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与默读
浅谈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_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_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尝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看法,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看法的理解。
” 语文课自古就是读书课,闻名专家李伯棠教授曾说:“怎样的语文课是好课?书声琅琅,争论纷纷。
” 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然而,就目前阅读教学现状,课堂上的朗读并没有真正起到课标中所给予作用,多是流于形式,为朗读而朗读。
老师往往只是注意朗读技巧的指导,而无视了文本的意义,学生欠缺主动性,甚或使朗读变为老师讲课的点缀或附属品。
自不待言,这样的课堂偏离了课标的初衷。
我认为,阅读课堂中的“读”应当是富有情感的,是能自觉地将自己融入于作品之中的读,是与文本物我合一的读。
这样读,读出的内容必须是会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是“读”具特色的,能表达出朗读者的特性的,绝不是跟着教师的节拍机械地做“播送操”。
基于此相识,我在指导学生朗读中,力求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验文本。
一、注意范读,引生入境充溢感情的范读可以干脆导引学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如今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使语文课堂上“以机代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老师的范读却越来越少了。
范读是老师从教材中体会作者情感,从字里行间理解作者思路,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地、示范性地表达的一种方式。
这种充溢情感的范读往往很简单感染学生的心情,使学生在细心倾听时如临其境,沉醉其中,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产生与文本作者同憎同爱、同悲同乐之效,使之走进文本,到达忘我境界。
充溢感情的范读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良好的根底。
老师用情、专心的范读,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特性化的朗读。
如《索溪峪的“野” 》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自然段:索溪像是一个从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围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
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
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
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他们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
因而教师应首先训练他们出声地朗读课文,带点强制性地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再逐渐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最终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进行学习。
所以说,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二、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
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动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加强智力的发展。
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朗读可以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
儿童由于强于形象思维,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的感觉。
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无须多作见解,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思想教学的目的。
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
默读由于只有“眼——脑”一条通路,而朗读有“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
综上所述,注意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是阅读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默读的运用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默读的运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默读也就是静音阅读的方法来激发学生
的潜能,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
文学欣赏能力。
为了让学生们获得一次有效的默读,教师应该使用合适的默读文本,
比如诗歌、议论文、散文以及其他任何少量文本,在选定文本后,教
师应当简要地谈论这项任务,然后使用大声朗读的方法把文本读出来,从而为学生提供门槛和基础的默读,来帮助学生克服因语言不熟练造
成的认读困难。
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就选定的文章进行默读,学生可以
掌握文章的大致意思,也可以有时间探究到深一层次的内容。
结束默读过程后,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来进行文本读
后感想。
引导学生审视文本主题、作者写作情感以及写作手法,将主
题思想以及作者、文本之间的联系发现出来,帮助学生从接触文本的
层面更深入地欣赏文章。
小议课堂教学中的默读与朗读
惯。特别是在默读训 练初期 ,应重视
纠正影 响默读 效率的不 良习惯( 如出 声 渎 ,唇读 、喉读 、指 读等) 。只有 注意力高度集 中,才能够更好地提高 阅读 的效率 ;同时 ,要培 养边 读边 思 、边读边写 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 曾说过 : “ 在阅读的 同时能够思考 , 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 阅读 能达到这样一种 自动化的程度 ,即用 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 大大超过 ‘ 出声地读 ’的能力。前一
种能 力超过 后一种能力 的程度越大 ,
读 ,加以体 味;还可停下来思考 、 质 疑 、解疑 、 批注 , 从 而可 以更好地理 解文章 ; 进行默读 ,可以升华文章 的
神韵 。阅读文 本 ,特 别是 文学 类 文
读 的形 式 :齐读 ,单独读 ;老师读 ,
学生读 ; 局部读 ,整首读 ;引读 , 范
默读速度 的同时 , 不能忽略默读时对
设计 。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 程中 不要一味简单重复文章 ,应该引领 学
生在 朗读过程中达到三个 目标 :首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先有默读的理解揣摩 ,而后才有 朗读 的慷慨 激 昂 ,只 有先用 心 的默 读,在默读时用心揣摩 、感悟 ,才能 在朗读 中将 自己理解 、 感受用声音诵 } } I 来,进而读出文中的形象 、情感和
文章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最有效率的 默读应是迅速准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 意义,阒此必须重视提高默读理解的
效率。可 以采取限量 的方式 ,即单位
导学生默读和朗读 , 两翼并行 ,才能 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
进行默读 , 可 以在短时间内掌握
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论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读是根本,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突出朗读训练,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抓好朗读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读的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对读书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兴趣乃阅读的动力。
因此,不能强其所难,而要激发读的兴趣。
1.以听讲激趣。
利用课前或课余时间由老师讲,学生听,或诗或文,或时代背景、或内容介绍,或认识体会、或写作特色。
讲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但又如蜻蜓点水,浅尝即止。
学生听了常常心驰神往,可又像雾中看花,究底不能而又欲罢不忍。
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寻根问底、一读为快的心理。
2.以复述激趣。
复述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要复述得好,就要理解和领会课文的内容。
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就要读得好,只有读得好,才能复述得好。
因此对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应要求学生做到读后能完整地、有条理地、比较生动地复述阅读的内容。
看谁复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生动,以此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认真去读。
3.以范读激趣。
表面上看,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读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教师精彩的范读会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也为他们学好一篇课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因为教师的范读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再现了文章所描绘的情境。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范读做到准确、无误、感情丰富,能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读兴。
二、教给读的规律朗读是有规律和技巧的。
掌握了这些规律和技巧,就能把书读“活”,引人入胜。
而学生对这些规律和技巧的认识掌握及储备是很有限的,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朗读的一般规律和常用的朗读技巧。
一般说来,应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
1.重音。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重音,什么是语法重音,什么是逻辑重音,什么是心理重音。
朗读、默读与朗诵
朗读、默读与朗诵朗读是出声的阅读,默读是无声的阅读。
朗诵也是出声的阅读,但它是一种艺术化了的阅读。
三者都是语文素养中的必备素质。
明确三者的概念、特点及联系,根据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培养这三方面的能力,对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朗读朗读是用声音再现文本内容,不仅再现文字,甚至连标点符号、行文格式等都要再现出来。
一切文字都可以作为朗读对象,长到一篇长篇小说,短到一个字、一个词。
它只是传递信息,所以要“照本宣科”,把“沉默”的字、词、句、章转换成有声语言。
朗读要求普通话说得标准,正确处理好停顿、语调、语气,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颠倒语序、语调平稳,还要“眼口不一”,即嘴读到这一句眼已看到下一句。
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要和作者想在一起,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二、默读默读要求是边默读、边思考,并有一定的速度。
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速度快,环境安静、互不影响,所以便于集中精力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也因此不易疲劳,易于持久。
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读。
默读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
“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划出重点词句,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率。
默读可参考使用如下几种方法: 1.带着问题读书。
读书前,思考一下自己对这本书需要了解什么,得到什么等。
然后一边阅读一边寻找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其他的便一带而过。
2.从感兴趣的章节开始读。
枯燥的你不感兴趣的地方可跳过去,从自己感兴趣的精彩处看去,从作者正式阐明的观点,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入手,然后紧紧抓住其主要部分进行精读。
这样可节约时间,多读些书,还可以避免一下子遇到过难的内容,半途而废。
3.多读推理小说能训练阅读速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和默读
搞好默读教学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
一是做好朗读向默读的过渡。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将大声朗读和小声朗读配合起来。小声朗读 阶段是默读开始形成时的有声阶段,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进入无声阶段(第二册下,第10课后),只用眼、 脑,不用耳、口,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直至四年级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想、边批画的 习惯。
5.要求背诵的课文得先朗读。朗读可以建立并促进学生视觉、听觉、思维三者间的联系,提高记忆的速度 ,所以背诵要建立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此外,诗歌、童谣以及课文中对话、抒情句要让学 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一动一静 相得益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和默读
一、默读—— —静的感悟 默读是阅读过程中很重要的方式之一。默读会营造一种安 静 的 读 书 氛 围 ,有 利 于 引 发 学 生 的 思 考 。 整 个 阅 读 过 程 的 完 成 , 要 做 到 动 静 结 合 ,既 要 有 朗 读 又 要 有 默 读 ,两 者 之 间 相 得 益 彰 。 教师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文章适合默读?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 书 读 百 遍 ,其 义 自 见 。 ”不 同 的 思 考 方 式 会 有 不 同 的 结 果 ,所 以 书中所表达的意思或者传递的感情并不是唯一的,可能会有不 同 的 理 解 方 式 ,但 这 个 过 程 需 要 静 心 阅 读 。 《 少 年 闰 土 》 这 篇 文 章 主 要 讲 述 了 , 闰 土 和 “ 我 ” 的 故 事 ,“ 我 们 ”在 童 年 的 时 候 做 过 很 多 的 事 ,在 一 起 很 快 乐 ,但 在 大 家 都 长 大 成 人 后 ,却 没 有 了 天 真 无 邪 的 交 流 ,仿 佛 变 得 更 陌 生 了 。 学 生 对 这 件 事 情 感 到 很 疑 惑 ,因 此 在 讲 解 这 篇 文 章 的 时 候 ,我 先 将 写 作 背 景 讲 述 给 学 生 ,然 后 给 学 生 足 够 的 时 间 进 行 默 读 思 考 ,让 大 家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思 考 这 个 问 题 ,通 过 阅 读 的 方 式 与 作 者 交 流 ,与 文 本 交 流 ,这 样 才 可 以 真 正 理 解 作 者 所 要 表 达 的 感 情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我 给 学 生 足 够 的 时 间 去 阅 读 去 思 考 ,完 成 对 文 章 内 容 的 品 味 、理 解 。 除 此 之 外 ,交 流 的 过 程 ,都 是 由 浅 至 深 、由 局 部 到 整 体 的 过 程 ,因 此 需 要 默 读 ,用 心 去 钻 研 所 讲 述 的 内 容 。再 者 ,合 作 学 习 是 新 型 的 学 习 方 法 ,有 利 于 学 生 参 与 课 堂 ,学 生 在 课 堂 中 可 以 发 表 感 悟 、见 解 ,但 这 个 过 程 中 ,也 不 可 以 只 关 注 学 生 的 交 流 ,忽 视 了 默 读 与 思 考 。这 样 教 学 效 率 并 不 会 得 到 提 高 。学 生 静 心 读 书 的 时 间 过 少 ,或 者 没 有 文 字 的 浸 润 ,没 有 深 沉 的 思 维 ,课 堂 上 就 不会有智慧的火花和灵动的思想。 二、朗读—— —动的领会 1.养成每天朗读的习惯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为 了 让 学 生 对 要 讲 解 的 知 识 提 前 了 解 , 教 师 通 常 会 让 学 生 进 行 朗 读 ,但 是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老 师 并 没 有 给 学 生 充 分 的 时 间 ,很 多 情 况 都 是 学 生 还 没 有 读 完 或 者 刚 刚 读 完 , 教 师 就 会 示 意 学 生 停 下 来 ,这 种 情 况 下 ,不 足 以 让 学 生 养 成 良 好 的 朗 读 习 惯 ,仿 佛 课 上 的 朗 读 时 间 只 是 一 种 形 式 ,并 不 强 调 起 到 什 么 作 用 。这 种 走 马 观 花 的 朗 读 方 式 ,对 学 生 起 不 到 十 分 有 利 的 作 用 , 朗 读 可 以 不 是 刻 意 的 、 专 门 安 排 的 ,朗 读 过 程 应 该 穿 插 在 整 个 阅 读 过 程 中 ,所 以 教 师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应 该 给 予 学 生 足 够 的 时 间 去 朗 读 ,让 学 生 形 成 一 种 朗 读 的 习 惯 , 畅 游 在 书 本 里 的 海 洋 中 。 学 生 们 通 过 大 量 的 阅 读 ,可 以 拓 宽 自 己 的 视 野 ,了 解 到 自 己 不 知 道 的 事 情 ,发 现 不 一 样 的 世 界 , 教 师 可 以 给 学 生 们 推 荐 一 些 对 学 生 有 利 的 阅 读 书 目 , 可 以 给 学 生 提 出 一 些 建 议 :学 生 在 开 始 读 文 章 的 过 程 中 ,可 能 对 一 些 内 容 不 会 深 入 理 解 ,所 以 可 以 先 理 解 表 面 意 思 ,以 读 代 讲 , 给 学 生 思 考 的 时 间 ,对 一 些 优 美 的 语 句 熟
小学语文“朗读”“默读”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默读”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作者:徐蕾来源:《天津教育·中》2020年第02期[摘要]“朗读、默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两驾马车,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感知文本、体验情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方法之一;默读,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把握文本思想内容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一线小学语文教学都非常重视朗读和默读,但是,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成为教师构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本文从朗读、默读在语文课堂中的创新策略的角度,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默读;课堂教学;创新策略一、阅读教学中朗读和默读教学的现状研究(一)朗读默读环节普遍受到忽视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只要提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能想到的就是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家长、学生一提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时,也以提高说、写能力为主导。
而且,朗读默读又难以有效量化考核,这个教学环节就这样被忽略了。
(二)教学活动缺乏激情教材中提供了许多绝好的朗读教学材料,由于教师对朗读的忽视,这些极好的朗读材料却被教师毫无感情地读出来,学生能从这些毫无情感表达的示范朗读中得到什么样的情感陶冶呢?怎么能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呢?渐渐地,学生对朗读也就漠视了,整个教学活动都处于激情缺乏的鸡肋状态。
(三)方法僵化,难以指导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朗读教学相当于听、说、写能力的培养,缺少活泼的实践活动和变化多样的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教学形式传统、老化,课堂朗读教学还处于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原始状态,这种枯燥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对朗读敷衍了事,兴趣淡薄。
而默读,就连教师自身都不太清楚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默读。
二、朗读、默读并驾齐驱的教学实践(一)朗读教学策略1.师生共同发掘朗读乐趣,点燃学习激情。
朗读,既是对字词发音、词语结构组织、段落文意的理解,也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学生体悟文本作者情感思想的一个重要过程,因此,在朗读教学环节中,师生依据文本,点燃朗读激情,是朗读教学要达到的最大目标。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当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对阅读课文空洞繁琐的分析多,把一篇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必要的提问多,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问问答答,而学生所得到甚少;作用不大的板书多,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学生忙于做笔记,老师讲的一点也听不进;而潜心读书时间少。
致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未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
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就会出现不少困难。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
一、教师引领,激趣导读教学中,在充分注重学生主体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可忽视。
也就是说,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无法理解其中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上发挥引领作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在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紧扣教材,指导朗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们要从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
朗读和默读——精选推荐
朗读和默读阅读教学中读的指导的双刃剑朗读和默读,有声和无声是阅读教学中读的指导的双刃剑,朗读有练说话,锤听力,习思维,积语言,找语感,陶情操,悟文理,养习惯等多方面功能。
默读,正好弥补了朗读的误区,使学生静下新来,潜心会文,学会思考,“读进去”再“读出来”,从而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
在“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简单口号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就有把“留白、静心”引进课堂,追求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默读中进入模糊理解的境界,做一回艺术化的处理也未尝不可!以有效的训练、评价的引导夯实读与思的基础,同时迸发熟读精思的智慧火花。
关键字:朗读默读训练评价一、目前该教学领域中存在的困惑传统的独白式教育的弊端是为学科而教育,突出了教师,忘却了学生,即“传道、授业、解惑”,缺乏关注学生内心的感受,是编者的主要意图,是单向的。
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为相遇、相知、相欢的关系。
从认知方式来看,对话的认知方式是开放的、随机的。
从师生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
从学生习得的过程来看,教学不是告诉的,而是自己悟得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农业社会的水网到工业社会的路网,到如今远距离的平面交流,充分显示了信息化、互联网的优势。
另外,作品不等于文本,作品不被读者所阅读,它则是空白的,不确定的;文本更加是不确定的,关键在于读者在里面发现了什么,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作者本身和读者赋予,正是读者才使文本具有意义,因此读者的意义比作者还高,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完成的。
因此,只有期待的东西学生才会去阅读,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不断的期待;允许读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去理解,阅读反思更是文本对读者的开放。
当前,有些教师为了达到“感情朗读”的教学要求,不当地采用了“单纯读法摹仿”和“简单感情提示”的方法,以致步入感情朗读指导的误区,未能真正达到感情朗读的要求。
二、双刃的各自功能与缺陷朗读,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蕴涵着让学生练说话,锤听力,习思维,积语言,找语感,陶情操,悟文理,养习惯等多方面功能。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最新教育文档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主张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在阅读方法技能运用中,真正获得阅读的能力。
朗读、默读、诵读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一项重要的技能。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这一项技能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一、朗读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评价的一个重点。
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积累更多语言,丰富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教育。
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任务中,它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由于他们的注意力比较弱,进行朗读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是落实情感目标、陶冶情操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如何进行朗读指导呢?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朗读这种有声语言的作用,与文本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呢?在阅读教学时,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重要的人物对话进行朗读感悟,让学生读中悟、悟后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从而升华情感,体会人物的心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默读默读,是一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的阅读方式。
由于默读不用出声,因此更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文本的理解和领悟。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三个学段的要求是,第一学段: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默读的要求,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那么如何进行默读的训练指导,才能真正地将这一原则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朗读向默读自然过渡从小学生默读能力形成的规律看,小学生默读会经过从“小声读”到“无声读”这样的一个过程。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与默读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与默读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
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
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
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1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滥读。
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
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
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
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
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1.2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谈初一语文教学中朗读与默读训练
谈初一语文教学中朗读与默读训练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语文教学中,教一篇文章,不如教一种方法。
那么如何去“读”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有进一步的学习活动。
这些刚进入初一的孩子,热情、积极、回答问题踊跃。
我希望他们能把这种态度保持下去。
同时,也希望他们更够思想渐渐成熟起来,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在读书训练中,我进行朗读和默读这两项训练。
因为朗读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文章,融入情感,同时体现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而默读则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更好把握文章重点,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在这两项能力的结合作用,我相信一定会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发挥优势的。
首先我在课堂中明确向学生提出了朗读与默读这两个概念,同时明确了要求。
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正确是指要读准字音、不读错、不漏字。
建议事先进行预习,对难的字注音。
流利是指在初读文章时把握文意,朗读流畅、不读破句、不回读。
有感情是指朗读中要融入感情,配以适合的的语音、语调、语速。
默读要求:不出声、有速度、有效率。
不出声是指不发声音的读、也不动嘴唇、手也能指着读。
有速度是指默读要有速度、不能停住、不回看。
有效率是指默读后要对文章的内容和重点有一定的把握。
读的时候要理解文意,就不能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要扩大视觉的范围,一个词一句话的看。
第二、明确了这些要求以后,我在课堂教学中就特别注意把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融合进教学的实际中去。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可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的学习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却很热衷于朗读,对磁带的语调、教师的表情模仿得快、准。
因此,初一的语文教学,朗读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在早读和课堂中,我选择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自读、放声有感情的朗读、齐读、老师的范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等,提高学生们的兴趣,避免一味齐声朗读的枯燥。
课文朗读和默读两种方法
课文朗读和默读两种方法课文朗读和默读两种方法就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朗读和默读的种种方法,而且要能够根据自读的目的和自读的内容选用不同的自读方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朗读和默读两种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朗读和默读两种方法:1.朗读朗读就是出声的读书,这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读书方法。
不仅有利于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利于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掌握朗读的方法,须经依次递进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正确清楚的朗读。
首先是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韵,多音多义字等。
其次是口齿清楚,在朗读时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
第二阶段是准确流畅的朗读。
一是正确处理重音,准确地表达大小、强弱、轻重、褒贬不同的概念;二是停顿恰当,停顿的位置和停顿的时间都要符合文章原义;三是读准“降抑、昂上、平直、弯曲”四类语调。
朗读时语速要适宜,顺利流畅,无断断续续的现象。
第三阶段是传情达意的朗读。
在理解文章各个部分及其衔接和过渡、掌握作品的背景和语言环境、把握作者流露的爱憎感情的基础上,准确地安排朗读基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气氛的强弱,达到既强烈鲜明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主题的境界。
2.默读默读是不出声的读书。
由于阅读的目的不同,默读时往往采用不同的方法,主要有精读、略读、速读、跳读四种,分述如下:(1)精读。
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凡是从语言到内容都必须全面把握、深入理解的文章,都要精读,如教科书和一部分堪称语言运用典范的文章。
(2)略读。
略读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
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总体的把握,可采用“以绕为进”、“以避为进”的办法,不在一处多耗时间。
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住主干;遇到难词,要善于根据词的排列组合和上下文的联系,推断它的含义;碰到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可以跳过去,以免影响进度,当然,如果几次碰到它,说明它常用,就应该查阅工具书,省去以后的麻烦。
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默读能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默读能力默读和朗读是读书的主要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默读的水平,是以读为主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如何在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默读水平,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语文大纲要求三年级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
在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从一步步阶梯式地向前发展。
使学生读得正确。
正确就是使学生把每一个字的音读得清晰、准确。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处理这个问题的: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
为了让学生能读准字音,我让学生初步学习生字的时候就把拼音注在生字的头上,使学生在练习读的时候,很方便地读准音;其次,是教给学生记住读字音的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判断字的读音。
例如:“分”、“芬”、“份”、“纷”;“卷”、“倦”、“圈”,这两组字,前一组的韵母都是“en”,后一组字的韵母都是“üan”。
让学生分析多组这样的例子后得出结论:“有些生字的读音是相同的,”只要记住每一组中的一个字的读音,就可以读准该组所有字的读音。
使学生读得流利。
流利就是在读的时候不掉字、漏字,语气读得顺畅,怎样才能使学生读得流利呢?在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训练学生拼读生字的时候,培养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
学生有了直呼音节的能力,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即使忘记了某一个字的读音,但由于他们在自学生字时就在生字的头上注了音,在读句子的时候,也能较快地把句子读下去,这样当然就读得比较流利了。
其次是应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读的练习,一次生,二次三次也就较熟了;再次,对学生知道句子中每一个字的读音但还读不流利的句子,老师就先读一次让他们听;对比较长的句子,学生很难把它读得流利时,我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①让学生抓句子的主干,也就是勾划出这句话写“谁”,“怎么样”或“是什么”;②把句子的主干划出来之后,再分别分出句子的枝叶;③让学生在句子的主干与枝叶,枝叶与枝叶之间加上停顿符号;④给学生范读后让学生进行练习;最后是要培养学生聚精会神地读书的习惯。
阅读方法与指导(1):朗读和默读,一个都不能少
阅读⽅法与指导(1):朗读和默读,⼀个都不能少提升语⽂⼒:阅读⽅法与指导(1):朗读和默读,⼀个都不能少古⼈云:读书百遍,其义⾃见。
现代⽂学⼤师叶圣陶先⽣曾说过:“好⽂章是读出来的,美⽂尤需美读”。
可以说”阅读“是语⽂教学的主题。
怎么样掌握这两种阅读⽅法,下⾯⼩编就来给⼤家简单地说说吧。
(⼀)明确朗读训练的要求初读:要求读准字⾳、读通语句、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初步了解⽂章的内容;细读:联系上下⽂,理解⽂中重点词句,理解⽂章主要内容;熟读:反复诵读,积累词、句、段;精读: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语⽓、语调,从⽽加深感知、领悟。
(⼆)不失时机地把握好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是阅读教学中任何⽅法都⽆法取代的。
教师的适时范读,能唤起学⽣的注意,激发学⽣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有效提⾼学⽣“有感情朗读”的⽔平。
如执教《怀念母亲》⼀课,我是这样不失时机地把握好教师范读得:读到第⼆⾃然段时,我让学⽣⾃由读,要求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可能是学⽣缺乏对作者失去⽣⾝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的体会,指名两位同学朗读后,发现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时,我没有慌,也没有作模棱两可的评价,⽽是作了⼀些作者的情况介绍,再进⾏有感情地⽰范朗读,让学⽣们明⽩该怎样读。
(三)加强对学⽣朗读的指导教师的范读,还不能够完成朗读教学的全部任务,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的朗读。
学⽣的朗读必须在⽼师的指导下进⾏,才能逐步提⾼朗读⽔平,收到较好的效果,⼀般来说,教师对学⽣的朗读指导,主要从以下四个⽅⾯⼊⼿:1.培养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教师对学⽣的朗读在有明确要求的基础上,要在充分理解⽂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还要和字词讲解、课⽂分析、教师范读、放声准备等系列活动结合进⾏。
指导朗读的要点还在于教导学⽣把⾃⼰从⽂中所理解到的,感知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正确地表达出来,使朗读起到进⼀步理解课⽂的作⽤。
2.启发学⽣⾃觉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错误。
当学⽣在朗读中出现某些缺点和错误时,教师不能简单地说:“错了,听我念。
朗读和默读阅读教学的两翼
朗读和默读:阅读教学的两翼嵇康(通州高级中学。
江苏南通226300)摘要:朗读和默读都很重要,它们是阅读教学的两翼。
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两种阅读教学方式往往会有失偏颇。
本文旨在就朗读教学和默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其训练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默读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阅读总得‘读’。
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可见阅读教学的根本方式就是“读”。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朗读和默读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变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
它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方式,也是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式。
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阅读方式。
它是阅读生活中最普遍、最经常的方式。
默读是阅读训练的终极目标。
一、朗读和默读的重要意义朗读和默读都很重要.它们是阅读教学的两翼。
朗读教学和默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为手段。
一为目标。
(一)从“手段”看“为了能够领会世界上各种现象的日益复杂性.并战胜它所引起的失落感,每个人均应首先获得一整套的知识.然后学会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以批判的精神来对付大量流通的信息”,…而这一整套知识的获得,得靠教育、靠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前者还进一步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1.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1)帮助学生领会文本的内容和意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朱熹说得好:“只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t(U J I学斋规》)。
如果不去朗读,甚至大声诵读,我们恐怕体会不了“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怎样朗读、默读
怎样朗读、默读怎样朗读、默读朗读,是一种大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就语言学习而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等任何语言学习,朗读是最重要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朗读、默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朗读、默读一、朗读。
朗读一篇文章时,我们要注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如果做到了这三个方面,对加深课文的理解,培养形象思维是大有好处的。
我们所说的正确,就是读文章时,要读准字音,要用普通话语音朗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拉腔唱读,按照标点符号掌握停顿的位置和停顿时间的长短。
流利就是读得自然、流畅、有适当的速度,区别各部分间的轻重缓急。
最重要的还是要读得有感情。
首先在朗读时,对每一句话里的关键字、词或短语,都要读重音。
《鲁班学艺》中:"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这句话中加横线的字就应读重音。
影响我们情绪的字、词或短语,要读重音。
特别要注意具有鲜明形象的形容词、比喻词以及重叠词等更要读重音。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话:"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些加横线的词都要读重音。
其次,注意停顿。
朗读时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应根据标点符号而定。
逗号停一拍,分号和冒号停两拍,句号停三拍,删节号或段落结束停四拍。
但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显示某一语气,停顿的时间可以变化,如《我的"自白"书》,"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中间虽用逗号,但这里为了突出"我"的鲜明态度,严正立场,可以多停。
古诗节奏鲜明。
朗读时更要注意顿歇的处理。
最后,朗读时还要注意语调。
语调就是通常所说的腔调,也就是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
总之,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要和作者想在一起,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二、默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与默读
发表时间:2011-09-15T15:05:25.340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永霞[导读]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刘永霞(大名县第二中学河北大名 056900) 1.要正确地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
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
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
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
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1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滥读。
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
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
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
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
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1.2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1.3朗读时过程要合理、有层次;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灌到底。
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
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
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
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
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2.正确运用默读进行阅读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
”朗读,则解释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而阅读通常是指“依靠视觉,通过文字符号接受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求的知识。
”显而易见,如果阅读是一个集合,按“是否出声读”为标准,可划分为“默读”和“朗读” 两个子集。
“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是粗粗地读,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朗读”则包括“朗诵、诵读”等,是精读,偏重于理解书面语言,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说普通话的能力。
可见,默读是学生个体阅读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和朗读一样,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比较注意学生的朗读训练,因为如果缺少了学生的课文的朗读,常会被誉为“很不成功的”教学;而默读就很不幸运,课堂上学生进行默读训练的机会很少,为这种现象鸣不平者却不多。
究个中原因,大概是默读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不如朗读那样,能营造出“有情有景”的课堂教学氛围。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该说,默读最能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
”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是静悄悄地,真正独立地感悟、积累语言,期间对阅读文本提出的疑问和思考不易受他人(老师或同学)影响。
朗读训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学生通过默读,对阅读文本理解后的表达和交流。
常有老师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这里要读出××的感情,读的语调要××……”这是典型的朗读分析,是缺少学生个性阅读感悟后的朗读教学,依旧是“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只有默读和朗读糅合在一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训练学生阅读的“个性”性。
那么,如何正确掌握、运用默读进行阅读呢? 2.1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默读方法应该是只转动眼球,依靠视觉运动进行,而不能借助“唇动”“指动”等辅助多余的动作。
依靠视觉运动进行的“眼动”式默读速度要比借助“唇动”“指动”的默读速度快得多,这样的默读,才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速度的要求。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眼动”的方式进行默读,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运用默读。
在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由词到句,由句到行,行到段地逐步提高默读速度。
2.2让学生边读边划(如划出重点词,中心句等),体会如何在默读时捕捉重要信息。
稍加熟练时,可要求学生经常性地对阅读材料提出疑问,进行反思和批判。
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正确的默读习惯,默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自可逐渐得到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与默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与默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默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请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阅读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