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剂量折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古今剂量折算

一、汉代的衡重

班固《汉书·律历志》: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秤物平施,知轻重也……千二百黍重十二株,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文物实测:汉光和大司农铜权,铸于光和二年闰二月二十三日(公元179年)是12斤权,实测为2996克,1斤为249.7克,约等于250克,是推算汉制的权威标准。汉1斤=250g;汉1两=15.625g;汉1铢=0.65g

二、汉代的容量

《汉书·律历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以子谷柜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文物实测:汉1合=20ml;1升=200ml;

1斗=2000ml;1斛=20000ml

三、汉代的度量

《汉书·律历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文物实测:汉1寸=57.49999999999999px ;汉1尺=575px;汉1丈=5750px

四、中国度量衡制的变化

汉代以后的两千年来,上述度量衡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晋朝以後到唐到宋,其变化尤其显著。衡重每斤由250克增至600克左右,量器的容量每升由200毫升增至1000毫升以上,尺度每尺由23厘米增至33厘米以上。到宋以後元、明、清则基本稳定。

五、中药计量的历史变革

在唐代以前,中药计量(含唐代)保留了汉制。只不过从晋代起在汉制的铢和两之间加了一个分,即6铢为1分,4分为1两。《晋书·律历志》:“医方,人命之急,而秤两不与古同,为害特重。”《唐会要》:唐秤有“大小两制”,“公私悉用大者”、“内外官司,悉用大者”,小秤则与汉秤同,只限于“合汤药”、“调钟律”。度量、容量也有大小二制。

至宋代,折1两为10钱,并设钱、分、厘、毫等计量单位,皆为10进制。16两为斤。

宋代和其以後中药计量都采用了这一新制,并与官秤一致。宋制到清代的库平制,权量变化不大,每斤近似600克,沿用到1949年。

现在大陆中药计量把1斤定为500克,1两为30克。1升为1000毫升。1尺为825px。

中医方药用量,宋以前用汉制,宋代和宋代以後用宋制(接近今制)。

六、汉制药量的折算

以重量计量者,折算为现代剂量(1两=15克),以容量和尺度计量者,折算为现代的容量和尺度后再称重。如粳米1升,今用200毫升称重约180克;半夏半升=50~60克;五味子半升=30克;厚朴1尺(中等厚,宽3.5厘米,长23厘米)=15克。以数量计量的药物,可直接用原数量(如大枣、乌梅),需称重者,可按原数再称重。如杏仁100枚=40克、桃仁100枚=30克、枳实1枚=18克、附子1枚=10-25克、大附子=30克,野生乌头1枚=5克。

七、经方药量实际应用

麻黄3两=45克;桂枝2两=30克;甘草1两=15克;杏仁70个=28克

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一次治疗量实为全方药量的三分之一,也称一服。一服就可以达到汗出病差的目的。今天应当用经方的一次治疗量。

方便的方法:以当地常用药的常用量为基准,以经方各药计量比例做参照。

八、经方药量变化规律

因人制宜:如十枣汤“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三物白散、四逆汤都有强人、羸人用量不同。因病制宜:相同的病证,病邪的盛衰强弱也各有不同,这就要求在药量使用上做到药证相当。如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服法。因药后反应增减药量:如十枣汤证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匕。理中丸,日服三四丸,夜服二丸,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

汉制

宋制

1石(读shi,在后来读dan)=四钧=29760克

1石 = 120斤=70800克

1钧=三十斤=7440克

1斤 = 16两=590克

1斤=248克

1两 = 10钱=36.9克

1斤=16两

1钱 = 10分=3.69克

1斤=液体250毫升

1分 = 0.37克

1两=15.625克;1两=24铢

1升=液体200毫升

1合(音ge)=20毫升

1圭=0.5克

另外: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0克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0克一斤改为500克一市斤。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 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0÷16÷10,1钱约等于 3.69克(3.6875克)。

亦有人考证: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 3.72克(3.71875克)。

1979年1月1日之后,中药行业亦开始统一米制。

1斤 = 10两=500克

1两 = 10钱=50克

1钱 = 10分=5克

1分 = 0.5克

1龠(yue)=10毫升

1撮=2克

1方寸匕=金石类2.74克

1方寸匕=药末约2克

1方寸匕=草木类药末约1克

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

一钱匕=1.5-1.8克;一铢=0.65克

一铢=100个黍米的重量;一分=3.9-4.2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一升=50克

葶力子一升=60克

吴茱萸一升=50克

五味子一升=50克

半夏一升=130克

虻虫一升=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附子中者1枚=15克强乌头1枚小者=3克;强乌头1枚大者=5-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1斛 = 10斗=20000毫升

1石 = 2斛=100000毫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