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鼻及鼻窦源性并发症临床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精品医学课件-- 鼻腔及鼻窦异物

精品医学课件-- 鼻腔及鼻窦异物
61
病因: 1、鼻窦急性感染,以额窦炎所致者较多,蝶窦 炎次之,筛窦炎又次之,上颌窦炎最少。 2、鼻部外伤。 3、脑脊液鼻漏。 4、战时鼻窦内异物。 5、鼻科手术误伤。
62
临床表现: 1、硬脑膜外脓肿
常继发于急性额窦炎和额骨骨髓炎。 1)原发病灶症状。 2)头痛加重,卧位尤甚。 3)恶心、呕吐。 4)脉缓,与颅内压增高现象。如头痛,
治疗:
原则: # 改善鼻腔通气引流, # 根治感染病灶, # 处理变态反应。
5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局部滴鼻药:
以减充血剂为主,改善鼻腔通气引流, 抗过敏,抗炎。
1%麻黄素, 0.5%可的松, 1%链霉素。
54
2、上颌窦穿刺冲洗: 分泌物培养+药敏
3、鼻窦负压置换疗法: 鼻腔急性炎症出血时不宜使用。 双重作用: 1)吸出脓液, 2)治疗药液置入。
58
59
思考题: 慢性鼻窦炎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60
第十四章 鼻源性并发症
鼻及鼻窦炎症可引起颅内并发症,自抗生素广泛 应用以来,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显著减少。
鼻腔与鼻窦与颅脑相邻,鼻腔顶壁,额窦后壁, 筛窦顶壁均邻前颅凹,碟窦上壁按中颅凹,骨板极 为菲薄,若有先天性缺损,粘膜与硬脑膜相接,故 鼻腔、鼻窦外伤及炎症可波及颅内。
71
真菌性鼻-鼻窦炎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长期应用,鼻真菌病越来 越多,越来越受到重视。
72
病因: 1、长期使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 2、癌症放疗后。 3、消耗性疾病,如烧伤,糖尿病。
致病真菌包括曲霉菌,念珠菌,毛霉菌等,以 鼻曲霉菌病较为常见。
73
病理: 可分为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侵袭型(暴
15

鼻源性头痛鼻内镜手术治疗28分析论文

鼻源性头痛鼻内镜手术治疗28分析论文

鼻源性头痛鼻内镜手术治疗28分析【摘要】目的: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观察与分析;方法:鼻内镜下鼻窦功能性手术、鼻中隔粘膜下矫正及鼻腔结构异常手术;结果:28例患者治愈20例,好转6例;结论:鼻内镜治疗鼻源性头痛效果良好。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鼻源性头痛【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02-01鼻源性头痛是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病,也是头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鼻源性头痛患者病史长短不一,症状时轻时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并反复不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2006年至今我科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8例患者以头痛症状为主诉,疼痛部位多在眶周、顶枕部、颞部、前额、鼻根部,呈钝痛,有明显的时间性和疼痛部位固定的临床特点,多伴有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症状,部分病人伴有眼球发胀、视物易感疲劳等眼部症状,鼻腔粘膜收缩和麻醉后,头痛症状缓解或明显消失。

其中:男,18例。

女,10例。

年龄15—66岁,病程一年至三年不等,双侧患者16例。

单侧患者12例。

鼻内镜检查及ct检查:鼻窦炎10例,鼻中隔偏曲包括嵴突、棘状突6例,中鼻甲异常者9例,其中,中鼻甲反张4例,中鼻甲息肉3例,泡状中鼻甲2例,钩突肥大患者3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术中采用鼻腔表面麻醉和局部侵润麻醉,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分别切除钩突,开放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

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矫正术或者将明显有压迫症状嵴突、棘状突凿除,解除与鼻腔外壁接触点,必要时,下鼻甲骨折外移和下鼻甲部分切除。

中鼻甲气化、骨质增生、息肉样变、反向弯曲行中鼻甲成形术。

钩突肥大、息肉样变切除钩突。

筛泡肥大行筛泡切除。

鼻丘过度气化则开放鼻丘气房。

术前术后常规应用止血剂和抗生素,随访3—12个月,内镜下及时分离黏连,清除增生肉芽及囊泡。

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目的探讨分析导致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相关病因及其临床特征。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耳鼻喉科收治的鼻窦炎128例住院患者。

将所有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组、对照组为慢性鼻-鼻窦炎组,两组各64例。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来研究治疗组发病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等。

结果通过对以下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患者的年龄大小、病程长短以及是否伴有头疼、斑钙化、鼻腔流血、鼻腔病变等因素为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主要因素。

两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鼻塞、流涕、脓性引流物、下鼻甲肿大等症状和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鼻腔流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的临床表现较明显,能够作为诊断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重要依据。

标签:真菌性鼻-鼻窦炎;因素;临床特征;慢性鼻-鼻窦炎目前临床上认为真菌性鼻-鼻窦炎是鼻腔以及鼻窦发生的一种感染性疾[1] 。

细菌因为其自身的特点能够长时间存活于人体的呼吸系统特别是上呼吸道,当人体发生疾病进行治疗时,特别是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时,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便会减低进而导致真菌的大量繁殖,导致人体发生该疾病[2] 。

目前,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医疗的不规范、抗生素滥用,导致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但是对于此病的临床发病因素及特征却很少有人系统研究。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来对该病发病因素和特征做以分析,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a12月耳鼻喉科收治的鼻窦炎128例住院患者。

其中男48例、女80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年龄为(47.1±1.2)(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4.2±1.4)年。

将所有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为真菌性鼻-鼻窦炎组、对照组为慢性鼻-鼻窦炎组,两组各64 例。

临床分析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

临床分析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

临床分析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的疾病,其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临床分析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就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

一、临床表现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病种可以出现皮肤病变、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等。

例如,过敏性紫瘢痕病常伴有肌肉酸痛、关节肿痛等全身症状,而过敏性鼻炎则表现为鼻塞、鼻痒、鼻涕等呼吸道症状。

此外,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情也会呈现周期性发作的特点,这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室检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皮肤过敏原斑贴试验等。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可通过血清学检查获得,它能够判断过敏原所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并确定相应的致敏源。

而皮肤过敏原斑贴试验则是通过将患者皮肤与已知过敏原接触,观察是否出现皮肤症状,从而确定致敏源。

三、影像学检查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变应性支气管哮喘等,在临床诊断中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例如,胸部X线检查可以观察患者气道狭窄的情况,CT扫描则能更加详细地显示气道壁增厚、气道扩张等情况。

这些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为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其他辅助检查除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外,其他辅助检查也有助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

例如,鼻窦炎患者可进行鼻窦穿刺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菌和药物敏感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此外,组织病理学检查也可通过对病变组织的染色观察来确定疾病的性质。

综上所述,临床分析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检查方法都可能存在误差,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慎重权衡各种指标,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并发症的总结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并发症的总结

发症发生率高的基础原因, 熟练地掌握鼻窦及其邻近器官的解剖关系固然重 自20 1 至 20 06年 月 08年 1 , 月 我科完成 内窥镜 鼻窦 手术 10例 . 中发 要, 致内 5 术 但导 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很多 , 现结合实际体会, 就 生并发症 1 2例次, 并发症发生率 8 %。 并发症发生的原 因及其预 防讨论如下 : 2 1 初学者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手术。分析本组 l . 2例次并发症情 111 视神经损伤: .. 1例次, 患者为多发性鼻窦炎伴复发性鼻息内, 合并 况 , 有6例发生在内窥镜鼻窦手术开展之初。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初学者内 高血压, 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术中损伤了后组筛窦眶内侧壁, 左视神经损伤。 窥镜技术不熟练, 缺乏手术技巧和经验。手术出血的多少与手术熟练程度关 全身麻醉清醒后 , 自诉左 眼视 力丧 失 , 患者 即抽 出鼻 内填塞 物和 请眼科 会诊 , 系密切 , 因此熟练的手术技 术是减 少术 中出血 的重要 因素之一 。初学者在 开 眼底检查未觅异常 , 检查 仅存 有光 感。眶 c 视力 T扫 描视神 经不 完整 , 未见 有 展内窥镜鼻窦手术时除进行相关技能训练外 , 应在有经验医师监督指导下操 血肿或骨片压迫视 神经影像。考虑视力 障碍为术 中操作过 深部分撕 裂 了视 神 作 , 并选择初学者适宜 的病 例进行 手术 , 以尽可能避免并 发症 的发生。
但基层医院在临床上应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患者的
选择何种手术方式直接 关系 到老 年患者 的预后 。只要 患者条 件允 许 , 诊 临床症状攒则最佳的手术方式, 力求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j 。
断成立就应立即手术, 如延误手术时机导致毒素吸收就会使病情急转直下失 参考文 献 去抢救的机会。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及病人耐受程度而定, 对病情轻且无严 [] 叶任高. 1 内科 学. 5版. 第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社 。 0 :9 47 人 2 138— 0. 0

鼻窦炎并发症

鼻窦炎并发症
(一)支气管炎
概述
鼻腔和鼻窦的粘膜与下呼吸道粘膜是连续的,鼻腔和鼻窦粘膜如有感染,常使支气管粘膜发生炎性反应。另外,儿童(特别是年龄小的儿童)喉头的保护性功能尚不健全,鼻窦内的分泌物可以流下至气管、支气管内,引起支气管炎,所以支气管炎多发生于年龄小的儿童。
诊断
按支气管炎的病变程度,可分为以下三型,即轻型、中型和重型。轻型的病变只累及鼻窦和支气管粘膜,有急性炎症性改变,粘膜肿胀,鼻窦内有脓性分泌物蓄积。肺部表现是:肺门淋巴结增大,肺纹理略为增加。
并发症
(一)硬脑膜外脓肿
概述
常继发于急性额窦炎和额骨骨髓炎。
诊断
除原发病症状外,头痛加重,卧床尤为明显,并有呕吐、脉搏迟缓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由额骨骨髓炎引起者,前额部出现波特隆起。脑脊液检查一般无异常。
鉴别诊断
需与硬脑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等鉴别。
治疗
对发炎的鼻窦施行根治术,病变的鼻窦一直要切除到正常边缘,广泛暴露脑膜,使脓肿充分引流。
鉴别诊断
应与眶蜂窝织炎、眶内肿瘤继发感染、眶内炎症假瘤鉴别。眶蜂窝组织炎与眶骨膜炎都有眼球突出、眼睑及结膜红肿、眼球运动受限、疼痛及压痛等,但后者眼球突出常偏向炎症的对侧,而且压痛比较局限。
治疗
对急性鼻窦炎仅伴有轻度眶壁骨炎或骨膜炎,眼睑及眶内组织肿胀不剧烈者通过积极消炎、加强鼻窦通气引流,辅以上额窦穿刺、额窦钻孔引流等常可以使炎症消退。数日不愈者,需行鼻窦开放及眶骨膜切开引流术。
鉴别诊断
需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结脑、脑瘤鉴别。
治疗
对炎症累及的鼻窦施行根治术,病变的鼻窦一直要切除到正常边缘,广泛暴露脑膜,使脓肿充分引流。

鼻窦炎ppt课件

鼻窦炎ppt课件
36
[感染途径及病因]
鼻和鼻窦与颅底密切的解剖学关系亦是鼻源性 颅内并发症的基础 机体免疫力降低,鼻腔或鼻窦炎症引流不畅以 及鼻与鼻窦外伤、手术损伤或异物 按鼻源性感染途径和病情程度的不同,引起的 颅内并发症可有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 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等。 应注意可能有2-3种并发症同时发生,如急性 额窦炎可同时引起骨髓炎、骨膜下脓肿、硬脑 膜外脓肿和脑脓肿、眶骨膜下脓肿和眶内感染 等。
3并发症,则一般是源于蝶窦或 后筛窦。
34
[诊断]
根据急性鼻窦炎病史、症状和体征 (包括鼻窦X线检查)以及眼部症状和体征, 不难作出诊断。小儿急性筛窦炎所致的 眶内并发症须与急性泪囊炎鉴别。
35
[治疗]
1.眶骨壁骨炎和骨膜炎 主要侧重在积极治疗急性鼻 窦炎。 2.眶壁骨膜下脓肿 一经形成则应先切开引流,加强 全身抗炎和促进鼻窦通气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再行鼻 窦手术。 3.眶内蜂窝织炎和眶内脓肿 施行鼻窦手术的同时, 广泛切开眶骨膜以利引流。 同时要加强全身抗炎治 疗。 4.鼻源性球后视神经炎 及早施行鼻内筛窦和蝶窦开 放术,术后不填塞鼻腔以利引流,筛静脉出血有助于 减轻视神经水肿。手术前后全身抗生素和类固醇激素 治疗,以控制感染和减轻视神经水肿并促进视力改善。 应注意眶内并发症在治疗期间可相互转化,可以眼球 突出和视力下降变化作为估计病情轻重的依据。
22
【治疗】
㈠ 滴鼻药: ㈡ 上颌窦穿刺冲洗法:每周1-2次,冲洗灌入 抗生素,倍他米松,糜蛋白酶等混合液。 ㈢ 负压置换疗法: ㈣ 辅助性手术疗法: ㈤ 鼻窦清理术(又名根治术) 经典鼻窦根治手术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
23
术前鼻窦CT(冠状位)
24

鼻窦炎

鼻窦炎

鼻窦炎一、概述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sinusitis),累及的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这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鼻窦炎可分为急性、慢性鼻窦炎2种。

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

慢性鼻窦炎较急性者多见,常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

二、病因(一)致病原因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

常见细菌菌群是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多种化脓性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属,后者常见于儿童。

其他的致病菌还有链球菌类、厌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由牙病引起者多属厌氧菌感染,脓液常带恶臭。

真菌及过敏也有可能是致病因素。

急性鼻窦炎的感染常来自于:窦源性感染、鼻腔源性感染、邻近组织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创伤源性感染,还有全身因素和中毒因素导致的。

(二)发病机制鼻窦乃颅骨中充满气体的空腔,这些空腔被覆粘膜。

鼻窦炎乃指空腔中粘膜肿胀及发炎。

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

此外,变态反应、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牙的感染可引起齿源性上颌窦炎。

鼻窦炎的罹患因素包括患者的体质、环境因素、病菌的毒力,还与患者遗传特质和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变应性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各种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见,其后依次是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

上颌窦因窦腔较大,窦底较低,而窦口较高,易于积脓,且居于各鼻窦之下方,易被他处炎症所感染,故上颌窦炎的发病率最高。

严重的鼻窦炎可伴发相应骨髓炎或眼眶、颅内感染等并发症,重者甚至可以致命。

鼻窦炎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

(三)病理生理早期为急性卡他期,粘膜短暂贫血,继而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粘膜红肿,上皮肿胀,纤毛运动迟缓,上皮下层有多形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分泌物为浆液性或粘液性。

后即转入化脓期,窦腔粘膜水肿及血管扩张加重,炎性细胞浸润更为明显,分泌物变为粘脓性,时间越久,充血越重,毛细血管可破裂出血,由于水肿压迫,使血液供应不足,可发生纤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此时分泌物为黄色脓液。

鼻窦的解剖和鼻窦炎的临床表现

鼻窦的解剖和鼻窦炎的临床表现

鼻窦解剖变异
(1)鼻中隔 (2)中鼻甲 (3)下鼻甲 (4)钩突 (5)额隐窝
47
临床体现
• 全身症状 • 局部症状
– 多脓涕 – 鼻塞 – 头面部闷胀感 – 嗅觉减退或消失
48
检验和诊疗
• 病史 • 鼻腔检验:前鼻镜和鼻内镜检验 • X线检验。首选鼻窦CT扫描 • 其他检验 穿刺、超声波检验等
急慢性鼻窦炎
34
急性鼻-鼻窦炎
• 多继发于急性鼻炎。鼻窦粘膜旳急性化脓 性感染。
– 定义:从时间上能够定义为,鼻窦炎症状,如 头痛、鼻塞、脓鼻涕等连续存在,12周以内。
35
发病机理
• 与鼻窦解剖有关性
36
病因
– 细菌感染 – 邻近器官感染 – 外界感染:外伤、骨折、异物残留、游泳37致病微生物65
• 急性鼻窦炎继发 眶骨膜下脓肿
66
鼻源性并发症
• 颅内并发症
– 硬膜外脓肿 – 硬膜内脓肿 –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 化脓性脑膜炎 – 脑脓肿
67
68
69
70
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旳特征
孢子--繁殖
菌丝--生长状 态
合适环境 温热 潮湿
杀灭真菌
3%碘酊 10%福尔马林
( 8-20分钟) 70℃高温30分钟
49
• 鼻内镜检验
50
51
52
53
54
总体治疗原则
(1)双途径抗感染治疗:局部糖皮质激素局 部治疗和全身小剂量长久大环内酯类药物 治疗
(2)利用药物或手术旳措施改善鼻腔鼻窦旳 引流通畅
(3)伴发鼻息肉、明显解剖异常并影响鼻窦 引流通畅旳情况采用手术治疗
55
药物治疗

19例鼻腔鼻窦曲菌病的临床分析

19例鼻腔鼻窦曲菌病的临床分析

19例鼻腔鼻窦曲菌病的临床分析作者:朴光海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分析讨论鼻腔鼻窦曲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其治疗,对鼻腔鼻窦曲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19例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

结果鼻腔鼻窦曲菌病各年龄段都有一定的发病率,左上颌窦11例,右上颌窦8例,其症状均相似,以慢性鼻窦炎症状为主,病变部位均有不同成度的炎性水肿及大小不等的曲菌团块,镜检可见菌丝,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

结论正确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资料,借助一些辅助检查,都能明确诊断,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例确诊,均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鼻腔鼻窦;曲菌病;临床分析曲菌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非特异性肉芽肿,并有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主要寄生于上呼吸道,是条件致病菌[1]。

只有在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会致病[2-3]。

鼻或鼻窦的曲霉菌病可以是原发性,也可能是继发于牙周组织或口腔、咽腔其他部位的曲霉菌病变。

临床上以上颌窦曲菌病较多见。

鼻窦曲菌病临床少见,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其它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有关鼻腔与鼻窦曲霉菌病的报道日渐增多,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的19例鼻腔鼻窦曲菌病的病例做以下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住院的19例鼻腔鼻窦曲菌病患者临床病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3岁-52岁,平均年龄28.5岁,病程2月-5年不等,平均病程1.7年。

1.2 临床表现 19例患者中均为单侧发病,均有一般鼻窦炎症状,如鼻涕增多,鼻塞、头痛等症状,其中13例鼻涕带血,5例鼻腔周期性排出霉菌团块,4内有鼻内异物感。

1.3 临床检查1.3.1 鼻镜检查下鼻甲肥大3例;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9例;鼻息肉2例;中鼻道脓涕13例;中鼻道有干酪样分泌物8例;鼻中隔偏曲2例。

1.3.2 鼻窦X线均显示患病一侧窦腔密度增高,骨质没有破坏。

鼻炎性及变应性疾病

鼻炎性及变应性疾病

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
鼻腔粘膜或粘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内亦未恢复正常, 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者,称为慢性鼻炎。临床上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 炎。 病因 病因不明,有很多致病因素包括局部因素如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鼻腔及 鼻窦慢性疾病及邻近感染病灶的影响等,还有职业及环境因素﹑全身因素。 病理
儿童鼻窦炎
小儿鼻窦炎与成人鼻窦炎既有共性,又具有特 殊性。
出生后不久可患急性筛窦炎,婴儿期可患上颌 窦炎。7-10岁以后可发生额窦炎和蝶窦炎。
9岁以下尽量不做鼻窦手术或手术严格限制在 窦口鼻道复合体区。
儿童鼻窦炎--病因
鼻窦窦口相对较大,感染易侵入鼻窦。 鼻腔鼻道狭窄,鼻窦发育不全,血管和淋巴管丰富,
局部症状 (1)鼻塞为主要症状,因鼻粘膜肿胀﹑鼻 甲息肉样变﹑息肉形成或鼻内分泌物较多所致。(2) 流脓涕:为主要症状。前组鼻窦炎者,鼻涕易从前鼻 孔擤出;后组鼻窦炎者,鼻涕多经后鼻孔流入咽部;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鼻涕常有腐臭味。 (3)头痛:多 有时间性和固定部位;改善引流后头痛减轻。(4) 嗅觉减退或消失。(5)视力障碍。
鼻窦炎--病理
急性鼻窦炎:类似急性鼻炎,起初为卡他期, 进一步发展为化脓期,少数病例炎症侵及骨质 或经血道扩散引起骨髓炎或眶内﹑颅内并发症。
慢性鼻窦炎:主要表现为水肿﹑增厚﹑血管增 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上皮纤毛脱落或鳞 状上皮化生及息肉样变。
鼻窦炎--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1)急性鼻窦炎:出现畏寒﹑发热﹑食欲 减退﹑周身不适等 (2)慢性鼻窦炎:轻重不等,表 现为精神不振﹑易倦﹑头昏﹑记忆力减退等。
2、局部用药 减充血剂、局部糖皮质激素、生 理盐水冲洗

鼻内镜手术治疗48例解剖结构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鼻内镜手术治疗48例解剖结构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者或筛大泡者行钩 突切除术或 ( 并) 筛窦 开放术 , 纠正钩突 、 筛泡
病变。 术后 静滴抗生素 3 — 5 d , 口服抗 生素 2 周, 术后 1 月 内每周
进行 1 次术腔清理 。
1 . 3 疗效 判 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因鼻部解剖结构异常 而致 头痛 的患者 4 8例 。男 3 3例 ,女 1 5
【 中图分 类号】R 7 4 【 文献标识码】A f 文章编号】1 6 7 4 一 O 7 4 2 ( 2 0 1 3) 0 3 ( a ) 一 0 0 3 3 — 0 2
临床上 由于鼻窦 、鼻腔 的解 剖结构异常 引发的头痛较 为常 见 ,而其 中部分鼻源性头痛 病例 由于鼻部症状 不 明显 而常误诊 为血管性头痛 、 丛集性 头痛而延误 治疗或效果欠佳 。为 了观察鼻 内镜 手术 治疗结构 异常导 致 的鼻源性头痛 的I 临床治疗效 果 , 该 院耳鼻 喉科采用鼻 内镜手 术治疗解剖结构异 常引发 的鼻源 性头
所有 患者术后 均未出现术腔鼻腔粘 连 、 鼻 中隔穿孔 、 鼻梁 塌 陷的等并 发症 。经随访观察 , 4 8例患者 中 3 3例患者术后半 年内
头痛无复发 , 达 到治 愈标 准 , 治愈率 6 8 . 8 %, 其中对 3级 以上 头痛
鼻窦 C T和鼻 内窥镜检查 , 确诊鼻 中隔偏 曲( 高位 、 嵴突 、 棘状 突) 2 l例, 中( 下) 鼻 甲( 肥大 、 反 向偏 曲) 曲线异 常 1 O例 , 鼻 中隔偏 曲

下切 除术 , 7例行鼻 中隔矫正术并 中鼻 甲整形术 ; 1 0例行钩 突切除术或 ( 并 )筛窦 切除术 。结果 4 8 例 患者中总体治 愈率 6 8 . 8 %( 3 3例 ) , 好 转率 2 0 . 8 %( 1 0例 ) , 无效率 1 0 . 4 %( 5 例) 。结论 鼻内镜手术适用 于复杂鼻腔结构 的处 理 , 该法治疗解 剖结 构异常所致 的鼻源性 头痛效果较为理 想 。 【 关键词】 鼻 内镜 ; 解剖结构异 常; 鼻源性 头痛 ; 疗效

单侧鼻腔鼻窦疾病160例诊疗分析

单侧鼻腔鼻窦疾病160例诊疗分析

发与许多因素有关 , 但与肿瘤是否彻底切除关系最为 密切 。( ) 4 鼻腔鼻咽血管纤维瘤 : 鼻腔鼻咽血管纤维 瘤是常见于男性青少年的 良性肿瘤 , 好发于鼻 咽部 , 鼻出血为主要症状 , 伴鼻塞及压迫症状。检查可见鼻
广 西 医学 2 1 年 1 第 3 01 2月 3卷 第 1 2期
[ ] 现代医学影像 学 ,00,9 1 : 5 J. 2 1 1 ( ) 3— .
[] 肖 勇, 7 朱友莲 , 刘
2 1 3 ( )4 8 00,0 3 :6 .
泗 , 鼻 内镜下鼻腔 、 等. 鼻窦内翻性
乳头状瘤切除术 临床 治疗 体会 []赣 南 医学 院学报 , J.
( 收稿 日期 :0 1 0 2 1 — 4—1 修 回 日期 : 1 — 5—1 ) 0 2 10 0 1
报告 []广西 医学 , 0 , ( )12 1 . J. 2 02 1 : — 8 0 2 8 4 分析 []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 0 ,11 : - 2 J. 2 4 1 ()4 4 . 0 0 [] 张学军. 4 鼻腔鼻 窦恶 性肿瘤 的诊 治分析 [] 中 国医师 J.
杂志 ,0 4 ( 2 0 , 增刊 ) 18—19 :3 3.
【 摘要】 目的 探讨单侧鼻腔鼻 窦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 10 6 例单侧鼻腔鼻 窦疾病患者 的诊疗 资料。结果 慢性鼻窦炎6 例 ( 9 炎性息肉3 例) 鼻窦真菌病 2 例 , 4 , 9 鼻腔鼻窦乳头状瘤 1 例 , 0 鼻腔鼻 窦纤维 血管瘤 3 , 例 鼻窦骨瘤2例 , 鼻窦囊肿 2 例 , 2 上颌 窦异物 1 , 例 骨化纤维瘤 2 , 例 毛细血管瘤 1 , 例 恶性淋巴瘤 8 例, 鼻腔鼻 窦其他恶性肿瘤 1 例。结论 单侧鼻腔鼻 窦疾病 , 3 除了常见的鼻息肉、 鼻窦炎, 尚有其他 的病变, 注 意进行 鉴 别诊 断 , 理检 查是确诊 的手段 。 病 【 关键词】 鼻窦疾病 ; 鼻腔 ; 诊断;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754 6 .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 5- 0 (0 1 1— 8- 2 3 34 2 1 )21 40 4 6 2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15例临床观察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15例临床观察
状, 兴奋交感 神经 和术后 苏醒延迟 。小剂 量氯胺酮对循环 呼吸 功能影响不 明显 , 几乎无精神症状 副作用 。丙泊酚能抑制 氯胺 酮的交感兴奋作用 , 氯胺酮也 可使丙泊酚 的心血管抑制作用减 轻。 本研究用 05m / g和 1m / g氯胺 酮进行对 比发现 , . g k gk 无
鼻 内镜 手术治疗鼻窦炎、 息肉创伤 小、 鼻 疗效好 , 熟练精细的手术操作和 正确的
【 关键 词】 鼻窦 炎; 息肉; 内 鼻 鼻 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 、 鼻息 肉是 临床常 见疾病 , 其发 病机制 较为 复 杂 IJ 3。随着鼻 内窥镜 外科 学知识 的普及 及 内窥 镜鼻 窦手 术 的广泛开展 , 慢性 鼻窦炎 、 息 肉的治疗效果 迅速 提高 。鼻 内 鼻 窥镜下鼻窦 、 鼻息 肉手术 的 目的是在彻底 清除病变 的基础上 尽 可能保 留鼻腔 、 鼻窦 的正常 黏膜组织 和结构 , 形成 良好 的通气 和引流 , 以恢 复其 自身的生理 功能 。现对 我院 20 0 3年 6月 至 2 0 9月经鼻 内窥镜下手术治疗 的2 5例鼻窦炎 、 06年 1 鼻息 肉
资料 、 经鼻 内镜 手术治疗的慢性 鼻窦 炎、 鼻息 肉患者 2 5例( 9 1 3 1侧 ) 。按 照微创 手术原 则, 对每 个病例 的不 同情况采 针
取 个性化 的处理措施 , 对其分型、 分期、 术疗效及 并发症进 行总结 。结 果 手 全部 2 5例 患者均 经过 3~6个 月随访观 1
度升 高, 两者相互作用 , 使他们的时效 半衰期被延长 , 术后 宫缩 痛减轻 。丙泊酚和芬太尼 联合应用 在麻 醉诱导 时呈 现协 同效 应 , C 0 ( 5 %的病人对 切皮刺激 无体 动 的有 效浓度 ) E 5% 使 0 明

鼻源性颅内并发症

鼻源性颅内并发症

鼻窦真菌病
诊断:单侧血涕或上颌窦冲洗液为暗红色 血液、或干酪样物.排除恶性肿瘤应考虑 本病.鼻窦CT见絮状钙化斑.变态反应型 CT 无特异性诊断价值.
鼻窦真菌病
治疗:非侵袭型及真菌球型:鼻窦清创.术 后可不用抗真菌药.
侵袭型:手术,手术前后用抗真菌 药停用抗生素和免疫制剂.
变态反应型:手术+糖皮质激素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发病机理:真菌进入有潜在或已存在鼻窦 炎鼻息肉病变的特应性者的鼻窦内,窦内 分泌物的淤积使真菌在窦内滞溜并与窦 黏膜接触其菌丝作为抗原使窦黏膜发生 IgE导介的一型变态反应和免疫复合物介 导的三型变态反应,导致慢性炎症、白细 胞增多,组织损害.窦黏膜炎症和水肿加剧 了鼻窦的引流障碍,增加真菌致敏机会.形 成恶性循环.
鼻源性并发症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
引发机制:鼻窦引流障碍,鼻窦外伤或手术 累及相关眶壁.机体免疫力下降.
类型:1、眶内炎性水肿.2、眶壁骨膜下脓 肿.3、眶内蜂窝织炎.4、眶内脓肿.5、球 后视神经炎. 眶内感染眼静脉海绵窦颅内.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
临床表现
1、眶内炎性水肿(眶骨炎、骨膜炎):眼睑水肿,轻 压痛.
鼻窦真菌病
病理:1、非侵袭型:病变局限窦腔.窦黏膜水肿 增生.
2、侵袭型:真菌侵入黏膜动脉引起血栓 性动脉炎.导致黏膜骨壁坏死.
3、真菌球:菌丝孢子白细胞、上皮细胞 形成团块样肉芽肿压迫骨质.鼻窦黏膜水肿、增 生.
4、 变态反应型:窦内充满坚硬易碎白褐 色物.镜下可见散在变应素及大量嗜酸细胞、脱 落上皮、细胞碎片、夏莱结晶.
硬脑膜下脓肿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脓肿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鼻源性颅内并发症

鼻内镜治疗鼻源性头痛50例临床观察

鼻内镜治疗鼻源性头痛50例临床观察
不显 著 , 通常被 诊 断 为丛 集性 头 痛 或 者偏 头 痛 而耽 误 了及 时 的治疗 。2 1 年 3月至 2 1 年 3月 , 00 01 被我 院确诊 并 在 鼻
患者每月均会发作 , 持续疼痛达 1 , 5h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
常休 息 、 习及 工 作 。发 病 早 期 患 者 只有 头 痛 症 状 , 流 学 无
与 患者家 属 的沟 通 , 求 家属 对 患者 给予 精神 上 与 物质 上 要 的支持 , 之感 受 到 家 庭 的 温 暖 , 使 而不 是 一 个 人 在 面 对 疾
病, 才能使患者对家庭和社会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 从而减
轻 焦虑 和恐惧 。血液透 析早期 对透析 患 者进行 针 对性 心理 护理 , 可缓解 患 者 的 心理 压 力 , 强 他 们 战胜 疾 病 的信 增 心, 积极配 合治疗 。
中国 职 业 医学 ,05,2 4 7 . 20 3 ( ):4
[ ] 常淑莹 , 2 程巧玲 , 灵芝. 马 透析室 护 士的职业 损 伤及 防护对 策 [ ] 中原医刊 , 0 , (7 :4 J. 2 73 1)9. 0 4 [ ] 缪玉秀 , 3 陈彩云 , 小伏 , 护理人文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 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原 因及护理对策[ ] 中 J. 外健康文摘 , 1 , (0 : 8 39 2 1 8 1 )3 — 3 . 0 3 ( 收稿 日 : 1 - - 修 回日期 : 14 - ) 期 2 20 2 0 49 2 22 2 0 60
入情况、 家庭经济状况及宗教信仰 , 才能正确评估患者的心
内镜下治疗的鼻源性头痛患者 5 0例, 取得了 良好 的疗效。
现将 情况 报告如 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选取 2 1 00年至 2 1 年我院收治并确诊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 及 鼻 窦 源 性 并 发 症 ,以 鼻 源 性 眶 内和 颅 内 并 发 症 的 后
果 最 为 严 重 , 由于 抗 生 素 的 使 用 ,鼻 及 鼻 窦 源 性 并 发 症 已显 著 降低 ,但 依 然 威 胁 着 病 人 的 视 力 甚 至 生 命 。同 时 由于 鼻 及
鼻 窦 源 性 并 发 症 病 情 复 杂 ,有 时 可 能 2 3种 颅 内 并 发 症 同 ~ 时 发 生 ,亦 可 能 合 并 眶 内 并 发 症 一 起 发 生 。故 多 学 科 协 作 如
1 1 一 般 资 料 :2 0 年 中 国援 博 茨 瓦 纳 医 疗 队所 在 的首 都 . 09
玛丽娜公 主医院耳鼻喉科 入院 的 2 O例 鼻 及 鼻 窦 源 性 并 发 症 患 者 ,男 1 4例 ,女 6例 ;年 龄 6 2岁 ,平 均 2 . ~4 1 3岁 ;均 为 单 侧 发 病 ,眶 内 和 颅 内并 发 症 病 变 与 鼻 部 病 变 均 为 同侧 。 鼻 部 病 变 中 ,经 术前 C 检 查 ,术 中探 查 和 术 后 病 理 证 实 均 T 为慢性鼻窦炎 ,以 19 97海 口 会 议 鼻 窦 炎 分 型 分 期 为 标 准 , 慢 性 鼻 窦 炎 I型 2 1 期 2例 , Ⅱ型 2 ~3期 8例 。鼻 及 鼻 窦 源
【 键 词】 慢 性 鼻 窦 炎 ;鼻 窦 源 性 并 发 症 ; 鼻 内镜 手 术 关 【 图 分 类 号】 R7 5 4 【 献 标 识 码 】 B 【 章 编 号 】 1 0 — 6 0 2 1 ) 40 4 —2 中 6 . 文 文 0 2 2 0 ( 0 0 0 —0 3 0
例 ( CN l、 I V ) I l V、 I ,表 现 为 眼 球 固 定 、瞳 孑 散 大 、上 睑 L 下垂和上睑感觉减退 ( CN ) V 。所 有 病 人 都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床 表 现 特 点 、诊 治 方 法 以 及 变 化 规 律 , 回顾 总 结 2 0 0 9年 收 治 的鼻 及 鼻 窦 源 性 并 发 症 2 O例 ,进 行 分 析 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腔 异 物 ,鼻 腔 填 塞 ,面部 外 伤 骨折 ,泡 性 鼻 甲 ,钩 突 外 侧 偏 曲 ,中 鼻 甲 反 向 弯 曲 ,钩 突发 育 不 全 等 。鼻 窦 腔 脓 性 分 泌 物 培 养 显 示 ,厌 氧 菌 、变形 杆菌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流 感 嗜 血
4 —8 . 83 4 5
2 高元 桂 ,蔡 幼 铨 ,蔡 祖 龙 . 磁 共 振 成 像 诊 断 学 [ . 北 京 :人 M]
2 O例 鼻 及 鼻 窦 源 性 并 发 症 临床 特 点 分 析
福 建 省古 田县 医 院 耳 鼻 喉 科 ( 田 3 2 0 ) 陈 古 5 2 0 性 并 发 症 临 床 特 点 和 诊 治 措 施 。 方 法 鼻 及 鼻 窦 源 性 并 发症 2 O例 。 眶 内 并发 症 行 鼻
窦窥镜手术+综合性治疗 1 4例 ,颅 内并 发 症 行 鼻 内镜 手 术 及 神 经 外 科 会 诊 3例 。 结 果 1 5例 患者 治 愈 出 院 , 治 愈 率 7 。 5 眶 内脓 肿 1例 , 出 院 时视 力 完全 丧 失 ;脑 脓 肿 患者 1 死 亡 ; 急性 蝶 窦 炎 并 发 眶 内 蜂 窝 织 炎 和 海 绵 窦 血 栓 性静 脉 炎 1例 次 , 例 患 者 死 于广 泛肺 动脉 栓 塞 。结 论 鼻及 鼻 窦源 性 眶 内 并发 症 以 眶 内脓 肿 最严 重 ,颅 内并 发 症 以大 脑 额 叶 脓 肿 多见 。进 行 致 病 菌 培养 和选 择 有 效抗 生 素 ,及 时 的 鼻 窦窥 镜 手术 和 药 物联 合 治 疗 有 效 地 提 高 了鼻 及 鼻 窦 源 性 并 发 症 的 治愈 率 。 多 学 科 协 作 , 如 与 眼 科 、 神 经 内科 、神 经 外科 协 作 是 提 高 诊 治 率 ,挽 救 患者 生命 的 重 要保 障 。
技 出版 社 ,2 0 :9 39 7 0 1 4 —4 .
民 军 医 出 版社 , 1 9 :5 8 93 1.
3 李 传福 ,刘 松 涛 ,马 祥 兴 ,等 .螺 旋 C 双期 增 强 扫 描 诊 断 胰 岛 T 素瘤 ( 1 附 3例 报 告 ) [ 3 中华 放 射 学 杂 志 ,1 9 ,3 ( ) 1. 99 3 7 :
福 建 医 药 杂 志 2 O年 8月 第 3 O1 2卷 第 4期 Fuin M e , gu t2 0, l3 No 4 j d J Au s 01 Vo 2, . a
43
参 考 文 献
1 李 松年 . 现 代 全 身 C T诊 断学 ( 卷 ) [ . 北 京 : 中 国 医 药 科 下 M]
鼻 腔 堵 塞 、脓 性 分 泌 物 和 嗅 功 能 减 退或 丧失 。鼻 部 和 鼻 咽 部 内镜 和 术 前 影 像 学 检 查 示 副 鼻 窦局 部解 剖学 异 常 :鼻 中隔 偏 曲 ,黏 膜 水 肿 ( 炎症 、过 敏 ) ,腺 样 体 肥 大 ,鼻 腔 肿 物 ,鼻
与 眼 科 、神 经 内 科 、神 经 外科 协作 是 提 高诊 治 率 、挽 救 患 者 视 力 和 生 命 的 重 要 保 障 。为 了 探讨 鼻 及 鼻 窦 源 性 并 发 症 的 临
杆 菌 、肺 炎 链 球 菌 多 见 。 1 3 治 疗 方 法 :眶 内 并 发 症 1 . 4例 ,行 鼻 窦 窥 镜 手术 + 抗 生 素 ( 孢 菌 素 + 甲硝 唑或 庆 大 霉 素 ) +综 合 性 治 疗 ,包 括 抗 头 过 敏 、减 充 血 剂 、促 进 黏 液 溶 解 剂 、生 理 盐 水 鼻 腔 冲 洗 等 。 颅 内并 发症 3 ,采 取 鼻 内镜 手 术 +药 物 联 合 治 疗 方 案 ( 例 抗 生 素 、 甘露 醇 ) +综 合 性 治 疗 ,神 经 外 科 会 诊 行 颅 内 脓 肿 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