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老司城

合集下载

湘西永顺老司城作文

湘西永顺老司城作文

湘西永顺老司城作文
老司城,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个巨大的迷宫。

它屹立在湘西的山坡上,高高的城墙像巨龙一样飞舞盘旋,门口有两排威武雄壮的石狮子。

我第一次去老司城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天气很热,阳光让人感觉有些灼热,但我很兴奋。

爸爸说,这里以前住着很多土家族的人,他们都很厉害,把城墙修得又高又坚固,还用石头砌了好多房子。

我一边听爸爸讲故事,一边想象着古代的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样子。

城墙上斑驳陆离地生长着紫色的藤蔓,像一根根粗长的绳子,它们缠绕在城墙上,同时很多可爱的小鸟在树枝上唱歌。

我沿着那条城墙走,走到一个角落,发现自己到了一个小小的石洞。

我惊讶地探头往里看,里面黑黝黝的,像藏着什么好秘密。

我有点害怕,但又忍不住想进去看看。

老司城的房子都很古老,屋顶是用木头做的,上面已经遍布着青瓦,墙上石雕着各种各样的图案。

我走到一个老爷爷在房子门口,他靠坐在一把摇椅上,闭着眼睛,就像在睡觉。

他身边有一个小孙子,一直在玩着泥巴。

老司城,我真想多呆一会儿,可是爸爸妈妈要走了,我有点不舍。

我真的希望改天能再来这里,又去深入更多秘密,知道更多关于土家族的故事。

我相信,老司城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像一颗闪亮的星星,永远都是璀璨。

老司城:土司废都上的书法碎片

老司城:土司废都上的书法碎片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 / 9艺林漫谈老司城:土司废都上的书法碎片◆梁厚能( 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曾辉煌一时、后籍籍无名、隐入尘烟数百年的永顺老司城,因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从而光芒四射,名扬全球。

湘西的酉水流域古称溪州,唐末江西吉安人彭瑊进入湘西地区,以武力征服吴著冲、惹巴冲等土酋,自后梁开平四年(910)自署溪州刺史起,至清雍正六年(1728)改土归流,彭肇槐率子彭景燧主动献土止,湘西彭氏土司相传了35次28代,历经9个朝代,共818年。

据史料记载,于宋绍兴五年(1135),土司彭福石宠将衙署从会溪坪迁于灵溪河畔的一处荒野,并将其称为福石城,即后来的老司城。

清雍正二年(1724),土司彭肇槐再迁衙署于颗砂,于是这里成为一座废都,彭氏土司王王朝在这里经营长达589年。

老司城的规模非常庞大,一时成为古溪州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鼎盛时期,有八街九巷,有“城内三千户,城外百万家”之规模。

清代诗人张星灿的《老司城吊古赋》称其为:“巍巍乎五溪之巨镇,郁郁乎百里之边城。

”清代土家族诗人彭施铎写有《竹枝词》一首:福石城中锦做窝,土王宫畔水生波。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其诗生动地反映了老司城当年的繁盛景象。

现在,人们吟哦着古诗,探寻于王城废墟的残垣断壁间,是否可以隐约看见一个八百年土司王朝远去的背影呢?改土归流已过去了近三百年,老司城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

但其遗址还在,作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其历史和文物考古价值不可限量。

人们通过衙署、书院、牌坊、碑刻、御街、烽火台、点将台、土王祠、祖师殿、墓葬群、凉热洞、博射场等遗存,仍让人感受到老司城昔日的气势与辉煌。

特别是,在废墟中仍可以看见一批残存的碑碣、摩崖石刻、铁钟铭文,这为研究土司时期的书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申遗前夕,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担心老司城申遗成功成为旅游热点后,自己不能原汁原味地欣赏到遗址的书法景观,为求先睹为快,于是在2009年仲秋的一天,特邀两位书友做了一次老司城之行,亲身感受了一番土司书法的魅力。

老司城

老司城

老司城老司城位于猛洞河漂流景区上游,这里是自唐、宋、元、明、清朝代以来留下的众多古文化遗址,也是湘西历代土家族土司王经营了八百多年的历代古都。

千年祖师殿、彭氏宗祠、摆手堂、古墓葬、石坊、石碑等地上地下文物遍布,是一座天然的土家族“露天博物馆”,是一处寻幽觅古揽胜的旅游胜地。

湘西北部的永顺县灵溪河畔,有座“土家族露天博物馆”———老司城(又名福石城),唐天授二年(690年)建成,清雍正二年(1724年)因永顺土司彭肇槐迁府于上游的颗砂而废弃,前后营建了千余年,经历了土家族历史的沧桑变化。

有一首诗记述了鼎盛时期的景象:“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永顺土司小朝廷的署衙设在这里达580多年,因而成为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

虽说老司城今天落寞得只是一个仅仅500人口的土家族小村寨,却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最独特最集中的民族古文化遗存,对参观游览和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

茂树翠竹掩映的村寨之中,木为墙柱、黛瓦盖顶的典型土家族民居错落有序。

遗存的土司内宫、寝宫、乐宫、地宫、御街和城墙、城门、烽火台、摆手堂、演兵场、土王祠、祖师殿等显示出的建筑格局,仍旧让人感到古城昔日的气势与辉煌。

始建于明,重建于清的“土王祠”,屋宇高大宏伟,正厅和厢房保持完好。

衙署西侧原有土司御寒避暑的热洞和凉洞,现凉洞尚存,热洞已毁。

祖师殿、玉皇阁、皇经台庙群,傍水依山而建,殿宇巍峨壮观,已有千年历史。

正殿34根数围的大柱使用珍贵楠木,梁柱衔接浑然天成,无斧凿痕迹,是湘西颇具土家族特色的建筑群体。

老司城紫禁山上有一座“子孙永享”牌坊,是明朝为表彰土司彭翼南领兵抗倭的功绩而立。

历代土司的墓葬,也多集中在这里,经勘察共计有109座,墓区有石人、石马、拜台、墓碑等。

据全国专家组的考察认为,元代以来,全国土司总数有2000余家,永顺老司城是宣慰司级,保存最好,与周围的颗砂城、上河城、土司古道、石刻题记等文物点,共同构成土司时期的历史文化图景,具有很完整的观览价值。

湖南老司城的详细介绍

湖南老司城的详细介绍

湖南老司城的详细介绍《湖南老司城,那片神奇的土地》嘿,今天我要和你们好好唠唠湖南老司城。

这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哟,那可是相当有故事的嘞!我记得我第一次去老司城的时候,哇塞,一到那儿就被震撼到了。

那古老的城墙,就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当时我就站在那城门口,脑子里就开始想象着当年这里是多么的热闹繁华呀。

老司城位于湖南湘西永顺县,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

它曾经是土司制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呢。

想象一下,在那个时候,这里的土司就像是一个小国王一样,管理着这片土地。

走进老司城,你就能感觉到那种浓厚的历史氛围。

那些古老的建筑,虽然已经有些破旧了,但依然能让你感受到当年的辉煌。

在老司城里,有一条特别有意思的街道。

那街道上的石板路呀,都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

我走在上面,感觉就像走在时光的隧道里。

街道两边有各种各样的小店,卖着当地的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

我当时就被一家卖银饰的店吸引住了,那里面的银饰可真是漂亮啊,闪闪发光的。

我还在那里买了一个小银戒指,现在还戴着呢。

还有啊,老司城的自然风光也特别美。

周围都是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得不得了。

我记得我在那里的时候,还专门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在那里静静地欣赏风景。

那感觉,真的是太惬意了,好像所有的烦恼都一下子消失了。

老司城还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就是它的古墓群。

那些古墓可都是有着好几百年的历史了,里面说不定藏着多少宝贝呢。

不过咱可不能乱动哈,得好好保护这些历史遗迹。

我当时看着那些古墓,心里就想着,这些墓主人当年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对了,我在老司城还遇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当地人。

他给我讲了好多关于老司城的故事和传说。

比如说,有一个传说讲的是土司的宝藏藏在一个神秘的地方,到现在都还没人找到呢。

哈哈,我当时还开玩笑说,要是我能找到就好了。

总之呢,湖南老司城真的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它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如果你也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那可一定不要错过老司城哦。

永顺老司城一日游作文

永顺老司城一日游作文

永顺老司城一日游作文今天我决定去永顺老司城转一转,结果发现这地方可真是别有洞天。

你们知道吗,老司城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真是个宝藏地儿。

话不多说,赶紧给大家讲讲我这一天的奇妙冒险。

一大早,我就拉着我的好朋友小李出发了。

小李对古镇这类地方一向没有太大兴趣,总是觉得“老气横秋”的。

不过今天他倒是挺配合的,估计是因为我提前许诺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吧。

我们一到老司城,立马被古色古香的气氛给震撼了。

古老的木屋,蜿蜒的小巷,还有那时不时飘出来的炊烟,简直就像走进了历史的画卷中。

小李看着这些老房子,眼睛都亮了,仿佛真的找到了“历史的痕迹”。

我笑着对他说:“哎呀,老李,别光顾着看房子,赶紧来尝尝这儿的土特产!”首先,我们逛了逛古城墙。

那个墙啊,厚厚的,估计得有几百年了。

小李一边拍拍墙,一边感叹:“这墙看上去真结实,居然能撑这么久!”“是啊,”我说,“古人盖墙可有一套,他们肯定是用了什么神奇的建筑技术。

不过,你要是爬上去,我可不担保你还能下来!”我们笑着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古老的手工艺品市场。

这里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有漂亮的瓷器,还有造型各异的竹编工艺品。

小李突然兴奋了,竟然对一个小竹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李,你这是要干啥?买个竹篮当纪念品?”小李认真地说:“你不懂,这竹篮可不简单。

它的编织工艺非常讲究,我觉得这比那些商业化的玩意儿有意思多了!”我摇了摇头,笑着调侃他:“行行行,你这大爷做事儿真有风格!”午餐时间到了,我们在一家当地的小餐馆里坐下。

老板娘是个热情的中年阿姨,她一边端菜一边跟我们聊起了老司城的历史和文化。

说实话,老板娘的讲解比那些干巴巴的历史书有趣多了。

她说:“我们这里有个传统,每年的某个节日,大家都会在古城里举行盛大的庆典,街道上全是热闹的表演和丰富的小吃。

你们下次一定要赶上那个时候来,保准让你们大开眼界!”“哇,那我下次得提前安排好时间了!”我一边吃着美味的豆腐脑,一边感叹道。

我故乡的老司城

我故乡的老司城

691932年我生于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一户贫农家庭。

老司城位于永顺县城东15公里处,在湘西历史上曾是彭氏土司统治“五溪蛮”的首府,也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土司“小王国”的古都。

这里原设“溪州”,唐末五代改称“永顺府”,宋元置羁縻州,明清改称永顺军民宣慰使。

从公元910年的梁开四年到公元1728年的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这座都城迁移到今猛洞河畔的灵溪镇新置永顺郡府为止,老司城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彭氏土王沿袭35世28代,前后共589年。

在鼎盛时期,土王曾管理20州范围,故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十八家”的繁荣景象。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曲缠绵摆手歌”的诗句,便是当年繁荣景象的生动写照。

翻开史籍,老司城曾有“巍巍乎五溪之巨镇,郁郁乎百里之边城”的赞誉。

由此看来,我的故乡在湘西历史上曾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名城。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考证:老司城经历朝代之久远和历史文物之众多,以及自然风景之优美等诸方面,均可与旧北京媲美。

特别值得骄傲的是,这里的历代土王无不归顺王朝称臣纳贡。

公元940年后晋天福五年,溪州土司王彭土愁与楚王马希范在“溪州之战”后相互议和结盟,并竖立重过五千斤的“溪州铜柱”,以警示后人。

这座铜柱如今是国家级重点文物。

因在酉水河上修建凤滩电站,铜柱处在淹没区,经国务院批准,遂将铜柱迁至王村古镇,并立碑镌刻铜柱由来及其历史价值。

“溪州铜柱”不仅使我的故乡成为“湘西宝藏富,五溪民风强”的铜柱名区,同时也是早年汉土和睦相处,民族团结的最好证明。

除此而外,明朝永乐年间紫禁城修建太和殿所需的珍贵楠木,便是永顺土王从三千里外的湘西大山,依靠土民辛勤搬运来到北京城内的。

故乡还有一座太平山和一条灵溪河,老司城依山傍水,是个“万马归槽”的风水宝地。

唐末宋初为土王彭福石首建司城,故而又名福石山或富石城。

司城依山而建,方圆数里,全部街道由鹅卵石砌成,共有八条街,十条巷,筑有东南西北四门。

永顺老司城申遗可行性分析

永顺老司城申遗可行性分析

永顺老司城申遗可行性分析一、老司城遗址简介老司城遗址是国家考古专家认定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灵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的治所,是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彭氏世袭溪州刺史(元朝改为土司)始于公元910年,止于公元1727年清“改土归流”,世袭27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元、明、清九个封建王朝,历时818年;初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地。

该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核心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分布宫殿区、衙署区、司法区、墓葬区、宗教区、教育区、居民区、作坊区等八大功能区;老司城既是静止的文物,又是活着的文化。

1961年,彭氏土司时期重要文物溪州铜柱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司城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老司城遗址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惊世发现。

老司城遗址完整地反映了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

二、老司城的地位老司城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性的古文化遗存。

老司城遗址及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中国土司制度及区域民族自治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我们世界文化遗产还没有这种类型的,这是中国一个很有特色的类型。

我国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旅游者以及教科文组织等青睐。

而且,在近几年的局势看来,我国乃至国际上十分重视对文化的保护。

而且有专家称,老司城极可能成为中国的“马丘比丘”。

三、老司城的性质在中国,北方有故宫,南方却少有十分瑰丽的王室或贵族宫殿。

且在以前的研究中,对于土司的史料记载以及实地的考证一直是个空缺,人们几乎对土司制度没有很深的了解,更无从谈文化的保护。

永顺溪州土司政权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开始,直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结束,历时818年,共世袭27代、35位土司王,鼎盛时期辖有20个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

湘西永顺老司城作文

湘西永顺老司城作文

湘西永顺老司城作文
《游湘西永顺老司城》
哎呀呀,说起湘西永顺老司城,那可真是个特别的地方呀!
记得那次我去老司城,一到那儿,哇,我就被那古老的氛围给吸引住了。

我沿着那些石头小路慢慢走着,就好像走进了历史的长河里。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个老奶奶坐在自家门口,她脸上的那种岁月的痕迹哟,就像老司城的故事一样深深浅浅的。

我走过去跟她打招呼,她可热情啦,还跟我唠起了家常,给我讲起了老司城以前的事儿呢。

她说这里以前可热闹了,有好多好多的人,发生过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

我就站在那儿,静静地听着,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

然后我又去参观了那些古老的建筑,真的是太壮观了呀!那墙,那瓦,都带着岁月的韵味。

我还专门去摸了摸那古老的石头,冰冰凉凉的,感觉一下子就和过去连接上了呢。

我在那些建筑中间穿梭来穿梭去,就像个孩子在探索一个大宝藏一样。

不知不觉就到傍晚啦,夕阳照在老司城上,那景色简直太美啦!就像是一幅古老的画卷,让人忍不住要多看几眼。

我就这么慢慢地走着看着,心里满满的都是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留恋呀。

湘西永顺老司城,真的是一个值得慢慢品味的地方呀,我以后一定要再去好好感受感受那独特的魅力呢!。

祖国风光(3964)八百年土司王朝老司城

祖国风光(3964)八百年土司王朝老司城

祖国风光(3964)八百年土司王朝老司城祖国风光(3964)八百年土司王朝老司城老司城位于永顺县城东19公里处的灵溪镇司城村,自后唐天成三年(928年)至雍正六年(1728年)八百年间一直是永顺土司王朝的都城,管辖范围主要包括今湘西永顺、龙山、古丈、花垣与保靖等广大区域。

老司城核心区域及其周边保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近年来文物考古部门已在老司城进行了四次考古调查与发掘,调查老司城核心区域及周边20余平方公里,新发现土司时期遗址20多处,包括烽火台、军事关卡、土司庄园、古墓群、宗教遗址、石刻题铭等,证明这里是湘鄂渝黔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民族文化遗存,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随着考古发掘的进行,特别是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司城已成为国内媒体、学术界追逐的热点。

司城衙署遗址附近有形制、大小相同的两个洞:凉洞与热洞,砖室劵顶。

相传凉洞四季清凉,热洞四季暖和,土司酷暑与寒冬季节分别到这两个洞里办公。

两个洞相距不过一米,靠得这么近,地理、地质条件相同,却寒暑两重天,分别具有防寒与避暑的功能,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没有洞门,也不具储藏功能。

不才推测,司城凉洞与热洞的建造可能与西南丰富的洞文化有关。

西南是山区,多山洞,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这里的民族以洞为家,形成了洞居的习俗《炎徼纪闻》卷四载西南苗人“择悬崖凿窍而居,不设茵第,构竹梯上下,高者百仞”;《峒溪纤志》中的西南山民“择悬崖凿窍以居,悬竹梯或缘藤上下,高者百仞”;旧唐书。

南蛮西南蛮传》黔州的东谢蛮“散在山洞间,依树为层巢而居”;清同治《苗疆见闻录》:“白洗为施秉属境,距施洞口两日程。

有洞深数里……苗既乱,附近数寨之苗悉聚其中,洞口筑碉楼,环以土围,复修坚卡,列木城守之。

”“瓷埔寨在黄平洲之南,后倚崖壁巍峨峭峻,左右环山,盘网陡绝中有洞足资囤积,一经可通数人。

”“苗人聚种而居,窟宅之地皆呼为寨”;民国《都匀县志稿》“古迹”载黔南“都云洞,在城东二里,洞有南北二口,亦称九龙洞,相传元置都云洞长官司即治此。

永顺老司城作文

永顺老司城作文

永顺老司城作文
永顺老司城,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城西南约3公里处,是一座有
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也是永顺县的文化符号和历史名片。

老司城建
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遗址,
也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永顺老司城,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古老的城墙、古朴的街巷、古香古色的建筑,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城墙高大
厚实,周身环绕,犹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小城周围。

登上城墙,远眺
四野,一片绿色的田野和古老的建筑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老司城内的建筑风格独特,多为木质结构,古朴典雅。

其中的“大师楼”更是一绝,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明清建筑的代
表之一。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的魅力,感受到古人的
智慧和勤劳。

除了建筑,老司城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如古老的街巷、古井、古树等,这些都是古城的一部分,也是古城文化的载体。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古老的永顺文化,了解到永顺的历史渊源
和传统风情。

除了历史文化,老司城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如
春节庙会、端午龙舟赛、中秋赏月等,这些活动都是古城文化的传
承和延续,也是古城的一大特色。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与到这些活
动中,感受到古城的热闹和喜庆。

总的来说,永顺老司城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它不仅是永顺县的一张名片,更是湖南省的一处历史遗迹。

它的存在,不仅让人们了解到古代永顺的繁荣和辉煌,更让人们感受到了
古代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希望老司城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座古老的城市。

永顺老司城作文

永顺老司城作文

永顺老司城作文
《永顺老司城》
嘿呀,我跟你说,我去过那个永顺老司城。

那地方可有意思啦!
就记得那次我到了永顺老司城,一进去就感觉像是穿越了似的。

那古老的城墙啊,真的是特别有味道。

我就沿着那城墙走啊走,一边走还一边好奇地东看看西瞅瞅。

突然呢,我看到了一个特别小的门洞,也不知道为啥,就特别想钻进去看看。

我这人吧,就是好奇心重。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就往里面钻,哎哟喂,那门洞可真窄呀,我这胖乎乎的身子挤得还挺费劲呢。

好不容易钻进去了,里面是一个小小的院子,特别安静。

地上有几块斑驳的石头,我就蹲下去摸了摸那些石头,仿佛能感觉到岁月在它们上面留下的痕迹。

我在那个院子里待了好一会儿,感觉时间都好像变慢了。

在那一刻,我仿佛和这座古老的城池融为一体了。

等我慢悠悠地从那院子里出来后,又接着在老司城里瞎逛。

看着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那些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雨的石板路,心里头就有一种特别奇妙的感觉。

哎呀,永顺老司城,真的是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感受历史和岁月的地方。

以后有机会呀,我还得再去好好逛逛,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趣的小角落呢!这就是我和永顺老司城的故事啦,嘿嘿。

湖南首个“世遗”有多美带好奇的你玩转老司城

湖南首个“世遗”有多美带好奇的你玩转老司城

湖南首个“世遗”有多美带好奇的你玩转老司城(老司城遗址航拍图)(老司城古墓群)(土家族祭祀舞蹈)【编者按】永顺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有过辉煌土司王朝的神秘之城,一夜间全球聚焦,让人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和向往。

“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老司城的断壁残垣间,是叹为观止的数十年考古现场,与引人入胜的八百年神秘历史。

“凭山作障,即水为池”,老司城不仅藏有厚重的历史,其文化内涵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城内古朴沧桑,城外山水环绕。

毛古斯舞、摆手舞、土家年、打溜子,老司城里的人世代传承的原味土家民俗,也令这座城别具生机。

如果好奇已经敲响你的心,按耐不住开启一场振奋的探秘之旅,不妨立马跟着攻略踏上旅途。

等待你的,还将是一场访古之旅、民俗之旅、生态之旅,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老司城所在的湘西永顺县,还有着其他多彩的山水人文,以清凉大礼热情相邀。

时刻新闻记者杨烊综合整理说起土司文化,大多数人可能都只是略晓,它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而永顺老司城便是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其遗址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

行走在老司城,遗迹遗址,无不都在默默讲述着八百年土司王朝的兴荣史事。

城池遗址(老司城古街)老司城遗址依三级台阶地形分为三区:居民区、衙署区、首领生活区,为“三纵五横”的棋盘式布局。

有河街、左街、右街、正街、半坡街、五屯街、鱼肚街和东门街八条街道。

街道全由红褐色花纹卵石砌成的图案,颇具民族特色,这些图案随地势而变,古朴大方。

祖师殿(老司城祖师殿)此殿占地580多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长17.5米,宽13米,高20米,全木材结构,永34根大柱支撑屋顶。

柱础用双曡圆鼓式,殿脊殿檐是图案精致的陶砖陶瓦。

殿中金柱前,砌有神龛一座,上供“祖师”神象。

殿宇斗拱雄伟古朴,梁架结构颇为特殊,是武陵山地区颇具民族特色的建筑。

翼南牌坊(字迹斑驳的“子孙永享”牌坊)位于司城南面紫金山和若云书院的雅草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子孙永享”四字,系为表彰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土兵抗倭有功而立。

世界文化遗产——走进老司城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走进老司城遗址

在湖南省的湘西地区有一座古城,虽然历经千年风霜,依然屹立不倒。

近日,随着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公布,这座静默了千年的古城终于在世界瞩目里向我们款款走来。

这座古城就是湘西永顺老司城。

老司城之名由何而来?据说,老司城原本叫福石城,位于永顺县城以东19.5公里的灵溪河畔,只因为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后,在此设立了土司管辖地方事务,历代土司王经营了这座古城八百多年,故而后世命名为老司城。

在这八百多年间,历代土司王一直励精图治,使得这座古城成为了古溪州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十分繁荣昌盛,故而后世也称这段时期为土司时期。

土司时期,老司城分为内罗城和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

而清贡生彭施铎也作《竹枝词》赞此处的繁荣景象,词曰: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由此可见,土司时期,老司城的繁荣昌盛之景况。

如今,千年过去了,老司城遗址依然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主要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等。

即便如此,古城也不再如昔日一般盛况如景,那么在这上千年的历史中,古城历经了怎样的变迁,又如何得以在众多遗址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里呢?■文 顾晨曦世界文化遗产——走进老司城遗址沧桑历史:从崛起到没落据史书记载,唐朝沿袭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依旧实行郡县制,后来将郡改为州。

天授二年(690年)开始在此置州,唐朝末年,王朝衰落,藩镇割据,正当群雄鏖战之时,祖籍江西吉安的辰州刺史彭瑊带领一队人马进入了“水复山重,草木蒙昧,云雾晦冥”的五溪之地,他广施恩泽,遍布怀柔,使五溪诸蛮顺服拥戴。

随后彭瑊向五溪最强的土著首领吴着(吴著冲)开战,吴着死后,地处中国西南武陵山莽莽大山深处的五溪之地尽归彭氏。

之后进入五代十国混战时期,湖南地区被楚王马殷父子所割据,后梁开平四年(910年),马氏委任土司彭瑊为溪州刺史,管辖永顺、龙山、保靖等县。

永顺老司城:揭秘湘西彭氏土司王朝八百年兴衰史

永顺老司城:揭秘湘西彭氏土司王朝八百年兴衰史

永顺老司城:揭秘湘西彭氏土司王朝八百年兴衰史神秘湘西阅读神秘湘西,可以从永顺老司城遗址开始。

从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到清雍正六年(1724年),老司城是永顺土司的司治所在地,也是湘西土家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2015年9月29日,随着永顺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开园,这座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贵身份,重现了它作为湘西土司王朝六百年古都的绚丽风采。

老司城遗址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以东约20公里处的灵溪镇老司城村。

遗址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保留了体积庞大的城墙和建筑废墟,包括宏伟的宫殿区、威武的衙署区、交错的街巷区、庄严的寺庙区、奢华的苑墅区、肃穆的墓葬区等。

遗存的文物主要有祖师殿、彭氏宗祠、土司德政碑、翼南牌坊、土司地宫、土司古墓群等。

以遗址生活区为蓝本,依山而建的老司城博物馆,是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志性建筑。

外墙用鹅卵石镶嵌,墙体采用竹木格栅与玻璃幕墙装饰,造型美观而灵动。

馆内陈列布展以考古发掘成果为主,分为老司城遗址、土司制度、民间民俗文化等八个展厅。

其中的“镇馆之宝”是高4米、重2500公斤、刻有2000多字的溪州铜柱。

永顺老司城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是唐宋时期朝廷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的延续。

朝廷允许少数民族保持原有的管理机构,承认其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统治地位,并任命为地方官吏。

土司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政权、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自己管理,相当于一个独立王国。

永顺老司城的主人,是统治湘西溪州(范围包括今湘西永顺、保靖、龙山、古丈等县)八百年之久的彭氏家族。

在始建永顺老司城之前,彭氏家族已经统治了溪州近两百年。

实际上,彭氏家族并非溪州土著,而是来自江西吉安。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

江西吉安土豪彭邺、彭瑊、彭玕兄弟,招募数千人,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升补为州吏。

土家族的百年记忆——永顺老司城遗址

土家族的百年记忆——永顺老司城遗址

土家族的
百年记忆
——

顺老

城遗
址人马攻打楚国,楚王马希范派大军镇压,彭军惨败,被迫与楚议和结盟,立铜柱于野鸡坨。

铜柱上镌刻着溪州之战的经过和双方的盟约。

土司皇城宫殿建筑
遗存
彭翼南墓志铭
彭氏宗祠
么?是楚王拥有超凡的包容心,还是土家族人拥有聪敏过人的智慧?
如今,立在永顺县王村镇花果山上的那座溪州铜柱,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吨。

民间有这样的传说:石鼓是土家族的古代英雄哈力噶一只手提一个,多米长的官道,贯段石阶梯,在永顺的历代土司中,有一位抗击外国年,明代官兵在东南沿
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它是以今天的湖南的又被称为“马25。

永顺老司城一日游作文

永顺老司城一日游作文

永顺老司城一日游作文
哎呀,今天我得跟你聊聊永顺老司城的一日游!我跟我朋友们上次去玩,简直是乐翻天了!
早上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先去了那个古老的司城门,哎呀,站在那儿,感觉自己就像穿越回去了几百年。

门口有一位热情的导游大姐,她说了一堆历史故事,我听得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

不过,老实说,挺有意思的,感觉像在看一部大片,只不过全是真事儿。

然后我们就逛了逛古街,你知道的,那种小巷子,两旁都是古色古香的店铺,卖的啥都有,从手工艺品到地道的小吃。

我跟我朋友们就像小偷一样到处闻香儿,最后买了一堆小吃,又买了一堆纪念品,真是花钱如流水。

中午的时候,我们找了一家有名的餐馆,那里的老板娘热情得不得了,问我们吃了啥没吃过,还给我们推荐了一堆招牌菜。

我那个朋友吃辣的,点了个辣子鸡,辣得他直冒汗,不过嘴里还在叫好吃,真是个“辣嘴”。

下午去了个老茶馆,里头坐着一群大爷大妈,一边喝茶一边打牌,简直是生活的艺术。

我们几个就跟他们学习打了几局,虽然输得一愣一愣的,但是大爷们笑眯眯地说“年轻人,还差点火候”。

最后,我们去了个传统手工作坊,看着师傅们做木雕,又看着师傅们做蜡染,手艺真是不一般。

我朋友特别兴奋,还跟师傅学了点手艺,结果弄得跟个学徒似的。

总之,这一天过得特别充实,回家的路上,我朋友们一直在议论今天的经历,笑得合不拢嘴。

永顺老司城真是个好地方,不仅能看到历史,还能体验到浓浓的人情味。

下次再去,我可得多带点钱,吃喝玩乐样样不能少!。

永顺老司城遗址

永顺老司城遗址

第四学时: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鉴赏(二)永顺老司城遗址2015年7月4日,从正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喜讯: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通过审议和表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中国第48个世界遗产。

湖南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此次世界遗产大会,共收到38个申遗项目。

会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介绍中国“土司遗址”后,菲律宾、日本、芬兰、德国等16个国家代表发言,支持中国“土司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会主席宣告中国“土司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以东的灵溪河畔,是彭氏土司政权统治古溪州地区近600年的治所。

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完整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

该遗址发现的考古遗存类型十分丰富,包括城墙、城门、道路、排水沟渠、建筑基址、墓葬等地下遗存和古建筑群、牌坊、石刻等地上遗存。

此次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为湖南赢得了又一块国际品牌。

•中国“土司遗址”申遗项目于2012年启动,由湖南牵头,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是中国政府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中央政权针对西南地区族群聚居的少数民族实施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此次申遗的三处土司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

老司城遗址和唐崖土司城址是土司职级序列中不同等级的土司治所,海龙屯遗址则是等级最高的土司的军事城堡。

苗族古歌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口头叙事古歌,是我国苗族地区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苗族古歌广泛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吉首市、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与之接壤的贵州、重庆和湖北等地。

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的余脉武陵山区,这里山峦叠嶂、森林密布,经济相对落后,环境相对封闭,成为民间文学繁衍的土壤。

老司城

老司城

老司城村1、地理位置与始建年代老司城,位于永顺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灵溪镇老司城村,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统治的古都,亦称司城、老司城。

(见图1、2)图 1 湖南省地图图2 老司城村位置图老司城为溪州土司的故都,溪州土司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彭瑊成为溪州刺史开始,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至宋、元、明、清,历时818年,世袭27代,共35位土司王,鼎盛时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而且从未中断过,这种统治历史之久,在国内其他少数民族中是少有的。

2、地理环境与村落规模老司城村四面环山,清清的灵溪河自北而来,像一支有力而又温柔的臂膀,拥抱着老司城。

老司城的宫殿区和衙署区就依偎在灵溪河的臂弯里。

该村建筑主要分布在灵溪河东岸的教育区、周家湾安置区和西岸的喻家堡,现衙署区仅剩土王祠与摆手堂,教育区集中建筑区域与周家湾安置区之间隔有紫金山墓葬区。

(见图3)图4 司城村的繁荣景象图3 老司城村落平面图“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这是清朝贡生彭施铎在《竹枝词》中对湖南永顺老司城繁荣景象的深动描述(见图4)。

关于老司城,史书有云:“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

老司城800年的辉煌历史与民族文化,成为人类历史文明的瑰宝。

老司城现辖42平方公里,在籍居民1595人,传统土家吊脚楼群共占地7560平方米,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九十八。

3、村落布局与空间特点唐天授二年(690年)置州,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建城村庄位于县城至老司城乡道的尽端,村庄倚水而生,灵溪河穿越村庄而过,村庄布局根据地势变化形成簇状,散落在山体间,建筑依山势而建,建筑的朝向并不严格地“坐北朝南”,而是高低错落有致,建筑形式都是木结构的穿斗式、干阑式建筑,是具有鲜明传统风貌的、原生态的小村庄空间(见图5)。

相传老司城曾有九街八巷,村庄街道依山和台地呈网格状。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老司
城村。

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

永顺县城(灵溪镇)-老司城村,030乡道,21.3公里,48分钟。

老司城是土家族的发源地及历史上土家王朝所在地。

人口绝大部分是土家族后裔,有着其独特的“巴人文化”。

武陵山脉,大山深处,湘鄂渝黔边,生活着800万土家族人。

他们自称毕兹卡。

追溯土家族先民,披荆斩棘,刀耕火种,丰收日子同喜庆,摆手堂前跳摆手,摆起手来庆吉祥。

土家族,历史久远,新石器遗址,多处发现。

上溯唐朝末年,江西彭氏,入主溪州,辖周边二十州。

溪州铜柱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成为研究土家族历史最为详实珍贵的史料之一。

从此后,土家族得到休养生息,发展壮大,在永顺老司城建立历时800多年的土司王朝,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繁华闹市,街道巷陌,摆手堂前摆起手,祖师殿中祭祖先,八百年来成一统,德政碑上抒华年。

古有诗赞云:“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老司城遗址,是研究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宝库,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土家族民俗风情,把一人有感牛一片心,四月初八祭牛王;虔诚一片敬祖先,六月六日祭土王。

铜铃舞起来,梯玛神歌唱,魂兮远方。

土家咚咚喹,古老艺术,把欢快心情传达,曲声婉转悠扬;酉水船工号子,高亢明亮,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吼得震天响。

婚嫁场面,哭嫁声声,舍不得离娘。

打起溜子,敲起锣鼓,唢呐一曲送新娘。

土家语言,在潜移默化中生长。

永顺老司城作文

永顺老司城作文

永顺老司城作文
《永顺老司城》
哎呀呀,咱来说说永顺老司城吧!那可是个特别的地方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了永顺老司城,一进去我就被那古老的氛围给吸引住了。

你瞧那城墙,高高大大的,感觉都特别有气势呢。

我就沿着那青石板路走呀走,一边走一边好奇地东张西望。

突然,我看到一个特别好玩的场景,有一群小朋友在那城墙边上玩耍呢,他们嘻嘻哈哈的,笑得可开心了。

其中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根小木棍,装作是将军的样子,指挥着其他小朋友跑来跑去,嘴里还喊着一些我听不懂但觉得特别好玩的口号。

哎呀,那场面,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呀!看着他们天真无邪的样子,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回到了小时候,无忧无虑的。

在永顺老司城,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那些建筑虽然看起来有些陈旧了,但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我在里面穿梭着,仿佛穿越到了过去,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气息。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它的故事呀。

到了傍晚,太阳慢慢落山了,那余晖照在老司城上,整个地方都变得金灿灿的,特别好看。

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心里有一种
说不出的感慨。

永顺老司城呀,真的就像一个宝藏,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更多的美好。

这就是我眼中的永顺老司城,一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地方,我真希望还能再去一次呀!哈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世界文化遗产在湖南
至今为止,《世界遗产名录》已收录中国40个遗产,其中:自然遗产7个,文化遗产27个,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4个,文化景观遗产2个。

鉴于许多国家争相申请世界遗产,特别是文化遗产过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已有多处世界遗产的国家每年申请名录不得超过两个,且必须有一处属于文化遗产。

这样看来,对我国既有好处也有坏的方面。

我国申遗预备名录较多,且在不断更新,若这样,很多遗产不能得到较好保护。

况且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悠久,遗产较多,在文化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只是需要在保护方面多下功夫,但这恰恰抑制了我们的优势。

而好的方面则是,推迟申遗可让许多地方或事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从而保证审议的成功率,最重要的是达到保护作用。

虽然中国文化遗产很多,但湖南却至今还没有入选的遗产。

下面我就要极力推荐湖南申请文化遗产最有潜力的地方,同时也最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

那就是坐落于湘西的永顺老司城。

老司城介绍:地处湖南西北的永顺县是湘西自治州全州八个贫困县中唯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没有工业,仅有的亮点是芙蓉镇和猛洞河漂流两处旅游景点。

不过,2010年上半年在这里进行的老司城考古挖掘将永顺推到全国媒体的聚光灯下。

2010年5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永顺县政府委托,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第三次对老司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新发现土司时期遗址20多处。

10月29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湖南省副省长郭开朗等对考古现场进行了考察。

一个神秘的土司王朝也正在浮出水面。

一时间,100多家媒体涌向永顺。

11月21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办的“老司城考古发掘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研讨会”在永顺召开,邀请了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处长阎亚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刘庆柱、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信立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李伯谦在内的共1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下面是我的一些观点,阐明我对老司城能够成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一、大环境,大背景
我国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旅游者以及教科文组织等青睐。

而且,在近几年的局势看来,我国乃至国际上十分重视对文化的保护。

而且有专家称,老司城极可能成为中国的“马丘比丘”。

二、老司城的特质
在中国,北方有故宫,南方却少有十分瑰丽的王室或贵族宫殿。

且在以前的研究中,对于土司的史料记载以及实地的考证一直是个空缺,人们几乎对土司制度没有很深的了解,更无从谈文化的保护。

永顺溪州土司政权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开始,直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结束,历时818年,共世袭27代、35位土司王,鼎盛时期辖有20个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

老司城遗址是规模最大、保存情况最好的土司城址。

虽然曾经辉煌壮观的土司“皇城”,如今只是一个考古现场,红色尼龙绳做成的警戒线将其团团围住。

“考古工地谢绝参观”、“考古工地严禁拍摄”等警示牌随处可见,开掘出来的城池遗迹也被白色的塑料薄膜掩盖着,上面压着砖头。

唯有城墙还露在外面。

但经过现场考证以及专家的论证,它在元朝直至清雍正年间一直是湘西地区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可以说,永顺
老司城是古代土司制度的缩影,更是集土家文化与建筑特色的代表,它的考古发掘将使我们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古代土司的统治以及经济艺术以及建筑等等各方面的特色,如此说来,这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副其实。

永顺彭氏土司从五代开始的自治方式,发展成了独具古代中国特色的土司制度。

专家们在实地考察后认为,土司制度不仅保持了中国西南乃至整个国家的长期安定,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老司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是复原土司社会内部结构、研究中国土司制度和政治制度、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乃至探讨今天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之道的十分难得的物证;老司城的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征。

此外,老司城遗址及其周边遗存与流行唱梯玛神歌、讲土语、跳茅古斯与摆手舞的土家村寨共存在同一个区域,形成了内涵丰富、自成一体的土家民族文化生态圈,并实现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其观赏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特点十分明显,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标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所有的种种说明,土司乃至整个土家文化的精髓都集于土司城一身,它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其对土家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且这种文化已经或真正在散失。

通过发掘和就地保护,它的真实的一面将为人们知晓。

这就是土司城能够成为世界遗产的所拥有的特质。

三、各界领导与专家意见
2010年9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考察了老司城遗址,对其观赏性、真实性、完整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省委书记周强要求把老司城遗址作为我省一张具有文化竞争力新名片来打造;2010年10月永顺老司城遗址列入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今年3月,省委常委、副省长郭开朗带领省文物局、省考古所、永顺县相关领导及专家一行,专程赴英国、秘鲁、意大利等国,考察了马丘比丘、庞贝古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老司城遗址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寻求支持和借鉴;7月1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考察老司城遗址时指出,老司城遗产独特、价值重大、保存现状非常好,应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7月29日,省长徐守盛专程考察老司城遗址,强调老司城是珍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瑰
宝,一定要把老司城遗址保护管理好,规划建设好。

据国家文物局遗产处处长唐炜介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首先要列入各国预备名单,从今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全面更新预备名单,只有那些在近期有申报可能的项目,国家文物局才会将其列入名单中。

“老司城遗址如果能在近年内成为正式申报项目,后来居上是可能的。

国家文物局将全力配合湖南省文物局,尽力支持申报工作。


永顺县政府为其成为世界遗产也做出了许多准备。

一是成立了老司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

二是编制了《老司城文物本体抢救性维修方案》(第一期)、《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老司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10多个规划。

三是组织对老司城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发掘。

弄清了遗址城区总面积、中心城区面积,探明了城内宫殿、衙署、街巷、土司墓区及外围其他遗址的分布情况。

四是大力开展环境整治。

印发《关于加强老司城遗址保护管理的通告》;投入2200多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搬迁安置;对采石打砂、乱砍滥伐等破坏活动进行专项整治。

五是整理出版《土司八百年》、《土家民居》、《鲁力嘎八》等书籍。

六是加强工作研究。

委托吉首大学对《老司城土司制度与历代王朝的关系》、《老司城土司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等4个课题进行重点研究。

我认为为了尽快保护土司城以及周边许多文化遗址、文物等等,必须尽快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对其产生重视,不再加以破坏。

我也相信,在保护人类文明这个目标下,永顺老司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指日可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