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村经济》是由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36年对江苏省吴江县庙港开弦弓村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后,经由其导师马琳诺夫斯基在详实的调查资料的指导下而写成的博士论文。
作者运用散文式通俗易懂的叙述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朴实丰富的江南小镇开弦弓村,借此阐明了乡村经济的存在状态、发展模式以及崩溃的根源,指出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途径、方法与出路。
全书全面而详尽的讲述了中国文化、宗教和政治体系,把农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了下来,对农民重视礼仪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比如:(当地)挑选(儿媳)时主要考虑到两点:一是身体健康,能生育后代,二是养蚕缫丝的技术。
这表明了对一个儿媳妇所要求的两个主要职能,即,能绵续家世及对家中经济有所贡献;怀孕的妇女被认为处于特殊地位并免除了她各项家务劳动。
这是因为人们对性有一种不洁净的意识。
这些都是文化传承中影响深远的习俗。
费孝通先生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开弦弓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文化为满足人们的需要,提供了各种手段来获得消费物资,但同时也规定并限制了人们的要求;在地理环境中,人们由于所占土地不同,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也有很多种;在从事农业生产中,天气是很重要的条件。
除去农业生产,桑蚕业是开弦弓村的第二主要收入来源。
书中详细分析了作为江南农村重要商品生产和农民重要收入来源的桑蚕业,了解到只有发展商品生产、发展工业,农民才能富裕起来。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深入一个基层社区,并进行连续观察的研究成果。
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1.成功地把功能主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移植到社会学中来,开辟了人类学研究当代文明社会农村的先河。
2.深入社区,完全参与。
调查者变成了被调查的社会中的一员,进入到被调查者的生活中去,与他们心心相通,打成一片,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悲哀,做到无话不说,无所顾虑,
3.社会学调查方法初展风采。
《江村经济》采用社会学调查研究的路子,深入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研究。
按照社会学调查的基本理论,作者在《江村经济》里,尝试着首先确定一项研究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
”循着这个路子,以文化功能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贯串全书。
4.从实证主义走向理解社会。
《江村经济》中对农民生活中的许多理解和分析便说明了已经逐步摆脱早期社会调查的那种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方法论的思想束缚,走向理解社会学。
5.模式比较法的起跑。
《江村经济》在方法与方法论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社会学调查方法尝试的成功代表作,而且还在于它是在方法论上是“类型比较法”的起跑点。
费孝通先生做调查的方法也值得学习。
事先确定好调查区域,也为调查确定好目标,更有利于行动。
即调查区域的确定—地理状况—经济背景—村庄—村里的人—选择这个地区的理由。
而选择开弦弓村首先是因为该地区是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其次,这里自然资源极佳,农业水平较高,有关土地占有制度在这里也有特殊的细节;再次,这里河网密布,广泛使用水上交通,因而城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后,作者是吴江人以及和姐姐的个人关系,使得调查工作极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