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beba95a32d7375a5178047.png)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或补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
”课外阅读对学生拓宽视野,性情的培养,人生的成长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名品佳作,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但是,当前课外阅读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单一,兴趣不浓;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量难以保持;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课外阅读时间不断减少;阅读方法指导有效性不高;阅读效果反馈没有很好体现;家庭环境对学生阅读的导向作用不强等。
因此,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有效性指导已成为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雨果早就认为“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他还认为“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发展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语文学科的范畴,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启迪智慧,修身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理论依据教育部2001年7月正式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
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
“新教育理念”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负责,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e1af29790242a8956aece407.png)
六、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对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形成的理论成果能有效指导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这些成果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达到以下目标:
(一)为学生的发展储备知识。
每两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研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总结交流读书心得,逐步增强阅读能力。根据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和不同学段的课外阅读要求,探索阅读兴趣培养课和阅读能力训练课两大类型,并在实验中细化,并研究出适合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策略研究。
通过课题研究,形成8个课外阅读策略。即:预测策略;联结策略;提问策略;图像化策略;推论策略;读觅重点策略,统整策略;监控理解策略。
(三)语文课外阅读内容体系研究。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中有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非连续性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因此,通过此课题我们将建构课外阅读连续性文本内容体系和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体系。
读书,不仅能开拓视野,增添知识信息,了解和认识世界,还能满足儿童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的记忆力强,大量的阅读后,哪怕是囫囵吞枣的阅读,也能储备知识。当他们长大或工作时,会发现胃底层,有未来及得消化的丰厚的积存,从而大受裨益。
《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2c51b1bf111f18583d05aad.png)
《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及价值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它要求个体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现代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要求人们有独立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人们在当今知识总量以成倍速度递增的前提下,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有了自学能力,无论是知识更新的周期如何加快,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如何强烈,都可以运用自学能力去有效地掌握知识,开发独立思考能力。
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使所有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以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觉走到教学活动的最前沿,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1.社会发展的需要吕淑湘老师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
一个人一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始于青少年时代。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每一学段的“阅读”部分,都对课外阅读的字数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1 ~2 年级)是“不少于5 万字”,第二学段(3 ~4 年级)是“不少于40 万字”,第三学段(5 ~6 年级)是“不少于100 万字”。
也就是说,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 万字,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可是,纵观现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我们发现,学生读得最多的是那些功利性很强的教辅用书,如作文大全、作文选刊、作文向导等,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口袋书、漫画书。
笔者曾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三至六年级的学生竟然只熟悉哆啦A梦、柯男等卡通形象,不知道雷锋、赖宁,不知道四大名著,甚至分不清天文、地理、历史……。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25effcde80d4d8d05a4f76.png)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名称: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我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本地学生大多是郊区农村家庭,占学校人数的60%,前不久,我对所在学校五、六年级两个班65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很令人遗憾——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手段处被人遗忘的角落,处在令人尴尬的境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练兵场。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
这就是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故而,任何一位优秀学生无一不称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书”。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
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了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结题报告 ——杨才文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结题报告 ——杨才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3f61c1a1c7aa00b52acb4b.png)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结题报告镇安县西沟小学杨才文一、课题的提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农村小学生学语文难,写作文更难,喜欢写作文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阅读量少,积累的少。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更是为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作为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我们们,更希望读书能成为我们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好。
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二、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基础,提高阅读兴趣又是学会阅读的前提。
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适时的评价,提高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通过研究,使老师提高对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提高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探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三、课题研究调查课题开始,我们先对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我们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方案
![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5fabebd4d8d15abe234ecd.png)
遂宁市教育局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在确定实施方案之前,让我们共同回顾本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研究目标1、制定各年段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推荐书目及推荐说明。
2.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3、尊重小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建立多样化的阅读情感交流模式。
4、初步建立一个注重动态过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星级评估体系。
为达成上述目标,我们确定如下研究内容: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2、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研究3、小学生课外阅读途径的研究4、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5、小学生课外阅读情感的研究6、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一、研究思路我们采取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综合研究,着重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家庭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着力构建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操作模式。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我们发现,专家和老师所推荐的好书学生未必喜欢,家长为学生购置的书籍常被束之高阁,原因何在?学生不喜欢!了解学生阅读兴趣何在是开展有效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清楚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开展高效课外阅读的基础。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研究1、在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选择阅读内容,列出必读书和推荐书。
2、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学会选择,是学习与生活的必备能力。
教会学生选择,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我们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给学习定向——价值取向与个性发展方向,着重培养如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辨别阅读内容的是非,培养学生自觉抵制虚伪丑恶的能力。
(2)辨别阅读内容的优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培养学生把握自己发展方向的能力。
(4)选择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果断筛选,提炼重点的能力。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途径的研究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各门课程,获得终身发展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c486e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1.png)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阅读量不足、阅读质量不高等问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我国某地区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三个年级的1000名学生作为样本。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工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课外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环境等方面。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
三、研究结果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偏低,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阅读内容以故事书为主,科普读物和文学作品较少;大部分学生缺乏阅读计划和阅读方法。
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有:家庭阅读环境、学校阅读教育、同学间的阅读交流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策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 家庭方面: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并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2. 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加强阅读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社会方面: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小学生的阅读问题,通过举办各类阅读活动,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
四、研究局限与展望研究局限本研究仅针对某地区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可能受限;同时,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研究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地区、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差异;此外,还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e7175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0.png)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在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效果明显。
特别是课题组成员,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所带班级学生课外阅读成效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现将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措施(一)营造阅读环境。
学校环境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精心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学校门口的电子屏上定期播放有关读书箴言,劝学名篇,名句古诗等;学校广播古诗词等经典内容;每个班级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让缕缕书香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二)提供阅读条件。
大力促进学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馆实行全面开放,学生人手一张借书卡,周一至周五可凭卡借阅书籍,也可在阅览室进行自主阅读。
建立班级图书角,并进行个性化布置。
人人有书读,时时有书看的校园氛围已初步形成,大大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三)精选阅读内容。
对于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老师们给予正确价值导向,要求学生在择书的时候,考虑书籍的价值及适合度,培养学生辨别和择书的能力。
教给学生择书方法,精心推荐阅读书目,真正让一些文质兼美的课外读物、经典著作走近学生。
结合每个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目,丰富阅读内容,也使学生选择读物有了一定的方向。
(四)深入课型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的开发,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加课内指导的研究,逐步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的教学模式。
课外阅读指导包括经典诵读、主题阅读、阅读方法专项训练课、读书汇报课、读写结合课等。
二、具体研究内容一学年来,课题组有计划地开展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研究,课题组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反思总结,归纳提炼等活动,不断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法,初步构建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模式。
(一)诵读经典渲染氛围。
本学年坚持推广小学生“75首古诗词”诵读计划。
通过每天课前课后背古诗词,唱古诗词,利用班级中背诵比赛、校园广播听古诗词、校会等集会进行全校性诵读,连放学排队从教室到大门口的路上都是在诵古诗词,让古诗词的书香熏染整个学校的氛围。
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1篇)
![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d9fa0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7.png)
小学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1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语文教师深感语文学科真是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提高,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
这些现象,农村小学尤其突出。
虽然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农村学校以及教师的高度重视,各校也都在纷纷开展读书系列活动,掀起读书的热潮。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部分学生读书的热情,但成效并不乐观。
各项读书活动,表面上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参与面窄,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为了完成任务而活动。
语文老师常常抱怨,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没见到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
这个问题受到了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带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对此现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申报了市级课题《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作为课题组成员,笔者对所任教的年级进行了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1、了解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水平,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调查,针对学生读书情况,应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让课外阅读开展落到实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调查的对象:本校全体六年级学生及学生家长,各275人。
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一)学生问卷调查表(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三)家长问卷调查表(四)家长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五、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 农村学生阅读量偏少。
调查发现,一学期,读课外书1至2本占62.1%,3至4本占15.6%,5本及5本以上占12.3%;每天读书时间在10分钟左右占58.5%,20分钟左右占34.5%,40分钟左右占7%。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报告课题-开题报告书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报告课题-开题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b9de0cb352ea551811a68778.png)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负责人:卢海英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阅读教学分课、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得法于课,得益于课外”,前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容之一,而且也是课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外联系、校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
新课改实施以来,阅读的确被提到了较重要的地位,但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仍不容乐观,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小学生课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
课阅读就是“学教材”,只重视教材中篇目的学习,而忽视课外作品的阅读和积累;只重视课文的分析,而忽视课外相关容的渗透;只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
课外阅读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盲目择书,阅读容单一;不重积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
这样的阅读费时低效。
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确实令人堪忧。
我们必须要开放课堂,以课为点、课外为面,使课外和谐衔接;要使学生既从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学语文,又把课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即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互衔接,适当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们也发现,研究课阅读教学的很多,研究课外阅读的也不少,但理性地就如何把课外阅读衔接这个论题展开研究的人很少,两者如何整合也鲜有论述。
我们认为:目前,就教育现状而言,选择这个可操作的视角,探索如何将课外阅读整合起来,总结出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鉴于此,我们在我校进行“大阅读”特色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语文课阅读与课外阅读教学研究并申请“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立项。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147d2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e.png)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编号KTGL课题类型平湖市级课题课题名称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负责人研究单位XXXXXX管理员联系电话XXX照片课题组成XXX员课题中期报告一、开展课题的初衷及设想我校是一所年轻的新学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据了解,很多同学没有课外阅读的惯,之前,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
在平时的语文研究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词汇量少,语言平淡;怕写作文,一遇上作文就愁眉不展,不爱写日记;语病多,错别字、病句屡屡出现;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
我校在成立后的这两年来,利用拥有先进教学设备和先进教学理念,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及阅读指导活动。
可以说,近两年来,学生基本上都已具有了阅读的意识,家里的藏书多起来了,学生也变得更爱看书了。
但如何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效,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服务,这仍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着手实施本课题,希望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同学们的课外阅读情况,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阅读更有效。
二、课题实施情况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为了正确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近况,在课题实施之前,我们制作表格对全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个一个班进行了抽样调查。
为了凸起问卷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我们在表格上要求不用署名。
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出学生的阅读学生存在这样一些弊端: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课外阅读触及的范围窄;拥有的课外书太少;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妥等。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利用教师的示范感化。
要让学生热爱念书,教师首先热爱念书。
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热爱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生活中占什么位置。
因此,教师的示范熏陶感化不可小觑。
(2)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他们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
培养农村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培养农村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6ca4d5a844769eae009ed75.png)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南岗中心小学徐丹丹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关系是一个语文教学的老话题,早有定论。
阅读多、阅读广泛促进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也必须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时代在发展,电视、录像、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深深吸引,造成学生对文本的不喜欢。
因而学生厌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校老师比较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但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不问不管。
即使向学生发出课外阅读的号召,也不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
当前,对课外阅读指导与培养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师无从下手,也就畏而避之。
《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中期报告
![《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中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fb96fb2af90242a995e5c9.png)
《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
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
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不能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学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课题,旨在改变目前课外阅读的现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开展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该课题的成功运作对农村学生阅读的外部大环境的开发、整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语文学科阅读的内容整合方式、阅读指导方式、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改善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二、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适合我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策略。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主题阅读内容选择的课程体系。
(二)研究内容:1、用好教材这一“例子”,促使课内外有效衔接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
《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bd3f4910c22590103029d20.png)
《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报告阚各庄小学课题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其中小学阶段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享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资源缺乏.家长读书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素养?经过调查论证. 2015年5月我校向秦皇岛市教科所申请并立项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得到秦皇岛市教科所领导.县教研员地悉心关怀指导.在此我代表我们课题组向支持关心我们课题开展的各位专家、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科研工作富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
现将这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变革的需要.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
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
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2)扩充学生的阅读时间。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07948f71fe910ef12df878.png)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10级化学二班施俊庆 20101042110一、问题的提出我是从一所农村山区小学走出来的学子,在我生长的环境里学生、家长课外阅读的意识都比较淡漠,认为只要读好课内学习的书籍就行了,课外书属“闲书”,多读影响学习。
再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校根本就没有像城市学校那样学习环境更别说图书馆了,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极为有限,爱读书的孩子极少。
其次,沉迷于看电视。
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已经是迫在眉睫,因此,我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我的课题意在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使他们生活视野开阔,文化修养加强,个性心理健全。
通过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能,磨砺阅读意志,养成阅读习惯,真正让阅读达到“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升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的实效,从而避免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
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母语课程资源,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实践研究课题。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读书教育的研究。
就美国而言,并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读书策略的指导。
不仅如此美国小学还十分重视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尽量扩大读书的面和量,并且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意向自己选择书籍阅读,读书作业有两种组合类型,以“个人为主”的类型和以“读书俱乐部为主”的类型,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读书作业室工作。
他们所遵循的读书教学的思路是:读书的策略——读书的兴趣——讨论交流——讨论策略。
2、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工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991bc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9.png)
"农村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工作报告阚各庄小学课题组前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其中小学阶段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享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开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根底〞。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资源缺乏,家长读书意识淡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素养?经过调查论证, 2015年5月我校向市教科所申请并立项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与研究"。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得到市教科所领导,县教研员地悉心关心指导,在此我代表我们课题组向支持关心我们课题开展的各位专家、领导表示衷心地感!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科研工作富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到达了预定目标。
现将这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是社会开展的需要,教育变革的需要,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
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
2024年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_2
![2024年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_2](https://img.taocdn.com/s3/m/ae204b8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5.png)
2024年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2024年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1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
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加速学生读写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为充分了解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笔者进行了一次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通过调查,我发现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时间短,阅读面窄,而且阅读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一、课外阅读中的五大弊端阅读时间较少。
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普遍偏少。
无论是学习日还是双休日,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只能保证10分钟左右的课外阅读时间。
而学习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仅占x%,双休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也仅占x%。
每天坚持课外阅读1小时的则更少,学习日内仅占x%,双休日内也仅占8%。
阅读量不大。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大,学习日内每天只能坚持阅读300字至1000字,双休日也只能坚持每天阅读500字至字。
每天的阅读量达到5000字至10000字的学生还尚未出现。
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未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阅读内容不精。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如《字词句段篇章》《同步作文》及其他教辅类报刊等。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入眼不入脑的浅表性阅读,满足于过眼云烟式的娱乐性阅读,满足于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式阅读,而对那些真正能滋养心灵的经典书籍却很少问津。
阅读方式单一。
在调查所列的六种阅读方式中,学生普遍选择独立阅读形式,而其他几种阅读方式所占比例极低。
选择阅读占14%,合作阅读占x %,教师指导阅读占6%,探究阅读占4%,家长指导阅读所占比例最低,仅占x %。
阅读效果不佳。
笔者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指标为调查项目,通过数据整理,发现小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
如背诵新课标推荐的70首必背古诗文,学生能背10首的占61%,能背20首的占%,能背30首的占%,能背40首的仅占2%,能背50至70首的则为0;通读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骆驼祥子》(也仅是影视文学)之比分别为86%:%:14%:0;对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学生仅读其中的少数篇目,无人涉猎整部书籍;而深受都市儿童喜爱的《草房子》《长袜子皮皮》《彼得〃潘》《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等儿童文学作品,对许多农村学生来说更是闻所未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 : 刘艳侠 ]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教师通过自身的引领与指导作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活动中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对小学的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要求,即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背诵优秀诗文篇。
农村小学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有一定困难。
主要原因有:一是大部分农村家庭还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些知道了也因经济跟不上,没能为孩子备够足量的课外读物。
二是学生阅读面窄,一般都是看一些优秀作文而已,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是为数不少的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缺乏细读、研读的心理。
四是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综观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
科学而有效地开展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 研究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正所谓“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
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
我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
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书中自有黄金屋。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品学兼优。
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
未来社会需要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书呆子式的人物。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
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直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小学生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
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从时代的变化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世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
”语文教学中课程的改革、教法的更新,都无一例外地滞后于时代的变化发展。
进行广泛深入的自主性课外阅读,正是让我们的学生突破语文课堂的限制,走出象牙塔,认识缤纷世界和融入多彩时代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
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年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万名孩子从会计年度中拨给的亿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
早在年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
台湾从年月到年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作过有益尝试。
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一直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要搞好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使语文教学真正踏准时代的节拍,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语文教育家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