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生命线工程的城市桥梁防灾减灾[1]
论基于生命线工程的城市桥梁防灾减灾[1]
![论基于生命线工程的城市桥梁防灾减灾[1]](https://img.taocdn.com/s3/m/580cbe8b84868762caaed57c.png)
2009年10月第10期城市道桥与防洪收稿日期:2009-06-10作者简介:穆祥纯(1955-),男,北京人,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兼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城市桥梁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论基于生命线工程的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穆祥纯(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100082)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各地的城市桥梁建设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呈现出大规模城市桥梁建设的新高潮。
与此同时,针对各地频繁出现一些灾害事故,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
该文首先诠释了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内涵,通过对发生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7个防灾减灾典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客观地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当今国际桥梁界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引起人们对城市桥梁的防灾减灾问题的高度重视,推动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城市桥梁;防灾减灾;案例分析;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U4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09)10-0001-070引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预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和北半球中纬度大自然灾害的交汇地区。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且气候与地貌条件复杂,系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例如,2009年6月5日发生在重庆武隆县鸡尾山的山体滑坡,其山体垮塌为典型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该山体初始土石方总量为150万m3,垮塌后滑体顺着岩层高速往下斜冲,形成约600m长的滑坡体,武隆山体垮塌约为1200万m3,共有70余名工人遇难或失踪。
同时,武隆县铁矿乡山体滑坡大面积的崩滑体将两山之间的一条河流截断,形成了坝高100m的堰塞湖,比四川汶川的唐家山堰塞湖的坝高还要高。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与桥梁防灾减灾设施

详细描述
抗震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应根据当地的 地震风险等级、桥梁结构形式等因素 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这些设施应定 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 转,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在地 震发生后,应及时对桥梁进行震后评 估和修复,以保障其安全和通行能力 。
抗风设施
抗风设施
在风力较大的地区,桥梁工程中应设 置有效的抗风设施,以减小风力对桥 梁造成的影响。这些设施可能包括抗 风拉索、挡风板、减风装置等,通过 降低风速、改变风向或吸收风能,减 小风力对桥梁结构的冲击。
05
城市桥梁工程环境保护 与可持续发展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减少施工噪音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用低噪音设备和工艺 ,降低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减少水体污染
合理处理施工废水,确保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保护水体环境。
控制施工粉尘
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 粉尘排放,保持空气质量良好。
节约资源
施工技术的创新
预制桥梁段的拼装施工
通过预制桥梁段的设计和生产,实现桥梁快速拼装施工,缩短工 期,降低成本。
智能化施工监控
运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情 况,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采用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1 2 3
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桥梁的各 项性能指标,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预防 性维护提供数据支持。
健康监测系统
运用无损检测技术和智能化分析软件,对桥梁的 结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桥梁的维 修和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化管理系统
桥梁建设的减灾与抢险应急

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实时 监测、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预警发布。
引入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算法,提高桥梁结构变形、裂缝等病害的识别精度和预警 时效性。
推动监测预警系统与应急抢险平台的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
新型材料在减灾中应用前景
桥梁建设的减灾与抢 险应急
目录
• 桥梁灾害类型与原因分析 • 减灾策略与技术应用 • 抢险应急方案制定与实施 • 案例分析:成功抢险经验分享 •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桥梁灾害类型与原因分析
自然灾害
01
02
03
地震
地震波对桥梁结构造成破 坏,引发桥梁坍塌或局部 损坏。
洪水
洪水冲刷桥梁基础,导致 基础失稳或桥梁结构受损 。
在桥梁关键部位布置传感器网 络,实时监测桥梁结构响应和 环境因素变化。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评估桥 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健康状况。
及时预警潜在的结构损伤和安 全风险,为维修和加固提供依 据。
抗震设计方法与措施
采用隔震支座、阻尼 器等装置,提高桥梁 结构的抗震性能。
通过地震模拟分析, 验证桥梁结构的抗震 性能,确保其满足设 防要求。
加强跨国界桥梁的联合监测和应急协作机制建设,共同应对跨国界桥梁灾 害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可操作性原则
明确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 场处置、医疗救护、安全防护 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持续改进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和演练结果,不 断完善和优化应急预案。
现场指挥体系建立与运作
现场指挥部设立
根据灾害规模和应急需求,设立 现场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
探讨桥梁灾害及其应对举措

探讨桥梁灾害及其应对举措第一篇:探讨桥梁灾害及其应对举措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建立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这不仅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别、巩固国防等方面,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路、桥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腾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桥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反复承受着车轮的磨损、冲击,遭受暴雨、洪水、风沙、冰雪、日晒、冻融等自然因素的侵蚀破坏,外加我国交通量和重型汽车的不断增加,建筑材料的性质衰变,以及设计和施工留下的一些缺陷,必然造成道路桥梁使用功能和行车服务质量的日趋退化、不适应,甚至中断交通。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近代桥梁是在与事故及病害灾害的斗争中不断发展的,进入21世纪,将会是桥梁维修的高峰期,透彻研究桥梁病害灾害的根源是桥梁维修的根本所在。
如果对桥梁病害及灾害有个系统、清楚的认识,就可以制定合理有效的桥梁维修方案,为桥梁建设服务。
因此,正确分析桥梁病害、灾害成因,掌握不同类型桥梁、不同病害、灾害的特点,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桥梁灾害, 灾害应对探讨桥梁灾害及其应对举措桥梁作为一种跨越地面障碍的结构物,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在一定的条件下导致工程事故,甚至人身安全事故。
古今中外桥梁工程事故不计其数,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众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
桥梁灾害是指人为、自然因素引起结构的损坏甚至桥梁的坍塌。
人为因素有结构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等,而自然因素包括超出设计的洪水、泥石流、漂浮物、地震、强风、冰冻等。
一、人为因素 1.1 设计因素不少事故与结构型式复杂程度有关。
特别是新型复杂的结构,在应初期阶段,人们对其结构特性认识尚不够深入,设计理论尚不够成熟,极易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生命线”工程执行新的抗震设防标准

“ 生命线" 工 程执行新 的抗震设 防标准
近 日 , 交 通 运 输 部 公 布 《汶 川 地 震 灾 后 公 路 恢 复 重 建 技 术指 南 》( 以下 简称 《指 南 》) , 对 地 震 后 公 路 工 程 的 恢复重 建原 则 、 抗 震 设 防标准和 技术要 求 , 以及 公 路震害的检测评估 、 处置 措 施 等 提 出指 导 意 见 。 《指南 》要 求 公 路 恢复工 程原 则上 执行原技术标准 , 重 建 工 程执 行新 的抗 震设 防标准 。
《指 南 》要 求 , 恢 复 工 程 以恢 复 原 有工 程安全 、 通 行 能力等使用功能为 主 , 原 则上 执 行 原 技 术标准 , 经 技术 经 济论 证 后 , 也 可 适 当 降低或提 高技术 标准。 在抗震设 防方面 原则上执行原标 准 , 但根据工 程 的作用 、 定位及 造价等 因素 , 经 论证 , 可 按 照新 的抗震设 防标 ;隹进 行 修 复 加 固 ; 或 增 加 抗 震 设 防 措 施 , 达到提 高抗 震减 灾能 力的 目标。
普 遍服务是指按照 国 家规定 的资费和服
务规范 , 为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境 内的所 有
这三 项标准 的管理 权和解释权归交 通 运 输部 , J T G/T B 0 2 — 0 1 — 2 0 0 8 《公 路 桥 梁抗 震 设 计细 则 》的 日 常解释 及 管理 工 作 由主 编单位重 庆交通 科研 设计 院负 责 , J T G/T J 2 2 — 2 0 0 8 《公 路桥 梁 加 固 设 计 规 范 》及 J T G /T J 2 3 — 2 0 0 8 《公 路 桥 梁 加 固 施 工 技术规 范 》的 日 常解 释 及 管
78
桥梁抗震设计与防灾减灾措施

桥梁抗震设计与防灾减灾措施近年来,地震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桥梁的抗震设计和防灾减灾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桥梁抗震设计和防灾减灾措施两个方面探讨。
首先,考虑到桥梁在地震时受到的外力作用,抗震设计是确保桥梁安全的关键。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基于经验公式和建筑规范,如中国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这些规范通常考虑到地震影响系数、基础土壤的特性等因素,并采用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增加桥梁的抗震性能。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抗震设计方法也应运而生。
例如,利用减振装置来减少地震产生的余震影响,提高桥梁在地震时的稳定性。
此外,还有一些新材料的研发,如高强度钢等,能够为桥梁提供更好的抗震能力。
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得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其次,除了抗震设计,桥梁的防灾减灾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地震发生后,桥梁的破坏常常导致交通中断,给救援和救灾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在桥梁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防灾减灾的要求。
一种有效的措施是将桥梁纳入到城市防灾规划当中,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震频率,合理规划桥梁的布局和结构。
另外,建立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时监测桥梁的结构变形和震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修复和改进。
此外,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些防灾设计,如设置适当的逃生通道和紧急救援设施,以应对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桥梁抗震设计和防灾减灾措施并非一劳永逸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
尽管在桥梁抗震设计和防灾减灾措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面对地震这个自然灾害,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因此,需要加强相关行业的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桥梁抗震设计和防灾减灾措施的投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总之,桥梁抗震设计和防灾减灾措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城市桥梁的防灾减灾问题

城市桥梁的防灾减灾问题1 案例案例1:1995年1月17日日本时间清晨5点46分,北纬34.6度,东经135.0度,日本阪神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几万栋房屋倾刻变成了一片废墟,城市道路路面开裂,地基变形,铁道弯曲,列车脱轨,港口破坏,拦腰折断的大楼倒下来将道路隔截,断裂的城市高架桥从几十米高处塌落下来,地震引起的火灾将神户市上空映得一片通红.这次地震震级为7.2级,造成人员死亡5466人,3万多人受伤,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受害人数达140多万人,被毁房屋超过十万栋,生命线工程和大量公共设施被严重破坏,造成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
虽然这次大地震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人们仍应从日本阪神地震灾害中总结如何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对城市桥梁的影响。
案例2:2007年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被运沙船撞击了大桥23号墩,三个桥墩坍塌,大桥桥面200米倒入江中,九江大桥全长1675。
2米,是1988年建成通车的,其主航道为2x160米的独塔双索面斜拉桥。
鉴定后认为,其非通航孔桥墩按横桥向撞击力40吨进行船撞击的设防是合适的,受撞击的桥墩设计撞击能力仅为40吨,而西江水道上很多船只都是一两千吨,设计者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从此撞击事故中人们亦应反思:对已建成的且防撞击标准不满足新设防标准的桥梁,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工程和管理上的防护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案例3:2007年8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河的一座高速公路上的桥梁突然垮塌,近50辆车辆坠入高约18米的河中,有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引起全世界的震惊,经排查排除了恐怖袭击的可能,系一起桥梁结构性垮塌事故和灾害。
2001年由明尼苏达州交通部门的研究成果表明,大桥连接路堤河主桥的引桥存在老化问题,支撑桥梁的主结构桁架也存在老化问题,这究竟是属于桥梁风险评价中的不可抗力,还是运营阶段出现失误而出现的案例尚需人们去思考,但从防灾减灾的角度去考虑,亦应分析其灾害的控制损失和控制诱因等因素。
桥梁加固应对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桥梁加固应对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
然而,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了极大威胁。
为了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桥梁加固成为了一项迫切且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防灾减灾的角度,探讨桥梁加固的举措和方法。
一、地震灾害地震是影响桥梁结构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的强烈震动容易导致桥梁结构的损坏甚至倒塌,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针对地震灾害,桥梁加固的措施至关重要。
1. 桥梁结构设计优化:对于已建成的桥梁,可以通过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
例如,采用新型的材料和构造方式,提高桥梁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2. 加固技术的应用: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可以采用加固技术对现有的桥梁进行加固处理。
比如,在桥墩和桥面之间加设钢筋混凝土加固板,增加桥梁的强度和刚度,提高抗震能力。
3. 仿真模拟和试验研究:通过地震仿真模拟和试验研究,可以对桥梁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手段,确保桥梁在地震中的安全可靠性。
二、洪水灾害洪水是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于桥梁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洪水的冲击力和水流速度很大,容易冲刷桥梁的基础和桥墩,造成结构受损。
因此,桥梁加固在防洪减灾中具有重要作用。
1. 防洪措施的加强:在桥梁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洪水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固桥梁。
比如,设置护栏和挡板,减少洪水对桥梁的冲击。
2. 桥梁排水系统的完善:桥梁的排水系统是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设计排水系统,保证桥梁在洪水来袭时能够及时排水,减少洪水对桥梁的冲击和侵蚀。
3. 桥梁基础加固:洪水容易冲刷桥梁的基础,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
因此,在桥梁设计和建设中,要注重基础的加固,采用适当的防冲措施,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台风灾害台风带来的风力和风压是桥梁结构稳定性的重要考量因素。
台风过程中,风力对桥梁产生的冲击和振动容易导致结构的破坏,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地震灾害中的生命线工程保护与维护

地震灾害中的生命线工程保护与维护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经常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地震发生后,生命线工程(包括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的保护和维护至关重要,它们是支撑社会运行和生活秩序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就地震灾害中生命线工程的保护与维护进行探讨。
1. 地震对生命线工程的影响地震会对生命线工程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包括结构破坏、功能中断和安全隐患等。
其中,桥梁、隧道等工程设施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造成交通中断和人员伤亡;水利工程遭受破坏会导致供水中断,影响社会生活。
因此,地震对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常常是灾难性的。
2. 生命线工程的保护措施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生命线工程的影响,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
首先,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地震影响因素,采用抗震设计标准,确保工程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其次,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此外,定期检测、维修和加固已建成的工程设施,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减少地震对其造成的影响。
3. 生命线工程的维护管理除了保护措施外,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也是保障生命线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
应建立健全的生命线工程维护管理制度,明确工程责任人员,保证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同时,加强维护设施和设备的检测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另外,加强人员培训和维护技术的提升,提高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的能力。
4. 社会参与与协作生命线工程的保护与维护不仅是相关部门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与协作。
政府应该加大对生命线工程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抗灾救援体系;企业应加强自身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生产运营的顺利进行;社会公众也应提高抗灾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地震灾害中的生命线工程保护与维护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只有加强措施、科学管理、社会协作,才能有效减少地震灾害对生命线工程的影响,保障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希望各级部门和全社会都能高度重视,并共同努力,提升我国地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建设安全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基于可靠度的生命线工程网络抗震设计

性、 运营经济合理性 、 抗震 可靠性 的基础上 , 计算 机可 以一 次
性地完成生命线工程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全过程 . 关键词 : 生命线工程 网络 ; 系统可靠度 ; 抗震设计
中 图分 类 号 : U 3 5 T 7 文献标识码 : A
背景 , 并注 意到生命 线工 程 的研 究 发展 背景 , 可见
J n2 1 u .0 0
文章 编 号 : 233 4 2 1 )60 8 .4 0 5 .7 X(0 0 0 .7 30
D I1 .9 9ji n 0 5 -7 x 2 1 .6 0 1 O :03 6 /. s .2 334 .0 0 0 .0 s
基 于 可 靠度 的生命 线 工程 网络抗 震 设 计
李 杰, 邢 燕
( 同济大学 建筑工程系, 上海 2 09 ) 00 2
摘要 : 提出了生命线 工程网络基 于可靠度 的抗震设 计思想 .
发展 了一种可 以自动生成网络拓扑结构 、 修补无 意义解 的网 络拓扑优化设计方 法. 用这一技 术 , 利 在综 合考 虑建 设经 济
命 线 工程 系 统 的抗 震 设计 具 有重 大 现实 意 义 [ . 4 ] 根据 我 国《 城市 工 程 管 线 综 合 规划 规 范 》城 市 , 埋 地 管 网应 结 合 城 市道 路 网的设 置 , 由相 关专 业 的 人 员 根据 城 市 的总体 需 求 来 布设 管 线 . 细考 虑 这 仔
第 3 卷第 6 8 期
21 0 0年 6月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然 科 学 版) 自
J l N IO O G I N V R I Y N T R L S IN E 0 瓜 A , FT N J U I E ST ( A U A E C ) C
城市道路与桥梁防震抗灾体研究

城市道路与桥梁防震抗灾体研究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和财富积聚于城市。
城市大量交通和基础设施进入规划建设期是由于城市化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
再加上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导致了城市处于灾害的高发期。
城市交通系统是物资运转的通道,同时它还是城市运转的血液,是城市地震防救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升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开展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研究,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效率,这样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道路;桥梁;防震抗灾体Abstract: after the 21 st century, China’s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of the population and wealth accumulation in the city. A large city traffic and infrastructure into the planning is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 level improvement. Plus the natural and man-made destruction leads to the city in a disaster almost two decades. The urban traffic system is materials operation channel, at the same time it or the city operation of the blood, urban earthquak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pressway system.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city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can carry out the city traffic system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improvement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efficiency, and to do so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the city; Road; Bridge;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body1、引言交通系统是城市的生命线,地震应急救援的效率是由交通系统抗震性能的好坏决定的。
桥梁城市抗震体系

路网薄弱点段识别确定
路网拓扑结构数据集
第一层判别规则 跨河桥、跨铁路桥
是否有两条以上 路段与结点相连? 是
否
排除点段集合
第一层筛选点段集合
打断结点测试 是 同一方向上是否 存在替代路径 否 第二层筛选点段集合
等级低且 数量少
是
第二层判别规则
考察替代路径等级
等级高或 者数量多
排除点段集合
实地勘查、分析 第三层判别规则 基于路网拓扑结构 判别的薄弱点集合
汶川地震80秒
汶川地震实际烈度分布图等值线图,最大烈度达11度, 特点是带状分布
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蔡杠子村(北纬31度,东经103.4度)
东河口地处长达300多 公里的龙门山断裂带末端, 汶川地震巨大的能量由汶川 映秀经北川传播至青川,多 条挤压逆冲断裂带和多个推 覆构造体在东河口集聚爆 发 ,持续时间长达80多 秒,地表错距达2米。造成 石坝乡、马公乡窝前、红光 乡东河口和石板沟多处山体 整体崩塌或滑坡、塌方、泥 石流、地陷、整个区域山河 改观,地震烈度达10度,掩 埋群众千余人。它是有史以 来,发生的破坏最为严重的 地震,是最为复杂的地震表 现形式,是值得重视和深入 研究的地震类型。
第一级别关键点段 (重要)
第二级别关键点段 (一般)
桥梁抗震能力研究方法及对策
技术路线
城市已建桥梁设计特点
桥梁抗震能力研究方法及对策
抗震能力分析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技术措施
城市抗震加固技术措施
桥梁抗震能力研究方法及对策
1、震后紧急抗震评估:震后紧急抗震评估要求在短时间内、对大面积 桥梁结构、给出定性的评价,以便于震后紧急交通快速恢复。 2、加固前初步抗震评估:是指时间要求相对宽松、对大面积桥梁结构、 进行关键指标的量化评价,以便于政府部门在大面积交通环境中评定桥梁 结构优先加固等级,并制定宏观加固策略等。 3、加固前详细抗震评估:指时间要求相对宽松、在对桥梁结构的技术 现况进行准确完整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定量的性能评价,并探讨具 体加固方案的可实施性,以便于采取切实可行加固策略进行抗震加固。 4、加固后详细抗震评估:根据加固后桥梁结构的技术状况进行具体、 定量的分析,判断其能达到的抗震性能目标。 桥梁抗震能力评估拟解决问题:
地震灾害中的生命线设施保护与修复

地震灾害中的生命线设施保护与修复地震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地震发生时,生命线设施的保护和修复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震灾害中生命线设施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一、保护生命线设施1. 加强建设抗震设施在地震高发区,应该加强生命线设施的抗震设计和建设。
例如,桥梁、隧道、输电线路等设施在设计时应考虑地震荷载,采取加固措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倒塌。
2. 提高设施抗震能力对于已经建成的生命线设施,可以通过提高设施的抗震能力来增强其抗震性能。
例如,加固桥梁支座、改建老旧输电线路等方式可以提高设施的承载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破坏。
3. 定期检测维护定期检测维护是保护生命线设施的重要措施。
通过定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设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并进行维修和加固。
这样可以确保设施在地震发生时依然正常运行。
二、修复生命线设施1. 制定修复计划在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展开生命线设施的修复工作。
首先需要制定修复计划,明确修复的优先级和工作进度。
例如,优先修复影响人员生命安全的设施,然后逐步修复其他设施。
2. 快速响应地震发生后,需要快速响应,立即展开设施的修复工作。
通过调动各方资源,组织抢修队伍,迅速恢复设施的功能。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全面修复在修复生命线设施时,不仅要关注设施的功能恢复,还要注重设施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例如,可以采用新型材料加固设施,提高设施的抗震能力,确保设施在未来发生地震时依然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地震灾害中的生命线设施保护与修复工作至关重要。
加强生命线设施的抗震设计和建设,定期检测维护,以及在地震发生后快速响应,全面修复设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生命线设施,保障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桥梁建设中的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

应急资源储备
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提前储 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 救援车辆、通信设备、照明设 备、防护用品等。
建立应急资源库和调配机制, 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 速调集所需资源,保障应急处 置的顺利进行。
定期对储备的应急资源进行检 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 态,随时可用。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过程,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 效性。
替代桥梁设计
对于严重受损或无法修复的桥梁,设计替代桥梁 方案,确保交通畅通。
施工方案制定
根据桥梁受损情况和恢复重建方案,制定详细的 施工方案。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安全施工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严格遵守 安全施工规范,确保施工人员 和周边居民的安全。
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确保恢复重建工程符合设计要 求和标准。
温度传感器
监测桥梁结构温度变化, 预防因温度引起的结构变 形。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
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和处理。
数据传输系统
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确 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管理系统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挖掘,为桥 梁健康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结构健康评估方法
灾害对桥梁的危害
80%
人员伤亡
桥梁灾害往往造成人员伤亡,给 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100%
交通中断
桥梁是交通要道,灾害导致桥梁 损坏将严重影响交通运行。
80%
经济损失
桥梁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还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间 接经济损失巨大。
02
生命线工程系统减灾研究趋势与展望

生命线工程系统减灾研究趋势与展望摘要:总结了国内外生命线工程系统减灾研究的内容、特点和现状。
指出了目前研究方面的缺陷,从科研和实际工程系统两方面出发,归纳出生命线工程系统防灾减灾研究的发展趋势即生命线工程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多学科的相互靠近和融合。
关键词:生命线工程防灾减灾发展趋势引言城市生命线系统主要包括供电、交通、通信、供水和供气五个系统。
它们在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震害特点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震害特点与系统的结构构成密切相关,一般包括地上和地下两种结构工程。
由于系统功能的需要,生命线工程系统除了一般常规建筑物外,还包含有大量特殊建、构筑物和工业设施,其中有各类管道、线路、桥梁、隧道、气柜、油罐、电力变压器、高压电气设备、通信设备等,系统构成十分复杂。
与建筑物相比,人们对这类特种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和认识尚不够成熟,还难以全面地掌握系统中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因此造成很多生命线工程系统在历次地震中损失惨重。
生命线工程系统中各类结构的型式迥然不同,其动力特性、抗震能力彼此差异甚大,而其中任一主要设施的地震破坏都将对整个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一些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结构单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命线工程系统的抗震能力,这体现出了生命线工程系统的复杂性。
震害统计资料表明,建筑物的破坏是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而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震害则是对经济损失、次生灾害和国计民生影响更为严重的因素。
生命线工程系统中不少设施、设备本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地震破坏均会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
2现代城市抗震防灾需要研究的问题现代城市抗震防灾需要研究的问题为了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我国已颁布了相关法规,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这些都为现代城市抗震防灾工作提出了法律及政策保证。
下面从技术上谈谈现代城市生命线系统地震安全预控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
防灾减灾工程分类及其对策朱雷

防灾减灾工程分类及其对策朱雷发布时间:2022-12-14T08:07:33.377Z 来源:《国家科学进展》2022年7期作者:朱雷[导读] 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和成灾模式认识的加深,人类有可能采取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防灾减灾设计方法,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城市是一个人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工程的集合体。
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环境工程、信息工程等所有工程安全,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安全事件引起,不仅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一旦破坏,则有可能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身份证:32108119740210xxxx摘要: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机理和成灾模式认识的加深,人类有可能采取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防灾减灾设计方法,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城市是一个人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工程的集合体。
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环境工程、信息工程等所有工程安全,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安全事件引起,不仅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一旦破坏,则有可能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防灾减灾工程;分类;对策;引言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城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显突出,城市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研究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能力水平,提高城市抵御灾害能力,减轻灾害给城市带来的损失,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防灾减灾概念在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2 0 0 9UNISDR减轻灾害风险术语》(以下简称“《减轻灾害风险术语》”)中,对防灾的解释为“全面防止致灾因子和相关灾害的不利影响”,对减灾的释义为“减轻或限制致灾因子和相关灾害的不利影响”。
防灾减灾与《减轻灾害风险术语》中“减轻灾害风险”的概念相似,注重灾前措施的存在,具有“预防”的内涵。
生命线工程系统论文:生命线工程系统 地震紧急处置 燃气管网 GIS系统 高速铁路 轮轨接触理论

生命线工程系统论文:地震紧急处置技术综合研究【中文摘要】地震会对生命线工程造成重大损害,使结构破坏以及生命线功能丧失。
若在生命线工程系统中采用地震紧急处置技术,可以在地震来临时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避免或减少次生灾害或人员伤亡。
本文针对燃气管网和高速铁路两类典型的生命线工程系统进行了若干相关问题的研究。
针对城市燃气管网系统,通过分析地震紧急处置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以及广泛应用于城市燃气管网日常管理调度方面的SCADA系统的特点,研究了地震紧急处置技术系统与SCADA 系统的兼容性,以及SCADA系统与GIS系统结合的可行性。
此外,使用ArcGIS软件及其二次开发编程,根据地震紧急处置的原理,编制了地震紧急处置系统模拟程序,能够模拟一个拥有气源、用气点、控制阀门等要素的燃气管网系统在地震到来时进行紧急处置的过程。
针对高速铁路系统,建立了列车模型,对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密度函数进行数值模拟生成轨道不平顺样本,并作为列车运行的外部激励。
考虑了相对更精确的车轮与钢轨外形,采用Hertz非线性接触理论和Kalker线性蠕滑理论计算了轮轨法向力与蠕滑力。
用Newmark-β数值积分法求解了运动方程,并用MATLAB编制了相关计算程序,可以计算不同参数取值下的列车动力响...【英文摘要】Earthquakes will bring serious damage to lifeline systems by causing structural damage and loss of lifeline function. If the lifeline system is equipped withseismic emergency handling ability, certain emergencyoperations can be taken when the earthquake strikes, a numberof secondary disasters and casualties can be avoided or decreased. Several studies on seismic emergency handling of two representative type of lifeline system, gas pipeline networkand high-speed railway system, is done in the thesis....【关键词】生命线工程系统地震紧急处置燃气管网 GIS系统高速铁路轮轨接触理论【英文关键词】lifeline system seismic emergency handlinggas network GIS system high-speed railway wheel-rail contact theory【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目录】地震紧急处置技术综合研究摘要5-6ABSTRACT6第一章绪论9-15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1.2 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处置系统发展及应用现状10-13 1.2.1 燃气管线地震紧急处置系统10-12 1.2.2 高速铁路地震紧急处置系统12-13 1.3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15第二章燃气管线地震紧急处置系统研究15-23 2.1 引言15 2.2 地震紧急处置基本原理15-16 2.3 SCADA 系统的应用、功能和组成16-18 2.3.1 SCADA 系统功能16-17 2.3.2 SCADA 系统组成17-18 2.4 地震紧急处置系统和SCADA 系统的结合18-21 2.4.1 可行性研究18-20 2.4.2 实现途径20 2.4.3 工作流程20-21 2.5 本章小结21-23第三章燃气管线地震紧急处置模拟程序23-27 3.1 引言23 3.2 管网数据建立23-24 3.3 管线的震害率信息、地震参数输入24 3.4 图形显示24-25 3.5 地震紧急处置模拟过程25-26 3.6 震后恢复模拟26 3.7 GIS 系统在实际燃气管网的地震紧急处置中的应用26 3.8 本章小结26-27第四章高速铁路列车动力响应分析27-53 4.1 引言27 4.2 建立车辆模型27-29 4.2.1 车辆模型选取27 4.2.2 车辆模型基本假定27-28 4.2.3 自由度选取28-29 4.3 轨道不平顺29-33 4.4 轮轨力计算33-39 4.4.1 轮轨接触关系33-34 4.4.2 轮轨间作用力34-39 4.5 建立车辆动力平衡方程39-42 4.6 运动方程求解方法及程序编制42-45 4.6.1 数值积分求解运动方程42-44 4.6.2 编制计算程序44-45 4.7 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评判标准45-47 4.7.1 脱轨系数45-46 4.7.2 轮重减载率46-47 4.7.3 横向轮轨力47 4.7.4 车体垂向、横向加速度47 4.8 实际算例及结果47-52 4.8.1 计算参数选取48 4.8.2 计算结果48-51 4.8.3 模型有效性验证51-52 4.9 本章小结52-53第五章高速铁路列车地震紧急处置阈值分析53-63 5.1 引言53 5.2 地震作用对正在运行中的列车的影响53-55 5.2.1 动力平衡方程53 5.2.2 地震波选取53-55 5.3 计算结果及比较55-59 5.3.1 地震作用对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56-57 5.3.2 地震作用下行车速度对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57-59 5.3.3 地震卓越周期对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59 5.4 高速铁路地震紧急处置报警阈值的参数建议59-62 5.5 本章小结62-63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3-65 6.1 本文工作总结63-64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64-65参考文献65-67致谢67-68作者简介68。
生命线系统在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标定中的评价方法研究

生命线系统在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标定中的评价方法研究
刘莉;公茂盛;谢礼立
【期刊名称】《世界地震工程》
【年(卷),期】2014(30)4
【摘要】生命线系统在城市防震减灾和震后功能恢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命线系统的抗震能力是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标定的重要部分。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震害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生命线系统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标定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其在地震中的破坏特点,确定了最终的指标权重;然后参考生命线系统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生命线系统对地震灾害损失的影响评价方法。
【总页数】6页(P77-82)
【关键词】生命线系统;指标体系;权重;评价方法;抗震能力
【作者】刘莉;公茂盛;谢礼立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223;X43
【相关文献】
1.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标定及可接受风险研究 [J], 刘莉
2.基于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指标研究 [J], 何萍;陈晓发;傅冠华
3.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标定中的模糊理论研究 [J], 刘莉;周宝峰;谢礼立
4.合肥市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我国城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与应用介绍[J], 朱煌武;黄晓岗;沈业龙
5.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中的可接受风险研究 [J], 刘莉;谢礼立;葛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10月第10期城市道桥与防洪收稿日期:2009-06-10作者简介:穆祥纯(1955-),男,北京人,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兼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城市桥梁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论基于生命线工程的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穆祥纯(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100082)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各地的城市桥梁建设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呈现出大规模城市桥梁建设的新高潮。
与此同时,针对各地频繁出现一些灾害事故,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设系统防灾减灾工作的意见”。
该文首先诠释了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内涵,通过对发生在美国、日本和中国的7个防灾减灾典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客观地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当今国际桥梁界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引起人们对城市桥梁的防灾减灾问题的高度重视,推动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城市桥梁;防灾减灾;案例分析;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U4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09)10-0001-070引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预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和北半球中纬度大自然灾害的交汇地区。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且气候与地貌条件复杂,系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例如,2009年6月5日发生在重庆武隆县鸡尾山的山体滑坡,其山体垮塌为典型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该山体初始土石方总量为150万m3,垮塌后滑体顺着岩层高速往下斜冲,形成约600m长的滑坡体,武隆山体垮塌约为1200万m3,共有70余名工人遇难或失踪。
同时,武隆县铁矿乡山体滑坡大面积的崩滑体将两山之间的一条河流截断,形成了坝高100m的堰塞湖,比四川汶川的唐家山堰塞湖的坝高还要高。
经多方努力,最终其堰塞湖得以有效控制,避免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笔者曾于2003年7月赴重庆和湖北的长江沿线进行业务考察。
当笔者站在武隆县江北段一山体滑坡的遗址处,心情十分沉重。
2001年这里曾发生惨痛的“5.1”滑坡性地质灾害,一座9层居民楼被毁掩埋,共造成79人死亡,这一重大的山体滑坡灾害,当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截至2004年,武隆县共有潜在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及不稳定的人工高边坡等地质灾害隐患515处,仅县城就有重大地质灾害点15处。
联想最近发生的武隆鸡尾山山体滑坡灾害,笔者的感受颇深:为什么曾经发生过惨重地质灾害的地区,悲剧再次发生呢?这些年来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应避免类似灾害的重演,我们必须提高对防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抓紧制定和完善综合防灾规划和防御各种灾害的应急预案,认真汲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积极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推动我国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并应关注城市桥梁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1诠释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内涵城市生命线工程是指直接维系城市正常运转和灾害情况下减少灾害的关键环节和要害部门,它关系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城市桥梁(高架桥、立交桥、人行天桥等)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交通线的枢纽工程,不仅其在灾害(如地震、涝沥)中造成破坏和倒塌是人们关注的,而且其次生灾害(因交通中断及其它设施的毁坏造成间接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
国内外有关专家提出桥梁结构按“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抗震设计的三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城市桥梁工程防灾减灾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在满足桥梁使用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综合防灾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
大部分地区以遭受地震和洪涝灾害为主,同时也包含气象灾害(风灾和沙尘暴)、地质灾害和其它灾害。
现代科学观点认为各种灾害虽有偶然性和地区局限性,但从总体上来说它们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规律性。
工程建设系统防灾减灾主要包括城乡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使用过程中,防御和减轻地震、气象灾害的多种自然灾害的工作,并关注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安全。
城市生命线工2009城市道桥与防洪第四届全国(国际)技术高峰论坛暨西部交通科技创新论坛专辑1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10月第10期程是直接维系城市正常运转和灾害情况下减少灾害的关键环节和要害部门,它关系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被称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它包括: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燃气、热力、给水、排水等工程。
它们是城市运行的载体,由网络结构组成,通过网络为城市提供活力,为城市居民服务。
城市桥梁作为城市道路交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防灾减灾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下述7个典型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内涵是在关注其灾害源、灾害载体和承(受)灾体的前提下,提出如下三个对策:其一,消除城市桥梁灾害源或降低灾害源的强度,即减轻人为自然灾害的损失;其二,改变城市桥梁灾害载体的能量和流通渠道,以体现预防为主;其三,对城市桥梁受灾体采取避防与保护性措施。
这是当前为减轻城市桥梁灾害损失所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
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1)灾害监测:包括灾害前兆监测、灾害发展趋势监测等。
(2)灾害预报:包括对潜在灾害及发生时间、范围、规模等进行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
(3)防灾,即对自然灾害采取避防性措施,这是代价最小且成效显著的减灾措施。
(4)抗灾,即对灾害所采取的工程性措施。
(5)救灾,这是灾情已经开始或遭受灾害最紧迫的减灾措施。
(6)灾后重建,准确的灾情评估是灾后重建的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我国在进行现代化的建设中,铁路、公路、桥梁、库坝、矿山、城市布局与建设、工农业生产等都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息息相关,而地质灾害又是工程与水文地质必须面对的最实际问题。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地壳运动频繁,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渗透变形、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以及瓦斯爆炸、煤田自燃等,都对环境质量、人类安全及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地质灾害由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形成。
我国由于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崩塌等造成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每年损失达数十亿元,并带来大量人员伤亡。
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典型案例分析众所周知,城市桥梁通常指城区范围内建造的跨河、跨江、跨海桥梁,立交桥梁及人行天桥等。
我国现行的《城市桥梁设计载荷标准》(CJ77-98)将城市桥梁称谓为:“城市内新建、改建的永久性桥梁和城市高架道路结构以及承受机动车辆荷载的其他结构物。
”进入21世纪的最初10年,以东海大桥和杭州湾大桥为代表的标志性桥梁的成功修建,以及各类桥梁倒塌等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充分表明当前既是我国桥梁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又是城市桥梁发生倒塌事件的多发期。
因此,我国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今天,人们尚需高度关注城市桥梁防灾减灾的相关问题。
笔者通过对以下7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引出人们对城市桥梁防灾减灾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案例1:1995年1月17日,日本时间清晨5点46分,北纬34.6°,东经135.0°,日本阪神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几万栋房屋倾刻变成了一片废墟,城市道路路面开裂,地基变形,铁道弯曲,列车脱轨,港口破坏,拦腰折断的大楼倒下来将道路隔截,断裂的城市高架桥从几十米高处塌落下来,地震引起的火灾将神户市上空映得一片通红。
这次地震震级为7.2级,造成人员死亡5466人,3万多人受伤,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受害人数达140多万人,被毁房屋超过10万栋,生命线工程和大量公共设施被严重破坏,造成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
虽然这次大地震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人们仍应从日本阪神地震灾害中总结如何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对城市桥梁的影响。
图1为日本阪神道路和桥梁遭受地震损害的情况。
案例2:2007年6月15日,我国广东九江大桥被运沙船撞击了23号墩,三个桥墩坍塌,大桥桥面有200m倒入江中,4辆行驶在桥上的汽车坠入江中,致使9人死亡。
据了解,九江大桥全长1675.2m,是1988年建成通车的,其主航道为2×160m的独塔双索面斜拉桥,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塔高80m,曾被评为1991年国家优秀设计铜奖。
专家组鉴定后认为该事故与大桥质量无图1日本阪神大地震道路和桥梁损害的情形2009城市道桥与防洪第四届全国(国际)技术高峰论坛暨西部交通科技创新论坛专辑22009年10月第10期城市道桥与防洪关,大桥设计具有前瞻性。
其非通航孔桥墩按横桥向撞击力40t进行船撞击的设防是合适的。
但广东的桥梁专家就提出:“受撞击的桥墩设计撞击能力仅为40t,而西江水道上很多船只都是一两千吨,设计者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同济大学的教授也提出:“如果九江大桥附近确因采砂造成河床下降,桥墩受到冲击力和引起震动,桥梁变形增大,久之,桥梁抗冲击力能力就会下降。
”笔者认为,从此撞击事故中人们亦应反思:对已建成的且防撞击标准不满足新设防标准的桥梁,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工程和管理上的防护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而大桥遭受船舶撞击的事件在长江、珠江和淮河等河道上屡见不鲜,虽然这属于桥梁风险评价中不可抗力出现的案例,但仍需研究这类灾害的可预测性和可预防性。
2009年6月该大桥经修复后通车,其主体结构由单塔改为双塔,每个通航孔的间隔由50m变为100m,大大降低了大桥被船舶撞击的概率。
图2为广东九江大桥被撞击的情形。
案例3:2007年8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河的一座高速公路上的桥梁突然垮塌,近50辆车辆坠入高约18m的河中,有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引起全世界的震惊,经排查排除了恐怖袭击的可能,系一起桥梁结构性垮塌事故和灾害。
该大桥修建于1967年,桥梁为钢结构拱桥,桥面距河面约20m,桥长为589m。
该桥2005年和2006年分别接受交通部门的检查,均未发现问题。
但2001年由明尼苏达州交通部门的研究成果表明,大桥连接路堤河主桥的引桥“存在老化问题”,支撑桥梁的主结构桁架也存在“老化问题”。
研究显示:按大桥的桁架设计理论,如果大桥一至两个支撑面断裂,则大桥有可能垮塌。
但十分遗憾的是,最终的结论为:“大桥上承式桁架不可能发生老化断裂,大桥可以延后报废”。
如果当初下结论时更慎重些,是否可以避免上述灾难的发生呢?这究竟是属于桥梁风险评价中的不可抗力,还是运营阶段出现失误而出现的案例尚需人们去思考,但从防灾减灾的角度去考虑,亦应分析其灾害的控制损失和控制诱因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