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复习.doc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复习.doc

2017高考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复习2017高考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复习2017高考地理荒漠化的成因西北地区深居北半球中纬度内陆,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递减,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过度干旱,温带荒漠面积广大。

由此可见,荒漠化的形成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据统计,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如右图)。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危害。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等),造成植被破坏、土地退化,造成荒漠化的扩展与延续,使大片良田被毁,土壤肥力下降,沙尘暴不断,土地自然生产力逐渐丧失,生态严重恶化,环境的反馈作用制约着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治理荒漠化刻不容缓。

2017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1.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治理模式。

(1)要明确整治目标;(2)针对各地自然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3)健全完善治理实施系统;(4)建立早期预警系统;(5)治理模式:目标是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治理措施和经验1.植树种草,恢复自然植被。

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

2.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因地制宜(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合理发展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等)。

3.沙坡头治沙的经验。

沙坡头地区往北地势渐高,是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因此在治理中可采取三种主要方法。

阻:在防护林前沿设置沙障;输:营造卵石平台,借助风水,输沙过线路;固:线路两侧,大面积固沙造林。

2017高考地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思维拓展由西北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可以进一步进行思维方式的拓展,从而可以得出有关荒漠化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即在分析荒漠化的成因时,均可从自然和人为两大方面来进行。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1.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解决措施。

深居内陆,降水少,多大风。

植被覆盖率低。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开发新能源,合理调配水资源,实施计划生育。

2.西北地区气象、地质灾害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寒潮: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山地地形阻挡,冷空气集聚。

纬度高,气温低。

地震: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解决措施。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土质疏松。

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开矿。

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水、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地膜覆盖。

4.黄土高原地区气象、地质灾害干旱、寒潮:同西北地区。

暴雨、洪涝、滑坡和泥石流: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5.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解决措施。

地下水水位高;冬春季节降水少,多风蒸发量大;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解决措施:培育良种;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改变灌溉方式。

6.黄河中下游地区气象、地质灾害干旱、寒潮:原因同上,寒潮再加上地势低平。

7.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山区,地势起伏大,毁林开荒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过度放牧。

解决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发展圈养养殖。

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山地背风坡、山间丘陵地带。

这些地方降水少。

滥砍滥伐、过度放牧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

解决措施同上。

8.东北地区气象、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洪涝、寒潮。

洪涝产生的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塞河道,导致排水不畅;湿地的蓄洪能力下降。

寒潮产生的原因:同西北地区。

9.长江中下游地区酸雨危害、水土流失。

酸雨产生的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地表河流湖泊众多,空气中水汽充足。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对本区的影响很小;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印度洋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由耕地退化、草地退化和林地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对荒漠化含义的理解注意三点。

从形成原因来看,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荒漠化不仅受自然因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强,地表多为沙质沉积物等)影响,人类的过度的经济活动更是导致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

如我国以过度农垦为主的占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的25.4%,以过度放牧为主的占28.3%,以过度樵采为主的占31.8%,水资源利用不当及工矿建设破坏植被引起的占9%,单纯由于风力作用造成的仅占5.5%。

从空间尺度来看,荒漠化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一些半湿润地区同样存在。

我国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为33.4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的占10.2%,强度的占18.3%,中度的占30.5%,轻度的占41.0%;29%分布在半干旱地带的东部及半湿润地带,44%分布在半干旱地带的农牧交错地区及草原农垦区,27%分布在干旱地带的绿洲边缘及内陆河下游地区。

从荒漠化的表现来看,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由土地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三方面。

土地退化指土地作物生产减少,土地生产潜力衰退,土地类型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地表出现不利于发展生产的地貌形态,如沙丘等。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

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

“石漠化”的全称是“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区域岩溶发育的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2021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和高频考点:29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2021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和高频考点:29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 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 用不当
分布区及破坏原因 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 作为燃料
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 菜增加收入
危害
严重破坏草场, 易造成风沙侵 蚀
第十三章 第一讲 考点一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 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 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 干旱Leabharlann 植被 稀少土壤发 育差
多疏松的沙质 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 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 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 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加速了草场退化 和沙化进程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 使沙化土地连片
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发展
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 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 次生盐渍化
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

高中地理 最基础系列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高中地理 最基础系列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考点3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一般说来,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而尘暴(浮尘)却能在高空中飘移几千千米,甚至更远。

一位法国的地质学家曾在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积雪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这些“不速之客".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多于其他地区。

为何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增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素质较低,是根本原因.(2)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3)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是造成沙尘暴的天气原因。

高中地理知识:中国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高中地理知识:中国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高中地理知识:中国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土地荒漠化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能够说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结果。

因此,我们在研究西部土地荒漠化缘故的时候,必须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入手。

从自然方面来看,中国西部存在着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条件。

中国西部是我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所在地,在高原与高原和高原与盆地的结合部,地势地貌十分复杂,生态环境专门脆弱。

据竺可桢先生研究,历史时期中国气候大致可分为四个温顺期和四个冰冷期。

温顺期气候温热,水草增加;冰冷期气候干凉,风力强劲。

在由暖到寒或由寒到暖的过渡时期,气候振荡,灾难频繁,往往对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的阻碍。

尽管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不管是洪涝的西北地区,依旧多水的西南地区,都曾因风力腐蚀和水力腐蚀而发生过土壤退化的事。

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属于洪涝、半洪涝地区,气候干燥,沙漠较多。

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大部分地点及新疆北部的一些地点年降水量在1 00毫米至700毫米之间,而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均在10 0毫米以下,有些地点年降水量甚至不足20毫米。

由于降水要紧集中在7、8、9三个月,加之气候洪涝,蒸发量大,因此一年中湿度差别较大,容易显现水灾、旱灾和风灾。

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此类灾难屡见不鲜。

如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关中连年大旱,百姓流亡殆尽,显现“人相食”的悲剧。

再如1983年4月27日,沙暴吹袭陕北,赶忙天地昏黑,伸手不见五指。

在野外耕牧的农民来不及躲避,或迷路失足,或为狂风卷起,或被沙尘窒息,死伤者多达数十人。

水灾的直截了当后果是造成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就意味着地力下降,开始向荒漠化的方向进展。

旱灾的后果是造成土壤水和地下水大量蒸发。

而土壤水、地下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在降水量极少的西北洪涝地区,土壤的含水量要紧靠地下水毛管供给。

当地下水位下降,毛管上升水不能达到地表或植物根系层时,植被开始衰退,覆盖度降底,受到沙化的潜在威逼。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止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止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止知识点总结(详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荒漠化防止知识点归纳一、荒漠化的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及一些半湿润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二、西北地区自然特征:1.地理位置:地形: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行政区划:新疆,甘肃北部,宁夏,内蒙古大部;气候区:西北地区指的是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

2地形:西北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西划分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以东:辽阔坦荡的高原为主(内蒙古高原)贺兰山以西:高大的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新疆被描述为“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3.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是其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以贺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半干旱区(降水量200—400mm),植被为温带草原。

西部:干旱区(200mm以下)植被:荒漠草原,和极端干旱区(50mm以下)植被:荒漠。

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土地生产力相应降低;体现了“由海洋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4.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b.山岭和盆地相间分布,地形阻隔。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b.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旱季为荒漠化存在了潜在的威胁;气候异常(如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1)人口激增,对环境压力变大(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利用,主要表现在: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e.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原则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a.内容:一是预防潜在的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b.原则: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a.合理利用水资源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c.调节农、林、牧用地的关系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e.控制人口增长3.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东北、华北、西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北部内陆地带,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严重,导致了大规模的荒漠化现象。

荒漠化对于生态环境和
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那么,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是什么呢?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气候条件的限制。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有100~400毫米不等,而蒸发量较大,使得水资源变得非常有限。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不足,进而引发了土地
的退化和植被的枯萎,最终形成荒漠化。

二是人类活动的破坏。

过度
的开垦、过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使得植被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因而
也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恢复植被。

通过大规模的造林、护林和林果混交等方法,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减缓荒漠化进程。

二是科学种植。

选用适合当地环境
的树种,培育抗旱性强的植物,使种植成功率更高。

三是合理利用。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种植方式,控制草场利用量等,以减少人类
活动对土地的破坏。

四是加强管理。

制定荒漠化防治规划,建立荒漠
化监测系统,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管理和保护,从源头上减少
荒漠化。

总之,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通过种种措施,
不断加强荒漠化防治,保护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一、自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础和潜在原因):1、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

2、地面多沙质沉积物,风沙剱害严重。

3、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

4、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5、气候异常。

二、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1、过度放牧2、过度樵采3、过度开垦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我国是荒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的防治问题倍受关注。

针对不同地区的荒漠化在治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探究: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不同,防治的措施也不同。

治理在干旱条件下形成的荒漠,植树种草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因缺乏水源,植物难以成活。

必须依靠设置人工沙障,如埋入草方格来固定沙层;要防止沙丘流动,也要注意防止绿洲的盲目扩大,以防止水资源更短缺。

在半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原地带,经济活动要有利于草本植被的保护,还要在有水源的地方植树种草,迫使沙漠退缩。

对于半湿润的地带,甚至湿润地带的荒漠化现象要加强林木保护,提高土地肥力等,防止土地退化,沙化。

所以防治土地沙漠化要因地制宜。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建立风沙防护林体系。

干旱区绿洲防护林体系:一是绿洲外围的封沙育草固沙带,二是骨干防护林带,三是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及其他有关林种。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对于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地理知识点】西北地区荒漠产生的原因

【地理知识点】西北地区荒漠产生的原因

【地理知识点】西北地区荒漠产生的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因素,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

二是人为因素,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
动都会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

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
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而且西
北属于温带气候,地处内陆地区,距离海洋比较远使其常年降雨量比较少,干旱持续时间
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

②人为因素。

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
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那么,西北地区荒漠化该如何防治呢?应当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
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
问题;控制人口。

具体措施为: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西北荒漠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西北荒漠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西北荒漠化知识点总结一、荒漠化的定义和原因荒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过程。

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1. 干旱气候: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导致土地水分不足,植被无法生长。

2. 过度放牧:长期以来,西北地区存在着过度放牧现象,牲畜过度啃食植被,使得植被无法恢复,土地逐渐变成荒漠。

3. 过度开荒:为了发展农业和工业,人们对荒漠地区进行过度开荒,破坏了地下水位,导致土地变得干燥,无法种植庄稼。

4. 水土流失:长期以来,西北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现象,导致土地贫瘠,无法种植农作物。

二、荒漠化的影响1. 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导致植被减少,土地沙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大量植被消失,土壤贫瘠,无法种植作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2. 经济发展受阻:荒漠化导致土地退化,农作物无法种植,牲畜无法放牧,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3. 人民生活受影响:荒漠化导致土地无法耕种,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长期以来,很多人离开家乡去其他地区寻找生计。

三、荒漠化治理为了应对荒漠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实施退耕还林:政府在荒漠化地区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大规模植树造林,加速植被恢复。

2. 推行水土保持措施: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的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土壤流失,保护土地资源。

3. 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政府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对荒漠化的防治。

4. 发展沙漠旅游业:政府鼓励发展沙漠旅游业,通过旅游开发,提高当地经济收入,同时也能够保护沙漠环境。

四、未来展望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未来,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对荒漠化的治理力度,采取更多的措施,提高土地的保护和治理水平,实现荒漠化的根本控制。

同时,也需要注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投入和支持。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
及对策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这个
地区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地势阶梯状,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其次,这个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水土不易保持。

再次,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规律,干旱频发,无法形成有效的土
壤覆盖层,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趋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加强防风
固沙措施,比如植树造林、搭建遮风网。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风蚀,减
少沙尘暴的发生,防止土壤沙漠化。

其次,应建设水利设施,提高水
资源利用率。

例如,修建水渠、堤防、水库等,以供农田灌溉和农作
物生长使用。

此外,还需要加强土地治理和保护,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

综上所述,要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需
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
才能保护好这片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答案

第27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2)物质条件: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多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年则加剧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

(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三、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①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微点1“荒漠化”并非等同于“荒漠”荒漠化是多种原因引起土地退化的过程,而荒漠是指植被稀疏的地表景观。

微点2荒漠化并不一定是沙漠化狭义的荒漠化仅指土地沙漠化;而广义的荒漠化包含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多种形式。

微点3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微点4自然与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影响并不等同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自然因素是基础,人为因素起主要作用。

即人类活动是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微点5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根据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荒漠化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

如荒漠化的产生与地表植被稀疏有关,可通过植树造林减轻荒漠化。

中国西北地区沙漠化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中国西北地区沙漠化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中国西北地区沙漠化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中国西北地区是国家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之一,在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和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下,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恶化。

本文将从原因分析、影响以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原因分析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内部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相对匮乏。

土地贫瘠,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形成风沙土壤,加剧沙漠化进程。

其次,过度经济开发和人为活动加剧了沙漠化问题。

西北地区富含矿藏资源,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未能恰当保护生态环境。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垦荒以及工业化进程,大量开采和过度使用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地干旱,沙漠化加剧。

最后,人类活动增加了沙漠化的风险。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等不可持续的农牧业经营模式,破坏了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进一步加剧了土地沙化。

2. 影响沙漠化的严重程度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水资源短缺。

沙漠化导致地表水流失和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紧缺,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其次,生态多样性减少。

沙漠化导致植被覆盖严重减少,动植物物种遭受到严重的威胁,局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

最后,风沙活动频繁。

沙漠化地区的风沙活动频繁,侵蚀农田,污染空气,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还可能引发风沙暴等自然灾害,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威胁。

3. 解决方案为了治理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生态保护,推动植被恢复。

加大对植被的保护力度,禁止乱砍滥伐,加强对退化土地的治理和植被恢复工作,提高植被覆盖率,减缓沙漠化的进程。

其次,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

实行水资源监控制度,限制对地下水的开采,推广节水措施,优化农业灌溉方式,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一、典例引领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回答(1)~(2)题。

(1)1937~2008年,该区域()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2)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迁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D.人口数量的变化(1)C(2)D[第(1)题,荒漠化面积和载畜量都大致增加到10倍左右,故A错误、C正确;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增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错误;人口密度增加到4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错误。

第(2)题,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加是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

]二、考点透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1)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威胁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如图所示:(2)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对荒漠化的影响如图所示:2.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人为原因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首先是人口的压力,人口的激增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其次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式,人类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利用加速了荒漠化的形成。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如下图所示:(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另外,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不当,比如在绿洲地区,河流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灌溉农业区。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比如大水漫灌等会导致生态恶化和次生盐渍化。

三、题组训练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将新疆南部某河流域1985年土壤普查图与1998、2008年的土地盐渍化分布影像进行叠加和统计,获得了1985—2008年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图。

据图完成第1题。

1.造成该流域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开垦流域荒地,扩大灌区面积B.全球气候变暖,蒸发、蒸腾减弱C.退耕还草还牧,恢复自然植被D.完善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解析] D 读图可知,该流域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非盐渍化耕地面积扩大,可能是因为完善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该流域位于干旱区,扩大灌区面积,盐渍化土地可能会增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蒸腾会加强;退耕还草还牧,耕地总面积应减少,但图中显示该流域耕地总面积增加。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

读图,完成2~3题。

2.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成因是风蚀3.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 2.B 3.B 第2题,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蚀;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多,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水蚀。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内蒙古西部气候干旱,其荒漠化主要是风蚀所致。

第3题,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和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云贵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和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坡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读图,完成4~5题。

4.图甲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A.①B.②C.③D.④5.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 )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解析] 4.C 5.D 第4题,读图乙,可以发现鱼鳞坑内比较低洼,利于蓄水、保肥,最宜植树;对照图甲找出鱼鳞坑内部的位置,应为③。

第5题,鱼鳞坑内部低洼,山坡上的水流可以在此聚集,水流挟带的泥土易在此沉积。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6~7题。

6.“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7.“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6.C 7.D 第6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对区域的影响。

“生态裂谷”的出现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裂谷”的出现会引起当地自然植被恶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由于沙漠地区工农业生产活动多集中在绿洲地区,且绿洲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附近的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地下水流向绿洲地区,形成“生态裂谷”。

第7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

荒漠区水资源短缺,因此不适合植树造林;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不适合发展灌溉农业;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符合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促进绿洲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9.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8.B 9.A第8题,注意阅读图例,联系非洲自然带的分布可知,热带草原带是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越大,荒漠化的面积越大,二者呈正相关;过度放牧是荒漠化扩大的首要因素;从柱状图可以看出,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读我国局部气温(℃)、降水量(mm)等值线图,完成10~11题。

10.据图判断,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11.图中甲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解析10.B 11.B 第10题,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地处季风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故B项正确;北冰洋、大西洋的水汽主要影响我国新疆等地,故A、D项错误;印度洋的水汽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故C项错误。

第11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40°N,110°E)附近,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故B项正确。

二、综合题12.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

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

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撒哈拉沙漠南缘绿化带规划示意图(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界带延伸?(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解析] 第(1)题,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终年受副热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第(2)题,绿色长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

北面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受东北信风的影响,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的范围。

第(3)题,绿化带所处的位置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的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的热带稀树无法密集生长,旱季时树木落叶,不能遏制荒漠化的发展。

针对这些情况,应选用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可密集种植的树种,来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解析] 第(1)题,分析沙源主要从河流带来泥沙、河湖底部裸露两个角度分析,注意从图中分析河流数量、河流输沙量和泥沙沉积量、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对湖泊水位的影响。

第(2)题,冬春季起沙的原因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解答的实质是分析该湖泊东北部冬春季节多大风的原因,可以从地形、下垫面的摩擦力大小、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