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把盐藏起来_教(学)案
把盐藏起来教案
把盐藏起来教案班级:三年级题:《把盐藏起来》目标知识与技术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猜想与假设,通过设计对如实验,明白加热、搅拌、研碎等方式能够使盐溶解得更快。
进程与方式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加速盐溶解的方式。
经历“问题——假设——实验——汇报的科学探讨活动的进程。
情感与价值培育勇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情愿合作与交流,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重点通过对如实验进程,使学生明白得加速溶解的方式难点对如实验进程中各类相同条的操纵材料盐、冷水、热水、筷子、烧杯、实验记录单步骤进程概述大体结论学习策略情景导入猜猜看,小红军是如何把盐藏起来运到山上的?多媒体播放(闪闪红星,小红军带盐的故事),提出猜想【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探讨新知自主探讨,合作闯三关:第一关:探讨小红军如何藏盐?第二关:探讨加速食盐溶解的方式第三关:联系实际学科学,依照学生的汇报小结出“像盐如此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并板书溶解的概念:像盐如此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板书)依照学生的汇报,搅拌、加热、碾碎。
还有几种方式合用。
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红军是如何把盐藏起来的?交流自己的猜想,选出最正确猜想并简单的说出理由……【设计方案,集体交流】用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小组为单位到材料超市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实验材料。
在实验揭秘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如何能帮小红军将盐尽快的溶解在水中?【总结评判,知识运用】拓展训练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伶俐,他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
那么,盐该如何掏出来呢?让学生下先进行猜想,试着探讨,并记录下来。
学习小结像盐如此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加速溶解的方式有搅拌、加热、碾碎教学跋文:本是以一个故事“小红军巧带盐”而引出教学内容的。
故事说:一年冬季,仇敌把红军封锁在山上,红军缺少食盐。
小红军扮装成农人下山去买盐。
买盐返回时,仇敌搜寻很严。
如何办?小红军急中生智,到农人家里把盐倒在锅里,然后通过封锁线时,仇敌没搜寻出什么东西,就放他过去了。
《把盐藏起来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把盐藏起来》导学案篇一:导学案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一个小男孩在家里捣乱,妈妈责备他后,小男孩把盘子藏起来的一幕。
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为什么要把盘子藏起来?他是怎么想的?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对别人有什么坏处?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把盐藏起来》,学会珍惜物品,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导学内容:1. 故事情节梳理:讲述故事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发展以及故事的结局。
2. 词语解析:诠释故事中出现的生词或生僻词,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进思想交流。
5. 作业安置:安置相关的作业,稳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导学活动:1. 故事情节梳理: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家里捣乱,妈妈责备他后,小男孩把盘子藏起来。
小男孩心想,这样一来,妈妈就不会再用这个盘子打他了。
但是,小男孩的妈妈发现了盘子被藏起来,责备小男孩不诚实。
小男孩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承认并道歉。
2. 词语解析:诚实、守信、珍惜、责备、隐藏等词语的诠释和用法。
3. 思考问题:小男孩为什么要把盘子藏起来?他的做法对他有什么好处?对别人有什么坏处?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是什么?4. 教室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诚实守信的作文,总结故事中的启迪和教训。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珍惜物品的价值,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希望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能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珍惜身边的一切。
《把盐藏起来》教案
把盐藏起来教学目标:(1)、经历对盐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过程,经历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对试验所需要条件的猜想能力;(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3)培养敢于和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等科学态度;(4)引导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具准备:(1)、《闪闪的红星》片段,教学课件;(2)、粗盐(用冰糖块代替)、水、热水器、玻璃棒、烧杯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我们科学课的特点是: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今天我们学习《把盐藏起来》,简介食盐的小知识(片2),1933年冬敌人把红军封锁的山上,老红军宋爷爷和小红军潘冬子下山去买盐,回来的路上碰到敌人搜查。
观看《闪闪的红星》片段(片3)。
二、猜想与假设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怎样才能加快盐的溶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1、小心求证: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要条件相同,水一样多、盐一样多、同时放入。
实验要求: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分工合作;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果;并写在“小小科学本”上。
知识点:像盐这样“消失”到水里的现象就是溶解。
2、猜想结果:小红军把盐藏在水里,浇在棉衣上;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生活中洗衣、吃糖等都是溶解。
四、总结与交流先让学生总结知道了什么?哪里还有疑问?同学们,一堂有趣的科学课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我们知道了像盐这样“消失”到水里的现象叫做溶解,知道了利用搅拌、加热、碾碎这些方法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更主要的是我们学到了大胆猜想,科学求证的学习方法。
小红军利用盐可以溶解的特点,把盐溶解到水里,再把盐水渗到棉衣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小红军是如何把盐还原回来的?下节课《水落“盐”出》我们共同学习。
看一下小红军潘冬子的光辉形象。
资料袋:1、盐的饱和溶解度,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是太大!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克。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范文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范文篇一、《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范文教学内容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对盐的溶解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实验器材每组:食盐一小杯、烧杯二个(大小一样)、筷子一根、水壶一个(盛水)、勺子二把、水槽一个。
教师:热水一壶、大烧杯一个、盐一小杯、勺子一把、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你们以前上科学课看过电影吗?今天上课前谭老师带大家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闪闪的红星》,电影讲述的是1933年冬天,敌人把红军封锁在山上,红军缺少食盐。
一名小红军潘冬子和一名宋爷爷奉命给红军送食盐的故事。
他们完成任务了吗?课件:播放电影片段。
2.电影好看吗?小红军完成任务了吗?你有什么疑问或问题吗?学生提问:小红军是用什么方法把盐带上山的呢?是啊!小红军把盐藏在哪儿带上山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四单元第一课:把盐藏起来板书:1 把盐藏起来(二)自主探究一1.猜想与假设:小红军用什么方法把盐藏起来的呢?请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2.分析与解释:在同学们的这些想法中,你认为哪些方案是不可能的?哪种方案是最有可能的?为什么?(课件:把盐藏在水里。
)3.实验与验证:盐能藏在水里吗?我们得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老师这已经准备了一个盛水的烧杯和一些盐,下面我把一勺盐放进水里,请大家仔细观察盐在水中的变化。
(老师演示实验)4.实验揭谜:哪位同学说说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课件:实验情况:盐在水中不见了。
)像盐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三)自主探究二1.提出问题: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里,可是他当时的处境一定非常危急,需要尽快地将盐溶解在水中,请分组讨论一下,小红军用什么办法才能将盐尽快地溶解在水里呢?板书:尽快(1)小组讨论。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
《小红军巧带盐》
1、出示课件(1):水与盐的故事
思考:小红军是如何把盐藏起来的?
2、猜测:怎样让盐更快的融化到水里?
猜测a:碾碎
猜测b:加热
猜测c:搅拌
3、假设:a、碾碎能让盐更快的融化到水里。
b、加热能让盐更快的融化到水里。
c、搅拌能让盐更快的融化到水里。
1、出示课件(2),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 结论:碾碎、加热、搅拌都能加快盐的融化。
2、溶解:像盐这样“消失”到水里的现象就叫做溶解。
3、表达与交流。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
出示:1、妈妈用洗衣粉。
2、医生配药。
3、小朋友吹泡泡。
?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小红军把盐溶解到水里,再把盐水渗入到棉衣里,躲过了敌人的封锁,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碾碎
加热加快盐的溶解
搅拌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兴趣浓,好奇心重。
但由于年龄小,在分组实验中,考虑实验的条件不全面,不完整,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提醒,在此类课中要不断加以改良。
《把盐藏起来》优质课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把盐藏起来》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的第一课。
本册的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的单元。
本课用“小红军巧带食盐”的故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猜想并深入探究,为下节课“水落盐出”做好铺垫。
【知识目标】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经历对盐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过程,进行对比试验,培养学生对实验所需要条件的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了解科学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过程,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理解实验过程中要对单个变量进行控制。
说的明白点懂得前提条件和不同的条件【教学准备】食盐、冷水、热水、玻璃棒、烧杯、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充满挑战与刺激的闯关游戏大家喜欢玩吗?(喜欢)。
想不想参加呢?(想)。
好,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科学大闯关》,好吗?闯关之前提出要求掌握教学目标陈苗(好)。
好,大家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准备好了)。
激情导入,很不错!借鉴!许素文第一关(放幻灯片):看谁懂得多。
1、老师引导: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它是可以吃的,谁想来尝一尝?尝完了要给大家说一说它的味道怎么样,你认为它是什么?有人愿意来试试吗?2、同学品尝并发言。
此环节开场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即,不能随便品尝实验室里的东西.许素文3、每小组派一名同学来老师这领一份样品,学生发言,说出对它有哪些认识和了解。
老师宣布:第一关,闯关成功。
老师给大家增添一些关于盐的小知识作为奖励(放幻灯):粗盐和细盐。
第二关(放幻灯片):智力猜猜猜。
1、首先来看一段与盐有关的小故事:小红军巧带盐。
设计闯关模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很好。
韩翠红2、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主题(板书课题:“把盐藏起来”。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通过加热、搅拌、研碎等方法使盐溶解得更快。
2.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加快盐溶解的方法。
经历“问题——假设——实验——汇报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3.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看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过程,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盐、搅拌棒、冷水、热水、烧杯、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
1、观看电影《小红军巧带盐》。
2、提出问题师: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呢?师: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怎样加快粗盐的溶解呢?3、生交流。
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1、师生交流,探讨实验方法师:想法不错,可是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在科学上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
下面我们就以搅拌为例,小组讨论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如何来做实验?1)小组讨论2)汇报3)小结:在对比实验中相同条件可以有很多,但是不同条件我们只能控制一个,这样我们才能得出结论。
师:刚才我们是以搅拌为例,来说的这个实验,那加热和研碎可不可以做对比实验呢?2、设计方案、实验研究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张实验单,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先确定一下研究问题,再讨论一下如何来设计这个实验。
1)分组讨论、填写实验单。
2)领取实验材料3)实验研究3、交流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师:很多同学已经做完了,下面就把你们的实验向大家汇报汇报,哪一组先来。
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加热、搅拌、研碎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加快溶解。
三、拓展活动师: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溶解?那些情况用到了加快溶解的方法?生汇报四、本课总结师:谁能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交流。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
参加了惠济区科学优质课评比后,我的感受更多了。
教学《把盐藏起来》一课,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大胆猜想“小红军把盐藏到哪里了?”。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范文3篇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范文3篇《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范文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范文篇1教材分析:《把盐藏起来》是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的第一课。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实验。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的单元,本节课用“小红军巧带盐”的故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猜想并深入研究,为下节课“水落盐出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1、知溶解的概念。
2、对食盐溶解的快慢提出猜想与假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加热、搅拌、碾碎三种方法可以使盐溶解得快一些。
能力目标: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应用”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情感目标:培养敢于和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等科学态度。
法制目标:通过战争年代与现实生活水平做比较,使生能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
知在生活中应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盐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盐、搅拌棒、冷水、热水、烧杯、钥匙、蒸发皿(盛盐用)、量杯、水槽。
教学过程:一、影片引入1、观看电影《小红军巧带盐》片段。
师:提出问题,小红军完成了什么任务?生:回答师:根据学生口述故事情节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准备电影片段,学生进行精彩的观看,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电影片段造成的悬念,有助于学生进行大胆猜想,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学习新知、开始实验。
1、研究盐能否藏在水中师:提出问题,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设计实验验证。
《把盐藏起来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把盐藏起来》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阅读文章《把盐藏起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掌握其用法和意义;
3. 回答文章中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导学步骤:
1. 阅读文章《把盐藏起来》,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 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标题,试着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3. 分析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查找其含义并记忆;
4. 回答以下问题,检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 作者为什么要把盐藏起来?
(2) 文中提到的“盘子”和“碟子”有何区别?
(3) 作者认为家里有了宠物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4) 你认为文章的结尾有何含义?
四、拓展延伸:
1.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描述一下;
2. 你认为家里养宠物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
3. 你觉得文章中的建议对你有帮助吗?为什么?
五、课后作业:
1.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养宠物的看法;
3. 查找一篇与养宠物相关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后继续加强进修,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李卫华《把盐藏起来》教案
把盐“藏”起来教案教学目标: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食盐、烧杯、搅拌棒、凉水、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充满挑战与刺激的闯关游戏大家喜欢玩吗?(喜欢)。
想不想参加呢?(想)。
好,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科学大闯关》,好吗?(好)。
好,大家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准备好了)。
第一关:智力猜猜猜。
首先来看一段与盐有关的小故事:小红军巧带盐。
(观看影片)接下来我们就来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主题(板书课题:“把盐藏起来”。
)二、自主探究1、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小组交流)下面,请大家来说说,小红军到底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
(举手发言)。
看来大家一致认为,小红军把盐放到了水里,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对不对?接下来我们就亲自动手做一做。
下面请先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实验材料有哪些(放幻灯)。
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实验要求(放幻灯)。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这些实验材料验证一下盐是否真的能消失在水里。
好,实验开始。
2、实验揭秘小组内实验。
老师提示:好,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说说看在刚才的实验中你是怎么操作的,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现象?(学生汇报)。
老师总结:对,同学们观察的都很认真,盐真的能化在水中,放到水中的盐慢慢的就消失了,那么像盐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幻灯片:像盐这样“消失”到水里的现象叫溶解)。
下面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这里用了一个双引号“”,那谁能说说看这里的消失为什么要加上“”呢?(学生发言)。
老师评论:对了这里的消失不是真正的消失不见了,而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了,其实是它溶解到了水里。
好,同学们,看来这第一关我们都猜对了,老师宣布,第一关闯关成功!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第二关:比比谁最快!3、探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同学们,刚才的故事当中,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中,让敌人看不到盐,但当时一定时间紧迫,处境非常危急,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看看怎样能帮小红军将盐尽快的溶解在水中,以免耽搁时间被敌人发现?(学生讨论,交流汇报)老师总结:大家的想法都非常好,老师这里给大家进行了一下总结,要帮助小红军快速把盐溶解到水里,有这些方法,我们来看大屏幕(幻灯片:1、用玻璃棒搅拌2、把盐放入热水3、把盐研碎),这些方法到底管用不管用呢?得通过实验来验证,现在请每个小组任选其中一种方法来验证。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课《把盐藏起来》,教材38---41页教学目标:1、经历对盐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过程,经历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实验所需要条件的猜想能力。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培养敢于和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等科学态度。
4、引导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重难点:对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试验。
材料超市:热水冷水玻璃杯小棒食盐勺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由食用盐的常识谈话导入二、自主探究实验一、盐能不能藏在水里师:刚才我们读了小红军的故事,有同学说把盐藏在水里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你怎么会想到把盐藏在水里呢?师:盐真的可以化在水里吗?师:盐到底能不能化在水中,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盐在水里的变化,得出溶解的概念。
(食盐颗粒慢慢变小,变少,最后看不见了)像盐这样“消失”在水里的现象就是溶解。
板书:溶解实验二、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法(搅拌)1、当时小红军的处境一定很紧急,那怎样才能加快盐的溶解呢?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生:我知道,把盐放在水里搅一搅,会快些。
把盐放在热水里会化得快一些。
我觉得如果又搅拌,又用热水的话,可能溶解得会更快一些。
总结并板书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热水2、用实验来验证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师:如果我们假设(搅拌)能够加快溶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这个实验呢?(用两个杯子,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为什么要用两个杯子?因为要进行比较才能知道搅拌溶解得快一些)同学们,科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也用了比较、对比的方法来证明这个问题,你们能想到这儿,真的很了不起!3、那做这个实验又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4、既然是对比实验,那么在对比实验中我们要提倡公平原则,在比较的时候有许多条件是相同的,相同条件是什么?讨论得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并填写记录表。
5、嘴动不如行动,就请大家动手来验证你的猜测吧!(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要认真观察,并继续填写好实验记录表,实验开始吧)现在我想知道同学们刚才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规律,哪一组先告诉大家。
教学设计:把盐藏起来(5篇)[修改版]
第一篇:教学设计:把盐藏起来《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司利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
2、能力目标:经历对盐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过程,经历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实验所需要条件的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于探究事物的欲望,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合作交流,了解科学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通过实验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
难点: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理解实验过程中要对单个变量进行控制。
【器材准备】教师演示用:粗盐、细盐、筷子、烧杯、冷水、热水、实验报告单、勺子等。
小组实验用:粗盐、细盐、筷子、烧杯、冷水、热水、实验报告单、勺子等。
课前交流: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愿意)愿意的,请举手!”下面我们来玩儿一次猜谜语游戏,看谁最聪明。
老师现在开始出题,请认真听!师:人身上啊,有四件宝。
今天老师带来的谜语就跟这四件宝有关。
师:第一件宝:东一片,西一片,隔个山头不见面(耳朵)孩子们反应太快了!师:第二件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眼睛)孩子们真棒!老师很欣赏你们!师:第三件宝:红门楼,白门楼,里面坐个胖宝宝(嘴巴)你们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师:最后一次机会,看哪位同学能抓住。
小白孩,住高楼,看不见,摸不着(脑子)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师:这四件宝合起来就是一个“聪”字。
让耳朵多听、眼睛多看、嘴巴多说、心里多想,巧用这四件宝,日日用,月月用,天长日久,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希望在这节课上,每位同学的表现都是最棒的!师:宣布上课开始!【教学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认识粗盐、细盐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想)一起来看看。
(生:盐)师:你们知道盐有什么特点呢?生:(是盐,味道很咸、颜色白、颗粒细。
)师:这是细盐,就是我们平时所吃的盐。
三年级科学下册 4.1《把盐藏起来》教案 大象版
把盐藏起来【教学内容】本课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课时,课本38~40页的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本课教学活动较多,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本课教学中在第一次研究时,重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突出如何控制变量和如何设计方案。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这种由“扶”到“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
【教学目标】1、经历对盐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过程,经历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实验所需要条件的猜想能力。
2、知道盐能在水中溶解。
3、培养敢于和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等科学态度。
【教学的重、难点】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验证假设。
【器材准备】教师演示用:粗盐、筷子、烧杯、自来水(装水的桶)、热水、实验报告单、抹布等。
小组实验用:粗盐、筷子、烧杯、自来水、热水、实验报告单、抹布等。
【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入活动。
1、播放或讲述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造成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小红军怎样才能把盐藏起来安全地带上山呢?板书课题:把盐藏起来2、学生作出各种猜测。
如果你是小红军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
(这里面最好的办法是哪一个呢?)选用“材料超市”内的材料试一试。
小结:盐在水中“消失”了,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二、引导学生对快速溶解的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
根据故事设定的情景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盐尽快的溶解在水里?1、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里,他当时的处境一定非常危险,请大家讨论一下,怎样帮他将盐尽快地溶解在水里?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把盐藏起来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作者:潘丰田来源:尹庄镇东车小学点击:589次评论:0条-教学目标: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食盐、烧杯、筷子、热水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视频《闪闪的红星》中小红军带盐的故事,请大家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板书课题:《把盐藏起来》)二、自主探究1、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请大家分组讨论,选出我们的最佳方案(学生选择,并简单的说出理由)……看来大家一致认为,盐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通过实验来验证?那么,要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呢?(生交流)请各组组长来材料超市选择你们需要的材料。
2、实验揭秘。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对,盐真的能化在水中,那么像盐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板书:溶解)同学们,你们太棒了。
3、探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中,但当时处境一定非常危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样能帮小红军将盐尽快的溶解在水中?(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想法非常好,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得通过实验来验证,现在请个小组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大家真了不起,设计好了自己的实验,老师很佩服你们!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1)、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2)、分工合作。
(3)、用简单的语言填写实验报告单。
4、汇报交流。
谁能根据以上小组的汇报,对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总结一下?刚才大家参与得非常积极,实验做得很认真,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太棒了,下面让我们看谁想得多!5、联系实际学科学。
其实,溶解在我们生活中用途特别广,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三、拓展探究。
《1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
姓名:
单位:
《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书/大象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主题:《把盐藏起来》
课时:共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规定体现探究式的教学观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观。
《课程标准》有关本课的要求是:探究溶解现象,大胆猜想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的第一课时,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
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学情调查分析
由上表可见,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少部分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极少数学生知道加快溶解的条件。
因此要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究溶解现象。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学生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体会溶解现象。
2. 通过对比实验,知道加热、搅拌、研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盐的溶解。
3. 培养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善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评价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
课题:把盐藏起来
课时:1课时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要求是:
(一)科学概念
溶解以及溶解的快慢条件:搅拌、加热、碾碎。
(二)探究能力
1、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对问题的合理猜想,并根据猜想进行合理的科学实验;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会查阅、整理从书刊、互联网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盐消失的原因和大胆猜想与假设的科学精神;体会通过科学实验,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总结出科学结论的重要性;培养敢于和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等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把盐藏起来》是大象版科学课本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单元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第三个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对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训练。
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从“小红军巧送盐”开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并大胆尝试。
围绕盐的“隐身”与“现形”,以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与研究材料,通过对比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出溶解的意义及溶解快慢的条件,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从概念体系来看,本课所需要建立的科学概念有:
·溶解:像盐消失在水里的现象叫做溶解。
·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碾碎。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初次接触对比实验,如何在实验中控制好定量与变量,是难以把握的。
教师在不同的实验报告单上,规定了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这一环节虽然显得有些牵强,但有利于降低实验的难度,减轻学生探究前的心理负担,让他们顺利完成各自的探究活动,总结出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
2、通过实验,提高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敢于和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难点:
在对比实验中,对各种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粗盐、冷水、热水、搅拌棒、烧杯、研钵、药匙、实验记录单。
2.学生准备:笔、小科学家记录本。
3.课件:《闪闪的红星》送盐的片段、生活中有关利用溶解知识的图片。
【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实验报告单】
盐的溶解实验记录单
“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实验记录单
【补充资料】
(一)溶液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溶质)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与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如食盐水溶液中的食盐、碘酒中的碘。
溶液中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食盐水溶液中的水,碘酒中的酒精。
溶液放在密封容器中,只要温度、压强不变,无论放置多久,溶质都不会析出。
溶液有固态溶液、液态溶液和气态溶液。
锌和铜熔融在一起形成合金,两种金属原子互相混合而成为固态溶液,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等气体混合在一起形成气态溶液(也称“气体混合物”)。
通常人们所说的溶液是指液态溶液,以水为溶剂的溶液称为水溶液,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里的溶液,称为酒精溶液。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很多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
鱼就是依靠水中溶解的氧气而生存的,汽水就是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制成的。
(二)溶解
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溶质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如糖、肥皂溶解于水形成水溶液。
在溶质溶解于溶剂的过程中,一般伴有能量的变化,有些还伴有体积和颜色的变化。
如氢氧化钠(烧碱)溶解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少,硫酸铜溶解于水形成蓝色的溶液。
固体溶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与溶质的表面积、水的温度和混合溶液是否被搅拌等因素有关。
大多数固体溶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都随水的温度升高而加快,但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随水温的变化不明显。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未溶解的溶质跟已溶解的溶质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在温度和压强不变时,往饱和溶液里再加入溶质时,溶质不再继续溶解。
在温度和压强改变时,物质的溶解度也改变,因此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温度和压强而言的。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未溶解的溶质还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和饱和溶液相对的一个概念。
饱和溶液(其中未溶解的固体溶质)通过升温或添加溶剂,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而通过降温、在不饱和溶液里继续溶解溶质或蒸发掉一定的溶剂,这三种途径都有可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