性变化。

从产业间的关系来看,国内产业的结构性变化趋势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产业退出,向低加工度产业集中;从产业内部各生产环节和加工工序来看,国内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则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生产工序及加工环节退出,向低加工度环节集中,最终形成了我国产业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地位。

这样,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垂直分工地位就导致了产业结构的空洞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必然趋向低度化。

3.产业空洞化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实质内涵产业结构空洞化简单来说是指产业有名无实。

产业当中真正承载、体现产业高度化的核心部分缺失。

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缺乏具有结构升级带动力和产业控制力的主导产业;从具体产业来看,内部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加工环节的内容。

生产环节少,加工链条短,标志着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生产迂回化过程游离于工业增长之外。

生产迂回化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效应和机制,在工业化的进程,生产迂回化是生产结构升级、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标志。

生产迂回化是由“中间产品的增长越来越快于最终产品生产的增长”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生产最终产品的加工过程越来越长,加工的环节大大增加,加工所使用的手段更加复杂。

由于加工环节增加,加工手段复杂而不断衍生出新的加工部门、新的技术体系和加工体系。

一批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支撑的核心企业成长壮大,在核心企业的主导、组织下,新的配套加工企业及关联产业群相继产生,新的产业链形成。

最终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得到提高,工业体系的结构内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工业及国民经济所依赖的主导产业让位于加工度及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

4.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最终根源实现生产迂回过程最重要的条件是在产业体系当中各环节、各层次上不断进行的产品开发和工艺开发,也就是说,沿产业生产链条各环节所进行的系列化、关联密切的技术创新是产生迂回化过程的基本前提。

在我国,由于动力不足、缺乏实力等原因,企业远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尚缺乏足够的宏观引导、组织,创新机制体制环境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造成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缺少技术创新的支撑。

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1.什么是产业结构升级,升级的内涵与条件作为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升级就是要提高深加工产业的比重;深加工产业的比重提高的机理是生产迂回化使新技术部门不断产生和繁衍;生产迂回化、新技术部门产生、繁衍的动力来自产品、工艺、装备、组织、管理等各层次、各方面的创新。

能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条件是:从静态来看,一是沿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必须有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二是创新平台及设施(即技术机构和实验设备),三是创新能力储备(团队、隐形知识和历史数据积累);从动态来看,一是多层次多领域配套关联的、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系统性能力,二是不断改进的、适应新技术创新要求的机制体制。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不能以现行统计方法的部门产值数字来标识。

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深入到了产业内部、同一产品已是多国加工产物的情况下,不能反映“多国共同生产”“部门行业由多国共同构成”这一现实特征的统计方法,只能把多国生产的东西算在一个国家的头上,这就无法客观反映各个国家的实际产出情况,更无法显示各个国家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是由实实在在的高加工产业体系、系列化高加工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来支撑的。

没有独立自主的高结构产业存量基础,没有独立自主、系列化的技术研发能力,无论引进多少外资,无论形成多大规模的高技术产品组装能力,也不能说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2.工业结构升级是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由我国的发展阶段所决定,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推进工业化仍将是我国历史性任务。

工业不但是长期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且,工业结构依然会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升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供给结构进行以升级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调整已成当务之急。

需求结构的高级化趋势,表现为对产品的性能、质量、更新速度提出更高要求。

这就需要供给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

产品开发能力是由一系列既有专业化分工,又能在创新活动中密切协作的关联产业群作为支撑的。

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需要设计、工艺设备、材料、零部件等多行业共同完成。

我国机电工业远未形成这样的体系。

由于机电工业升级的问题尚未提到日程上来,加之缺乏吸收消化引进技术的动力,相关产业建立不起来,许多产品仍然停留在靠进口生产线和零部件搞组装的水平上,所以很难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的产品开发。

要搞产品开发以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具备从设计到技术装备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配套能力,也就是要大大加强柔性化、智能化机电产品的制造能力。

这些与开发能力相关的产业发展起来了,不但能够提高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而且能够直接增强国民经济的发展后劲。

这是因为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技术含量,使产品加工过程延长,从更为“迂回”的生产过程中就会衍生出更多的加工专业,形成更为细化的零部件、工艺设备等机电产品生产部门。

这也就是说,通过供给的升级,在满足有效需求的同时,可以产生出更多的就业部门,同时扩大了技术含量高的机电工业部门。

这正是解决我国目前运行中诸多矛盾、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出路,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方向。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文/胡春力造成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深层原因1.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障碍:缺乏进入高加工产业的投资能力产业投资需要技术能力的支撑。

投资的技术能力包括技术和产品的选择能力、产品开发及设计能力、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能力、零部件的配套能力、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等等。

长期以来,除纺织品、杂货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部门以外,我国的投资方向主要局限于土建工程,原因就在于受到投资能力的制约。

开发区势、房地产热,这些领域的投资之所以能够一哄而起,就是因为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在技术方面不会受到很大障碍,与土建工程相关的如能源、矿山、建筑用钢材、各产业能够提供设计、装备、材料等方面大部分的支撑条件。

另一方面,像工作母机、各产业用的专用技术设备、机电工业所需的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国内的需求数额非常巨大,每年进口金额以千亿美元计,但是我国市场上的这些领域的投资大都让给了外国厂商,国内即使确定了向制造业部门的投资项目,产品技术、工艺装备等投资品也是依赖进口,国内只是搞些厂房、管线安装等土建配套工程。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由于土建工程大规模上马的拉动,近些年来投资向基础工业(能源、建筑用材料)倾斜,已造成低加工度的能源、原材料部门的固定资产比重大幅度上升,固定资产构成越来越呈现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格局,这就从存量、供给条件方面制约着投资能力向土建工程关联产业的倾斜,进一步固化了工业结构的低度化。

2.产业间及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地位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外部影响因素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的地位发生趋势性变化。

从产业间的关系来看,国内产业的结构性变化趋势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产业退出,向低加工度产业集中;从产业内部各生产环节和加工工序来看,国内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则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生产工序及加工环节退出,向低加工度环节集中,最终形成了我国产业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地位。

这样,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垂直分工地位就导致了产业结构的空洞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必然趋向低度化。

3.产业空洞化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实质内涵产业结构空洞化简单来说是指产业有名无实。

产业当中真正承载、体现产业高度化的核心部分缺失。

从国民经济整体来看,缺乏具有结构升级带动力和产业控制力的主导产业;从具体产业来看,内部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加工环节的内容。

生产环节少,加工链条短,标志着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生产迂回化过程游离于工业增长之外。

生产迂回化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效应和机制,在工业化的进程,生产迂回化是生产结构升级、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标志。

生产迂回化是由“中间产品的增长越来越快于最终产品生产的增长”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生产最终产品的加工过程越来越长,加工的环节大大增加,加工所使用的手段更加复杂。

由于加工环节增加,加工手段复杂而不断衍生出新的加工部门、新的技术体系和加工体系。

一批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支撑的核心企业成长壮大,在核心企业的主导、组织下,新的配套加工企业及关联产业群相继产生,新的产业链形成。

最终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得到提高,工业体系的结构内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工业及国民经济所依赖的主导产业让位于加工度及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

4.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是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最终根源实现生产迂回过程最重要的条件是在产业体系当中各环节、各层次上不断进行的产品开发和工艺开发,也就是说,沿产业生产链条各环节所进行的系列化、关联密切的技术创新是产生迂回化过程的基本前提。

在我国,由于动力不足、缺乏实力等原因,企业远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创新尚缺乏足够的宏观引导、组织,创新机制体制环境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造成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缺少技术创新的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