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固有风险问题的研究
加强企业内控建设 防范企业风险
理。
因, 企 业要根据 自身需要选择 适合 自身 的风 险因素划分方法 , 将
各种 风险进行分类识别 , 再 通过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来找 出企业的 ( 四) 建立健 全企 业信 息与沟通 企业及时 、准确地 收集 、传递与 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 , 确保
( 三 )风 险识别 、风 险分析 和风险 应对机 制不完善
风险评估 是企业及 时识 别、系统分析 经营活动 中与实现 内 部控制 目标相 关的风险 , 合理确定 风险应对策略 , 是实施 内部控
目前 , 随着企业 经济往来的 国际化 , 企 业与 国外 的联 系越来 制的重要环节。首先要确立 风险 目标 , 风险是一个 潜在事项 的发 越紧密 。许 多企业都 已经或 者希望 自己走 出去 , 参 与 国际市场 生对 目标 实现产生影响 的可 能性。风险与可 能被 影响 的控制 目 经济竞争这 个大舞台 中, 同时 , 也有很多 国外企业 也在积极冲进 标相关联 。企业开展 风险评估 , 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 制 目标相
充分识别各种潜在 风险 因素 的基础上 , 对 固有 风险进行分析 , 重 及时沟通 , 促进 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一般情 况下可 以采用重要数
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陈瑞燕摘要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实施方式为管理层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途径,但同时也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带来了新问题。
本文在分析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企业信息系统风险控制内部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经普遍成为企业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工具。
信息系统帮助我们处理大量繁杂的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为操作的错误发生率,使远程管理更为方便快捷。
但信息系统给企业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管理层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
例如,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控制措施是否合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及解决方案是否完整有效、信息系统之间是否相互兼容等。
所以,管理层应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引起重视,这样才能使其更有效地为企业处理事务,帮助企业作出决策,从而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也随之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这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企业信息系统的适用性问题一种情况是企业在建立信息系统时根据用户部门的要求借鉴国外或国内成功企业的经验。
但是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管理要求,这可能导致引进的信息系统无法真正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需要企业不断完善甚至重新建立新的信息系统以弥补旧系统的不足,避免发生重复控制、浪费资源的情况。
另外一种情况是企业聘请外部专门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机构或公司为企业量身定做企业需要的信息系统。
这种情况也会由于外部人员没有真正理解企业的需求,造成信息系统资源的重复建设、系统运行效率低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后果,而且往往长期需要依赖系统开发机构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系统才能正常运转。
(二)不同系统对数据的关注点不同有可能导致系统流转数据不准确信息技术的使用涉及企业的各个领域,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为各类业务服务的。
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审计是注册会计师职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职责。
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我们需要了解并认识到审计中存在的风险。
知晓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对我们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一、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没有对审计对象进行内部控制分析的情况下,由于行业特点、经济环境等原因而存在的风险。
在审计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固有风险的存在,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降低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1.行业风险: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固有风险。
例如,金融行业由于其高度复杂性和变动性,存在着更高的固有风险。
在开展金融机构审计时,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其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采取额外的审计程序。
2.经济环境风险: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也是固有风险的因素之一。
当经济在衰退期或不景气期间,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更为慎重和全面的审计,以准确评估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体系存在弱点或者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而导致的风险。
对于控制风险,我们应该重视并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和管理。
1.内部控制评估:我们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识别出其中存在的风险和不足之处。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并协助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减少控制风险的发生。
2.风险控制测试:为了验证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我们需要进行风险控制测试。
通过抽样和测试,我们可以确定控制风险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加强。
结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需要了解和应对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固有风险的认识和控制风险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开展审计工作,并为企业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以提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认知和理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以上就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知识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内部控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严峻的现实却告诉我们有关内部控制失效的种种表现:诚信缺失、会计信息造假、企业舞弊案件频发等等,表明内部控制如在设计上有缺陷,在作用上有缺失,往往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笔者就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作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供商榷。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简史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内部会计控制”概念。
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CAP)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NO.55),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文告取代1972年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SASNO.1)。
该文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ControlStructure)”的提法替代了“内部控制”的提法,正式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并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
该公告可视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突破性成果。
1985年6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执行官协会和管理会计师协会共同成立了国家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又称Treadway委员会。
该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 ssion),简称COSO委员会。
1992年,COSO委员会报告,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Control-Integrated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是许多跨国企业保持生机、促进发展和取得成功的秘密。
它作为一种先进的内部管理方法已经被企业广泛采用,它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以及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
本文就如何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以探讨。
关键词: 内部控制会计内部控制1BUSINESS ACCOUNTING INTERNAL CONTROL(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development, internal controlsystems of man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o maintain vitality,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success ofthesecret. It is an advanced internal management methods have been widelyadopted enterprise, It lives in a modern economy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ternalcontrol system and the soundn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s and enterprises directlyrelated to the successor failureof life or death. This article on how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ir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explore KEYWORDS:Internal Control,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1目录一、内部控制基础理论概述............................................................. 1(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 ................ 1(二)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 .......... 2(三)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3 二、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7 (一)缺乏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7)(二)对内部会计控制不重视,内控执行不力 ............................... 8(三)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 (8)(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9(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不力....................................... (9)三、加强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措施 ...........................10(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10(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 10(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 11(四)高度重视,以人为本 ............................................................ 12(五)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外部监督............................................ 12(六)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考核评价机制 ........................................ 13 参考文献 ....................................................... ........................................ 14后记............................................................................................... 151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研究一、内部控制基础理论概述(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试论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三道防线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试论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三道防线张雷四川枫叶牧场食品有限公司摘要: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企业业务领域范围及规模的扩大,为促进良性发展态势,不仅需要优化内部环境,而且应强化风险体制,以“三道防线”为基本准则,总结与分析固有风险和潜在风险,为企业存续与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本文经探讨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的三道防线,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内控;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引言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作为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有助于提升整体内控及风险管理水平[1]。
对于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从本质上来讲,其是企业根据各级岗位职责及功能,对风险管理责任进行划分,严格执行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机制,构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合规风险防范体系,三道防线强强联合,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督促运营层、管理层等在组织或管理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有效预防和排查潜在风险,以此促进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三道防线”概念及职责(一)第一道防线:业务部门防线第一道防线:业务部门防线。
公司的业务部门或经营单元作为前端部门整合资金费用及运营业务,尤其是在实际交易中,公司运营、业务及日常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期间处理不到位、管理不彻底,均会埋下安全风险,对此企业应强化风险管理,这是最基础的保障。
公司管理层应把握整体大局,既要严格执行审计部门发布的各项政策及规定,又要监管协调好风险管理。
具体来说,公司的风险管理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将风险管理方法高效融入运营业务中,强化业务的风险管理,这是强化公司风险管理的第一道屏障,即为第一道防线。
对于微观层面,涉及各种政策与制度,存货和资金的管理。
关于宏观层面,则分别有组织机构、管理职能、审批流程和职责承担等[2]。
(二)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防线第二道防线:风险管理部门防线。
风险管理部门防线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风险管理委员会,二是指风险管理部门。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以Y公司为例
一
、
Y公 司简 介
1 . 管 理 者 对 内 部 控 制 重视 不 够
企业管理 者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 , 该公司虽然建立 了内
Y公 司是 主营业 务是软件开发及服务 , 在行业企业 管理
部控 制制度 , 但有些 内部控 制制度 的制定缺乏 科学的指 导 ; 任务 内部控制 就是 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规章 的汇总 , 建立 了 企业规章 制度 就等于做好 了内部控制 , 甚至认为 内部控制 仅 仅是公司高层 的事情 , 一些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 重
2 0 1 4年第 3 0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C R ES EARC H GUI DE
No . 30, 2 01 4
总第 2 4 8期
S e n a l N o . 2 4 8
浅 谈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问 题
以 Y 公 司 为 例
李
刚
( 辽 宁 广播 电视 大学 , 沈阳 1 1 0 0 0 0 )
经营轻管理 , 所 以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 内部控 制制度 , 应 提高
该 公 司管 理 者 对 这 方 面 的认 识 。
软件 领域 占有 8 0 %以上 的市场份 额 , 是行业企业 管理 软件的
领军品牌。
该公 司专 注于行业 精耕细 作 , 为客户 提供更专业 、 更 高
价值 的软件 及服 务 , 满 足客 户 以世界一 流管 理为 目标 的发
有效控制企业 的经营风险 、 能够科学有效地 监督和制约公司
财产 、 物资 的采购 、 计量 、 验收 等各个环节 , 对 公 司 各 种 资 源
的利用 和现金 流动进行 控制和管理 , 从 而确保公 司财产物资 的安全完整 , 防止资 产流失 、 使公 司的各项 经营活动做 到活 而有 序 , 减 少了不必 要的成本 费用开支 , 促进 公 司的有效经 营, 以求公司实现更大的盈利 目标 。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分析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资产和资源,预防、发现和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管理活动。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1.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包括财务报告可靠性原则、固有风险原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原则、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协同性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只有遵守了这些原则,企业内部控制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2.内部控制的要素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纽带,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保证。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保护企业的资产和资源,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法合规地进行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只有达到了这些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才得以体现。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持续性的监督和改进。
企业应当不断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和修订,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分析1.内部控制自评价内部控制自评价是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内部控制优化评估是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发现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改进。
这种评估方式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确保优化评估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内部控制成熟度评估。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当前,商业银行在进行内控管理过程中,基本上都提出并做到了“内控工作要从基础抓起,对重要环节进行认真梳理,找准防控点,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年有防控治理的重要部位,季有防控治理的重要环节,并做到事事讲认真、事事有部署、事事有推动、事事有落实”的工作要求,以健全有效的内控管理长效机制防范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了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但从具体的工作实效及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来看,商业银行个别分支机构的个别管理者和个别员工要么存在着大问题不犯、小问题不断的情况,要么就可能发生足以引起管理层高度关注的问题.从深层次上分析原因,这种情况的存在,既凸显了目前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理念、制度落实、规范经营和防控风险等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又凸显出检查监督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不力.为此,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围绕内控管理工作“执行规章制度,完善操作流程,消除风险隐患,提高内控管理水平”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内控管理的长效机制并持之以恒的加以落实,彻底解决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在内控管理工作中“履职不尽职、在位不到位”的现象.一、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内控管理可以解决所有的风险管理问题.在思想上认为只要内控制度设计完善、执行没有缺陷就没有任何问题,对内控管理工作存在的固有的局限性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一旦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规章制度就可能失灵并造成风险损失的情况.二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各级管理人员管理.目前,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部位在基层及基层的操作人员,而对各级管理者则监管不够.但由于各级管理者不同程度地掌控着人、财、物等,由其引发风险的危害性要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三是商业银行的个别员工对待内控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上级要我做、领导要我做”的低层次阶段,没有真正理解内控管理工作对保障自身业务发展安全,进而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四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工作关注的是事后的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风险,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关注较少.五是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对检查监督发现的问题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导致屡查屡犯现象屡有发生.(二)内控管理工作的环境不理想.一是个别分支机构的个别管理者不能从整体上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建设.内部生态环境建设牵涉到商业银行内部的不同侧面、不同部位,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由于商业银行个别分支机构的个别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是业务规模的扩张,因而对内部生态环境建设并未加以重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制定恰当的内部生态环境建设政策和措施,内部生态环境未能对内控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人事政策不利于内部生态环境建设.当前,商业银行的人事政策在培养和使用员工方面有很大的不合理性,造成各类人才不断流失,基于这种示范效应,员工极有可能产生短期行为,极易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致命的危险,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极易引发操作风险,从而造成巨大的风险损失.三是激励政策不合理.目前,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全面发挥.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对发现问题的责任人注重惩罚,而忽视对员工正面行为的激励,这种情况极易加剧员工偏离正确目标情况的发生.四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个别管理者说话、办事总是站在个人的利益上强调制度、规章的执行,却往往忽视员工的实际感受,不能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以致很多本应该及时解决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有的管理者高高在上,权威思想严重,听不得不同意见和批评,缺乏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影响了团队和谐相处.(三)内控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当前,商业银行现行的某些制度办法、操作规程一是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局限性,没有按照流程银行的要求,按照业务流程制定内控管理制度,而是按照专业分块监督管理,由于专业之间衔接不严谨,导致对一些业务的监督管理存在盲点,使得内控制度不能全面覆盖风险点.特别是一些新的业务,在制定操作规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时没有要求内控部门介入,未能对其科学性和符合性进行审核把关,也没有经过充分、科学和精细的风险评估,造成在一些关键风险点的控制上缺少制度支持,导致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相关制度以防范风险.二是制度或流程存在缺陷.任何流程和制度都是在一定环境、人员以及技术条件下制定的,规章制度或内部流程一经发布执行,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由于业务经营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人员和技术条件又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特别是金融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导致原有的规章制度或流程适用性降低,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给业务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隐患.三是规章制度未起到“硬约束”的作用.员工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使风险防控基础失效;个别员工缺乏必要的内控意识,不能准确把握所从事业务岗位的风险点;个别员工执行规章的意识不强,对违规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业务操作过程中制度观念和依法合规意识淡薄,习惯代替制度倾向严重.(四)部门相互制约管理不够到位,且个别部门内控工作自我控制不足.一是在当前业务大发展的形势下,业务营销部门多重视营销工作,对内控管理的深入程度以及前瞻性调查研究工作做得不够,使得内控管理的针对性不强.二是个别部门虽然制定了风险防范要点,但存在着对风险环节、风险点分析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对内控工作缺乏制度化、经常化的管理,削弱了对各管理环节的制衡作用,使得内控管理的质量不高,不利于对风险点和风险环节进行防范.三是个别部门抓系统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到位,职能发挥的不充分,认为直接管理的工作才是风险防范的部位和内容,更为严重的是不明确本部门自身内控管理的边界,专业部门条线风险管控的职责不清晰.对于业务有直接关联的部门,虽然业务有很大的关联性,但分析的风险部位和风险点仅仅立足于本部门的工作范围,未将业务整体的风险分析和防控到位.(五)内控管理手段落后.一是内控检查仍侧重于单纯检查监督、时点检查等查错纠弊的检查,缺乏清晰的对各项经营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流程监督、系统监督路径和机制,内控管理各项职能还没有渗透到全行各项业务的全过程.二是管理方式不科学.目前,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上仍主要依靠各级管理人员的经验、直觉和员工的自律,内控管理方式落后,基本上还停留在行政管理、手工操作上,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等各个环节上还不能做到定量分析,对风险的管理大多以事后补救为主,缺乏有效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手段.(六)问题整改流于形式.从商业银行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来看,部分单位重检查轻整改倾向严重,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逐流程、逐部门、逐岗位真正落实问题整改.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违规违章问题整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重查轻改、敷衍应付、形式整改、虚假整改等情况,导致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彻底;有的就事论事,不是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对同类问题存在的管理漏洞和操作隐患进行分析和防控,未能在制度和机制上完善管理,按下葫芦冒起瓢,违规问题一犯再犯、杜而不绝.二是对存在的问题没有从全局、从机制的角度加以整改,解决个性问题、表面问题多,杜绝共性问题、系统问题少,导致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屡查屡有,同质性、大概率、小风险的问题不断发生.(七)信息传导渠道不顺畅,内控管理的资源不能充分共享.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沟通和合作,严格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但由于内控管理工作中信息传递手段的滞后,使得内控管理的信息交流缺乏畅通的渠道,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无法实现全面、准确、快速传输信息的目标,难以共享相关内控管理的信息.原因在于一是信息沟通程序复杂导致沟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甚至不能有效传递,而且各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二是信息失真.信息沟通质量、时效性和准确性差,导致信息失真或信息使用的时效性降低.(八)对员工做好内控管理工作的培训不到位.一个假设是,领导干部在素质和技能上要高于员工,但现实情况并不总是如此,尤其是在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今天,这种认识就更不一定正确了.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专业都非常精通,因此每一个人都必须坚持学习和培训才能跟上业务发展的要求.但是反映在培训方面,商业银行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却出现了重领导轻员工的现象,培训次数、培训经费过多的倾向于领导,基层员工基本上没有培训的机会或者说没有比较高端的培训机会,这种情况的存在不利于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知识的更新,更不利于员工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二、商业银行做好内控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及必须处理好的关系(一)做好内控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框架.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关注内控管理工作发展新动向,积极拓展内控管理工作新领域,特别是必须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即在理念上由注重结果、重在治标向注重过程、重在治本转变;在职能上实现从就事论事的单纯性检查向综合分析评价、提供咨询服务的转变,逐步扩大内控监督管理内涵,丰富内控信息;在目标上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在内容上逐步由财务收支检查向管理咨询与风险控制拓展;在方式上实现以事后监督为主向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评价转变,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在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在效果上实现以追求单纯数字成果向追求内控综合效果的转变,最大程度地提升内控管理工作的综合价值.(二)商业银行从深层次上做好内控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内控管理是商业银行各级管理者维护和扩大经营效果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规则、程序及其作用过程,使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持续地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经营管理目标的圆满实现.但从长远来看,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内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目标定位也应相应的进行变化,为此,做好内控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内控管理应覆盖每项业务、每个操作环节和每个员工,因此,做好内控管理工作就必须实施整体联动,自上而下地形成合力,同时要加强每一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规范每位员工的业务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统一性原则.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活动的标准、程序、方法等应保持一致,以确保内控管理过程的准确性以及管理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三是持续性原则.内控管理活动应在持续进行的基础上,根据内外部经营管理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内控管理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及时对内控管理政策、标准和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内控管理与业务发展战略等相适应.四是重要性原则.内控管理范围在层次上应当涵盖各层级机构,在对象上应当覆盖各项业务,人员上覆盖所有员工.但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五是及时性原则.内控管理要及时有效,保证规章制度迅速落到实处,保证风险被及时发现和控制.(三)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必须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把内控管理的理念根植到每个管理者、员工的思想上,落实到每项业务操作中,杜绝完成考核指标不讲制度现象的发生,切实有效地发挥内控管理对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二是必须处理好直接风险与间接风险的关系.商业银行风险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形式,另一种是间接形式,相对应的就有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如违规放贷造成的不良资产,从外部看是信用风险,但从深层次分析可能是由于在贷款的发放和贷后管理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形成的风险.许多风险具有隐蔽性,如果只看到直接风险,而忽视造成风险的原因,就会掩盖风险发生的实质.三是必须处理好风险损失结果与操作过程发生风险的关系.当前,对风险的处理通常是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这势必会滋长违规者的侥幸心理,弱化制度执行的约束能力.为此,必须从思想认识上强化内控管理从结果到过程的转变,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四是必须处理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之间的关系.要通过机制创新、信息整合和业务流程改造,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平台,更加及时、准确地识别和有效处置风险,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构建风险管理框架.要将内控工作作为一项“健康工程”和“生命工程”来规划、组织和实施,致力于推进内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消除风险隐患,遏制风险发生,夯实管理基础,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五是必须处理好风险监测指标设置的相对稳定性与适应变化而不断修订的关系.从风险监测指标的设定情况看,一定时期的指标仅反映了当期风险基本状况的部分信息,但由于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发生风险的驱动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而监测指标也必须随着业务的发展而进行调整.三、商业银行做好内控管理工作的措施(一)构建和谐的内控管理环境.所谓内控管理环境是指做好内控管理工作所赖以依存和运行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的总和,主要反映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对内控管理工作的态度、认识和反应,它是做好内控管理工作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内控环境,内控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等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根据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实际,确定内控管理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机制与道德价值观、员工能力的培养、领导机制与风格、经营方式与组织机构、责任与授权等,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建设来营造商业银行良性的内控管理环境.因此,内部环境建设是内控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需要长期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优化内控环境要以人为本,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源政策,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控管理工作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失误.主要措施包括:各级管理者要提高内控管理和防范风险的意识;重要岗位人员配置和管理人员的选拔应全面考核其综合素质;要多层次、全方位加强人员培训,使其自觉遵守和执行内控制度,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的内控制约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实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控,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二)将过程控制作为内控管理工作的核心.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实施过程控制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内控管理工作的事前风险防范、事中执行控制、事后检查监督等全过程控制.内控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建立在“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一基础之上的,通过过程控制进一步提高制度和体系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鉴于此,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工作必须走上过程控制的轨道.原因在于:一是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商业银行组织体系内所有人员的参与,业务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控制,只有环环相扣,全面覆盖,整个组织才能正常运作.二是内控管理是全行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到控制环境的营造、控制过程的实施,是所有部门必须要认真做好的工作.内控管理的过程控制好似一个美丽的花朵,任何一个花瓣代表整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过程控制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花瓣)对全过程而言都是不完整的,因为整个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因此,商业银行基于过程控制模式来进行内控管理时,要突出“过程”的思想,既要重视内部控制结果,更要重视内部控制的过程.(三)建立全方位的预警系统.为防止经营管理中的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特别是防止因决策失误、操作失当、道德失范、行为失控引发风险,必须着力从监控、识别、评估、预警等方面入手,建立全方位风险预警机制.一是风险业务预警系统.定期从内控氛围、外部环境、制度执行、流程设置、信息化控制和员工行为等方面进行风险分析识别,界定本专业中高风险业务及风险点、风险源,研究制定防控措施,对发生异常变化的交易进行系统识别和清分预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专业部门.二是内控趋势预警系统.定期组织召开内控分析会议,进行个案分析和综合分析,研究内控管理趋势,并将分析成果及时通报全辖,责成有关部门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对普遍性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专项治理,消除内控隐患.三是员工行为动态预警系统.为了严防道德缺失引发风险,本着立足教育、着眼防范、促进转化的原则,采取个人自律与组织帮教相结合的方法,在全行建立起经常性的员工行为动态管理机制.(四)完善规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实.风险与经营管理“相伴终生”,只要办理业务就存在风险.规章制度设计者的责任不但在于推进业务的发展,而且还在于最大限度的减少制度漏洞,把趋于完善作为终极目标.要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制度,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要以超强的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加大对违规操作的查处力度,创造人人遵守制度、按章操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五)明确业务交叉部位内控管理的部门和职责,突出检查监督的重点.一是明确业务交叉部位内控管理的部门和职责.在对业务交叉部位风险点进行排查梳理的基础上,划清各业务管理部门对风险点的管理边界,并明确各部门内控管理和检查系统条线控制的范围,建立分工明确、常态评估、考核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各业务相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在分析整体业务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部门系统条块风险的控制.二是突出监督检查的重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各个部门要严格履行各自的内控管理职责,加强专业条线风险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抓重点部位、重要风险点和重要环节,强化以防范风险为重要内容的内控管理工作,增强内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内控管理部门要在做好内控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内控管理“前移、后延、上升、下沉”的工作要求,使管理和检查工作纵到底、横到边,覆盖业务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实现内控管理的过程控制;要针对热点问题、风险隐患较大和管理存在缺陷但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开展重点检查,避免与业务部门的检查重复,同时做好对业务管理部门内控管理的再监督工作.(六)做好内控管理效果的自我评估工作.为了确保各项业务的开展符合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管的要求,同时适应经营环境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定期进行内控管理评估的制度,各职能部门应对业务开展的风险环节和重点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内控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合规性和时效性.商业银行应对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及时识别,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保证内控管理活动按预期的经营目标进行,促进内控管理工作措施的进一步完善.要建立统一的风险评估框架体系,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在风险评估框架体系内,制定具体的风险评估细则.要创新风险评估方法,结合企业历史数据及发展趋势,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体系,针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机遇和风险进行风险评估,特别要加强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时导致发生风险的驱动因素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可能发生的风险.(七)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提高内控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在当前国内外大的经济和金融环境背景下,为了适应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的要求,一是针对检查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内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为各级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二是要有超前意识.针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的新问题,要通过调研分析,预测、判断重要的风险点,增强风险防控的预见性、敏锐性和风险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内控管理的敏感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内控管理工作的前瞻性研究.要根据风险隐蔽性、智能性、职务性、突发性和破坏性等的特点,通过经常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研究并掌握其分布状态、特征及走向,分析风险发生的部位以及危害,定期交流情况.四是加强对风险的源头性管理.要加强对新业务、新产品不同操作环节风险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找出风险隐患,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努力实现对风险的源头性控制.(八)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员工对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培训力度.从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入手,将基层网点的。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制定内部控制
制度和监控机制,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的过程。
其中,内部控制优化是指
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监控机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灵活性、实效性、适应性和风险控制能力,以达到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和保障企业经济利益的目的。
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和途径:
一、加强组织管理
要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职责,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同时,要及时进行考核,对于好的实践方法和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提高经营管理的
效率和水平。
二、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各项财务活动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加强权责分
明和制度执行。
制度的配套措施必须满足企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建立科学的监控机制
建立科学的监控机制,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监管和评估。
在
企业内部控制评估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固有风险和非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对风险进行分类、评估、控制和管理。
四、推行内部审计工作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力度,形成全员参与的审计意识,通过不断完善的审计规范和制度,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和精度。
同时,建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配合机制,将审
计信息及时传递给外部审计师,为外部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的几个方向和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企业自
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创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COSO框架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修改版]
第一篇:基于COSO框架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基于COSO框架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摘要】内部控制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对于企业和相关机构来说日益重要,本文针对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发布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和体系建设。
同时,鉴于现状提出了改善对策,并浅谈了报告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COSO 内控体系所谓内部控制( Interna l Control) , 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 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 它是企业为管理当局的需要, 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控制制度和体系@。
1992 年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 NCFR )下属的美国会计学会( AAA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 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 IIA )、财务经理协会( FE I)和管理会计协会( IM A )等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 COSO)发布报告, 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并将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测等5项要素。
@目前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结构理论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被认为是权威的专业机构对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最新解释。
但近年来,随着安然、世通等一批巨人企业的倒下,引发了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危机,从而导致COSO 新内控框架的建立,该框架提出了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COSO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早在1977 年,作为美国“水门事件”的调查结果,立法者和监管团体为了制止美国公司向外国政府官员行贿,通过了“国外腐败实务法案”并要求公司管理层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条款。
1978 年,美国执业会计协会下面的柯恩委员提出报告,一是建议公司管理层在披露财务报表时,提交一份关于内控系统的报告;二是建议外部独立审计师对管理者内控报告提出审计报告。
论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管理论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洪云一、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的表现企业经营是一个风险合集,企业往往会运用各种措施来规避、降低各种风险,以保证稳定获得收益。
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是企业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内部控制不是万能的,存在很多因素影响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这些因素包括: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内部控制设计不健全、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等等。
其中,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是指内部控制尽管按照正常流程运转工作,仍然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无法降低或限制对风险控制的效果,从而导致不能实现预期控制目标的先天性缺陷。
内部的控制固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内部控制设计层面固有的局限性企业往往是根据可能存在的风险来设计内部控制,都要事先分析论证、识别评估可能出现哪些风险、怎样控制风险的问题。
一般常规的风险、流程上的风险都是可以分析和预见的,但是一些突发性的特殊风险(如突发风险、例外风险)是不可预见的,这就可能导致没有事先设计一个用于管理突发风险和例外风险的措施。
换句话说,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认识态度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
这种现象体现的固有局限性就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健全。
内部控制设计层面由于企业管理层对建设成本、风险偏好、风险承担能力、追求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可能省缺或放弃、细化或延长内部控制活动的设计规划。
主要表现在:1.控制成本效益带来的设计缺陷。
企业每增加一项内部控制措施就会需要增加相应的建设成本,通常大多数内部控制成本都是企业可以接受的,其接受的标准是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成本不高于可以取得的效益(或者是不高于可以降低的风险)。
当某项内部控制的成本远远高于出现风险后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某项内部控制的成本超过设置内部控制以后可以取得的收益时,企业会采取选择三种方式之一的行动:一是寻找成本较低的内部控制替代原有的内部控制,一旦找到这种可以替代的内部控制,使得预期的风险通过其他控制加以防范和处置;二是放弃对该项内部控制的建设,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随时可能要承担由于没有内部控制带来的风险损失;三是该项内部控制非常重要或者有硬性的政策要求,无论成本高低均必须建设,此时企业就要硬着头皮、不计成本进行设置。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1、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在内控审计涵义及内容方面,COSO委员会于2003年提出了以五要素为基础的内控框架。
PCAOB在2004颁布了第2号审计准则文件,首次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明确定义,指出其是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的过程。
其后发布的第5号审计准则规定,审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也应对企业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
2、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Hogan, C. (2006), Doyleetal. (2007), Ashbaugh Skaifeetal. (2007)在就企业内部控制成功展开实证分析之后得到结论: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内部控制审计和执行效果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将会导致企业业绩的波动。
Abraham D. Akresh(2010)对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简单的定义,即:实体具有审计师未发现的重大缺陷的风险,如果审计师认为未能发现的重大缺陷的风险没有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就不能对内部控制发表无保留意见[3]。
Hoitash R(2012)的观点认为,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风险基本都基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必然导致审计的效率和进度会受到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评估的影响。
就此引出,一个合适的审计风险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
3、内控审计风险模型研究最初的风险模型在1991年由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模型表达为:最终审计风险=固有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账项余额测试风险。
其后美国注册时协会对此进行了改进,改动之后的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这也是最初的传统的风险模型。
之后,IAASB将模型进一步改进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以应对新的经济形势下的审计风险。
但在各国监管机构逐渐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审计并对其提出明确要求之后,审计人员发现在实务中但这一风险模型不直接适用于内部控制审计。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基 于 风 险 管 理 视 角 下 的 我 国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研 究
张 君
济南 2 5 0 0 1 4 ) ( 山 东财 经大 学 。山东
【 摘
要 】本文阐述 了 基 于风险管理视角下,我 国企业内部控制在 内控环境、 目 标设定、信息与沟通、 内控监督等方面所存在 的主要 问题,并针对如何改善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当 前 , 随 着 经 济 全 球 化 和 信 息 化 的 不 断 加 深 , 企 业 所 面 临 的挑 战不 断增多 ,经营环境 变得越 来越复杂 ,由此 而导致 的经 营风险越来 越大 ,此 时 ,作 为风 险管理重 要手段之 一 的内部控制 便成 了国 内外研 究 的焦 点 。 尤 其 进 入 2 1 世 纪 之 后 , 随着 各 大 世 界 知 名 企 业 相 继 曝 出 企 业 财 务 欺 诈 丑 闻 以及 因 战 略 风 险 而 倒 闭 和 一 些 大 公 司 被 爆 出 海 外 投 资 巨 亏 等 事 件 , 引 发 了 人 们 对 内 部 控 制 和 风 险 管 理 是 否 有 效 的 重 新 思 考 。从现 有 的研 究成果 来看 ,内部控制 不能很 好地在 风险管 理中起作 用 是 造 成 这 些 事 件 频 频 发 生 的根 本 原 因 ] 。 为此 , 国 内外 的 研究 学者 把风 险 管理 和 内部控 制 作为 研 究 的重 点 , 并 为 此 提 供 了大 量 的理 论 指 导 [ 2 ] 。本 文 以我 国 企 业 为 研 究 对 象 , 探 讨 了基 于 风 险 管 理 视 角 下 的 企 业 内部 控 制 的 若 干 问题 , 并 对 此 提 出 了相应 的对策建 议 ,以为加强 我国企业 的 内部控 制提供科 学 的依 据 。 二 、风险 管理 视 角下 .我 国企业 内 部控 制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近 几 年 来 ,虽 然 我 国 企 业 的 内部 控 制 取 得 了很 大 的进 展 与 成 果 ,但 与 国外 相 比 ,仍 然 有 很大 的差 距 。在 风 险 管 理视 角 下 ,我 国企 业 内部 控 制方 面 仍存 在诸 多 问题 , 具体 表现 如 下 _ 3 ] : ( 1 )缺 乏 良好 的 内部控 制环 境 这 主 要 表 现 为 :公 司 法 人 治 理 结 构 不 完 善 , 大 多数 企 业 只是 被 动 地 设立 了股东层、董事层 、经理层 、监管层等 ,然而董事会 的人员组成不 合 适 、 内 部 董 事 成 员 比例 过 大 、外 部 的 独 立 董 事 成 员 过 少 、监 管 人 员监 管 不 到 位 、 部 门 设 置 不 够 合 理 以及 很 多 的董 事 会 成 员 担 当经 理 等 诸 多 问 题 明 显 , 并 没 有 真 正 起 到 应 有 的 作 用 ; 人 事 政 策 和 实 务 不 合 理 ,管 理 层 人 员 素 质 不 高 , 并 未 真 正 意 识 到 员 工 科 学 管 理 的重 要 性 ,管 理 制 度 不 够 灵 活 , 从 而给 企业 的 内部 控 制 带 来 不 利 影 响 。 ( 2 ) 内部 控 制 的 战 略 目标 不 明确 我 国企 业 普 遍 存 在 内部 控 制 战 略 目标 不 明 确 的 问题 ,主 要 表 现 在 : 企业 内部控 制的战略 目标与其使命相脱离;忽视风险容量要素 ,导致制 定战 略 目标 后容 易产 生 不 能 接 受 的 风 险 和 战 略 目标不 明确 的情 况 。 ( 3 ) 内部 控 制 的 风 险 管 理体 系 不完 善 这主要表现在 :风险事项识别不全面,大多数 企业都 只是对风 险进 行 识 别 , 而 忽 视 了正 面 的 机 遇 ,这 很 容 易 造 成 企 业 潜 在 机 遇 的流 失 ;风 险评 估 不 深 入 ,大 不 多 企 业 只 是 将 风 险 评 估 浮 于 表 面 , 搞 形 式 化 , 并 未真 正去 进 行 风 险 评 估 ; 风险 应 对 不 彻 底 ,很 多企 业 在 进 行 风 险应 对 时 只顾 采 取 相 关 措施 ,往 往 不 考 虑 这 种 应对 策略 对 企 业 原 来 的 固 有 风 险 有 什 么 正 面 或 反 面 的 影 响 , 也 不 会 再 去 进 行 相 应 的 追踪 ,不 会 将 原 来 的 风 险剩 余 量 与 现 在 的 风 险 剩余 量 进 行 比较 , 以及 其他 影 响 也没 有进 行 相应 的分 析 。 ( 4 ) 内部控 制 的信 息与 沟通 能 力不 足 在 信 息方 面 ,我 国 很 多 企业 对 信 息 的 认 识 还 不够 , 忽视 了一 些 潜 在 的 信 息 , 导 致 出 现 一 些 不 必 要 的 损 失 ; 在 沟 通 方 面 , 我 国 很 多 企 业 中 一 味 地 奉 承 领 导 , 欺 上 瞒 下 、 虚 报 假 报 的 现 象 并 不 在 少 数 , 员 工 之 间 、 上 下 级 之 间 、 各 部 门 之 间沟 通 不 顺 畅 。 ( 5 ) 内部控 制 的监控 机 制不 到位 这 一 方 面 表 现 为 忽 视 内 部 审计 的重 要 性 , 内部 审计 机 构 设 置 不合 理 , 内部 审 计 的 职 能 尚 需加 强 ;另 一 方 面 还表 现 为 企 业 外 部 监 控 效 力 不 足 , 政 府 监 控 的 执 行 力 度 较 弱 ,对 企 业 的 信 息 披 露 要 求 不 高 , 注 册 会 计 师 等 社 会 监 督 力 度 不 足 , 不 能 真 正 从 专 业 的 角 度提 出相 应 的 改 进 方法 ,包 括 改 进 内部 控 制 的相 关 流 程 、完 善 会 计工 作 以及 提 高办 事 效率 等 。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会计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摘要】:在当今社会的情势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它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实现企业战略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将企业保证在实现目标和完成使命的轨道上,通过控制或转移这个过程中的风险,有效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
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及其现状,然后深入的分析内部控制现状形成的原因,最后就如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等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关键词】:内部控制;特点;现状;原因;措施前言内部控制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各界都需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这样才能完善它的发展.以企业为例,内部控制是对企业一切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控制,而不是局部性控制.企业的任何内部控制,彼此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控制行业的成功与否都会影响到另一种控制行为。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然而我国很多企业为了能得到眼前的、短期的利益,而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成本在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上。
实施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实现经营的效率。
反之,则会使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影响企业自身在外面的形像,还会导致经济业务量的减少,更严重的话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解体。
在过去的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例中层出不穷,尽管“三鹿奶粉事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的失败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因此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对我们有深刻的意义。
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几乎全行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几乎所有乳品行业的乳制品中都发现了三氯氰胺,企业都为了自身的利益把消费者的健康放在一边.这次事件反映出了大多数乳品行业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不力,其主要责任应归咎于企业管理者对社会责任缺失,没有产品质量保证意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案例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案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管理与控制风险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文范文一: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内部控制,能更好地实现对企业业务流程及运营风险的管理。
在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完整、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实现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且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认识不足当前,在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房地产商品的开发和销售上,认为内部控制不能产生直接经济价值,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重视。
加之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深入的认识,这就导致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只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内部控制操作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多侧重于事后控制,对事前的预防控制较为忽视,这就给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了较大影响。
2.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处置力度较小当前,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风险管理活动没有专门人员和机构负责,在风险管理中,每个人及每个部门只针对自己的工作采取一定的措施,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
部分企业自身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缺乏认识,对风险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系统性,不仅事前风险管理缺位,且在事中和事后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强的随意性。
对风险管理较为被动,不能主动识别、评估、管理和监控企业的主要业务风险,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瞬时性和间断性,且缺乏对风险的定期复核和评估,导致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风险的规避能力缺乏,不能有效适应环境变化。
二、完善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的措施(一)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要坚持相关原则1.合法性原则企业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在制定时需要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因此,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需要遵循合法性原则,从而保障制度的有效性。
我国医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qiyekejiyufazhan【作者简介】胡纯,女,贵州毕节人,贵州财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成本与管理。
我国医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胡纯(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重大违规疫苗案件引起人们恐慌,同时提升了人们对医药企业内部控制披露的重视程度,因为这不仅关系着医药企业自身的长久发展,还肩负着国民的身心健康。
文章通过分析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医药企业内部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医药企业;内部控制;长生生物【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2-0251-030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医药上市公司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披露的财务信息质量逐渐提高,然而药品安全公共事件等问题不断发生,例如2006年的亮甲菌素事件、2006年的鱼腥草事件、2016年的山东非法经营疫苗事件等。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密切联系,某些医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完善,为了自身短期利益披露不完整或虚假的财务信息,让外部信息使用者不能获得真实的财务信息,导致投资者受到欺骗。
在发展过程中,医药上市公司因为内部控制长期失效,自身遭受惨痛代价,也会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使得企业破产。
医药企业的产品具有特殊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医药企业肩负着国民身体健康等社会责任,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为例,通过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分析,发现其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促进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健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长生生物内部控制案例分析1.1公司概况2015年,长生生物通过借壳的方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版上市,并且同时挂牌进行交易,其股票代码为002680。
面向风险管理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理处 理稳产 上产 、 成本控 制 、 国际油 价波 动等风 险 问题 ; 为合理 保证单 位经 营活 动的效 益性 、 务报 告 作 财
的可 靠性 和法律法 规 的遵循性 , 自行 检查 、 制约 和调 整 内部业 务 活动 的 自律 系 统 , 险 管理 导 向 内部 控 风
一
种整 合视 角 的理性 思维 。
与此 同时 ,O O 企业 风 险管理 整体 框架 ” 推 出进一 步 昭示 了内部 控 C S“ 的
制发展 的风 险导 向 。事 实上 , 早在 19 93年 , 于 C S 基 O O内部 控制整 体框 架 ,ai和 Lnog开展 了针对 Dv s obr
失。 ¨ Jfe 解释了内部控制在所有组织形式中的重要性缘 由, er 。 fy 即完善 的内部控制提供竞争优势,
及 时应对 风险 , 将风 险转化 为机 遇 ; 望萨 班恩斯 —— 奥克 斯 利 法案 之 后 的趋 势 是颁 布 风 险评 估 标准 , 展
并逐 步引入 特殊 行业组 织领 域 。 M
西安 石 油 大 学 学报 (会 学 ) 社 科 版
i 擎 l 两 蔼 l
面 向风 险 管 理 的 石 油 企 业 内部 控 制 问题 研 究
吴Hale Waihona Puke 勋 王 艳 鲁 丽 (. 1 西安石 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陕西 西安 70 6 ; 10 5 2 中石油川庆钻探公司 长庆钻井 总公 司, . 陕西 西安 7 0 2 ) 10 1 摘 要 :内部控 制 已进入 以风 险管理为主流的发展 阶段 , 石油企 业的 资源消耗型产 业特征 亟待 重视风 险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们会面临各种不可控制的因素。
为了保证企业的安全和稳定运营,我们需要了解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概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
什么是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指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风险性。
它是指无法通过外部因素的干预或控制来消除或降低的风险。
固有风险是由于事物的属性、特点或性质所带来的风险。
在企业经营中,固有风险可能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竞争风险等。
例如,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需求波动、消费者变化等因素所导致的风险。
技术风险是由于技术升级、技术失效等因素所导致的风险。
竞争风险是由于竞争对手的进入、产品同质化等因素所导致的风险。
如何控制固有风险?尽管固有风险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这些风险,以降低其对企业的影响。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完善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变化的趋势,从而预测潜在的市场风险。
在预测风险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调整产品策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以减少市场风险的影响。
其次,企业可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以应对技术风险。
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企业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减少技术风险的影响。
此外,企业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建立合作关系或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应对竞争风险。
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共享资源和技术,扩大市场份额,降低竞争风险的影响。
什么是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或消除风险的过程。
与固有风险不同,控制风险是可以通过人为因素和管理手段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
在企业管理中,控制风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它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监控等环节。
企业需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然后,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等。
最后,企业需要进行风险的监控和跟踪,及时调整控制措施,以适应风险的变化。
如何控制风险?为了控制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企业内部控制固有风险问题的研究学院、系:会计学院财务管理系专业 (方向):财务管理年级、班:2008级财务管理(3)班学生姓名:马莉娟指导教师:张金辉2012 年5 月25 日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兰州商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2012 年5 月25 日企业内部控制固有风险问题的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内控体系建设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但是还应看到,不论内部控制设计多么完美,执行如何良好,评价如何充分,它都只能为企业的内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即内部控制可被依赖的程度有其固有局限。
超越固有局限,不仅要从构建内控体系本身抓起,而且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人为因素方面也需要我们非常重视。
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制定和执行两方面来着重探讨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固有风险,以及如何控制这些风险,来规避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内部控制固有风险风险管理ABSTRACT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made many important progress, but should also see, no matter how perfect internal control design, how good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how to fully, it is only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arget of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to provide reasonable assurance that the internal control can be dependent on the degree of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Beyond the limits, not only from constructio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tself grabbed, and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executing process, but also human factors need we very seriously.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ternal control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wo aspects to focus o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the existing in the inherent risk, and how to control the risks, to avoid the loss of brings to the enterprise[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Inherent risk risk management目录一、内部控制固有风险的现状 (1)(一)内部控制的固有风险 (1)1、内部控制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 (2)2、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的不足 (2)(二)内部控制固有风险的现状 (3)1、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 (3)2、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4)3、公司治理的问题 (5)二、企业内部控制固有风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一)存在的问题 (5)(二)成因分析 (6)1、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环境不太成熟 (6)2、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6)3、各企业在风险管理中缺乏横向联系 (7)4、缺乏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机制 (8)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避固有风险的措施。
(10)(一)从企业外部完善内部控制以规避固有风险 (10)1、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合理定位 (11)2、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 (11)3、加强预算管理 (11)4、理清管理权责 (12)(二)从企业内部完善内部控制以规避固有风险 (12)1、优化内部控制结构 (12)2、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14)3、规范控制活动 (15)4、建立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 (16)5、强化内部监督 (17)参考文献 (18)企业内部控制固有风险问题的研究近年来,财政部、各行业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的规范和指引,对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提供指导、提出要求。
企业出于自身管理、防范风险的需要及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普遍加强了内部控制建设。
然而因内控失效而造成公司巨大损失的案件依然屡有发生,因内控失败而面临厄运甚至倒闭的公司依然存在。
针对这一状况,理论界、实务界纷纷从完善内控体系,强化内控执行,构建内控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是应该看到不论内部控制设计多么完美,执行如何良好,评价如何充分,它都只能为企业的内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因内部控制可被依赖的程度有其固有局限,即内部控制存在固有风险。
所以不断完善内控体系自身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一、内部控制固有风险的现状企业内部控制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壮大乃至生存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虽然企业内部控制不能保证企业成功,但是在通过对企业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如果没有内部控制,企业失败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也就是说有了内部控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它是万万不能的。
这里指的内部控制不是万能的原因就是任何内部控制都存在设计和执行的固有局限性,即固有风险。
(一)内部控制的固有风险虽然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达到其内部控制的目标提供保证,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不管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如何完善,都无法消除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
1、内部控制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1)内部控制等级划分不细,职权不清,缺乏有效监督在内部控制构架中,由于内部控制制度是经理层和董事会协商批准通过,也就是说经理层既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实施者,这样就会形成职权不分,违背了内部控制制定的规定。
在实践中,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行为而言,没有更高层次的管理者对其进行监督,也没有任何形式的监管,很难监控高层管理者之间进行的串通和舞弊行为。
(2)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受成本限制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成本,实施内部控制也不例外,不管是制定制度还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都需要费用,成功的实施内部控制必须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否则就失去它的意义。
随着控制环节的变化,控制措施就会越复杂,相应的控制成本也就越高,以至于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
2、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人为疏忽、分心、疲惫、误解指令、判断失误等,可能使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失灵。
(2)内部控制一般是为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而设计的,因此,一旦发生异常或未预计到的业务,就会有失控或原有控制不适用的可能性。
(3)管理阶层为粉饰企业财务业绩或遵循法令状况等目的,不遵守已经明确制定的政策或程序。
(4)控制成本与效益都是难以确切计量的,因此需要运用主观判断做出决策。
(二)内部控制固有风险的现状1、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而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那么即使设计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最近数年,发生了一系列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经营丑闻和企业破产,其中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未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能而导致企业破产的,其中最为突出的属安然事件。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
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
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暴利等。
2、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做得不科学、执行不力、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等。
像中国农业银行邯郸分行的盗取金库巨款买彩票、中国农行出现800亿坏账和中航油违规参与石油衍生品交易以致破产的教训不得不使我们重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006年3至4月间,邯郸农行金库管库员任晓峰、马向景等轻而易举地从银行金库盗取现金5,000余万元,直至案发后邯郸农行才发现金库现金被盗,从而暴露了邯郸农行在管理方面,内控会计执行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漏洞,这名银行职员因此受到刑事追究。
从邯郸事件可以看到,首先,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的确可以为避免一个人单独从事和隐瞒不合规定的行为提供基本的保证,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和部门共同作弊行为的发生。
例如出纳与会计共同作弊,财产保管与财产核对人员合伙造假,采购部门与会计部门联合舞弊,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合伙舞弊等。
可见,再完备、再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建立的,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水平。
任何“完美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缺陷。
同时,执行人员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不能达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出现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等情况,也可能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陷于瘫痪。
3、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社会对企业制度作了反思,意识到公司治理问题,是导致公司舞弊的根本原因。
以下制度安排存在的缺陷,才是导致安然事件等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所在。
股票期权制激励了造假动机。
②公司独立董事形同虚设。
③审计委员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④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
二、企业内部控制固有风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存在的问题内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文化落后,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文化(即使有,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目标设定不合理,没有与企业风险偏好相一致,没有设置相应的风险容忍度;风险评估不到位,对风险认识的不足;风险反应相对滞后,偏重于事后控制;控制活动被局限于会计控制,忽视了对企业管理的控制作用;信息与沟通不畅,关注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综合、分类、记录、报告等方式进行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沟通,未把管理系统包括进来;监督不到位,依靠外部监督现象严重,而忽视了自我监督、内部监督;重视上级监督下级,而忽视了平级监督和下级对上级的监督,缺乏所有者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