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
价值观念冲突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思想文化现象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
下面我们从什么是价值观念冲突入手,来概括和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的原因、表现、特点及其影响。
(一)价值观念冲突的界定
要弄明白什么是价值观念冲突,我们首先要从什么是价值这一问题谈起。
其次是价值观和价值观念,最后推导出价值观念冲突的内涵。
(1)价值
我们还是先来分析一下马克思关于价值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还指出:价值“表示对人的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与人的需要紧密联系的,反映了人与物之间的特定关系。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价值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1, 意义说。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的意义。
”
第2, 需要说。
“价值—这是人为了满足其需要和利益所需要的东西。
第3, 合目的说。
价值是符合系统目的,有助于实现目的的东西,这种目的是系统运动的客观指向。
也有理解认为价值是表征人类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合目的性。
第
4,
有用说。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
第5, 人说。
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人,并认为这一概括揭示了价值的实质。
人是万物之灵,人是最有价值的,具有最高价值。
第6, 效应说。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或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
这里的效应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效应。
第7, 合理说。
价值概念的含义是“应当”。
“应”指应该,“当”指正当性、合理性。
合理性是同必然性相符合的东西。
第八,关系说。
价值属于关系范畴,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在坚持第八种观点的同时,并认为这一观点还应包含以下几点:首先,价值产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中。
主体和客体的划分是不能绝对化的,它们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其次,价值并非静止、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关系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最后,价值哲学范畴意义上的价值是主体与主
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
也就是说,价值是个关系范畴,价值是个普遍范畴,价值是个动态范畴。
(2)价值观和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对价值现象的总的观点和看法。
是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改造世界、创造和享用价值的过程中形成并确立的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是人们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对象,对人们的价值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
价值观念就是指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的观念。
具体地
说,它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意向、基本观
念,如事物的好坏、利害、善恶、美丑等等。
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价值观念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特定历史时期价值的意识形式。
价值观念与价值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必须弄清二者的关系,价值观和价值观念的区别在于二者属于价值意识的不同层
次,而且在性质上也是不同的。
价值观念是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有明确价值追求的观念,是价值意识的中间层次。
是关于评价借以进行的各种标准的意识和观念。
价值观则是关于价值的一般的或基本的观点,是对价值本质的一般概括,属于价值意识的最高形式。
二者的联系在于价值观决定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价值观的表现。
价值观是一般,价值观念是特殊。
(3)价值观念冲突
在价值论视野里,价值观念冲突主要是指不同主体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即“多元论”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冲突。
实质上就是指价值观念之间的彼此否定和相互斗争。
价值观念冲突是基于人们持有的价值观念不同、评价标准的不同而引起的冲突。
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价值观念冲突是一种正常的客观的存在,我们不应害怕也不应回避它。
第二,价值观念冲突根源就在于主体多元化及其需要、利益和目标的差别,在于价值的多元化。
第三,当前,价值观念冲突既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也是深化社会转型的重要原因。
第四,价值观念冲突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我们应把它放在具体的情况下来考察。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之原因
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与激烈冲突,是当代人类文明进程的突出表现,是社会变革的必然的产物。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说明:
1、人们利益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的社会根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物质活动决定精神活动,一切思想活动动机的背后都隐藏着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利益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等方面,表现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
在各种利益关系中,最根本的是物质利益。
物质利益关系决定了人们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
利益关系不同会导致人于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等的价值标准的不同。
触动人们的利益关系必然会在价值观念上强烈地反映出来,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动会引起价值观念的变化。
改革的实质就是对人们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无疑会引起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以体与个体之间尖锐激烈的价值观念矛盾和冲突。
因此,价值观念冲突的根源必然是物质利益冲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了,与之相适应,价值主体也多元化了,国家(或集体)是价值主体,个人也是价值主体,国营企业是价值主体,其他非国营企业也同样是价值主体。
而在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的过程中,主体总是根据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进行实践活动。
2、社会制度规范是引起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的冲突的重要原因。
社会制度规范对人们的价值行为、价值活动起着制约作用,不同社会制度规范下的价值主体其价值行为、价值观念往往存在着很大差异和冲突。
新的制度、体制、规范的产生与旧的制度、体制、规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这必然会在价值观念上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
例如,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价值主体,一旦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往往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这表明,价值观念冲突实际上反映了新旧不同社会制度规范的对立和冲突。
价值观念冲突是对各种制度、体制、规范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折射反映。
3、历史文化传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的又一重要原因。
不同民族、不同群体都有由其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深厚文化传统。
历史文化传统是一种非常顽固的历史惯性,它积淀下来,渗入各民族和群体的心理、思维和行为之中,左右着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成为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思维定势和价值观念定势。
这难免会在不同民族或不同群体之间形成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冲突。
我国悠久
的历史文化传统也不例外。
4、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侵蚀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的外部原因。
外来文化的影响是形成价值冲突的外部原因。
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也随之涌了进来,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汇通的过程中,一些迥异于中华民族传统、迥异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也被某些人推崇和接受,这就使得东西方的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得以发生并不断加剧。
更为严峻的是,西方价值观念的渗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进行着双重的消解,即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的科学成分和我们过去它的僵化理解都有可能同时被消解掉。
这种双重消解的结果,并没有消除价值观念冲突,反而使得价值观念冲突愈演愈烈(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之表现
1、从时间维度即纵向上表现为旧与新、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念冲突。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至今仍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并与现代社会和现代的价值观发生着尖锐、全面而深刻地冲突。
比如:平等原则与贵贱等级原则的冲突;法治与人治冲突;现代民主精神与家长宗法观念的冲突;个性的全面发展与共性至上的群体原则的冲突;创造需求与保守心理的冲突;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冲突;竞争与中庸信条的矛盾冲突;物质利益原则与重义轻利原则的矛盾冲突等;同时,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的价值观念被否定、遗忘和背离,出现了较普遍的道德失范和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
人们的整个价值体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文化中的腐朽的价值观念仍然存在,直接影响着社会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在尴尬中面临着当代中国转型期的选择和人们重新的认可。
2、空间维度即横向上表现为中与外,民族化与全球化的价值观念冲突。
一定的价值观念根植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基础,同时,又是一定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的体现。
西方价值观念同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发生着尖锐的冲突。
主要表现在: 西方崇尚外在的超越,崇尚自我奋斗。
西方价值观念从人的个体本位出发,把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我价值,并主张通过个人的奋斗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推崇个人自由,把自由看成是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是把人的价值归结于道德价值,个体的人生价值集中地表现为道德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与超越。
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中
关于人的价值的终极关怀和最高理想;根本上说,西方价值观是以个人主义为其思想基础的。
西方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重利轻义。
中国以集体主义为其思想基础,基本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
在全球化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冲突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在淡化,而民族主义、民族传统的特点在加强和突出。
二是当今时代不同民族价值观念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展现,冲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展开。
三是随着人员的国际性流动,经济机构的跨国界活动,使各种价值观念与他的主体活动结合在一起,更具有了实践性力量的特征。
3、从价值观念冲突的自身来看表现为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实现方式的冲突。
价值目标冲突主要表现在,功利性价值与非功利性价值的矛盾冲突。
功利性价值即人们讲求实惠,注重行为是否对增进行为主体的物质利益具有功用;非功利性价值一般表现为对功利性价值的超越,表现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种对立和冲突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冲突根源在于价值标准的冲突。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的价值标准基本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着集体土义的原则和奉献精神。
而现在我国的价值标准则是多元的,有社会主义的,也有资本主义的,还有封建主义的;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有中华民族的,也有西方的,呈现出多元局面;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的矛盾和冲突表现在价值选择上,就是个人的价值选择的多样性与社会要求的统一性的矛盾和冲突,价值实现方式的冲突主要表现在,目的性价值与手段性价值的矛盾冲突。
目的性价值和手段性价值主要是指以主体直接希望或要求的价值物的实现为目的性价值,而构成实现这一价值的诸多条件、中介的价值则为手段性价值。
4、从价值主体的视角表现为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等价值主体以及同一价值主体自身的价值观念冲突。
从价值主体角度来考察,一切价值冲突均表现为主体自身的价值冲突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两种基本形式,而主体自身的价值冲突则是主体之间价值冲突的折射和反映,即价值主体在价值选择时所处的矛盾境地。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这种基于不同利益与不同需要基础上的个人价值观念之间发生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在价值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价值主体则是个人,人类的一切活动也就是个人追求价值、创造价值、拥有价值的活动。
然而,个人在活动过程中,总要受到来自于其他个人的制约,来自于他人所组成的群体、集体的制约,这就形成了作为价值主体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个人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活动的主体、价值主体的多层次、多样
化、多元化是造成主体自身和主体之问的价值冲突的前提。
(四)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之特点及其影响
1、价值观念冲突的特点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不仅局限在道德领域,而是广泛地存在于政治、法律、道德、思想观念、文化等各个领
域。
呈现了一种完整意义上价值观念冲突。
不仅有个体与整体利益的冲突,也有个体利益之间的冲突,甚至统一主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和追求,。
人们的价值冲突不仅表现在行为层面,表现为人们行为的冲突,而且表现在思想、观念层面,表现在人们思想观念的冲突。
不仅表现在思想、观念的表
层,而且表现在思想观念的深层,涉及到根本的价值观念,涉及到理想、信念和信仰。
全球化和社会转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不仅扩展了人们的活动领域,使更多的对立、关系和矛盾进入人的实践圈和人的思维领域,而且扩展了人们的思维空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并促使人们把这种思考付诸实施,这种认识和实践域的扩展,延伸了人们价值认识和价值选择的空间,价值冲突在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的展开也就难以避免。
社会生活的日趋多元化为多元价值的生成提供了土壤。
在转型时期,价值冲突必然会普遍地存在,长期地存在。
呈现了广泛性、复杂性、深刻性、持续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2、价值观念冲突的影响
(1)价值观念冲突的正效应
价值观念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历史必然性。
但“价值观念的冲突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它的历史意义” “假如人们的价值观念一成不变,那么社会生活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需要破除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旧的价值观念,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对旧的价值观念的挑战与冲突,为人们提供了多种价值参照,有利于人们进行实事求是的价值选择,有助于提高人的劳动自主性。
必然赋予人以平等、自由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提高了人的自主活动能力。
自我意识、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科塞尔从齐美尔“冲突是一种社会结合形式”的命题出发,广泛探讨社会冲突的功能。
他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冲突具有保证社会连续性、减少对立两极产生的可能性、防止社会系统的僵化、增强社会组织的适应性和促进社会的整合等正功能。
美国的社会
学家L·科塞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中指出:冲突绝不仅是一种破坏社会稳定与整合,单纯只引起变迁过程的因素,冲突对于社会的团结、一致、稳定、整合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一些情况下,社会冲突具有促进社会整合,防止社会系统僵化,增强社会组织适应性等“正”功能:充分发挥冲突“正”功能的社会效用,关键在于构建整合社会冲突的利益均衡机制。
并且提出了著名的“安全阀”理论。
他认为敌对的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的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像锅炉里过量的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出而不会发生爆炸一样,不仅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
还论述了群体间的冲突、群体内部冲突的作用、形式及冲突的正功能。
冲突对社会具有整合、稳定的功能,能促进新群体的形成,促进新制度和新规范的建立。
(2)价值观念冲突的负效应
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与冲突,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自主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它所带来的负效应也是不可低估的。
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现实利益的诱惑与驱使,价值观念发生着尖锐的冲突。
表现在人的内心世界就是外在功利与内在精神的矛盾冲突,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个体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的冲突等。
它实质上反映的是对价值定位的困惑,即价值主体的价值追求是外在的物质、利益、享受,还是追求超越物质的内在的人性、思想道德、精神境界的提高。
价值主体往往无法平衡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实现就处于左右摇摆的困惑之中。
价值观念冲突必然给人带来一丝难以抉择的内心痛苦,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的主体性迷失。
社会转型带动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冲突,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冲突又反过来促进社会转型,但它又不完全是好的、有利的一面,还有不利的一面。
价值观念冲突作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利益冲突的反映,必然反过来加剧这种利益冲突。
坑蒙拐骗,走私贩毒,危害社会。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权力意志主义盛行,违法乱纪现象严重。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欺诈勒索、贩毒吸毒,卖淫嫖娼、封建迷信等腐败和丑恶活动死灰复燃,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
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紊乱。
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冲突错综复杂,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多元价值观念同时并存,相互消融、碰撞。
使人们对核心价值观念体系难以形成普遍的认可和共识,在当前矛盾突显和风险多
发的时期,情况错综复杂,噪音、杂音增多,各种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严峻挑战。
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不到应有的主导和统领作用,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混乱。
(3)科学认识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
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价值观念冲突所带来的双重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内在依据。
社会矛盾的发展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它们因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矛盾越来越激化,朝着不利于事态均衡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矛盾的消极作用;二是矛盾越来越缓和,朝着有利于局势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矛盾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价值观念的变化中主流又要看到其支流。
我们要自觉地有目的地弘扬主流的一面,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矛盾的积极作用,逐渐建立起适合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
我们要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的进行积极有效合理的引导和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