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
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管理规程
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管理规程一、目的为了规范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的管理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实验室的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三、职责实验检测人员四、内容1.检验记录1.1 检验记录为检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及运算等原始资料。
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准确、真实、及时。
1.2.检验记录书写要求:1.2.1 检验记录内容必须真实,记录及时、字迹清楚、色调一致,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填写。
1.2.2记录完整,无缺页损角;字迹清楚,书写正确无涂改;错误处用横线划去,划去后的字应可辨认,书写正确信息后签注姓名和日期。
1.2.3有判定依据、无漏项。
检查记录完成后,应由第二人进行复核。
复核后的记录,属复核错误的,复核人要负责,属检验错误的复核人无责任。
1.2.检验记录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2.1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来源(必要时注明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名称);1.2.2依据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1.2.3.检验所用的仪器或设备的型号和编号;1.2.4.检验所用的试液和培养基的配制批号、对照品或标准品的来源和批号;1.2.5.检验所用动物的相关信息;1.2.6.检验过程,包括对照品溶液的配制、各项具体的检验操作、必要的环境温湿度;1.2.7.检验结果,包括观察情况、计算和图谱或曲线图,以及依据的检验报告编号;1.2.8.检验日期;第 1 页共2页1.2.9.检验人员的签名和日期;1.2.10.检验、计算复核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2.检验报告2.1检验报告必须有质量控制部部长签字。
2.2检验报告必须加盖质检公章方可生效。
2.3原辅料、包装材料、成品检验报告中应有检验单号。
2.4检验单号统一编写。
第 1 页共2页。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及报告的规范化要求
如:标准规定中描述为“应为白色或类白 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可依观察结果 记录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制剂应描述供试品的颜色和外形,如:(1) 本品为白色片;(2)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 衣后显白色;(3)本品为无色澄明的液体。 外观性状符合规定者,也应作出记录,不可
酸值(皂化值、羟值或碘值):记录供试品的称量(除酸值外, 均应作平行试验2份),各种滴定液的名称及其浓度(mol/L), 消耗滴定液的毫升数,空白试验消耗滴定液的毫升数,计 算式与结果。
中药材的经验鉴别:如实记录简要的操作 方法,鉴别特征的描述,单项结论。
显微鉴别:除用文字详细描述组织特征外, 可根据需要用HB、4H或6H铅笔绘制简图, 并标出各特征组织的名称;必要时可用对 照药材进行对比鉴别并记录。
pH值(包括原料药与制剂采用pH值检查的 “酸度、碱度或酸碱度”):记录仪器型号, 室温,定位用标准缓冲液的名称,校准用 标准缓冲液的名称及其校准结果,供试溶 液的制备,测定结果。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记录供试品溶液的 制备,浊度标准液的级号,标准比色液的 色调与色号或所用分光光度计的型号和测 定波长,比较(或测定)结果。
程,供试品的取用量,所加试剂的名称与 用量,反应结果(包括生成物的颜色,气体 的产生或异臭,沉淀物的颜色,或沉淀物 的溶解等)。采用药典附录中未收载的试液 时,应记录其配制方法或出处。
薄层色谱(或纸色谱):记录室温及湿度,薄 层板所用的吸附剂(或层析纸的预处理),供 试品的预处理,供试液与对照液的配制及
记录浸出物冷(热)浸法,供试品的称量 (平行试验2份),溶媒,蒸发皿的恒重,浸 出物重量,计算结果。
容量分析法:记录供试品的称量(平行试 验2份),简要的操作过程,指示剂的名称, 滴定液的名称及其浓度(mol/L),消耗滴 定液的毫升数,空白试验的数据,计算式
技术标准验证实验室检测记录及报告核验制度
技术标准验证实验室检测记录及报告核验制度为规范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管理,防止检测数据记录与检验报告损坏、丢失和泄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实验室检测人员应按规定正确规范书写检测记录和检验报告,实验室资料员应妥善保存检测记录和检验报告。
二、检测记录应由检测员如实填写并盖章,不得由他人代笔;应采用规定表格在现场填写,不得事后补填;记录应字迹清晰,数据正确,内容完整,不得随意涂改。
三、检测记录需要修改时,用两条横线划去需要修改的部分;若是检测内容有误,应将正确的内容填写在横线的上方;若是要填写复测结果,应将新的结果填写在横线的下文;在修改处加盖更改人印章。
四、检测记录应有技术人员复核,签署意见后作为编写检测报告的依据。
检测记录应由专人整理,随同检测报告按时装订成册,交由资料员存档备查,检测记录应至少保存5年。
五、检测报告单应采用规定表格,以检测记录为准,如实填写,不得随意更改或涂写;检测报告单应打印清晰,内容完整;结论确切,全部数据单位均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六、检测报告单应与检测记录一同交由技术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加盖单位印章后方可生效;对有异议的检测报告单,应按有关规定由质量负责人及时组织处理。
七、审核后的检测报告单一式三份。
八、实验室人员应对检测记录保密,对检测记录的调出,需经中心负责人签字批准。
九、报告编写人对整个试验报告负主要责,报告审核人把好报告质量关,使报告完整无缺,结论严格。
实验室检测数据的记录与数据处理
实验室检测数据的记录与数据处理1.目的规范检验数据的记录和结果的表示方法,并正确进行分析数据的取舍与处理。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中心检测室所有分析检测数据的记录和结果的表示、取舍与处理。
3.职责3.1检测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操作,做好检测数据的记录及数据的表示、取舍与处理。
3.2复核人员:负责校核检测人员的数据记录、数据表示方法和取舍与处理。
3.3检测室负责人:负责监督管理,若遇到较大数据问题,及时报告检验科负责人处理。
4.检测数据的记录规则4.1记录测量数据时,只保留一位可疑(不确定)数字。
当用合格的计量器具称量物质或量取溶液时,有效数字可以记录到最小分度值,最多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
4.1.1若最小分度值为0.1mg的(1/万)分析天平称量物质可以记录到小数点后第4位小数。
若最小分度值为1mg的(1/千)分析天平可以记录到小数点后第3位小数。
若在台秤上称量时,则只能记录到小数点后第1位小数。
4.1.2若用分度标记的刻度吸管和滴定用的吸管读数的取值时,有效位数可以记录到最小分度后一位,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及小数点后第2位小数。
4.2表示精密度通常只取一位有效数字。
测定多次时,方可取两位有效数字,且最多取两位。
4.3在数值计算中,当有效数字位数确定后,其余数字应按修约规则一律舍弃。
4.4在数值计算中,倍数、分数、不连续物理量的数目,以及不经测量而完全理论计算或定义得到的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可视为无限,这类数值在计算中需要几位就可以写几位。
如(1/6)K2Cr2O7摩尔质量中的1/6等。
4.5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所能够达到的数位不能低于方法检出限的有效数字所能达到的数位。
4.6检测用的计量仪器设备响应值的记录,可以根据计量仪器设备的响应值分辨率、准确度的位数进行记录。
4.6.1若记录PH/mV/离子计的响应值,则分别记录到小数点后,第2(3)位小数。
4.6.2若记录分光光度计的响应值,则记录到小数点后,第3位小数。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
1. 检测记录与报告应由经过相关培训和资质认证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2. 所有检测记录与报告应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室进行的检测项目、方法、结果和分析等信息。
3. 检测记录与报告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存储和管理,便于查阅和追溯,并保留一定的备份。
4. 检测记录与报告应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和模板进行编写,以保证内容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5. 检测记录与报告应包括样品的标识信息、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等与检测结果相关的重要信息。
6. 检测记录应包括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校准情况等重要信息,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检测报告应包含检测结果的定量或定性描述、结果的误差范围、统计分析等可靠的数据分析结果。
8. 检测报告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标明检测结果的合格性或不合格性,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9. 检测报告应加盖实验室的公章,并载明签发人员的姓名和签发日期,以确保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10. 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经过审核和确认,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 1 页共 1 页。
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要求
【管理】官方规定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有哪些要求?CNAS-EL-13:2019《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相关要求的认可说明》,对报告和记录管理提出具体要求,目的在于规范实验室的报告和原始记录信息,严格认可标识的使用管理,保证实验室的能力得到有效维持。
该文件于2019年12月25日发布并实施。
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相关要求的认可说明1. 目的和范围1.1 本文件明确了CNAS对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以下简称“报告”)的结果信息、使用、管理、评审等方面的相关要求,是对CNAS-CL01(等同采纳ISO/IEC 17025)相关条款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目的在于统一对标准的理解,确保认可评审和管理的一致性。
1.2 本文件仅适用于CNAS依据CNAS-CL01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开展的认可活动。
2. 实验室出具报告的要求2.1 实验室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出具结果。
(CNAS-CL01:2018, 7.8.1.2)①样品信息准确,并且必须是实测样品。
示例1:客户送测样品A、B和C,声称是三种型号对应同一原型产品,实验室实际测试的是B样品。
实验室在报告的样品信息描述中,只能声明被测样品是B,不应列入A和C的信息,因该信息是由客户提供,实验室未进行验证。
如果实验室通过验证能够证明A、B、C三种型号确实是对应同一原型产品,实验室可以在报告中列出三种型号的信息,但应声明被测样品是B,同时报告型号验证结果和相应的支持数据或信息。
示例2:实验室在对客户产品的第一次测试中发现有些项目是不合格的,客户对产品进行了改进,再次送检。
第二次测试如果只是测试了不合格项目,实验室出具的报告应只包括此次测试的项目。
如果客户要求将第一次测试合格的项目也纳入到报告中,出具完整的测试合格报告,实验室应在报告中以清晰的方式标明第一次测试合格和第二次测试合格的数据,并说明第二次测试数据为第一次测试不合格经客户对样品进行改进后测试的数据,必要时给出原不合格数据以及客户所做的改进工作说明。
药品检验记录和报告书的书写规范与要求
药品检验记录和报告书的书写规范与要求四川省德阳食品药品检验所卿三根药品检验报告书是鉴定药品质量的法律文书,对药品抽样记录及凭证、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书的书写进行规范,是保证药品检验数据和结果准确可靠,结论正确的前提。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简要介绍本所在药品检验记录和报告书的书写规范与要求上的一些做法。
一、职责明确1检验员负责检验记录书写规范,做到记录原始、数据真实、字迹清晰、资料完整。
[/b]2 抽样人员负责填写药品抽样记录及凭证,做到记录与样品相符,字迹清晰、内容完整。
3 室主任负责对检验员的检验记录及结果进行审核,并签署科室意见。
4 业务股股长负责检验报告的审核。
5 所长(或授权签字人)负责签发报告书。
6 打字员负责报告书的打印。
7 校核人负责报告书的校对和发出。
[b]二、抽样记录及凭证的书写要求1抽样作为检验内容的开始,是药品检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份。
应坚持《药品抽样指导原则》,遵循抽样的科学性、公正性与真实性,做到手续上合法,技术上可靠,程序上规范。
2检查药品所处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确定抽样批,检查该批药品内、外包装情况,标签上的药品名称、批准文号、批号、生产企业名称等字样是否清晰,标签和说明书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所核准的内容,核实被抽取药品的库存量。
必要时,按《药品监督检验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向被抽样单位或者个人查看或者索取有关资料。
3确定抽样单元数、抽样单元及抽样量。
检查抽样单元的外观情况,如无异常,进行下一步聚;如发现异常情况(如破损、受潮、受污染、混有其他品种、批号,或者有掺假、掺劣、假冒迹象等),应当作针对性抽样。
4用适宜取样工具抽取单元样品,进而制作最终样品,分为三份,分别装入盛样器具并签封。
将被拆包的抽样单元重新包封,贴上已被抽样的标记。
5填写“药品抽样记录及凭证”。
药品抽样记录及凭证上的信息应完整填写,不得遗漏,尤其应注意药品抽样时的状态,异常情况必须注明。
实验室试验报告管理规定
实验室试验报告管理规定
一、实验室各级人员应明确其工作职责熟悉管理流程。
二、在记录、复核、录入、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存档过程中严格准守和执行管理规定的标准。
三、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每次检测必须有详尽的记录,包括检测目的、检测方法、检测操作步骤和检测数据等,原始检测记录、数据按规范和要求必须严格管理。
四、对于发生质疑的数据必须报上级管理部门,经各环节负责人会同审核后在下结论,严禁擅自修改数据及报告内容。
五、检测报告下发前所有流程必须严格参照时间节点完成,确保其及时性和有效性。
所有检测报告均按存档规范要求进行存档管理,不得擅自借阅和透露相关信息,严格执行保密规定。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本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规范实验室工作流程,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实验室开展的检测工作,包括样品采集、检测、数据处理、结果确认和报告生成等环节。
第三条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明确实验室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
第四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实验室内部的纪律和秩序。
第五条实验室应及时更新并完善设备、仪器的技术性能,保证检测设备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第六条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提高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七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八条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和保密制度,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第九条实验室应对检测记录和报告进行管理,包括登记、存档、归档和索引等环节。
第十条实验室职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第二章检测记录的管理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检测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检测记录的编制、登记、审核、归档和索引等环节。
第十二条检测记录应采用标准格式,包括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仪器、样品信息和检测结果等内容。
第十三条检测记录应按照检测日期的顺序进行编制、登记和归档,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第十四条检测记录的编制应由检测人员完成,并由审核人员进行审核,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检测记录应进行科学的归档和索引,方便查询和使用,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和可检索性。
第十六条检测记录应予以保密,未经相关人员的许可,不得随意查阅和复制。
第十七条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检测记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十八条实验室应定期对检测记录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
第九章检测报告的管理第十九条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包括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和交付等环节。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文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定》的要求,制定本管理规范,旨在规范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第二条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范围包括实验室检测记录的填写、存档、查阅和销毁,以及实验室报告的编制、审阅、批准、发布和存档。
第三条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应坚持科学、规范、客观和公正的原则,确保检测工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
第四条质量部门是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培训和考核。
第五条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程序应依法合规,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为数据的可追溯提供有力依据。
第二章检测记录的管理第六条检测记录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严守商业秘密,确保实验室检测数据的保密性。
第七条检测记录应详细、准确地记录每个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试剂、样品信息等内容,确保记录的真实和可靠。
第八条检测记录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填写,并在记录的末尾签名确认和日期。
记录的填写应规范、工整,不能有潦草和删改的痕迹。
第九条检测记录应及时进行归档存储,并做好相应的防护,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归档存储方式可以采用电子化或纸质化形式,必须保证存档的可读性和可检索性。
第十条检测记录应设立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查阅和修改相关记录,做到权限明确、责任到人。
第十一条检测记录的销毁必须遵循相关政策和规定,并严格按照销毁程序进行,确保销毁的彻底和不可恢复。
销毁记录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备份,并经过相应的审批和审查。
第三章报告的管理第十二条报告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编制和审定。
报告的编制应统一格式,包括但不限于报告编号、报告名称、样品信息、检测结果等内容。
第十三条报告的编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并应由相应的技术主管或质量主管进行审阅和批准。
测试记录和报告表格填写规则的要求和说明.doc
测试记录和报告表格填写规则的要求和说明。
* * * *公路项目现场实验室试验记录、报告填写要求和说明一、测试记录要求:1.记录应在工作时填写,不得事后补充或回忆,以保持记录的可追溯性(原件);仪器设备自动打印的数据(如机械试验)应与试验记录一起作为原始数据保存。
2.记录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纯黑色墨水笔填写,字迹清晰、数字正确。
3.记录应完整填写,不得有空缺。
如果没有要填充的内容,填充方法是从右上方到左下方画一个斜线“/”。
当内容与上述项目相同时,应重复复制,不得用其他符号或“同上”表示。
4.表格中的日期应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水平书写。
年应由四位数字填写,月和日应由两位数字填写,如:1月1日,XXXX应按XXXX年、月、日的顺序水平书写,年用四位数字填写,月、日用两位数字填写,如:XXXX 1月1日应该写成2017年:“分开。
5.记录中的任何签名应使用全名,并应尽可能清晰易读。
不允许姓或不允许姓。
6、粗骨料应在原始记录备注中注明骨料掺合比(备注:混合比5-5.记录中的任何签名应使用全名,并应尽可能清晰易读。
不允许姓或不允许姓。
6、粗骨料应在原始记录备注中注明骨料掺合比(备注:混合比例为5: 10-20(毫米):16-16: *:*% .7.记录不得随意更改。
在填写记录时出现书写错误后,应在书写错误的文字或数据上用原笔和墨水画双横线。
然后,正确的单词和/或数值应填入书写错误的上一行,书写错误的下一行应签名。
(如果没有本地签名,可以在备注栏中注明),原始数据仍然可以识别。
二.测试记录和报告表各要素的填写要点1.实验室名称:填写下面的表格。
母公司检测机构名称、建设项目标段名称、现场实验室名称。
以****S1中心实验室的名称为例:贵州洪欣创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正安至Xi '水'高速公路S1中心实验室2.项目地点/目的:填写单元项目。
3.委托/任务编号:现场实验室的检测活动属于自检范畴。
无需填写委托单位和委托编号。
检验科记录管理制度
检验科记录管理制度•相关推荐检验科记录管理制度(精选8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
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检验科记录管理制度(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检验科记录管理制度1检验科工作制度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二级管理制。
加强医德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
不断增加检验新项目,积极开展检验继续教育,提高全员素质。
密切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听取意见,改进工作,提高检验质量。
2、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静,每天工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打扫和整理。
3、建立《标本采集操作程序》,并向患者或有关人员宣传,强调相关的注意事项。
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不得接收,并说明原因和采集要求,建议重新采集。
4、建立报告审核制度,新毕业的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考核后,才能具有签发报告权,对未能独立工作的初级检验人员和进修实习人员所写的报告,应由带教老师共同签发。
5、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优选检验方法,制定操作手册,并由科主任批准执行。
定期检查各种试剂的质量和所用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定期对测试系统进行校准。
定期修订操作手册,以推动检验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6、加强质量管理,全面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并制定质量工作手册。
健全室内质量控制制度,积极参加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
7、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进行登记和统计,填写要完整、准确,妥善保管。
8、制定全员在职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有条件的科室应积极组织科研选题的论证和申报工作,组织攻关,发表论文。
9、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重视信息反馈,切实抓好制度的执行和完善。
质量保证制度1、要求采集标本;接收标本时,必须核对检验申请单病人信息和标本上的所有信息,检查所抽标本是否合格,如抽标本时间、部位、标本量、是否需要抗凝、血与抗凝剂比例是否正确。
检验检测管理规定
检验检测管理规定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检验检测管理规定,以确保实验室各项检验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检验检测工作的实验室。
2. 检验检测流程2.1 准备工作- 实验室应具备适当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并且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
- 确保检测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 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包括样品采集、样品保存和检测方法等。
2.2 样品接收与检验- 接收样品时应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样品来源、数量和样品状态等信息。
- 样品应按照相关测试方法进行检验,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 检查样品的标识和封装是否完好,确保样品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3 检测结果记录与报告- 检测结果应进行准确记录,并及时归档。
- 检测报告应包括样品信息、检测方法、结果和评估等内容。
- 检测报告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客户提交,并保留备案。
2.4 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规格、型号和购买时间等信息。
- 仪器设备应定期检测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要求进行,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延长寿命。
2.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实验室应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并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控。
- 检测人员应参与相关的质量保证培训,提高工作质量和规范性。
- 检测工作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安全管理3.1 实验室应建立安全操作规范,包括个人防护、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和废弃物处理等。
3.2 检测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熟悉实验室的应急处理程序。
3.3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4. 管理体系4.1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和文件管理等。
4.2 实验室应对检验检测工作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
4.3 实验室应及时处理和纠正检验检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符合项。
5. 风险管理5.1 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
是为了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确保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而制定的规范。
以下是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的一些规范:
1. 检测记录的填写和管理:实验室应当建立检测记录的填写和管理制度,要求检测人员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记录填写,并确保每次检测活动都有相应的记录。
2.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检测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和结果,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处理,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复核和确认。
3. 检测记录的保存:实验室检测记录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保存,一般要求保存至少5年。
保存的检测记录应具备完整的信息,包括样品来源、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等。
4. 数据的可追溯性:实验室应确保检测数据的可追溯性,即能够追溯到检测数据的来源和处理过程。
通过记录和管理样品的采集、标识、提交、分析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5. 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实验室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编制检测报告,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报告应包括检测方法、结果、分析和评价等内容,并及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客户。
6. 报告的保密性:实验室应严格保护检测报告的保密性,确保报告仅用于合法目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损
坏。
同时,报告的查验、传输和存储等环节也应进行相应的安全保护。
以上是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的一些规范,实验室应根据具体的实验室管理需求和相关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以确保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化验(检测)记录的管理制度
化验(检测)记录的管理制度化验(检测)记录是化验室工作的核心,是保证化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化验(检测)记录的管理,提高化验工作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化验(检测)记录的填写要求1. 化验(检测)记录应使用专用表格,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撕毁。
2. 化验(检测)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化验(检测)过程,包括样品信息、化验(检测)方法、仪器设备、试剂消耗、化验(检测)结果等。
3. 化验(检测)记录应由化验员本人填写,填写时应认真核对,确保信息无误。
4. 化验(检测)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逐项填写,不得遗漏。
5. 化验(检测)记录应使用规范的计量单位,有效数字应符合规定。
6. 化验(检测)记录应妥善保管,便于查阅。
二、化验(检测)记录的审核与批准1. 化验(检测)记录应由化验组长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等。
2. 化验组长对审核合格的化验(检测)记录进行签字批准。
3. 化验(检测)记录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报告单的编制。
4. 化验组长应定期对化验(检测)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化验(检测)记录的修改与废弃1. 化验(检测)记录如有错误,应使用规范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修改处需由化验组长签字确认。
2. 废弃的化验(检测)记录应按照规定进行归档,不得随意丢弃。
四、化验(检测)记录的保密与共享1. 化验(检测)记录应按照公司保密制度进行管理,防止泄露。
2. 化验(检测)记录如需对外提供,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审批。
3. 化验(检测)记录应积极参与内部共享,提高化验工作水平。
五、化验(检测)记录的监督与检查1. 化验室应定期对化验(检测)记录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化验室应建立健全化验(检测)记录的奖惩制度,对优秀化验员进行表彰,对违反规定的化验员进行处理。
3. 化验室应定期对化验(检测)记录进行汇总分析,为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六、化验(检测)记录的持续改进1. 化验室应根据化验(检测)记录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化验流程,提高化验工作效率。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
1. 实验室检测记录的管理规范:
- 所有实验室检测记录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系统进行管理,以便于查找和追溯。
- 实验室检测记录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仪器、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等相关信息。
- 实验室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室,对检测记录进行归档并定期进行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实验室检测记录的保留时间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一般为3-5年。
-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检测记录管理流程,包括检测记录的录入、审核、归档等环节,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实验室检测报告的管理规范:
- 实验室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的要求编制检测报告,并在报告上标明检测日期、检测单位、检测项目等必要信息。
- 检测报告应采用统一的格式和模板,确保报告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 检测报告应及时向委托单位或客户提供,并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检测报告的保存期限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一般为3-5年。
-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检测报告管理流程,包括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等环节,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其他管理规范:
- 实验室应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实验室应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 实验室应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质量评审和纠正措施,提升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
- 实验室应加强与委托单位或客户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回应相关问题和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6篇)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要求1、检验程序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1.2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
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1.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
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1.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管理制度《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1.6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
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
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
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
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情况印上"作废"、"检修"、"停运"等印章。
1.7质量记录分为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日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五种。
化验室涉及到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
____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确认无误后,报告给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
1.1记录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
1.1.1记录的基本要求
⑴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
⑵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
⑶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
⑷检测实验环境条件;
⑸检测分析的数据;
⑹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
⑺检测实验的结论等。
1.1.2记录种类
凡对检测工作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有关的、需要证实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⑴技术记录
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
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
⑵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
1.1.3记录管理
⑴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⑵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⑶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
⑷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
⑸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
⑹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
1.1.4检测原始记录规范
原始记录是编制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必要和可能时再现试验的依据,因此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清楚,对涂改应作出统一规定。
原始记录除试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外,还要对所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编号及其状态、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如实记录。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因此必须规范化。
⑴原始记录信息要完整。
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a)检测的方法依据;
b)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c)检测时的被测样品标识;
d)检测时的环境条件;
e)检测观察结果、数据及其计算;
f)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g)其他必要的说明。
⑵原始记录填写人员应准确、规范、完整、客观地记录相关内容,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⑶原始记录因笔误或计算错误需要更改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
如使用单杆划去原数据,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数据,并有更改人的签章;
⑷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⑸使用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
1.2报告
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向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也是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因此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和客观报告进行的每一项检测结果。
1.2.1检测报告基本要求
⑴检测报告的编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检测机构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
⑵报告中所使用的术语、定义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
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⑷检测数据的处理与表达方式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
⑸必须加盖相关的印章;
⑹若有分包项目应注明,必要时可详细说明。
1.2.2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
b)检测机构名称、地址及联系电话;
c)检测报告唯一性标识,报告总页数及页码;
d)客户的相关信息;
e)检测样品的描述说明和明确标识;
f)检测样品的特性及状态;
g)检测方法技术依据及说明;
h)检测仪器设备及检测环境条件;
i)检测的结果,并适当辅以表格或简图加以说明;
j)报告批准(或经授权)人、审定人(适用时)、审核人、编制人的签字或等同的标识;
k)报告的有效性声明;
l)对估算的监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说明(如果适用);
m)特定方法、客户要求附加的信息(适用时)。
1.2.3检测报告审核与签发
⑴报告审核
检测报告在签发前必须进行校对和审核。
校对主要是对数据转移、计算处理及报告内容差漏进行校对;审核是对报告的完整性、项目的齐全性、依据的正确性以及结论的正确性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①检测所依据的标准、方法、指导书的有效性;
②检测所依据方法、仪器设备、环境条件选用、数据计算以及所有文字、符号、计量单位的正确性;
③报告的检测结果与检测原始记录的一致性;
④报告内容及其档案要件的完整性;
⑤报告结论的正确性及报告编制的规范性。
⑵报告签发
经审核的检测报告由法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发,同时应指定专人负责待发检测报告的管理,实行领用登记制度。
有关人员从报告编制、审核到发布或传递检测报告均应遵循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的相关规定。
报告由检测机构的负责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发,对于授权签字人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相应授权签字领域的资格和经验;
②能参与监督日常报告产生的关键过程;
③熟悉检测标准与检测程序(包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实际能力);
④能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
⑤熟悉质量标准体系的知识;
⑥熟悉评审机构方针、政策以及对实验室的有关要求;
⑦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验室工作,熟悉实验室质量体系和业务工作的开展。
1.2.4检测报告更改
检测报告的更正是指对检测机构已签发批准送达客户后,因出现下列原因之一需要对检测报告进行的更正或补充。
①发现检测报告对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出现问题,且已影响到该检测报告所涉及的检测结果;
②发现由于采用了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检测方法,导致检测结果有误;
③发现出具的检测报告有其他错误;
④为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
报告的更改可采用以下方式:
①发布一个新的检测报告,以替代原检测报告。
新报告应有新的编号,并标明替代的旧报告号;
②以"报告的更改或补充的通知"的形式通知客户(尤其是采用电子传输时),应统一编制这种文件格式。
1.2.5检测报告结论评价用语模式的建立
⑴所检项目全部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符合GB×标准。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
⑵所检项目全部不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不符合GB×标准。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不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
⑶所检项目少数不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中×不符合GB×标准,其余项目合格。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中氨基酸态氮不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其余项目合格。
⑷所检项目少数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中×符合GB×标准,其余项目不合格。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中砷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其余项目不合格。
⑸参照标准评价
模式:参照GB×标准,该样品所检项目…,即先加入"参照GB×标准",其后与上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