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付德才教授运用清热凉血调营法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临床经验

付德才教授运用清热凉血调营法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临床经验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8年第 28卷第 1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1 ·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18.01.014
· 老 中 医 心 法 ·
付德才教授运用清热凉血 调营 法治 疗 乙型肝 炎相关肝衰
竭临床经验 冰
李赕 光 华 忠 过 小叶 付 德 才
无锡市第五人 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江 苏 无锡 ,244005)
之邪 ,热毒炽盛 ,邪盛正气不 虚或正气 偏虚 ,邪正相争 ,此时应驱 邪为主 。慢加急性肝衰竭 常是伏邪里 发 ,表现为湿热里证 ,见身 目尿黄 ,便结 ,纳呆 ,泛呕 ,舌 红苔 黄腻或 白厚腻 ;或兼 见表证 不 解 ,见恶 风 、发热 、头身痛 、皮疹等 。需要重用通腑泻 热之 品直折 鸱张热毒 』,有截 断之 功 。表 证未 解者 酌情 配伍 银翘 散 、桑 菊 饮等清里兼解表微汗 以驱表邪 。若邪 热化 火 ,疫毒 内陷,病情急 剧进展为瘟黄 ,表现为黄疸迅 速加深 ,见烦 躁不 宁或高 热 口渴 , 呕恶频繁 ,纳呆 ,疲惫 困重 明显 ,胁灼胁 痛 ,舌红绛 苔黄燥 ,脉 弦 大或弦滑数 。需清营凉血救 阴 、泻火解 毒 ,应及早使 用大 黄 、黄 芩 、黄连 、栀子 、紫草 、白花蛇 舌草 、龙胆草 、水牛角 等 ,配合通腑 攻 下灌肠等治疗 。此阶段时 间较短 ,如不予雷霆之力截断治疗 , 不 足 以 力 挽 狂 澜 。 2.2 肝 衰竭恢复 中后期 肝衰竭 中后期 表现为湿热毒邪胶着 , 而正气 虚损明显 ,故付 师重视扶 正祛邪 。肝衰竭 中后期类 似 阳 黄向阴黄转化 ,此 阶段黄疸 不甚 鲜 明,蕴 结肌肤 ,类 似“阴黄 ”, 临证则 投黄芪 、党参 、茵 陈、赤 芍 、鳖 甲、田七 、郁金 、茜 草 、青 蒿 、 柴 胡 、丹皮 、栀子 、佛手 、香橼 等药物 。此阶段 持续时 间较长 ,并 发症较 多 ,需坚守调整 ,以防邪毒复炽 。 2.3 肝 衰竭神志异常 肝 衰竭进 展至热 毒炽盛 ,毒 陷心包 ,湿 邪 阻遏 神窍可致神 昏,常出现反应 迟钝 ,计数 能力差 ,或认 知功 能下 降等失神表现 ,或有谵 妄 、烦 躁不 安等性格 改变 ,或 目光晦 暗、嗜睡等 。付师认 为 此时需 急 予安 宫牛 黄丸 ,或配伍 水 牛角 (大剂量 )、玄参 、莲 子心 、菖 蒲等 开窍 醒神清 心之 剂 ,此为 防治 神 昏 凶 险逆 证 的关 键 。 2.4 注重补脾气养肝 阴 付教 授认 为肝衰 竭之 阴黄 由于 肝郁 湿 阻导致 ,早期患者感染湿热疫毒 ,肝气不疏 ,克伐脾土 ,日久则 脾虚不能运化水 湿致 水湿困阻 ,气机不 畅致络 脉瘀 阻。此外 ,由 于病程长 ,或因错用或过投寒 凉药物 ,热证 逐渐 减少 ,湿邪则 迁 延缠绵 ,正气渐虚 ,肝脾 肾受损 ,故虚实夹杂常见 。肝为 刚脏 ,体 阴用 阳,主升主动 ,调节一 身气 机 ,其病 以实证为 主 ,其虚多为肝 阴虚 、肝 血虚 ,故养肝 阴尤 为重 要 ,但不可使用滋腻之 品 ,防助湿 胶着 ,常选 用 白芍 、生地 、枸杞 、石斛 、五味子等 。

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

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

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清热解毒益肝方对照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清热解毒益肝方治疗本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60例均为2004年1月~2007年7月本院肝病门诊和部分肝病科住院病例。

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乙肝诊断标准[1]。

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8~56岁;病程2~23年;慢性轻度10例,慢性中度17例,慢性重度3例。

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5岁;病程3~22年;慢性轻度11例,慢性中度16例,慢性重度3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维生素C3.0g,肌苷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甘草酸二胺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2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益肝方,处方:赤芍、丹皮各10g,蛇舌草、虎杖、丹参、生黄芪、旱莲草各30g,郁金、女贞子各12g,生甘草6g。

加减:湿热内盛加茵陈20g,垂盆草30g;夹有瘀血加桃仁10g,炒鳖甲(先煎)15g;肝肾阴虚加白芍10g,麦冬12g;肝郁脾虚加米仁30g,陈皮6g;肝气郁结加柴胡、枳壳各6g;胃纳呆滞加鸡内金10g,炒谷麦芽各15g。

水煎,分早晚2次服。

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综合疗效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下降幅度。

2.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参照《病毒性肝炎中医疗效判定标准》[2]。

临床基本治愈: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脾肿大回缩,肝区无压痛和叩击痛,肝功能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有2/3以上项目转为正常,ALT、AST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有1/3~2/3项目转为正常,ALT、AST高于正常的部分下降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无明显改善。

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临床效果观察

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临床效果观察

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临床效果观察王林松【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14(30)4【摘要】目的探讨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清热凉血解毒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而清热凉血解毒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清热凉血解毒法(方剂组分包括赤芍100 g、茵陈100 g、丹参50 g、茯苓30 g、大黄15 g、葛根15 g,1剂加水煎至200 mL,早晚顿服)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总有效率、黄疸消失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清热凉血解毒组患者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热凉血解毒组患者黄疸消失时间[(37.5±5.6)d]显著短于对照组[(51.8±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清热凉血解毒组患者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可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降低TNF-α和IL-6水平.【总页数】2页(P603-604)【作者】王林松【作者单位】略阳县妇幼保健站,陕西,略阳,7243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疏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观察 [J], 张远平2.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临床观察 [J], 石峻;墙建;谭国民;王沛坚;李丽琼3.茵陈蒿汤和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重度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J], 熊雄;刘松青;张绪清4.清热凉血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的临床疗效评价 [J], 郑婕5.自拟益气解毒复肝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刘厚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毒凉血利湿方治疗乙型肝炎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解毒凉血利湿方治疗乙型肝炎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1] 赵丽, 刘成桂.儿童呼吸道感染9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7):2476-2478. DOI:10.3969/ j.issn.1673-4130.2017.17.055.[2] 严玉群,陈雪丽,杨磊.10394例呼吸道感染儿童9种病原体的感染特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86-88. DOI:10.7620/zgfybj.j.issn.1001-4411.2018.01.31.[3] 陈华俊.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9项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布特点[J].广西医学,2018,40(11):1185-1188,1199. DOI:10.11675/j.issn. 0253-4304. 2018.11.09.[4] 马慧,沈永明,司萍,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分析及其与空气污染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8, 34(4):576-582.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18.04.019.[5] 赖科峰,连距飞,陈柳青,等.广州地区1235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9项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3):2996-2999.[6] 耿松乔,马晓燕,刘杰.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5):603-605. DOI:10.13898/ki.issn.1000-2200.2018.05.011.[7] 杨朝菊,崔佳,周利霞,等.石家庄市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11):1326-1329.DOI:10.13381/ki.cjm.201711023.[8] 孙彬,吴纯,韩冰,等.九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7):604-607. DOI:10.11748/ bjmy.issn.1006-1703.2015.07.004.[9] 夏丽君,巫雯嘉,杨瑾.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9):1477-1479.[10] 白洁,李培奋,何灵,等.9项呼吸道病原体血清IgM抗体检测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8):2573-2575.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8.026.(收稿日期:2018-11-08)(责任校对:李晶)解毒凉血利湿方治疗乙型肝炎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张立群 焦克德 王科先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肝胆科 266500通信作者:张立群,Email:rrjryuy@ 【摘要】 目的 观察解毒凉血利湿方治疗乙型肝炎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并探讨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清热解毒凉血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效果及机制

清热解毒凉血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效果及机制
结论清热解毒凉血方能够降低aclf小鼠模型血清中altast改善肝损伤同时升高il17a降低tnfgmcsfil10il1mcp1ifn的表达另外清热解毒凉血方可降低小鼠肝组织中mpocd44icam1hmgb1的表达升高f480cd11b的表达表明清热解毒凉血方可能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与kupffer细胞改善肝损伤
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 F4 / 80、CD11b;免疫组化法观察髓过氧化物酶( MPO) 的表达;Western Blot 测定 CD44、
黏附分子( I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 HMGB)1 的表达情况。 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 SNK
结果 - q 检验。
, , , ( , WANG Kaixia ZHENG Chao ZHANG Jinghao et al.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linical Medicine Shuguang Hospi , , ) 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药组在小鼠腹腔注射 10% CCl4 4 周后,开始灌胃中药 / 西药,持续 4 周,予 D - gal 后 3 h 处死小鼠,同时处死正常组小鼠。 检测血清 ALT、AST 以及炎症因子[ 粒细胞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 CSF) 、TNF、IF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1、IL] ;HE 及天狼猩红
王开霞,等. 清热解毒凉血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效果及机制
2765
清热解毒凉血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效果及机制

解毒凉血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解毒凉血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解毒 凉血法治疗慢性 乙型重 型肝炎
王融冰 王 宪波 孙 凤 霞 江 宇泳 周 桂琴 孙静 媛 吴云 忠
【 关键 词 】 慢 性 乙 型重 型凉 血 法 ; 解 中西 医 结 合 疗 法
慢性 乙型重 型肝 炎 , 是指 慢性 乙型 肝炎 、 硬化 肝
组. 分为治 疗组 A 与对 照组 A各 3 。两组患 者病 5例 情 、 别 、 龄 等方 面 比较无 显 著 性差 异 , 有 可 比 性 年 具 性 。 0 2年 1 2 0 20 月一 0 4年 1 , I 2月 将 临床确诊 为慢性重
型肝炎 肠源性 内毒 素血症 患者 6 0例 .按 照随机 数字 表法进行 随机分组 ,分 为治疗组 B与对 照组 B各 3 0 例 。两组患 者治疗前一般情况 、 病情诊断 、 肾功 能基 肝 线指标具有可 比性 。2 0 0 5年 l l — 2月 , 3 将 3例病毒 复
维普资讯
主医药

复 1 筮 翅 旦 i 』 坠 妲 一h e _ei n , b a , 8 ! , 1 鲞 里 l g C i s M dc e e r r : ne i F uy 1 1









研 究对 象均 为北 京地 坛 医院收 治住 院 的慢 性 乙 型重 型肝炎 患者 . 1 3 , 不 同时 间段 内分 3个 共 6例 在 项 目观察 。2 0 0 0年 1 2 0 年 l 月一 0 1 2月 , 7 例 临床 将 0 确诊 的肝性 脑病 病 例按照 随机 数字 表法 进行 随 机分
高治愈 率 。我 院调 查结果 显示 , 慢性 乙型重 型肝 炎 患 者 中 6 . %病毒 复制 活跃 。乙型肝炎 病毒 ( B 43 0 H V) 感 染 及其 复 制 是 乙型 重 型肝 炎 发 病 的始 动 因 素 , 由 此 继发 的免 疫损 伤 引起肝组 织 的大块 、亚大块 坏 死 是 疾病 发生 的直接 原 因 , 临床表 现为 重度 黄疸 。 内毒 素血 症加 重肝 坏死 ,肝 性脑 病是肝 衰 竭 的征兆 。因 此, 重型 肝炎具 有并 发 症多 、 病情 复杂 、 进展 迅 速 、 治

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早中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观察

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早中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观察

活动度水平明显升高( P < 0. 05) ;治疗第 3、8 周时,中西医结合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明显下降( P 值
结论 均 < 0. 05) 。 解毒凉血健脾方能提高早中期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和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中草药
植为主。北京地坛医院基于ACLF“毒热瘀结”的核心病 15 g。随症加减:兼脘腹痞闷,湿邪困脾者,加山药15 g、
机及病- 证- 症结合的治疗理念,创立了“凉血解毒重通 薏苡仁15 g;兼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
腑,健脾化湿顾中焦”的治疗法则[3 -6]。本课题组前期 兼气滞血瘀者,加川芎15 g、郁金15 g;有腹水者,加白茅
时克,等. 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早中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观察
1065
#$%&'
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早中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 肝衰竭的效果观察
时 克1,2,侯艺鑫1,侯 杰1,2,李玉鑫1,冉崇平1,王宪波1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北京100015; 2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脾胃病科,北京100700
摘要:目的 方法 探究解毒凉血健脾方对早中期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 选取 2017 年 10 月—2019 年 1 月在
北京地坛医院诊断为早中期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 75 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 36 例,对照组 39 例。 对照组予西
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健脾方,两组疗程均为 8 周。 观察两组患者的累积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两
研究[6 -7]显示,解毒凉血法能够在早期顿挫病势、降低 根30 g、车前子15 g;伴脘腹胀满者,加瓜蒌15 g、木香

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的临床研究

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的临床研究

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的临床研究∗肖志鸿;吴丽;林立;陈国良【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10【摘要】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凉血法阻止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机制。

方法将64例热毒炽盛型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0例与西医治疗组34例。

西医治疗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凉血法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以病情脱离肝衰竭早期为研究终点,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 prothrombin activity,PTA)、HBVDNA载量、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 crosis factor-α, TNF-α)、血氨水平变化。

结果经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患者的总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TBIL)、PTA、血浆内毒素、TNF-α及血氨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并且中西医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西医治疗组(P<0.05),而HBV DNA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而西医治疗组为52.9%(P≈0.048<0.05);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和44.1%(P≈0.040<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清热解毒凉血法能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进展为中期以及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此综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讨,并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总页数】4页(P1403-1406)【作者】肖志鸿;吴丽;林立;陈国良【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厦门361009;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厦门361009;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厦门361009;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厦门36100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解毒凉血法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J], 刘慧敏;王宪波;王融冰2.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血必净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J], 尹有美;韩立彬;沈桂堂;耿爱文;张韵3.清热解毒凉血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效果及机制 [J], 王开霞; 郑超; 张景豪; 朱晓骏; 王宣; 孔晓妮; 高月求; 孙学华4.解毒凉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Meta分析 [J], 时克;黄云义;侯杰;王宪波5.清热解毒凉血法辅治乙肝肝硬化临床观察 [J], 纪明平;杨小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朱清静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经验

朱清静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经验

doi:10.3969/j.issn.1005-0264.2019.04.034朱清静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经验刘光雅朱清静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肝病科(湖北武汉,430015)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朱清静;肝衰竭;经验朱清静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肝胆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其学贯古今,采众家之长,守中合西,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认识与治疗有一定经验与见解,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朱清静教授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临床参考。

1慢性乙型肝炎肝衰蝎的病因病机认识慢性乙开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由于症候变化多端,病机错综复杂,给临床辨证论治带来了诸多困难。

朱清静教授提出,本病证虽然千变万化,其病因病机不外“毒”“瘀”“虚”,毒为致病之因,瘀为病变之本,而毒与瘀又互为因果,毒虽为致病之因,若毒盛则必致瘀盛,而瘀盛必定生毒,从而加重肝脏血瘀病变,形成恶性循环,致毒、瘀与正虚胶结难解的局面。

“毒、瘀与正虚胶结”是本病病机特点。

临床表现主要有胁痛,形体消瘦,头晕,面色无华,身黄,目黄,时有全身萎黄,倦怠无力,纳少便澹等,属于危急重症之一。

2注重中西医结合基础治疗,强调早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情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常常是HBVDNA持续、高病毒量复制。

朱清静教授在注重中西医结合的基础治疗(包括护肝、抗感染、支持对症、保持大便通畅、补充肠道益生菌等)的同时,十分强调早期抗病毒治疗,常选择高效、快速能抑制HBV DNA的复制载量的核昔类抗病毒药物,可明显延缓患病病情的恶化,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朱清静教授认为对乙型肝炎患者尽早应用核昔(酸)类抗病毒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不仅使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发病率降低,也使救治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

3中医治疗重视分期辨证朱清静教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主张分期治疗。

在疾病进展期,治疗以凉血、解毒、化瘀为主;在疾病恢复期治以祛除余毒、活血柔肝、调理肝脾、滋补肝肾m;在疾病晚期,出现血气凝滞,水气内聚时,在顾护脾胃,调肝的同时,注重通络利水。

解毒凉血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解毒凉血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指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现类似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1]。

据2002年数据统计,我国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0万,其中重型肝炎患者约10万,中外文献公认重型肝炎的病死率约为70%[2]。

在近5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799例重型肝炎患者中,乙型重型肝炎占83.5%,而其中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占96.77%。

重型肝炎一旦发生,大多两个月内死亡,其高昂的医疗费用与凶险的临床预后是乙型肝炎治疗中最受关注的问题。

中医学有关重型肝炎证治的记载较少,从古代《内经》到现代中医理论,对黄疸病机的认识多为“湿热”,对于黄疸并出现“神昏谵语、寻衣摸床”表现者虽多从邪毒攻心、蒙蔽神明论治,但历来被认为是危候或不治。

张秋云等[3]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证候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常见临床表现与“毒邪”有关的证候大致有2种,即肝胆热毒炽盛证及湿毒壅盛证,出现频率分别为81.1%和18.9%。

显然,肝胆热毒炽盛证在本病中占大多数。

因此以清热解毒凉血做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主要治则既是古今临床经验,又具有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

重型肝炎的治疗既往仅以保肝、对症、生命支持等综合疗法为主,最新观念认为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4]。

我院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64.30%病毒复制活跃。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复制是乙型重型肝炎发病的始动因素,由此继发的免疫损伤引起肝组织的大块、亚大块坏死是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临床表现为重度黄疸。

内毒素血症加重肝坏死,肝性脑病是肝衰竭的征兆。

因此,重型肝炎具有并发症多、病情复杂、进展迅速、治疗困难等临床特点。

近年来,中医药参与治疗重型肝炎,在抗肝坏死、肝性脑病、内毒素血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显示出中医药治疗危重疾病的进步与发展。

现将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结果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为北京地坛医院收治住院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共163例,在不同时间段内分3个项目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衰竭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衰竭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衰竭的疗效分析王立福;孙克伟;周小舟;田德英;过建春;杨大国;李秀惠;杨宏志;王宪波;卓蕴慧;张琴;李筠;李瀚旻;扈晓宇;赵伟;张复春;何丽云;李丰衣;张晓峰;张明香;曹武奎;李芹;温贤敏;毛德文【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患者,分别按2:1的比例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48周病死率.结果: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第8周、12周、24周、48周,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期、中期死亡率较低;晚期死亡率较高,两组患者生存曲线间齐性检验,p=0.0525,提示加用中药可能改善患者预后.HBV相关慢性肝衰竭患者在第8周、12周、24周、48周,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降低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尤其对晚期患者在缺乏肝移植等手段时,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率.%Objective: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icac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virus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nd chronic hepatic failure.Methods:The per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 clinical trial was used.The patients who were liver failure and chronic hepatic failure had the ratio of 2:1 access 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tudy the fatality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in 8weeks,12 weeks,24 weeks,and 48 weeks.Results:Patients' fatality rates about the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8 weeks,12weeks,24weeks and 48weeks(P < 0.05).The case fatalities were reduced obviously in treatment group.For the advanced stage patients suggest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y improve the prognosis,according the variance homogeneity(P =0.0525).For patients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hepatic failure,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0.05)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in 8 weeks,12 weeks,24weeks and48weeks.Conclusion:The treatment prescription with the method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virus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can reduce themortality,especially in the advanced stage that cannot have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other means.【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年(卷),期】2018(028)002【总页数】5页(P70-74)【关键词】肝衰竭;中西医结合【作者】王立福;孙克伟;周小舟;田德英;过建春;杨大国;李秀惠;杨宏志;王宪波;卓蕴慧;张琴;李筠;李瀚旻;扈晓宇;赵伟;张复春;何丽云;李丰衣;张晓峰;张明香;曹武奎;李芹;温贤敏;毛德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北京,100039;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北京,100039;湖北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评价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北京,10003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北京,100039;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天津市传染病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又称重型肝炎。

论凉血散血法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论凉血散血法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论凉血散血法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作者:吴春城张满英梁惠卿来源:《医学信息》2020年第19期摘要:“凉血散血”出自叶天士《外感温热篇》,确立了温病血分证的治则。

血分证是指温病邪热深入阴血,导致血热炽盛、动血耗血伤阴、瘀热内阻所表现的一类证候,治宜凉血散血,临床不仅可用于重型流感、病毒性脑炎等传染病热在血分证,而且用于慢性肝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甚至急性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而慢性肝衰竭由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发展而来,具有“久病入络”“内结淤血”,属“淤血发黄”,凉血散血法在肝衰竭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取得疗效。

关键词:凉血散血;温病学;肝衰竭;重型肝炎中图分类号:R255.6;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19.051文章编号:1006-1959(2020)19-0160-02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云“营之后,方言血…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血分证是指温病邪热深入阴血,导致血热炽盛,直至动血、动风、耗阴,是温病发展过程中最为危重的阶段。

原注指出“若脉数舌绛,邪入营分。

若舌深绛,烦扰不寐,或夜有谵语,已入血分矣”。

邪在营分未解,传入血分;或气分热盛,营血亏耗,径入血分;或素体阴虚,邪热内伏,直入血分。

常表现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狂躁不宁,舌绛,甚或神昏谵语,神昏谵语,血分证的显著特点有二:一是耗血伤阴,二是动血出血。

凉血散血,即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法是温病血分证的治则。

凉血散血法在肝衰竭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取得显著的疗效,本文现对其在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体会进行阐述。

1凉血散血法概述凉血散血是清血分热邪的治法,其用药以清热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主要适用于温病热入血分。

热入血分典型表现为烦热狂躁、谵妄、斑疹吐衄、便血尿、血舌深绛或紫、脉细数。

自拟解毒凉血燥湿方辅助治疗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45例疗效观察

自拟解毒凉血燥湿方辅助治疗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45例疗效观察

2020年9月 第17卷 第17期药物与临床 Drugs and Clinic慢性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是我国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疾病,也是导致慢性肝衰竭的重要原因[1]。

大部分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会出现或轻或重的凝血功能障碍、黄疸,甚至是肝性脑病[2]。

多种因素导致的HBV再活动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故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该类患者首选的治疗手段[3]。

中医认为,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诱因为“湿”“热”,治疗应以凉血、解毒燥湿、通肺腑为主。

笔者特自拟解毒凉血燥湿方,并将其应用于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旨在探究此类方药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

对照组:自拟解毒凉血燥湿方辅助治疗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45例疗效观察梁强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南三门峡 472000[摘要]目的:观察自拟解毒凉血燥湿方辅助治疗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行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解毒凉血燥湿方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和肝功能、凝血功能治疗前后变化情况以及血清病毒学指标、AFP变化。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下降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升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甲胎蛋白(AFP)以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观察

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观察

( 1 s t D i v i s i o n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 B e j i i n g D i t a n H o s p i t l a A f il f i t a e d t O C a p i t l a M e d i c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o n 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i n h e p a t i t i s B. Me t h o d s S e v e n t y - t wo c a s e s o f a c u t e o n c h r o n i c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a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a n d a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T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t r e a t me n t o f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w a s a p p l i e d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o n b a s i s o f w h i c h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o f c l e a r i n g h e a t a n d r e mo v i n g d a mp n e s s , c o o l i n g b l od a n d d e t o x i c a t i n g wa s a p p l i e d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ro g u p . T h e e ic f a c y o f t w o g r o u p s wa s o b s e r v e d wi t h e i g h t w e e k s a s a t r e a t me n t c o u r s e . Re s u l t s h e T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s y mp t o m s c o r e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ro g u p w a s s u p e r i o r t o t h a t i n

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4

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4

肝瘟(乙肝相关肝衰竭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拟定。

(1)以身目、小便色黄,且短期内迅速加深,重度乏力,纳差为特征。

(2)黄疸持续不退,色泽鲜亮或晦暗,或有呕恶、腹胀、腹痛、尿少等。

(3)有疫毒感染者。

2.西医诊断:参照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及2012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肝病学会联合制定的《肝衰竭诊治指南》拟订。

有明确的乙肝病毒(HBV)感染证据,如HBV血清检测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核心抗体(抗HBc)阳性,e抗原(HBeAg)可阳性或阴性;乙肝病毒核酸(HBVDNA)检测阳性,并符合如下条件者:(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2)黄疸升高,总胆红素(TBil)≥51μmol/L,但≤171μmol/L,且每日上升≥17μmol/L;(3)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5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1.6。

(二)证候诊断疫毒炽盛证:身、目、小便色黄、迅速加深,腹胀腹痛,口渴,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湿热内蕴证:身、目、小便色黄,腹胀脘痞,倦怠乏力,口苦、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大便多干结或黏滞不畅。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论治1.疫毒炽盛证治法:清热泄火、凉血解毒。

(1)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水牛角、黄连、升麻、炒栀子、茵陈、生大黄、赤芍、蒲公英、金钱草、甘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饮食疗法:宜食甘凉,忌食辛辣、温燥动火之食物。

宜清热养阴,润肠通便之品,如:绿豆、冬瓜、木耳、香蕉、西瓜等。

2.湿热内蕴证治则:清热利湿、通腑解毒。

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临床观察张荣臻;宁碧泉;王挺帅;毛德文;孙克伟【期刊名称】《河南中医》【年(卷),期】2017(37)11【摘要】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确诊为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1例。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及中成药护肝退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

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记录治疗第4周和第8周后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blood 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的变化情况;记录腹水最深度及两组治疗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情况。

结果:试验组治疗后TBi L、ALT、AST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LB、胆碱酯酶、MEL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腹水最深度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81.6%,对照组有效率为53.7%,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疗效优于单一西医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脏功能,降低死亡率。

【总页数】4页(P1943-1946)【关键词】慢性肝功能衰竭;解毒化瘀颗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作者】张荣臻;宁碧泉;王挺帅;毛德文;孙克伟【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相关文献】1.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J], 李文峰2.活血化瘀法辅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阳虚型的临床观察 [J], 张传方;金赢政3.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法中药合并抗生素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J], 杨华4.活血化瘀化和清热解毒片治疗慢性盆腔炎92例临床观察 [J], 王淑英5.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肾炎50例临床观察 [J], 王晓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毒凉血方加减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解毒凉血方加减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解毒凉血方加减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罹患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当中,采用解毒凉血方加减治疗方法后,对患者肝功能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价值。

方法:样本收录时间范围在2016.12~2019.12时间段,面对我院前来就诊30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选取为研究样本,区组随机化分组,对照组/14(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16(解毒凉血方加减治疗)。

统计纳入对象(1)肝功能水平;(2)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统计患者肝功能水平、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评测值,治疗方法实施后,实验组较之对照组,患者研究指标优化状态明显,(P<0.05)。

结论:罹患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当中,采用解毒凉血方加减治疗方法,可全面优化患者肝功能水平,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临床疗效积极。

[关键词]解毒凉血方加减;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指,在常规慢性肝病基础上,患者表现出急性肝细胞凋亡、坏死病变现象。

当患者出现该疾病后,有较高治疗难度以及死亡率,大多数患者死亡原因与自身存在机体重度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有关,对此应当及早采用相应治疗药物,阻断病情进展,保护患者生命安全,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方法,探析药物治疗效果,面对我院前来就诊30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选取为研究样本,样本收录时间范围在2016.12~2019.12时间段,区组随机化分组,对照组/14(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16(解毒凉血方加减治疗)。

男患纳入对照组患者当中,人数共计7例(7/14、50.00%),女患人数共计7例(7/14、50.00%),年龄范围为30~78岁之间,计算平均值为(54.21±0.22)岁;男患纳入实验组患者当中,人数共计7例(7/16、43.75%),女患人数共计9例(9/16、56.25%),年龄范围为31~78岁之间,计算平均值为(54.33±0.19)岁,数组具备均衡性,P>0.05。

恩替卡韦联合解毒凉血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近期疗效

恩替卡韦联合解毒凉血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近期疗效

恩替卡韦联合解毒凉血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近期疗效娄海山【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解毒凉血化瘀法为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56例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解毒凉血化瘀法进行辨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生存率、肝功能、凝血功能、HBV DNA阴转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①所有患者随访至治疗后12周,试验组患者生存率(71.6%)显著高于对照组(44. 4%)(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7.8d和4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4周和12周后,除了Alb外,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AF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试验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4周和12周后,两组患者PT明显缩短,PTA 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PT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12周后P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57.5%)明显高于对照组(44.0%)(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65.7%)明显大于对照组(33.3%)(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解毒凉血化瘀法为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近期疗效显著.【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年(卷),期】2017(027)006【总页数】3页(P350-352)【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生存率【作者】娄海山【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河南许昌,461000【正文语种】中文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衰竭类型,大约60%的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多数病情较重,预后不良,病死率高[1]。

凉血解毒法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凉血解毒法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

凉血解毒法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的Meta分析朱冰冰;陈宇;高方媛;王宪波;杨晋翔【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22(17)8【摘要】目的:评价凉血解毒法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公开发表的以中医凉血解毒法为干预手段治疗HBV-ACLF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依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风险评估和资料提取,通过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2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812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凉血解毒法可以改善临床总有效率(OR=2.61,95%CI为1.93~3.52,Z=6.24,P<0.00001);降低临床死亡率(OR=0.39,95%CI为0.29~0.53,Z=6.14,P<0.00001),降低GPT(MD=-20.86,95%CI为-29.91~-11.80,Z=4.51,P<0.00001)、GOT(MD-4.99,95%CI为-8.05~-1.92,Z=3.19,P=0.001)、TBil(MD=-40.47,95%CI为-45.69~-35.25,Z=15.19,P<0.00001)、MELD(MD=1.19,95%CI为0.29~2.09,Z=2.90,P=0.01),提高白蛋白(MD=2.57,95%CI为1.95~3.19,Z=8.13,P<0.00001)、胆碱酯酶(MD=1.15,95%CI为0.37~1.92,Z=2.90,P=0.004)、凝血酶原活性(MD=11.2、46,95%CI为9.32~13.60,Z=10.50,P<0.00001)水平,改善中医证候(MD=-3.65,95%CI为-4.63~-2.67,Z=7.9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解毒凉血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

解毒凉血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

解毒凉血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赵宝利【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15(7)32【摘要】目的:探讨解毒凉血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74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解毒凉血法治疗。

结果:治疗20周后,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为21.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7.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0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解毒凉血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病死率。

【总页数】2页(P59-60)【关键词】解毒凉血法;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评价;机制【作者】赵宝利【作者单位】济源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47【相关文献】1.恩替卡韦联合解毒凉血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近期疗效[J], 娄海山2.基于解毒凉血法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J], 刘慧敏;王宪波;王融冰3.清热解毒凉血方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的效果及机制 [J], 王开霞; 郑超; 张景豪; 朱晓骏; 王宣; 孔晓妮; 高月求; 孙学华4.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早中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观察 [J], 时克;侯艺鑫;侯杰;李玉鑫;冉崇平;王宪波5.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观察 [J], 王晓静;沈云;杨莉;刘龙;李斌;张黎颖;周桂琴;杨玉英;孙凤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经验总结
目的探讨分析并总结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法治疗乙肝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经验。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热毒炽盛型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组34例。

西医治疗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凉血法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个月和第2个月的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度(PTA),及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同一时间点与西药治疗组比较,ALT、AST、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l、CHE、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热解毒凉血法能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从早期进展到中期,同时能够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肝衰竭;清热解毒凉血法;乙肝病毒;中西医治疗2006年我国《肝衰竭诊疗指南》将肝衰竭定义为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并将其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

我国是以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最为常见。

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属中医学“急黄”“瘟黄”范畴,中医基本病机为热毒炽盛,本研究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法,及早急投重剂之清热解毒凉血方口服同时应用自创的蘡薁合剂保留灌肠,多途径给药,观察并总结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热毒炽盛型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0例,西医治疗组34例,均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知情同意。

中西医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9~76岁,平均(67.5±3.2)岁;西医治疗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8~81岁,平均(69.4±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西医治疗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凉血法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

西医基础治疗:予异甘草酸镁、谷胱甘肽静滴保肝降酶,促肝细胞生长素静滴促肝细胞再生,拉米夫定片[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H20030581]口服抗病毒,门冬氨酸鸟氨酸静滴改善氨基酸代谢,GIK组静滴以补充能量,白蛋白静滴支持治疗。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利湿退黄。

清热解毒凉血方,具体处方为:川黄连10g、绿子
芩10g、龙胆草10g、蚤休6g、败酱草20g、板蓝根20g、蒲公英30g、栀子根60g、绵茵陈30g、广郁金10g、白花蛇舌草30g、乌元参15g、水牛角30g、生地黄30g、甘草5g;辨证加减:恶心呕吐者酌加姜半夏、竹茹;腹胀者加厚朴、枳实;舌苔厚腻者加藿香、白豆蔻、佩兰。

蘡薁合剂保留灌肠,具体处方为:蘡薁100g、赤芍60g、虎杖30g、大黄10g、甘草10g,煎药机煎制取汁150mL,保留灌肠,使中药在结肠内保留>1h,每天2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度(PTA)的情况,记录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TBil、胆碱酯酶(CHE)、PTA等。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肝功明显好转,或PTA比原水平提高50%以上,稳定半个月以上,无明显波动。

有效:症状有改善,肝功能有好转,或PTA比原水平提高25%以上,稳定半个月以上,无明显波动。

无效:症状无改善。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PTA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而西医治疗组为52.9%(P<0.05),并且中西医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西医治疗组(P<0.05)。

见表2。

3讨论
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故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临床最为常见。

肝衰竭病情重、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疗效差,是肝病内科治疗的重点及难点。

目前西医治疗肝衰竭主要包括:一般支持治疗,病因治疗,免疫调节,促肝细胞生长,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治疗方法,疗效不尽如人意。

迄今为止,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终末期多用人工肝术或肝移植,昂贵的医疗费用往往是大多数患者无法承担的,而且总体疗效欠佳。

因此,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相关研究均已表明肝衰竭患者血中内
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明显升高,与肝功能衰竭密切相关,互为因果,因此阻断此类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基础。

急性肝衰竭为肝细胞一次性大片坏死,慢性肝衰竭则呈弥漫性坏死,故中医药疗效有限。

而乙肝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早期其肝组织坏死程度相对较轻,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阻断HBV-ACLF进展的关键。

本研究中中西医结合组同一时间点与西药治疗组比较,ALT、AST、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l、CHE、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乙肝相关性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属中医学“急黄”“瘟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为热毒,其基本病机为热毒炽盛,因此,中医各家治法多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而且取得一定临床效果。

陈国良教授总结其长期临床诊治经验,阐述本病乃因不慎感受湿热疫毒之邪,疫毒内陷,毒漫三焦,热毒炽盛,燔灼营阴,耗伤津液,灼津为痰,瘀血阻滞,毒、痰、瘀互结,日久则阴阳气血失衡,肝、脾、肾三脏俱损。

本研究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法,及早急投重剂之清热解毒凉血方口服同时应用自创的蘡薁合剂保留灌肠,清热解毒凉血方,采用泻火解毒的黄连、黄芩,合清肝胃、泻三焦、利膀胱的栀子根、蛇舌草、郁金、绵茵陈共同通泻三焦之火毒;并依“泻火必须清心”加入万氏清心牛黄丸、龙胆草、蚤休直折肆逆于一身上下内外之肝火热毒,伍清热化瘀的败酱草、蒲公英、板蓝根更提高泻火解毒的效力;再用凉血养阴的水牛角、元参、生地黄拯救受大毒逼灼之营;佐以甘草调和诸药。

蘡薁合剂保留灌肠,方中蘡薁为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蘡薁的块根,具有清湿热,消肿毒,利小便的功效;大黄则可泻火攻下、活血化瘀;赤芍具有凉血活血、清热和营的作用;虎杖可清热利湿退黄;甘草则可调和诸药、解毒,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凉血活血、截断疫毒内陷的功效。

多途径给药,既保证了大剂量药物的应用吸收,又避免苦寒伤胃,诸法合用,能顿挫病势,截断疫毒内陷。

且临床研究已证明以清热解毒凉血法,应用中药内服加灌肠多种给药途径治疗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能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进展为中期以及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