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
红色资源管理制度
红色资源管理制度一、红色资源管理制度的概念红色资源管理制度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资源进行管理和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旨在实现资源公平分配、合理利用和节约保护,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红色资源管理制度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下,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对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规划的必然要求。
二、红色资源管理制度的意义1. 促进资源公平分配。
红色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实现资源公平分配,确保每个社会主义成员都能够享有公平的资源享有权利。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 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红色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保护资源环境,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发展。
4. 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红色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
三、红色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1. 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
红色资源管理制度应当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发展观,保证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性。
2. 以人为本。
资源管理应当以人为本,保障社会主义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发展权和环境权。
3. 公平公正。
资源的分配应当公平公正,保证每个社会主义成员都能够享有资源的平等权利。
4.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在资源管理中,应当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政府主导。
红色资源管理制度应当由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确保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四、红色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方式1. 建立健全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制定并完善社会主义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资源管理的权责义务和规范。
2. 实施资源全面规划。
进行资源全面规划,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解决资源结构不合理、过度开发和浪费等问题。
3. 加强资源环境监管。
加强对资源环境的监管和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22)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22)【发文字号】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公告第5号【发布部门】湖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1.19【实施日期】2022.03.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公告(第5号)《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于2022年1月19日经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2022年1月19日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22年1月19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土地保护、开发、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土地管理应当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执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行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绿色发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履行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科学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依法查处各类非法占用土地和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乡(镇)人民政府履行土地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耕地质量管理、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水利、林业、统计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管理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做好本辖区土地监督管理工作,依法行使对土地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加强对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树立全社会珍惜土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意识。
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2020修正)
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2020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3.31•【字号】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8号•【施行日期】2020.03.3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野生动植物资源正文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2020修正)(1988年6月27日湖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5年12月26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7年8月2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4年7月30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0年7月29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18年7月19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十一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20年3月31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条例〉的决定》第六次修正)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境内从事野生动植物的猎采、经营、人工繁育和其他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有关的活动,均须遵守本条例。
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适用渔业法、湖南省渔业条例等法律、法规。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野生动植物包括:(一)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三)国家、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植物。
湖南红色文化实施方案
湖南红色文化实施方案湖南省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也是红色革命的摇篮。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湖南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湖南红色文化,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和保护。
1.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收集整理革命历史遗迹、革命文物、革命文献等红色文化资源,建立档案库和数字化平台,确保资源的完整性和长久保存。
2.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修缮革命历史遗迹,修复革命文物,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传承和延续。
二、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和宣传。
1.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遗迹,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2.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制作红色文化宣传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展览,举办红色文化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三、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1.挖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加强红色文化旅游设施建设,修建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文化纪念馆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四、加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1.支持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鼓励文化企业开发生产红色文化衍生产品,如红色文化书籍、红色文化手工艺品等,丰富红色文化产品的市场供给。
2.加强红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引进相关产业企业,打造红色文化产业集聚区,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五、加强红色文化国际交流合作。
1.开展红色文化国际交流活动,邀请国际友人参观访问红色文化遗产,举办红色文化国际研讨会,增进国际社会对湖南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加强红色文化国际合作,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红色文化合作项目,共同推动红色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推广。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相信湖南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湖南的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
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2.05•【文号】•【施行日期】2024.02.05•【效力等级】条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综合正文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2024年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批准 202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第三章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第四章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方式第五章保障和监督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全党全社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三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推动全党全社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第四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学史明理。
教育引导党员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从历史中寻经验、求规律、启智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坚定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学史增信。
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湘发(2011)8号文件有关责任分工的通知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湘发(2011)8号文件有关责任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南省委•【公布日期】2012.06.26•【字号】湘办发[2012]25号•【施行日期】2012.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湘发〔2011〕8号文件有关责任分工的通知(湘办发〔2012〕25号)中共张家界市委,张家界市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张家界市开展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湘发〔2011〕8号),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责任分工通知如下。
一、加快旅游产业转型提质,大力打造世界旅游精品1. 加强资源生态保护和建设。
严格落实《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确保世界自然遗产资源永续利用。
加快推进以武陵源核心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石漠化防治、退耕还林、核心景区居民搬迁等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全面实行封山育林和禁伐,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和地貌多样性保护。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厅、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排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创新技术手段,加强环境监测,加快建设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站,实行景区环境容量监测管理,推行景区轮休制度。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快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努力建设国家级生态市。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张家界市开展全省生态补偿试点,逐步提高生态林补偿标准。
(省环保厅、省林业厅、省旅游局)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景区内的建设活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
加强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防治,推行绿色酒店消费模式,鼓励使用清洁型交通工具,加快实施景区环境保护工程,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始终保持张家界森林覆盖率、大气质量和水质等生态环境指标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三明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
三明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1.25•【字号】三明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施行日期】2017.03.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三明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1月23日市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余红胜2017年1月25日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管理,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红色文化遗址是指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重要历史活动的遗迹、旧址及纪念设施。
主要包括:(一)重要机构旧址;(二)重要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三)重要事件遗址、遗迹;(四)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事迹发生地或者烈士纪念设施;(五)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纪念设施。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适用本办法。
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管理应当遵循分级保护、属地管理、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其真实性和历史原貌。
第五条红色文化遗址按照其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史料价值及抢救需要程度分四级进行保护管理:(一)一级保护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文化遗址,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革命领袖和将帅旧居、活动地及重要机构旧址;(二)二级保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未列入一级保护的红色文化遗址,以及急需抢救保护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红色文化遗址;(三)三级保护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未列入一、二级保护的红色文化遗址,以及急需抢救保护的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文化遗址;(四)四级保护为其他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文化遗址。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试行)》的通知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9.01.15•【字号】文物保发〔2019〕2号•【施行日期】2019.0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对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的规范和指导,我局组织编制了《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2019)》,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文物局2019年1月15日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2019)一、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对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的规范和指导,依据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所称革命旧址,是指已被登记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历程,反映革命文化的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
革命旧址主要包括:(一)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二)重要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或墓地;(三)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四)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事迹发生地或烈士墓地;(五)近代以来兴建的涉及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纪念碑(塔、堂)等纪念建(构)筑物。
第三条革命旧址保护和利用,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切实维护革命旧址本体安全和特有的历史环境风貌,最大限度保持和呈现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湖南省林地保护管理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67号]
湖南省林地保护管理办法正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67号)《湖南省林地保护管理办法》已经1996年7月11日省人民政府第1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杨正午一九九六年八月二日湖南省林地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林地的保护管理,合理使用林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境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林地,包括郁闭度0.3以上的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
第四条林地的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
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林地。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全面规划、依法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制止乱占、滥用林地的行为。
第六条林地的保护和利用,应当坚持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林地权属管理第七条国有、集体所有的林地或者全民、集体、个人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条第三款的规定颁发的林地证书(含山林权证书,下同),是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凭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
第八条申请核发林地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林地以及林地上的林木权属无争议;(二)四至界线清楚、标志明显;(三)有关图表完备,资料齐全;(四)实地面积及四至界线与登记文件和图面资料吻合。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8.04•【字号】湘政发〔2017〕25号•【施行日期】2017.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7〕25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文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到2020年,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文物保护利用体系基本形成,文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力争有新突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200处以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000处以上,博物馆、纪念馆数量达到150个以上。
文物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博创意产业持续发展。
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和文物保护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文物安全执法督察体系基本建立,执法力量得到加强,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文物行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二、落实保护责任(一)落实各级政府属地管理主体责任。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敬重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统筹做好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责任,切实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把文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责任评估机制,每年对本行政区域的文物保存状况、文物保护法定职责履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执行等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支持文物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加强文物行政机构建设,优化职能配置。
湖南红色文化实施方案
湖南红色文化实施方案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湖南涌现出了众多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湖南红色文化,制定并实施湖南红色文化实施方案,是当前湖南省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总体目标。
湖南红色文化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深入挖掘和宣传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湖南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重点工作。
1.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加大对湖南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力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
重点挖掘和整理红色文化代表人物的事迹和精神,编纂红色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依据。
2. 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展览、演出、讲座等形式,向社会大众传播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引导人们向红色文化经典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加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
加大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纪念馆、红色旧址等重要文物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红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利用,使其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4. 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鼓励和支持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引导文化企业和机构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和项目,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教育、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和保障。
5.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
加大对红色文化教育的投入,推动红色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使红色文化教育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实施保障。
为了确保湖南红色文化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督考核,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2020年革命遗址保护条例
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名录第三章保护管理第四章合理利用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管理、修缮和利用,发挥革命遗址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XX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革命遗址的保护、管理、修缮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革命遗址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革命活动所形成的遗址、遗迹、纪念设施。
包括:(一)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二)重要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或者墓地;(三)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的遗址、遗迹;(四)其他见证革命历程、反映革命文化的重要遗址、遗迹、纪念设施。
第四条革命遗址保护应当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维护革命遗址本体安全和特有的历史环境风貌,保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第五条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革命遗址的保护、管理、修缮和利用等工作。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革命遗址保护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将革命遗址保护、管理、修缮等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市、县级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革命遗址保护、管理、修缮和利用工作。
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教育、城市管理、民政、退役军人事务、财政、民族宗教、旅游、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公安、应急管理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革命遗址保护、管理、修缮和利用相关工作。
第七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县级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本行政区域内革命遗址保护、管理、修缮和利用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所在区域内革命遗址保护、管理、修缮和利用的相关工作。
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1997修正)
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1997修正)【发布部门】湖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1997.09.29【实施日期】1997.09.2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1986年9月27日湖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1994年7月7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7年9月29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文物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我省境内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规定的文物,均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我省境内的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均属国家所有。
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
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有关文物保护的规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
各级人民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
省和文物较多的地区、自治州、市、县、自治县经同级人民政府或者行政公署批准,可以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未设立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的地方,可以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委托文化馆负责。
乡、民族乡、镇文化站有保护当地文物的责任。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
第五条文物保护管理经费,应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分别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园林部门管理使用的文物,其维护经费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计划。
文物保护管理经费由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专款专用。
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按规定留用的预算外收入应主要用于发展文物事业。
第二章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条省、自治州、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选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文物核定公布为同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
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7.30•【字号】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4号•【施行日期】2021.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4号《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于2021年7月30日经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7月30日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2021年7月30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利用本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彰显湖南作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革命摇篮的历史地位,发挥红色资源培根铸魂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红色资源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红色资源中涉及的文物、档案、历史建筑、烈士纪念设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红色资源,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所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下列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以及蕴含其中的重要精神:(一)重要机构、会议、事件、战役、战斗的遗址或者旧址;(二)重要人物和具有重要影响的英雄烈士的故居、旧居、活动地、墓地、殉难地和遗物;(三)烈士陵园和纪念堂馆、碑亭、雕塑、塔祠等纪念设施或者场所;(四)重要的著作、手稿、文电、报刊、影像、文件、宣传品等文献资料和档案资料;(五)重大事件和重要事迹,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等;(六)其他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
湖南红色资源的论著
湖南红色资源的论著湖南红色资源的论著是关于湖南省红色资源的研究和探讨的学术著作。
湖南省作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等等。
研究这些红色资源的论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传统,弘扬红色精神。
下面是关于湖南红色资源的论著的相关参考内容:1. 《湖南红色资源的发现与保护研究》该论著通过对湖南省红色资源的发现与保护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湖南红色资源的特点和价值,提出了保护红色资源的方案和措施。
论著还对湖南红色资源进行了分类,比如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等,为湖南红色资源的发展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 《湖南红色资源的价值和意义探析》该论著分析了湖南红色资源的价值和意义,探讨了湖南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如何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
论著还提出了湖南红色资源开发的战略和方法,帮助湖南省更好地利用红色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效益。
3. 《湖南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研究》该论著通过对湖南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展示了湖南红色资源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论著深入挖掘湖南红色资源的历史背景、革命故事和红色文化,分析了它们对湖南人民精神世界的影响和塑造,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4. 《湖南红色资源与体育事业的发展研究》该论著从体育事业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湖南红色资源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论著分析了湖南红色资源与体育事业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提出了如何通过体育活动和项目的开展,更好地宣传和传承湖南红色精神,促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5. 《湖南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探究》该论著研究了湖南红色资源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和价值。
论著通过对湖南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了如何将湖南红色资源与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和传承青年一代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
以上是关于湖南红色资源的论著的相关参考内容。
湖南省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
湖南省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文物局•【公布日期】2020.06.01•【字号】湘文物博〔2020〕55号•【施行日期】2020.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湖南省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湘文物博〔2020〕55号各市州、省直管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文物局):为加大革命文物维修保护工作力度,提升保护展示水平与质量,国家文物局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文物革函〔2020〕384号)。
结合我省已开展的相关工作,经研究,现将进一步加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组织实施各市州级文物行政部门应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负起本行政区域牵头抓总的主体责任。
应组织做好以县域为单元、以市域为汇总的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我局即将按照国家文物局通知印发开展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的通知);应坚持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并重、维修和展示统筹的原则,依据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联合印发的《湖南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20-2022年)实施方案》,按照我局今年2月编报《重点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书》的通知要求(湘文物博〔2020〕16号)和各县已编报的三年行动计划,紧密结合革命文物现状和县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布局,分轻重缓急做好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的储备;应协调加大市县级财政对革命文物特别是革命文物的省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项目依规有序顺利实施,确保项目高质有效科学实施。
二、优化做好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审核审批根据国家文物局对革命文物保护项目计划书编报的新要求,结合我局印发的《湖南省文物保护项目管理与服务指南》(湘文物保〔2020〕48号)规定的项目实施六个阶段工作要点,就优化做好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的审核审批,明确以下要点:(一)《湖南省文物保护项目管理与服务指南》规定的年度保护项目计划书中,属于革命文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包括修缮工程、展示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环境整治工程,下同)计划书、革命文物的馆藏一级文物保护项目计划书,其计划书应由项目业主单位按照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保护项目计划书的新范式(见附件1)编制。
论地方性法规的“政策化”倾向
论地方性法规的“政策化”倾向作者:孙述洲来源:《人大研究》2022年第04期2010年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主要依靠政策治理的时代一去不返,法律作为治国重器走上前台。
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法规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全国人大修改立法法,授予设区市地方立法权,点燃了地方人大立法激情,地方性法规总体数量大幅增长[1]。
但是,与这种立法热形成反差的是,地方性法规质量却并不尽如人意,表征之一是,大量地方性法规从出台之日起即陷入“沉睡”,实施效果令人担忧[2]。
在影响地方立法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地方性法规的“政策化”倾向便是较为突出的一个。
本文拟就地方性法规的“政策化”倾向及相关问题作粗浅探讨。
一、法律[3]与政策的主要区别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4]。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5]。
尽管法律与政策都属于国家上层建筑,都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特点,在国家治理中都发挥重要作用,但二者仍存在明显区别。
(一)制定主体不同。
政策的制定主体是党、国家机关或特定组织,呈现出多元特点,而法律的制定主体只能是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立法机关,其他任何机关不能制定法律。
(二)规范性不同。
法律首先是一种行为规范,规范性是其首要特性。
从法的基本属性来看,“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6]。
马克思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
”对行为而不是精神、道德抑或行为主体如公民、法人等进行规范,法律由此区别于道德规范和政策文件。
作为行为规范,法律规则有其严格的逻辑结构,包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行为模式规定人们可以作为、应该作为、不得作为的行为方式[7],对行为主体的具体行为作出规范和指引。
法律后果对行为主体的行为作出确定的评价,常常表现为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撤销、赔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7.30•【字号】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4号•【施行日期】2021.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4号《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于2021年7月30日经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7月30日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2021年7月30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利用本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彰显湖南作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革命摇篮的历史地位,发挥红色资源培根铸魂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红色资源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红色资源中涉及的文物、档案、历史建筑、烈士纪念设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红色资源,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所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下列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以及蕴含其中的重要精神:(一)重要机构、会议、事件、战役、战斗的遗址或者旧址;(二)重要人物和具有重要影响的英雄烈士的故居、旧居、活动地、墓地、殉难地和遗物;(三)烈士陵园和纪念堂馆、碑亭、雕塑、塔祠等纪念设施或者场所;(四)重要的著作、手稿、文电、报刊、影像、文件、宣传品等文献资料和档案资料;(五)重大事件和重要事迹,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等;(六)其他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
第四条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遵循尊重史实、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永续传承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将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开展本辖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文物、退役军人事务、档案等红色资源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红色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在同级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建立的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和指导下,根据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红色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工作。
财政、发展和改革、教育、乡村振兴、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民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应急管理、网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相关工作。
第七条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席会议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等事项提供咨询、论证、评审等意见。
第八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志愿服务。
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公益基金。
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展社会监督。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红色资源的义务,不得破坏、损毁、侵占或者歪曲、丑化、亵渎、否定红色资源。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进行劝阻、投诉、举报。
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对投诉或者举报进行处理。
第十条对在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一条省人民政府应当推进跨境、跨省合作交流,促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交流合作,推进共建共享。
第二章调查与认定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对红色资源实施名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红色资源名录应当载明红色资源的名称、类型、历史价值、产权归属、保护责任人等内容,其中不可移动红色资源还应当标注地理坐标及相应的界址地形图。
第十三条红色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开展红色资源普查和专项调查工作,建立数据库。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向红色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列入红色资源名录的建议。
第十四条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席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按照认定标准和程序进行评审,拟订列入红色资源名录的建议名单。
红色资源中涉及的文物、档案、历史建筑、烈士纪念设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的,直接列入省级红色资源名录的建议名单;被确定为市、县级的,分别直接列入市、县级红色资源名录的建议名单。
建议名单应当向社会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席会议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提出列入红色资源名录的名单,由同级人民政府公布。
第十五条红色资源名录实行动态调整。
对已列入名录的红色资源,因灭失、损毁等原因致使价值丧失、降低的,由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席会议提出调整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公布后调整;对新出现的红色资源,依照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程序,及时列入红色资源名录。
第十六条红色资源的调查、认定、调整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门会同文物、退役军人事务、档案等部门拟订,经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席会议研究后,由省人民政府公布。
第三章保护与管理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时,应当体现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
第十八条不可移动红色资源自公布之日起一年内,由公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合理划定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保护范围内禁止以下行为:(一)生产或者储存易燃、易爆、放射性、腐蚀性危险物品;(二)排放污染物,倾倒、焚烧垃圾和其他废弃物;(三)采石、采矿、爆破、钻探、挖掘;(四)开展与红色资源环境氛围不相协调的经营、娱乐等活动;(五)其他影响、危害、破坏红色资源安全、历史风貌和环境的行为。
禁止擅自拆除、改(扩)建、迁移不可移动红色资源。
第十九条红色资源管理部门对列入红色资源名录的遗址、旧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设置保护标志。
保护标志的样式由省文化和旅游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席会议研究后确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涂污、损毁保护标志。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需要,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购买、产权置换、接受捐赠等方式取得红色资源所有权,或者在产权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合理补偿、租赁等方式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
第二十一条不可移动红色资源实行保护管理责任人制度。
保护管理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红色资源保护管理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二)无保护管理机构的,管理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三)集体所有的,所属集体组织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四)私人所有的,所有人及其管理使用人为责任人;(五)权属不明确的,由红色资源管理部门指定责任人。
第二十二条不可移动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开展日常保养、维护和巡查;(二)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维修保养、宣传教育等工作;(三)采取防火、防盗、防雷击、防坍塌、防水损等安全措施,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抢救保护措施;(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保护责任。
红色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与保护管理责任人签订红色资源保护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二十三条红色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管理安全检查监督制度,制定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二十四条红色资源收藏单位应当建立藏品档案,根据馆藏红色资源保护的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报红色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国有不可移动红色资源由使用人负责修缮、养护,非国有不可移动红色资源由所有人负责修缮、养护。
可移动红色资源的修复、养护由所有人或者使用人负责。
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
对存在坍塌、损毁、灭失等危险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开展抢救性保护和修缮、修复。
可移动红色资源的修复、复制、拓印,应当遵守相关技术规范。
第二十六条检察机关依法在红色资源保护工作中开展公益诉讼。
第四章传承与利用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文物、档案等部门和社科研究、高校等机构,应当组织开展红色资源理论研究,加强档案整理利用研究,挖掘本省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
第二十八条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支持红色资源理论研究成果、红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发行。
鼓励出版单位开展红色资源理论研究成果、红色主题出版物的出版策划和宣传推广,开发融媒体出版物,组织红色主题阅读活动。
第二十九条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应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通过新闻报道、开设专栏、发布公益广告等方式传承利用红色资源,并创新传播方式,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应当支持红色主题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通过文艺精品创作扶持等机制,加大扶持力度。
鼓励文艺表演团体、文艺工作者、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开展红色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展演展映等活动。
鼓励在本省首发、首演、首映、首展优秀红色主题文艺作品。
红色资源的主题创作、传播交流、展览展示、影视拍摄等,应当防止过度商业化、娱乐化,杜绝低俗化。
第三十一条教育部门应当将红色资源传承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内容。
学校应当将红色资源传承纳入日常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遗址、旧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
第三十二条红色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支持单位、个人依法获得红色资源知识产权,依法开展红色资源的史料收集、理论研究、图书出版、影像拍摄等宣传教育与传播交流工作,发挥红色资源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旅游,支持红色资源工程项目建设,完善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当加快红色旅游精品体系与配套服务建设,指导旅游企业开发、推广红色旅游线路、产品和服务,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加强红色旅游秩序监管,促进红色资源传承利用与旅游融合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会同文化和旅游部门合理布局红色旅游交通线路,重点推进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精品线路与高速公路、主要交通干线的连接,完善公路红色旅游交通标志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