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考试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美学
课程编号:00037
课程类型:校考课
教学时数:周课时4节,共72学时
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本大纲审定人:院学术委员会
Ⅰ.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一、课程性质:
《美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审美活动为出发点和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美不是现成的,而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是高级形态的人生境界”等观点为主旨,展开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论述。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基本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审美活动论、审美形态论、审美经验论、艺术审美论、审美教育论等基本内容能够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审美现象,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文学艺术活动。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应用美学理论进行审美鉴赏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对于理解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现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审美情操,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Ⅱ.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大纲: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系统掌握美学学科的性质和定位、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美学的诞生和发展、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以及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基本内容,尤其对于美学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问题应该深刻理解。
考核知识点:
1.美学的学科性质
2.美学的研究对象
3.美学学科的发展
4.美学的哲学基础
5.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6.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
具体内容:
第一节美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四、美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
第三节哲学基础
一、美学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第四节审美与人生
一、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
二、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二、审美关系的特点
二、美与审美形态
三、美感与审美经验
四、艺术和审美教育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大纲: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审美活动的存在机制、基本性质与内涵。
对审美活动对于人生的意义,审美活动的内在过程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树立起健康而合理的审美观。
在理解审美活动的性质的同时,掌握审美活动的内在机制与构成审美活动的诸环节。
考核知识点
1.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
2.审美活动的性质
3.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4.审美作为人的最本己的存在方式
5.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
6.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主体和基本存在状态
7.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及其向审美对象的转化
8.审美对象的基本性质
9.四种审美发生的理论
10.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
考核要求
1.识记
(1)审美需要及其特征
(2)审美理想及其特点,审美理想对审美活动的作用
(3)审美趣味的特征,审美趣味的标准是什么
(4)审美体验及其特点
(5)审美惊异的特点
(6)审美对象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原则,色彩、线条、形态的审美特性(7)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8)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9)审美活动与一般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10)关于审美发生后的诸种理论: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劳动说2.领会
(1)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审美活动是有限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3)审美活动的自律性与他律性
(4)审美活动为什么是一种价值活动
(5)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有人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6)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
(7)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8)事物的物质因素成为审美的条件
(9)审美对象具有客观性的原因
(10)为什么只有在审美活动中对象的审美条件才能现实地向审美对象转化(11)掌握劳动说的意义和不足
(12)审美发生的条件和标志
3.应用
(1)举例说明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2)为什么说趣味无争辩的观点是有害的
(3)举例说明审美活动是有限功利性和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4)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什么是审美体验,并概括其特点
(5)结合具体作品谈一谈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的多样统一原则
具体内容
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一、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和标志
三、原始审美活动的基本类型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大纲: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审美形态理论的性质和特点、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重点掌握悲剧与喜剧、崇高与优美、丑与荒诞等审美形态的主要特征,六种审美形态概念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为本章考核的重点。
考核知识点
1.审美形态的性质和特征
2.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
3.优美与崇高的内涵、特点和比较
4.悲剧和喜剧的内涵、特征
5.作为人生存在的悲剧与喜剧
6.作为特殊审美形态的丑和荒诞
考核要求
1.识记
(1)审美形态、审美情趣的定义
(2)审美形态的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的内涵
(3)审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和历史基础
(4)崇高、优美的概念及特点
(5)悲剧、喜剧的概念和特点
(6)丑、荒诞的概念和特点
2.领会
(1)审美形态的基本特征
(2)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审美形态与人的语言的关系,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3)美学史上的崇高与优美,作为两种审美形态的崇高与优美
(4)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喜剧理论的历史考察
(5)丑和荒诞的产生,丑和荒诞成为特殊的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
3.应用
(1)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人生实践性质
(2)举例说明审美形态的主要类型及其关系
(3)举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关系
(4)论述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喜剧与人生实践的关系
(5)论述丑和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的原因
(6)论述荒诞与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的关系
具体内容
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与特征
一、审美形态的界定
二、审美形态的特征
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一、审美形态的历史性
二、审美形态与思维
三、审美形态与语言
四、审美形态与文化
第三节优美和崇高
一、优美
二、崇高
三、优美与崇高的比较
优美作为审美实践中的形态,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人生实践中,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所呈现的一种和合化一的境界。
而崇高则不然,它主要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由于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主体的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超越。
正因为如此,优美和崇高体现的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的两种人生境界。
第四节悲剧和喜剧
一、悲剧
二、喜剧
三、作为人生存在的悲剧和喜剧
第五节丑和荒诞
一、丑
二、荒诞
三、丑和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大纲:学生应该了解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发展状况、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审美心理机制的建构与调节方式,掌握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与特征、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考核知识点
1.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过程
2.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3.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4.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5.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6.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7.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考核要求
1.识记
(1)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过程
(2)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审美心理机制的形成和调节方式
(4)直观、想象、审美形态等概念的基本内涵2.领会
(1)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2)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3)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和作用(4)审美经验各个阶段的内在特征
3.应用
(1)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2)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3)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的作用
(4)结合实例分析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具体内容
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二、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三、审美经验的心理结构
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一、呈现阶段
二、构成阶段
三、评价阶段
第五章艺术论(一)
大纲:学生应该对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艺术所下定义有所了解;弄清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和区别,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重点掌握艺术品的意象和意境,艺术的功能等。
考核知识点
1.几种有代表性的艺术定义
2.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与联系
3.艺术品的四层次及其关系
4.意象的结构与类型
5.艺术意象的审美特点
6.意境的内涵与类型
7.艺术的多元功能和核心功能
考核要求
1.识记
(1)八种流行的艺术定义
(2)艺术品的四个结构层次
(3)意象的定义与结构
(4)意象的四种主要类型
(5)意象的四个基本特征
(6)意境的内涵
(7)艺术的多元功能
2.领会
(1)为什么说给艺术下定义是困难的
(2)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与联系
(3)意象的物态化过程
(4)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5)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6)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3.应用
(1)具体分析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艺术是如何向非艺术领域渗透的
(2)以一件艺术品为例说明意境的存在形态
(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审美功能在艺术作品中的首要地位
具体内容
第一节艺术与艺术品
一、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
二、艺术品和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
三、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联系
四、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第二节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
一、什么是意象
二、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
第二节意境
一、什么是意境
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第三节艺术的功能
一、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二、审美是艺术的核心功能
第六章艺术论(二)
大纲: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系统了解艺术的存在方式,把握艺术创造中天才的创造发挥的状态及其特征,重点掌握意象的创造及其接受的过程。
考核知识点
1.艺术的存在方式
2.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3.艺术意象的生产与创造
4.艺术天才,艺术创造力的构成
5.艺术技巧
6.艺术形态的划分标准
7.各门艺术的审美特征
8.艺术意象的重建与接受
考核要求
1.识记
(1)作为存在方式的艺术品的三个基本特征
(2)艺术天才、灵感等范畴及其特征
(3)艺术的敏感及其特征
(4)艺术分类的原则
(5)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6)艺术鉴赏过程中的观、品、悟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2.领会
(1)领会艺术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2)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3)意象孕育、创造、生成过程
(4)艺术操作在意象生产中的作用
(5)划分艺术类型有哪些标准
(6)艺术接受的核心、本质和过程
(7)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
3.应用
(1)举例说明艺术只能够存在于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中的原因(2)举例说明意象物态化和生产过程
(3)举例说明想象力在意象生成中的作用
(4)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与形式的审美价值
(5)举例说明在鉴赏过程中艺术意象是如何重建的
具体内容
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二、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三、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
一、艺术创造的核心是艺术意象的生成。
二、意象的孕育
三、意象的生产
第三节艺术的创造力艺术技巧
一、艺术天才
二、艺术敏感
三、艺术想象力
四、灵感
五、艺术创造的操作与技巧
第四节艺术的形态
一、艺术形态的划分标准
二、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
一、艺术意象接受的核心仍然是意象的生成,即重建。
二、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三、艺术品的鉴赏过程
第七章审美教育论
大纲:要求学生了解中西美育思想的源流,明确美育的内涵,区分美育与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异同点,领会美育诉诸感性、潜移默化、能动性的特点,理解美育怡情养性、化性起伪的功能,并结合实例阐述美育与人生境界的关系,谈谈美育如何造就审美的人。
考核知识点
1.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2.美育的内涵
3.美育诉诸感性、潜移默化、能动性的特点
4.美育怡情养性、化性起伪的功能
5.美育的目的
考核要求
1.识记
(1)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历史线索
(2)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的美育观
(3)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贺拉斯、席勒、马克思等人的美育观(4)美育的内涵
(5)美育诉诸感性、潜移默化与能动性的基本含义
(6)怡情养性、化性起伪的基本含义
(7)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审美的人
2.领会
(1)中国美育思想的深厚渊源
(2)中西美育思想发展的异同点
(3)美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区别
(4)儒、道、禅美育的“化育”特点
(5)美育与德育的区别
(6)怡情养性与以道制欲的关系
(7)审美与人生境界的关系
3.应用
(1)结合中西方美育思想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
(2)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化育”
具体内容
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一、中国美育思想简述
二、西方美育思想简述
第二节美育的内涵
第三节美育的特点
第四节美育的功能
第五节美育的目的
具体内容
第一节艺术与艺术品
一、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
二、艺术品和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
三、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联系
四、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第二节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
一、什么是意象
二、艺术品就是要创造意象世界
第二节意境
一、什么是意境
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第三节艺术的功能
一、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二、审美是艺术的核心功能
1. 趣味教育
(1)梁启超提出的美育观,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
(2)英调趣味对人的最发和影确。
(3)拿趣味当目的。
2.有意味的形式
(1)克莱夫贝尔提出;
(2)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
(3)意味指这种纯形式背后变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4)突出了审美本质,但脱离了人类实践和社会历史发展,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3. 审美体验
(1)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独特精神状态。
(2)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
4. 净化说
(1)是亚里士多德在分析悲剧时提出来的。
(2)他认为,悲剧能引起人的怜悯与恐惧之情,并使这种情感得到
净化,也就是使情感得到陶治。
5. 灵感(1)是在艺术家的生理心理素质,与生活体验和学养积累基础上形成的。
(2)是艺术家创造力极为旺盛、勃发时一种神思活跃、意象奔涌的心理状态。
6.审美需要
(1)是人渴望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2)是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
(3)是人所独有的一种本质力量。
7.期待视野
(1)是接受美学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
(2)是指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关文化心理结构。
(3)是在接受者的生理素质、文化教育、传统积淀以及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等基础上形成的。
8.净化说
(1)是亚里士多德在分析悲剧时提出来的。
(2)他认为,悲剧能引起人的怜悯与恐惧之情,并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也就是使情感得到陶治。
10简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1)把辩证思维的方法运用到悲剧现象的分析之中,提出了悲剧冲突的概念。
(2)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体现为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理想之间的冲突
(3)悲剧冲突的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11. 简述自由是美学与实践存在论之间的中介
(1)自由是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2)自由也是从人的实践一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3)人生在世一旦达到自由状态,审美情境就会应运而生,
12.简述划分艺术类型的三种标准
(1)是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
(2)有独立的市美价值。
(3)直接指示、负载着艺术的意象世界。
12.简述意象与意境的联系
(1)意境是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的。
(2)二者均是主体与物象在碰撞时形成的。
(3)二者都要求主客、物我、情景之间的谐调、浑契。
13. 简述艺术品的鉴赏过程。
(1)艺术鉴赏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观、品、悟。
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
(2)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奔的个性。
(3)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力对意境的感悟。
14. 举例论述悲剧审美形态的特征
(l)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15.为什么说美学应当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
(1)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论为根基的,而马克思的实践论则内在地包含着存在论维度,实践论与存在论的结合,构成了关学的哲学基础。
(2)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关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3)自由是从关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一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16. 简述审美教育的内涵。
(1)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
(2)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
(3)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
17. 简述艺术想象力的特点
(1)是艺术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过程中的一种思维能力
(2)可以超越抽象概念、判断、推理,超越正常的时空逻辑
(3)可以追忆、引发、整合心理意象
18. 鲁迅说:“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请举例分析喜剧的特点。
(1)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
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喜剧有两种形式,即讽刺与幽默。
(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3)喜剧的效果表现为笑。
喜剧的笑既是一种讽刺和批判,也是一种快乐和肯定
多项选择题
1.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经验主义一派的有()
A.荷加兹B.哈奇生C.休谟D.康德E.谢林
2.“有意味的形式说”的主要缺陷包括()
A.脱离主体的现实情感B.脱离人类的具体实践
C.脱离社会的历史发展D.脱离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演进
E.摆脱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3.以下属于西方画论话语的有()
A.线条的质感与韵律B.形式的象征性和组合关系
C.色彩的情感性和色彩间的组合关系D.色调与主题的统一
E.画得确切与真实
4.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
A.美B.审美现象C.审美活动D.审美关系E.艺术
5.喜剧的次级形态有()
A.滑稽 B.讽刺C.幽默D.荒诞E.可笑
名称解释
1.审美直观
2.审美理想
3.崇高
4.美育代宗教说
解答题
1.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
2.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3.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
4.悲剧的基本特征。
5.美育的基本特点。
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2.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的审美价值。
1、多项选择
1.ABC
2.ABCD
3.ABCDE
4.BCD
5.ABC
2、名词解释
1.直观性是审美经验的一种重要特征,其特点是不经过概念和推理就直接把我对象的审美特征。
(2分)审美直观包括两种形式: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前者是指主体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来把我对象的感性特征,后者则是通过直觉直接把我对象的本质特征。
2.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它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中,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与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作出来的;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位置,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持久二重要的作用。
3.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
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励;(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4.蔡元培提出的观点,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3、简答题
1.
第一,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第二,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关系;
第三,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的自由关系;
第四,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存在。
2.
第一,审美经验的第一个阶段是呈现阶段,指的是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中呈现出来;
第二,审美经验的第二个阶段是构成阶段,指的是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成活动;
第三,审美经验的第三个阶段是评价阶段,指的是主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的过程。
3.
第一,审美意象是精神性的,存在于心理活动中,还未呈现为形式符号,有待凝定于一定的物质实在中;
第二,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符号;
第三,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第四,意象经过物态化和物化,便直接构成了现实的艺术品,形式符号和物质实在便是意象物态化和物化的结果。
4.
第一,通过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第二,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第三,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5.
第一,诉诸感性;
第二,潜移默化;
第三,能动性。
4、论述题
1.第一,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第二,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第三,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2、
第一,艺术技巧是一项孕育的继续和完成;
第二,艺术技巧的运用与发挥是艺术操作的过程;
第三,艺术操作技能与技巧是艺术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第四,艺术一项的创作过程不能鼓励地追求操作技能与技巧,否则就会沦为艺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