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汇报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a835bc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c.png)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汇报红色革命遗址是我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保护好、利用好这些遗址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概述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稳步推进。
从遗址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安全防范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水平。
同时,通过多样化方式发挥红色革命遗址的社会价值,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二、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具体措施与成效1.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
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法规政策,明确了保护范围、责任主体和政策措施。
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红色革命遗址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2.遗址本体保护与维护。
对受损严重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复,恢复原貌;对具有历史价值的遗址本体进行加固,延长其使用寿命。
3.环境整治与优化。
对红色革命遗址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清理违章建筑,优化景观环境,提高遗址的整体品质。
4.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红色革命遗址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防范体系,确保遗址安全。
三、红色革命遗址利用的多样化方式1.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红色革命遗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新一代革命传统美德。
2.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整合红色革命遗址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3.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结合当地特色,将红色革命文化与现代创意产业相结合,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4.社区共建与民生改善。
推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社区共建,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福祉。
四、存在问题与挑战1.保护资金不足。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资金来源仍有一定局限。
2.专业人才短缺。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目前人才储备不足。
3.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
在保护遗址的同时,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龙山县与永顺县旅游资源
![龙山县与永顺县旅游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9879c4c649649b6649d74717.png)
第三章.土家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述第一节.龙山县与永顺县旅游资源1.龙山县与永顺县总体概述:龙山县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历史上称之为“湘鄂川之孔道”。
龙山县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其中土家、苗、瑶、壮、回等16个少数民族共41.89万,占总人口的71%。
永顺县,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代管县,位于自治州北部,辖区总面积3810.6325平方公里。
永顺县总人口53.57万人,永顺县境内聚居着土家族、汉族、苗族、回族、白族、瑶族、侗族等21个民族,以土家族人口最多。
以少数民族居多,龙山县和永顺县是中国土家族主要聚居地,被专家称为中国土家族的主要发源地,人们的生活内容及方式变化较小,民族文化较小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相对封闭状态中静静传承,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情风俗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经过历史的沉积,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融为一体,相衬相映。
2.两县的自然资源:龙山县山川秀美,物产丰富。
乌龙山大峡谷、洛塔石林、太平山森林公园、土家梯田等自然景观神奇瑰丽。
永顺县毗邻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秀丽迷人,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拥有六大特色各异的景区,主要景区处在大湘西黄金旅游线中段,拥有猛洞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国字号品牌旅游资源。
3.两县的民俗文化资源:龙山县和永顺县历史悠久,民俗资源丰厚。
土家织锦技艺、摆手舞毛古斯、土家梯玛、打溜子、咚咚喹、哭嫁歌、吊脚楼、土家年等相继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山县惹巴拉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风景优美秀丽的少数民族特色古村寨。
永顺县内还有芙蓉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溪洲铜柱、羊峰古城遗址,更有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典型世界民族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
4.两县的红色旅游资源:龙山县内有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保护革命旧址 传承红色文化
![保护革命旧址 传承红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c8bc7ceff00bed5b8f31d21.png)
保护革命旧址传承红色文化社会公众对当前开发的红色旅游的认识较为狭隘,未上升到保护红色文化遗产概念的高度。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为了保护文物,然而需要将红色旅游的核心资源上升到“遗产”旅游意识高度,从文化资源角度认识红色旅游资源,那么红色文化旅游的生命力将得到持续的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靖边县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从而提出发展靖边县红色文化旅游的对策与建议。
标签: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旅游问题对策引言红色革命基地上有无数革命先列谱写过的英雄诗史,这些革命前辈所书写的可歌可泣的史实给后代带来了巨大的教育意义,其红色革命旧址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其抗日战争的遗址、遗物及文献资料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从中看到红色文化所饱含的革命信念和精神风貌,警示人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工作学习中树立革命精神,透过红色文化革命旧址以及所展示的革命故事,从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的原真性。
对红色文化革命旧址进行红色旅游文化开发,可以起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革命老区的扶贫任务。
一、靖边县革命旧址保护现状与问题1.靖边县革命旧址保护现状靖边县是一座历史古城,更是一块红色圣地,出现过很多革命英雄人物如白文焕、惠中权等,其中镇靖镇在2008年被列为陕西省第5批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镇靖堡是“中国靖边县委旧址”和“惠中权”故居,建立了镇靖堡展览馆以保护革命旧址及其红色文化遗产。
此外,靖边县的小河会议旧址也作为了红色旅游文化被开发出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在这里居住和战斗过,可以看到窑洞曾经简朴的风格。
靖边县红色文化是陕西红色革命基地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古长城、城池遗址、关隘等组成了靖边文化。
全县的文物点共205处,馆藏文物1200多件。
靖边县的红色革命旧址较多,当前被开发利用的红色文化旅游地有镇靖堡展览馆、小河会议旧址、青阳岔等地,然而到文化革命旧址旅游的游客并不多,多数游客的旅游首选是靖边其它旅游地。
湖南省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
![湖南省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bd6e34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8.png)
湖南省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文物局•【公布日期】2020.06.01•【字号】湘文物博〔2020〕55号•【施行日期】2020.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湖南省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湘文物博〔2020〕55号各市州、省直管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文物局):为加大革命文物维修保护工作力度,提升保护展示水平与质量,国家文物局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文物革函〔2020〕384号)。
结合我省已开展的相关工作,经研究,现将进一步加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各市州级文物行政部门应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负起本行政区域牵头抓总的主体责任。
应组织做好以县域为单元、以市域为汇总的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我局即将按照国家文物局通知印发开展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的通知);应坚持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并重、维修和展示统筹的原则,依据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联合印发的《湖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20-2022年)实施方案》,按照我局今年2月编报《重点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书》的通知要求(湘文物博〔2020〕16号)和各县已编报的三年行动计划,紧密结合革命文物现状和县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布局,分轻重缓急做好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的储备;应协调加大市县级财政对革命文物特别是革命文物的省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项目依规有序顺利实施,确保项目高质有效科学实施。
二、优化做好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审核审批根据国家文物局对革命文物保护项目计划书编报的新要求,结合我局印发的《湖南省文物保护项目管理与服务指南》(湘文物保〔2020〕48号)规定的项目实施六个阶段工作要点,就优化做好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的审核审批,明确以下要点:(一)《湖南省文物保护项目管理与服务指南》规定的年度保护项目计划书中,属于革命文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包括修缮工程、展示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环境整治工程,下同)计划书、革命文物的馆藏一级文物保护项目计划书,其计划书应由项目业主单位按照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保护项目计划书的新范式(见附件1)编制。
浅谈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773282376baf1ffd4fad73.png)
浅谈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作者:付宏伟余海东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5期摘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宁战斗、生活实践过,为建宁留下了许多革命旧址和红色遗迹。
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时代的新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关键词:革命旧址;现状;保护与利用;建议1 建宁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建宁地处闽西北边陲,与江西省的广昌、南丰、南城、黎川等四县接壤,自古以来是福建与江西的主要通道之一。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是中央苏区的东北门户和重要战略要地,是连接闽西北与赣东北苏区的桥头堡,是保卫中央苏区开展反“围剿”斗争的主战场,在整个中央苏区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曾在建宁战斗、生活实践过,在建宁县建立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为建宁留下了许多革命旧址和红色遗迹。
全县有92个行政村,有老区革命基点村204个、中央红军村3个、红色历史文化名村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点(图1)、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省党史教育基地2处。
1.1 建宁县革命旧址的基本情况1.1.1 按地域分类统计建宁县共9个乡镇,其中8个乡镇都还保留了革命旧址遗址。
各乡镇分布具体如下:全县36个革命文物点,溪口镇11个点,占30%;客坊乡6个点,占17%;黄埠乡4个点,占11%;濉溪镇7个点,占19%;黄坊乡2个点,占26%;伊家乡3个点,占8%;均口镇2个点,占6%;溪源乡1个点,占3%。
这些旧址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地域广、比较散,且文物点单体面积小。
1.1.2 按革命文物保护级别统计按文物保护级别统计,全县36个革命文物点中,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个点,占6%;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个点,占17%;被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3个点,占36%;一般文物点的有15个点,占41%。
关于对全县革命遗址进行挖掘保护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全县革命遗址进行挖掘保护利用的调查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6526c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a.png)
关于对全县革命遗址进行挖掘保护利用的调查与思考全县革命遗址的挖掘保护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到革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关系到全县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与思考,以期能够为全县革命遗址的挖掘保护利用提供更好的方向和建议。
一、调查情况我们首先对全县的革命遗址进行了调查,发现全县共有革命遗址100余处,涉及到革命历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性质。
这些革命遗址分布广泛,有的是纪念馆、纪念碑,有的是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塔,有的是革命纪念园、革命文物陈列馆等。
这些革命遗址或是作为宣传教育基地,或是成为了旅游景点,或是作为纪念设施被人们祭奠。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这些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不够科学合理,有的遗址管理混乱、环境脏乱,有的遗址利用陈旧、设施简陋,影响了对革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是这些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不够多样化,有的遗址只是简单地作为纪念设施被人们祭奠,没有形成经济价值。
三是这些革命遗址的宣传教育作用不够充分,有的遗址只是被局限于当地人群,没有形成更加广泛的影响。
二、思考方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是我们应当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体系,包括统一的遗址管理标准、完善的遗址保护措施、规范的遗址环境整治等,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革命遗址。
二是我们应当拓展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渠道,比如将一些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遗址开发成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实现遗址的经济效益。
三是我们应当加强革命遗址的宣传教育工作,比如开展文化遗产宣传周、革命历史故事讲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实现遗址的社会效益。
三、建议措施基于以上的调查和思考,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全县革命遗址的挖掘保护利用。
一是建立健全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机制,包括成立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完善遗址管理条例、设立专门的遗址保护专项资金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体系。
暑期社会实践红色革命根据地
![暑期社会实践红色革命根据地](https://img.taocdn.com/s3/m/f020b9c78762caaedd33d4ef.png)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XXXXXX社会实践团队2011年5月29日一、实践主题“红色印记”之探寻湘鄂川黔红色革命根据地二、实践目的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为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院团委开展了以“建党90周年主题实践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院领导鼓励同学寻找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为响应学院号召我们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部决定开展一次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在历史契机中奋发成才,在社会实践中服务人民,锻炼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
”为目的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做到“人人有任务,队队有目标”,更好的积累经验、增长学识,完成暑期社会实践任务。
三、实践背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
是全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基地,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精品线景点之一。
旧址现保存有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红四分校、省委党校、无线(永顺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省军区旧址)电台、兵工厂等,整个旧址共6000多平方米。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形成简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初创——1933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错误和敌人的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红三军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贺龙、关向应的领导下不得不转战鄂川边。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听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决定“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
此后,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转战,寻找立足点。
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贵州沿河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根据地。
7月21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
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全面形成——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经过艰苦转战,进入黔东,24日,与红三军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
保护利用红色资源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保护利用红色资源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68e49e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4f.png)
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者:刘宏颖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18期【摘要】对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宣传,可以充分凸显红色资源的社会价值,发挥红色资源的积极影响力。
本文以“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为例,主要围绕“关于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的介绍”“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发展为文旅爱国主义教育展馆的意义”“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发展为文旅爱国主义教育展馆的困境”“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发展为文旅爱国主义教育展馆的改进措施”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推动“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向“文旅爱国主义教育展馆”转型,让更多人了解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
【关键词】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辽源矿工墓;爱国主义;文旅结合【中图分类号】G2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8-103-03【本文著录格式】刘宏颖.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J].中国民族博覽,2021,9(18):103-105.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是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吉林省重要涉日遗存、红色旅游景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但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的宣传辐射面与山西安省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辽宁省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等同类展馆相比,相对狭小。
进入现代社会,在文旅产业逐渐兴起的背景下,以“文旅爱国主义教育”为方向,积极转变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管理思路、推广思路,不仅可以很好地推广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中的珍贵红色资源,还可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呼吁现代人努力传承红色文化。
目前,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向文旅爱国主义教育展馆转型的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主要有宣传力量薄弱、宣传路径单一、宣传主体综合能力不足等。
一、关于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的介绍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是在辽源矿工墓遗址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一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专题陈列馆。
关于永顺实施土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构想
![关于永顺实施土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构想](https://img.taocdn.com/s3/m/abbdbb00581b6bd97f19ea64.png)
5 3
①抓好政府形象传播。 要组织专 门班子在总结和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旅 游发展规划, 确定目 标任务和重点项 目 ;体现前瞻的执政理念, 为土家文 化生态旅游产品科学安排线路并给予 更多的优惠政策 协调好各景区之间 的关系,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抓好 旅游经济环境综合治理, 营造良好的 旅游经济环境和规范的旅游市场秩 旅 鉴于永顺县土家文化生态旅游资 序,从而使政府形象、人文形象、 源的开发建设起步不久, 旅游产业还 游形象齐头并进, 通过“ 诚信永顺、 礼 未成为支柱产业, 永顺县必须通过加 仪永顺、 文化永顺”的完美形象来推 快旅游体制创新来拓展旅游产业发展 动对永顺县土家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的 空间。 宣传。 ①进一步完善 “ 政府主导、 市场 ②抓好 民族文化传播 。要专门 运作、 群众参与” 的旅游发展模式。 充 成立一个对土家文化进行挖掘整理 分发挥在制定政策、 编制规划、 科学 并加以研究的土家文化研究机构; 决策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降低市场准 建好一个土家文化村 ( 和平乡双凤 ;创办一个展示和宣传土家 入门槛,采取合资、 独资、 租赁、出 溪村 ) 让经营权等方式, 将景区所有权、 经 特色文化的文艺刊物;编写好一套 营权分离, 将资源开发经营权推向市 文化旅游丛书;利用举办土家社巴 场, 实行企业经营, 加快开发进程, 并 节、土家文物博览会、司城土家寻 着力吸引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旅游开 根祭祖等节庆活动,成立一支专业 发领域,鼓励开办或承包旅行社、 旅 表演队伍,向国内外观众展演土家 还要组织旅游、 民族、 游公司、 宾馆、车船队、餐饮、娱乐 族文化艺术。 等项目, 开创全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新 文化、文物等部门积极参加在国内 局面。 外举办的旅交会、土家年会及各种 ②强化旅游部门和民族、文化、 形式的展览会,努力提高土家文化 文物等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要加强各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③抓好旅游商品传播。 要制定和 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 共 同加强对土家文化生态旅游的环境保 具体实施 《 永顺县旅游商品开发规 护,共创土家文化生态旅游名牌产 划》 ,聘请专家开发设计土家文化生 ②加快发展土家文化生态旅游产 业对刺激消费、 启动市场、 发展相关 产业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 有利于进 一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 ③加快发展土家文化生态旅游产 业对解决劳动力就业, 帮助农民脱贫 致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加快对旅游管理经营体制的创 . 新。
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f586f51284ac850ac02428a.png)
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保护规划 (3)第三章. 发展规划 (20)第四章. 规划实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保护湖南省永顺县老司城村传统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科学指导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展示利用,使村庄的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特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经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后,由规划、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执行。
如有重大调整,修订本规划,须经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
第3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年)➢《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征求意见稿➢《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13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通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湖南省永顺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1-2020年)》第4条规划范围以老司城中心村落为规划范围,包括鱼肚街、正街、左街和周家湾4个组,即西至老司城村下寨路,南至祖师殿,东至视线可及山脊线,北至村小学以北200米范围。
第5条规划年限近期2014-2020,中期2021-2025年,远期2026-2030年。
第6条规划原则(1) 完整性原则保护老司城山水与聚落的整体格局的完整性,从整体层次上综合考虑村庄、聚落、建筑及细部各层次的保护问题,进而确定保护老司城传统村落的各项措施。
(2) 原真性原则尊重村庄生活中历史环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历史真实性。
(3) 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协调好村庄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和修缮的同时,通过科学规划、系统建设、完善管理,努力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做到村庄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湖南古遗址保护现状及对策
![湖南古遗址保护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bffcbb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3.png)
色,在科学的规划下,突出特色村寨旅游。
(三)政府实时监测,建立景区“对话机制”。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的领导,政府主导。
基层政府应当做好村寨景区资金流向以及开发项目规划,建立同质化态势的实时监测体系,同时建立各景区之间的“对话机制”,相互交流学习,明确不同地区差异化的规划和发展方向,推进特色村寨旅游多样化发展,破解同质化困境。
主要参考文献:[1]肖湘愚.湖南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03).[2]熊正贤.旅游特色小镇同质化困境及其破解———以云贵川地区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1).[3]饶勇,林雪琼.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同质化竞争困境及其成因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2).[4]邓谋优.我国新一轮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12).[5]杨丽,李帮义,兰卫国.旅行社产品低质量水平同质化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分析[J].旅游论坛,2009.2(02).[6]杨勇.旅游纪念品市场同质化与信誉机制的构建———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和机制设计[J].开发研究,2006(04).[7]宋子千.旅行社产品同质化及其成因分析[J].旅游学刊,2005(06).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3x202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要之举。
湖南是文物大省,目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66个。
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长沙铜官窑古遗址作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因出土瓷器种类多、极富艺术性而被誉为“千年前的世界工厂”。
一、文化强国战略下湖南古遗址保护成效我国于2005年正式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随即启动大遗址保护工程。
湖南古遗址的保护也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湖南省文化厅“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和提升永顺老司城、长沙铜官窑等国家重要大遗址的保护、利用、管理的水平。
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29505b71a37f111f0855b02.png)
永顺县塔卧镇苏区小学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是一个革命老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省政府所在地,被称为“江南的延安”。
塔卧镇苏区小学是一所建在红土地上的完全中心小学,共有教师88人,在校学生近2000名。
多年来该校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教育优势,积极整合红色资源,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以“红色资源培育人,以革命传统熏陶人,以革命烈士教育人”的新路子,拓展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的新空间,加强了新时期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该校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收集“红色资源”自编校本课程,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苏区小学自编了<<红色的土地>>校本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上,注重针对性、教育面宽,加强了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和时代性特点,使学生有一种认同感。
通过教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风俗人情,资源矿产等。
特别突出了塔卧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塔卧作为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省政府所在地的作用和贡献。
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红色元素”。
如介绍了红二、六军团在塔卧周边活动动的一些著名的历史遗迹、文物。
从这些革命遗迹和英雄故事中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
教材向学生讲述了红二、六军团的光荣历史,记载了“十万坪大捷”、“桃子溪会战”等著名战役以及“烈火金刚丁祖华”等英雄事迹。
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补充教材,学校安排了一定的课时,由专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
通过引导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促进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并培养了学生作为一个老苏区人的自豪感。
通过对这些革命历史的学习,培养了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对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利用“红色资源”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汇报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7652447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b.png)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汇报(实用版)目录一、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二、我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现状三、我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四、我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对策建议正文一、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红色革命遗址是我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保护利用好红色革命遗址,对于发扬光大革命传统,增强“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和修缮,许多遗址得以恢复原貌,有的还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在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方面,各地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学习。
三、我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遗址保护力度不够,存在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的情况。
其次,一些地方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价值认识不足,保护工作缺乏持续性。
再次,红色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
四、我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对策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
首先,加大投入,对红色革命遗址进行全面保护和修缮。
其次,加强立法,明确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责任主体,确保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再次,深化红色旅游产品创新,推出更多富有教育意义和吸引力的旅游线路。
最后,加强红色革命遗址的宣传推广,提高全社会的红色文化认同感。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建议与探索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建议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99c03c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0.png)
红色革命遗址是我国近代革命斗争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保护和利用红色革命遗址,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纪念,更是对革命历史的传承和弘扬,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然而,在现实中,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探索更科学、更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模式。
一、加强遗址保护工作1. 深化遗址考古和调查研究。
对红色革命遗址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古和调查研究,加强对历史文物的搜集、整理和保护,掌握遗址的全貌和内涵,为后续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2. 完善遗址保护法律制度。
建立健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遗址保护的主体责任和权利义务,厘清遗址保护的行政管理权限和职责,确保遗址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 加强遗址保护经费投入。
增加对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财政投入,建立健全遗址保护的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对遗址的保护、维护和修缮等工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二、科学合理利用遗址资源1. 发展革命遗址旅游产业。
充分利用红色革命遗址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领略革命文化的魅力,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革命文化主题展览、讲座、演出等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红色革命历史,向公众普及红色教育,增强人民裙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 将遗址融入城市建设规划。
对于位于城市中心的红色革命遗址,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其价值和地位,合理利用遗址资源,推动城市更新,展示红色革命精神。
三、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意识和宣传教育1.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人们更加深切地了解红色革命遗址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保护意识。
2.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革命遗址的价值,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遗址保护和利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革命遗址保护的良好局面。
3.加强学校教育中的红色革命教育。
浅谈凤凰古城的城镇文化特色
![浅谈凤凰古城的城镇文化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163d866fa1c7aa00b52acbe6.png)
农家参谋社会视野-234-NONG JIA CAN MOU浅谈凤凰古城的城镇文化特色谭锦彤 彭蓬 卢俊桦 王思淼(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415000)【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城镇飞速发展。
但城镇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问题——城镇形象的差异越来越小、趋同性越来越高。
本文以凤凰古城为例,探讨了发展城镇文化特色的方法。
【关键词】城镇文化;人文精神;战略凤凰古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其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的西南部,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
1 城镇文化特色塑造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城镇飞速发展。
但城镇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问题——城镇形象的差异越来越小、趋同性越来越高。
许多城镇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城镇文化特色。
然而在正处于崛起的腾飞阶段的祖国,急需一批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镇来让世界惊叹。
2 城镇文化特色塑造的方法地域文化是城镇生活的灵魂和核心,对城镇的影响非常广泛,其主要体现在城镇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镇中的建筑。
城镇建筑通过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2.1 精准确定城镇定位,打造城镇特色城镇定位其实就是城镇的总体规划。
城镇总体规划的起点、高度、方向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镇的未来有多远。
因此,做好特色城镇的总体规划,对于一个城镇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许多城镇的特色并未得以保存。
许多城镇割断了自身和传统的有机联系,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身的文化特色。
针对这个局面,我们应该精准确定城镇定位,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城镇。
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
![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f31bd5e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1.png)
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
一、保护原则。
1、保护原址。
尽可能保留原址、建筑、环境、以及历史文物等,减少破坏。
2、保护历史。
保留历史文物、历史事件和相关的历史人物,在建筑和环境的保持基
础上,反映革命历史的全貌。
3、保护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不断丰富和完善对革命旧址的
保护。
二、利用原则。
4、保护利用相结合。
将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使其保护和利用相互促进。
5、科学规划。
合理规划,保证旧址保护和利用在空间布局、功能布局等方面的科学
合理性。
6、保护主导。
在利用革命旧址上,要以保护为主导,尽可能避免建筑和环境的破坏。
7、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在保护和利用旧址上应当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要保留和发扬传统
文化,同时注重现代的实用性,把革命旧址的保护和利用落实到社会经济
发展的主流中。
8、文化立足,资源共享。
在利用革命旧址上应当注重文化立足点,资源共享,加紧建立文化遗
产保护与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机联系。
三、监管原则。
9、法制监管。
要制定完善法律、法规保证旧址保护。
加大法制监管,保护旧址历史
价值。
10、志愿监管。
成立志愿者队伍,协调革命旧址保护和利用工作。
11、监督监管。
加强对革命旧址保护和利用监督和管理,完善旧址的保护和利用机制,防止相关人员存在失职渎职问题。
关于革命遗址遗迹的实施方案及流程
![关于革命遗址遗迹的实施方案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f6a697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e.png)
关于革命遗址遗迹的实施方案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实施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与利用的方案及流程一、引言革命遗址遗迹是我们国家历史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遗产。
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关联研究
![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关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faf21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3.png)
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发展的关联研究作者:王萌萌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10期摘要:红色旅游是革命纪念的文化形式,具有弘扬革命精神和宣传革命事迹的作用,能够帮助游客学习和感悟革命精神,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学习历史知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新时期,红色旅游蓬勃发展,而革命文物遗址的保护和红色旅游发展关系密切,因此更需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文章从红色旅游发展意义入手,讨论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阐述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的关系,分析如何利用革命文物遗址发展红色旅游,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革命文物遗址;保护;红色旅游;关联为了传承革命历史文化、弘扬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红色旅游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游览和消遣的需要,还能培育广大群众爱国爱党的思想。
因此,各地应积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完善保护机制,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水平。
一、红色旅游发展意义革命遗址体现出革命先烈为保卫国家和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承载着民俗文化、革命精神以及共产党的光辉业绩。
新时期,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大工程,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伟大工程,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1]。
二、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红色旅游席卷全国,成为年轻人旅行的新风尚。
红色旅游能够传承红色精神,增进群众的爱国热情。
当前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成就包括:(1)红色旅游参与人数逐年增加。
据统计,2017年我国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3.24亿人次,而2019年达到14.1亿人次,实现收入1 300亿元。
(2)红色旅游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红色景区革命博物馆参观人数的增加,我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逐年提升,许多红色旅游景区积极加强宣传,重视自身建设,使我国红色旅游市场的潜力不断得到挖掘。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汇报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d7c0d6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b.png)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汇报摘要:一、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背景二、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现状1.保护措施及成果2.利用方式及成果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与措施五、总结与展望正文:红色革命遗址是见证我国革命历程的重要历史遗产,保护好、利用好这些遗址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作一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计划与措施进行分析。
一、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背景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和法规不断完善。
在“十三五”时期,国家加大了对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投入,提出要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弘扬红色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各级政府也纷纷制定政策措施,推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开展。
二、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现状1.保护措施及成果在保护方面,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修缮、维护力度,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遗址进行了重点保护。
同时,加强了红色革命遗址周边环境整治,确保遗址本体及环境的安全。
在抢救性保护方面,对濒危遗址及时进行修复,防止遗址损毁。
此外,通过开展红色革命遗址普查,建立了档案数据库,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2.利用方式及成果在利用方面,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将红色革命遗址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同时,开展了红色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红色革命遗址现场教学,弘扬革命精神,培育新一代。
此外,红色革命遗址还成为了影视拍摄、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尽管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保护资金投入不足:部分红色革命遗址地处偏远地区,维护修缮成本较高,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保护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2.保护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在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管理水平上存在差异,部分地区保护措施不力,导致遗址损毁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朱良杜永顺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经湖南省苏区县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湘鄂川黔苏区县,是一片浸透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和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任弼时、贺龙、王震、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反围剿的革命运动,创建以永顺塔卧为中心的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尤其是在1934年11月到1935年12月一年多时期,根据地革命烈火熊熊,达到鼎盛,留下了大批红色革命遗址遗迹。
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中,永顺县约8万人参加、支援红军,1.1万人牺牲或遇难,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塔卧因此被称“红都”“江南延安”。
解放前后,为剿灭湘西匪患,解放军第47军141师转战大湘西,在永顺境内留下系列剿匪战斗遗址遗迹。
此后,湘西儿女踊跃参加志愿军,为抗美援朝书写了辉煌战绩。
可以说,在永顺这片红色热土,沉淀了太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树立了无限崇高的革命精神与人文情怀,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今天,加强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既有利于继承革命传统与精神,又有利于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成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
一、做好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革命遗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珍贵记忆,是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
它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也是开发红色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
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经大力发掘、弘扬和发展红色文化。
分布全县的革命遗址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
发展红色旅游,就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培育红色品牌,弘扬红色文化,使其成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全县文化建设新的跨越。
这有利于加强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保护、修缮好革命遗址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当前亟待加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所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之中,从而把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心坎里;这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是“固化”的党史和革命史,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凝聚着深刻的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
然而,在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中,某些革命遗址遗迹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正在消失,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党的革命活动,丧失了宝贵的历史价值,必须进行抢救性保护与开发。
二、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概况据2015年永顺县文物局普查公布,全县共有23处革命遗址遗迹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旧址、谢家祠堂红军标语、永保县革命委员会旧址、郭亮县革命委员会旧址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烈士纪念碑、五连洞剿匪战斗遗址列入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万坪大战战场遗址、红军医院、苏维埃城市区政府、苏维埃龙寨区政府、上坪红军标语、下坪红军标语、红军兵工厂、中共永保县委会、永顺军分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革命烈士纪念碑、红二六军团会议旧址、麻料溪红军洞、塔卧红军碉楼遗址、十万坪大战革命烈士纪念碑、五伦剿匪标语、李昌故居等16处革命遗址遗迹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2013年永顺县史志办、民政局老区办联合调查资料统计,在永顺境内红军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剿匪战斗遗址遗迹共40余处,有记载的零散烈士墓葬、革命烈士故居、群众支援革命活动场地旧址等数百处,有待抢救性挖掘与保护的遗址遗迹众多。
此外,民间流传着赶写的革命故事、人物事迹,均可搜寻挖掘出特有的历史价值。
据此足以判断,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资源是丰富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潜力是巨大的。
三、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概述近年来,永顺县委、县政府重视做好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加大开发利用,挖掘革命遗址遗迹潜在价值。
近年,永顺围绕这一中心,集中做了如下工作并取得相关成绩。
(一)做好常规保护。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落实优抚工作的同时,设老区办专门从事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修缮等工作。
积极组织力量参与苏区县认定,永顺县于2012年7月被湖南省苏区谁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为湘鄂川黔苏区县。
由史志办、文物局、档案局、民政局等部门协同配合,全面落实革命遗址遗迹的清查考证、遗物收集、资料记录、核实确认、登记上报、定级保护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
对湘鄂川黔省委机关、省政府、省军区、省委党校、无线电台等旧址进行全面原貌保护,室内设置、原用什物摆放尽量保持原状,高规格安装防火防水防电设施,对群众开放。
对永保县、郭亮县旧址,或委托现在住户落实保护措施,或用作特殊机关办公机构发挥其效益。
在塔卧、灵溪镇修建了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
史志办加强对战斗遗址的认定,为十万坪大战、桃子溪战斗等特殊战斗遗址立碑确认;对其它战斗遗址遗迹进行网络信息公示、编篡党史正本记载并存档。
民政局在修建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同时,广泛征集革命旧址旧迹及烈士的原物、文件文献、影像笔录等资料。
文物局全面开展文物的考证、确认工作,特别是对革命遗址遗迹、烈士墓葬进行登记确认。
(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为了放大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意义,实现以保护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永顺县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也取得积极效果。
一是推进塔卧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
以“一脉两轴七区”为结构,占地由79亩增至300亩,分为主题纪念区、烈士墓葬区、原有纪念区、缅怀教育区、休闲服务区、拆迁安置区、廉政教育区,投资共5000万元,工程已近完工。
二是改建灵溪镇协操坪烈士公园。
利用南山城区开发项目,通过大汉公司筹资拆除原公园附近建筑,新建烈士广场,新修公园工艺围栏,翻新碑亭、纪念馆,环境更优美,更适合群众瞻仰、纪念。
三是加快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
县政府于2013年制定《永顺县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工作实话方案》,完成对散葬烈士墓的迁移、整合、修缮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维修改造。
对纪念碑、亭、塔、馆、堂、雕塑等零散设施,在原地进行修缮、整修和复原,对部分烈士遗物移入烈士陵园陈列和收藏。
先后整修了永保、郭亮县委会旧址等十余处革命遗址遗迹。
令人欣喜的是,松柏镇仙人村积极响应,自发整修五连洞剿匪烈士墓,并安排人负责定期清扫纪念场地,供当地群众瞻仰、悼念,已形成当地风尚。
四是重点做好塔卧烈士陵园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的申报。
目前已完成资料的上报、专家现场考察,已同杨开慧纪念馆共7处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一起纳入国家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申报行列,成功形势看好。
(三)整合红色资源旅游、教育等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让红色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很多兄弟县市据此大做文章,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效。
永顺县对此也进行了探索、实践,也取得了很好成绩。
一是传承革命传统精神,发挥红色教育功能。
继承是最好的纪念。
革命烈士遗址遗迹是故事的再现,精神的凝结。
继承和发扬革命烈士的精神是实现党的政治自信、理念自信、制定自信的信仰基点。
2001年,湘鄂川黔省委旧址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湘西州政府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州地税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顺一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是毛坝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基地,灵溪镇烈士公园、英烈纪念馆是县政府、永顺一中、灵溪一小、灵溪二小等校德育活动基地,五连洞烈士纪念广场是松柏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每逢“七一”“八一”“国庆”“清明”“五四”等重大节日,党、政、军、各战绩单位、学校师生均会到遗址遗迹现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作风教育,进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
1978年10月,湘西州第四次党代会,也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党代会就是在塔卧召开的,会风隆重简朴,与会人员重走红军路,预示着湘西州将跟随党走上新的革命征程。
全州先后在塔卧召开纪念建党50、60周年大会,萧克、邓力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会。
各地党员纷纷到革命遗址遗迹现场重温入党誓词。
此外有群众以各种形式开展纪念、学习活动,老区、苏区、烈士精神正以新姿态发挥着新的教育影响力。
二是大力开发红色旅游。
永顺县大力发展旅游业,一直将革命烈士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统筹开发,全面发展。
2004年,塔卧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和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极大提升了永顺红色旅游品牌。
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在加大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的同时,启动红色旅游规划。
2010年以来,永顺县成立了塔卧红色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塔卧红色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按照《湖南省省级红色旅游区(点)评定规范》及《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分细则》标准,累计投入资金1880万元,从旅游功能、设施配备、教育与游览、综合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大景区创建力度。
在《湖南永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5)》课题中,明确将永顺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拉动县域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湘西剿匪及烈士陵园、大战十万坪、连洞的红色标语等遗址遗迹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的理念。
于2010—2015年,已建成第一批重点建设的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含连洞、梯子岩、万坪、毛坝、塔卧红色之旅激情经典体验游,沿途游客可广泛参观革命烈士遗址遗迹遗物,感悟革命生活;在旅游形式的设计上,推出了塔卧、万坪的“红关漫道真如铁”的“红色文化”旅游节和重走红军路旅游品牌。
2012年11月22日,湖南省红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授予永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为首批“湖南省红色旅游区(点)”。
近年,永顺的红色旅游得到长足发展。
仅2010-2011年,塔卧红色景区共接待游客31.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6亿元,给老区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5年,永顺县推出红色旅游开发经营项目,红色旅游年均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
在此基础上,逐步启动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基地建设、服务行业的扩面提质,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势头。
四、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仍有不足。
因永顺是老少边贫县,发展滞后,经济条件有限,开发经验不够,在革命烈士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四点。
(一)管理单位不统一,缺乏完善的保护机制。
有的革命遗址属市民政部门管理,如永顺县革命英烈纪念馆;有的属文物部门,如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有的属村委会管理,有的属私人所有。
对各类革命遗址遗迹应由哪个部门负责管理保护,缺乏相应的规定,责任主体不明确。
同时,对遗址的保护缺乏资金支持,上级没有拨付的专门资金,乡(镇)村又大多不够重视。
另外,缺少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不能落实管理和保护责任。
形成“无专门机构管事、无专项资金办事、无专人管理保护”状况是目前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所面临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